TW201145597A - Light emitting device package - Google Patents

Light emitting device packag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45597A
TW201145597A TW100100467A TW100100467A TW201145597A TW 201145597 A TW201145597 A TW 201145597A TW 100100467 A TW100100467 A TW 100100467A TW 100100467 A TW100100467 A TW 100100467A TW 201145597 A TW201145597 A TW 20114559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lding portion
light
refractive index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0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eung-Kwan Kim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145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4559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2Encapsulations
    • H01L33/56Materials, e.g. epoxy or silicone resi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483Containers
    • H01L33/486Containers adapted for surface moun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01L33/60Reflective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Description

201145597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主張關於2010年01月28日申請之韓國專利 案號10-2010-0008151之優先權,藉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 文用作參考。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發光裝置封裝件。 【先前技術】 一種發光二極體為一種將電能轉換成光能之半導體發 光裝置。發光二極體所發射之光波長可隨製造發光二極體 之一半導體材料而改變。這是因為所發射之光波長是隨半 導體材料之頻帶隙(bandgap),.亦即價電帶(Valance Band ) 的電子與導電帶(Conduction Band)的電子之間的能量差。 發光二極體可產生具高亮度之光,以使發光二極體廣 泛應用於一顯示裝置、一交通工具或一照明裝置之光源。 另外,發光二極體可藉由使用螢光材料(luminescence material)或組合具各種色光之發光二極體而發出具較高光 效率之白光。 發光二極體可準備成一發光裝置封裝件之型式,各式 研究被實施,以改善發光二極體之光萃取效率。 【發明内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發光裝置封裝件能夠改善光萃取效 201145597 根據實施例之一種發光裝置封裝件可包含:一封裝本 體;一發光裝置,位於該封裝本體内;一第一模造部,具 有一第一折射率,並位於該發光裝置上方;以及一第二模 造部,具有一第二折射率,該第二折射率小於該第一折射 率,該第二模造部位於該第一模造部上方。 根據實施例之一種發光裝置封裝件可包含:一封裝本 體;一發光裝置,位於該封裝本體内;一樹脂層,包含一 螢光材料卜第-模造部,具有—第—折射率,並位於該 樹脂層上方;以及-第二模造部,具有—第二折射率,該 第二折射率小於該第-折射率,該第二模造部位於該第一 模造部上方。 根據實施例之發光裝置封裝件能夠改善光萃取效率。 【實施方式】 在下列敘述巾,應理解的是,t—層(或膜)、一區域、 -圖案或—結構被稱為在—基板、—層(或膜)、一區域、 接墊或一圖案”之上”或"之下”時,其可以是"直接"或"非 直接,,位於另-層或基板之上或之下,或者其中也可以存在 居間之層。再者,其亦應理解,當—層被稱為在另一層" 之下時,其可以疋直接位於另—層之下,或者其中也可以 存在一或複數個居間之層。另外,在每層”之上”及”之下” 的參考以圖示為基礎。 在所繪製之圖式中’各層之厚度及尺寸可以基於清楚 例不之考慮而予崎大。此外,圖式巾各元叙尺寸並非 201145597 反應真實之尺寸。 之後’將參考附圖來說明根據實施例之發光裝置封裝 件。 圖1為剖面圖,其顯示根據實施例之發光裝置封裝件。 根據實施例之發光裝置封裝件包含一封裴本體110、 一發光裝置120、一第一模造部130及一第二模造部14〇。 該發光裝置120安裝於該封裝本體110上。該發光裝 置120包含一發光二極體。一或多個發光裝置120可安裝 於該封裝本體110上。舉例,該發光裝置120可包含至少 一紅光發光二極體、至少一綠光發光二極體及至少一藍光 發光二極體,用以提供白光。另外,該發光裝置120可另 包含一白光發光二極體。