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43965A - Semiconductor inspection device with alignment function and alignment method - Google Patents

Semiconductor inspection device with alignment function and alignment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43965A
TW201043965A TW099102260A TW99102260A TW201043965A TW 201043965 A TW201043965 A TW 201043965A TW 099102260 A TW099102260 A TW 099102260A TW 99102260 A TW99102260 A TW 99102260A TW 201043965 A TW201043965 A TW 20104396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obe
alignment
virtual
universal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02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18798B (zh
Inventor
Satoshi Narita
Original Assignee
Nihon Micronics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hon Micronics Kk filed Critical Nihon Micronics Kk
Publication of TW201043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439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8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879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51Test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C]
    • G01R31/2886Features relating to contacting the IC under test, e.g. probe heads; chucks
    • G01R31/2887Features relating to contacting the IC under test, e.g. probe heads; chucks involving moving the probe head or the IC under test; docking st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94Devices for sensing when probes are in contact, or in position to contact, with measured objec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73Multiple probes
    • G01R1/07307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 G01R1/07364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with provisions for altering position, number or connection of probe tips; Adapting to differences in pitch
    • G01R1/07371Multiple probes with individual probe elements, e.g.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or bump contacts, fixed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bed of nails fixture or probe card with provisions for altering position, number or connection of probe tips; Adapting to differences in pitch using an intermediate card or back card with apertures through which the probes pa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51Test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C]
    • G01R31/2855Environmental, reliability or burn-in testing
    • G01R31/2872Environmental, reliability or burn-in testing related to electrical or environmental aspects, e.g. temperature, humidity, vibration, nuclear radiation
    • G01R31/2879Environmental, reliability or burn-in testing related to electrical or environmental aspects, e.g. temperature, humidity, vibration, nuclear radiation related to electrical aspects, e.g. to voltage or current supply or stimuli or to electrical loa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51Test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C]
