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20252A - Sputtering targe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recordabl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 Google Patents
Sputtering targe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recordabl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0820252A TW200820252A TW096107012A TW96107012A TW200820252A TW 200820252 A TW200820252 A TW 200820252A TW 096107012 A TW096107012 A TW 096107012A TW 96107012 A TW96107012 A TW 96107012A TW 200820252 A TW200820252 A TW 200820252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recording medium
- optical recording
- recordable optical
- protective lay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6—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material
- C23C14/08—Oxid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021—Reactive sputtering or evaporation
- C23C14/0036—Reactive sputterin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34—Sputtering
- C23C14/3407—Cathode assembly for sputtering apparatus, e.g. Target
- C23C14/3414—Metallurgical or chemical aspects of target preparation, e.g. 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3—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s only, e.g. ablative layer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11B7/266—Sputtering or spin-coating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4—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operating with cathodic sputter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4—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operating with cathodic sputtering
- H01J37/3411—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reactor
- H01J37/3414—Targe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4—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operating with cathodic sputtering
- H01J37/3411—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reactor
- H01J37/3414—Targets
- H01J37/3426—Material
- H01J37/3429—Plural material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3—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s only, e.g. ablative layers
- G11B2007/24302—Metals or metalloids
- G11B2007/2431—Metals or metalloids group 13 elements (B, Al, Ga, In)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3—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s only, e.g. ablative layers
- G11B2007/24302—Metals or metalloids
- G11B2007/24314—Metals or metalloids group 15 elements (e.g. Sb, Bi)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3—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recording layers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s only, e.g. ablative layers
- G11B2007/24318—Non-metallic elements
- G11B2007/2432—Oxygen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1—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5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 G11B7/258—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reflective layers
- G11B7/2585—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f layers other than recording layers of reflective layers based on aluminium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1—Circular sheet or circular blank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 Manufacturing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Description
200820252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於一種灑鍍靶材及其製法,靶材係經使用供 形成氧化物層之膜,而氧化物層係可錄式光記錄媒體之組 ^ 成層。此外,本發明關於一種藉使用濺鍍靶材製造之可錄 - 式光記錄媒體,尤其是,一種即便於藍色雷射波長區域亦 可致能高密度記錄之可錄式光記錄媒體。 【先前技術】 爲提供一種使用波長等於或小於藍色雷射光束波長而 致能記錄和重現性之可錄式光記錄媒體,現今廣泛地發展 致能超高密度記錄之藍色雷射光束,並發展可使用此種藍 色雷射光束之可錄式光記錄媒體。 本發明人提出含有金屬或半金屬氧化物,尤其是氧化 鉍(參見日本專利公開(JP-A)號 2003-483 75、2005- 1 6 1 83 1 φ 和2005 - 1 083 96),作爲主要成份之記錄層於作爲使用等於 或小於藍光雷射波長致能高密度記錄之光記錄媒體的有效 性。 本發明之申請人於前案(日本專利公開(JP-A)號2006-V 247897)中揭露一種可錄式光記錄媒體,其具有含有元素 鉍作爲主要組成成份的記錄層,且記錄層尙含有氧化鉍。 記錄層含有一或多種選自 B、P、G a、A s、S e、T c、P d、 Ag、Sb、Te、W、Re、Os、Ir、Pt、Au、Hg、ΤΙ、Po、At 和Cd的元素X。申請人亦揭露使用包括Bi、B和氧化物 -5- 200820252 (2) 之膜的可錄式光記錄媒體具有優異的特性,且亦可使用濺 鍍法作爲形成此層的方法。 濺鍍法爲廣泛知悉之用於薄膜沉積之氣相沉積技術β 一。此方法亦用於工業用薄膜沉積。於濺鍍法中’與欲沉 ^ 積之膜具有相同組份的靶材材料係經製備。一般來說’於 ^ 靶材材料中藉輝光放電產生之氬氣離子接續被允許與此靶 材材料碰撞,造成靶材材料的組成原子經鎚出,且原子累 φ 積於基材上而形成膜。因氧化物通常具有特別的高熔點’ 諸如氣相沉積之方法並不合適,並因此經常使用採用高頻 率之射頻濺鍍。 濺鍍於製造過程中產生許多結果,且以生產率之觀點 來看其係較有利者。然而,於欲沉積的膜由含有二或更多 種元素之材料構成的情況下,產生的膜之組份通常不同於 其濺鍍靶材因此需考量用於靶材之組份。此外,膜之結構 和品質常因所含有的組成靶材之化合物的型式而不同;因 φ 而亦須考量此觀點。 另外,以生產成本的觀點來看,膜沉積速率亦需要進 一步的改進。爲增進膜沉積速率,需要採用高功率。於本 案中亦然,靶材強度係需改進以避免靶材之破壞。 " 舉例而言,如習知技術的日本專利申請公開(JP-A)號 1 1 -92922揭露一種Bi基的氧化物靶材作爲用於形成介電 膜之濺鍍靶材。然而,此文獻並未描述含有B的靶材。若 組成元素的種類不相同,則前述靶材之組份和組成的化合 物之間的關係以及沉積膜之結構和組份亦不相同。因而有 -6- 200820252 (3) 必要改變靶材的組份。於此文獻中揭露的資訊並未引用於 本發明中。 此外,日本專利申請公開(JP-Α)號2005-264206揭露 一種含有B2〇3之Bi203基的玻璃狀靶材。然而,此文獻 A 中的發明無可避免的含有Si〇2,且相關於玻璃狀靶材,使 - 得此文獻之發明與本發明不同。 Φ 【發明內容】 爲體現可致能高密度記錄之可錄式光記錄媒體,需要 一種含有Bi、B和氧且具有穩定之組份與結構的膜。爲達 此目的,需要適當的濺鍍靶材。然而,組成靶材之化合物 的型態和結構、雜質等影響欲形成之膜的組份和結晶性爲 此需要適用於膜所需特徵之組成靶材的化合物。因此,本 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濺鍍靶材及其製法,和使用此 濺鍍靶材之一種高密度可錄式光記錄媒體,其中濺鍍靶材 • 係適用於體現可致能高密度記錄、具有諸如低顫動之有利 記錄特徵的可錄式光記錄媒體。此外,本發明之另一目的 在於提供一種灑鍍靶材,其體現增進的膜沉積速率以改進 生產率、於膜沉積時顯示高強度,並具有高塡充密度。 嘗 另外,本發明揭露一種於記錄層中含有Bi和B的可 錄式記錄媒體。本發明亦揭露Bi原子數對B原子數之比 (Bi/B)係設定爲1.25或更小。然而,針對含有Bi和B之 記錄層進行廣泛硏究的結果顯示,可於其間得到優異特徵 ,特別是保存性,之Bi對B相對比例的範圍已被界定。 -7- 200820252 (4) 已知的是,添加B至記錄層中含有Bi和B的可錄式 錄媒體可改進保存性。因爲,藉使光線自如HD DVD 見之基材側入射至其上之用於執行記錄和重現的磁碟 使光線自如Blu-ray碟片中可見之覆蓋層側入射至其 ** 用於執行記錄和重現的磁碟之間適用的層結構不同, - 記錄層之適當組份傾向於不相同。考量生產率和類似 ,記錄層組份較佳位於相同範圍中。因此,本發明之 φ 的在於提供一種可錄式光記錄媒體,其於具有不同層 的磁碟中具有有利特徵,且其藉使Bi對B之原子比 含量兩者落入其最佳範圍中(此於相關先前技術中尙 達成)而具有特別經改進的保存性。 本發明之用於製備可錄式光記錄媒體之濺鍍靶材 Bi 和 B。 