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09268A - Heat exchanging ventilation equipment - Google Patents

Heat exchanging ventilation equipme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09268A
TW201009268A TW097133713A TW97133713A TW201009268A TW 201009268 A TW201009268 A TW 201009268A TW 097133713 A TW097133713 A TW 097133713A TW 97133713 A TW97133713 A TW 97133713A TW 201009268 A TW201009268 A TW 20100926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air
heat exchange
flow guide
flow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3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42382B (zh
Inventor
Masanobu Suzuki
Masaki Morikawa
Masahiho Ueda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1706953&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201009268(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009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09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423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4238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07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 F28F9/0075Supports for plates or plate assembl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2012/007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 by-pass for bypassing the heat-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30/00Seal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50/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the flow of the heat exchange media, e.g. flow guiding means; Particular flow patterns
    • F28F2250/06Derivation channels, e.g. bypa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Description

201009268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熱交換換氣裝置,其在外氣和室 内空氣之間利用熱交換器一面進行顯熱的交換或潜熱的交 換一面進行換氣。 【先前技術】
▲在外氣和室内空氣之間利用熱交換器一面進行顯熱的 父換或潜熱的交換一面進行換氣的熱交換換氣裝置,對本 體箱内劃定從室外側吸入口經由熱交換器到達室内側吹出 口之供氣風路、和從室内侧吸人口經由熱交換器到達室外 侧人出口的排氣風路。在此熱交換換氣裝置,因為在供氣 風路及排氣風路發生m漏時引起在熱交換元件之換氣 效率降低等的不良,所以講求用以防止氣流洩漏的對策。 例如在專利文獻〗,記載一種熱交換換氣裝置,其將 熱交換器配置於本體箱内之寬度方向中央部,而且將—對 隔間構件設置於以該熱交換器為軸的旋轉對稱位置,而利 用^―對隔間構件、熱交換器以及本體箱劃定排氣風路(排 ::)及供氣風路(供氣通路)。在此熱交換換氣裝置,為 了 在排氣風路及供氣風路各自的氣密性,而將密封構 安裝於在各隔間構件之和其他的構件之接觸面。 專利文獻1 :特開平05 — 1 18603號公報 【發明内容】 2111-9970 ~PF;Ahddub 201009268 【發明要解決之課題】 在使用本體箱和配置於該本體箱内的隔間構件而劃定 供氣風路及排氣風路之以往的熱交換換氣裝置,在將該熱 交換換氣裝置設置於房間的牆壁或天花板時,若本體箱^ 生扭曲或f曲,易發生從高壓側的風路往低壓侧之風路的 氣流洩漏。因而,藉由使本體箱之板厚變厚等的方法,而 提高本體箱的剛性,並防止在設置時本體箱發生扭曲或彎 ❹曲。可是,本體箱之高剛性化導至熱交換換氣裝置的費用 上漲。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之情況而開發者,其目的在於得到 種熱交換換氣裝置,其易以低費用製作難發生從高壓侧 的風路往低壓側之風路的氣流洩漏。 【解決課題之手段】 達成上述的目的之本發明的熱交換換氣裝置,係供氣 用送風機和排氣用送風機配置於具有室外側吸入口、室内 • 側吹出口、室内側吸入口以及室外側吹出口的本體箱内, 並於該本體箱内形成:供氣風路,係利用該供氣用送風機 將從該室外侧吸入口所取入的外氣從該室内侧吹出口向室 内吹出;及排氣風路,係利用該排氣用送風機將從該室内 側吸入口所取入的室内空氣從該室外侧吹出口向室外吹 出,其特徵在於包括:熱交換器,係具有形成成為該供氣 風路之一部分的第1流路和成為該排氣風路之一部分的第 2流路之熱交換元件’並利用該熱交換元件在該外氣和該 室内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第丨流動導件,係安裝於該熱 2111-9970-PF;Ahddub 6 201009268 交換器,並對該熱交換器的室外側劃定和該第1流路及第 2流路之任-方的流路連通而且僅供氣風路及該排氣風路 之任一方所包含的第1氣體流通部;以及第2流動導件’ 係安裝於該熱交換器,並對該熱交換器的室内側劃定和在 該第1流路及第2流路中與該第!