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528513A - Certain composition of resin - Google Patents

Certain composition of resi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528513A
TW200528513A TW093136137A TW93136137A TW200528513A TW 200528513 A TW200528513 A TW 200528513A TW 093136137 A TW093136137 A TW 093136137A TW 93136137 A TW93136137 A TW 93136137A TW 200528513 A TW200528513 A TW 20052851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resin
substituted
resin composition
alkyl grou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36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un Takahashi
Motoki Takata
Original Assignee
Shiseido Co Ltd
Unitik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seido Co Ltd, Unitika Ltd filed Critical Shiseido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528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2851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04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organic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3/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3/04Polysilox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005Reinforc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with nanosized materials, e.g. nanoparticles, nanofibres, nanotubes, nanowires, nanorods or nanolayered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3/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3/04Polysiloxanes
    • C08L83/06Polysiloxanes containing silicon bound to oxygen-containing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00/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unspecified polymers
    • C08J2300/16Biodegradable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4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 carboxylic acids, e.g. lact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04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organic substances
    • C08K9/06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organic substances with 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Biological Depolymerization Polymers (AREA)

Description

200528513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樹脂組成物及樹脂成形體。 5【先前技術】 背景技術 現代社會中,常使用各式各樣的樹脂作為如化妝品容 器等各種生活消耗材料。尤其是近年來考量地球規模的環 保問題後,因而以利用可在自然環境中分解之樹脂之生物 10 分解性樹脂作為生活消耗材方面受到注目。由於如此之生 物分解性樹脂藉由加水分解、微生物或酵素等作用,最後 分解成水及一氧化碳,不會產生生物濃縮及環境荷爾蒙效 果等問題,故在不污染環境這一點上很優異。 然而,一般僅以樹脂成形所獲得之樹脂成形體的阻氣 15性是不充分的。因此,在如化妝品容器等樹脂成形體中保 存液體或氣體,會發生内容物從成形體漏出及成形體中的 内谷物變質等情形。且,生物分解性樹脂的生物分解速度 會變慢。 因此’為了提升樹脂成形體的阻氣性,且為了充分維 20持生物分解性樹脂成形體的剛性並且提高生物分解速度, 係使用將以有機離子交換黏土礦物之陽離子所獲得之有機 改質黏土礦物添加至樹脂之樹脂組成物,來形成樹脂成形 體。在此,大多是使用有機鑕陽離子作為與黏土礦物進行 離子交換之有機離子。 200528513 例如,有人提出由以乳酸作為主要的反覆單位之聚酉旨 及膨潤性層狀矽酸所構成之生物分解性阻氣性材料,作為 阻氣性優異之生物分解性聚酯材料(參照專利文獻1) C ^ 此,膨潤性層狀矽酸鹽是例如,以四個相互獨立之碳數卜邛 5 烷基或烷撐羥基與氮原子結合之第四級銨離子之有機錄離 子處理過的石夕酸鹽。 又,有人提出-種作為可充分維持生物&解性樹脂成 形體的剛性同時提高生物分解速度之生物分解性樹脂组成 物,該生物分解性樹脂組成物包含生物分解性樹脂及利用 10 分散於生物分解性樹脂中之有機化劑加以有機化之層狀黏 土礦物,且業經有機化之層狀黏土的平均粒徑在1μιη以下 (參照專利文獻2)。在此,前述有機化劑係,含有第一級、 第二級、第三級或第四級錄離子之有機銨化合物;有機鱗 化合物;有機吡啶鍇;及有機鎏化物等有機鑕化合物。 15 另一方面,有人提出一種多孔質層狀聚矽酸,其中層 狀有機矽酸是在層狀聚矽酸的矽烷醇基(Ξ^_〇Η)的氧原子 上與具有烷基的矽烷基結合之化合物,並且選擇性地吸附 烷醇(參照專利文獻3)。在該多孔質層狀聚矽酸層中,於層 狀聚矽酸層中與1個直鏈部分的碳數為6〜2〇的烷基及具有丄 20 個或2個羥基之矽烷基結合。 然而,將黏土礦物的陽離子以有機鏘離子進行離子交 換而獲得之有機改質黏土礦物添加至樹脂中之樹脂組成 物,其耐熱性不充分。即,若為了形成樹脂組成物而加熱 該樹脂組成物,則不論添加有機改質黏土礦物之樹脂的種 200528513 類為何’其樹脂組成物的顏色均會變成黃色。 又,在添加有機改質黏土礦物之樹脂為聚酯系、聚醋 酸胺系及聚酯碳酸酯系等樹脂時,以有機鏘離子將黏土礦 物的陽離子進行離子交換而獲得之有機改質黏土礦物,可 5促進樹脂加水分解,且可降低由含有有機改質黏土礦物及 樹脂之樹脂組成物所形成之成形體的剛性。 此外,也有加入以含有上述有機改質黏土礦物之樹脂 組成物所形成的成形體之内容物變質的情形(内容物變臭)。 [專利文獻1]日本公開公報第2002-338796號 1〇 [專利文獻2]日本公開公報第2001-089646號 [專利文獻3]日本公開公報第2000428521號 【發明内容】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其中一目的,係提供一種可降低加水分解並降 15低加熱之際變色之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另-目的,係提供一種可降低加水分解並降低 内容物變質之樹脂組成物。 解決課題之方法 上述其中一目的,可藉由含有樹脂及層狀有機石夕酸之 20樹脂組成物來達成,且前述層狀有機石夕酸為具有取代或無 取代院基之取代魏基與層狀科酸結合而成者。 此外上述另目的’可藉由使用上述樹脂組成物所 成形之樹脂成形體來達成。 發明效果 200528513 藉由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可降低加水分解並降低加熱之 際變色之樹脂組成物。 此外,藉由本發明亦可提供一種可降低加水分解並降 低内容物變質之樹脂組成物。 5圖式簡單說明 第1A圖係模式化說明本發明樹脂組成物所含之層狀有 機矽酸例子之圖。 第1B圖係模式化說明本發明樹脂組成物所含之層狀有 機矽酸例子之圖。 10 第1c圖係模式化說明本發明樹脂組成物所含之層狀有 機矽酸例子之圖。 第1D圖係模式化說明本發明樹脂組成物所含之層狀有 機石夕酸例子之圖。 第1E圖係模式化說明本發明樹脂組成物所含之層狀有 15 機石夕酸例子之圖。 