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51011A - Motorcycle - Google Patents

Motorcyc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51011A
TW200951011A TW98111016A TW98111016A TW200951011A TW 200951011 A TW200951011 A TW 200951011A TW 98111016 A TW98111016 A TW 98111016A TW 98111016 A TW98111016 A TW 98111016A TW 200951011 A TW200951011 A TW 20095101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member
vehicle
lower inner
cover
locomo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11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369315B (zh
Inventor
Hiroshi Odagiri
Junji Kikuno
Yoshitaka Kubota
Kazunori Kawame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0679540&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200951011(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51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51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69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6931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 B62J17/06Leg gu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46Luggage carriers forming part of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200951011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機車’特別是有關機車的內收納箱構造 【先前技術】 以往的機車已知有具備:具有由車輛側面視朝車輛前 〇 方突出彎曲的彎曲部之上部內構件、上部接合在上部內構 件背面之下部內構件、以及形成在上部內構件和下部內構 件之間之內收納箱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36013號公報 【發明內容】 但上述專利文獻1記載的機車係將下部內構件的上部 接合在較上部內構件的彎曲部更上側部分,且使下部內構 G 件朝向駕駛者側拱出,藉此形成內收納箱的圍壁之構成, 因此由車輛側面視,內收納箱(圍壁部)形成大幅地朝後 方膨脹而露出。因此,若爲了確保內收納箱之容量而使下 部內構件大型化,則內收納箱將形成更加拱出的情形,因 此不容易一方面保持機車外觀性,一方面增加內收納箱容 量。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課題而硏發者,其目的在於提供可 提高機車外觀性,且一方面保持機車外觀性,一方面可容 易地增加內收納箱容量之機車。 -5- 200951011 爲了達成上述目的’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之發明 係一種機車’具備:上部內構件’係具有由車輛側面視朝 車輛前方突出彎曲之彎曲部;下部內構件,係接合在上部 內構件背面;前蓋,係接合在上部內構件及下部內構件, 且覆蓋車體前部;及內收納箱,係形成在上部內構件和下 部內構件之間’且上部開口;其特徴爲:藉由將較上部內 構件的彎曲部更下半部的車寬方向內側朝向車輛前方拱出 的方式,形成內收納箱的前側圍壁,使由車輛側面視形成 A 爲平坦面的下部內構件之上部,以沿上部內構件的前側圍 壁之方式重疊接合,且利用前蓋覆蓋前側圍壁。 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記載之發明係除了申請專利範圍 第1項記載之發明的構成以外,其特徴爲藉由彎曲下部內 構件的上端部之方式,覆蓋內收納箱開口的一部分而形成 遮蔽壁。 