氣體流通部連通的流路 連通而且僅供氣風路及該排氣風路之任一方所包含的第2 氣體流通部。 φ 【發明效果】 在本發明的熱交換換氣裝置,在設置時即使本體箱發 生扭曲或彎曲,包含有上述之第丨氣體流通部和第2氣體 流通部的風路亦難受到本體箱之扭曲或彎曲的影響。因 而,易得到即使使本體箱的板厚變薄亦難發生從高壓側的 風路往低壓側之風路的氣流洩漏者。又,第丨流動導件及 第2流動導件例如可利用合成樹脂便宜地製作。因此,若 依據本發明,易以低費用製作熱交換換氣裝置,其難發生 〇 從高壓側的風路往低壓側之風路的氣流洩漏。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面詳細說明本發明之熱交換換氣裝置的 實施形態。此外’本發明未限定為如下的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 第1圖係概略地表示本發明之熱交換換氣裝置的一例 之分解立體圖。,1圓所示之熱交換換氣裝置1〇〇A包括本 體箱20、熱交換器3〇、安裝於熱交換器3〇的第i流動導 2111-9970-PF;Ahddub 7 201009268 二:交換器3〇的第2流動導件5°、風扇外殼 _、供氣用送風機70、排氣用送風機⑽、填充材料⑼以 及控制部90。熱交換器3G、第1流動導件4g、第2流動 導件5〇、風扇外殼_、供氣用送風機?()、排氣用送風機 8〇以及填充材料85之各個被收容於本體箱2(),控制部9〇 被女裝於本體箱2〇的外面。
該本體箱20具有:矩形的底板部J ; 2個侧壁形成構 件3a 3b,係安裝於底板部!並和該底板部】一起形成上 端開放的箱體;維修面5,係在室内側安裝於各侧壁形 成構件3a、3b的上端;以及頂板7,係在室外侧安裝於各 側壁形成構件3a、3b的上端。 至外側吸入口 1 la和室内侧吹出口〗lb(室内側吹出口 lib未顯現)形成於側壁形成構件3a,室内側吸入口 i3a和 室外側吹出口 13b形成於側壁形成構件3b。又,於側壁形 成構件3a,從該側壁形成構件3a的外侧安裝於包圍室外 側吸入口 11a的管連接筒15a,而且從該側壁形成構件如 的外側女裝於包圍室内側吹出口丨1 b的管連接筒〗5b。而, 於側壁形成構件3b,從該側壁形成構件3b的外侧安裝於 包圍室内侧吸入口 13a的管連接筒17a,而且從該側壁形 成構件3b的外侧安裝於包圍室外側吹出口 13b的管連接筒 17b。該各管連接筒15a、15b、m構成本體箱2〇。 熱交換器30配置於該本體箱20内,在從室外側吸入 口 11a被取入本體箱20内的外氣和從室内側吸入口 i3a被 取入本體箱20内的室内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第1流動導 2111-9970-PF;Ahddub 6 201009268 件40安裝於熱交換器3〇並構成在該熱交換器3〇之室外側 的外氣之風路的一部分。第2流動導件5〇安裝於熱交換器 3〇並構成在該熱交換器30之室内側的外氣之風路的— 分。 ° 利用安裝於各侧壁形成構件3a、3b並覆蓋這些構件的 維修面板5防止熱交換器30、第j流動導件4〇以及第2 机動導件50各自向上方的移動。為了可便於熱交換器μ ❹之更換等的維修作業,將維修面板5自由拆裝地安裝於各 側壁形成構件3a、3b。 風扇外殼60A具有:級部51,係位於底板部i上;側 壁邛53,係配置於級部51的周圍;以及蓋57,係安裝於 側壁部53的上端並覆蓋級部51及側壁部53。此風扇外殼 6〇A配置於比第!流動導件4〇更室外側的區域並從室外 側吸入口 1 la至第!流動導件4〇劃定外氣的風路。 供氣用送風機70配置於風扇外殼6〇人内的設置用空間 • Sl ’並在控制部90之控制下動作。排氣用送風機8〇在平 面圖上配置於位於在風扇外殼6〇A的侧壁部Μ和側壁形成 構件3b之間的底板部】上的設置用空間&,並在控制部 〇之控制下動作。供氣用送風機7〇經由上述的蓋Μ由頂 板7覆蓋,而排氣用送風機8〇未經由上述的蓋Μ並由頂 板7覆蓋。 在具有上述之各構件的熱交換換氣裝置100A,藉由使 供氣用送風機70動作,將外氣經由管連接筒—及室外侧 吸入口 11a而取入本體箱2〇内再取入風扇外殼6〇a内並 2111-997〇-pF;Ahddub 201009268 送往第1流動導件40側,依序通過該第Μ動導件利内 熱交換器30内以及第2流動導件5()内而到達室内側吹出 口 Hb’從這裡經由管連接筒服向室内吹出。利用風扇 外殼60A、第1流動導件4〇、熱交換器3〇以及第2流動導 件50劃料氣流通的供氣風路。在第1圖,以虛線的箭號 a丨〜以表示在供氣風路之外氣的流下方向。 又,藉由使排氣用送風機80動作,而室内空氣經由管 連接筒1 7a及至内側吸入口〗3a而被取入本體箱内再 通過熱交換器30而從風扇外殼6〇A之級部51和本體箱2〇 的底板部1之間隙到達排氣用送風機8〇,從這裡經由管連 接筒17b向室外吹出。利用本體箱2()、第2流動導件5〇、 熱交換器30以及風扇外殼60A劃定室内空氣流通的排氣風 路。在第1圖’以虛線的箭號bl七表示在排氣風路之室内 空氣的流下方向。 具有上述之構造的熱交換換氣裝置1〇〇A,因為在供氣 ® 風路之劃定方法具有特徵,所以參照第2圖〜第5圖,詳述 在熱交換換氣裝置100A之供氣風路的劃定方法。參照第2 圖〜第4圖,說明在熱交換器周邊之供氣風路的劃定方法 後,參照第5圖,說明在供氣送風機周邊之供氣風路的劃 定方法。 第2圖係概略地表示在第1圖所示之熱交換換氣裝置 的熱交換器、第1流動導件以及第2流動導件之各個的分 解立體圖,第3圖係概略地表示在第〗圖所示之熱交換換 氣裝置的熱交換器、第1流動導件以及第2流動導件之各 2111-9970-PF;Ahddub 10 201009268 個的部分剖面側視圖。又,第4圖係表示在和在熱交換器 内之外氣的流動方向平面的面將第3圖所示之熱交換器及 第2流動導件的各個剖開時之剖面的示意圖。 參 如第2圖所示,在熱交換換氣裝置1〇〇A(參照第ι圖) 之熱交換器30,具有框體25和被收容於該框體25之交又 流式的熱交換元件27。