第2A圖係表示為獲得本發明樹脂組成物所含之層狀有 機石夕酸所使用之矽烷化合物例子之圖。 第2B圖係表示為獲得本發明樹脂組成物所含之層狀有 機石夕酸所使用之矽烷化合物例子之圖。 2〇 第2C圖係表示為獲得本發明樹脂組成物所含之層狀有 機石夕酸所使用之矽烷化合物例子之圖。 第2D®係表示為獲得本發明樹脂組成物所含之層狀有 機石夕酸所使用之矽烷化合物例子之圖。 第2E圖係表示為獲得本發明樹脂組成物所含之層狀有 200528513 機矽酸所使用之矽烷化合物例子之圖。 第3圖係顯示實施例所獲得之本發明樹脂組成物的電 子顯微鏡照片。 【實施方式】 5用以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接著,與圖示一起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 首先’說明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本發明之樹脂組成 物包含樹脂及層狀有機石夕酸。 在此,可使用任何一種樹脂作為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 10中所含的樹脂。即,本發明樹脂組成物所含之樹脂可為生 物刀解性树月曰或非生物分解性樹脂。然而,由於生物分解 性樹脂可藉由加水分解、微生物或酵素等作用,最後分解 成水及二氧化碳,不會產生生物濃縮及環境荷爾蒙效果 等,且可降低環境污染,故以使用生物分解性樹脂作為本 15 發明樹脂組成物中所含的樹脂為佳。 作為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所含的樹脂所使用之生物分 解性樹脂,只要是可藉由微生物或酵素分解,或是可使其 進行低分子量化而獲得之樹脂即可,並無特別限制,且可 舉例如:聚酯系樹脂、聚酯胺系樹脂、聚酯碳酸酯系樹脂、 20多醣類(多醣類)、多肽、木質素及其衍生物等。 在此,聚酯系樹脂包含有:藉由至少一種如乙二醇、 1,4-丁二醇、1,6-己二醇、癸二醇及新戊二醇等二醇,與至 少一種如琥珀酸、己二酸、辛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 及其酸酐等脂肪族二羧酸的聚縮合反應所獲得之脂肪族聚 200528513 醋、脂肪族聚醋共聚物及其混合物。上述脂肪族聚醋可舉 例如:聚(破減乙醋)、聚(琥_丁醋)、聚(破賴六甲 醋)、聚(己二酸⑽)、聚(己二酸丁自旨)、聚(己二酸六甲醋)、 聚(草酸乙醋)、聚(草酸丁顆)、聚(草酸六甲醋)、聚(癸二酸 5乙醋)及聚(癸二酸丁㈣。上述脂肪族㈣共聚物可舉例 如:聚(琥珀酸丁酯己二酸丁酯)。 另外,除了前述二醇以外,也可使用具有三個以上經 基之多元醇,且除了脂肪族二幾酸以外,也可使用芳香族 二辣酸及/或具有三個以上祕之聚_。X,藉由二醇與 10芳香族缓酸的聚縮合反應獲得之聚醋系樹脂,可舉例如: 聚(破拍酸丁醋♦對苯二甲酸丁醋)及聚(己二酸丁醋_co_ 對笨二甲酸丁醋)。 又,聚酯系樹脂包含聚(經酸)及其共聚物。聚傳酸)可 舉例如:聚乳酸、聚乙醇酸、聚(ε_己内醋)、聚(P_丙内g旨)、 15聚(δ-戊内酯)、聚(3_羥丁酯羥戊酯)、聚(3-羥基丁酯)及聚(3-難基癸_)° 此外’多醣類可舉例如:纖維素、半纖維素、甲殼質 及麩聚糠等。該等多醣類可為以其他化學物質取代該分子 的炙少一部份,或在其分子的至少一部份添加其他化學物 20質之多醣類何生物。纖維素衍生物可舉例如:纖維素及羧 酸纖雉素。 又’多肽可舉例如··膠原及膠原衍生物。 又,木質素只要是可從業已木質化之植物體中獲得之 苯基兩炫月#樹月曰及其衍生物即可,對於分離方法並無特 200528513 別限制。 且’也可單獨或混合使用聚酯系樹脂、聚酯醯胺系樹 脂、聚酯碳酸酯系樹脂、多醣類(多醣類)、多肽、木質素及 其衍生物。 5 上述生物分解性樹脂中,聚乳酸的原料是從植物(玉米 等)取得的原料,可輕易取得。因此,只要使用聚乳酸作為 樹脂成形體的材料,即可輕易且廉價地製造樹脂成形體。 另外’聚乳酸具有透明性及安定性等優點。 作為本發明樹脂組成物含有之樹脂所使用之非生物分 10解性樹脂,可舉例如··聚乙烯及聚丙烯等聚烯烴類、聚氯 化乙烯、聚氟化亞乙烯、聚四氟乙烯、聚醋酸乙烯及聚笨 乙稀等乙烯聚合物;如聚碳酸醋、聚丁二烯、丁二晞/苯乙 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及乙烯 /丙烯/二烯共聚物等乙烯共聚物;如天然橡膠、氯化丁基橡 15 膠及氯化聚乙烯等彈性體或其馬來酸酐等生成之酸改質 物;苯乙烯/馬來酸酐共聚物、笨乙烯/苯基馬來酸酐縮亞胺 共聚物、聚甲酸、聚颯、苯氧基樹脂、聚苯硫趟、聚謎礙、 聚醚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聚芳酯等。 