該發光裝置120可只包含該白光 發光二極體。該發光裝置120可設計成發射具有紫外線波 長帶(wavelength band)的光。 該第一模造部130可設計成具有一第一折射率。該第 二模造部140配置於該第一模造部130上。該第二模造部 140可設計成具有一第二折射率,其小於第一折射率。舉 例,該第一模造部130可具有折射率1.7,真該第二模造部 140可具有折射率h5 ° 根據實施例,該發光裝置120所產生之光經由該第一 模造部130及第二模造部140而發射至一空氟層。在此時, 由於該第一模造部130具有高於該第二模造部140折射率 6 201145597 之折射率’因此可改善由該第一模造部130傳送至該第二 模造部140之光萃取效率。另外,該第二模造部14〇具有 高於外面空氣層折射率之折射率,因此可改善由該第二模 造部140傳送至該空氣層之先萃取效率。當光由密度高介 .質傳送至密度低介質時,可改善光萃取效率,若光學系統 被設計光可逐漸由密度高彳質傳送至密度低介質之方式而 不會文到折射率之瞬間波動的約束時,可改善光萃取效率。 可具有〜平坦頂面。另外,該第二
球狀透鏡外形,以触光之定Μ㈣ 根據實施例’一第三模道 140上。在本案中,該第三相 率,其小於該第二模造部140 三模造部可另形成於該第二模造部 第三模造部設計成具有一第三折射 部140之第二折射率。 參考圖1之實施例,1梯部形成於該封裝本體11〇 之-凹穴内。亦即,形成於該封裝本體11G内之凹穴橫側 邊不是設定成直線,但該階梯部形成於該第—模造部130 與第二模造部I40之間。然而,根據實施例,該封裝本體 110之凹穴<具有或不具有該階梯部。 之後,該實施例之修正範例的說明,請參考圖2至7。 下列說明將聚焦於與圖1之差異,且實施例之技術範圍不 應受限於圖米之說明。 根據實施例,如圖2所示,該第二模造部14〇形成於 201145597 ^ ; 該第一模造部130上’且一第三模造部151形成於該第二 模造部140上。該第一模造部13〇設計成具有高於該第二 模造部.140折射率之折射率,且該第二模造部140設計成 具有高於該第三模造部151折射率之折射率。 根據實施例,如圖3所示,該第二模造部140形成於 該第一模造部130上,且一第三模造部153形成於該第^一 模造部140上。該第一模造部130設計成具有高於該第二 模造部140折射率之折射率,且該第二模造部14〇設計成 具有咼於该第三模造部153折射率之折射率。另外,該第 三模造部153之一底面大於該第二模造部14〇之一頂面。 再者,該封裝本體11〇之凹穴可具有一階梯部,其對應於 該第二模造部140及該第三模造部153之外形。舉例,如 圖3所示,該封裝本體之凹穴可具有三階梯結構。 根據實施例,如圖4所示,一第二模造部141形成於 該第一模造部130上。該第一模造部130設計成具有高於 該第二模造部141折射率之折射率。該第二模造部141之 一頂面可具有一透鏡外形。舉例,該第二模造部141之頂 面可具有一凸透鏡外形。 根據實施例,如圖5所示,一第二模造部143形成於 該第一模造部130上。該第一模造部13〇設計成具有高於 該第二模造部143折射率之折射率。該第二模造部143之 一頂面可具有一透鏡外形。舉例,該第二模造部143之頂 面可具有一凹透鏡外形。 201145597 * * 根據實施例,如圖ό所示,〆第二模造部M5形成於 該第一模造部130上。該第一模造部130設計成具有高於 該第二模造部145折射率之折射率。該第二模造部I45之 一頂面可具·有一透鏡外形。舉例,該第二模造部145之頂 面可具有一凸透鏡外形。另外,該第二模造部145可形成 於封裝本體110之整個頂面上方。固定件161可被提供 在該第二模造部145之外圍。舉例,該固定件161可藉由 一絲印技術(silk screen scheme)而形成。該固定件161可被 提供引導該第二模造部丨45之位置。該固定件161可由使 用樹脂或油墨而形成。 根據實施例,如圖7所示,該第二模造部140形成於 該第一模造部130上,且一第三模造部155形成於該第二 模造部140上。該第一模造部13〇設計成具有高於該第二 模造部140折射率之折射率,且該第二模造部140設計成 具有高於該第三模造部155折射率之折射率。該第三模造 部155之一頂面可具有一透鏡外形。舉例,該第三模造部 155之頂面可具有一凸透鏡外形。另外,該第三模造部155 可形成於封裝本體 110之部分頂面上。一固定件161可被 提供在該第三模造部155之外圍。舉例,該固定件161可 藉由絲印技術(silk screen scheme)而形成。該固定件161 可被提供引導該第三模造部155之位置。該固定件161可 由使用樹脂或油墨而形成。 圖8為剖面圖,其顯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封 201145597 裝件。 根據另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封裝件包含一封裝本體 210、一發光裝置220、一第一模造部230、一第二模造部 240及一螢光層250。 該發光装置220安裝於該封裝本體21〇上。該發光裝 置220包含一發光二極體。一或多個發光裝置22〇可安裝 於該封裝本體210上。舉例,該發光裝置22〇可包含一紅 光發光二極體、一綠光發光二極體、一藍光發光二極體及 一白光發光二極體。另外,該發光裝置220可設計成發射 具有紫外線波長帶(wavelength band)的光。 該螢光層250配置於該發光裝置220上。該發光裝置 22〇可設計成發射具有第一波長帶(wavelength band)的光。 該螢光層250可藉由接收該發光裝置220之具有第一波長 帶(wavelength band)的光而設計成發射具有第二波長帶 (wavelength band)的光。