四角形之小口部21、21設置於框 ,25之長度方向的兩端,這些小口部2卜2ι利用4個框 23、23、23、23相連接。在各個小口部21之4個角部 各自和框部23連接。框體25以使_對框部23、^朝向錯 垂方向,並使其他的—對框部23、23朝向水平方向之方式 配置於本體箱2〇(參照第!圖)内。 被收容於此框體25的熱交換元件27,具有,第!流 路FP】係、從至外侧的上部往室内側的下部;及第2流路 FP”係從室内側的上部往室外侧的下部,在第工流路爪 ^㈣氣和在第2流路FP2流動的室内空氣之間進行熱 父換°在第2圖’以一點鍵線的箭號A表示在第i流路FPl 之外氣的流下方向,以一點赫 點鏈線的箭諕B表示在第2流路 FP2之室内,空氣的流下方向。 2流路FP2的側壁。 在第2圖,僅表不在第 作為該熱交換元件2 7,你丨如姑m ^ 例如使用全熱交換式、顯熱交 換式、或潜熱交換式的元件,其 彼丄 丹將呈片狀之紙製的隔間構 件和呈波形之紙製的間隔保 M 4 f構件交互地疊層,並於隔間 構件和其下的間隔保持構 隔佴姓姓从 Π 及隔間構件和其上的間 隔保持構件之間各自形成複, 惊二氣的流路。形成於隔間 2111-9970-PF;Ahddub 201009268 構件之下的各流路和形成於隔間構件之上的各流路在平面 圖上大致正交《例如,將形成於各個隔間構件之上的複複 條流路的各條用作上述的第1流路,將形成於各個隔間構 件之下的複複條流路的各條用作上述的第2流路。在熱交 換換氣裝置100A,以熱交換元件27橫臥於底板部丨(參照 第1圖)上之狀態配置熱交換器3〇。 第1流動導件40係中空構件,其具有位於長度方向之 ❹ 兩端的小口部31a、31a(在第2圖僅表示一方的小口部 31a)、位於室外側的側壁部31b以及頂板部31〇,從小口 部31a侧所看到之形狀,係高度方向下部之寬度比高度方 向上部的寬度更窄,而頂板部31c和侧壁部31b形成銳角 的倒三角形或倒梯形。 在第1流動導件40之熱交換器3〇側的區域在約全長 開口 ’藉由將該第1流動導件4〇安裝於熱交換器3〇,而 在和熱交換器30之間形成在從排氣風路分離的狀態和第1 • 流路FPl之各個連通的第1氣體流通部GFl。在和熱交換器 30之間形成僅供氣風路所包含的第】氣體流通部GFi。於 债J壁。P 31b之長度方向中央部設置成為第】氣體流通部 G F 1 之入 口的開 33 °又,於侧壁部31 b,形成和風扇外 殼60A的側壁部! Ba #, 、i Q參·.、、第1圖)卡合之2個卡合部37a、 37b。 第2流動導件 卞具有底部45和位於該底部45上的間 隔片部47。底部45後 * 係中空的構件,其具有:位於長度方 向之兩端的小口部41a、/), 1 4ia、41a、位於本體箱20之底板部1(參 2111-9970-PF;Ahddub 12 201009268 照第1圖)侧的底面部41b、位於室内側吸入口 13a(參照第 1圖)的侧壁部41以及在比該側壁部41c更室内侧吹出口 llb(參照第1圖)的區域向室内側突出之角筒形的突出部 41d。各小口部41a、41a呈三角形,而突出部41d在平面 圖上呈矩形。 在此底部45之熱交換器3〇側的區域在約全長開 參 藉由將第2流動導件50安裝於熱交換器3〇,而在和熱交 換器30之間形成在從排氣風路分離的狀態和第】流路 之各個連通的第2氣體流通部GF2。在和熱交換器3〇之間 形成僅供氣風路所包含的第2氣體流通部GF2。於突出部 41d之至内側的端面,形成和設置於侧壁形成構件%之室 内側吹出口 lib的内周壁抵接之環形的卡合部49(參照後 述的第3圖)和該環形之卡合部所包圍的開口部,第2氣體 流通部gf2和室内侧吹出口 llb連通。另一方面,間隔片 部47呈長方體形’形成於突出部上並和維修面板5的 下面接觸。該間隔片部47和侧壁部41c、突出部仙以及 本體箱20(參,明筮1.^ 歹、、弟1圖)一起劃定在比熱交換器3〇更室内 側之區域排氣風路。此外,纟第2圖m線的箭號 :表不在熱交換器30之外氣的流下方向,以-點鏈線的箭 號B表示在熱交換_3〇之室内空氣的流下方向。 =第3圖所示,上述之第1流動導件⑽係藉由使形成 “,、父換H 30之卡合部23&、2处和形成於該第工流動導 :二的熱交換器用卡合部35a、35b相卡合,而自由拆裝 女、於熱交換器30。一樣地,上述之第2流動導件5〇 2111-997〇-pF;Ahddub 13 201009268 係藉由使形成於熱交換器30之卡合部23c、23d和形成於 該第2流動導件50的熱交換器用卡合部43a、43b相卡合, 而自由拆裝地安裝於熱交換器3〇。 在熱交換器30之各卡合部23a~23d係沿著該熱交換器 30的長軸而突出形成於框體25的框部23。各卡合部 23a〜23d係具有沿著熱交換器3〇之長軸的槽部之母型的卡 合部。位於維修面板5(參照第i圖)側的卡合部23&和位 於至外侧的卡合部23b作為和第1流動導件40之埶交換器 ®用卡合部35a、35b卡合…卡合部發揮功能,;' = 板部1(參照第1圖)側之卡合部23c和位於室内側的卡合 部23d作為和第2流動導件5〇之熱交換器用卡合部恤、 43b卡合的第2卡合部發揮功能。 在第1流動導件40之該熱交換器用卡合部—係形成 2在頂板部31c之下面的熱交換器3〇側之侧端部並向下方 大出,而熱乂換器用卡合部35b係形成於在側壁部3b之 ❹内面的下部並向熱交換器3G侧突出。各熱交換器用卡合部 35b係呈著熱交換器3〇之長轴的凸條之公型的卡 如上述所示,因為將從小口部31 a (參照第2圖)侧 所看到之第1流動導件4〇的側面形狀選定成倒三角形或倒 梯形,所以從執, α ,’、乂換器30的上方可易於進行對熱交換器 30之該第1流動導件40的拆裝。 又’在第2流動導件5〇的該熱交換器用卡合部“a係 形成於在底部45之底面部41b的熱交換器3。側之端部並 向上方突出,而熱交換器用卡合部43b係形成於在底部45 2111-997〇-PF;Ahddub 14 201009268 之側壁部…的熱交換器3〇侧上部並向熱交換器3〇側突 出。各熱交換器用卡人却^«3 卞。邛43a、43b係呈沿著第2流動導件 5〇之長轴的凸條之公型的卡合部。此外,在第3圖,亦和 在第2圖的一樣,以一點鍵線的箭號A表示在第!流路FPi 之外氣的流下方向,以_ _ 點鏈線的箭號β表示在第2流路 FP2之室内空氣的流下方向。 如第4圖所示,第2流動導件50比熱交換器30更長, ❹ 在熱交換器30之各小口邱91 士 <合』口部21的外表面,係藉由使在第2 •動導件50之各小口部仏局部地變薄,而和形成於該小 口部仏的内面侧之階梯形的卡合面接觸。