接著,說明本發明樹脂組成物所含的層狀有機石夕酸。 2〇 層狀有機矽酸中,具有取代或無取代烷基之取代石夕烧基是 與一種黏度礦物之層狀有機矽綾結合。即,層狀有機石夕酸 係以具有取代或無取代烷基之矽烷基化合物進行石夕烧基化 之層狀聚矽酸。且,前述層狀聚矽酸,係以Si及〇相互結合 形成之(化學式Si〇2)複數層表面上具有碎燒醇基(Ξ|^_〇η) 200528513 之化合物。這些砍烷醇基也以存在於前述層狀聚矽酸層之 間為隹。 在這些層狀聚石夕酸所含的至少一個矽烧醇基gsi-OH) 氧原子上與具有取代或無取代烷基之取代矽烷基結合。在 5此,取代矽炫基係指其中矽烷基(-SiH3)的氫原子是可以包 含取代或無取代烷基等特定取代基加以取代之有機基團。 該取代石夕烧基至少具有一個(1個以上、3個以下)取代或 無取代烷基。即,至少一個矽烷基的氫原子(1個以上' 3個 以下)是以取代或無取代烧基取代的。又,上述烧基可分別 10可為直鏈烷基或支鏈烷基等任一種。具體而言,上述烷基 可分別選自於由甲基、乙基、直鏈及支鏈丙基、丁基、戊 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 基、十二院基、十四燒基、十五烧基、十六烧基、十七烧 基、十八烷基、十九烷基及其二十烷基所構成之群組。且, 15上述烧基可具有取代基(原子團),亦可不具有取代基(原子 團)。且,上述烷基中取代基的位置可在任意位置上,但最 好是在前述烧基中與取代矽烷基的矽原子相對側的末端。 另一方面’未以取代矽烷基的取代或無取代烷基來取 代之氫原子’可分別以羥基、氣基、甲基、乙基、甲氧基、 20乙氧基、胺基、環氧乙基、環氧羥乙基、乙烯基、異丙烯 基、1-笨基乙烯基、4-乙烯基苯基、異氰酸酯基及羥基所構 成之群組之取代基來取代,或者,前述氫原子也可與結合 上述取代矽烷基之矽烷醇基所鄰接之其他矽烷醇基的氧原 子形成單鍵結合。在此,結合上述取代矽烷基之矽烷醇基 12 200528513 所鄰接之其他矽烷醇基,包含除了結合上述取代石夕炫基之 矽烷醇基以外的層狀聚矽酸的矽烷醇基,及與其他取代石夕 烷基的矽原子結合之羥基(其他取代矽烷基所含的矽炫醇 基)等兩者。 5 層狀有機矽酸中,由於取代矽烷基具有取代或無取代 烷基,可擴大層狀聚矽酸層間間隔,並提高樹脂中層狀有 機矽酸的層分散性。結果發現,可提高樹脂組成物及形成 前述樹脂組成物所獲得之樹脂成形體的阻氣性。又,在本 發明之樹脂組成物中,在層狀聚矽酸的矽烷醇基的氧原子 10 上,不是與有機鍮離子呈離子鍵,而是與取代矽烷基呈共 價鍵。因此可降低因為加熱而從黏土礦物中解離出的有機 鍇離子造成樹脂組成物的變色。又,由於不使用有機鑕離 子’故亦可降低以有機鑕離子作為觸媒之樹脂的加水分 解,此外,也可抑制因為從黏土礦物解離出的有機鑕鑕離 15 子而造成樹脂組成物内容物的變質。 又,前述取代矽烷基具有選自於由胺基、環氧乙基、 環氧羥乙基、乙烯基、異丙烯基、1-苯乙烯基、‘乙基苯基、 異氰酸酯基及羥基等所構成之群組之取代基時,該等取代 基由於與樹脂咼分子的親和性高,故可有效率地提高樹脂 20高分子侵入層狀有機矽酸層間,並可進一步提高樹脂中層 狀有機矽酸的分散性。如上所述,上述取代基亦可以取代 矽烷基的取代或無取代烷基來取代未經取代之氫原子。 在此,當上述取代或無取代烷基為具有取代基之烷基 時,上述取代基可選自於由胺基、環氧乙基、環氧羥乙基、 13 200528513 乙稀基異㈣基、^苯乙烯基、4·乙基苯基、異氰酸g旨基 及毯基等所構成之群組。如上所述,該等取代基由於與樹 ㈣姊性高’故可有效率地提高細旨高分子侵入 層狀有機石夕酸層間,並可進一步提高樹脂中層狀有機石夕酸 5 的分散性。 上述烧基最好是在烷基中具有與取代矽烷基的矽原子 相對側末端結合之上述取代基(以取代基取代烷基末端的 石反原子)。上述取代或無取代烷基在該烷基中具有與取代矽 院基的石夕原子相對側末端結合之上述取代基時,取代基不 10會因為烧基而被遮蔽,故樹脂高分子與取代基相互作用之 機率會提高。因此,可提高對取代基的樹脂高分子的親和 性,且可使樹脂中的層狀有機矽酸更有效率地分散。 又’分別與取代矽烷基的矽原子結合之取代或無取代 烷基所含的碳原子數目最好是在3個以上、18個以下。 15 在此’若上述烷基所含的碳原子數目少於3個,則取代 矽烷基所含的烷基長度變短,而無法充分擴大層狀有機矽 酸的層間間隔。因此’樹脂南分子不易侵入層狀有機碎酸 層間,且會使樹脂中的層狀有機矽酸層的分散性降低。結 果發現,樹脂組成物及將該樹脂組成物加以成形獲得之樹 20 脂成形體的阻氣性會降低。 另一方面,若上述烷基所含的碳原子數目大於18個, 則取代矽烷基所含的烷基長度變長,而提高層狀有機矽酸 層間空間以取代矽烷基佔有的空間比例。因此,樹脂高分 子不易侵入層狀有機矽酸層間,且會使樹脂中層狀有機矽 200528513 酸層的分散性降低。結果發現,樹脂組成物及將樹脂組成 物加以成形獲得之樹脂成形體的阻氣性會降低。 