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記載之發明係除了申請專利範圍 第1項或第2項記載之發明的構成以外,其特徴爲在上部 ◎ 內構件的車寬方向中央,設置朝向車輛後方隆起且覆蓋車 體框架之隆起部,在下部內構件上部的車寬方向中央,設 置朝向車輛前方凹陷之凹部,凹部係以隨著朝向下部內構 件下方而逐漸變淺的方式形成,內收納箱係藉由接合隆起 部和凹部而形成。 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記載之發明係除了申請專利範圍 第3項記載之發明的構成以外’其特徴爲在隆起部設置掛 物鈎,在掛物鈎下方配置下部內構件的凹部。 -6 - 200951011 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記載之發明係除了申請專利範圍 第3項或第4項記載之發明的構成以外,其特徴爲在下部 內構件的凹部設置朝上方突出之突出片,突出片和上部內 構件重疊,且締結掛物鈎的締結構件貫通該重疊部分,藉 由將締結構件締結在車體框架的方式,將上部內構件及下 部內構件固定在車體框架。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之機車,藉由將較上部 〇 內構件的彎曲部更下半部的車寬方向內側朝向車輛前方拱 出的方式,形成內收納箱的前側圍壁,使由車輛側面視形 成爲平坦面的下部內構件之上部,以沿上部內構件的前側 圍壁之方式重疊接合,且利用前蓋覆蓋前側圍壁,因此由 車輛側面視,可防止內收納箱的圍壁膨脹露出,而可提高 機車外觀性。又,使較上部內構件的彎曲部更下半部的車 寬方向內側朝向車輛前方拱出,內收納箱的前側圍壁被前 蓋覆蓋’因此一方面保持機車外觀性,一方面可容易地增 Θ 加內收納箱容量。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記載之機車,藉由彎曲下部 內構件的上端部之方式,覆蓋內收納箱開口的一部分而形 成遮蔽壁,因此可提高上部及下部內構件的接合部之剛性 ,且可防止收容在內收納箱內的物品脫出。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記載之機車,在上部內構件 的車寬方向中央’設有朝向車輛後方隆起且覆蓋車體框架 之隆起部,在下部內構件上部的車寬方向中央,設有朝向 車輛前方凹陷之凹部’凹部係以隨著朝向下部內構件下方 200951011 而逐漸變淺的方式形成,內收納箱係藉由接合隆起部和凹 部而形成’因此隆起部可接合上部及下部內構件,以形成 經過上部及下部內構件連續之面。因而,可使上部及下部 內構件保持一體的印象,而可提高機車外觀性。又,由於 在下部內構件上部的車寬方向中央設有凹部,因此可使內 收納箱的開口朝車輛後方偏離上部內構件的隆起部。因而 ’可使從開口朝內收納箱內的存取較容易。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記載之機車,在隆起部設置 υ 掛物鈎,在掛物鈎下方配置下部內構件的凹部,因此鈎掛 在掛物鈎之物品的物品帶子被凹部從左右支撐。藉此,物 品不易朝左右甩動,因此可安定地運搬物品。因而,可增 加內收納箱使用方法之變化。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記載之機車,在下部內構件 的凹部設有朝上方突出之突出片,突出片和上部內構件重 疊,且締結掛物鈎的締結構件貫通該重疊部分,藉由將締 結構件締結在車體框架的方式,將上部內構件及下部內構 Q 件固定在車體框架,因此可提高上部及下部內構件的接合 部之剛性。又,利用掛物鈎的締結構件將上部及下部內構 件固定在車體框架,因此可減少零件數及製造成本。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所相關之機車之一實 施形態。此外,圖式係依符號方向來看,以下說明中,前 後、左右、上下係根據從駕駛者所見方向,在圖式中顯示 -8 * 200951011 車輛之前方爲Fr、後方爲Rr、左側爲L、右側爲R、上方 爲U、下方爲D。 在本實施形態之機車10,如第1圖〜第3圖所示,在 位於車體框架11前端部之頭管12,透過轉向軸13a以可 操舵方式樞支著軸支前輪WF的左右一對之前叉13。又, 在轉向軸13a上部安裝有操舵用的方向盤14。 車體框架1 1係低骨架型,從頭管1 2朝斜下後方延伸 〇 一支主框架15,將頭管12和乘客用的座墊19之間作爲低 部使易跨過性提高。在該低部配設供著座在座墊19的駕 駛者放置腳之踏板面54。 主框架1 5後端部係於車體下部的前後中間部,接合 在朝左右延伸的十字框架16的左右中間部。在十字框架 16左右端部接合左右一對之支樞板17,其係透過懸架連 桿41以可上下搖動方式支撐擺動單元30前部。 又,在十字框架16左右端部,分別接合左右一對之 © 後框架18前端部。後框架18係從十字框架16朝斜上後 方延伸。在後框架18上方配設座墊19,其係朝前後具有 駕駛者用及同乘者用之座面。此外,第1圖中的符號20 係前擋泥板、21係後擋泥板、22係尾燈、23係主支架、 24係側支架。 擺動單元30係與其前部之引擎31和後部左側之動力 傳達機構32 —體化,其前部係透過懸架連桿41以可上下 搖動方式被支撐在支樞板17,且後部左側係透過後緩衝器 42以可接近離背方式被支撐在框架18。