雖省略圖示, 之第1流動導件4G亦比熱交換器⑽更長,在熱交換 益之各小口部21的外表面和對第2流動導件50的一 係藉由使在第!流動導件4G之各小口部…局部地變 接觸。和形成於該小口冑31a的内面側之階梯形的卡合面 藉由如上述所示將第U動導件4Q及第2流動導件 二各個安裝於熱交換器30’雨利用這些熱交換器3〇、 ==動導件40以及第2流動導件5〇對熱交換器3〇内及 風從排氣風路所分離之供氣風路。即,劃定供氣 通部^從第1流動導件4〇的開口部33流入第i氣體流 FP& 1的外氣從這裡在熱交換元件27中的各第1流路 第:照第2圖)流下,並流入第2氣體流通部GF2,而從 乐Z氣體流通部Gh到達室内侧吹出口 Ub。 其次,參照第5圖說明在供氣送風機周邊之供氣風路 2Ul-997〇-pF;Ahddub 15 201009268 的劃定方法。帛5圖係概略地表示供氣送風機及配置於其 周圍之構件的分解立體圖。如第5圖所示,供氣用送風機 7〇配置於風扇外殼60A内的設置用空間&。風扇外殼6〇a 具有:級部51、配置於級部51之周圍的侧壁部53、將側 壁部53支持本體箱2〇之底板部1(參照第j圓)上的支持 部55a〜55c以及蓋57。 該級部51具有:第i級部51a,係劃定在設置用空間 Si的底;及第2級部51b,係劃定從供氣用送風機7〇至第 1流動導件40之排氣風路的底。另—方面,側壁部53具 有第1側壁部53a、第2側壁部53b以及第3側壁部53/。 各支持部55a〜55c係形成於第3侧壁部53c。 侧壁部53之第1側壁部533係沿著構成本體箱2〇之 側壁形成構件3a的内周面彎曲纟L字形該第【側壁部 53a的下端接觸該底板部卜於第1側㈣咖之Μ㈣ ❿ 入口 11a側的區域,形成插入室外侧吸入口 ιι&並和該室 外侧吸入叫la的内周壁接觸之環形卡合部…,而由該 環形卡合部52a所包圍的區域成為開口部52b。 第2側壁部_從在第1級部5U之第Μ動導件 40侧的區域至侧壁形成構件3b(泉 丁 参照第1圖)侧的區域向該 第1級部51a的上方突出形成,釦梦 ^ 和第1側壁部53a協同地
規定設置用空間Si,而且和第q也丨扭A 弟d侧壁部53c協同地規定從 供氣用送風機70至第1流動導杜“
Lj^导件40的供氣風路。形成於 第1流動導件40之上述的卡合部 • Q # 3?a(參照第2圖)和第2 側壁部53b卡合。 2111-9970-PF;Ahddub 16 201009268 第3側壁部53c係形成於第2級部51b之側壁形成構 件3b側的端部並向該第2級部51b上突出,和第2級部 51b及第2側壁部53b之各個協同地規定從供氣用送風機 至第1流動導件40的供氣風路。此第3侧壁部5託和 第1側壁部53a連接並從該第j侧壁部53a至第工流動導 件40側延伸成波形,和形成於第丨流動導件4〇之上述的 卡合部37b(參照第2圖)》 ❹將上述之級部51及側壁部53配置於本體箱2〇内,並 將供氣用送風機70配置於設置用空間心後,藉由將蓋57 安裝於側壁部53的上端,而劃定在比熱交換器3〇更室外 側的區域之供氣風路。利用第i級部51a和第2級部5ib 規定供氣風路的底,利用蓋57規定供氣風路的頂,利用第 1側壁部53a、第2側壁部53b以及第3側壁部53c規定在 供氣風路之水平方向的寬度。 同時,利用第1級部51 a、第2級部51 b以及頂板7 (參 魯照第1圖)規定在比熱交換器30更室外側的區域之排氣風 路的頂。利用底板部1(參照第丨圖)規定在該區域之排氣 ,路的底,利用第1側壁部53a和側壁形成構件3b規定排 氣風路之水平方向的寬度。 如以上之說明所示,在利用熱交換器30、第1流動導 件40、第2流動導件50以及風扇外殼6〇A劃定供氣風路 的熱交換換氣裝置100A,即使在設置時本體箱發生扭 曲或彎曲,亦至少在熱交換器30周邊的供氣風路難受到本 體钿20之扭曲或彎曲的影響。利用第i流動導件4〇和第 2111-9970-PF;Ahddub 17 201009268 2流動導件50抑制從在熱交換器3〇周邊之高壓侧的風路 (供氣風路)往低壓側之風路(排氣風路)的氣流洩漏。 因此’在熱交換換氣裝置100A,易製作即使使本體箱 20的板厚變薄,亦難發生從高壓側的風路往低壓侧之風路 的氣流洩漏。因為第1流動導件40及第2流動導件50的 各個可利用例如合成樹脂便宜地製作,所以在該熱交換換 氣裝置100A,易於以低價格製作難發生從高壓側的風路往 低壓侧之風路的氣流洩漏者。 9 又,因為包括風扇外殼60A,所以即使在比熱交換器 30更室外侧的區域,供氣風路亦難受到本髏箱2〇之扭曲 或彎曲的影響,並利用風扇外殼6〇a抑制在該區域之來自 供氣風路的氣流洩漏《因為風扇外殼6〇A可利用例如合成 樹脂便宜地製作,所以從這一點,在熱交換換氣裝置i〇〇a, 亦易於以低價格製作難發生從高壓側的風路往低壓側之風 路的氣流洩漏者。 φ 第2實施形態 在本發明的熱交換換氣裝置,亦可利用本體箱劃定包 含有第1流動導件及第2流動導件的各個之風路的一部分。 第6圖係概略地表示利用本體箱劃定包含有第i流動 導件及第2流動導件之各個的風路之一部分的熱交換換氣 裝置之一例的分解立體圖。第6圖所示的熱交換換氣裝置 100B係省略在第1圖所示之熱交換換氣裝置1〇〇a的蓋 57,並利用頂板7和風扇$卜殼6〇B劃定在比第】流動導件 40更室外側之區域的供氣風路。頂板7係使用密封構件和 2111-9970-PF;Ahddub 18 201009268 風扇外殼60B氣密地接合。此外,對於第6圖所示之各構 成元件’因為在第1實施形態已參照第1圖加以說明,所 以附加和在第1圖所使用之參照符號相同的參照符號,並 省略其說明。但’對於省略蓋之風扇外殼’附加新的參照 符號「60B」。 如此所構成之熱交換換氣裝置1〇 〇B,具有和在第1實 施形態所說明之熱交換換氣裝置1〇ΟΑ(參照第1圖)一樣的 ❿ 技術性效果。因為使用無蓋的風扇外殼60B,所以比熱交 換換氣裝置100A更易減少製造費用。 第3實施形態 本發明之熱父換換氣裝置亦能以可選擇熱交換換氣運 轉和自然換氣運轉之方式構成,而熱交換換氣運轉係換氣 時利用熱父換器進行外氣和室内空氣之熱交換,而自然換 氣運轉係換氣時未利用熱交換器進行外氣和室内空氣之熱 交換。在作成可選擇這些熱交換換氣運轉和自然換氣運轉 ❹ 的情況,除了供氣風路及排氣風路以外,繞過熱交換器的 旁通風路設置於本體箱内,並將風擋配置於該流路的入口 附近。 第7圖係概略地表示旁通風路設置於本體箱内之熱交 換換氣裝置的-例之分解立體圖,第8圖係概略地表:在 第7圖所示之熱交換換氣裝置的旁通風路之配置的平面 圖。 對於在第7圖或第8圖所示之播 一 . 不疋構成兀件中和第1圖所 示的構成元件共同者,附加和在第 1你罘1圖所使用之參照符號 2111-997〇-pf; Ahcidub 201009268 在第8圖省略維 相同的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說明。此外 修面板5、頂板7以及蓋57的圖示。
