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46388A - Polycarbonate resi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Polycarbonate resi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46388A
TW200846388A TW097103441A TW97103441A TW200846388A TW 200846388 A TW200846388 A TW 200846388A TW 097103441 A TW097103441 A TW 097103441A TW 97103441 A TW97103441 A TW 97103441A TW 200846388 A TW200846388 A TW 20084638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carbonate resin
formula
mol
component
produc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03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oshiyuki Miyake
Masami Kinoshita
Mizuho Saito
Eiichi Kitazono
Akimichi Oda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846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4638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2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2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 C08G64/0208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saturat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4/3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 C08G64/305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and alcoho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Description

200846388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新穎之聚碳酸酯樹脂及其製造方法。更 詳細而言’係關於含有由生物起源物質之糖質所衍生而得 的部分’耐熱性及熱安定性良好、且成形性優異的聚碳酸 酯樹脂及其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聚碳酸酯樹脂係藉由碳酸酯鍵結芳香族或脂肪族二氧 化合物的聚合物,其中特別是由2,2-雙(4-羥苯基)丙烷 (通稱雙酚A)所得之聚碳酸酯樹脂(以下稱爲「pc_a」) 係因具有透明性、耐熱性優異、又耐碰撞性等機械特性優 異的性質而使用於許多領域。 一般而言,聚碳酸酯樹脂係使用由石油資源而得之原 料以製造,但近年來,擔心石油資源的枯竭,故尋求使用 由植物等之生物起源物質而得之原料的聚碳酸酯樹脂的製 造。正硏究使用可由糖質製造之醚二醇原料的聚碳酸酯樹 脂,作爲以生物起源物質爲原料的生質材料。 例如,以下述式(2 )
所表示之醚二醇係由糖類、澱粉等容易地製造。在該 醚二醇中,已知有以下述式(3)〜(5)所表示的3種立體 異構物。具體而言,示於下述式(3) (3) 200846388
稱爲「異山梨糖醇 示於下述式(4 )
HO
爲1,4 : 3,6-二無水-D-甘露糖醇(在本說明書中,以下 稱爲「異甘露糖醇」)、示於下述式(5)
爲1,4 : 3,6 ·二無水-L -艾杜糖醇(在本說明書中,以下 稱爲「異艾杜糖醇」)。 異山梨糖醇、異甘露糖醇、異艾杜糖醇係分別由0_蔔 萄糖、D-甘露糖、L-艾杜糖而得。例如在異山梨糖醇的情 # 況下’將D-葡萄糖氫化後,可藉由使用酸觸媒並脫水而得。 迄今在上述之醚二醇中,特別硏究在中心使用異山梨 糖醇作爲單體以組合於聚碳酸酯中。 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藉由熔融酯交換法而得之具 有2 0 3 °C熔點的均聚碳酸酯樹脂。然而該聚合物係機械性質 不足。 在非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使用乙酸鋅作爲觸媒,以 烙蛐酯父換法所得、玻璃轉移溫度爲丨66它的均聚碳酸酯樹 200846388 脂。然而,該聚碳酸酯樹脂係熱分解溫度(5%重量減 度)爲2 8 3 °C而熱安定性不足。 又在非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使用異山梨糖醇及 甲酸酯,藉由界面聚合而得之均聚碳酸酯樹脂。然而 聚碳酸酯樹脂係玻璃轉移溫度爲144 °C而耐熱性不足。 在專利文獻7中,揭示有在錫觸媒的存在下製造 梨糖醇與二芳香基碳酸酯之玻璃轉移溫度爲170 °C以 聚碳酸酯樹脂。然而,該聚碳酸酯樹脂係因玻璃轉移 ^ 高,而有所謂在藉由射出成形等而得到成形品中,成 工溫度變高,促進聚合物之熱分解的缺點。又該聚碳 樹脂係熱分解溫度(5%重量減少溫度)爲300°C左右 於熱安定性有改良的空間。 另外,認爲其他之與雙羥基化合物的共聚合,作 昇聚碳酸酯樹脂之耐熱性及熱安定性的方法。然而, 由石油而來的芳香族雙酚時,違反所謂使用生物起源 φ 之原來的目的(專利文獻2、專利文獻6、非專利文獻3 又脂肪族二醇亦#爲由石油而來者(專利文獻3〜5 ) 物起源物質的二醇則限制於丙二醇、丁二醇等碳數 者。彼等生物起源物質之脂肪族二醇的沸點較異山梨 低,而在使用熔融酯交換法以聚合時,產生所謂脂肪 醇從反應系統蒸餾除去的問題。又熱安定性亦變得不 由以上得知,爲了保持高生物起源物質的比例’ 合異山梨糖醇之均聚碳酸酯樹脂或與其爲生物起源物 少溫 雙氯 ,該 異山 上的 溫度 形加 酸酯 而對 爲提 使用 物質 〜5 ) ° ,生 較少 糖醇 族二 足。 雖適 ί質之 200846388 其他脂肪族二醇的共聚合,但尙未報告有熱安定性與耐熱 性兩方面均足夠之生物起源物質含有率高的聚碳酸酯樹 脂。 (專利文獻1 )英國專利申請公開第1 079686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2)德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93 8464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3 )特開2003-292603號公報 (專利文獻4)國際公開第2004/1 1 1 1 06號手冊 (專利文獻5 )特開2006-23 2897號公報 (專利文獻6)特開昭56- 1 1 0723號公報 (專利文獻7)國際公開第2007/013463號手冊 (非專利文獻1 ) “應用聚合物科學期刊(J0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02,vol. 86, p.872-880 (非專利文獻2) “巨分子物(Macromolecules) ”,1996, vol. 29, p.8077-8082 (非專利文獻3)巨分子化學與物理(Macromolecular Chemistry and Physics)” ,1 997, vol. 198, p.2 1 97-22 1 0 (非專利文獻4) “聚合物科學期刊:A部(l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 Part A)” ,1 997, γ〇1. 35,1611-1619 (非專利文獻5) 聚口物科學期刊:A部(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 ,1 999,ν〇1·37,ρ·1125-1133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顯示高的生物起源物質含有 率’耐熱性、熱安定性及成形性優異的聚碳酸酯樹脂。又 200846388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該聚碳酸酯樹脂之製法。 本發明人爲了達成上述目的,進行專心一致之硏究的 結果,發現藉由使用選自由含氮鹼性化合物、鹼金屬化合 物及鹼土族金屬化合物所組群組中至少一種化合物作爲聚 合觸媒,採用特定的聚合條件,得到耐熱性、熱安定性及 成形性優異的聚碳酸酯樹脂,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爲 1. 一種聚碳酸酯樹脂,其中主要含有以下述式(1)所表示 ® 之重複單位,爲 (i) 溶解樹脂0.7 g於二氯甲院1 0 0 m 1之溶液於2 0 °C的比黏度 爲 0.20〜0.45 、 (ii) 玻璃轉移溫度(Tg )爲150〜200°C、而且 (in)5%重量減少溫度(Td)爲3 30〜400°C ;
2.如前項1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中含有超過98莫耳 % 、100莫耳%以下以式(1 )所表示之重覆單位; 3·如前項1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中溶解樹脂〇.7g於二 氯甲烷100ml之溶液於2(TC的比黏度爲0.20〜0.37 ; 4·如前項1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中玻璃轉移溫度(Tg ) 爲 150〜168°C ; 5·如前項1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中數量平均分子量爲 -10- 200846388 1.2x 1 04-2.0x 1 04 ; 6. 如前項1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中依照ASTM D6866 05 所測定之生物起源物質含有率爲83〜100% ; 7. 如前項1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中以式(1)所表示之 - 重複單位爲由異山梨糖醇而來的單位; 8. 如前項1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中以式(1)所表示之 重複單位爲75〜99莫耳%由異山梨糖醇而來的單位及25〜1 莫耳%由異甘露糖醇及/或異艾杜糖醇而來的單位; 0 9.—種聚碳酸酯之製法,其爲使二醇(A成分)與碳酸二 酯(B成分)反應,製造聚碳酸酯樹脂的方法’其中 (i)二醇(A成分)主要含有以下述式(2)
HO 所表示之醚二醇,該方法爲包含 (ii) 在選自由含氮鹼性化合物、鹼金屬化合物及鹼土族金屬 φ 化合物所組群組中至少一種聚合觸媒的存在下,在常壓下 進行加熱反應,其次 (iii) 在減壓下,在〜2801的溫度下進行加熱反應之步驟 的方法; 10.如前項9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之製法’其中碳酸二酯(B 成分)與二醇(A成分)的比値(B成分/A成分)爲 1.02〜0.98 ; 1 1.如前項9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之製法’其中含有超過98 -11- 200846388 莫耳% 、100莫耳%以下之以式(2 )所表示之二醇(A成 分)的化合物; 12·如前項9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之製法,其中以式(2) 所表示的化合物爲異山梨糖醇。 13·如前項9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之製法,其中以式(2) 所表不之化合物爲75〜99旲耳%的異山梨糖醇及25〜1莫耳 %的異甘露糖醇及/或異艾杜糖醇; 1 4 ·如則項9 5己載之聚碳酸酯樹脂之製法,其中碳酸二醋(b 成分)爲碳酸二苯酯; 1 5 ·如前項9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方法,其中聚合觸 媒爲含氮鹼性化合物及鹼金屬化合物。 以下,詳細說明本發明。 【實施方式】 鬣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聚碳酸酯樹脂〕
本發明的聚碳酸酯樹脂主要含有以下述式(1)所表示 的重複單位。