    • G01R31/2884Test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C] using dedicated test connectors, test elements or test circuits on the IC under te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Testing Or Measuring Of Semiconductors Or The Like (AREA)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201043965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具有對準機能的半導體檢查裝置及對準 方法’詳細是有關在檢查搭載於TAB帶等的基體上的液晶 驅動驅動器等的半導體晶片的電氣特性之半導體檢查裝置 中,具有進行測試墊(t e s t p a d )與測試用探針的對位的 對準機能之半導體檢查裝置及其對準方法,以及使用於如 〇 此的半導體檢查裝置或對準方法之搭載半導體晶片的基體 及探針卡。 【先前技術】 在檢查半導體基板或TAB帶等的基體上所搭載的半導 體晶片的電氣特性之半導體檢查裝置中,必須進行半導體 晶片的電極墊或測試墊與測試用探針的對位,有關此對位 是以往有各種的方法被提案。 〇 例如,在專利文獻1、2中,揭示有對準方法,其係先 在搭載半導體晶片的TAB帶形成對位用的標記,藉由攝影 機等來攝取該標記而進行畫像解析,藉此計算來自基準位 置的偏移,進行半導體晶片的測試墊與測試用探針的對位 。但,就如此的光學性的對準方法而言,需要攝取標記的 攝影機或畫像解析的設備,不僅裝置規模大,且必須在檢 查裝置有限的空間中確保標記與攝影機的光學性的位置關 係,而使攝影機能夠攝取對位用的標記。 並且,在專利文獻3、4中提案在搭載半導體晶片的基 -5- 201043965 板或TAB帶上形成對位用的接點或虛擬墊(dummy pad ) ,使複數的對位用的探針與該等的接點或虛擬墊接觸,調 查有無電性導通,藉此使能夠取得有關來自基準位置的偏 移之資訊。但,就該等以往提案的電性對準方法而言,雖 可取得在來自基準位置的哪個方向偏移的資訊,但無法取 得有關如何程度偏移的定量資訊,到完成對位爲止,必須 多次重複試行錯誤。 〇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新型登錄第25 5 63 8 6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08- 1 1 622 1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開昭5>45181號公報 [專利文獻4]特許第32 14420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本發明是爲了解決上述以往技術的問題點者,其課題 是在於提供一種不需要攝影機等的設備’且可取得有關位 置偏移的定量性的資訊之具有對準機能的半導體檢查裝置 及對準方法,以及使用於如此的半導體檢查裝置或對準方 法之搭載半導體晶片的基體及探針卡°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6- 201043965 本發明是藉由提供一種具有對準機能的半導體檢查裝 置來解決,該具有對準機能的半導體檢查裝置,係使測試 用探針的前端電性接觸於半導體晶片的電極墊或測試墊, 而來檢查半導體晶片的電氣特性之半導體檢查裝置,其特 徵係具備: 將搭載檢查對象的半導體晶片的基體送至檢查位置之 手段; 0 使通用探針及複數的虛擬探針對於送至檢查位置的基 體相對性地移動,而使與形成於基體上的對準用的通用端 子及和該通用端子電性連接的1個或複數個虛擬端子分別 接觸或離脫之手段; 調查通用探針及虛擬探針間的電性導通之手段; 記憶電性導通的通用探針和虛擬探針的組合與對準用 的補正量的對應關係之手段; 從根據電性導通的通用探針和虛擬探針的組合來記憶 〇 前述對應關係的手段讀出對準用的補正量之手段; 根據讀出的補正量來使半導體晶片與測試用探針的相 對性的位置關係一致之手段。 亦即’在本發明之具有對準機能的半導體檢查裝置中 ,可經由形成於基體上的對準用的通用端子及虛擬端子來 調查成爲電性導通狀態的通用探針與虛擬探針的組合,根 據該組合,從記憶手段讀出預先求取的電性導通的通用探 針與虛擬探針的組合與對準用的補正量的對應關係,因此 可定量地掌握來自基準位置的偏移量作爲補正量。 201043965 又,本發明是藉由提供一種半導體檢查裝置的對準方 法來解決上述的課題’該半導體檢查裝置的對準方法,係 使測試用探針的前端電性接觸於半導體晶片的電極墊或測 試墊,而來檢查半導體晶片的電氣特性之半導體檢查裝置 的對準方法,其特徵係包含: 1 )將搭載檢查對象的半導體晶片且形成有對準用的 通用端子及與該通用端子電性連接的1個或複數個虛擬端 子之基體送至檢查位置之工程;. 2 )使通用探針及複數的虛擬探針對於送至檢查位置 的基體相對性地移動,分別使通用探針電性接觸於對準用 的通用端子,使複數的虛擬探針的其中任一電性接觸於虛 擬端子之工程; 3 )調查通用探針及虛擬探針間的電性導通之工程; 4 )從根據電性導通的通用探針與虛擬探針的組合來 記憶電性導通的通用探針和虛擬探針的組合與對準用的補 正量的對應關係之記憶裝置讀出對準用的補正量之工程; 5 )根據讀出的補正量來使半導體晶片與測試用探針 的相對性的位置關係一致之工程。 在本發明的對準方法中,可經由形成於基體上的對準 用的通用端子及虛擬端子來調查成爲電性導通狀態的通用 探針與虛擬探針的組合,根據該組合,從記憶手段讀出預 先求取的電性導通的通用探針與虛擬探針的組合與對準用 的補正量的對應關係’因此可定量地掌握來自基準位置的 偏移量作爲補正量’可使半導體晶片對測試用探針僅必要 -8 - 201043965 的量來相對地正確移動,使兩者的位置關係一致。 又’本發明是藉由提供一種基體及探針卡來解決上述 的課題’該基體是搭載檢查對象的半導體晶片且形成有對 準用的通用端子及與該通用端子電性連接的1個或複數個 的虛擬端子,該探針卡是在對應於作爲對象的基體所形成 的通用端子及與該通用端子電性連接的1個或複數個虛擬 端子的位置具備通用探針及複數的虛擬探針。 〇 本發明搭載作爲對象的半導體晶片的基體,是以搭載 液晶驅動驅動器等的1C或LS I的TAB帶最適合,但亦可爲 其上形成有多數的半導體晶片之半導體基板,本發明是以 需要電極墊或測試墊與測試用探針的對位之所有的基體作 爲對象。 [發明的效果] 若根據本發明之具有對準機能的半導體檢查裝置及對 〇 準方法,則可定量地得知來自基準位置的偏移作爲補正量 ’因此可減少對準作業的試行錯誤的次數,可取得能夠進 行效率佳的對位之優點。又,若根據本發明之搭載半導體 晶片的基體及探針卡,則藉由使用於本發明之具有對準機 能的半導體檢查裝置及對準方法,可定量地掌握來自基準 位置的偏移量作爲補正量,可取得能夠實現效率佳的對準 之優點。 【實施方式】 -9 - 201043965 以下,舉搭載半導體晶片的基體爲T A B帶時爲例,利 用圖面來說明本發明,但當然並非限於本發明所圖示者。 圖1是表示本發明之具有對準機能的半導體檢查裝置 之一例的槪略圖。在圖1中,1是本發明的半導體檢查裝置 ,半導體檢查裝置1是由自動分類機(Handler ) 2及測試 器(tester) 3所構成。4是裝置捲盤(reel) ,5是收容捲 盤,6、6是鏈輪(sprocket) ,7是TAB帶。鏈輪6、6是具 有使鏈輪的齒卡合於設在TAB帶7的鏈輪孔(sprocket hole ),將TAB帶7從裝置捲盤4送往收容捲盤5的方向之機能 。8是推動機(pusher ),9是XY移動台,1〇是使推動機8 移動於上下方向的驅動裝置。在推動機8設有未圖示的吸 引手段,吸附TAB帶7,連同吸附後的TAB帶7,藉由XY移 動台9來使移動於XY方向。該等裝置捲盤4、收容捲盤5、 鏈輪6、6'推動機8、XY移動台9、及驅動裝置1〇是自動 分類機2的構成要素。 1 1是探針卡,1 2是測試器頭。該等探針卡1 1及測試器 頭12是測試器3的構成要素。 