因此,藉由組合該發光裝置220 及該螢光層250所發射之光而發射白光。 該第一模造部230配置於該發光裝置220及螢光層250 上。該第一模造部230可設計成具有一第一折射率。該第 二模造部240配置於該第一模造部230上。該第二模造部 240可設計成具有一第二折射率,其小於第一折射率。舉 例,該第一模造部230可具有折射率1.7,且該第二模造部 240可具有折射率1.5。 根據實施例’該發光裝置220所產生之光經由該第一 201145597 4 > 模造部230及第二模造部240而發射至一空氣層。在此時, 由於該第一模造部230具有高於該第二模造部24〇折射率 之折射率,因此可改善由該第一模造部230傳送至該第_ 模造部240之光萃取效率。另外,該第二模造部240具有 高於外面空氣層折射率之折射率,因此可改善由該第二模 造部240傳送至該空氣層之光萃取效率。當光由密度高介 質傳送至密度低介質時’可改善光萃取效率,若光學系統 被設計光可逐漸由密度高介質傳送至密度低介質之方式而 不會受到折射率之瞬間波動的約束時,可改善光萃取效率。 該第一模造部240可具有—平坦頂面。另外,該第一 模造部240可具有一透鏡外形之頂面。亦即,該第二模造 部240之頂面可具有一凹透鏡外形、一凸透鏡外形或一非 球狀透鏡外形,以調整光之定向角(〇rientati〇nangle)。 根據實施例,一第三模造部可另形成於該第二模造部 240。在本案中,該第三模造部設計成具有一第三折射率, 其小於該第二模造部240之第二折射率。 參考圖8之實施例,一階梯部形成於該封裝本體21〇 之一凹穴内。亦即’形成於該封襄本體21〇内之凹穴橫侧 邊不是設定成直線,但該階梯部形成於該第一模造部23〇 與第二模造部240之間。然而,根據實施例,該封裝本體 210之凹穴可具有或不具有該階梯部。 之後,另一實施例之修正範例的說明,請參考圖9至 Η。下列說明將聚焦於與圖8之差異,且實施例之技術範 201145597 ,, 圍不應受限於圖示之說明。 根據實施例’如圖9所示,該第二模造部24〇形成於 該第-模造部230 _L ’且—第三模造部271形成於該第二 模造部240上。該第一模造部23〇設計成具有高於該第二 模造部24〇#射率之折射率,且該第二模造部24〇設計成 具有高於該第三模造部271折射率之折射率。 根據實施例,如调10所示,該第二模造部240形成於 該第-模造部23G上,且—第三模造部273形成於該第二 模造部240。該第一模造部23〇設計成具有高於該第二模 折射率之折射率,且該第二模造部24G設計成具 有南於該第二模造部273折射率之折射率。另外,該第三 模&邰273之一底面大於該第二模造部之一頂面。再 者該封裳本體210之凹穴可具有一階梯部,其對應於該 第二模造部240及該第三模造部爪之外形。舉例,如圖 10所不》亥封裝本體210之凹穴可具有三階梯結構。 根據實施例,如圖u所示,一第二模造部241形成於 該第模造部23〇上。該第一模造部23〇設計成具有高於 該第二模造部241折射率之折射率。該第二模造部241之 一頂面可具有—透鏡外形。舉例,該第二模造部241之頂 面可具有一凸透鏡外形。 根據實施例,如圖12所示,一第二模造部243形成於 該第模4部23〇上。該第一模造部咖設計成具有高於 該第一模造部243折射率之折射率。該第二模造部243之 12 201145597 ^ 》 一頂面可具有一透鏡外形。舉例,該第二模造部243之頂 面可具有一凹透鏡外形。 根據實施例’如圖13所示,一第二模造部245形成於 該第一模造部230上。該第一模造部23〇設計成具有高於 該第二模造部245折射率之折射率。該第二模造部245之 一頂面可具有一透鏡外形。舉例,該第二模造部245之頂 面可具有一凸透鏡外形。另外,該第二模造部245可形成 於封裝本體210之整個頂面上方。一固定件261可被提供 在該第二模造部245之外圍。舉例,該固定件261可藉由 一絲印技術(silk screen scheme)而形成。該固定件261可被 提供引導該第二模造部245之位置。該固定件261可由使 用樹脂或油墨而形成。 根據實施例’如圖14所示,該第二模造部240形成於 該第一模造部230上,且一第三模造部255形成於該第二 模造部240上。該第一模造部23〇設計成具有高於該第二 模造部240折射率之折射率,且該第二模造部240設計成 具有高於該第三模造部255折射率之折射率。該第三模造 部255之一頂面可具有一透鏡外形。舉例,該第三模造部 ^ c c 之頂面可具有一凸透鏡外形。另外,該第三模造部255 可形成於封裝本體 210之部分頂面上。一固定件261可被 提供在該第三模造部255之外圍。舉例,該固定件261可 藉由一絲印技術(silk screen scheme)而形成。該固定件261 可被提供弓丨導該第三模造部255之位置。該固定件261可 13 201145597 由使用樹脂或油墨而形成。 圖15為剖面圖,其顯示根據又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封 裝件。 根據又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封裝件包含一封裝本體 310、一發光裝置320、一樹脂層330、一第一模造部340 及一第二模造部350。 該發光裝置320安裝於該封裝本體310上。該發光裝 置320包含一發光二極體。一或多個發光裝置320可安裝 於該封裝本體310上。舉例,該發光裝置320可包含一紅 光發光二極體、一綠光發光二極體、一藍光發光二極體及 一白光發光二極體。另外,該發光裝置320可設計成發射 具有紫外線波長帶(wavelength band)的光。 包含有螢光材料之該樹脂層330配置於該發光裝置 220上。該發光裝置320可設計成發射具有第一波長帶 (wavelength band)的光。