在第7圖及第8圖所示的熱交換換氣裝置13〇,係省 略在第1圖所示之熱交換換氣裝置100A的填充材料85, 並在熱交換器3G的前面劃定旁通風路nG,其從排氣風路 分支並一面繞過熱交換器3〇 一面到達排氣用送風機㈣。 於此旁通風路11 〇内,配置L字形的間隔保持構件工Μ , 其保持側壁形成構件3b和熱交換器3〇、第2流動導件 的間隔。又,於旁通風路11〇之室内側吸入口 13a側的端, 配置成為旁通風路11〇之入口的引入筒部 於本體箱20内之室内侧吸入口 13a附近的區域,配置 使上述之旁通風路11〇開閉的風擋12〇β此風擋12〇具有: 風路切換板113,係朝向既定方向位移而使旁通風路u〇 開閉;馬達等之驅動源1丨5,係利用控制部9〇進行動作控 制;以及連桿構件117(參照第8圖),係將在驅動源U5 所產生之動作傳至風路切換板。在打開旁通風路 時,利用風路切換板113關閉從室内侧吸入口丨3a往熱交 換器30的風路,另一方面引入筒部1〇5的入口變成打開。 又,在關閉旁通風路11〇時,利用風路切換板113封閉引 入筒部105的入口,另一方面從室内側吸入口 13a往熱交 換器30之流路變成打開。第7圖及第8圖表示旁通風路 110打開時之狀態。 例如’檢測外氣之溫度的溫度感測器配置於管連接筒 15a的附近’而且檢測室内空氣之溫度的溫度感測器配置 2111-9970-PF;Ahddub 20 201009268 於管連接筒17a的附近,以控制部9〇根據這些溫度感測器 之檢測結果而判斷適合進行熱交換換氣運轉或適合進行自 然換氣運轉,並因應於該判斷的結果而控制部90控制風擋 120之動作的方式構成熱交換換氣裝置130。
如此所構成之熱交換換氣裝置130具有和在第!實施 形態所說明之熱交換換氣裝置100A(參照第!圖)一樣的技 術性效果又,例如在春季或秋季不進行熱交換換氣運轉 亦易得到舒適的室内環境時’因為可進行自㈣氣運轉, 所以比熱交換換氣裝置100A更易提高空調機功能。 雖然以上列舉3種實施形態來說明本發明的熱交換換 氣裝置’但是如上述所示,本發明未限定為上述的形態。 本發明的熱交換換氣裝置係只要基本上將具有成為風路之 ^氣體机通的第1流動導件、和具有成為風路之第2 乱體流通邛的帛2流動導件安裝於熱交換器,並 路及排氣風路的任一古由么古, 史供氣風
方包含有該第1氣體流通部和該第 氣趙流通部者即可。 IWW 第1流動導件安裝於熱交換器時使用的卡合部, /卡八二 '動導件之熱交換器用卡合部和在熱交換器的第 的氣^=只要可抑制從高職的風路往域側之風路 的氣以❹在第〗實施形態之 一方設為母型,髂又一 除、7將 谁一而姓雄4 一方设為公型以外,亦可係兩者彼此 進灯面接觸或線接觸者。 卡合部和結絲料件之熱交換器用 交換器之小口部和第卡”p亦—樣。此外,關於熱 第^動導件的小口部或第2流動導件 2111-997〇-PF;Ahddub 21 201009268 的小口部之卡合形態亦一樣。 〉第9圖係概略地表示第卜流動導件及第2流動導件的 各固和熱交換器之卡合形態之其他的例子之部分剖面圖。 一 圖係對功能和第3圖所示之構成元件共同的構成 " 寸加將100」加上在第3圖所使用之參照符號的數
值部分的參照符號。在帛9圖所示的例子,於在熱交換換 氣裝置130之框體125的各個框部123,形成垂直剖面形 狀為矩形的第1卡合部123a、123b、第2卡合部123c、以 及第2卡合部i23d。 第1卡合部123a、123b及第2卡合部123c、123(1的 各個係沿著熱交換器13〇之長轴所形成的凸條部,在各個 卡合部123a〜123d之線寬方向的兩側形成平坦面。在第j 流動導件14〇之熱交換器用卡合部135a和在第】卡合部 123a之室外側的侧面及在該平坦面中位於第1卡合部123a 之室外侧的平坦面進行面接觸,而熱交換器用卡合部135b 和在第1卡合部123b之上側的側面及在該平坦面中位於第 1卡合部123b之上方的平坦面進行線接觸。又,在空調裝 置150之熱交換器用卡合部143a和在第2卡合部123^之 室内側的側面及在該平坦面中位於第2卡合部丨23c之室内 側的平坦面進行面接觸,而熱交換器用卡合部143b和在第 2卡合部123d之2個側面及在該平坦面中位於第2卡合部 123d之下方的平坦面進行面接觸。熱交換器13〇之小口部 和第1流動導件140的小口部之卡合形態、及熱交換器Μ。 之小口部和空調裝置150的小口部之卡合形態係各自和在 2111-9970-PF;Ahddub 22 201009268 第1實施形態參照第4圖所說明的卡合形態一樣。 而二利用風扇外殼所劃定之風路亦可不是供氣風路, 而疋排氣風路。例如,若使在第1圖所示之熱交換換氣裝 置麵的供氣用送風機7〇作為排氣用送風機發 、 並使第1圖所示之M备田,主n M n „ 排風用送風機80作為供氣用送風機 =能,則可得到-種熱交換換氣裝置,其利用熱交換器⑽、 第1流動導件40以及第2流動導件5()劃定熱交換器加及
其周邊的排氣風路,並利用風扇外殼繼㈣在比 器30更室外側的排氣風路。 …又換 ,雖然從可使熱交㈣氣裝置變得㈣音之觀點,供氣 用送風機及排氣用送風機的各個係設置於比熱交換器更室 外側較佳,但是亦可將一方配置於比熱交換器更室外侧, 並將另-方面配置於比熱交換器更室内側。當然,亦可將 供氣用送風機及排氣用送風機的各個配置於比熱交換器更 室内側。 η • 又,從抑制由高壓侧的風路往低壓側之風路的氣流洩 漏之觀點,利用密封構件防止來自第j流動導件和熱交換 器的抵接位置,或第j流動導件和熱交換器之抵接位置的 氣"Π· /¾漏較佳。從一樣的觀點,例如對於在第1圖所示的 父換換軋裝置100A之第2流動導件5〇和室内側吹出口 lb的抵接位置、風扇外殼6〇a和室外侧吸入口 ua的抵 接位置、及蓋57和侧壁部53的抵接位置、以及在第6圖 所不的熱交換換氣裝置丨〇〇B之頂板7和側壁部53的抵接 位置等,亦利用密封構件防止氣流洩漏較佳。 23 2111-9970-PF;Ahddub 201009268 在使用密封構件防·& 饵仟防止氣流洩漏的情況,例如如 ^形態所說明之熱交換器3Q及第Μ動導件4q所= 藉由預先形成和相抵接之2個構件的各個彼此卡合之卡人 部,而易防止氣流线漏。作為該密封構件,例如可使❹ 有緩衝性之薄臈狀或片狀 ' 膠狀者等。 