又,在動力傳達 -9- 200951011 機構32後端部軸支著後輪WR。 車體框架11係由主要以合成樹脂所構成之車體蓋50 所覆蓋,該車體蓋5 0具備:前蓋51,係將車體框架1!前 部(頭管12及主框架15之上部周圍)從其前方覆蓋,·內 蓋52,係將車體框架11前部從後方覆蓋;下蓋53,係以 連續在前蓋51下方的方式將車體框架11下部(主框架15 之下部周圍)從下方覆蓋;踏板面54,係將車體框架11 下部從上方覆蓋;後中央蓋55,係將車體框架11後部前 _ 側(後框架18之前部周圍)自前方覆蓋;及後側蓋56, 係將車體框架11後部(後框架18周圍)從側方覆蓋。又 ,方向盤14周圍係藉由前方向盤蓋57及後方向盤蓋58 而被覆蓋。 前蓋51具有:傾斜前壁部51a,係於其前部形成朝前 方下降之傾斜面;及側壁部5 1 b,係從該傾斜前壁部5 1 a 下部兩側朝斜下後方延伸。然後,在傾斜前壁部5 1 a左右 兩側分別配設頭燈25及前信號裝置26。 〇 然後,本實施形態中,如第2圖〜第7圖所示,內蓋 52係由具有由車輛側面視朝車輛前方突出彎曲的彎曲部 6 1 a之上部內構件6 1、和接合在上部內構件6 1背面之下 部內構件62所構成,在上部內構件61和下部內構件62 之間形成上部開口之內收納箱70。又,上部及下部內構件 61、62係接合在前蓋51且固定在前蓋51及頭管12。 又,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將較上部內構件61的彎曲 部61a更下側的下半部車寬方向內側朝向車輛前方拱出之 -10- 200951011 方式,在上部內構件61形成內收納箱70 前壁71、底壁72、及側壁73。又,由車 內構件62上部以沿上部內構件61的側昼 重疊接合。又,在下部內構件62上部形 的後側圍壁亦即後壁7 4,該後壁7 4具有 平坦面之平坦面7 5。 又,本實施形態中,在上部內構件ί 〇 央形成有朝向車輛後方隆起且覆蓋頭管1: 後方的第1隆起部63 a,且在下部內構件 央形成有朝向車輛前方凹陷的凹部64。 70係藉由接合第1隆起部63a和凹部64 藉由第1隆起部63a朝車寬方向被分割爲 係以隨著朝向下部內構件62下方而逐漸 成。又,在下部內構件62,於凹部64下 架15後方之第2隆起部63b。 © 又,本實施形態中,由車輛側面視, 的側壁73係較第1隆起部63a更延伸至 上部內構件6 1的側壁73外側係藉由前蓋 而被覆蓋。 又,本實施形態中,如第4圖及第5 曲下部內構件62上端部的方式,在下部p 形成覆蓋內收納箱70的一部分開口 76之 ,遮蔽壁65係指第5圖所示之範圍X部女 上部內構件61係如第8圖所示,具 的前側圍壁亦即 輛側面視將下部 73上部之方式 成有內收納箱70 ‘由車輛側面視呈 Π的車寬方向中 2及主框架1 5之 62的車寬方向中 然後,內收納箱 的方式被形成, 二。又,凹部64 變淺的方式被形 方形成覆蓋主框 上部內構件6 1 車輛後方。又, 5 1的側壁部5 1 b 圖所示,藉由彎 3構件62上端部 遮蔽壁65。其中 h ° 備:第1隆起部 -11 - 200951011 63a’其形成在上半部車寬方向中央,朝向車輛後方隆起 :內收納箱70的前側圍壁亦即前壁71、底壁72、及側壁 73’係各自配置在第1隆起部63a的車寬方向兩側,形成 在上部內構件61下半部;第1傾斜部61b,係從彎曲部 61a朝上方且朝後方延伸’接合前蓋51的傾斜前壁部51a 後端緣;第2傾斜部61c,係從第1接合部61b上端部朝 上方且朝前方延伸,接合傾斜前壁部513上端緣;第3傾 斜部61d,係從彎曲部61a朝下方且朝後方延伸,接合前 蓋51的側壁部51b上端緣;及第4傾斜部61e,係從第3 傾斜部61d後端部朝下方且朝前方延伸,接合側壁部51b 後端緣。 下部內構件62係如第9圖.所示,具備:第2隆起部 63b’其形成在下半部車寬方向中央,朝向車輛後方隆起 ;內收納箱70的後側圍壁亦即後壁74 (平坦面75 ),係 各自配置在第2隆起部63b的車寬方向兩側,形成在下部 內構件62上部;接合部62a’係形成在下部內構件62上 Q 端部’接合上部內構件61的第3傾斜部61d後端部;第1 傾斜部62b ’係從接合部62a朝下方且朝前方延伸,接合 前蓋5 1的側壁部5 1 b後端緣;彎曲部62c,係從第1傾斜 部62b下端部朝下方且朝後方彎曲,接合下蓋53上端部 :及第2傾斜部63d,係從彎曲部62c下端部朝下方且朝 前方延伸’接合下蓋53後緣。此外,下部內構件62的下 半部係指較後述一對之安裝凸部85更下側的部分。 又’如第3圖及第8圖所示,在上部內構件61的第2 -12- 200951011 傾斜部61c形成安裝部81,其係藉由第1固定螺栓91締 結在前蓋51的安裝片51c。又,在上部內構件61的彎曲 部61a形成安裝托架82’其係藉由第2固定螺栓92締結 在前蓋51的安裝凸部51d。又,在上部內構件61的第3 傾斜部6 1 d後端部形成嵌合凹部84,其係被形成在下部內 構件62的接合部62a之嵌合凸部83從後方嵌合,藉由第 3固定螺栓93締結該嵌合凸部83。