以式(1 )所表示之重覆單位的含有量,較佳爲超過 98旲耳%、1〇〇旲耳%以下。特佳爲式")的重複單位爲 1 00莫耳%的均聚碳酸酯樹脂 醇等的脂肪族二醇、雙酚A等 。其他的單位爲丙二醇、丁二 之由芳香族二醇而來的單位。 -12- 200846388 以式i ( 1 )所表示的重複單位較佳爲由異山梨糖醇而來 的單位。 又’以式(1)所表示之重複單位亦可爲由異山梨糖醇 m $之單位'與由異甘露糖醇及/或異艾杜糖醇而來之單位 的組合。在該情況下,以式(1 )所表示之重複單位中,由 異山梨糖醇而來的單位含量,以75〜99莫耳%爲佳、較佳 爲80〜99莫耳% 、更佳爲90〜99莫耳% 。又以式(1)所表 φ 不之重複單位中’由異甘露糖醇及/或異艾杜糖醇而來之單 位’以25〜1莫耳%爲佳、較佳爲“〜丨莫耳%、更佳爲 莫耳% 。因此’較佳爲以式(n所表示之重複單位爲75〜99 莫耳%之由異山梨糖醇而來的單位及25〜1莫耳%之由異 甘露糖醇及/或異艾杜糖醇而來的單位。 在由異山梨糖醇而來的單位中含有由異甘露糖醇及/ 或異艾杜糖醇而來的單位時,與具有僅以由異山梨糖醇而 來之單位所構成之同等比黏度的均聚碳酸酯樹脂相比,具 φ 有所謂耐熱性顯著變高的效果。特別地,較佳爲以由異山 梨糖醇而來之單位與由異甘露糖醇而來之單位所構成的聚 碳酸醋樹脂。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係溶解樹脂〇.7g於二氯甲烷 100ml之溶液於20°C的比黏度爲0.20〜0.45。比黏度係以 0.20 ~〇. 37爲佳、較佳爲0.22〜0.34。比黏度變得較0.20低 時,在所得之成形品中難以具有充分的機械強度。又比黏 度變得較0.45高時,則溶融流動性變得過高,在成形中需 -13- .200846388 要的熔融分解溫度變得比分解溫度高而不佳。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 )爲 15 0〜200°C。玻璃轉移溫度(Tg )係以150°C以上、未滿170 °C爲佳,較佳爲150〜168°C,更佳爲160〜168°C。Tg未滿 1 50°C時則耐熱性(特別是由吸濕導致之耐熱性)變差,超 過20(TC時則成形時的熔融流動性變差。 又,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的5%重量減少溫度(Td ) 爲3 30〜400°C。5%重量減少溫度係以340〜39CTC爲佳、較 佳爲350〜3 80°C。5%重量減少溫度在上述範圍內時,則幾 乎無熔融成形時之樹脂的分解而佳。 再者,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的數量平均分子量(Μη ) 係以1.2χ1〇4〜2·2χ104爲佳、較佳爲1.2χ104〜2.0xl04、更佳 爲1.25x1 04〜2.0x1 04的範圍。數量平均分子量(Μη)爲該 範圍時,機械強度優異、且成形性亦良好。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之依照ASTM D6866 05所測定 φ 之生物起源物質含有率,以 83〜100 %爲佳、較佳爲 84〜100%。 又,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於25 0 °C之毛細管流變計所 測定的熔融黏度,在剪切速率6 0 0 s e c'1,係以〇 . 4 X 1 03〜2.4 X 103Pa · s爲佳、較佳爲0.4x1 〇3~1 .8x103Pa · s的範圍。熔融 黏度爲該範圍時,機械強度優異、成形性亦無成形時之銀 紋的產生等而良好。 [聚碳酸酯樹脂的製造方法] -14- 200846388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可藉由在高溫減壓下進行蒸 餾除去混合二醇與碳酸二酯酯並以酯交換反應所生成之醇 或酚的熔融聚合而得。 即,本發明的製造方法爲使二醇(A成分)與碳酸二 酯(B成分)反應,以製造聚碳酸酯樹脂的方法,其中 (1)二醇(A成分)主要含有以下述式(2)
(2) 含 (ii) 在選自由含氮鹼性化合物、鹼金屬化合物及鹼土族金屬 化合物所組群組中至少一種聚合觸媒的存在下’在常壓下 進行加熱反應,其次’ (iii) 在減壓下,在180〜280 °C的溫度進行加熱反應的步驟的 方法。
二醇)
二醇主要含有以下述式(2) 〇〜0H (2) H0-< 所表示之醚二醇。二醇係含有以超過98莫耳% 100吴 耳%以下爲佳、較佳爲100莫耳%之以式(2 )所表示的化 合物 以 式(2)所表示之醚二醇方面’具體而言舉出有以上 -15- •200846388 述式(3) 、(4)及(5)所表示的異山梨糖醇、異甘露糖 醇、異艾杜糖醇等。較佳爲以式(2 )所表示之化合物爲異 山梨糖醇(1,4: 3,6-二無水_〇-山梨糖醇)。 又’以式(2 )所表示之化合物亦可爲異山梨糖醇與異 甘露糖醇及/或異艾杜糖醇的組合。在該情況下,以式(2 ) 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異山梨糖醇的含量係以75〜99莫耳% 爲佳、較佳爲80〜99莫耳% 、更佳爲90〜99莫耳% 。又以 φ 式(2 )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異甘露糖醇及/或異艾杜糖醇 係以25〜1莫耳%爲佳、較佳爲20〜1莫耳% 、更佳爲10〜1 莫耳% 。因此,較佳爲以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爲75〜9 9 莫耳%的異山梨糖醇以及25〜1莫耳%的異甘露糖醇及/或 異艾杜糖醇。 該等由糖質而來的醚二醇亦爲由自然界之生質而得的 物質,爲稱爲可再生資源中之1種。異山梨糖醇係藉由加 氫於由澱粉所得之D-葡萄糖後,接受脫水而得。對於其他 φ 醚二醇,除了出發物質之外亦藉由同樣的反應而得。 (碳酸二酯) 碳酸二酯方面,舉出有氫原子亦可被取代之碳數6〜12 的芳香基或芳烷基、或是碳數1〜4之烷基等的酯類。具體 而言,舉出有碳酸二苯酯、碳酸雙(氯苯酯)、碳酸間甲 苯酚酯、碳酸二萘酯、碳酸雙(二苯酯)、碳酸二甲酯、 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丁酯等,其中特別由反應性、成本面 來看,較佳爲碳酸二苯酯。 -16- 200846388 碳酸二酯(B成分)與二醇(A成分)的莫耳比(6成 分/ A成分)’以1.02〜0·98爲佳、較佳爲ΐ·〇ι〜ο.%、更佳 爲1.01〜0.99。莫耳比(Β成分/ Α成分)變得比i.Q2多時, 碳酸酯殘留基進行終端終止而得不到充分之聚合度胃+ 佳。又,在碳酸二酯之莫耳比少於0.9 8的情況下,得不到 充分的聚合度。 (聚合觸媒) 聚合觸媒係使用選自由含氮鹼性化合物、驗金_彳匕合^ 1 物及鹼土族金屬化合物所組群組中至少一種。 