包含有螢光材料之該樹脂層330 可藉由接收該發光裝置320之具有第一波長帶(wavelength band)的光而設計成發射具有第二波長帶(wavelength band) 的光。因此,藉由組合該發光裝置320及該樹脂層330所 發射之光而發射白光。 該第一模造部340配置於該樹脂層330上。該第一模 造部340可設計成具有一第一折射率。該第二模造部350 配置於該第一模造部340上。該第二模造部350可設計成 具有一第二折射率,其小於第一折射率。舉例,該第一模 14 201145597 造部340可具有折射率1.7,且該第二模造部350可具有折 射率1.5。 根據實施例,該發光裝置320所產生之光經由該第— 模造部340及第二模造部350而發射至一空氣層。在此時, 由於該第—模造部340具有高於該第二模造部350折射率 之折射率,因此可改善由該第一模造部340傳送至該第二 模造部350之光萃取效率。另外,該第二模造部350具有 高於外面空氣層折射率之折射率,因此可改善由該第二模 造部340傳送至該空氣層之光萃取效率。當光由密度高介 質傳送至密度低介質時,可改善光萃取效率,若光學系統 被設計光可逐漸由密度高介質傳送至密度低介質之方式而 不會受到折射率之瞬間波動的約束時,可改善光萃取效率。 該第二模造部350可具有一平坦頂面。另外,該第^一 模造部350可具有一透鏡外形之頂面。亦即,該第二模造 部350之頂面可具有一凹透鏡外形、一凸透鏡外形或一非 球狀透鏡外形,以調整光之定向角(orientation angle)。 根據實施例,一第三模造部可另形成於該第二模造部 350。在本案中,該第三模造部設計成具有一第三折射率’ 其小於該第二模造部350之第二折射率。 參考圖15之實施例,一階梯部形成於該封裝本體310 之一凹穴内。亦即,形成於該封裝本體310内之凹穴橫侧 邊不是設定成直線,但該階梯部形成於該第一模造部340 與第二模造部35〇之間。然而,根據實施例,該封裝本體 15 201145597 310之凹穴可具有或不具有該階梯部。 之後,該實施例之修正範例的說明,請參考圖16至 19。下列說明將聚焦於與圖15之差異,且實施例之技術範 圍不應受限於圖示之說明。 根據實施例,如圖16所示,一第二模造部351形成於 該第一模造部340上。該第一模造部340設計成具有高於 該第二模造部351折射率之折射率。另外,該第二模造部 351之一底面大於該第一模造部340之一頂面。再者,該 封裝本體310之凹穴可具有一階梯部,其對應於該第一模 造部340及該第二模造部351之外形。舉例,如圖16所示, 該封裝本體310之凹穴可具有二階梯結構。 根據實施例,如圖17所示,一第二模造部353形成於 一第一模造部341上。該第一模造部341設計成具有高於 該第二模造部353折射率之折射率。該第二模造部353之 一頂面可具有一透鏡外形。舉例,該第二模造部353之頂 面可具有一凸透鏡外形。另外,該第二模造部353之一底 面尺寸等於該第一模造部341之一頂面尺寸。再者,該第 一模造部341之一底面大於該樹脂層330之一頂面。該封 裝本體310之凹穴可具有一階梯部,其對應於該第一模造 部341、該第二模造部353該及樹脂層330之外形。舉例, 如圖17所示,該封裝本體310之凹穴可具有二階梯結構。 根據實施例,如圖18所示,一第二模造部355形成於 該第一模造部341上。該第一模造部341設計成具有高於 201145597 · _ 該第二模造部355折射率之折射率。該第二模造部355之 一頂面可具有一透鏡外形。舉例,該第二模造部355之頂 面可具有一凸透鏡外形。 根據實施例’如圖19所示,一第二模造部357形成於 該第一模造部341上。該第一模造部341設計成具有高於 該第二模造部357折射率之折射率。該第二模造部357之 一頂面可具有一透鏡外形。舉例,該第二模造部357之頂 面可具有一凹透鏡外形。 根據實施例’如圖20所示,一第二模造部359形成於 該第一模造部341上。該第一模造部341設計成具有高於 該第二模造部359折射率之折射率。該第二模造部245之 一頂面可具有一透鏡外形。舉例,該第二模造部359之頂 面可具有一凸透鏡外形。另外,該第二模造部359可形成 於封裝本體310之整個頂面上方。一固定件361可被提供 在該第二模造部359之外圍。舉例,該固定件361可藉由 一絲印技術(silk screen scheme)而形成。該固定件361可被 提供引導該第二模造部359之位置。該固定件361可由使 用樹脂或油墨而形成。 根據實施例’如圖21所示,該第二模造部353形成於 該第一模造部341上,且一第三模造部371形成於該第二 模造部353上。該第一模造部341設計成具有高於該第二 模造部353折射率之折射率,且該第二模造部353設計成 具有局於該第三模造部371折射率之折射率。該第三模造 17 201145597 · · 部371之—頂面可具有一透鏡外形。舉例,該第三模造部 371之頂面可具有一凸透鏡外形。另外,該第三模造部371 可形成於封裝本體310之部分頂面上。一固定件361可被 提供在該第三模造部371之外圍。舉例,該固定件361可 藉由一絲印技術(silk screen scheme)而形成。該固定件361 可被提供引導該第三模造部371之位置。該固定件361可 由使用樹脂或油墨而形成。 根據該些實施例之發光裝置封裝件可應用於一照明系 統’例如一背光單元、一指示器、一燈管或一路燈。 在下文,本揭露書之應用將參考圖22及23而說明。 圖22為一分解立體圖’其顯示包含根據本揭露書之發 光裝置封裝件之背光單元11〇〇。 圖22之背光早元Π 00為一照明系統之範例,並非用 以限定本揭露書。 參考圖22 ’背光單元11〇〇可包含一底蓋114〇、一導 光件1120及一發光模組mo。該發光模組ul〇配置於該 導光件1120之一側面或底面。