本發明之用於製造包含Bi和B而供製備可錄式 錄媒體之濺鍍靶材的方法採用燒結法。 • 本發明之可錄式光記錄媒體包含膜,而膜包含作 要成份之Bi、B和氧,膜藉使用包含Bi和B之供製 錄式光記錄媒體的濺鍍靶材而經沉積。 本發明之可錄式光記錄媒體包含基材以及形成於 上的記錄層,記錄層至少包含Bi、B和〇作爲主要成 且於記錄層中的Bi對B比係設定爲3/7$ Bi/BS 8。 【實施方式】 在下文中將解釋所有前述之本發明。 光記 中可 與藉 上之 而使 因素 一目 結構 和〇 未被 包含 光記 爲主 備可 基材 份, -8- 200820252 (5)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面向,提供一種含有Bi和B作爲 主要成份之濺鍍靶材。根據本發明之第二面向,提供一種 含有Bi、B和Ο作爲主要成份之濺鍍靶材。於此可假設 Bi和B爲一包括其自身作爲單一元素的形式、爲一包括 — 其自身作爲氧化物的形式,以及爲一包括其作爲其他化合 - 物的形式。於使用灑鍍靶材於光記錄媒體之記錄層沉積的 情況中,濺鍍靶材係使用作爲氧化物。因而B i和B較佳 φ 係包括於單一元素或氧化物的形式當中。當所包括之Bi 和B各爲單一元素時,於膜沉積時需要添加氧以形成氧化 物膜。當如本發明之第二面向所示,使用包括氧之靶材時 ’於膜沉積時不需添加氧。値得注意的是,於本發明之第 一面向和本發明之第二面向中,主要成份包括約90原子% 或更高之前述元素。除了以下將說明之本發明的第八面向 中之雜質元素和微量成份元素外,濺鍍靶材通常僅由前述 元素組成。 • 根據本發明3的第三個面向,提供一種結晶質濺鍍靶 材。當祀材爲非晶狀時,於膜沉積過程中間將靶材溫度升 高’而可使靶材成爲部份或全部爲結晶質。因非晶體和晶 體之原子鍵結的強度和其他類似特性不相同,使得經沉積 ^ 的膜之特性和組份有所差異。當靶材爲結晶質時,隨時間 進行之改變可受到抑制。此外,形成之均勻的晶體粒徑或 晶體尺寸以及細緻的晶體,使得組份移位和晶體結構的去 均勻性可受到抑制。 根據本發明之第四面向,提供一種濺鍍耙材,於其中 -9- 200820252 (6)
Bi對B之原子比係爲0.6S Bi/B €7.0。當Bi之數量增加 時,經沉積的膜傾向進行結晶化。因而記錄特徵和保存性 劣化且可能產生靶材裂解,使得生產率變差。另一方面, 當Bi之數量減少時,記錄特徵變差。具有以濺鍍前述原 * 子比範圍之靶材而沉積的記錄層之光記錄媒體的顫動係有 找 利者(見以下描述之實例7)。於原子比小於〇·6的情況中 ,顫動增加。於原子比大於7.0的情況中,降低非所欲之 φ 保存性。 根據本發明之第五面向,提供一種包括Bi和B錯合 氧化物的濺鍍靶材。假設錯合氧化物的一形式致能晶體的 穩定存在,藉此增加靶材強度。錯合氧化物包括Bi4B209 、BiB03和Bi3B5012。包括含有Bi-B-Ο三種元素的化合 物提升靶材的強度,而此爲有利的。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面向,提供一種包括Bi4B209作爲 錯合氧化物的濺鍍靶材。與其他錯合氧化物相較, φ Bi4B209提供優異的膜沉積速率和強度,使得於膜沉積後 可體現具有有利記錄特徵之光記錄媒體。係藉由X光繞射 進行是否包括Bi4B209之判斷。於X光繞射分析中,晶格 常數因測量溫度變異、膜之內壓' X光波常變異或組份移 w 位而改變,且因此移位生成於產生折射峰値的角度中。相 關於已知物質,透過檢復AS TM (美國試驗與材料協會)卡 與JCPDS可找出X光繞射峰値產生在哪一個角度。ATSM 卡和”JCPDS圖卡”係廣泛地用於藉由分析樣本以確認X光 繞射峰値的情況。附帶地,”JCPDS”係”粉末繞射標準聯合 -10- 200820252 (7) 委員會,,的縮寫。JCPDS意指由國際繞射資料中心所發布 的X光繞射圖表。目前,圖表存有許多標準物質以供檢復 。成份未知之樣本的X光繞射圖表係與前述標準物質之圖 表相比較,而得以判斷其由哪一種標準物質之圖表組成或 • 接近何種成份未知之物質的圖表’而判斷辨識樣本。藉使 . 用,’JCPDS圖卡”進行辯識的方法係全球廣泛使用的方法, 其係如於”X光繞射通則”和” X光繞射通則之分析”(日本 φ 工業標準),以及東京工業大學編輯之陶瓷基本標準3的” X光繞射分析”中所示者。其可經硏究而決定未知化合物 的標本是否符合或接近標準物質之圖表,以辨識此物質。 於辨識物質時,藉使用布拉格定律自各經測量的峰値 決定一表面間隔以辨識符合的晶體結構。此外,於特殊晶 體表面經定向的材料中,可由相應於晶體表面的複數個峰 値的峰値比來辨識物質。於X光繞射中,晶格常數因諸如 測量溫度、膜的內壓、X光波長錯誤以及組份位移或類似 Φ 原因而改變,使得於其中產生繞射峰値的角度發生位移。 因而當峰値存在於鄰近於繞射峰値產生的角度時,物質可 視爲相符的物質。 舉例而言,相對於繞射峰値中產生的位移,來自具有 | 表面間隔爲3.101A峰値之峰値係參考Bi4B2〇9的標準圖 表(參考碼:25- 1 089),且測量結果相關其他以相同製備方 法而製備的靶材進行比較。因此,即便測量結果有些許偏 移,如3.1 05 8、3.0952和類似者,參考資料之表面間隔係 3 .1 0 1 A。然而,此程度的偏移係產生於錯誤範圍中,當重 -11 - 200820252 (8) 複測量時使得任何一者可視爲包括Bi4B209。 根據本發明之第七面向,提供一種塡充密度爲72 % 至1 〇〇 %的濺鍍靶材。增加塡充密度造成靶材強度的改進 ,藉此增加膜沉積速率。當塡充密度經降低時,膜沉積速 ^ 率減緩。此外,靶材本身成爲易碎者而造成許多問題,諸 - 如於形成的膜中產生裂縫或發生類似情形。附帶地,於此 描述之塡充密度意指藉由計算於靶材體積1 〇〇 %爲材料物 Φ 質時的重量決定所得之値,且與實際製備之靶材的重量相 較而決定此重量作爲密度。如將於以下描述之實例8中所 顯示,有利的濺鍍靶材的塡充密度係72 %或更高。此外 ,當塡充密度爲93 %或更高時,膜沉積速率爲於72 %情 況的1.5倍。因塡充密度爲約100 %的情況下變得更大, 因此優勢更佳。 根據本發明的第八面向,提供一種包括選自Li、A1、 Fe、Mg、Na和Si之至少一元素的濺鍍靶材。藉添加這些 φ 元素,易於增進塡充密度。另外,因晶體之間的連結可更 堅固,可體現高強度靶材。添加量較佳盡可能的少。添加 量至多可爲約1 〇原子%。當添加量過大時,其喪失作爲含 '有B i和B或B i、B和氧爲主要成份之濺鍍靶材的特性而 ^ 此並非有利的。 根據本發明的第九面向,提供一種濺鍍靶材,於其中 氧量係小於化學計量組成。藉使氧量降低至小於化學計量 組成可改進光記錄媒體的記錄特徵。即使氧量很少’於使 用包括氧的氣體進行濺鍍而沉積膜時可添加氧。因此並不 -12- 200820252 (9) 會產生問題。此外,降低氧將增加晶體的鍵結力,藉此提 供改進靶材密度、改進靶材強度以及提升膜沉積速率的效 果。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面向,提供一種至少包括Bi氧化 ^ 物和B氧化物之一的濺鍍靶材。當B氧化物,特別是 • B2〇3氧化物,存在時,因B2〇3具有低熔點而可改進於記 錄時的敏感度。另外,當至少含有Bi氧化物和B氧化物 φ 之一時,其產生含有Bi、B和氧作爲主要成份之膜的沉積 ,而顯示有利的記錄特徵。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面向,提供一種使用燒結法製造 濺鍍靶材的方法。使用燒結法致能具有高熔點氧化物之濺 鍍靶材的有利製備。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面向,提供一種方法,其包含自 燒結法中的材料粉末移除水分的步驟。移除水分的步驟意 指自材料粉末、以諸如於重量測量前使用真空乾燥之方法 # 移除水分的步驟。亦可使用加熱各種材料粉末至低於其熔 點但於1 oo°c或更高之溫度的步驟。於此之氧化物的情況 中’致能於大氣中之加熱處理。 舉例而言,B2〇3因容易吸收水分而造成之材料量的測 * 量錯誤可藉由增加移除水分的步驟而減少,且組份重現性 經增高。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三面向,提供一種濺鍍靶材的製造 方法,其包括燒結Bi2〇3和B2〇3粉末。因Bi2〇3和b203 粉末可容易取得,而使製造成本低廉。另外,因此類粉末 -13- 200820252 (10) 具相當低的熔點,相當容易增加塡充密度且易於提供一種 具高強度的靶材。因B2〇3具有吸水特性,此粉末藉乾燥 方式或於有機溶劑中經粉碎,且依製得之具有均勻直徑的 粉末進行分類。接著,將粉末混合並模製成特定形狀,並 • 續行燒結。燒結係將經模製物件置於420°C大氣中而執行 ^ 。藉重複再一次粉碎、模製和加熱經燒結物件之步驟的循 環,可改進靶材的強度。於第二和接續的燒結步驟中,燒 φ 結溫度可被升高至約63 0°C。當B2〇3存在於靶材中時,其 吸收水分,造成高度水分吸收率且靶材品質於一些情況中 劣化。爲了避免此狀況,粉末於沒有水分被吸收的條件下 經混合,且粉末於等於或小於B2〇3之熔點的溫度下經燒 結。所得的粉末經粉碎,且藉執行加熱並擠壓形式燒結而 製備靶材,而可獲得具有高均勻性的靶材及優勢。此外, 藉於等於或小於B 2 Ο 3之熔點的溫度下燒結顆粒可粉碎顆 粒。特別是’提供一個沒有B2〇3殘留於產生的靶材中之 # 步驟係重要的。另外,於420°c或更低的溫度進行燒結所 需的時間延長,而燒結B i和B之錯合化合物後接續將溫 度升局至約6 3 0 ° C持續短暫時間的燒結具有好的效果。 藉由金屬接合或樹脂接合將已經前述燒結的耙材接合 ^ 至無氧銅背板可獲得濺鍍靶材。 於濺鍍靶材之製造過程的整體流程中,可使用秤重材 料、乾燥式球磨混合、熱壓、模製並接合的步驟。另外, 可使用秤重材料、濕式球磨混合、噴霧乾燥、熱壓、模製 並接合的步驟。 -14 - 200820252 (11) 根據本發明之第十四面向,本發明關於一種具有含有 Bi、B和氧作爲主要成份之膜的光記錄媒體,其使用本發 明第一至第十面向任一者中所描述的濺鍍靶材。所需的膜 係形成於諸如聚碳酸酯基材的樹脂基材上,以提供光記錄 " 媒體。可形成溝槽或凹坑於樹脂基材上以控制追蹤或類似 • 情形。氬氣係導入真空中並施加高頻功率而形成含有Bi、 B和氧作爲主要成份之膜。此外,可提供作爲反射層的金 % 屬膜或用於改進特徵的保護層。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至第十四面向,可提供一種濺鍍靶 材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一種使用濺鍍靶材的高密度可錄式 光記錄媒體,濺鍍靶材係適用於體現具有如低顫動的有利 記錄特徵且致能高密度記錄之可錄式光記錄媒體。另外, 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濺鍍靶材,其致能用於改進生產率之膜 沉積率的改進,且其於膜沉積期間具有高強度並具有增進 的塡充密度。 • 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五面向,本發明關於一種可錄式光 記錄媒體,其中於基材上提供至少含有Bi、B和Ο之記錄 層,且記錄層中Bi對B的原子比係3/7S Bi/BS 8。於 B i / B原子比大於8的情況中,保存性被減低。雖然造成此 現象的原因不明,一般認爲記錄標記係由B i單一金屬形 成,而於本發明之光記錄媒體的情況中由Bi和B的氧化 物或類似者形成。當Bi的比例過大時,極有可能製造出 Bi的單一金屬並因此組成記錄標記的一大部分。Bi單一 金屬可能造成諸如氧化或類似情形的劣化。一般認爲於 15- 200820252 (12)