狀者’或固化前的狀態為奶油狀或 參 ㈣及第U圖各自係概略地表示防止氣流從2個 、位置浅漏之密封構件的配置例之剖面圖,第12 圖、第13圖各自传; t 防止氣流從2個構件的抵接 位置洩漏之密封構件的 例子,在使形成於第!構件 I在第1〇圓所示的 第2槿杜M 構件Ml之母型的卡合部£,和形成於 第2構件M2之公型的卡合部匕彼此卡合時,預先 衝性之片狀或薄膜狀的密封構件W設置 、其 周圍,然後,藉由使卡入Ap p A 及其 L , ^ °卩El和卡合部匕彼此卡合,而防 止氣机從第1構件丨和第 乐Z構件M2的抵接位置洩漏。 又,在第11圖所示的例;.. ^A q子,在使形成於第1構件Ms 母孓的和形成於第2 弟2構件Μ4之公型的卡合部Ε 彼此卡合時,預先將具有緩衝 件ShP署*本人, 職之片㈣溥膜狀的密封構 卡口0P E3及其周圍,然後,藉由使卡合部E3 和卡合部匕彼此卡合,而防 3 止軋流從第1構件Ms和第2構 件仏的抵接位置洩漏。 構 在第1 2圖所示的例早 + 入# P ^ 在使形成於第1構件M5之卡 口口P E5和形成於第2構件 的卡》部Ee彼此卡合時,預先 將具有緩衝性之片狀或薄膜 狀飞潯臈狀的密封構件Sh3設置於卡合 2111-9970-PF;Ahddub 24 201009268 Γ:其周圍’然後,藉由使卡…和卡合部匕彼此卡 二:止氣流從第!構件Ms和第2構件Μ6的抵接位置线 漏。在第13圖所示的例子,在使 人μ η 便木成於第1構件Μ7之卡 合部Ε7和形成於第2構件Μβ的卡合^彼此卡合時,預先 :具有緩衝性之片狀或薄膜狀的密封構件仏設置於卡合 部Εϋ及其周圍’然後,藉由使卡 符r w伲下σ 〇(4 和卡合部Εβ彼此卡 α,而防止氣流從第!構件Μ7和第2構件Μ8的抵接位置茂 參 漏。 從提高本發明之熱交換換氣裝置的實用性之觀點,利 用過據器防止外氣或室内空氣所含的塵埃附著於熱交換器 中的熱交換元件較佳。第14圖係概略地表示在配置了過滤 器之熱交換換氣裝置的熱交換器、第!流動導件、第2流 動導件以及過渡器各自之配置例的部分剖面侧視圖。在第 14圖所示的例子’第】過濾器⑽配置於熱交換器如之 外氣的流入側,第2過溏器14〇b配置於熱交換器3〇之室 内空氣的流入侧。 因為藉由配置這些第1過濾器140a及第2過渡器 140b,而防止外氣或室内空氣所含的塵埃附著於熱交換器 30中的熱交換元件,所以可抑制由該塵埃之附著所引起的 熱交換效率之降低。此外,對在第14圖所示的構成元件中 和第3圖所示的構成元件共同者,附加和在第3圖所使用 之參照符號相同的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說明。關於本發明 的熱交換換氣裝置,除了上述以外,亦可進行各種變形、 修飾、組合等。 2111-9970-PF;Ahddub 25 201009268 【工業上的可應用性】 本發明的熱交換換氣裝置係適合作為家庭用或業務用 的熱交換換氣裝置。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概略地表示本發明之熱交換換氣裝置的一例 之分解立體圖。
第2圖係概略地表示在第1圖所示之熱交換換氣裝置 的熱交換器、第1流動導件以及第2流動導件之各個的分 解立體圖。 第3圖係概略地表示在第1圖所示之熱交換換氣裝置 的熱交換器、帛1流動導件以及第2流動導件之各個的部 分剖面側視圖。 第4圖係表示在和太為+ 在‘、,、交換器内之外氣的流動方向平 面的面將第3圖所示之飯办她 ,、、交換器及第2流動導件的各個剖 開時之剖面的示意圖。 第5圖係概略地表示在 仕弟1圖所不之熱交換換氣裝置 的供氣送風機及配置於盆田 於其周圍之構件的分解立體圖。 第6圖係概略地砉士+丄於 ^ ^ ^ ^ 在本發明的熱交換換氣裝置中利 用本體箱劃疋包含有第1产 A v ’,L動導件及第2流動導件之各個 的風路之一部分的一你丨夕八 例之分解立體圖。 第7圖係概略地表干.士找 通風路設置於本體箱内之、^丨%的熱交換換氣裝置中旁 相内之一例的分解立體圖。 — 2111-9970-PF/Ahddub 26 201009268 第8圖係概略地表示在第7圖所示之熱交換換氣裝置 的旁通風路之配置的平面圖。 第9圖係概略地表示第!流動導件及第2流動導件的 各個和熱交換器之卡合形態之其他的例子之部分剖面圖。 、第10圖係概略地表示防止氣流從2個構件的抵接位置 洩漏之密封構件的配置例之剖面圖。 第11圖係概略地表示防止氣流從2個構件的抵接位置 Φ 洩漏之密封構件之其他的配置例之剖面圖。 第12圖係概略地表示防止氣流從2個構件的抵接位置 洩漏之密封構件之另外的配置例之側視囷。 第13圖係概略地表示防止氣流從2個構件的抵接位置 茂漏之密封構件之另外的配置例之側視圖。 第14圖係概略地表示在本發明的熱交換換氣裝置中 在配置過濾器之熱交換器、第i流動導件、第2流動導件 以及過濾器各自之配置例的部分剖面側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la〜室外侧吸入口; 13a~室内側吸入口; 〜本體箱; 25〜框體; 〜熱交換器; 5〇〜第2流動導件; 60A、60B〜風扇外殼; 11 b〜室内侧吹出口; 13b~室外側吹出口; 2 3 ~框部; 27~熱交換元件; 40〜第1流動導件; 52a~環形卡合部; 70~供氣用送風機; 2111-9970-PF;Ahddub 27 201009268 80〜排氣用送風機; 110~旁通風路; 120~風擋; 卩卩1~第1流路FPi ; FP2〜第2流路; GFrf 1氣體流通部; GF2〜第2氣體流通部; SH!、SH2~密封構件; 35a、35b~熱交換器用卡合部; 43a、43b〜熱交換器用卡合部; 23a、23b~卡合部(第1卡合部); 23c、23d〜卡合部(第2卡合部);
100A、100B、130〜熱交換換氣裝置。
2111-9970-PF;Ahddub 28

Claims (1)