本發明的半導體檢查裝置1是具有上述那樣的自動分 類機2及測試器3,藉由鏈輪6、6來將搭載於TAB帶7的半 導體晶片送至檢查位置,在對位後,令推動機8下降,使 安裝於探針卡1 1的多數個測試用探針電性接觸於半導體晶 片的測試墊,進行其電氣特性的檢查。 另外,XY移動台9亦可設於測試器頭1 2側,可不是使 TAB帶7對探針卡1 1移動,而是使探針卡1 1對TAB帶7移動 -10- 13 201043965 圖2是擴大顯示TAB帶7與探針卡11的關係剖面圖。 是探針基板’ 1 4是探針卡1 1的配線基板。1 5是被搭載 TAB帶7的半導體晶片,16、16是被安裝於探針卡1 1的 試用的探針,1 7是平台(platform ),在平台ι 7中設有 部1 7a。凹部1 7a是經由設於探針基板1 3的大略中央部的 通孔18來朝TAB帶7開口。凹部17a的深度是包含貫通孔 Q 的厚度時,爲可充分收容半導體晶片15的深度。如此的 部17a設於平台17時,當TAB帶7藉由推動機8來推壓至 針卡1 1側時,被搭載於TAB帶7的半導體晶片1 5的至少 部分會被收容於凹部17a,可取得不會與平台17接觸的 點。通常,被搭載於TBA帶7的半導體晶片15的高度 0.8 m m,探針卡1 1的厚度是0.1 4 m m,因此凹部1 7 a的深 是0.8mm-0.14mm,亦即只要是0.64mm以上即可。另外 1 9是間隔件,2 0是補強板。 〇 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基體的TAB帶7之一例的平面圖 如圖所示,在TAB帶7搭載有複數的半導體晶片I5、I5 1 5…,各個的半導體晶片1 5、1 5、1 5…之未圖示的內引 是與形成於TAB帶上的引線圖案21、21…連接,在引線 案2 1、2 1的前端形成有未圖示的測試墊。 22、23是分別爲大對準用及微對準用的端子,皆形 於TAB帶7上。在本例中,大對準用的端子22與微對準 的端子2 3是如後述般,爲了取得從各端子所取得的補正 的平均値,在各半導體晶片1 5形成各2組,但亦可爲1組 於 測 凹 貫 18 凹 探 優 是 度 線 圖 成 用 量 -11 - 201043965 且亦可使配置的角度在各組有所不同。又’依情況β 只設置大對準用或微對準用的其中任一方的端子。另外’ 24、24爲鏈輪孔。 圖4是只取出有關一個半導體晶片15的TAB帶7的部分 來擴大顯示。對於和圖3同構件附上同符號。25、25是沏1 試用的探針,測試用的探針25、25是如圖所示般,使其前 端部接觸於引線圖案2 1的前端所形成的測試墊,而來檢查 半導體晶片15的電氣特性者。 圖5是大對準用的端子22的擴大圖。大對準用的端子 22是由:長狀的通用端子22COM、及從通用端子22COM的長 狀的中央部來突出於與長狀的長度方向垂角的方向之1個 虛擬端子22a所構成。由虛擬端子22a從通用端子22COM突 出的情形來看,明顯與通用端子22com電性連接。α是虛擬 端子2 2 a的寬度方向的中心線,在本例中,由於虛擬端子 22a是從通用端子22COM的長度方向中央部突出,所以α也 是通用端子22COM的長度方向的中心線。 圖6是表示大對準用的端子22、通用探針及虛擬探針 的關係平面圖。在圖6中’ 26com是通用探針,26i〜26i9是 虛擬探針’虛擬探針26ι〜26is»皆是同形狀、同大小,配置 成其前端部排成直線狀。W是虛擬探針26,〜26 19的配置胃 隔(間距)’在虛擬探針2 6 1〜2 6 19間,配置間隔爲均等 。β是中央的虛擬探針26 1Q的寬度方向的中心線,如圖示般 ’通用探針26c〇m是位於與中央的虛擬探針26, Q相向的位置 ,因此β也是通用探針26COM的寬度方向的中心線。在通用 -12 - 201043965 探針26COM的正下面存在通用端子22c〇M,在虛擬探針26ι〇 的正下面存在虛擬端子22a。 圖7是圖6的X - X ’剖面圖’就圖的狀態而言,是僅虛擬 探針261Q會與虛擬端子22a接觸。L是虛擬端子22a的寬度方 向的長度’ X是虛擬探針26ι〜26i9的前端徑。 通用探針26COM與虛擬探針261〜2619是通常與測試用 的探針一起安裝於探針卡11,但該等通用探針2 6COM及虛 〇 擬探針26,〜26”與形成於TAB帶7上的通用端子22COM及虛 擬端子2 2 a的位置關係是如其次所示。亦即,兩者的位置 關係是設定成在檢查位置,當搭載檢查對象的半導體晶片 15的TAB帶7處於正規的位置時,中央的虛擬探針26,。的中 心線β會來到虛擬端子2 2 a的中心線α上。因此,當中央的 虛擬探針261()的中心線β位於虛擬端子22a的中心線α上時, 換言之,若中央的虛擬探針26! 〇接觸於虛擬端子22a,該位 置爲虛擬端子22a的中央,則TAB帶7在檢查位置,至少有 ❹ 關通用端子22COM的長狀的長度方向,是處於正規的位置 〇 相反的,當中央的虛擬探針261Q未與虛擬端子22 a接觸 ,或其他的虛擬探針26n〜2619的任一與虛擬 端子22 a接觸時,該接觸的虛擬探針離開中央的虛擬探針 26ι〇的部分,成爲TAB帶7的位.置偏離正規的位置者。例如 ,位於最外側的虛擬探針26 !或26 19的其中任一與虛擬端子 2 2 a接觸時,TAB帶7是在可檢測的範圍,形成最偏離正規 的位置,從中央的虛擬探針2 6 1 〇到虛擬探針2 6 1或2 6 ! 9的距 -13- 201043965 離爲規定可檢測出的偏移量的最大値。另外,通用端子 2 2C0M的長度方向的長度是選擇成即使位於最外側的虛擬 探針26,或2619的其中任一個與虛擬端子22a接觸時’與通 用探針26COM的電性接觸也不會斷絕的長度。並且,在圖 示的例子中,虛擬探針的數量是1 9根,但並非限於1 9根’ 亦可爲18根以下,或20根以上。不過,虛擬探針的數量是 設成奇數爲理想,而使能夠明確虛擬探針列的中央。 以下,利用圖8〜圖10來說明有關與通用探針26COM電 性導通的虛擬探針26,〜26 19的組合與對準用的補正量的對 應關係。另外,在圖8〜圖10中,虛擬探針是藉 由在探針上記上號碼來顯示。 圖8是只擴大顯示圖7的中央部者。在圖8中,中央的 虛擬探針261G是處於虛擬端子22a的中央,TAB帶7是處於 正規的位置。在此狀態下如先前圖6所示般,通用探針 26COM是與通用端子22COM接。因此’僅通用探針26COM與 虛擬探針2 6 ! 〇會處於導通狀態’通用探針2 6 c 〇 μ與其他的虛 擬探針不是導通狀態。 由此圖8所示的狀態,若T A Β帶7例如在圖中左方向或 右方向只偏移h,則虛擬探針269或虛擬探針26ll也會與虛 擬端子22a接觸。此情況也是因爲虛擬探針26 lc依然與虛擬 端子22a處於接觸狀態,所以通用探針26COM與虛擬探針 261()及269、或通用探針26COM與虛擬探針261Q及26^會形成 導通狀態。若求取此時的距離S 1 ’則S !是從虛擬探針2 69〜 2 6 ! 〇間的間隔W來減去虛擬端子2 2 a的寬度方向的長度[的 -14 - 201043965 (1/2 )與虛擬探針26g的前端徑X的(1/2 )之長度,亦即