又,一反射片ι13〇可配置 於該導光件1120之下方。 該底蓋1140具有箱體外形(box shape),其頂面為開 放’藉此將該導光件1120、發光模組mo及反射片1130 置放於其中。另外’該底蓋1140可包含金屬或樹脂材料, 但並非用來(5艮定本實施例。 201145597 該發光模組111G可包含複數個發光裝置封裝件_, 該二發光裝置封裝件_固定於—基板上。該些發光 裝置封裝件600可提供光線給該導光件U2〇。 如圖22所示,該發光模組111〇可安裝於該底蓋ιΐ4〇 之至少一内側面上方,並可提供光線至該導光件112〇之至 少一側面。 另外,該發光模組1110可配置於該底蓋114〇内之該 導光件1120下方,並可提供光線朝向該導光件112〇之底 面。根據該背光單元11〇〇之設計,上述構造可具有各種變 化。 該導光件1120可安裝於該底蓋1140内。該導光件1120 可將該發光模組1110之光線轉換成平面光源,並將轉換後 之平面光源引導至一顯示面板(未顯示)。 該導光件1120可包含一導光板。舉例,該導光板可由 下列材料之一者所製,壓克力系列樹脂例如聚曱基丙烯酸 曱酉旨(polymethyl methacrylate ; PMMA)、聚對苯二曱二乙 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環稀烴共聚合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 ; C0C)、聚碳酸酯(poly carbonate ; PC)、 酸乙二醋(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 PEN)。 一光學片1150可配置於該導光件1120之上方。 該光學片1150可包含,例如擴散片、聚光片、增亮膜 及螢光片(fluorescence sheet)之至少一者。舉例’該光學片 201145597 1150可由該擴散片、聚光片、增亮片及螢光片堆疊所構成。 在本案中,該擴散片將該發光模組1110之光線均勻擴散, 且該聚光片將擴散後之光線聚集於該顯示面板(未顯示)。 該聚光片所發射之光線為隨機偏振光(randomly polarized light),且該增亮片可增加來自該聚光片之光線的偏振性。 該聚光片可為,例如垂直棱鏡片(vertical sheet)及/或水平棱 鏡片(horizontal sheet)。又,該增亮片可包含雙增亮M。又, 該螢光片可為包含螢光材料之透明板或膜。 該反射片1130可配置於該導光件1120之下方。該反 射片1130反射來自該導光件1120之底面的光線,使朝向 該導光件1120之發光面。該反射片1130可包含良好反射 性之樹脂材料,例如聚對苯二曱二乙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 PET)、聚碳酸醋(poly carbonate ; PC)、或聚 氣乙烯(polyvinylchloride ; PVC)樹脂,但並非用以限定本 實施例。 圖23為一立體圖,其顯示根據該實施例之包含有發光 裝置封裝件的照明系統1200。圖23之照明系統1200只為 一範例,並非用來限定本實施例。 參考圖23,該照明系統1200可包含一殼體1210、一 發光模組1230及一連接端1220。該發光模組1230安裝於 該殼體1210内。該連接端1220安裝於該殼體1210内,用 以接收外部電源之電力。 該殼體1210較佳地包含良好散熱特性之材料,例如金 201145597 J < 屬或樹脂材料。 該發光模組1230可包含一基板700及一發光裝置封裝 件600 ’該發光裝置封裝件600固定於該基板700上。 該基板700包含一印刷有電路之絕緣基板。舉例,該 基板700包含一印刷電路板、一金屬核心印刷電路板(metal core PCB)、一可撓性印刷電路板或一陶瓷印刷電路板。 又,該基板700可包含一材料,以有效反射光線。該 基板700之表面塗佈有一顏色,例如白色或銀色,能夠有 效反射光線。 至少一發光裝置封裝件600可安裝於該基板7〇〇上方。 該些發光裝置封裝件600之每一者包含至少一發光二 極體。該發光二極體包含具有顏色之發光二極體,可發射 出紅光、綠光、藍光或白光,以及紫外光發光二極體,可 發射出紫外光。 該發光模組1230可有各種排列組合,如此以提供各種 顏色及壳度。舉例,白色發光二極體、紅色發光二極體及 綠色發光二極之組合,如此可得到高演色性指數(c〇1〇r rendering index; CRI)。另外,一螢光片可進一步配置於 該發光模組123G之光線路徑,以轉換該發光模組123〇之 光線波長。舉例,若該發光模組mG之光線具有藍色波長 帶(wavelength band),則該螢光片可包含一黃色螢光材料。 在本案’該發光模組1230之光線通過該螢光片,使光成為 21 201145597 白光。 該連接端1220電性連接於該發光模組1230,用以提 供電力至該發光模組1230。如圖23所示,該連接端1220 具有插座外形’可螺接(screwed)且耦接(coupled)於一外部 電力’但並非用來限定本實施例。舉例,該連接端122〇可 製造成插頭外形,並被插入一外部電力,或可經由電線而 電性連接於該外部電力。 根據前述之照明系統,一導光件、一擴散片、一聚光 片、一增党片及一螢光片(fluorescence sheet)之其中至少一 者配置於該發光模組之光線行進路徑,以獲得想要的光學 效果。 圖22之背光單元11〇〇及圖23之照明系統12〇〇包含 具有圖1至21之發光裝置封裝件的該發光模組m〇、 1230,藉此可獲得較佳光效率。 