又,在上部內構件61 〇 的底壁72下端部形成一對之安裝托架86,其係藉由第4 固定螺栓94、94締結在形成於下部內構件62中間部的一 對之安裝凸部85。 再者,如第3圖及第9圖所示,在下部內構件62的 第1傾斜部62b上端部形成安裝托架87,其係藉由第5固 定螺栓95而被締結在前蓋51的安裝凸部51e。又,在下 部內構件62的第1傾斜部62b下端部形成安裝托架88, 其係藉由第6固定螺栓96而被締結在前蓋51的安裝凸部 〇 51f。又,在下部內構件62的第2傾斜部63d下端部形成 安裝托架89,其係藉由第7固定螺栓97而被締結在下蓋 53的安裝凸部53a。此外,上述安裝部81、安裝托架82 、嵌合凸部83、嵌合凹部84、一對之安裝凸部85、一對 之安裝托架86、安裝托架87、安裝托架88、及安裝托架 89係於車寬方向兩側對稱地被形成。 又’本實施形態中’如第4圖〜第7圖所示,在上部 內構件61的第1隆起部63a設置有掛物钩66,在該掛物 鈎66下方配置下部內構件62的凹部64。此外,第4圖中 -13- 200951011 的一點虛線Y係鈎掛在掛物鈎66之物品。 又,本實施形態中,如第6圖及第7圖所不’在下部 內構件62的凹部64形成有朝上方突出之突出片67,該突 出片67係與上部內構件61的第1隆起部63a重疊成呈同 一面。又,在突出片67上端部形成有朝上方突出之卡合 片67a,該卡合片67a係卡合在形成於上部內構件61的第 1隆起部63a之卡合孔68。 又,本實施形態中,如第7圖所示,在上部內構件61 的第1隆起部63a和下部內構件62的突出片67重疊之部 分,將形成在上部內構件61的嵌合孔69a嵌合在從頭管 12朝後方延伸之掛鈎用安裝托架12a的凸部12b,且將掛 物鈎66的基部嵌合在形成於下部內構件62的嵌合孔69b 。然後,將締結螺桿(締結構件)98插通在掛物钩66的 螺桿插通孔66a,該締結螺桿98係締結在掛鈎用安裝托架 12a的螺栓孔12c。藉此、上部及下部內構件61、62係藉 由締結螺桿98而與掛物鈎66 —起被固定在掛鈎用安裝托 架 1 2a。 又’本實施形態中’如第4圖、第1〇圖、及第^圖 所示’前方向盤蓋57及後方向盤蓋58內配置有速度計測 器100’該速度計測器100係藉由將各自形成在其車寬方 向兩端部的安裝片101利用締結螺桿1〇2、1〇2締結在形 成於方向盤14上部之安裝撐桿14a、14a的方式,而被固 定在方向盤14。 又’後方向盤蓋58係藉由無圖示之固定螺栓而被締 -14- 200951011 結在速度計測器100,前方向盤蓋57係藉由無 螺栓而被締結在後方向盤蓋58。又,在方向盤 方向左側形成鏡子用安裝突起1〇3,用於安裝 參照第2圖)。 再者,本實施形態中,如第12圖及第13 由將形成在後中央蓋55下端部的安裝部55a、 側蓋56前方下端部的安裝撐桿56a,以固定螺 〇 締結在形成於踏板面54的蓋用安裝部110之 中央蓋55及後側蓋56固定在踏板面54。 蓋用安裝部110係如如第13圖所示,具 面54朝上方延伸的板狀之本體部111、形成在 的長孔狀之螺栓插通孔112、形成在本體部11 蓋固定螺栓115前端部的剖面半圓筒狀之保護 插入固定在本體部111之輪轂螺母114。藉此 定螺栓115前端部之蓋用安裝部110更朝內側 © 可防止固定螺栓115前端部和位於蓋用安裝部 線束1 1 6之干涉。 如以上說明,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機車1 〇, 部的車寬方向內側較上部內構件61的彎曲部 車輛前方拱出的方式,形成內收納箱70的前 前壁71、底壁72、及側壁73,且將形成在下吾 上部的後壁74由車輛側面視中的平坦面75, 內構件61的側壁73之方式重疊接合,且以前 壁部51b覆蓋前壁71、底壁72、及側壁73, 圖示之固定 1 4的車寬 側鏡104 ( 圖所示,藉 及形成在後 栓1 15 —起 方式,將後 備:從踏板 本體部111 1後面且覆 部1 1 3、及 ,防止較固 突出,因此 1 1 0內側的 藉由使下半 61 a更朝向 側圍壁亦即 形內構件62 以沿著上部 蓋51的側 因此由車輛 -15- 200951011 側面視,可防止內收納箱70的圍壁膨脹露出,而可提高 機車1〇外觀性。又,使下半部的車寬方向內側較上部內 構件61的彎曲部61a更朝向車輛前方拱出,內收納箱70 的前壁71、底壁72、及側壁73被覆蓋於前蓋5 1的側壁 部51b,因此一方面保持機車1〇的外觀性,一方面可容易 地增加內收納箱7 0的容量。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機車10,藉由彎曲下部內構件 62上端部的方式,形成遮蔽壁65用於覆蓋內收納箱70的 一部分開口 76,因此可提高上部及下部內構件61、62的 接合部之剛性,且可防止收容在內收納箱70內的物品脫 出。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機車10,在上部內構件61的 車寬方向中央設有朝向車輛後方隆起且覆蓋頭管12及主 框架15之第1隆起部63a,在下部內構件62上部的車寬 方向中央設有朝向車輛前方凹陷之凹部64,凹部64係以 隨著朝向下部內構件62下方而逐漸變淺的方式形成,內 收納箱70係藉由接合第1隆起部63a和凹部64而形成, 因此第1隆起部63a可接合上部及下部內構件61、62,以 形成經過上部及下部內構件61、62而連續之面。