Si=W-(L/2)-(X/2) 亦即,不僅虛擬探針261(),鄰接的虛擬探針2 69或26w 與通用探針26COM處於導通狀態時,TAB帶7是在圖中左或 右方向至少偏移距離S !,相反的,僅虛擬探針2 6 ! 〇與通用 探針26COM處於導通狀態時,TAB帶7的偏移量是未滿±Si 〇 圖9是表示由圖8所示的狀態,TAB帶7偏移至圖中右 方向,中央的虛擬探針261C不與虛擬端子22a接觸的界限狀 態。此時的偏移量S2由圖可明確得知形成: S2=(L/2)+(X/2) 亦即’當通用探針26com與虛擬探針261q及虛擬探針 26η爲導通狀態時,TAB帶7往圖中右方向的偏移量是若將 往圖中右方向的偏移設爲「負」的符號,則形成-S !以上 Ο 、-S2以下。由圖8所示的狀態,TAB帶7偏移至圖中左方向 時也是同樣,只是S,、S2的距離改「負」成「正」顯示而 已。 圖10是表示由圖9所示的狀態,TAB帶7更偏移至圖中 右方向,亦即「負」方向’除了虛擬探針26u以外,加上 虛擬探針26^會與虛擬端子22a接觸的臨界狀態。此時的偏 移量S3由圖可明確得知形成: S3 = W+{W-(L/2)-(X/2)}=2W-(L/2)-(X/2)。 亦即’當通用探針26c〇m與虛擬探針26w爲導通狀態時 -15- 201043965 ,TAB帶7往圖中右方向的偏移量是形成超過-S2,未滿-S 。若彙整以上的結果,則形成以下的表1那樣。 表1] 與通用探針26COM導通的虛擬探針 偏移量 26ι〇 Si〈偏移量〈-S! 26ι〇、26!丨 -Si S偏移量$-S2 26n -S2<偏移量<-S3 可是’因與通用探針26COM導通的虛擬探針的組合改 變而導致的偏移量的寬最好是均等,所以假設現在通用探 針26COM與虛擬探針261()及26,!爲導通狀態時的偏移量的寬 (^-S^-S!))和僅通用探針26COM與虛擬探針26^爲導通 狀態時的偏移量的寬(=-S 3 - (- S 2))會相等,若求取此時 的W、L、X的關係’則形成以下那樣。 亦即’若假設,則因爲形成 2S2 = S3 + S,,所以若在此代入上述求得的Sl、s2、s3,則形 成 2{(L/2) + (X/2)} = {2W-(L/2)-(X/2)} + {W-(L/2)-(X/2)},若 予以整理,則形成L + X = 3W-L-X,亦即成爲3W = 2(L + X), 可知當虛擬探針26 !〜26 19的配置間隔W及其前端徑X、以 及虛擬墊22a的寬度方向的長度L爲3W = 2(L + X)時,因與通 用探針26COM導通的虛擬探針的組合改變而導致的偏移量 的範圍是形成均等。 根據以上的結果,以通常泛用的探針的前端徑約20μηι 程度爲前提,檢討W、X、L的關係之結果,當W = 60pm、 -16- 201043965 Χ = 22.5μΓη、L = 67.5Km時,可確認偏移量的間距是形成均 等30μιη。將此時與通用探針26COM導通的虛擬探針26:〜 2 6 i9的組合、及此時的偏移量、及補正量的對應關係顯示 於表2、表3。表2是表示與通用探針2 6C0M導通的虛擬探針 爲261G〜2619時,表3是表示與通用探針26COM導通的虛擬 採針爲26,-26^時,基於方便起見分成2個,所以僅重複 顯示與26COM導通的虛擬探針爲261()時。另外,因爲偏移量 Ο 具有寬度,所以取各偏移量的範圍平均値作爲對準用的補 正量。此外,當然補正量的符號是與偏移量的符號相反, 若將與通用探針26COM導通的虛擬探針爲261Q〜2619時的補 正量設爲「+」,則與通用探針26COM導通的虛擬探針爲 26!〜261Q時的補正量是以「_」來表示。
-17- 201043965 rH oo 叫 00 rH 00 γΗ ι> 卜 τΗ 卜 ¢0 rH CD CD r-4 mm mm 頼堪 敏s ΙΛ rH m in rH 唧 fH rr i-H CO CO Γ0 rH CsJ i-H r- rH r-H rH rH rH o — o rH 00 ΙΟ Ο) ζ〇 CO o 卜 寸 rH 00 in ca cn CO CO o 補正量 (mm) 1〇 々 寸 CO CO CO CO (M CSJ tH r*4 o o o 〇 ,o o Ο Ο ο 〇 〇 o 〇 〇 o o o o o o o o rH 00 1C σ> CO Γ0 o N 寸 pH 00 iO CN3 σ> CD CO o \n 寸 寸 CO CO CO cn C<J CNJ tH o o o o 0 1 0 1 Ο I ο I ο I 0 1 0 1 0 1 〇 1 0 1 〇 1 0 1 o o o o 0 1 o g 1C in ΙΩ ιη in 1C in LO LO LO ΙΛ in in LO LO in in Μ 〇> CD C0 ο 卜 00 in Oi to Γ0 o 卜 寸 rH CO CO CO CNJ M CM rH rH τ™1 o o o o 0 1 0 1 Ο I ο | ο I o 〇 I o | o 〇 o o o 〇 o o o o Β 画 VII I V Ni, I V VII V VII V VII 1 V VII 1 V 1 VII 1 V 1 VII 1 V 1 Vfl V m VII V VII V VII V VII V VII V VII V VII V VI V y\ V ΙΩ to LO ΙΟ LO tn to LO LO ΙΩ tn ιο 1C tn ίΩ to iO to M CD C0 o 卜 00 in IN 0¾ CO o N t-H in 寸 寸 守 CO CO 00 IN M (N rH t-H rH o o o 0 1 ο Ο ο o 〇 1 〇 1 〇 1 〇 1 0 1 〇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18 - 201043965 ο 〇 【1 〇 ιΗ ο 05 σ> Ο) 00 00 00 卜 mm 顔· 截S to CO CD l〇 in ΙΛ CO VO CO C4 (N i—t Μ — W s S s Ο ο 00 ο CO ο ο 04 τΗ ιη rH 00 rH Μ C<J IM 卜 (N 〇 CO CO CO CO CO 0¾ CO rr LO 对 00 LO ο ο 1 ο 1 ο 1 Ο 1 Ο 1 Ο 1 ο 1 〇 1 〇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V ε j ¢1 麵 ο ο 〇0 ο C0 Ο λ ο Μ r~*t ιη 00 τΗ r-i CM 卜 Μ o CO CO CO iD CO Ci CO 守 in 寸 00 in ο ο Ο ο Ο ο ο o 〇 o 〇 o 〇 〇 o o o o 画 m m γΗ Ο ιη ο ιο 卜 ο ΙΟ ο ι-Η ΙΟ C0 r™H ιη CO 10 σ> ι-Η LO (NJ (N LO in CM in 00 03 LO rH CO in 守 CO 卜 CO ID 〇 ιο CO ιο CD ΙΛ 〇> ΙΛ in ο ο ο ο ο Ο ο 〇 o 〇 o o o 〇 o 〇 o o V VII V VII V VII V Vli V VII V VII V Vli V V VII V ιη rH Ο VII ιη γΗ Ο V 寸 Ο VII ιο 卜 ο V ιη ο rH VII ιη Ρ0 Γ-ί V ιη to r—t VII im 〇> i-H V in CQ Vii ID in (M V l〇 00 CN3 VII in rH rD V in 寸 :〇 VII lO 卜 CO V ID o \f\\ iO CO V in ID 寸 VII LO σ> 订 Ο 1 Ο Ο ο Ο ο ο o o 〇 o O o o o 〇 o ο 如此,因爲與通用探針26COM導通的虛擬探針26!〜 26 19的組合與對準用的補正量之間具有對應關係,所以先 -19 - 201043965 使此對應關係記憶於記憶裝置,根據對準時所被求取之與 通用探針26COM導通的虛擬探針261〜26|9的組合,來從記 憶裝置讀出所對應的補正量,藉此包含偏移的方向,可定 量地得知對準用的補正量。然後,只要根據所被讀出的補 正量來使半導體晶片1 5對測試用探針2 5、2 5…相對性地移 動,使兩者的位置關係一致即可。 圖1 1是微對準用的端子2 3的擴大圖。微對準用的端子 23是由:突出成梳子狀的複數個虛擬端子23a〜23g、及相 對於該等虛擬端子23 a〜23 g的梳子狀的根元部,在該根元 部的中央部被電性連接的通用端子23 COM所構成。