即,上述烷基所含的碳原子數目由於在8個以上、18 個以下,故可使樹脂有效率地侵入層狀有機矽酸層間,並 5 且提高樹脂中層狀有機矽酸的層分散性。 又,若上述取代或無取代烷基為具有取代基之烷基 時,上述烷基亦可為具有在其烷基中與取代矽烷基的矽原 子相對侧末端結合之如下所示之原子團(烷基末端的碳原 子亦可與原子團結合)。在此情形下,前述原子團可選自於 10 由醯胺鍵、酯鍵、N-羥亞甲基胺基(_〇CH2NH-)及Ν,Ν,-二(羥 亞甲基)胺基((-〇CH2)2N-)所構成之群組。由於這些原子團 與樹脂高分子的親和性高,因而可有效率提高樹脂高分子 侵入層狀有機矽酸層間的效率,並可更進一步提高樹脂中 層狀有機矽酸的分散性。 15 若上述取代或無取代烷基在該烷基中具有與取代矽烷 基的石夕原子相對側末端結合之上述原子團時,前述原子團 因上述烷基而不受遮蔽,樹脂高分子與取代基相互作用之 機率會提高。因此,可提高對取代基的樹脂高分子的親和 性,並且可更有效率地分散前述樹脂中的層狀有機石夕酸。 20 又,上述原子團具有至少一個(1個以上' 2個以下)烷 基。即,更可以烧基取代至少一個前述原子團的原子價(1 個以上、2個以下)。且,為了說明,將與取代石夕燒基的石夕 原子結合並同時具有上述原子團之烷基稱作第一烷基,並 將未與取代矽烷基的矽原子結合而是與上述原子團結合之 15 200528513 烷基稱作第二烷基。 在此σ亥第一烧基亦可與第一烧基同樣為直鍵狀烧基 或分枝狀烷基。具體而言,< 剐述第二烷基可選自於由甲基、 乙基;直鍵狀及支鍵狀内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 5 辛基、壬基、癸基、十一、卜甘 祝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 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柃* 疋基、十七烧基、十八烧基、十 九院基及-十烧基等所構成之群組。此外,前述第二烧基 可有或不具有取代基。且,前述第二烧基中取代基的位 置可為任思位置,但最好是在與該烧基中原子團相對側 10 末端。 且’上述原子團中複數原子價均可分別與前述第一烧 基及第二烧基結合。 又’當上述第二烧基為具有取代基之烷基時,上述取 代基可選自於由胺基、環氧乙基、環氧經乙基、乙烯基、 15異丙烯基、^苯基乙烯基、4-乙烯基苯基、異氰酸酯基及羥 基等所構成之群組。該等取代基由於與樹脂高分子的親和 性兩’因而可有效率地提高樹脂高分子侵入層狀有機矽酸 層間之效率’並可進一步提高前述樹脂中層狀有機矽酸的 分散性。 20 前述第二烷基最好是在烷基中具有與原子團相對側末 端結合之取代基(以取代基取代第二烷基末端的碳原子)。上 述第二烧基在該烷基中與原子團相對側末端結合且具有上 述取代基時,前述取代基因烷基而不受遮蔽,故樹脂高分 子與取代基相互作用之機率提高。因此,可提高對取代基 16 200528513 的樹脂高分子的親和性,可更有效率地分散樹脂中的層狀 有機矽酸。 因此,取代矽烷基包含上述原子團及上述取代基兩者 時,可進一步提高取代矽烷基與樹脂高分子的親和性,並 5 且可進一步提高樹脂高分子侵入層狀有機矽酸層間之效 率,而使樹脂中的層狀有機矽酸的分散性更佳。 又,第一烷基所含的碳原子數及第二烷基所含的碳原 子總和最好是在3個以上、18個以下。 在此,若上述第一及第二烷基所含的碳原子數目總和 10 小於3個,則取代矽烷基所含的碳鏈長度變短,無法充分擴 展層狀有機石夕酸的層間間隔。因此’樹脂高分子不易侵入 層狀有機矽酸層間,因而會使樹脂中層狀有機矽酸的層分 散性降低。結果發現,會使樹脂組成物及將樹脂加以成形 獲得之樹脂成形體的阻氣性降低。 15 另一方面,若上述第^一及第^一烧基所含的奴原子數目 總和大於18個,則取代矽烷基所含的碳鏈長度變長’層狀 有機矽酸的層間的空間中以取代矽烧基佔有的空間比例會 增加。因此,樹脂高分子不易侵入層狀有機石夕酸的層間’ 因而使樹脂中層狀有機矽酸的分散性降低。結果發現,樹 20脂組成物及將樹脂組成物加以成形獲得之樹脂成形體的阻 氣性會降低。 即,由於上述第一及第二烷基所含的碳原子數目總和 在8個以上、18個以下,故可使樹脂有效率地侵入層狀有機 矽酸層間,並且提高樹脂中層狀有機矽酸層的分散性。 17 200528513 接著,以第1A圖〜1E圖說明上述層狀有機矽酸的例子。 第1A圖〜第1E圖係模式化說明本發明樹脂組成物所含 的層狀有機碎酸例子之圖。第1A圖顯不具有無取代烧基之 取代矽烷基與層狀聚矽酸結合之層狀有機矽酸例子之圖, ’ 5 第1B圖顯示具有與矽原子結合之取代基之取代矽烷基與層 . 狀聚矽酸結合之層狀有機矽酸例子之圖,第1C圖顯示具有 在末端業已結合取代基之烷基之取代矽烷基與層狀聚矽酸 結合之層狀有機矽酸例子之圖,第1D圖顯示具有與原子團 結合之第一及第二烷基之取代矽烷基與層狀聚矽酸結合之 春 10 層狀有機矽酸例子之圖,第1E圖顯示具有與原子團結合之 第一烷基及其原子團,以及與取代基結合之第二烷基之取 代矽烷基與層狀聚矽酸結合之層狀有機矽酸例子之圖。 