鹼金屬化合物方面,舉出有氫氧化鈉、氫氧化#、 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鈉、二元酚的鈉鹽或鉀鹽等。驗土 族金屬化合物方面,舉出有氫氧化鈣、氫氧化鋇、氫氧化 鎂等。含氮鹼性化合物方面,舉出有氫氧化四甲銨、氫氧 化四乙銨、氫氧化四丁銨、三甲胺、三乙胺等。彼等係可 單獨地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來使用均可。其中,較佳爲倂 φ 用含氮鹼性化合物與鹼金屬化合物來使用。 彼等聚合觸媒的使用量,個別相對於碳酸二酯(B成 分)1莫耳,係在以IxlO·9〜lxl(T3當量爲佳、較佳爲1χ1〇·8〜5 xl (Γ4當量的範圍中選擇。又反應系統較佳爲保持在氮氣等 之對於原料、反應混合物、反應生成物爲惰性之氣體的氛 圍氣體中。氮氣以外的惰性氣體方面,可舉出有氬氣等。 再者,必要時亦可加入抗氧化劑等的添加劑。 爲了抑制醚二醇的分解、得到著色少之高黏度的樹 -17- 200846388 月旨,反應溫度較佳爲使用儘可能低溫的條件,但爲了適切 地進行聚合反應,聚合溫度係以1 8 0〜2 8 0 °C的範圍爲佳、較 佳爲180〜260°C的範圍。反應的最終到達溫度係以23 5〜265 °C爲佳、較佳爲240~260°C。 又,較佳爲在反應初期在常壓下加熱醚二醇與碳酸二 酯,且預備反應後緩緩地進行減壓,而在反應後期,使系 統減壓至1.3xl(T3〜1.3xl(r5MPa左右,而使所生成之醇或酚 $ 的蒸餾除去容易進行的方法。反應時間通常爲1〜4小時左 右。 亦可添加觸媒惰化劑於聚碳酸酯樹脂中。觸媒惰化劑 方面,有效地使用公認的觸媒惰化劑,其中較佳爲磺酸的 銨鹽、鐵鹽,更佳爲十二苯磺酸四丁基鐵鹽等之十二苯磺 酸的上述鹽類、或對甲苯磺酸四丁銨鹽等之對甲苯磺酸的 上述鹽類。又較佳爲使用苯磺酸甲酯、苯磺酸乙酯、苯磺 酸丁酯、苯磺酸辛酯、苯磺酸苯酯、對甲苯磺酸甲酯、對 # 甲苯磺酸乙酯、對甲苯磺酸丁酯、對甲苯磺酸辛酯、對甲 苯磺酸苯酯等作爲磺酸酯,其中,最佳爲使用十二苯磺酸 四丁基鱗鹽。彼等觸媒情化劑的使用量爲每1莫耳之選自 鹼金屬化合物及/或鹼土族金屬化合物之前述聚合觸媒’可 使用0.5〜50莫耳的比例、較佳爲0.5~10莫耳的比例、更佳 爲0.8〜5莫耳的比例。 又’在本發明的聚碳酸酯樹脂中,亦可隨用途而添加 各種機能賦予劑’例如熱安定劑、安定化助劑、可塑劑、 -18- 200846388 抗氧化劑、光安定劑、造核劑、重金屬惰化劑、難燃劑、 滑劑、抗靜電劑、紫外線吸收劑等。 又’在本發明的聚碳酸酯樹脂中,亦可隨用途而複合 化以使用各種有機及無機塡料、纖維等。塡料方面可舉例 有碳、滑石、雲母、矽灰石、蒙脫石、水滑石等。又,纖 維方面除了例如洋麻等天然纖維之外,舉出有各種的合成 纖維、玻璃纖維、石英纖維、碳纖維等。 • 實施例 以下舉出實施例以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明 係不受彼等實施例任何限制者。又,實施例中的份爲重量 份,%爲重量% 。還有,評.估係根據下述的方法。 (1 )比黏度(7? S p ) 溶解試樣於二氯甲烷,而濃度爲約0.7 g/dL,在溫度20 °C下,使用奧士瓦黏度計(裝置名:RiGO AUTO VISCOSIMETER T YPE VMR-05 25 · PC )來測定。還有比黏 φ 度7? SP係由下述式求得。 η sP = t/t〇-1 t :試樣溶液的流動時間 t。:僅溶劑的流動時間 (2)數量平均分子量(Μη) 在溫度23 °C、相對濕度50%之清淨空氣的環境下,將 5 0// 1之平均每5ml氯仿溶解l〇mg試樣而成的溶液注入至 GPC測定裝置,藉由管柱溫度40°C及流量1 ml/分鐘的條件 -19- 200846388 進行GPC測定,以計算出數量平均分子量。使用串聯連接 2支聚合物實驗室(Polymer Laboratories)公司製之Res 1 Pore (長300mm、內徑7.5mm)作爲管柱、氯仿作爲移動相、 聚合物實驗室(Polymer Laboratories)公司製 Easi Cal PS-2 作 爲標準物質、及RI作爲偵測器,使用氯仿作爲展開溶劑。 測定裝置爲泵: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L-6000 ;自動 取樣器: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L-7 200 ;管柱烘箱: $ 日立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L-73 00 ; RI偵測器:日立製作 所股份有限公司製L-2490。 (3 )熔融黏度 使用東洋精機股份有限公司製毛細管流變計 (Cap ill 〇 Graph型式 ID ),毛細管長 10.0mm、毛細管徑 1.0mm、在測定溫度25 0°C下任意變更測定速度來測定,由 所得之剪切速率/黏度曲線讀取在60030^1的熔融黏度。 (4 )生物起源物質含有率 φ 依照ASTM D6 8 66 05,從藉由放射性碳濃度(percent m 〇 d e r n c a r b ο η ; C 1 4 )之生物起源物質含有率試驗,測定生 物起源物質含有率。 (5) 玻璃轉移溫度(Tg) 藉由ΤΑ儀器公司製DSC (型式 DSC2910)測定。 (6) 5%重量減少溫度(Td) 藉由ΤΑ儀器公司製TGA (型式TG A 2950 )測定。 (7 )成形性 -20· 200846388 使用日本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製jSWJ-75EIII以進行 成形,以目視評估厚度2mm的試樣板形狀來評估(模具溫 度:80〜110°C、成形溫度·· 230〜260T:)。還有判斷基準係 如以下。 〇:不見渾濁、裂痕、缺陷、因分解所致之銀紋等。 X :見到渾濁、裂痕、缺陷、因分解所致之銀紋等。 實施例1 將異山梨糖醇U08重量份(u莫耳)與碳酸二苯酯 2,3 5 6重量份(11莫耳)置入反應器,置入丨.0重量份(相 對於碳酸二苯酯1莫耳爲1x10“莫耳)氫氧化四甲銨及1.1 X 1 (T3重量份(相對於碳酸二苯酯1莫耳爲〇 . 2 5 X 1 0·6莫耳) 氫氧化鈉,並在氮氣氛圍氣體下以常壓加熱至1 8 0 °C並溶融 以作爲聚合觸媒。 在攪拌下,費時30分鐘緩緩使反應槽內減壓,邊蒸餾 除去所生成之酚邊減壓至13.3x1 0_3MPa。在以此狀態反應 20分鐘後升溫至200°C,然後費時20分鐘緩緩減壓,邊蒸 餾除去酚邊在4.00x1 (T3MPa下進行20分鐘反應,再者,升 溫至220°C進行30分鐘反應、升溫至250 °C進行30分鐘反 應。 