Bi/B原子比大於8的情況中,保存性被減低。本發明提供 一種益處,於其中存在的大面積Bi單一金屬藉添加B使 Bi單一金屬的面積因被分爲小區塊而減少。因而改進記錄 特徵和保存性。一般認爲可錄式光記錄媒體的保存性於 ’ Bi/B的原子比小於3/7時爲優異者。然而,一般認爲因諸 . 如較難發生的Bi分離之相分離使得記錄敏感度降低且記 錄變得沒有效率。另外,相關於用於記錄層形成之靶材, φ 含有大量Bi之組份的熔點降低,且靶材對於溫度改變爲 脆弱的,而減低了靶材的強度。此外,相關於添加B或類 似者的 Bi-B-Ο化合物靶材,可容易地製備諸如 Bi4B209 的包含三種元素之三元化合物,使得原子之間的連結增強 且改進靶材的強度。然而,因氧化硼具有低於45 0°C的熔 點,當增加B時難以於高溫下執行燒結。因此需要進行低 溫燒結。於低溫燒結中,顆粒之間的連結強度不易被升高 ,使得靶材製備困難且強度降低。Bi、B和Ο的含量爲 φ 1 〇〇 %,即除雜質外不需包括其他元素。另外,其他元素 之添加量可達1 〇 %。 於決定Bi/B的原子比時,Bi、B和Ο的量於如表1 ^ 和2顯示之條件下、藉由盧瑟福背散射(RBS)和核反應分 • 析(NRA)而經測量。以此方法決定的組份包括諸如Bi係土 0.5原子%、B係±2.0原子%且Ο係±3.0原子%之失誤。 Bi/B的原子比和Ο/B的原子比係以相同方式測量。 -16- 200820252 (13) 表1 RBS測量裝置 高解析度RBS分析器HR-RBS550, Kobe Steel,Ltd 製造 入射離子能量 450 KeV 離子種類 He + 設定之散射角度 1220 入射角度 相對於樣本表面之正交線呈2 9度 樣本電流 30 nA 照射量 40μΟ 表2 NRA測量裝置 Belltron式 IMV 串歹ij力□速器,NEC Corporation 製造 RBS 端平台 RBS-400 , CE&A Corporation 製造 入射離子能量 2.275 KeV 離子種類 He + 設定之散射角度 160° 入射角度 相對於樣本表面之正交線呈0度 照射量 1 00μϋ
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五面向,藉提供至少含有Bi、B和 0之記錄層於基材上並設定記錄層中B i對B之原子比爲 3/7 ‘ Bi/B ^ 8,可提供一種具優異特徵和保存性之可錄式 光記錄媒體。 根據本發明之十六面向’本發明關於—*種光可錄式記 錄媒體’於其中記錄層中的0對B的比例係設定爲2.2 S 0/B $ 1 3。已明瞭的是,記錄層中的氧量大幅影響記錄特 -17- 200820252 (14) 徵。當氧量少時,記錄敏感度提高。然而,因 熱係數提高,於記錄期間藉施加光所產生的熱 ,導致難以執行高密度記錄。另外,當氧量過 層之敏感度降低,且記錄變得沒有效率而不易 . 特徵。 • 最佳含氧量因不同的Bi/B原子比而異,月 佳値因此隨之改變。舉例而言,於Bi/B原子比 φ 況中,0/B較佳爲大於3.8。另外,當O/B超 敏感度降低。因此0/B較佳爲4.5或更低。 以Bi/B的原子比考量,敏感度隨Bi含量 ,而造成保存性劣化的傾向。因而含有過多B 有利者。即使當Bi/B的原子比相同,藉增加 保存性。亦即,當0/B原子比之値爲大時,保 的傾向。此外,當氧量過大時,敏感度降低。 量可增強敏感度。 φ 另外,當給定的原子比爲Bi/B = Z時,較 立 0.8 X (Z+1) X 1·5<0/Β<1·1 χ (Z+l) χ 1.5 之 而言,樣本的各特徵係顯示於表3中的磁碟1 i 記錄層之導 很可能增加 多時,記錄 獲得有利的 ff以0/B最 爲2/1的情 過4.5時, 增加而改進 i的組份非 氧量可改進 存性有改進 藉增加Bi 佳情況係建 關係。舉例 g磁碟5。 -18- 200820252 (15) 表3
Bi/B 0/B 測量値 0/B 理想値 0.8x1.5x(Z+l) l.lxl.5x(Z+l) 顫動 取f土日己 錄功率 (mW) 保存性 較佳 次序 較佳重現光 劣化耐受性 之次序 磁碟1 1.53 3.12 3,80 3.03 4.17 良好 4.7 2 2 磁碟2 1.75 4.50 4.13 3.30 4.53 良好 4.5 1 1 磁碟3 3.41 6.70 6.62 5.29 7.28 良好 4.2 3 3 磁碟4 8.00 12.74 13.50 10.80 14.85 良好 3.8 4 4 磁碟5 2.20 3.75 4.80 3.84 5.28 良好 3.5 5 5
因爲於理想狀態中,Bi、B和Bi203及B2〇3係爲穩定 狀態,因而建立 〇 = (Bi + B)x 1·5的關係。亦即,設定 0/B = ((Bi/B)+l) X 1 .5。然而,實際膜的組份取決於靶材的 狀態、對分別元素易於灑鍍的特性、於膜形成時之電力以 及氬的流速。於許多情況中,靶材組份與形成的膜之組份 不同。需考量的是組份的位移。表4顯示各種B i - B -0靶 材之組份和於靶材形成時之經形成的Bi_B-〇膜之組份。 表4 靶材測量ί 直(原子%) 膜之分析測 丨量値(原子%) Bi B 0 Bi B 0 20.6 21.1 58.3 17.5 16.4 66.1 24.4 15.7 59.9 24.1 13.8 62.1 26.9 13.4 59.7 27.4 1 1.4 61.2 3 1.0 9.7 59.3 30.7 9.0 60.3 3 8.0 4.1 57.9 3 6.8 4.6 58.6 -19- 200820252 (16) 如上所示,需考量於膜形成時因不同條件所產生的組 份位移。由各樣Bi/B原子比組份的硏究結果清楚顯示, 若考量自理想0/B狀態之組份位移,前述關係等式係設定 爲最佳情況。此結果係顯示於表3中。當0/B的原子比理 • 想値,即〇/B = ((Bi/B)+l) X 1.5,係由磁碟1至磁碟5之 〃 Bi/B原子比的測量値決定時,提供表格中的數値。當比較 此數値與測量的0/B原子比値而發現數値不一致時,此等 φ 數値存在於0/B理想原子比X 0.8至0/B理想原子比X 1.1的範圍中。因而關係經設定的組份範圍係較佳者。磁 碟1至磁碟5的特性係有利者。磁碟1至磁碟4符合前述 等式的範圍。磁碟1至磁碟5之顫動値均假設爲位在4至 6範圍之中產生顯示之有利特徵的數値。由所示得知當最 佳記錄功率高時,敏感度較差;當最佳功率低時,敏感度 高。參考磁碟5,其敏感度最高。附上的數値表示自最高 至最低之保存性的次序,結果顯示於表3中。此外,當觀 # 察重現光劣化耐受性時,磁碟5爲最差。由大致上觀察所 有的磁碟發現,磁碟1至磁碟4之範圍係最有利者。磁碟 1至5係以與以下將描述的實例1 3至20之相同方式而製 備。
'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六面向,藉設定記錄層中的〇對B 原子比爲2.2^0/bs 13可提供一種具優異記錄特徵和保 存性的可錄式光記錄媒體。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七面向,本發明關於一種可錄式光 記錄媒體’其中〇於組成記錄層之元素總量中的比例係設 -20- 200820252 (17) 定爲50 %至67 %之原子比範圍。範圍較佳係50 %至60 % ,於其中氧量較少。此現象明顯顯示於實例2 6中。一般 認爲記錄層係處於缺氧狀態的範圍中,於其中氧量很小’ 尤其是小於6 0 %的範圍中。於缺氧狀態中’易發生相分 ^ 離而改進記錄敏感度。另外當氧量太少時’因熱擴散傾向 _ 而使記錄層的導熱性降低,使得小的記錄標記難以形成而 不利於高密度記錄。此外當缺氧時,Bi可能以金屬狀態存 φ 在。因此,與氧化物相較呈現不穩定狀態。因而具有保存 性較差的傾向。一般認爲於50 %至60 %的範圍中幾乎沒 有問題產生。當氧量增加時,有利於保存性。然而’敏感 度因有利記錄困難而變得較差。亦即,由敏感度的觀點來 看,氧量小於67 %的情況爲較佳者。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七面向,藉於組成記錄層之所有元 素量中最佳化0佔有比率,可提供一種具有優異記錄特徵 和保存性的可錄式光記錄媒體。 Φ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八面向,本發明關於一種設有保護 層接鄰於記錄層之兩個表面的可錄式光記錄媒體。因記錄 層爲氧化物,進出的氧影響特性。爲抑制氧的進出,可藉 設置保護層於記錄層的兩表面以改進保存性。作爲保護層 的材料通常以於記錄期間不會因來自記錄層的熱而造成分 解、昇華、空隙或類似者爲較佳。舉例而言,可使用諸如 A12〇3、MgO、Zr02、Si〇2、Sn02、ZnO、Sm203 的單氧化 物型氧化物或類似物,和此等氧化物的組合,諸如氮化矽 、氮化鋁、B和Ti氮化物的氮化物和類似者,諸如SiC、 -21 - 200820252 (18) B4c、Tic、WC的碳基非氧化物和類似者,諸如LaB6、 TiB2、ZrB2的溴化物和類似者,諸如ZnS、CdS、MoS2的 硫化物和類似者,諸如Mo Si2的矽化物、非晶碳、石墨、 鑽石和類似者。另外,亦可使用有機材料。 " 舉例而言,由相關於記錄和重現光之透明度和生產率 • 的觀點而言,使用Si〇2或ZnS-Si02作爲主要成份係引用 作爲有利的實例。此外,爲得到充分的熱隔絕效果,較佳
φ 主要使用Zr02 (作爲主要成份)。此外,因穩定性高,氮 化矽、氮化鋁和氧化鋁亦爲較佳者。另外,包含ZnS、 Zr02、Y2〇3和Si02的氧化物或包含Zr02、Ti02、Si02和 X的氧化物(其中 X係選自 Y203、CeO、Al2〇3、MgO、 Nb205和稀土氧化物的至少一物質)係較佳者。於此,主要 成份意指以莫耳比計爲約90 %或更高。舉例而言,相關 於ZnS-Si02,膜可藉添加碳和透明傳導材料以使材料具有 傳導性而以直流濺鍍形成。此外,可使用添加ZnO、GeO # 或類似物並混合氧化物和氮化物的方法以調整導熱性。 於所謂HD DVD或類似之自基材側邊施加光線穿過基 材的結構中,作爲較佳層結構者係其中依保護層(稱爲第 一保護層)、記錄層、保護層(稱爲第二保護層)和反射層之 順序形成於基材上的層結構。另外,於B1 u -1* a y或類似者 中,依序包含基材、反射層、保護層(第二保護層)、記錄 層、保護層(第一保護層)和覆蓋層之結構係較佳者。此外 ,於使用近場光記錄資料項目的情況中,設置諸如氮化矽 、鑽石碳或類似者之一具有高折射係數之相當硬的層於光 -22- (19) (19)200820252 入射側的最外部表面上。包含基材、反射層、保護層(第 二保護層)、記錄層以及保護層(第一保護層)的層結構係較 佳者。較佳係設置一潤滑層於最外側表面上。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八面向,藉使用保護層接鄰記錄層 兩表面之組態,可提供一種具有優異記錄特徵和保存性的 可錄式光記錄媒體。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九面向,本發明關於一種可錄式光 記錄媒體,其中保護層含有作爲主要成份之ZnS-Si02、氮 化砂或氧化銘。使用作爲保護層之ZnS_Si02、氮化砂或氧 化鋁於預防氧和水分的進出具良好的效果,且於改進保存 性亦具良好效果。另外,對ZnS-Si02而言,當 ZnS對 Si〇2之比經設定爲80莫耳% : 20莫耳%時,膜之壓力較 佳約爲零。特別是,具有其中膜僅形成於諸如BD-R或類 似者之基材的一個表面之層結構的光記錄媒體並非較佳者 ,因當施加大壓力於膜時,基材彎曲。此外,於諸如HD-R或類似者之相互沉積式光記錄媒體中,小壓力代表膜剝 落困難而保存性優異,且此種記錄媒體係較佳者。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九面向,藉使保護層含有作爲主要 成份之ZnS-Si02、氮化矽或氧化鋁,可提供一種具有優異 記錄特徵和保存性的可錄式光記錄媒體。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面向,本發明關於一種可錄式光 記錄媒體,其中至少依序地設置第一保護層、記錄層、第 二保護層和反射層於基材上,第一保護層包含氧化鋁,第 二保護層包含ZnS-Si02。第一保護層用於保護記錄層免於 -23 - 200820252 (20) 透過基材進出的氧和水分。藉由以第一保護層和第二保護 層夾置記錄層,可改進保存性。爲使記錄特徵和保存性共 存,設置氧化鋁保護層於記錄層之基材的一側上並設置包 含ZnS-Si02的保護層於其相對側上,以致能提供有利特 - 徵之光學和熱學上的最佳條件。 ^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面向,藉提供依序沉積至少第一 保護層、記錄層、第二保護層和反射層於基材上之層結構 φ ,可提供一種具有優異記錄特徵和保存性的可錄式光記錄 媒體,而第一保護層包含氧化鋁,第二保護層包含ZnS-Si〇2。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一面向,本發明關於一種可錄式 光記錄媒體,其中至少反射層、第二保護層、記錄層、第 一保護層和覆蓋層係依序地經沉積,而第二保護層包含氮 化矽,第一保護層包含ZnS-Si02。於記錄層的反射層側之 上提供氮化矽作爲保護層。於保護層的相對側上提供ZnS- • Si02而可體現具有有利記錄特徵和保存性之可錄式光記錄 媒體。氮化矽阻擋氧及水分且具有相當高的導熱性,使得 於進行記錄於記錄層上時所產生的熱可即時消散至反射層 。氮化矽使熱停滯並於記錄層中擴散,藉此用以預防於小 * 的記錄標記形成時產生的問題。