雖然本發明已以前述實施例揭示,然其並非用以限定 本發明,任何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 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内,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体 改。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 定者為準。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剖面圖,其顯示根據實施例之發光裝置封裝件; 圖2至圖7為剖面圖,其顯示圖丨之發光裝置封裴件 22 201145597 正範例; 圖8為剖面圖,其顯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封裝件; 圖9至圖14為剖面圖,其顯示圖8之發光裝置封裝件之修 正範例·, 圖15為剖面圖,其顯示根據又一實施例之發光裝置封裝 件; 圖16至圖21為剖面圖,其顯示圖15之發光裝置封裝件之 修正範例; 圖22為分解立體圖,其顯示包含根據本揭露書之發光裝置 封裝件之背光單元;以及 圖23為立體圖,其顯示根據該實施例之包含有發光裝置封 裝件的照明系統。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10 封裝本體 120 發光裝置 130 第一模造部 140 第二模造部 141 第二模造部 143 第二模造部 145 第二模造部 151 第三模造部 153 第三模造部 155 第三模造部 161 固定件 210 封裝本體 220 發光裝置 230 第一模造部 240 第二模造部 241 第二模造部 243 第二模造部 245 第二模造部 250 螢光層 23 201145597 ·· 255 第三模造部 261 固定件 271 第三模造部 273 第三模造部 310 封裝本體 320 發光裝置 330 樹脂層 340 第一模造部 341 第一模造部 350 第二模造部 351 第二模造部 353 第二模造部 355 第二模造部 357 第二模造部 359 第二模造部 361 固定件 371 第三模造部 600 發光裝置封裝件 700 基板 1100 背光單元 1110 發光模組 1120 導光件 1130 反射片 1140 底蓋 1150 光學片 1200 照明單元 1210 殼體 1220 連接端 1230 發光模組 24

Claims (1)

  1. 201145597 ’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發光裝置封裝件,包含: 一封裝本體; 一發光裝置,位於該封裝本體内; 一第一模造部,具有一第一折射率,並位於該發光 裝置上方;以及 一第二模造部,具有一第二折射率,該第二折射率 小於該第一折射率,該第二模造部位於該第一模造部上 方, 其中,該第一模造部具有對應於該第二模造部之一 階梯結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封裝件,另包含 一第三模造部,具有一第三折射率,其小於該第二折射 率,該第三模造部位於該第二模造部上方。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封裝件,其中該 第二模造部具有一平坦頂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封裝件,其中該 第二模造部具有一透鏡外形之頂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封裝件,其中該 發光裝置包含一紅光發光二極體、一綠光發光二極體、 一藍光發光二極體及一白光發光二極體所構成之群組 的期中至少一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封裝件,另包含 一固定件,其圍繞該第二模造部。 25 201145597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封裝件,另包含 一螢光層,其配置於該發光裝置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封裝件,其中該 發光裝置發射具有一紫外線波長帶的光。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封裝件,其中該 發光裝置配置於該封裝本體之一凹穴内,該凹穴具有一 階梯部結構,該凹穴之階梯結構對應於該第一模造部及 該第二模造部之間的該階梯結構。 10. —種發光裝置封裝件,包含: 一封裝本體; 一發光裝置,位於該封裝本體内; 一樹脂層,包含一榮光材料;. 一第一模造部,具有一第一折射率,並位於該樹脂 層上方;以及 一第二模造部,具有一第二折射率,該第二折射率 小於該第一折射率,該第二模造部位於該第一模造部上 方, 其中,該第一模造部具有對應於該第二模造部之一 階梯結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封裝件,另包 含一第三模造部,具有一第三折射率,其小於該第二折 射率,該第三模造部位於該第二模造部上方。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封裝件,其中 該第二模造部具有一平坦頂面。 26 201145597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封裝件,其中 該第二模造部具有一透鏡外形之頂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封裝件,其中 該發光裝置發射具有一第一波長帶的光,該樹脂層發射 具有一第二波長帶的光,該第二波長帶不同於該第一波 長帶。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封裝件,其中 該發光裝置發射具有一紫外線波長帶的光。 27