其次,緩緩減壓,在2.67xlO_3MPa下10分鐘、在1.33 xl(T3MPa下10分鐘繼續進行反應,進一步減壓,一方面到 達4.00xl(T5MPa、一方面緩緩升溫至260°C,最終在260°C、 6.6 6 X 1 0 _5 Μ P a下反應1小時。此結果爲得到比黏度〇 . 3 3的 -21- 200846388 聚合物。該聚合物的生物起源物質含有率爲8 5 %,耐熱性、 熱安定性任一者均良好,成形性亦爲足以作爲成形材料 者。針對評估結果係示於表1。 實施例2 除了將異山梨糖醇1,6〇 8重量份(11莫耳)與碳酸二 苯酯2,356重量份(11莫耳)置入反應器,以氫氧化四甲 銨1.0重量份(相對於碳酸二苯酯1莫耳爲1 X 1 〇 ·4莫耳)及碳 • 酸鈉2 · 9 X ΗΓ3重量份(相對於碳酸二苯酯1莫耳爲〇. 25 X 1 0·6 莫耳)作爲聚合觸媒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聚合而得到聚 合物。該聚合物係比黏度爲〇. 2 3,耐熱性、熱安定性、成 形性任一者均良好。針對評估結果係示於表1。 實施例3 除了將異山梨糖醇1,608重量份(11莫耳)與碳酸二 苯酯2,3 5 6重量份(11莫耳)置入反應器,以氫氧化四丁 錢5.7重量份(相對於碳酸二苯酯}莫耳爲2χ1〇.4莫耳)及氫 鲁 氧化鈉1·1χ1〇3重量份(相對於碳酸二苯酯1莫耳爲0·25χ 1〇·6莫耳)作爲聚合觸媒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聚合而得 到聚合物。該聚合物係比黏度爲〇 · 2 8,耐熱性、熱安定性、 成形性任一者均良好。針對評估結果係示於表1。 比較例1 除了將異山梨糖醇1,60 8重量份(11莫耳)與碳酸二 苯醋2,426重量份(11.33莫耳)置入反應器,以氫氧化四 甲錢1.〇重量份(相對於碳酸二苯酯1莫耳爲1χ1〇·4莫耳) -22- 200846388 及氫氧化鈉1 . 1 X 1 (Γ3重量份(相對於碳酸二苯酯1莫耳爲 0.25x1 (T6莫耳)作爲聚合觸媒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 聚合。該結果爲比黏度爲〇· 1 9,耐熱性、熱安定性雖良好, 但在成形時發生破裂。針對評估結果係示於表1。 比較例2 將異山梨糖醇1,590重量份(10.88莫耳)、對第三丁 酚39重量份(0.26莫耳)置入裝置有溫度計、攪拌機的反 $ 應器中,氮氣取代後,添加並溶解預先完全乾燥之吡啶 5,500重量份、二氯甲烷32,400重量份。在攪拌下在25°C 要求100分鐘吹入光氣1,400重量部(14.14莫耳)。光氣 吹入結束後,原封不動地攪拌約20分鐘並結束反應。以二 氯甲院稀釋反應結束後生成物,以鹽酸中和除去d比B定後, 重複水洗至導電率幾乎變成與離子交換水相同,之後蒸發 二氯甲烷而得到無色的粉末。 該結果爲得到比黏度爲〇 · 4 8的聚合物。然而,該聚合 • 物熔融黏度過高則於成形時產生被視爲分解的銀紋,又著 色亦嚴重。針對評估結果係示於表1。 比較例3 除了將異山梨糖醇1,2〇6重量份(8·2莫耳)與雙酣a 628重里份(2·8旲耳)及碳酸二苯酯2,403重量份(ιι·33莫 耳)置入反應器,以氫氧化四甲錢1 · 1重量份(相對於碳酸 二苯酯1莫耳爲1χ1〇.4莫耳)及氫氧化鈉l.lxlO·3重量份(相 對於碳酸一本酯1莫耳爲0 25χ10·6莫耳)作爲聚合觸媒以 -23- •200846388 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聚合而得到聚合物。該聚合物係比 站度爲0 · 3 0,耐熱性、熱安定性、成形性良好,同時生物 起源物質含有率爲63%而不充足。針對評估結果係示於表 1 ° 比較例4 除了將異山梨糖醇1,125重量份(7.7莫耳)與ι,3 -丙 二醇251重量份(3.3莫耳)及碳酸二苯酯2,356重量份(11 ^ 莫耳)置入反應器,以氫氧化四甲銨1 · 0重量份(相對於碳 酸二苯酯1莫耳爲ixicr4莫耳)及氫氧化鈉11χ1〇·3重量份 (相對於碳酸二苯酯1莫耳爲0·25χ10·6莫耳)作爲聚合觸媒 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聚合而得到聚合物。該聚合物係 比黏度爲0.3 1,雖然成形性良好,但熱安定性稍差,耐熱 性、生物起源物質含有率均非充分良好者。針對評估結果 係示於表1。還有,比較例4的丙二醇係使用由石油而來 者。 -24- 200846388 表1
單位 實施例1 _例2 實施例3 :匕較例1 比較例2 :匕較例3 :匕較例4 異山梨酯 莫耳比 1 1 1 1 1 0.75 0.70 雙酚A 莫耳比 0 0 0 0 0 0.25 0 1,3·丙二醇 旲耳比 0 0 0 0 0 0 0.30 碳酸二苯酯 莫耳比 1.00 1.00 1.00 1.03 1.03 1.00 比黏度 數量平均分子量 無 0.33 0.23 0,28 0.19 0.48 0.30 0.31 無 18300 12800 15600 10600 26500 16700 17700 熔融黏度 250〇C,600secl) xlO*3Pa*s 1.40 0.65 1.03 0.35 2.53 1.07 0.35 生物起源物質含有率 % 85 84 85 83 85 63 59 玻璃轉移溫度 °C 167 162 166 152 172 160 114 5%重量減少溫度 °C 357 355 354 354 356 356 332 成形性 無 〇 〇 〇 X(裂痕) X (銀色光澤) 〇 〇 實施例4 置入異山梨糖醇789重量份(5.4莫耳)與異甘露糖醇 88重量份(0.6莫耳)與碳酸二苯酯1,285重量份(6莫耳) 於反應器’放入0.6重量份(相對於碳酸二苯酯1莫耳爲1 xl〇“莫耳)氫氧化四甲銨及6.0xl(T4重量份(相對於碳酸 二苯酯1莫耳爲0.25 xl〇_6莫耳)氫氧化鈉作爲聚合觸媒, 並在氮氣氛圍氣體下在常壓加熱至180。(:並熔融。 在攪拌下、費時30分鐘使反應槽內緩緩減壓,邊蒸餾 除去所生成之酚邊減壓至13.3xl(T3MPa。在以此狀態進行 -25- 200846388 分 33 到 、 以 評 糖 針 壓,邊蒸飽除去酚邊在4.0 0xl(T3MPa下進行20分鐘反應 進一步升溫至220°C進行30分鐘、升溫至25 0°C進行30 鐘反應。 其次,緩緩減壓,在2.67x10·3MPa下10分鐘、在! · xlO_3MPa下10分鐘繼續進行反應,進一步減壓,一方面 達4.00x10 5MPa’ 一方面緩緩升溫至260°C,最終在250°C 6 · 6 6 X 1 (T5 Μ P a下進行1小時反應。將反應後的聚合物予 顆粒化,得到比黏度爲0.28的聚合物。針對該聚合物的 估結果係示於表2。 實施例5 除了異山梨糖醇爲851重量份(5.8莫耳)與異甘露 醇26重量份(0.2莫耳)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聚合 並顆粒化反應後的聚合物。該聚合物係比黏度爲〇 . 3 2。 對其他評估結果係示於表2。