另外,ZnS-Si02預防氧及 水分的進出,同時用於預防覆蓋層側的變形。當導熱性過 高時,記錄變得不充份。因此具有相當低導熱性的ZnS_ Si02係較佳者。 對於基材之材料則沒有特別的限制,只要材料具有熱 -24 - 200820252 (21) 學及機構上優異的特性且於基材側邊(通過基材)執行記錄 和重現的情況中具有優異透光特性即可。 特殊的示範例包括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非 晶聚烯烴、乙酸纖維素和聚對酞酸乙二酯。然而以聚碳酸 ^ 酯和非晶聚烯烴爲較佳。基材之厚度取決於其用途而不同 ^ 。對其並無特別的限制。 於重現光之波長具有充分高反射性的材料可使用作爲 φ 反射層之材料。舉例而言,可使用諸如Au、Al、Ag、Cu 、Ti、Cr、Ni、Pt、Ta、Pd和類似者之金屬作爲單一金屬 或可使用其合金。於此類金屬中,Au、A1和Ag具有高反 射性且適合作爲反射性材料。另外,材料於含有前述金屬 作爲主要成份的同時可含有其他元素。其他元素包括金屬 和半金屬,諸如 Mg、Se、Hf、V、Nb、Ru、W、Mn、Re 、Fe、Co、Rh、Ir、Zn、Cd、Ga、In、Si、Ge、Te、Pb、 P o、S η、B i和類似者。於此類金屬和半金屬中,由低成 # 本及高反射性之觀點來看,以含有Ag作爲主要成份的材 料爲特佳者。彼此交替沉積之低繞射層和高繞射層與非金 屬的材料所形成之複數層膜亦可被使用作爲反射層。舉例 而言’用以形成反射層的方法包括濺鍍法、離子鍍覆法、 化學氣相沉積法以及真空氣相沉積法。反射層的厚度較佳 爲 20nm 至 300nm。 此外,爲改進反射性、改進記錄特徵、改進附著性或 類似者’可於基材上或反射層之下設置已知之無機物質或 有機物質的上部塗層、下部塗層或黏著層。 -25- 200820252 (22) 形成於反射層及干擾層上的環境耐受保護層 無特別限制,只要保護層用於保護反射層和干擾 力即可。有機材料包括熱塑性樹脂、熱固性樹脂 固化樹脂以及UV固化樹脂。此外,無機材料包 ’ SiN4、MgF2和Sn02。熱塑樹脂和熱固樹脂可藉 , 燥被溶解於適當溶劑中之塗覆液而形成。UV固 藉塗覆單純塗覆液體或塗覆被溶解於溶劑中的塗 φ 施加UV光至其上以固化樹脂而形成。UV固化 諸如胺甲酸丙烯酸酯、環氧丙烯酸酯、聚醚丙烯 似者的丙烯酸樹脂。這些材料可單獨或結合使用 外,可形成複數層。可使用諸如旋轉塗佈法、鑄 似者、濺鍍法和化學氣相沉基法之塗佈法作爲形 和記錄層的方法。與此類方法中,以旋轉塗佈法 其厚度通常介於至100/zm的範圍中。於 ,以3 // m至3 0 // m的範圍爲較佳。 φ 此外,基材可進一步被接合到反射層或干擾 。此外,反射層或干擾層表面被允許以其面設定 面而設置爲彼此相對,使得兩個光記錄媒體可沉 上。於基材的鏡面處理表面上,可形成用於表面 _ 預防灰塵附著或類似情形的UV固化樹脂層、無ί 當使用具高ΝΑ鏡片以企圖增加記錄密度的 覆蓋層成爲必須者。舉例而言,當ΝΑ增高時, 允許重現光穿透之部分的厚度。因隨著ΝΑ的增 許的像差量減少,像差係以磁碟表面自垂直方向 之材料並 層免於外 、電子束 括 Si02 、 塗覆並乾 化樹脂可 覆液體且 樹脂包括 酸酯或類 。除單層 造法或類 成保護層 爲較佳。 本發明中 層的表面 作爲內表 積至彼此 保護以及 幾層。 情況時, 需要縮減 高,被允 相對光拾 -26- 200820252 (23) 取器之光軸位移的角度(其與所謂傾斜角、光源波長的倒 數、物鏡光口的乘積之平方成比例)而產生。此亦因傾斜 角易受到基材厚度導致之像差所影響。因而將基材厚度減 低使得相關於傾斜角之像差盡可能的減少。 ^ 因此,本發明提出一種例如其中形成有凹部與突起之 • 光記錄媒體於基材上以形成記錄層,反射層係設置於記錄 層上,接續設置允許光穿透之光穿透覆蓋層於反射層上, φ 使得記錄層上的資訊藉由自覆蓋層側施加重現光而經重現 ;且提供一種光記錄媒體,記錄層係形成於其上,且光學 上透明之覆蓋層係設置於其中,其中記錄層中的資訊藉由 自覆蓋層側施加重現光而經重現。 藉由此方法可達成藉由使覆蓋層變薄而增加物鏡之 NA。亦即,可藉由提供薄的覆蓋層並且由覆蓋層側執行 記錄和重現而進一步提高記錄密度。 附帶地,此覆蓋層通常由聚碳酸酯片和UV固化樹脂 • 形成。另外,根據本發明之覆蓋層可包括用於接合覆蓋層 之層。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一面向,藉提供於基材上至少依 序設置反射層、第二保護層、記錄層、第一保護層以及覆 ' 蓋層之層結構,可提供一種具優異記錄特徵和保存性的可 錄式光記錄媒體,而第二保護層包含氮化矽,第一保護層 包含 ZnS-Si02。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十二面向’本發明關於一種可錄式 光記錄媒體,其中反射層包含A1合金。特別是,當層結 -27- 200820252 (24) 構係以反射層和ZnS-Si02層彼此接鄰設置之方式形成時 ,較佳以A1合金預防反射層之劣化。於許多情況中反射 層較佳包含Ag或Ag合金。雖A1合金次於Ag,但A1合 金具有高導熱性及高反射性,其意謂A1合金顯示有利的 ^ 特性。因Ag具有高導熱性,其敏感度有較差的傾向。此 • 外,亦有反射性也變得過高的傾向,而A1合金係較佳者 。舉例而言,於具有包含覆蓋層/ ZnS-Si02 (10nm)/ Bi-B· φ Ο (16nm)/ SiN (12nm)/反射層(35nm)/聚碳酸酯基材之層結 構的光記錄媒體中的反射層係Ag-In合金之情況中,顫動 値爲5.8 %。然而,當使用AlTi合金時,顫動値爲5.2% 。因A1合金具有較高敏感度且記錄特徵爲有利者,A1合 金係更佳者。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二面向,藉限制反射層的材料, 可提供一種具優異記錄特徵和保存性的可錄式光記錄媒體 〇 φ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三面向,本發明關於一種可錄式 光記錄媒體,其中至少第一保護層、記錄層、第二保護層 以及反射層係依序地沉積於基材上,第一保護層的厚度係 設定爲l〇nm至80nm,記錄層的厚度係設定爲6nm至 3 0nm,第二保護層的厚度係設定爲8nm至35nm,反射層 的厚度係設定爲20nm至l〇〇nm。當第一保護層的厚度非 1 Onm或更大時,水分或氧自記錄層進出基材,使得保存 性劣化。此外,隨其厚度增加,敏感度經改進。然而,當 厚度超過8 0 nm時,熱輻射變得較差;經加寬的記錄標記 -28- 200820252 (25) 使得記錄特徵劣化。相關於記錄層,當其厚度薄於 ’敏感度係劣化,且諸如PRSNR或類似之記錄特 化。當厚度超過3 Onm時,反射減少。雖敏感度經 但記錄特徵係劣化。當第二保護層薄於8nm時,反 設於一較近的位置,使得熱輻射過度增加且敏感度 。於厚於35nm之區域中,熱輻射變得較差且記錄 加寬。當反射層薄於20nm時,反射性係降低且追 似性質變爲不穩定的。當厚度厚於100nm時,敏感 較差且記錄特徵係劣化。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四面向,本發明關於一種 光記錄媒體,其中至少反射層、第二保護層、記錄 一保護層和覆蓋層係依序地沉積於基材上,第一保 厚度係設定爲7nm至30nm,記錄層的厚度係設定 至30nm,第二保護層的厚度係設定爲5nm至3 0nm 層的厚度係設定爲30nm至80nm。於第一保護層薄 的情況中發現,儲存特性係劣化。當第一保護j 3 Onm時,熱輻射和記錄特徵因標記擴張傾向而變 。當第一保護層薄於6nm時,敏感度變得較差, PRSNR或類似的記錄特徵亦變得較差。當記錄層的 於3 0 n m時,反射性亦經降低。雖記錄層的敏感度 ,但記錄特徵係劣化。當第二保護層薄於5 nm時, 係設於較近的位置,使得熱輻射過佳且敏感度係劣 第二保護層厚於3 0nm時,熱輻射變得較差且記錄 加寬。當反射層薄於3 Onm時,熱輻射效應變得不 6nm時 徵亦劣 改進, 射層係 係劣化 標記係 蹤或類 度變得 可錄式 層、第 護層的 爲 6nm ,反射 於 7nm 罾厚於 得較差 且諸如 厚度厚 經增進 反射層 化。當 標記經 足,使 -29- 200820252 (26) 得顫動値上升且記錄特徵係劣化。當反射層厚於8〇nm時 ,反射性變得較差且記錄特徵係劣化。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三和第二十四面向,藉最佳化各 層的厚度,可提供一種具優異記錄特徵和保存性之可錄式 ^ 光記錄媒體。 •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五面向,本發明關於一種其中之 記錄層含有Bi、B和Ο的可錄式光記錄媒體,其包含處於 φ 缺氧狀態的氧化物,於其中氧量係小於化學計量組成。化 學計量意指顯示使用於化學界之化學反應中的元素量關係 的理論。於此,化學計量組成以下列方式定義。化學計量 意指可由穩定化合物形成的化合物之元素的組份,穩定化 合物係由各組成元素組成。舉例而言,於此之定義爲於常 溫常壓下以穩定狀態存在之諸如Bi203、B2〇3、Bi4B209的 化合物之組份即爲化學計量組成。氧量小於化學計量組成 的缺氧狀態意指化合物BiOx之X <1.5的情況,即BiOK48 # 或類似情況。於非缺氧狀態中係提供BiCh.5。同樣地,
BiCh.u、Bi4B2 0 8.9顯示缺氧狀態。換句話說,當Bi以三 價態存在時可判斷並無缺氧狀態。當爲單價態或二價態時 ,可視爲其處於缺氧狀態。相同法則適用於其他元素。本 胃 發明亦包括其混合物狀態、非氧化物的單一元素狀態及與 氧化物混合的狀態。當氧化物處於缺氧狀態時,氧化物從 外部捕獲氧,或相分離而使得氧化物改變至穩定狀態。當 BiCh.45存在時,進行相分離成爲兩相;Bi203和Bi係穩定 的。於記錄層夾置於保護層之間而經遮蔽免於接觸外部的 -30- 200820252 (27) 狀態中,施加記錄光並提高溫度,使處於缺氧狀態的記錄 層相分離,Bi金屬經沉積且濃縮以形成記錄標記。於沒有 缺氧狀態的情況中,或是氧過量的情況中,相分離難以發 生,且敏感度變得較差使得有利記錄變得困難。於此方式 ^ 中,缺氧狀態中包括的氧量小於化學計量組成而提供良好 - 的效果。較佳可採用下列情況作爲組成記錄層之狀態;僅 包含處於缺氧狀態氧化物之情況、於缺氧狀態氧化物和非 φ .於缺氧狀態氧化物的混合物之情況,或是於缺氧狀態氧化 物和單一元素的混合物之情況,和於缺氧狀態氧化物、非 於缺氧狀態氧化物以及單一元素的混合物之情況。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五面向,藉使含有Bi、B和Ο的 記錄層包括氧量小於化學計量組成、處於缺氧狀態的氧化 物,可提供一種具優異記錄特徵和保存性的可錄式光記錄 媒體。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六面向,本發明關於一種可錄式 φ 光記錄媒體,其中含有Bi、B和Ο的記錄層包括氧量小於 化學計量組成、處於缺氧狀態的Bi氧化物。因Bi可能被 減少,Bi可能經相分離,使得Bi較佳用於記錄標記的形 ~ 成。處於缺氧狀態之Bi氧化物比例較佳係存在之Bi總量 ‘ 之50 %至80 %。當比例約100 %時係產生效果。缺氧狀 態的判斷可藉使用X射線光電子光譜分析(XPS)測量進行 Bi4f鄰近能區測量而達成。舉例而言,處於三價狀態之 Bi被視爲Bi203。此狀態可被視爲非缺氧。當Bi爲二價 的情況中,根據本發明可將其視爲處於缺氧狀態,Bi之金 -31 - 200820252 (28) 屬態可被測量。因本發明僅於以單一金屬Bi存在’以及 以氧量小於如B i 2 Ο 3或類似者之化學計量組成、處於缺氧 狀態的B i氧化物存在的兩種狀態下具有相同效果’此等 狀態係可包括於本發明中。 ^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六面向,藉使含有Bi ' β和Ο的 - 記錄層包括氧量小於化學計量組成、處於缺氧狀態的Bi 氧化物,可提供一種具優異記錄特徵和保存性之可錄式光 φ 記錄媒體。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七面向,本發明關於一種可錄式 光記錄媒體,其中藉施加光線而經記錄的記錄標記包括非 氧化物的單一元素。雖細節並未非常詳細,下述觀點可視 爲記錄標記的形成準則。一般認爲含有Bi、B和Ο的記錄 層處於下列二狀態之一者中:記錄層中存在的氧化物皆爲 未經記錄情況的狀態,或是除氧之外的個別元素之單態與 氧化物混合的狀態。