第1A〜第1E圖中,層狀聚矽酸係以· · ·-O-Si-O-· · · 示’並以Si-O·表示以取代矽烷基所取代之矽烷醇基。 15 又,第1A、第1B及第1C圖中,取代矽烷基具有一個烷 基’第1D及第1E圖中,取代矽烷基具有兩個烷基(第一及第 二燒基)。該等烷基分別以一個折線表示,該折線的頂點表 鲁 示甲撐基(-CH2·)。第1A圖〜第m圖中的烷基分別表示直鏈 戊基。且,第1A〜第1E圖中,與取代矽烷基的矽原子結合 · 2〇 之取代或無取代烷基的數目為一個,但在本發明之樹脂組 成物所含的層狀有機矽酸中,與取代矽烷基的矽原子結合 之取代或無取代的矽烷基數目,亦可為兩個或三個。 另一方面,取代矽烷基具有矽烷基以外的取代基&及 第1B圖中,僅具有&),前述取代基Χι&Χ2分別可以選 18 200528513 自於由絲、乳基、甲基、乙基、τ氧基、乙氧基所構成 之代基來取代,或者,對與上述取代石夕炫基結合之石夕院醇 基鄰接之(大多情形為層狀聚錢)其他㈣醇基中 子呈單鍵結合。 5 又’第_、苐1c圖及第_中,取代魏基的碎廣 子或上述燒基末端的碳原子可以取代基Α來取代 。在此,取 代基A可選自於由胺基、環氧乙基、環氧經乙基、乙稀基、 異丙烯基、1_苯基乙烯基、4_乙烯絲基、異氰_基及經 基所構成之群組。 1〇 此外,第1D圖及第1E圖中,是在與取代石夕絲的石夕原 子結合之第一烧基末端的碳原子上與原子團B結合,又,前 述原子團B可選自於由胺鍵、酯鍵、义羥亞甲基胺基及n,n,_ 一-(羥亞甲基)胺基所構成之群組。第m及第1E圖中,原子 團B雖然具有一個取代或無取代之第二烷基,但在本發明樹 15月曰組成物中所含的層狀有機矽酸中,會因為原子團B的不 同,取代矽烷基除了是與原子團B結合之第二烷基以外,亦 具有可與原子團B結合之第三烷基的情形。 接著,說明第2A圖〜第2E圖及本發明樹脂組成物所含 的層狀有機矽酸鹽之製造方法。 20 首先,取得市售層狀聚矽酸鹽或以習知方法合成層狀 聚矽酸鹽。在此,層狀聚矽酸係在Si及〇相互結合而形成之 (Si〇2)的複數層間,具有選自於=si-〇·基及Na+及K+等抗衡 離子之化合物。具體而言,層狀聚矽酸可舉例如··水矽鈉 猛石(NaHSi2〇5)、馬水石夕納石(NaSi4〇9 · xH20)、麥經石夕納 19 200528513 石(¾¾4¾ . xH2〇)及水經石夕納石. χΗ2〇)(χ為水合 水的數目)。其中最佳的層狀聚石夕酸鹽為麥羥珍納石。 其次’最好是將層狀Μ酸鹽與選自^由第四級按鹽 (R4N+X·)、驗鹽(RNH3+X·)及烧基鱗酸鹽(R4P+X_)所構成 5之群組之鹽類反應,亦可將層狀聚發酸鹽中的陽離子 (Na+、K、選自於由第四級銨鹽離子、燒錢鹽離子、烧基 構酸鹽離子所構成之群組之有機鑽離子進行離子交換 (且,R為直鏈烷基,X為鹵素)。如上诂 建’將層狀聚矽酸鹽 中的陽離子以上所述之有機鑰離子進行離子交換 ^ ^ ^ 1〇加層狀聚石夕酸的層間間隔。藉此,可促進對=== 物的層狀聚石夕酸鹽之反應。且,本發明層狀有機石夕酸之製 造方法中,冑好是將層狀聚石夕酸鹽的陽離子以第四級錢鹽 之烷基三甲基銨鹽化物進行離子交換。該烷基三甲基銨 鹽=來自於齒化物之烷基三甲基銨鹽離子,由於具有與氮原 15子結合之3個短的甲基及1個長的烷基,故可以1個長的烷基 增加層狀聚矽酸鹽的層間間隔,同時其他3個甲基也不會妨 礙藉烧基三甲基銨離子進行的離子交換及矽烷化合物的反 應。又,上述鹽類可使用市售製品。 接著’以適當的矽烷化合物,將層狀聚矽酸鹽(以上述 20有機鍇離子進行離子交換所獲得者)進行矽烷化,以獲得層 狀有機矽酸。在此,將層狀聚矽酸鹽的陽離子以上述有機 鐵離子進行離子交換時,層狀聚矽酸鹽所含之上述有機鍇 離子,實質上全部都是被來自於矽烷化合物中之矽烷基取 代。第2A圖〜第2E圖中顯示用以獲得本發明樹脂組成物所 20 200528513 含的層狀《錢切咖合物,即,將層㈣錢 =化之料化合物(以有機賴子進行離子錢者)㈣ 具體而吕,為了獲得第1A圖〜第1E圖所示之声狀 ㈣細嶋之佩^ 在此,第2圖中的折線八、3、乂1及又2與第1圖所示者相同。 另外,X3、係與Xt&X2同樣為可選自於由氣基、甲基 '乙 基、甲氧基及乙氧基所構成之群組。如此之㈣化合物乙 可取得市售製品或以習知方法合成。 ,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所含的層狀有機矽酸可藉由在如 10上述之矽烷化合物中,使層狀聚矽酸鹽的Si_cr基(以有機、 離子進行離子交換者)進行矽烷化獲得。使前述層狀聚矽峻 鹽的Si-Ο基石夕烧化(以有機鏘離子進行離子交換)之反應 是利用與如上述之矽烷化合物的矽原子結合等之選自於由 羥基、氣基、甲基、乙基、甲氧基及乙氧基所構成之鮮魬 15之取代基Χι、Χ2及X3,對Si-cr基具有高反應性來進行。即, 除了與上述矽烷化合物的矽原子結合之取代基Xi、