-26- 200846388 表2 單位 實施例4 實施例5 異山梨糖醇 莫耳比 0.9 0.97 異甘露糖醇 莫耳比 0.1 0.03 碳酸二苯酯 莫耳比 1.0 1.0 比黏度 Μ j \\\ 0.28 0.32 數量平均分子量 Μ j\\\ 15200 17400 溶融黏度(250°C,SOOsec·1) xlO'3Pa · s 1.05 1.45 生物起源物質含有率 °/α 85 85 玻璃轉移溫度 °C 164 165 5°/〇重量減少溫度 °C 358 354 成形性 並 j\\\ 〇 〇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顯示高的生物起源物質含有 率,耐熱性、熱安定性及成形性優異。本發明之聚碳酸酯 樹脂係玻璃轉移溫度高而耐熱性優異。又本發明之聚碳酸 酯樹脂係熱分解溫度(5%重量減少溫度)超過3 30°C而熱 安定性優異。 又根據本發明之製造方法,可得到顯示高的生物起源 物質含有率,耐熱性、熱安定性及成形性優異的聚碳酸酯 樹脂。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係有用作爲成形用材料。又,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係除了例如聚乳酸、脂肪族聚酯之 外,亦可混合並合金化由芳香族聚酯、芳香族聚碳酸酯、 -27- 瓤 200846388 聚醯胺、聚苯乙烯、聚烯烴、聚丙烯酸、ABS、聚胺基甲 酯等各種由生物起源物質所構成之聚合物以及合成樹脂、 橡膠等來使用。 【圖式簡單說明】 〇 ^\λ\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Μ 〇 j\\\
-28-

Claims (1)

  1. ·_ 200846388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聚碳酸酯樹脂,其中主要含有以下述式(1)所表示 之重複單位, (i)溶解樹脂〇.7g於二氯甲烷i〇0ml而成之溶液於20°C的 比黏度爲0.20〜0.45、 (11)玻璃轉移溫度(Tg)爲150〜200°C、而且
    (iii)5%重量減少溫度(Td)爲330~40(TC 0-0—C—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中含有超過 9 8莫耳%〜1 00莫耳%以下之以式(1 )所表示的重複單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中溶解樹脂 0.7g於二氯甲烷l〇〇ml而成之溶液於20°C的比黏度爲 0.20〜0.37 °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中玻璃轉移 溫度(Tg )爲 150〜168°C。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中數量平均 分子量(Μη)爲 1.2xl04〜2·2χ104。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中依照ASTM D6866 05所測定之生物起源物質含有率爲83~10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中以式(1 ) 所表示之重複單位爲由異山梨糖醇而來的單位。 -29- 200846388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聚碳酸酯樹脂,其中以式(l) 所表示之重複單位爲75〜99莫耳%之由異山梨糖醇而來的 單位以及25〜1莫耳%之由異甘露糖醇及/或異艾杜糖醇而 來的單位。 9, 一種聚碳酸酯樹脂之製法,其係使二醇(Α成分)與碳酸 二酯(B成分)反應以製造聚碳酸酯樹脂的方法,其中 (i) 二醇(A成分)主要含有以下述式(2)
    OH (2) 所表示之醚二醇;該方法包含 (ii) 在選自由含氮鹼性化合物、鹼金屬化合物及鹼土金屬 化合物所組群組中之至少一種聚合觸媒的存在下,在 常壓下進行加熱反應;其次 (iii) 在減壓下、180〜28 0°C的溫度進行加熱反應的步驟。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聚碳酸酯樹脂之製法,其中碳 酸二酯(B成分)與二醇(A成分)之比例(B成分/A 成分)爲1 .02〜0.98。 1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聚碳酸酯樹脂之製法,其中二 醇(A成分)含有超過98莫耳%〜100莫耳%以下之以式 (2 )所表示之化合物。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聚碳酸酯樹脂之製法,其中以 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爲異山梨糖醇。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聚碳酸酯樹脂之製法,其中以 -30- 200846388 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爲75〜99莫耳%之異山梨糖醇以 及25〜1莫耳%之異甘露糖醇及/或異艾杜糖醇。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聚碳酸酯樹脂之製法,其中碳 酸二酯(B成分)爲碳酸二苯酯。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聚碳酸酯樹脂之製法,其中聚 合觸媒爲含氮鹼性化合物及鹼金屬化合物。
    -31- 200846388 七、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無。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〇 /\ w 八、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TW097103441A 2007-02-02 2008-01-30 Polycarbonate resi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0846388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24006 2007-02-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46388A true TW200846388A (en) 2008-12-01