於此狀態的情況中,當於記錄期間施 # 加光線時,記錄層溫度上升,使得組成記錄層之膜的穩定 性下降。於氧化物非處於缺氧狀態期間的情況中的高穩定 性使記錄無法以有利方式執行。然而,當未經記錄狀態存 於缺氧狀態中時,藉施加記錄光而使狀態被改變成穩定狀 態。自缺氧狀態改變成無缺氧狀態氧化物和單一元素之混 合物的狀態有助於記錄標記的形成。對此記錄標記而言, 因沉積單一元素擴大未經記錄部分造成光學特性的差異, 藉此致能反射性差異之擴大。因此,重現信號的振幅係擴 大並可顯示更有利的特性。另外,當單一元素和氧化物處 -32- 200820252 (29) 於未經記錄狀態的情況時,藉施加記錄光造成的記錄層溫 度上升允許氧化物將氧分離,使得單一元素可被形成。於 施加記錄光的區域,氧化物減少而單一元素增加。另外地 ,氧化物和單一元素係分別濃縮而體現類-相分離的狀態 ~ 。於少量單一元素混合氧化物的情況中,施加記錄光產生 _ 一狀態,於其中單一元素生長且單一元素於氧化物中經濃 縮並經分配。由此提供記錄標記。針對記錄標記而言,因 φ 沉積單一元素擴大未經記錄部分造成光學特性的差異,藉 此致能反射性差異之擴大。因此,重現信號的振幅係擴大 並可顯示更有利的特性。特別是Bi氧化物,因易於分離 氧而爲較佳者。較佳的情況係於未經記錄的狀態中,Bi氧 化物以缺氧狀態存在且施加記錄光用於Bi單一元素之相 分離,以及Bi氧化物存在於記錄標記中,使得記錄標記 形成。此外,亦爲較佳的情況係於非經記錄的狀態中,少 量Bi存在作爲與其氧化物混合的單一實體,而記錄標記 • 係以使Bi生長並經沉積的方式形成。亦爲較佳的情況係 其他氧化物經沉積,且記錄標記形成於混合狀態中。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七面向,由於藉施加光而經記錄 的記錄標記包括非氧化物之單一元素,提供一種具優異記 ^ 錄特徵和保存性的可錄式光記錄媒體。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八面向,本發明關於一種可錄式 光記錄媒體,其中藉施加光而經記錄的記錄標記並未顯示 任何特殊的晶體結構。藉由諸如變形之光學特性改變(於 許多情況中係晶體結構或類似者的改變)而達成光學記錄 -33-
200820252 (30) 。然而本發明之特徵係記錄標記並未顯示任/ 結構,但以同於未經記錄狀態中使用之X射 爲非晶型。當使用X射線測量記錄標記之晶 測量出晶體峰値而其爲非晶型。雖僅能推測 體結構的成因,但缺乏特殊晶體結構可能致’ 記部分之變形,以提供有利的特徵。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八面向,由於施加 記錄標記未顯示特殊的晶體結構,可提供一: 特徵和保存性的可錄式光記錄媒體。 如前述,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五至第二十 明可提供一種具優異記錄特徵和保存性的可: 體,尤其是一種符合HD DVD-R標準或BD-的可錄式光記錄媒體。 實例 • 以下將參考實例和比較實例而進一步詳 。然而,本發明不受到這些實例的限制。 (實例1和2) 於沒有水分吸附的狀況下秤重Bi203和 而使B對Bi的原子比被設定爲2 : 1。以球| 物持續一小時後,粉末於42 0°C經燒結持續 1)。另外,於一分別的方式中,當以球磨機幸 物持I賈一小時之同時,於4 2 0 ° C燒結粉末持 特殊的晶體 繞射判定其 結構時,未 錄標記之晶 抑制記錄標 而經記錄的 具優異記錄 面向,本發 式光記錄媒 標準之優異 解釋本發明 B2〇3粉末, f機乾燥混合 一小時(實例 行乾燥混合 I 一小時(實 -34- 200820252 (31) 例2)。接下來,藉於l〇〇MPa至200Mpa將粉末壓模並於 大氣中、6〇 〇°C下燒結粉末持續5小時而製備濺鍍靶材。 靶材係形成碟狀構型,其直徑爲200mm且厚度爲 6mm。此類靶材藉由金屬接合而經接合至無氧銅製背板以 ^ 獲得濺鍍靶材1和2。此類靶材之塡充密度分別爲9 8 %和 • 9 6%° (實例3和4) 根據實例3和4之可錄式光記錄媒體係藉使用實例1 和2中製備的濺鍍靶材而經製備。 於具有引導溝槽(溝槽深21nm、溝槽寬0.16//m,且 軌距爲 〇.32//m)的聚碳酸酯基材上(產品名:ST3000, Teijin Bayer Polytec Co.Ltd.製造),藉濺鍍法依序設置厚 度爲35nm的AlTi合金(Ti : 10重量%)膜、厚度爲20nm 的ZnS-Si02 (8 0 : 20莫耳%)膜,以及厚度爲15nm並包含 Bi、B和氧的膜(Bi-B-Ο膜),接續於其上藉使用UV固化 樹脂(Nippon Kayaku製造的DVD003)另外層合厚度爲75 的聚碳酸酯片(Teijin Kasei製造之Pure Ace)以設置透 光層,而製備根據本發明之厚度約1.2mm的可錄式光記錄 媒體(符合所謂Blu-ray標準的需求之一種可錄式光記錄媒 體)。 對此類可錄式光記錄媒體而言,記錄和重現係由透光 層側藉使用Pulstec Industrial Co.,Ltd.製造的光碟評估裝 置DDU- 1 0 00 (波長:405nm,NA : 0.85)而執行,以測量 -35- 200820252 (32) 當下之顫動。實例3之顫動爲5 · 8 %,而實例4之顫動爲 5.9 %。這些數値係有利者。記錄條件入下所示。重現功 率係設定至〇 = 2mW。 一 •調變法:1-7個調變 • •記錄線性密度:最短標記長度2Τ = 0·149 ( // m) •記錄線性速度:4 · 9 (m / s) φ •波長等化:限制等化器
•記錄功率:6. lmW (實例5) 藉濕式方法以球磨機將Bi和B粉末混合持續一小時 ,以使其原子比成爲2對1,接續於大氣中、2 5 0。C下燒 結粉末持續8小時,同時於1〇〇至200MP擠壓並模製粉 末,使得濺鍍靶材藉由熱擠壓而製備。 # 靶材係形成碟狀構型,其直徑爲200mm且厚度爲 6mm。此靶材藉由金屬接合而經接合至無氧銅製成的塡充 板以獲得濺鍍靶材3。此靶材之塡充密度爲9 6 %。 (實例6) 除了藉使用實例5中所製備的濺鍍靶材3於氬及氧 (Ar :氧之體積比爲40 : 6)混合氣體中製備Bi-B — o膜之外 ,以相同於實例3之方式製備可錄式光記錄媒體,且測量 的顫動値係有利的4.8 %。 -36- 200820252 (33) (實例7) 除了改變Bi2〇3中的Bi: B原子比和b2〇3之外,以 相同於實例1中的方式製備濺鍍靶材4至1〇。除了藉使用 這些祀材將記錄層形成膜之外,以相同於實例3之方式製 備可錄式光記錄媒體。藉執行記錄重現的顫動測量結果係 顯不於弟1圖中。附帶地,第1圖中各點的Bi/B原子比 和顫動(%)係顯示於表5中。 表5
Bi/B 顫動(%) 0.4 11.3 0.6 5.6 一 1 5.8 2 5.8 2.5 5.8 4 5.9 7 6.3
由桌1圖可知有利的顫動可得自0 · 6 S B i / B £ 7.0的範圍 中0 (實例8) 除了改變燒結條件外,以相同於實例1中之方式製備 «鍍靶材,濺鍍靶材之塡充密度、製備有效性和膜沉積速 率(膜係由 Unaxis Co.Ltd.製造的、濺鍍裝置(DVD Sprinter) 所形成)係顯示於表6中。DVD Sprinter係使用於光記錄 -37- 64 200820252 (34) 媒體之製造。 由表6可見,於塡充密度爲5 0 %或更低的情況中 材料係易碎的’且無法製備靶材。此外,於塡充密度爲 %的情況中,靶材係成功地製備,但膜沉積速率不充分 ^ 當增加膜沉積期間施加的功率時,膜沉積速率經改進。 - 而,靶材因無法獲得充分的膜沉積速率而被損傷。相對 ,當塡充密度爲72 %的情況時,可成功獲得充分的膜 m 積速率。 表6 塡充密度 (%) 靶材之製備 的有效性 膜形成速度 ^ 50 X —— 64 〇 X 72 〇 〇 93 〇 〇 96 〇 〇 100 〇 〇
〇 然 的 沉 (實例9) 原 小 同 壓 徑 至 以相同方式秤重Bi203和B粉末,使得Bi和B之 子比係設定成3 : 1,且以球磨機濕潤並混合粉末持續一 時’並接續於大氣中、於420°C燒結粉末持續八小時, 時於lOOMpa至200Mpa擠壓且模製粉末,粉末經熱擠 以製備濺鍍靶材。濺鍍靶材係形成碟狀構型,使得其直 爲20 0mm且厚度爲6mm。靶材藉由金屬接合而經接合 -38- 200820252 (35) 無氧銅製成的塡充板以獲得濺鍍靶材11。此靶材之塡充密 度爲98%。本實例符合氧量小於化學計量組成之情況。 (實例10) 除了使用實例9中所製備的濺鍍靶材1 1以於氬及氧 混合氣體(Ar :氧之體積比爲20 : 1)中製備Bi-B-Ο膜之外 ,以相同於實例3之方式製備可錄式光記錄媒體,且測量 的顫動値爲5 · 1 %,其表示可獲得有利的特徵。 (實例1 1) 除了於重量測量之前添加令Bi203和B2〇3粉末於 1 5 0°C下真空乾燥持續24小時以移除水分之步驟外,以相 同於實例1之步驟製備濺鍍靶材1 2。於真空乾燥期間的真 空度爲約10Pa至lOOOPa,其中係以普通旋轉泵執行真空 抽吸。此靶材之塡充密度爲99 %。 Φ 藉使用前述濺鍍靶材12,以相同於實例3之方式製備 可錄式光記錄媒體而執行記錄和重現,所測量的顫動係 5.3 % 〇 (實例12) 測量於實例1 1中所製備之濺鍍靶材1 2的X射線繞射 圖案。測量條件係顯示於表7中。測量結果係顯示於第2 圖中。 執行檢復以確認於此測量中所獲得之繞射峰値位置爲 -39- 200820252 (36) 已知物質。第2圖的上半部顯示濺鍍靶材1 2的繞射圖案 ,而其下半部顯示已知資料項目之Bi4B2〇9之繞射峰値的 位置。針對X射線繞射圖案建構一資料庫,其指示已知物 質的繞射線出現在何處並指示該繞射線的強度。比較分析 物與已知物質的峰値可以辨識分析物。藉由比較顯示於下 半部之Bi4B209資料項目與顯示於上半部之經測量的資料 項目之檢復結果,確認幾近所有峰値皆爲Bi4B209之峰値 ,且此濺鍍靶材主要包含Bi4B209化合物。 亦即,由第2圖所示之X射線繞射結果顯示,偵測到 特殊峰値且其與假設Bi4B209結晶物質存在時之經計算的 峰値位置一致,而可視爲Bi4B209晶體存在。因此可說明 物質較佳於靶材爲結晶質的情況中。
雷射源 Cu 波長 1 ·5405 6Α 單色儀 使用 管電流 100 mA 管電壓 40 kV 資料範圍 5-40 度 掃描軸 2Θ / θ 採樣間隔 0.020 度 掃描速度 8.00度/分鐘 發散狹縫 1·00 度 散射狹縫 1.00 度 光接收狹縫 0.15 mm -40- 200820252 (37) (比較實例1) 以70 : 3 0(莫耳比例)混合Bi2〇3和m〇03並燒結之, 且製備直徑爲76.2mm、厚度爲4mm之濺鍍靶材,接續沉 積膜。BiMoO含有作爲主要成份的Bi、Mo及氧。施加功 率並於此期間測量靶材強度,其結果顯示於表8中。於膜 正常地經形成時以符號〇表示。另一方面,於靶材經損傷 時以符號X表示。 爲比較目的,顯示以2 : 1比例混合之Bi203和B2〇3 粉末並接續燒結之所得之物件的資料。
施加的電壓 (W) BiMoO BiBO 50 X 〇 100 X 〇 200 X 〇
(實例13至實例22) 於厚度爲1.1mm且直徑爲120mm並具有導引溝槽(溝 槽深2 1 nm且軌距爲0.3 2 // m)的聚碳酸酯基材(產品名: ST3000,Teijin Bayer Polytec Co· Ltd·製造)上,藉濺鍍依 序設置厚度爲35nm之AlTi合金(Ti: 1·〇重量。/。)層、厚度 爲10nm的ZnS-Si02 (80: 20莫耳%)層、厚度爲i6nm之 含有Bi、B和Ο之層(Bi-B-Ο層),以及厚度爲i〇nm之 ZnS-Si02 (80: 20莫耳%)層,接續藉使用UV固化樹脂 -41 - 200820252 (38) (Nippon Kayaku製造的DVD003)沉積另外的聚碳酸酯片 (Teijin Kasei製造的Pure Ace)於其上,以形成透明層而 製備本發明之可錄式光記錄媒體(符合所謂Blu-ray磁碟標 準之可錄式光記錄媒體)。 根據表9及10中實例13至22之相關於可錄式光記 錄媒體符合可錄式Blu-ray磁碟標準(BD-R 1.1版)媒體的 條件下,藉使用Pulse Tec Industries Co. Ltd·製造的光碟 評估裝置ODU-1000 (波長:405nm,ΝΑ: 0.85)執行記錄 以評估顫動値。 表9 實例 Bi/B原子比 0/B原子比 實例13 1 2.4 實例14 1.74 3.1 實例15 2.61 4.5 實例16 3.41 6.7 實例17 8.0 12.7 實例18 0.58 2.4 實例19 0.7 2.5 實例20 0.93 2.7