  1. 201009268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熱交換換氣裝置’供氣用送風機和排氣用送風 機配置於具有室外側吸入口、室内側吹出口、室内側吸入 口以及室外侧吹出口的本體箱内,並於該本體箱内形成: 供氣風路’係利用該供氣用送風機將從該室外側吸入口所 取入的外氣從該室内侧吹出口向室内吹出;及排氣風路, 係利用該排氣用送風機將從該室内側吸入口所取入的室内 空氣從該室外側吹出口向室外吹出, 〇 其特徵在於包括: 熱交換器’係具有形成成為該供氣風路之一部分的第 1流路和成為該排氣風路之一部分的第2流路之熱交換元 件,並利用該熱交換元件在該外氣和該室内空氣之間進行 熱交換; 第1流動導件,係安裝於該熱交換器,並對該熱交換 器的室外侧劃定和該第i流路及第2流路之任一方的流路 • 連通而且僅供氣風路及該排氣風路之任一方所包含的第J 氣趙流通部;以及 第2流動導件,係安裝於該熱交換器,並對該熱交換 器的室内側劃定和在該第J流路及第2流路中與該第i氣 體流通部連通的流路連通而且僅供氣風路及該排氣風路之 任一方所包含的第2氣體流通部。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熱交換換氣裝置,其中該 第1流動導件所劃定之該第丨氣體流通部及該第2流動導 件所劃定的該第2氣體流通部係各自由該排氣風路所包 211^"997〇-PF;Ahddub 29 201009268 含; 在該熱交換ϋ之周邊的該供氣風路和該排氣風路係利 用該第1流動導件和該帛2流動導件彼此分離。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熱交換換氣裝置,其中該 第1流動導件所劃定之該第1氣體流通部及該第2流動導 件所财的該第2氣體流通料各自由該供氣風 在該熱交換器之周邊的該供氣風路和該排氣風路係利 用該第1流動導件和㈣2流動導件彼此分離。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μ之熱交換換氣裝置其中又 包括風扇外殼’其收容該供氣用送風機,並默該供氣風 路的一部分。 項之熱交換換氣裝置,其中該 吸入口卡合之環形卡合部,並 第1流動導件的供氣風路。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風扇外殼係具有和該室外側 劃定從該室外侧吸入口至該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熱交換換氣裝置,其中又 包括風扇外殼,其收容該排氣用送風機,並劃定該排氣風 路的一部分。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熱交換換氣裝置,其中, 第】流動導件係具有熱交換器用卡合部,其沿著該熱交指 器的長轴和該熱交換器卡合; 該熱交換器係具有第1卡合部,其和該第!流動導件 的該熱交換器用卡合部卡合; 該熱交換器用卡合部和該第】卡合部係彼此自由拆裝 2111-9970-PF;Ahddub 30 201009268 地卡合。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第2流動導件係具有熱交換 器的長轴和該熱交換器卡合 項之熱交換換氣裝置,其中該 器用卡合部,其沿著該熱交換 其和該第2流動導件 卡合部係彼此自由拆裝 該熱交換器係具有第2卡合部 的該熱交換器用卡合部卡合; 該熱交換器用卡合部和該第 地卡合。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熱交換換氣裝置,其中從 該第1流料件之長度W丨看流㈣件時ΐ 形狀係倒三角形或倒梯形。 1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具有: 項之熱交換換氣裝置,其中又 旁通風路’係從該供氣風路及該排氣風路的任一方分 支’並繞過該熱交換器;及 風擋,係配置於該旁通風路的分支位置附近,並使該 旁通風路開閉。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熱交換換氣裝置,其中 該旁通風路係從該排氣風路分支。 2111-9970-PF;Ahddub 31
TW097133713A 2008-08-22 2008-09-03 Heat exchanging ventilation equipment TW201009268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8/065026 WO2010021058A1 (ja) 2008-08-22 2008-08-22 熱交換換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9268A true TW201009268A (en) 2010-03-01
TWI342382B TWI342382B (zh) 2011-05-21

Family

ID=41706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3713A TW201009268A (en) 2008-08-22 2008-09-03 Heat exchanging ventilation equipment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314941B1 (zh)
JP (1) JP5005095B2 (zh)
KR (1) KR101186016B1 (zh)
CN (1) CN102124276B (zh)
TW (1) TW201009268A (zh)
WO (1) WO20100210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114302A1 (de) * 2011-09-23 2013-03-28 Maico Elektroapparate-Fabrik Gmbh Lüftungsgerät mit Wärmerückgewinnung
EP3330626B1 (en) * 2015-07-30 2019-11-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 ventilation apparatus
ES2661886T3 (es) * 2015-10-06 2018-04-04 Daikin Europe N.V. Sistema de intercambiador de calor de tipo conducto
CN106931580B (zh) * 2017-05-04 2022-07-15 嘉善玏奇电器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式换气装置