Family

ID=39674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03441A TW200846388A (en) 2007-02-02 2008-01-30 Polycarbonate resi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048854A1 (zh)
EP (1) EP2108671A4 (zh)
JP (1) JP5119169B2 (zh)
KR (1) KR101436659B1 (zh)
CN (1) CN101595160A (zh)
TW (1) TW200846388A (zh)
WO (1) WO20080938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44907A1 (ja) * 2007-10-04 2009-04-09 Teijin Limited 植物由来成分を有する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816322A (zh) * 2007-12-12 2012-12-12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和聚碳酸酯成型物
JP5347778B2 (ja) * 2008-07-10 2013-11-20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64790B2 (ja) * 2008-11-28 2017-07-19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品
JP5571328B2 (ja) * 2009-06-18 2014-08-13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CN102470656B (zh) * 2009-08-21 2015-11-25 帝人株式会社 嵌件成型品
EP2559718B1 (en) * 2010-04-14 2018-09-05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Polycarbonate diol,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and polyurethane and actinic-energy-ray-curable polymer composition both formed using same
JP4977786B1 (ja) * 2011-02-09 2012-07-18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ペレットの製造方法
EP2692769B1 (en) 2011-03-30 2017-09-27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carbonate resin
KR101995907B1 (ko) * 2013-07-24 2019-07-03 에스케이케미칼 주식회사 고내열 고투명 폴리카보네이트 에스테르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3336931B (zh) * 2021-06-16 2022-05-10 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异艾杜醇合成生物基聚碳酸酯的方法及聚碳酸酯
CN115386077B (zh) * 2022-06-07 2024-05-14 华东理工大学 聚碳酸酯共聚物及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79686A (en) 1963-05-17 1967-08-16 Courtaulds Ltd Polyesters
DE2938464A1 (de) 1979-09-22 1981-04-09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Thermoplastische polycarbonate, ihre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als formkoerper und folien
DE3002762A1 (de) 1980-01-26 1981-07-30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heterocyclisch-aromatischen oligocarbonaten mit diphenolcarbonat-endgruppen und ihre verwendung zur herstellung von thermoplastischen, hochmolekularen heterocyclisch-aromatischen copolycarbonaten
JP2003292603A (ja) 2002-03-29 2003-10-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熱可塑性成形材料
US7365148B2 (en) * 2003-06-16 2008-04-29 Teijin Limited Polycarbonat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4626847B2 (ja) 2005-02-22 2011-02-09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
JP5170388B2 (ja) * 2005-07-26 2013-03-27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046519A (ja) * 2005-11-29 2009-03-05 Mitsui Chemicals Inc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からなる透明耐熱成形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用途