因而, 可使上部及下部內構件61、62保持一體的印象,而可提 高機車10外觀性。又,由於在下部內構件62上部的車寬 方向中央設有凹部64,因此可使內收納箱70的開口 76朝 車輛後方偏離上部內構件61的隆起部63a。因而,可使從 開口 76朝內收納箱70內的存取較容易。 -16- 200951011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機車10,在第1隆起部63a設 置掛物鈎66,在掛物鈎66下方配置下部內構件62的凹部 64,因此鈎掛在掛物鈎66之物品的物品帶子被凹部64從 左右支撐。藉此,物品不易朝左右甩動,因此可安定地運 搬物品。因而,可增加內收納箱70使用方法之變化。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機車10,在下部內構件6 2的 凹部64設有朝上方突出之突出片67,突出片67和上部內 ❹ 構件61重疊,且締結掛物鈎66的締結螺桿98貫通該重 疊部分’藉由將締結螺桿98締結在頭管12的掛鈎用安裝 托架12a的方式’將上部及下部內構件61、62固定在車 體框架11,因此可提高上部及下部內構件61、62的接合 部之剛性。又’利用掛物鈎66的締結螺桿98將上部及下 部內構件61、62固定在車體框架11,因此可減少零件數 及製造成本。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機車1 〇,將速度計測器1 〇 〇固 ® 定在方向盤14,且將方向盤蓋57、58固定在速度計測器 100’因此可較容易進行速度計測器1〇〇及方向盤蓋57、 58對方向盤14之對位。又’對於車輛之振動,可強固地 支撐重量物之速度計測器1〇〇。因此,方向盤蓋57、58不 須具有必要以上之剛性,而可謀求方向盤蓋57、58輕量 化及小型化。 再者’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機車1〇,在固定車體蓋55 、50之蓋用安裝部110形成用於覆蓋締結於蓋用安裝部 110的固定螺栓115前端部之保護部113,因此可防止固 -17- 200951011 定螺栓115的前端部朝蓋用安裝部110的內側突出。藉此 ,可防止締結固定螺栓115時,固定螺栓115前端部和位 於蓋用安裝部110內側的線束116之干涉。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用於說明本發明所相關之機車的一實施形態 之左側視圖。
第2圖係第1圖所示之前蓋及內蓋的周邊之放大側視 Q 圖。 第3圖係用於說明第1圖所示之前蓋及內蓋的締結部 分之放大側視圖。 第4圖係從左後方看第1圖所示之前蓋及內蓋的周邊 之立體圖。 第5圖係從上方看第1圖所示之前蓋及內蓋的周邊之 俯視圖。
第6圖係從後方看第1圖所示之內蓋的周邊之後視圖 Q 〇 第7圖係第6圖之A-A線箭頭方向剖視圖。 第8圖係上部內構件之左側視圖。 第9圖係下部內構件之左側視圖。 第10圖係自前方看前方向盤蓋取下狀態的方向盤周 邊之前視圖。 第11圖係從左前方看第10圖所示之方向盤的周邊之 立體圖。 -18- 200951011 第12圖係從右前方看踏板面、後中央蓋、及後側蓋 的締結部分周邊之立體圖。 第1 3圖係用於說明第1 2圖之後中央蓋及後側蓋取下 狀態之立體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機車 © 1 1 :車體框架 50 :車體蓋 51 :前蓋 52 :內蓋 61 :上部內構件 6 1 a :彎曲部 62 :下部內構件 63a :第1隆起部 O 63b :第2隆起部 64 :凹部 65 :遮蔽壁 6 6 :掛物鈎 67 :突出片 7 0 :內收納箱 71 :前壁(前側圍壁) 72 :底壁(前側圍壁) 73 :側壁(前側圍壁) -19- 200951011 74 :後壁(後側圍壁) 75 :平坦面(平坦面) 76 :開口 98:締結螺桿(締結構件)

Claims (1)

  1. 200951011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機車’具備: 上部內構件’係具有由車輛側面視朝車輛前方突出彎 曲之彎曲部; 下部內構件,係接合在前述上部內構件背面; 前蓋’係接合在前述上部內構件及前述下部內構件, 且覆蓋車體前部;及 Ο 內收納箱’係形成在前述上部內構件和前述下部內構 件之間,且上部開口;其特徴爲·· 藉由將較前述上部內構件的前述彎曲部更下半部的車 寬方向內側朝向車輛前方拱出的方式,形成前述內收納箱 的前側圍壁, 使由車輛側面視形成爲平坦面的前述下部內構件之上 部’以沿前述上部內構件的前述前側圍壁之方式疊合,且 利用前述前蓋覆蓋前述前側圍壁。 Ο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機車,其中,藉由彎曲 前述下部內構件的上端部之方式,覆蓋前述內收納箱開口 的一部分而形成遮蔽壁。