之至少一個以外(1個以上、3個以下),均可利用與Si_〇〜^ 的氧原子結合來達到Si-cr基的矽烷化。在此,未與Si_〇〜 基氧原子結合而與矽烷化合物的矽原子結合之取代基Χι、 2〇 Χι及X3,可為未反應殘留物或以水處理而轉變成趣基。 相對於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中的樹脂,層狀有機石夕酸 的比例為0.1質量%以上2〇質量%以下,且以0.5質量%以上 10質量%以下為佳,又以1質量%以上7質量%以下更佳。相 對於樹脂,若層狀有機矽酸的比例小於〇·1質量%,則樹脂 21 200528513 成形體的阻氣性會不充分。另—方面,相對於樹脂,若声 狀有機石夕酸的比例超過20質量%,則會使樹脂組成物的成 本增加。 又,本發明之樹脂Μ成物,除了樹脂及層狀有機頻 5以外,亦可在不損害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及樹脂組成物特 性的範圍内,含有-般可使用之添加劑,例如:抗氧化劑、 熱安定劑、紫外線吸收劑、潤滑劑、抗靜電劑、難_、 結晶化促進劑、末端鏈終止劑及填充劑等。又,可單獨使 用上述添加劑其中一種或併用兩種以上上述添加劑。具體 10而言,前述抗氧化劑可例如ρ-t-羥丁基甲苯及p_t_羥丁基苯 甲醚等立體障礙性酚系抗氧化劑;熱安定劑可例如三笨基 磷酸酯、三月桂基磷酸酯及三聚氧化二甲苯(pp〇)苯基磷酸 醋等;紫外線吸收劑可例如:p-t-丁基苯基水楊酸醋、2_羥 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2,-羧基二苯甲酮 15及2,4,5-三羥基丁醯苯等;潤滑劑可例如:硬脂酸鈣、硬脂 酸辞、硬脂酸鋇及棕酸櫊酸鈉等;抗靜電劑可例如:N,N-雙(羥乙基)烷基胺、烷基芳基磺酸酯及烷基磺酸酯等;難燃 劑可例如:六溴環十二烷、三(2,3-二氣丙基)磷酸酯、五溴 苯烯丙醚等;結晶化促進劑可例如:滑石、硼氮化物、聚 20 對苯二甲酸乙酯、聚(反-環己垸對苯二甲酸二甲醇酯)等; 末端鏈終止劑可例如:1,3-二異丙基碳化二亞胺、N,N-二環 己基碳化二亞胺、N,N-二異丙基苯基碳化二亞胺等碳化二 亞胺化合物、聚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縮水甘 油醚等環氧化合物、六乙撐二異氰酸酯等異氰酸酯化合物 22 200528513 等,無機填充劑可例如··碳酸鈣、二氧化矽、氧化鈦、滑 石、雲母'硫酸鋇及氧化鋁等;有機填充物可例如:木粉' 稻榖、報紙等再生紙、各種澱粉(包含業“化而成之殿粉 等)及纖維鱗。各種添加劑可單獨使用上述列舉之化合物 5的其+ -種,亦可併用上述列舉之化合物兩種以上。 & 說明本發明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本發明樹 10 15 月日組成物,可將就樹脂、預定層狀有機錢及視其所需 之添加劑1預定比舰融混練而獲得。_融混練係以 加熱至樹脂㈣或脉點以上之溫度來進行。實際上,該 溶融混練可使用例如:單轴押出機、雙軸押出機:滾輪混 練機及拉布切、等―般混、練機來進行,但為了在加执時增 加剪切力’並且使層狀有_酸均—地分散於樹脂中故 以使用雙崎出機為佳。又,有關本發明樹脂組成物,在 樹月曰中祕有__分散性可彻觀如電子顯微鏡之 樹脂組成物來確認。 又,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可藉由習知層間聚合法來製 造。即,以預定比例混合將預定樹脂形成獲得之單體及預 定層狀有機料’在適當觸媒存在下,利用祕等方法將 上述單體進行聚合。如上述,藉由將上述單體進行聚合以 形成預定《,即可義麵巾作能定層狀有 機石夕酸之樹脂組成物。 例如 ,利用層間聚合法製造在聚乳酸中分散有層狀有 機㈣之樹脂組⑽時,可在作為聚乳酸單體乳酸二聚物 之交醋中混合層狀有機錢,並 23 200528513 觸媒之微量辛酸錫。然後,藉由以16CTC左右的溫度加熱前 述交醋、層狀有機^夕酸及辛酸錫混合物,使前述交醋進行 聚合並形成聚乳酸,即可獲得在聚乳酸中分散有層狀有機 矽酸之樹脂組成物。且,本發明樹脂組成物所含的層狀有 5 機矽酸由於不含銨離子,故不會使辛酸錫觸媒的活性降 低。因此,可適當地使用層間聚合法作為本發明含有聚乳 酸及層狀有機矽酸之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 接著,簡單說明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本發明之樹脂 成形體可利用習知的射出成形、吹氣成形、押出成形、真 1〇 空成形、壓空成形及充氣成形等至少一種成形方法,將本 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加以成形而獲得。 