α是中央 的虛擬端子2 3 d的寬度方向的中心線,D是虛擬端子2 3 a〜 23 g的配置間隔(間距),Y是虛擬端子23 a〜23 g的寬度方 向的長度。另外,虛擬端子23 a〜23 g是全部爲同形狀、同 大小。 圖12是表示微對準用的端子23與通用探針及虛擬探針 的關係的平面圖。在圖12中,27c〇M是微對準用的通用探 針’ 271〜2八是微對準用的虛擬探針,W是虛擬探針27,〜 2 7 5的配置間隔(間距)。虛擬探針2 7 ,〜2 7 5皆是同形狀, 同大小,配置成其前端部排成直線狀,在虛擬探針2 7 :〜 2 75間配置間隔W爲均等。β是中央的虛擬探針2 73的寬度方 向的中心線。如圖示般,通用探針27c〇M是處於與中央的 虛擬探針2 7 3相向的位置,因此β也是通用探針27COM的寬 度方向的中心線。在通用探針27COM的正下面存在通用端 子23COM,在虛擬探針2 7 3的正下面存在虛擬端子23d。 -20- 201043965 圖1 3是圖1 2的Υ - Υ ’剖面圖。如圖所示,在虛擬探針 273的正下面存在虛擬端子23d’在鄰接的虛擬探針272及 2 74的下面也分別存在虛擬端子23c及23e,結果,3根的虛 擬探針2 72、2 73、274會經由虛擬端子23 c〜23e及通用端子 23COM來與通用探針27c〇M處於導通狀態。X是虛擬探針27, 〜275的前端徑,W、D、Y是如上述般,分別爲虛擬探針 2 7 !〜2 7 5的配置間隔,虛擬端子2 3 a〜2 3 g的配置間隔,虛 Q 擬端子23a〜23g的寬度方向的長度。另外,在圖13中,虛 擬探針27,〜2 75是藉由在探針上記上號碼來顯示,虛擬端 子23a〜23g是藉由在各虛擬端子的下面記上字母序列a〜g 來顯示。 與大對準用的通用探針26COM及虛擬探針261〜2619同 樣地,微對準用的通用探針27COM及虛擬探針之了!〜〗?;通常 也與測試用的探針一起被安裝於探針卡11。該等通用探針 27COM及虛擬探針27!〜2乃是設定成相對於TAB帶7上所形 ❹ 成的微對準用的通用端子23COM及虛擬端子23a〜23g,在 檢查位置,當搭載檢查對象的半導體晶片I5的TAB帶7處 於正規的位置,中央的虛擬探針273的中心線β會來到中央 的嚀擬端子2 3 d的中心線α上。因此,如圖1 3所示,若中央 的虛擬探針273在其中央位置接觸於虛擬端子23d,鄰接的 虛擬探針272及274分別接觸於虛擬端子23c及23e,則TAB 帶7在檢查位置,至少有關虛擬端子23 a〜23 g的梳子狀的 配列方向(圖1 2、圖1 3的左右方向),是形成處於正規的 位置。 -21 - 201043965 另外,通用端子23 COM的寬’亦即沿著虛老 2 3 g的配列方向(圖1 2、圖1 3的左右方向)的 成即使處於最外側的虛擬探針2 7 1或2 7 5移動至 外側的虛擬端子2 3 a或2 3 g充分地接觸的位置 27COM與通用端子23c〇m的電性接觸也不會斷絕 且,在圖示的例子中,虛擬端子的數量是7根 的數量是5根,但虛擬端子及虛擬探針的數量 等。不過,以虛擬端子的數量比虛擬探針的婁 爲理想。 以下,利用圖1 3、圖1 4來說明有關與微對 探針27COM電性導通的虛擬探針27,〜2 75的組合 補正量的對應關係。 在圖13中,中央的虛擬探針273是在其中 於虛擬端子23d,鄰接的虛擬探針2 72及2 74也分 擬端子23c及23e,TAB帶7是處於正規的位置。 若TAB帶7例如在圖中左方向或右方向只偏移Sl 針27!或虛擬探針275的其中任一會與虛擬端子 觸。此情況也是因爲虛擬探針2 72〜274依然與 端子2 3 c〜2 3 e處於接觸狀態,所以通用探針2 探針272〜274及27,、或通用探針27COM與虛接 及2 75會形成導通狀態。 若求取此時的距離S i,則S ,是從虛擬探針 的間隔2xW來減去虛擬端子23d〜23f的間隔2: 虛擬端子23 f的寬度方向的長度Y的(1/2 )、 蓮端子23a〜 長度是選擇 可與處於最 ,通用探針 的長度。並 ,虛擬探針 並非限於該 5[量更多2個 準用的通用 與對準用的 央位置接觸 別接觸於虛 由此狀態, ,則虛擬探 23b或23f接 各個的虛擬 7 C Ο Μ與虛擬 泰探針2 72〜 273〜2 7 5間 < D,再減去 及虛擬探針 -22- 201043965 2 75的前端徑X的(1/2 )之長度,亦即SidWjDJYU)-(X/2)。 亦即,不僅虛擬探針272〜274,當虛擬探針27!或275 與通用探針27 COM處於導通狀態時’ TAB帶7是在圖中左或 右方向至少偏移距離Sl,相反的,僅虛擬探針272〜274與 通用探針27COM處於導通狀態時,TAB帶7的偏移量是形成 未滿± S 1。 0 圖14是表示由圖13所示的狀態,TAB帶7偏移至圖中 右方向,從左起第2個虛擬探針272不與虛擬端子23c接觸 的界限狀態。此時的偏移量S2由圖可明確得知形成: s2={D + (Y/2)}- {W-(X/2)} 〇 亦即,當通用探針27com與虛擬探針272、27^、274、 27s爲導通狀態時,TAB帶7往圖中右方向的偏移量是若將 往圖中右方向的偏移設爲「負」的符號,則形成-Sl以上 ’ -S2以下。由圖13所示的狀態,TAB帶7偏移至圖中左方 Ο 向時也是同樣,只是Si' S2的距離改「負」成「正」顯示 而已。若彙整以上的結果,則形成表4那樣。 [表4] 與通用探針27COM導通的虛擬探針 偏移量 272、273、274 Si<偏移景<-Si 272、273、274、275 偏移量S-S2 可是,與大對準用的補正量時同樣,因與通用探針 27COM導通的虛擬探針的組合改變而導致的偏移量的寬度 -23- 201043965 最好是均等,所以假設現在通用探針27com與虛擬探針272 〜2 7 4爲導通狀態時的偏移量的寬度(=2 X s I )和通用探針 27com與虛擬探針272〜275爲導通狀態時的偏移量的寬度( =^2+ )相等,若求取此時的W、D ' X、Y的關係,則形 成以下那樣。 亦即,若假設2 S i = S 2 - S i,代入上述求得的s ,、s 2,則 成爲 2{2W-2D-(Y/2)-(X/2)} = {D + (Y/2)}-{W-(X/2)}-{2W-2D -(Y/2)-(X/2)},若予以整理,則形成 4W-4D-Y-X = 3D-3W + Y + X,亦即成爲7(W-D) = 2(X + Y),當虛擬探針27l〜2 75的 配置間隔W及其前端徑X '以及虛擬墊2 3 a〜2 3 g的配置間 隔D及寬度Y爲7(W-D) = 2(X + Y)時,可知因與通用探針 27C0M導通的虛擬探針的組合改變而導致的偏移量的範圍 是形成均等。 根據以上的結果’以通常泛用的探針的前端徑約2 0 μ m 程度爲前提,檢討W、X、D、Y的關係之結果,當w = 60 μιη、Χ = 22.5μιη、ϋ = 50μιη、Υ=12·5μιη 時,可確認偏移量的 間距是形成均等5μιη。將此時與通用探針27c〇m導通的虛擬 探針2 7 1〜2 7 5的組合、此時的偏移量、及補正量的對應關 係顯示於表5。另外,因爲偏移量具有寬度,所以取各偏 移量的範圍平均値作爲對準用的補正量。此外,當然補正 量的符號是與偏移量的符號相反。 -24- 201043965