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機車,其中, 在前述上部內構件的車寬方向中央,設置朝向車輛後 方隆起且覆蓋車體框架之隆起部, 在前述下部內構件上部的車寬方向中央,設置朝向車 輛前方凹陷之凹部, 前述凹部係以隨著朝向前述下部內構件下方而逐漸變 -21 - 200951011 淺的方式形成, 前述內收納箱係藉由接合前述隆起部和前述凹部而形 成。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機車,其中, 在前述隆起部設置掛物鈎, 在前述掛物鈎下方配置前述下部內構件的前述凹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機車,其中, 在前述下部內構件的前述凹部設置朝上方突出之突出 片, 前述突出片和前述上部內構件重疊,且締結前述掛物 鈎的締結構件貫通該重疊部分,藉由將前述締結構件締結 在前述車體框架的方式,將前述上部內構件及前述下部內 構件固定在前述車體框架。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機車,其中, 在前述下部內構件的前述凹部設置朝上方突出之突出 片, 前述突出片和前述上部內構件重疊,且締結前述掛物 鈎的締結構件貫通該重疊部分,藉由將前述締結構件締結 在前述車體框架的方式’將前述上部內構件及前述下部內 構件固定在前述車體框架。
TW98111016A 2008-05-29 2009-04-02 Motorcycle TW200951011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40848A JP5131470B2 (ja) 2008-05-29 2008-05-29 自動二輪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51011A true TW200951011A (en) 2009-12-16
TWI369315B TWI369315B (zh) 2012-08-01

Family

ID=40679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11016A TW200951011A (en) 2008-05-29 2009-04-02 Motorcycl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2128007B1 (zh)
JP (1) JP5131470B2 (zh)
CN (1) CN101590881B (zh)
BR (1) BRPI0901441B1 (zh)
DE (1) DE602009001140D1 (zh)
MY (1) MY149971A (zh)
TW (1) TW20095101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80430B2 (ja) * 2010-11-30 2013-09-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インナーラック構造
JP2013244880A (ja) * 2012-05-28 2013-12-09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6451114B2 (ja) * 2014-07-16 2019-01-1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ラックの水抜き構造
JP2016022852A (ja) * 2014-07-22 2016-02-0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レッグシールドの組立構造
JP2016064804A (ja) * 2014-09-26 2016-04-2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WO2018047127A1 (en) * 2016-09-12 2018-03-15 Tvs Motor Company Limited Support structure for rear panel of step-through scooter type motorcycle
JP6766162B2 (ja) * 2016-09-28 2020-10-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CN111422291B (zh) * 2018-12-21 2021-11-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
JP2024063943A (ja) * 2022-10-27 2024-05-1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63247B2 (ja) * 1990-11-22 2001-05-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