表10 實例 Bi/B原子比 0/B原子比 實例21 9.0 14.2 實例22 0.4 2.1 -42- 200820252 (39) 第3圖顯示實例13至1 7和21之評估結果。係顯示 於執行儲存測試持續1〇〇小時後、於80°C之溫度和85 % 之溼度的環境中的顫動値,以及儲存測試之前及之後的顫 動値增加量。於原子比Bi/B = 9時,顫動値明顯增加。附 帶地,BD-R之標準顫動値係調控爲6.5 %或以下。於原子 比達Bi/B = 8時,顫動値增加量小且顯示有利的特徵。於 原子比達〇/B = 12.7時,顯示有利的特徵,但顫動値明顯 增加至1 4.2。 第4圖顯示實例18至實例20和22的結果。於實例 22所示的Bi/B原子比和0/B原子比,顫動値明顯增加。 於B i/B原子比很小的組成當中,儲存測試之前及之後的 顫動値差異小。 此外,當Bi/B原子比小於0.8時,敏感度傾向相對降 低,而得知Bi/B原子比較佳係0.8或更大。 (實例23) 於具有導引溝槽(溝槽深26nm且軌距爲0.4/zm)的聚 碳酸酯基材上,藉濺鍍法依序沉積厚度爲15nm的ZnS-SiOa 層 (ZnS : SiO2=80 : 20 莫耳 %) 、 厚度爲 15nm 之 Bi-B-〇層作爲記錄層,以及厚度爲20nm之ZnS-Si02層(ZnS : Si〇2 = 8 0 : 20莫耳%)。使用Bi/B原子比爲7.9且Ο/B原子 比爲13.2之層作爲Bi-B-Ο層。接著藉濺鍍法提供厚度爲 4 0nm之AlTi合金(Ti : 1.0重量%)層,且藉旋轉塗佈而設 置厚度爲約5//m的包含UV固化樹脂(SanNopco Co·,Ltd -43 - 200820252 (40) 製造的Nopco Cure 134)之有機保護層於AlTi合金層上, 接續層合具厚度爲〇.6mm的虛擬基材之層並UV固化樹脂 ,以提供可錄式光記錄媒體。於符合HD DVD-R標準(用 於高密度可錄式磁碟(HD DVD-R)l.〇版之DVD規格)的條 、 件下,藉使用Pulstec Industrial Co. Ltd.製造的光碟評估 - 裝置ODU-1000 (波長:405nm,NA: 0.85)針對此可錄式 光記錄媒體而執行記錄,以測量PRSNR,所得結果係爲 φ 22.0之有利的値(標準値:15或更大)。另外,於持續300 小時儲存測試之後、於80°C之溫度並85 %之溼度下之 PRSNR成爲16.0且顯示有利的特性。 (實例24) 於具有導引溝槽(溝槽深26nm且軌距爲0.4// m)的聚 碳酸酯基材上,藉濺鍍法依序沉積厚度爲1 5nm的氧化鋁 層(Al2〇3)、厚度爲15nm之Bi-B-Ο層作爲記錄層,以及 φ 厚度爲 20nm 之 ZnS-Si02 層(ZnS: SiO2 = 80: 20 莫耳%)。 使用Bi/B原子比爲1.75且0/B原子比爲4.5之層作爲 Bi-B-Ο 層。 ^ 接下來,藉濺鍍法提供厚度爲40nm之AlTi合金(Ti ’ :1.0重量%)層,且藉旋轉塗佈而設置厚度爲約5// m的
由 UV 固化樹脂(San Nopco Co.,Ltd 製造的 Nopco Cure 13 4)形成之有機保護層。此外,接合厚度爲0.6mm的虛擬 基材至保護層以提供可錄式光記錄媒體。於符合HD DVD-R標準(用於高密度可錄式磁碟(HD DVD-R)1.0版之DVD -44- 200820252 (41) 規格)的條件下,藉使用Pulstec Industrial Co· Ltd·製造的 光碟評估裝置 ODU-IOOO (波長:405nm,ΝΑ : 0.65)針對 此可錄式光記錄媒體而執行記錄,以測量PRSNR,所得結 果係爲29.0之有利的値(標準値:15或更大)。另外,於 持續3 00小時儲存測試之後、於80°C之溫度並85 %之溼 度下之PRSNR成爲23.0且顯示有利的特性。於以义!^-Si02層(ZnS : SiO2 = 8 0 : 20莫耳%)取代氧化鋁層的情況中 清楚得知,PRSNR値爲24.0,且於儲存測試之後降低至 19.0,且於使用氧化鋁層情況中的PRSNR値係更高。 (實例25)
於厚度爲1.1mm且直徑爲120mm並具有導引溝槽(溝 槽深21nm且軌距爲0.32#m)的聚碳酸酯基材(產品名: ST3000,Teijin Bayer Polytec Co. Ltd.製造)上,藉濺鍍法 依序設置厚度爲35nm之AlTi合金(Ti: 1.0重量%)層作爲 反射層、厚度爲1 〇nm的氮化矽層作爲第二保護層、厚度 爲16nm之含有Bi、B和氧之層(Bi-B-0層),以及厚度爲 12nm之ZnS-Si02 (8 0: 20莫耳%)層,接續藉使用UV固 化樹脂(Nippon Kayaku製造的DVD003)於其上層合厚度爲 75/xm的聚碳酸酯片(Teijin Kasei製造的Pure Ace),以提 供厚度爲1.2mm之透光層’藉此製備本發明之可錄式光記 錄媒體(符合所謂Blu-ray磁碟標準之可錄式光記錄媒體) 。使用Bi/B原子比爲1.75且0/B原子比爲4.5之層作爲 Bi-B-Ο層。於符合可錄式Blu-ray磁碟(BD-R 1.1版)標準 -45- 200820252 (42) 的條件下,藉使用Pulstec Industrial Co· Ltd.製造的光碟 §平估裝置〇 D U - 1 0 0 0 (波長:4 〇 5 n m,N A : 0 · 8 5 )針對此可 錄式光記錄媒體而執行記錄,以測量顫動値。於儲存測試 之前的顫動値爲5 · 1 %。於持續3 00小時儲存測試之後、 於8(^0之溫度並85 %之溼度下之顫動爲6.1 %。因此知 道可獲得有利的特徵。另外,如第5圖中所顯示,可清楚 知道針對於儲存後之重現信號,使用氮化矽之磁碟具有較 小的雜訊且較佳使用氮化矽作爲第二保護層。 (實例26) 實例26係對應申請專利範圍第丨7項之示範例。於厚 度爲 1.1mm且直徑爲 120mm並具有導引溝槽(溝槽深 2 Inm且軌距爲0.32 // m)的聚碳酸酯基材(產品名:ST3 000 ,Teijin Bayer Polytec Co· Ltd·製造)上,藉由濺鍍法依序 設置厚度爲35nm之AlTi合金(Ti : 1.0重量%)層作爲反射 層、厚度爲l〇nm的ZnS-Si02 (80: 20莫耳%)層作爲第二 保護層、厚度爲16nm之含有Bi、B和Ο之層(Bi-B-O層) ,以及厚度爲1 〇nm之Z nS - S i Ο 2 ( 8 0 : 2 0莫耳% )層,接續 藉使用UV固化樹脂(Nippon Kayaku製造的DVD003)於其 上層合厚度爲75/zm的聚碳酸酯片(Teijin Kasei製造的 Pure Ace),以提供光穿透層,而製備本發明之可錄式光記 錄媒體(符合所謂Blu-ray磁碟標準之可錄式光記錄媒體) 。相關於此記錄媒體,於符合可錄式Blu-ray磁碟(BD-R 1.1版)標準的條件下,藉使用Pulstec Industrial Co. Ltd. -46- 200820252 (43) 製造的光碟評估裝置 ODU- 1 000 (波長:40 5nm,ΝΑ : 0.85)執行記錄,以評估記錄特徵。Bi_B-0層中之氧量和 最佳記錄功率之間的關係係顯示於第6圖中。當氧量於此 範圍之內時,最佳記錄功率受限於標準値範圍中且顯示有 _ 利的功率。於氧量小於60原子%的範圍中,係顯示特別有 * 利之値。此外,於儲存測試之前及之後的顫動値增加程度 之硏究結果係顯示於第7圖中。儲存測試之前及之後的顫 φ 動値變異量係藉由儲存測試之前的顫動値比例而顯示。係 使用3 0 0小時儲存測試後之數値。可見的是當氧量爲50 %或更大時,顫動値增加量相當小,其係較佳者。可見的 是當氧量爲5 5 %或更大時,顫動値實質上無變化,其係 更佳者。
此外,相同記錄係執行於同於前述之可錄式光記錄媒 體上,除了依序形成厚度爲35nm之AlTi合金(Ti : 1.0重 量%)層作爲反射層、厚度爲25nm的ZnS-Si02 (80 : 20莫 # 耳%)層作爲第二保護層,以及厚度爲16nm之含有Bi、B 和氧之層(氧爲68原子%的Bi-B-O層),接續藉使用UV 固化樹脂(Nippon Kayaku製造的 DVD0003 )於其上層合厚 度爲75 μ m的聚碳酸酯片(Teijin Kasei製造的Pure Ace) ,以提供透光層。當記錄功率爲5 · 6 m W時,得到5 · 8 %的 顫動。然而可清楚知道,當記錄線性速度加倍時(2倍速記 錄),僅於記錄光爲7.2m W的情況中顫動値成爲6.5 %或 更小,且敏感度備降低並落於標準之外。 -47 - 200820252 (44) (實例27) 於具有導引溝槽(溝槽深26nm且軌距爲0.4/zm)的聚 碳酸酯基材上,藉使用濺鍍法依序沉積作爲第一保護層之 ZnS-Si02層(ZnS : SiO2 = 80 : 20莫耳%)、作爲記錄層之 — Bi-Β-Ο 層、作爲第二保護層之 ZnS-Si02 層(ZnS : SiO2 = 8 0 • : 20莫耳%),以及作爲反射層之AlTi合金(Ti : 1·〇重量 %)層。使用組成爲Bi 27.0 - B 13.1 - Ο 59.9之層作爲Bi_ • B-0層。接下來,藉旋轉塗佈而設置厚度爲約5从m的包 含 UV 固化樹脂(San Nopco Co.,Ltd 製造的 Nopco Cure 134)之有機保護層於AlTi合金層上,接續進一步層合厚 度爲0 · 6mm的虛擬基材並U V固化樹脂以獲得可錄式光記 錄媒體。於符合HD DVD-R標準(用於高密度可錄式磁碟 (HD DVD-R)1.0版之DVD規格)的條件下,藉使用Pulstec Industrial Co· Ltd·製造的光碟評估裝置ODU- 1 000 (波長 :4 0 5 nm,N A : 0 · 6 5 )針對此可錄式光記錄媒體而執行記錄 φ 。實例27係對應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示範例。第8圖 顯示藉改變作爲ZnS-Si02層之第一保護層厚度之記錄層 厚度爲17nm、第二保護層爲20nm,以及反射層厚度爲 40nm的光g己錄媒體之PRSNR値。60nm鄰近之PRSNR値 爲最高値。第9圖顯示於其中作爲第一保護層之ZnS_si〇2 層的厚度爲60nm、記錄層的厚度經改變、第二保護層的 厚度經改變成爲20nm,以及反射層的厚度爲40 nm之光記 錄媒體的PRSNR値。I7nm鄰近之PRSNR値爲最高値。 第10圖顯示於其中作爲第一保護層之ZnS_Si〇2層的厚度 -48- 200820252 (45) 爲60nm、記錄層的厚度爲1511111、第二保護層的厚度經改 變,以及反射層的厚度爲4 Onm之光記錄媒體的PR SNR値 。20nm鄰近之PRSNR値爲最高値。另外,第11圖顯示 儲存測試之前及200小時儲存測試之後的PRSNR値。其 取決於第一保護層的厚度而有所差異。於第一保護層的厚 度爲Onm的情況中,PRSNR値降低非常多。然而,保護 層的厚度爲l〇nm或30nm時,PRSNR値的降低受到抑制 ;此代表此類厚度値爲有效者。第1 2圖顯示反射層厚度 與PRSNR之間的關係。作爲第一保護層之ZnS-Si02層的 厚度爲60nm、記錄層的厚度爲17nm,以及第二保護層的 厚度爲20nm。40nm鄰近的PRSNR値顯示有利的特徵。 (實例28) 於厚度爲1.1mm且直徑爲120nm並具有導引溝槽(溝 槽深21nm且軌距爲0.32/zm)的聚碳酸酯基材(產品名: ST3000,Teijin Bayer Polytec Co. Ltd.製造)上,藉使用濺 鍍法依序設置AlTi合金(Ti : 1.0重量%)層作爲反射層、 氮化矽層作爲第二保護層、包含Bi、B和氧之層(Bi-B-0 層)作爲記錄層、ZnS-Si02 (80 : 20莫耳%)層作爲第一保 護層,接續藉使用UV固化樹脂(Nippon Kayaku製造的 DVD003)於其上層合厚度爲75 //m的聚碳酸酯片(Teijin Kasei製造的Pure Ace),以提供透光層,以製備厚度爲 1.2mm之本發明的可錄式光記錄媒體(符合所謂Blu-ray磁 碟標準之可錄式光記錄媒體)。於符合可錄式Blu-ray磁碟 -49 - 200820252 (46) (BD_R 1·1版)標準的條件下,藉使用Pulstec Industrial Co· Ltd.製造的光碟評估裝置ODU- 1 000 (波長:405nm, N A : 0.8 5 )相關於此光記錄媒體執行記錄’以評估記錄特 徵。實例2 8係對應申請專利範圍第2 4項之示範例。第1 3 圖顯示形成35 nm厚之反射層、16nm厚之記錄層’以及 10nm厚之第一保護層並改變第二保護層厚度所得的結果 。10nm至12nm鄰近的顫動値顯示最有利的特徵。第14 圖顯示形成35nm厚之反射層、16nm厚之記錄層、12nm 之第二保護層並改變第一保護層厚度所得的結果。1 〇nm 鄰近的厚度顯示有利的特徵。第圖顯不形成厚之 反射層、1 2nm之第二保護層、1 〇nm厚之第一保護層並改 變記錄層厚度所得的結果。1 3 nm至1 6nm鄰近的厚度顯示 有利的特徵。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Bi/B原子比對顫動値之圖; 第2圖顯示灑鍍靶材1 2之X光折射光譜測量結果; 第3圖顯示於1 00小時之儲存測試後的顫動値和顫動 値增加量; 第4圖係Bi/B原子比對顫動値之圖; 第5圖係用以解釋實例2 5之視圖; 第6圖係氧量對記錄功率之圖; 第7圖係氧量對保存性之圖; 第8圖係第一保護層厚度對PRSNR値之圖; -50- 200820252 (47) 第9圖係記錄層厚ί 第1 0圖係第二保護 第1 1圖係儲存測試 第1 2圖係反射層厚 • 第1 3圖係第二保護 • 第1 4圖係第一保護 第1 5圖係記錄層厚 f對PRSNR値之圖; 層厚度對PRSNR値之圖; 時間對PRSNR値之圖; 度對PRSNR値之圖; 層厚度對顫動値之圖; 層厚度對顫動値之圖;以及 度對顫動値之圖。