【8】 顆蟢 瓣黯 mm 旺鹚 mm 截S in ιη ΙΟ ΙΩ 寸 寸 CO CO CO CO CO 00 C0 οι οα Οί (Μ τΗ rH rH w謹 inn P ΙΟ τ-Η Ο ο ο rH Ο ο Ι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ΙΟ ο ο ο 1 Ο Ο ο 1 ΙΟ »Η Ο ο 1 J _ Μ ΙΩ τ-Η ο ο 1 ο τ-Η ο ο 1 ΙΟ ο ο Ο 1 ο ο ο ο ΙΟ ο 〇 ο ο — ο ο in ο ο 醒 Μ \IW ΙΟ CVJ τΗ 〇 Ο 1 VII VII LQ t> t-H ο ο 1 ιη 卜 ο ο ο 1 V V ιη £>3 r-· ο ο 1 LO (Ν Ο ο ο 1 VII VII ιη 卜 ο ο ο 1 ΙΟ CM Ο Ο ο V V ιη οα ο ο ο 1 ιη ο ο ο ο VII VII ια (Μ Ο Ο Ο ιη οα »-Η Ο ο V V ιη t> ο ο ο ΙΟ 卜 rH Ο ο VII VII ΙΟ C4 ιΗ Ο ο 如此,因爲與通用探針27COM導通的虛擬探針27i〜275 的組合與對準用的補正量之間具有對應關係,所以先使此 對應關係記憶於記憶裝置,根據對準時所被求取之與通用 探針27COM導通的虛擬探針27!〜2 7 5的組合,來從記憶裝置 讀出所對應的補正量,藉此包含偏移的方向,可定量地得 知對準用的補正量。然後,只要根據所被讀出的補正量來 -25- 201043965 使半導體晶片1 5對測試用探針25、25…相對性地移動,使 兩者的位置關係一致即可。 另外,如圖4所示,當大對準用的端子22與微對準用 的端子23分別各2組設於TAB帶7時,在探針卡1 1中,大對 準用及微對準用的通用探針及虛擬探針的組也會各2組安 裝於各個對應的位置。如此,當大對準用的端子22與微對 準用的端子23分別各2組設於TAB帶7時,可取使虛擬探針 與各個端子接觸而求得的補正量的平均値來作爲對準用的 補正量。因此,例如在TAB帶7上的端子22或23的形成位 置有若干的偏移,還是可平均該偏移而使均等,所以可實 現更高精度的對準。 又,圖4所示的例子,大對準用的端子22與微對準用 的端子2 3皆是被配置於檢測出與TAB帶7的傳送方向呈直 角方向的位置偏移的方向,這是因爲形成於TAB帶7的測 試墊通常是在TAB帶7的傳送方向取某程度的長度來形成 ,有關TAB帶7的傳送方向是未能求得那麼高的對準精度 。必要時,當然可將大對準用的端子22與微對準用的端子 23設爲與圖4所示的配置呈旋轉90度的配置,可檢測出 TB A帶7的傳送方向的位置偏移。 圖15是表示本發明之具有對準機能的半導體檢查裝置 及對準方法的對位程序的流程圖。如圖1 5所示般’在本發 明中是自動分類機與測試器會一邊交換資訊’一邊首先根 據利用上述大對準用的端子及探針所取得的補正量來進行 大對位,其次根據利用微對準用的端子及探針所取得的補 -26- 201043965 正量來進行微對位。然後’在哪個的對位皆完成的時間點 ,測試器進行所定的電氣特性檢查。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若以上所述’若根據本發明之具有對準機能的半導體 檢查裝置及對準方法,則可定量地得知搭載檢查對象的半 導體晶片的基體的檢查位置的位置偏移,因此可減少對準 作業的試行錯誤的次數,進行效率佳的對位,所以極有用 。又,若根據本發明之搭載半導體晶片的基體及探針卡, 則藉由使用於本發明之具有對準機能的半導體檢查裝置及 對準方法,可定量地掌握來自基準位置的偏移量作爲補正 量,可取得能夠實現效率佳的對準之良好的產業上的有用 性。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明之具有對準機能的半導體檢查裝置 之一例的槪略圖。 圖2是擴大顯示TAB帶與探針卡的關係的剖面圖。 圖3是表示TAB帶之一例的平面圖。 圖4是TAB帶的部分擴大圖。 圖5是大對準用的端子的擴大圖。 圖6是表示大對準用的端子與通用探針及虛擬探針的 關係的平面圖。 圖7是圖6的X - X ’剖面圖。 -27- 201043965 圖8是圖7的部分擴大圖。 圖9是表示位置偏移時的虛擬探針與虛擬端子的關係 圖。 圖1 0是表示位置偏移時的虛擬探針與虛擬端子的關係 圖。 圖1 1是微對準用的端子的擴大圖。 圖I2是表示微對準用的端子與通用探針及虛擬探針的 關係的平面圖。 〇 圖13是圖12的Y-Y’剖面圖。 圖1 4是表示位置偏移時的虛擬探針與虛擬端子的II {系 圖。 圖1 5是表示對位的程序的流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半導體檢查裝置 2 :自動分類機 # 11 3 :測試器 4 :裝置捲盤 5 :收容捲盤 6 :鍵輪 7 : TAB帶 8 :推動機 9 : XY移動台 1 〇 :驅動裝置 -28- 201043965 1 1 :探針卡 1 2 :測試器頭 1 3 :探針基板 1 4 :配線基板 1 5 :半導體晶片 1 6 :探針 1 7 :平台 0 1 7 a :凹部 1 8 :貫通孔 22 :大對準用端子 23 :微對準用端子 25 :測試用探針 26 :對準用探針 W :對準用探針的配置間隔 X ’·對準用探針的前端徑 〇 L :大對準用虛擬端子的寬 D :微對準用的虛擬端子的配置間隔 Y:微對準用虛擬端子的寬 S、s :偏移量 -29 -

Claims (1)

  1. 201043965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具有對準機能的半導體檢查裝置’係使測試用 探針的前端電性接觸於半導體晶片的電極墊或測試墊,而 來檢查半導體晶片的電氣特性之半導體檢查裝置,其特徵 係具備: 將搭載檢查對象的半導體晶片的基體送至檢查位置之 手段; 使通用探針及複數的虛擬探針對於送至檢查位置的基 體相對性地移動,而使與形成於基體上的對準用的通用端 子及和該通用端子電性連接的1個或複數個虛擬端子分別 接觸或離脫之手段; 調查通用探針及虛擬探針間的電性導通之手段; 記憶電性導通的通用探針和虛擬探針的組合與對準用 的補正量的對應關係之手段; 從根據電性導通的通用探針和虛擬探針的組合來記憶 前述對應關係的手段讀出對準用的補正量之手段; 根據讀出的補正量來對準半導體晶片與測試用探針的 相對性的位置之手段。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具有對準機能的半導體檢 查裝置,其中,通用探針及複數的虛擬探針係與測試用探 針一起安裝於探針卡,使通用探針及複數的虛擬探針對於 搭載檢查對象的半導體晶片的基體相對性地移動的手段係 具備使該探針卡對於基體相對性地移動之驅動裝置。 3 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具有對準機能的半導體 -30 - 201043965 檢查裝置,其中,記憶電性導通的通用探針和虛擬探針的 組合與對準用的補正量的對應關係之手段係記憶大對準用 及微對準用的至少2種類該對應關係。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具有對 準機能的半導體檢查裝置,其中,搭載檢查對象的半導體 晶片的基體爲TAB帶。 5 · —種半導體檢查裝置的對準方法,係使測試用探針 〇 的前端電性接觸於半導體晶片的電極墊或測試墊,而來檢 查半導體晶片的電氣特性之半導體檢查裝置的對準方法, 其特徵係包含: 1 )將搭載檢查對象的半導體晶片且形成有對準用的 通用端子及與該通用端子電性連接的1個或複數個虛擬端 子之基體送至檢查位置之工程; 2 )使通用探針及複數的虛擬探針對於送至檢查位置 的基體相對性地移動,分別使通用探針電性接觸於對準用 Ο 的通用端子,使複數的虛擬探針的其中任一電性接觸於虛 擬端子之工程; 3 )調查通用探針及虛擬探針間的電性導通之工程; 4 )從根據電性導通的通用探針與虛擬探針的組合來 記憶電性導通的通用探針和虛擬探針的組合與對準用的補 正量的對應關係之記憶裝置讀出對準用的補正量.