TW100100467A 2010-01-28 2011-01-06 Light emitting device package TW201145597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00008151 2010-01-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45597A true TW201145597A (en) 2011-12-16

Family

ID=43920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0467A TW201145597A (en) 2010-01-28 2011-01-06 Light emitting device packag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80832A1 (zh)
EP (1) EP2355194A3 (zh)
JP (1) JP2011159970A (zh)
CN (1) CN102163682A (zh)
TW (1) TW20114559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05852B1 (ko) 2011-04-13 2018-10-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광학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20130014197A (ko) * 2011-07-29 2013-02-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소자 패키지 및 조명 장치
EP3410498A1 (en) * 2011-11-17 2018-12-05 Lumens Co., Ltd. Light emitting element package
JPWO2013105514A1 (ja) * 2012-01-13 2015-05-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Led装置
KR20130094482A (ko) 2012-02-16 2013-08-26 서울반도체 주식회사 렌즈를 갖는 발광 모듈
KR102001665B1 (ko) * 2012-08-31 2019-07-18 서울반도체 주식회사 면 조명용 발광 모듈
JP6102273B2 (ja) 2013-01-18 2017-03-29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108204B1 (ko) 2013-08-26 2020-05-08 서울반도체 주식회사 면 조명용 렌즈 및 발광 모듈
JP6515716B2 (ja) 2014-07-18 2019-05-22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70956B2 (ja) * 2014-12-10 2019-02-13 エイブリック株式会社 樹脂封止用金型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05390592A (zh) * 2015-12-16 2016-03-09 江苏稳润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紫外led光源三层封装方法
CN106653769A (zh) * 2016-12-27 2017-05-10 江苏稳润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白光led显示器及其制备方法
DE102017109083A1 (de) * 2017-04-27 2018-10-31 Osram Gmbh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JP7037053B2 (ja) 2018-04-25 2022-03-16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発光装置
CN114397780A (zh) * 2021-12-20 2022-04-26 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96780A (ja) * 1984-10-17 1986-05-15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Ledチツプのコ−テイング方法
JP2007516601A (ja) * 2003-09-08 2007-06-21 ナノクリスタル・ライティング・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高屈折率のカプセル材料を用いたledランプのための光の効率的なパッケージ構成
JP2005167091A (ja) * 2003-12-04 2005-06-23 Nitto Denko Corp 光半導体装置