EP3637005B1 (en) * 2017-06-08 2024-05-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ing ventilation device
DE102022110674A1 (de) 2022-05-02 2023-11-02 Stiebel Eltron Gmbh & Co. Kg Lüftungsgerät der Haustechnik und Dichtungsteil für ein Lüftungsgerät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33682A1 (fr) * 1982-09-24 1984-03-30 Fimec Perfectionnements aux echangeurs de temperature a flux croises, notamment pour systemes de ventilation mecanique pour locaux
JPH0972593A (ja) * 1995-09-07 1997-03-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熱交換装置
JPH10300015A (ja) 1997-04-24 1998-11-13 Babcock Hitachi Kk ボイラ制御装置
JP3173416B2 (ja) * 1997-04-30 2001-06-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換気装置
GB0006179D0 (en) * 2000-03-16 2000-05-03 Smiths Industries Plc Units
JP2001263752A (ja) 2000-03-21 2001-09-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熱交換換気装置
JP2004003858A (ja) 2003-07-25 2004-01-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換気装置
KR100651879B1 (ko) * 2005-08-16 2006-12-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환기시스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42382B (zh) 2011-05-21
JP5005095B2 (ja) 2012-08-22
EP2314941B1 (en) 2016-11-23
KR20110017932A (ko) 2011-02-22
JPWO2010021058A1 (ja) 2012-01-26
EP2314941A1 (en) 2011-04-27
CN102124276A (zh) 2011-07-13
EP2314941A4 (en) 2012-03-14
KR101186016B1 (ko) 2012-09-26
CN102124276B (zh) 2014-07-09
WO2010021058A1 (ja) 2010-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09268A (en) Heat exchanging ventilation equipment
WO2014178166A1 (ja) 化粧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TW200944724A (en) Air channel switching device and heat exchanging ventilat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08039252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0951771U (zh) 用于空调器的诱引出风装置
WO2019087998A1 (ja)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JP2011202880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0861630U (zh)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和空调器
JP6486290B2 (ja) 換気システム
CN209214004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07936241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JP4729874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9415133U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JP2014215025A (ja) 化粧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220355575U (zh) 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CN109405073A (zh) 空调室内机
JPH06288606A (ja) 高分子ゲルアクチュエータを用いた流体制御装置
JP4687741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0121848A (ja) 空気調和機
JP4876582B2 (ja) 空気調和機
WO2015189993A1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6029616A (ja) 換気装置
KR200382350Y1 (ko) 환기시스템용 열교환기의 밀폐 구조
JP2502291Y2 (ja) 空調換気扇
JP2020122600A (ja)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