之工程; 5 )根據讀出的補正量來使半導體晶片與測試用探針 的相對性的位置關係一致之工程。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半導體檢查裝置的對準方 -31 - 201043965 法,其中,在基體中,通用端子及與該通用端子電性連接 的1個或複數個虛擬端子的組,係於大對準用及微對準用 分別至少形成有各1組,上述2 )〜5 )的工程係針對大對 準用與微對準用的通用端子及虛擬端子的各組,分別利用 大對準用或微對準用的通用探針及複數的虛擬探針來至少 各1次重複。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6項之半導體檢查裝置的對準 方法,其中,通用探針及複數的虛擬探針係與測試用探針 一起被安裝於探針卡,上述2 )的工程係使探針卡對於送 至檢查位置的基體相對性地移動之工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7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半導體 檢查裝置的對準方法,其中,搭載檢查對象的半導體晶片 之基體爲TAB帶。 9 · 一種基體’其特徵係搭載檢查對象的半導體晶片且 形成有對準用的通用端子及與該通用端子電性連接的丨個 或複數個的虛擬端子。 10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基體,其中,對準用的通 用端子及與該通用端子電性連接的1個或複數個虛擬端子 ’係長狀的通用端子、及從通用端子的長狀的中央部突出 於與長狀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之1個的虛擬端子。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基體,其中,對準用的通 用端子及與該通用端子電性連接的1個或複數個虛擬端子 ’係梳子狀突出的複數個虛擬端子、及對於該等虛擬端子 的梳子狀的根元部’在該根元部的中央部電性連接的通用 -32- 201043965 端子。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1 1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基體 ’其中,通用端子及與該通用端子電性連接的1個或複數 個虛擬端子的組,係於大對準用及微對準用分別至少形成 有各1組。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1 2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基體 ’其中,基體爲TAB帶。 〇 14. 一種探針卡,其特徵爲:在對應於搭載作爲檢查 對象的半導體晶片的基體所形成的通用端子及與該通用端 子電性連接的1個或複數個虛擬端子的位置具備通用探針 及複數的虛擬探針。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探針卡,其中,使通用 探針及複數的虛擬探針的組,在大對準用及微對準用分別 至少各具備1組。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或1 5項之探針卡,其中,搭 Ο 載探針基板的平台係具備凹部,其係經由設於探針基板的 大略中央部的貫通孔來朝搭載檢查對象的半導體晶片的基 體開口,在探測時收容檢查對象的半導體晶片的至少一部 分。 -33-
TW099102260A 2009-03-31 2010-01-27 A semiconductor inspection device and alignment method with alignment function TWI4187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86866A JP5236556B2 (ja) 2009-03-31 2009-03-31 アライメント機能を有する半導体検査装置とアライメン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43965A true TW201043965A (en) 2010-12-16
TWI418798B TWI418798B (zh) 2013-12-11

Family

ID=43091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02260A TWI418798B (zh) 2009-03-31 2010-01-27 A semiconductor inspection device and alignment method with alignment function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236556B2 (zh)
KR (1) KR101091695B1 (zh)
TW (1) TWI41879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4410A (zh) * 2017-10-06 2020-05-2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探测器
CN111386469A (zh) * 2017-11-24 2020-07-07 日本电产理德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检查装置、检查位置补正方法、位置补正信息产生方法、以及位置补正信息产生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00798B2 (en) * 2012-06-13 2015-04-07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thod of test probe alignment control
CN107403739A (zh) * 2017-07-18 2017-11-2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加装散热基板的led检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56386Y2 (ja) * 1991-02-21 1997-12-03 安藤電気株式会社 Tabテープ用オートハンドラ
JP2745933B2 (ja) * 1992-02-17 1998-04-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Tab−集積回路
JP3569025B2 (ja) * 1995-04-24 2004-09-22 東芝電子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装置
JP3346707B2 (ja) * 1996-08-30 2002-11-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の検査方法
JP3214420B2 (ja) * 1997-11-06 2001-10-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キャリア型半導体装置及び検査用プローブヘッド並びに位置合わせ方法