JP2006093399A (ja) * 2004-09-24 2006-04-06 Kyocera Corp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照明装置
CN100517781C (zh) * 2005-05-30 2009-07-22 夏普株式会社 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07049114A (ja) * 2005-05-30 2007-02-22 Sharp Corp 発光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KR100665219B1 (ko) * 2005-07-14 2007-01-0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파장변환형 발광다이오드 패키지
US7655486B2 (en) * 2006-05-17 2010-02-0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multilayer silicon-containing encapsulant
EP2041805A1 (en) * 2006-07-06 2009-04-01 TIR Technology LP Lighting device package
JP4930830B2 (ja) * 2006-07-27 2012-05-16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KR100845856B1 (ko) * 2006-12-21 2008-07-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043554B2 (ja) * 2007-08-07 2012-10-10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装置
JP4687744B2 (ja) * 2008-05-13 2011-05-2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238618B2 (ja) * 2009-06-12 2013-07-17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59970A (ja) 2011-08-18
EP2355194A3 (en) 2014-05-14
EP2355194A2 (en) 2011-08-10
CN102163682A (zh) 2011-08-24
US20110180832A1 (en) 2011-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145597A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package
TWI527988B (zh) 發光裝置及應用其之照明單元
TWI604163B (zh) 發光裝置及應用其之發光單元
JP5797393B2 (ja) 発光素子パッケージ
CN102537780B (zh) 发光器件模块和包括发光器件模块的背光单元
WO2013137657A1 (en) Led illumination module
US20090279311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JP2012248687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照明装置
JP6442199B2 (ja) 発光素子パッケージ
KR101655463B1 (ko) 발광소자 패키지 및 이를 구비한 라이트 유닛
US20130043493A1 (en) Light-emitting diode structure
US9605814B2 (en) Lighting module
KR20140095913A (ko) 발광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조명 장치
US8791482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package
KR20120139041A (ko) 형광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광소자 패키지
KR101998762B1 (ko)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KR101724699B1 (ko) 발광 장치 및 조명 시스템
KR20150017594A (ko) 조명 장치
TWI557947B (zh) 發光二極體組合
KR20130021709A (ko) 조명장치
KR101647725B1 (ko) 조명 장치
CN103629624A (zh) 光学扩散件、照明模块与照明灯具
KR102127448B1 (ko)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KR20120101803A (ko)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TWM318731U (en) Illumination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