-51 -
Claims (1)
- 200820252 (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用於製備可錄式光記錄媒體之濺鍍靶材,其包 含: Bi (鉍)和B(硼)。 " 2·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用於製備可錄式光記錄 • 媒體之濺鍍耙材,其進一步包含氧。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用於製備可錄式光記錄 φ 媒體之濺鍍靶材,其中該靶材係結晶質。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用於製備可錄式光記錄 媒體之濺鍍靶材,其中Bi和B之原子比係設定爲0.6 S Bi $ 7·0。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用於製備可錄式光記錄 媒體之濺鍍耙材,其包含B i和Β之錯合氧化物。 6·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用於製備可錄式光記錄 媒體之濺鍍靶材,其包含Bi4B2〇9作爲錯合氧化物。 ^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用於製備可錄式光記錄 媒體之濺鍍靶材,其中塡充密度係72 %至100 %。 8·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用於製備可錄式光記錄 ' 媒體之濺鍍靶材,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種選自Li、Al、Fe • 、Mg、Na和Si之元素。 9·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用於製備可錄式光記錄 媒體之濺鍍靶材,其中氧量係小於化學計量組成。 1〇·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用於製備可錄式光記 錄媒體之濺鍍靶材,其包含Bi氧化物和Β氧化物之至少 -52- 200820252 (2) 一者。 1 1 · 一 g用於製造濺鍍靶材之方法,其中該濺鍍靶材 包含用於製備可錄式光記錄媒體之Bi和B,且其中使用 燒結法。 ^ 1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用於製造濺鍍靶材之 * 方法’其包含自材料粉末移除水分。 1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n項之用於製造濺鍍靶材之 • 方法,其中Bi2〇3和Βίο3之粉末係經燒結。 14. 一種可錄式光記錄媒體,其包含: 膜,其包含作爲主要組份之Bi、B和氧,該膜藉使用 包含用於製備可錄式光記錄媒體之Bi和B的濺鍍靶材而 經沉積。 15. —種可錄式光記錄媒體,其包含: 基材;以及 形成於該基材上之記錄層’該記錄層至少含有B i、B • 和〇作爲主要組份, 其中於該記錄層中之Bi對B之比例係設定爲3/7$ Bi/B € 8。 ” 16.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可錄式光記錄媒體, • 其中於該記錄層中之〇對Β之比例係設定爲2.2 S 0/B S 13 ° 1 7.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可錄式光記錄媒體, 其中以原子比表示時,於總元素中之0含量係於5 0 %至 67 %之範圍中。 -53- 200820252 (3) 1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可錄式光記錄媒體, 其中一保護層係接鄰該記錄層之兩表面而設置。 19·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可錄式光記錄媒體, 其中該保護層包含作爲主要組份之ZnS-Si02、氮化矽或氧 - 化鋁。 •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可錄式光記錄媒體, 其中至少第一保護層、一記錄層、第二保護層和一反射層 φ 係依序地沉積於該基材上,該第一保護層包含氧化鋁,該 第二保護層包含ZnS-Si02。 2 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可錄式光記錄媒體, 其中至少一反射層、第二保護層、一記錄層、第一保護層 和一覆蓋層係依序地沉積於該基材上,該第二保護層包含 氮化矽,該第一保護層包含ZnS-Si02。 22.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可錄式光記錄媒體, 其中該反射層包含A1合金。 φ 2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可錄式光記錄媒體, 其中至少第一保護層、一記錄層、第二保護層和一反射層 係依序地沉積於該基材上,該第一保護層之厚度係設定爲 10 nm至80 nm,該記錄層之厚度係設定爲6 nm至30 nm ' ,該第二保護層之厚度係設定爲8 nm至3 5 nm,且該反 射層之厚度係設定爲20 nm至100 nm。 24·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可錄式光記錄媒體, 其中至少一反射層、第二保護層、一記錄層、第一保護層 和一覆蓋層係依序地沉積於該基材上,該第一保護層之厚 -54- 200820252 (4) 度爲7 nm至30 nm,該記錄層之厚度爲6 nm至30 nm, 該第二保護層之厚度爲5 nm至30 nm,且該反射層之厚 度爲30nm至80nm。 25·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可錄式光記錄媒體, • 其中包含Bi、B和〇之該記錄層包含氧化物,該氧化物係 ' 處於缺氧狀態,於其中氧量係小於化學計量組成。 2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之可錄式光記錄媒體, 馨 其中包含Bi、B和〇之該記錄層包含Bi氧化物,該Bi氧 化物係處於缺氧狀態,於其中氧量係小於化學計量組成。 2 7 ·根據申g靑專利範圍第1 5項之可錄式光記錄媒體, 其中由施加光而g己錄之一記錄標記含有單一兀素而非其氧 化物。 2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丨5項之可錄式光記錄媒體, 其中由施加光而記錄之一記錄標記未顯示特殊的晶體結構-55-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055120 | 2006-03-01 | ||
JP2006213972A JP4871062B2 (ja) | 2006-03-01 | 2006-08-04 |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追記型光記録媒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820252A true TW200820252A (en) | 2008-05-01 |
TWI340974B TWI340974B (en) | 2011-04-21 |
Family
ID=38518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6107012A TWI340974B (en) | 2006-03-01 | 2007-03-01 | Sputtering targe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recordabl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7897535B2 (zh) |
JP (1) | JP4871062B2 (zh) |
CN (1) | CN101037766B (zh) |
TW (1) | TWI34097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054889A4 (en) * | 2006-08-01 | 2009-11-18 | Ricoh Kk | INTEGRABL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ITS RECORDING METHOD |
JP4764858B2 (ja) | 2007-01-30 | 2011-09-0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光記録媒体、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8276900A (ja) | 2007-04-02 | 2008-11-13 | Ricoh Co Ltd | 追記型光記録媒体 |
US20090022932A1 (en) * | 2007-07-04 | 2009-01-22 | Toshishige Fujii |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
WO2009136467A1 (ja) * | 2008-05-08 | 2009-11-1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不揮発性記憶素子、不揮発性記憶装置、および不揮発性記憶素子へのデータ書込方法 |
TWI425643B (zh) | 2009-03-31 | 2014-02-01 | Sony Corp | 固態攝像裝置及其製造方法、攝像裝置和抗反射結構之製造方法 |
TWI483247B (zh) * | 2009-04-29 | 2015-05-01 | Cmc Magnetics Corp | 製備可寫錄光記錄媒體記錄層之濺鍍靶材 |
US20120044749A1 (en) * | 2009-11-02 | 2012-02-23 | Shunsaku Muraoka | Variable resistance nonvolatile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of forming memory cell |
KR101079621B1 (ko) | 2011-06-30 | 2011-11-03 | 박경일 | 타겟과 백킹 플레이트의 비접착식 체결구조 |
CN104561908A (zh) * | 2014-12-31 | 2015-04-29 |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 多波段高反射膜的制备方法 |
CN109231967B (zh) * | 2018-10-15 | 2021-05-25 | 桂林理工大学 | Bi2O3-B2O3二元体系微波介质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28530A (en) * | 1978-08-17 | 1980-02-2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