JP3199760B2 (ja) * 1991-01-21 2001-08-2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収納装置
JP3319633B2 (ja) * 1993-10-19 2002-09-0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収納ボックス
JP3469070B2 (ja) * 1997-11-25 2003-1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インナーラック構造
JP2006036013A (ja) 2004-07-27 2006-02-09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4753777B2 (ja) * 2006-04-24 2011-08-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インナーラック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901441A2 (pt) 2010-01-26
JP5131470B2 (ja) 2013-01-30
CN101590881B (zh) 2012-07-18
CN101590881A (zh) 2009-12-02
EP2128007B1 (en) 2011-04-27
BRPI0901441B1 (pt) 2018-12-11
TWI369315B (zh) 2012-08-01
MY149971A (en) 2013-11-15
JP2009286262A (ja) 2009-12-10
DE602009001140D1 (de) 2011-06-09
EP2128007A1 (en) 2009-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51011A (en) Motorcycle
WO2010021209A1 (ja) 自動二輪車のサイドトランク取付構造
JP6190478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電装品配置構造
US9434436B1 (en) Rear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US8814244B2 (en) Accommodation structure for saddle type vehicle
JP2007210486A (ja) 自動二輪車
TWI617476B (zh) 跨坐型車輛之收納部構造
US7641238B2 (en) Vehicle wheel fender flap
JP5460526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前部構造
JP596320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シート支持構造
JP6419349B2 (ja) 鞍乗型車両
JP2019048575A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2016221990A (ja) 鞍乗り型車両
WO2010035460A1 (ja) 車両用フロントカバーの締結構造
JP4008375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グラブレール
TW201917049A (zh) 跨坐型車輛之外殼構造
WO2018179298A1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2015047965A (ja) 自動二輪車
JP6417180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JP5743840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後部構造
JP3751072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におけるリヤカバー取付構造
JP6417179B2 (ja) 鞍乗型車両
JP6773715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2012250664A (ja)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カバー
TW200932613A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