EP2489691B1 (en) * 2006-06-19 2013-09-04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Polycarbonate copolym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EP2060595A4 (en) * 2006-09-01 2010-02-03 Teijin Ltd POLYCARBONATE HAVING A COMPONENT OF PLANT ORIGI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08108492A1 (ja) * 2007-03-08 2008-09-12 Teijin Limited 末端変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23688B2 (ja) * 2007-04-25 2013-10-23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KR101473034B1 (ko) * 2007-05-17 2014-12-15 데이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식물 유래 성분을 갖는 폴리카보네이트의 제조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436659B1 (ko) 2014-09-01
KR20090101446A (ko) 2009-09-28
JPWO2008093860A1 (ja) 2010-05-20
JP5119169B2 (ja) 2013-01-16
CN101595160A (zh) 2009-12-02
WO2008093860A1 (ja) 2008-08-07
US20100048854A1 (en) 2010-02-25
EP2108671A1 (en) 2009-10-14
EP2108671A4 (en) 2012-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46388A (en) Polycarbonate resi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586701B (zh) 共聚碳酸酯及包含彼之組成物
TWI288145B (en) Polycarbonat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8143355B2 (en) Polymer compound and method of synthesizing the same
JP5623687B2 (ja) 共重合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を溶融成形して形成された成形品
JP5543147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の製造方法
JP5417432B2 (ja) 共重合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e et al. Improv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sosorbide copolycarbonates by varying the ratio of comonomers
TW201433589A (zh) 高分子量化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製造方法
CN103249758A (zh) 包含异山梨醇的聚碳酸酯和它们的制备
KR101608411B1 (ko) [폴리(아이소소바이드 카보네이트-방향족 카보네이트)]-[폴리카보네이트] 블록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21112259A1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共重合体及び該共重合体を含む樹脂組成物
KR101679596B1 (ko) 아이소소바이드-방향족 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363769B (zh)
KR102031792B1 (ko) 코폴리카보네이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436857B1 (ko) 내스크래치성이 향상된 친환경성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666809B1 (ko) 내스크래치성이 향상된 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259988B2 (ja) 共重合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373001B1 (ko) 내스크래치성이 향상된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551834B1 (ko) 내스크래치성 및 내충격성이 우수하게 균형 잡힌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성형품
KR102472429B1 (ko) 내스크래치성이 향상되고 내충격성이 우수한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601472B1 (ko) 내스크래치성이 향상된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480465B1 (ko) 내스크래치성이 향상된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9073892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230070799A (ko) 내스크래치성이 향상된 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