JPS598618A (ja) | 1982-06-30 | 1984-01-17 | Res Dev Corp Of Japan | ビスマス−ホウ素系非晶質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法 |
JPH0757692B2 (ja) | 1986-12-25 | 1995-06-21 | 旭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 透光性磁性材料 |
JPH05169819A (ja) * | 1990-09-06 | 1993-07-09 | Hitachi Maxell Ltd | 光情報記録媒体及び情報の記録再生方法並びに情報記録装置 |
JPH1192922A (ja) | 1997-09-16 | 1999-04-06 | Toshiba Corp | 誘電体膜形成用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強誘電体メモリの製造方法 |
JP4007702B2 (ja) | 1998-10-05 | 2007-11-14 | 株式会社フルヤ金属 | 薄膜形成用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形成されて成る薄膜、および光学記録媒体 |
JP4307767B2 (ja) | 2001-03-07 | 2009-08-0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光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この媒体の情報記録方法 |
US7260053B2 (en) * | 2002-04-02 | 2007-08-21 | Ricoh Company, Ltd. |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sputtering target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optical recording process using the same |
DE60318615T2 (de) | 2002-06-05 | 2008-12-24 | Ricoh Co., Ltd. | Optisches Aufzeichnungsverfahren |
JP4577872B2 (ja) | 2003-04-15 | 2010-11-1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追記型光記録媒体 |
JP4271063B2 (ja) | 2003-04-16 | 2009-06-0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追記型光記録媒体とその記録再生方法 |
TWI370449B (en) * | 2003-07-25 | 2012-08-11 | Panasonic Corp |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TWI226907B (en) | 2003-12-23 | 2005-01-21 | Chung Shan Inst Of Science | Method of producing a sputtering target |
JP2005264206A (ja) | 2004-03-17 | 2005-09-29 | Asahi Glass Co Ltd | スパッタリング用ターゲット、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導波路用薄膜の形成方法 |
JP4136980B2 (ja) * | 2004-03-19 | 2008-08-2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多層相変化型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記録再生方法 |
TWI316248B (en) * | 2004-08-31 | 2009-10-21 | Ricoh Co Ltd | Write-once-read-many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sputtering target and th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
JP4541192B2 (ja) | 2005-03-08 | 2010-09-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追記型光記録媒体 |
JP2006248177A (ja) * | 2005-03-14 | 2006-09-21 | Ricoh Co Ltd | 追記型光記録媒体 |
US7488526B2 (en) * | 2005-11-22 | 2009-02-10 | Ricoh Company, Ltd. | Sputtering targe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
US7976922B2 (en) * | 2006-12-12 | 2011-07-12 | Ricoh Company, Ltd. |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
JP4764858B2 (ja) * | 2007-01-30 | 2011-09-0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光記録媒体、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8276900A (ja) * | 2007-04-02 | 2008-11-13 | Ricoh Co Ltd | 追記型光記録媒体 |
-
2006
- 2006-08-04 JP JP2006213972A patent/JP487106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3-01 US US11/713,513 patent/US789753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3-01 CN CN200710085608.9A patent/CN10103776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3-01 TW TW096107012A patent/TWI340974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
- 2010-12-17 US US12/971,327 patent/US812421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7261247A (ja) | 2007-10-11 |
JP4871062B2 (ja) | 2012-02-08 |
CN101037766A (zh) | 2007-09-19 |
US7897535B2 (en) | 2011-03-01 |
US20110143075A1 (en) | 2011-06-16 |
CN101037766B (zh) | 2011-03-02 |
US20070218239A1 (en) | 2007-09-20 |
TWI340974B (en) | 2011-04-21 |
US8124212B2 (en) | 2012-0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0820252A (en) | Sputtering targe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recordabl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 |
JP5560261B2 (ja) | 情報記録媒体 | |
TWI469143B (zh) | 資訊記錄媒體及其製造方法 | |
JP4996607B2 (ja) | 情報記録媒体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 |
EP1669207A1 (en) |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 |
EP1845526A2 (en) | Dual-layer recordable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 |
JP4834666B2 (ja) | 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TW200847159A (en) |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sputtering targe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
CN105793056A (zh) | 用于光记录介质的记录层和光记录介质 | |
CN100450783C (zh) | 一次写入多次读取的光学记录介质及其溅射靶 | |
JP4210620B2 (ja) | 情報記録媒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0385541C (zh) | 一次写入光记录介质 | |
CN102339615B (zh) | 光学记录介质 | |
JP2005135568A (ja) | 情報記録媒体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 |
WO2008117858A1 (ja) | 光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5870318B2 (ja) | 情報記録媒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 |
TWI541800B (zh) | 光學資訊記錄媒體 | |
JP2008305529A (ja) | 光情報記録媒体及び光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 |
WO2008053792A1 (fr) |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d'informations, son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et cible de pulvérisation pour former un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d'informations | |
JP5016295B2 (ja) |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及び追記型光記録媒体 | |
JP4417356B2 (ja) | 追記型光記録媒体 | |
CN110603590B (zh) | 只读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和该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反射膜形成用溅射靶 | |
JPWO2007086293A1 (ja) | 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5004948A (ja) |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20090105796A (ko) | 광기록 매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