JP2001185588A (ja) * 1999-12-22 2001-07-06 Ando Electric Co Ltd Tab、プローブカード、tabハンドラ、及びicチップ測定方法
JP2002181882A (ja) * 2000-12-13 2002-06-26 Ando Electric Co Ltd プローブカードとtabの位置決め装置
JP4729697B2 (ja) * 2003-02-21 2011-07-20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チップ実装用テープの検査方法及び検査に用いるプローブユニット
TWI292482B (en) * 2004-09-29 2008-01-11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Flexible packaging substrate, method of cutting precision test, method of fabricating flexible packaging uni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JP2006186395A (ja) * 2006-03-03 2006-07-13 Advantest Corp Tcpハンドリング装置およびtcpハンドリング装置における打ち抜き穴不良検出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4410A (zh) * 2017-10-06 2020-05-2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探测器
CN111194410B (zh) * 2017-10-06 2022-04-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探测器
CN111386469A (zh) * 2017-11-24 2020-07-07 日本电产理德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检查装置、检查位置补正方法、位置补正信息产生方法、以及位置补正信息产生系统
CN111386469B (zh) * 2017-11-24 2023-09-19 日本电产理德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检查装置、检查位置补正方法与信息产生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37108A (ja) 2010-10-21
KR20100109358A (ko) 2010-10-08
TWI418798B (zh) 2013-12-11
JP5236556B2 (ja) 2013-07-17
KR101091695B1 (ko) 2011-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81237B1 (ko) 프로브 선단 위치의 검출 방법, 이 방법을 기록한 저장매체 및 프로브 장치
TW201237424A (en) Jig for contact inspection
TW201033625A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testing fixture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testing system with the same
TW200815764A (en) Probe card
TW201043965A (en) Semiconductor inspection device with alignment function and alignment method
JP3800394B2 (ja) プローブカード解析及びスクラブマーク解析データを最適化するための方法
JP3928129B2 (ja) 並列テスターを用いたプリント回路基板を検査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TW200816339A (en) Bump test units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esting bumps
WO2007108110A1 (ja) 通電試験用プローブおよびプローブ組立体
CN101738510A (zh) 检查用探针
US20020097062A1 (en) Method and process of applying the analysis of scrub mark morphology and location to the evaluation and correction of semiconductor testing analysis, and manufacture
US20060192572A1 (en)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measuring a bonding resistance
US8505819B2 (en) Methods of increasing coding information for biosensors and devices for same
WO2004074858A1 (ja) チップ実装用テープの検査方法及び検査に用いるプローブユニット
JP4803692B2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点灯検査方法
TW460703B (en) Probe card applied for integrated circuit testing apparatus
JP2004063877A (ja) ウェハの位置決め修正方法
TW200819755A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inspection probe
TW541430B (en) Test device for semiconductor wafers
JP4391738B2 (ja) プローブの接触位置の採取方法、プローブの接触位置の補正方法及びプローブ装置間の接触誤差の解消方法
TW201213819A (en) TCP testing apparatus
JP2005150224A (ja) プローブ情報を用いた半導体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TW445550B (en) Flip-chip bonding parts, flip-chip bonding confirmation parts and a flip-chip bonding method
TW200902982A (en) Probe card
TWI232949B (en) Thin film-type wafer testing apparatus and probing sensing as well as transporting 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