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可廣泛地作為包含化妝品容器等 生活消耗材及其他耐久素材使用。本發明之樹脂組成物的 具體例,可舉例如··生活雜貨、包裝容器及電氣電子機械 15 框體等射出成形體;飲料或化妝品等流動體容器、食品或 藥品容器及燃料等罐類等吹出成形體;擠壓成形用未加工 板、批式發泡用未加工板、信用卡等卡片類、墊子、如文 件夾等包裝用,或者,農業用或工業用膜及板,以及麥稈 及農業或園藝用硬直管件等管件類等押出成形體;生鮮食 20 品箱、速食食品容器、快餐容器及便當盒等食品容器、商 品陳列用泡殼包裝容器及藥品用泡殼成形包裝容器等真空 成形體或壓空成形體。 【實施例1】 (實施例) 200528513 使層狀聚矽酸鹽的麥羥矽鈉石與矽烷化合物的十二烷 基三氯矽烷反應,以獲得業經矽烷化之層狀聚矽酸鹽。由 於將該業經石夕烧化之層狀聚石夕酸以水處理,因而可將具有 與前述層狀聚矽酸鹽的矽烷醇基結合之十二烷基矽烷基所 5殘留的氣基轉變成羥基,並獲得層狀有機矽酸生成物。該 層狀有機石夕酸生成物,係對存在於前述麥經石夕鈉石層間之 矽烷醇基的氧原子上,結合具有十二烷基之矽烷基之層狀 有機矽酸。將前述所獲得之層狀有機矽酸生成物添加至聚 ^于月曰中,並利用溶融混練以獲得樹脂組成物(以下,稱 10為石夕烧化勘土)。且,前述樹脂組成物中層狀有機石夕酸的含 有量為4質量%。 接著’以電子顯微鏡觀察前述所獲得之矽烷化黏土組 成物。第3圖係前述所獲得之層狀有機石夕酸(石夕烧化黏土組 成物)的1:子顯微鏡照片。如第3圖所示,在前述所獲得之 夕烷化黏土組成物中,可確認小於(奈米尺寸)的層狀有 機石夕酸會均_地分散於聚乳酸中,且前述所獲得之石夕烧化 黏土組成物為聚合體奈米複合材料。 <接著,測定作為矽烷化黏土組成物機械特性之彈性 率、、°果發現,前述矽烷化黏土組成物的彈性率為17χ 20 109Pa。 又/則定作為前述矽烷化黏土組成物阻氣性之透氧 度、”"果發現,前述矽烷化黏土組成物的透氧度為 92emW24小時· 此外,以目視評估前述矽烷化黏土組成物。結果發現, 25 200528513 月ί述夕燒化點土組成物及聚乳酸的顏色為無色透明。又, 使用色差。十測定前述石夕烧化黏土組成物的黃色度指數。結 且又見月)述石夕燒化黏土組成物的黃色度指數為14。又, 汽色度指數係、指其中黃色度指數的數字愈小則愈接近白 5色’而黃色度餘的數字愈大騎接近黃色。 么最後,依下述步剩定前述德錄土組成物。首先, 將別述石夕燒化黏土組成物進行熱壓,製作石夕燒化黏土組成 物顆粒,並測定該顆粒質量。然後,將該石夕烧化黏土組成 物顆粒浸潰於聊水中10天。且,水的體積相當於前述顆 · 粒體積的10倍。然後,從前述水中取出前述石夕烧化黏土给 成物顆粒並乾燥,再測定所殘存之石夕烧化黏土組成物顆粒 的質量。求出浸潰於水中前後顆粒的質量比發現,浸潰於 水中10天所殘存之石夕烧化黏土組成物的質量比例為93質量 % 〇 η (比較例1) 接著,預先準備不含層狀有機石夕酸的聚乳酸,並進行 與實施例相同的試驗,作為相對於前述所獲得之魏化黏 土組成物的比較例。 首先,得知聚乳酸的彈性率為! 3x 1()9pa,聚乳酸的透 2〇氧度為200cm3/m2 · 24小時· atm。又,以目視評估聚乳酸 顏色的結果發現,聚乳酸的顏岜為無色透明。又,使用色 差計測定聚乳酸的黃色度指數,獲得聚乳酸的黃色度指數 為11 〇 (比較例2) 26 200528513 接著,預先準備將黏土礦物的陽離子以第四級銨離子 進行離子交換所形成之有機改質黏土礦物與聚乳酸溶融混 練所獲得之樹脂組成物,作為相對於前述所獲得之矽烷化 黏土組成物之比較例(以下,稱為銨鹽黏土組成物具體而 5言,該有機&質黏土確物係將可從科M(c〇pe)化學取得之合 成雲母(氟雲母、商品名ME100)的無機陽離子,使用含有十 二烷基=雙(羥乙基)=甲基銨離子之鹽類(如可從 LION AKZO社取得之商品名祕。料d(工 > 力一卜 C12))進行離子交換而獲得之有機改質黏土礦物。 · 10 #著’對上述銨㈣土組成物進行與前述實施例相同 的試驗。 首先,付知前述銨鹽黏土組成物的彈性率為1·5χ 1〇9, 且前述銨鹽黏土組成物的透氧度為89⑽3/m2 · 24小時· 伽。又,以目視評估前述_黏土組成物顏色,結果發現, 15銨鹽黏土組成物的顏色為黃色。接著,使用色差計測定錢 鹽黏土組成物的黃色度指數,獲得銨鹽黏土組成物的黃色 度才曰數為2G。此外,與實施例相同地測定銨鹽黏土組祕 _ 的加水刀解速度。求出浸潰於水中前後銨鹽黏土組成物的 質量比例發現’次潰於水中1〇天所殘存之錢鹽黏土組成物 . 20 的質量比例為76質量〇/0。 由以上得知’將作為石夕院化黏土組成物的機械特性之 彈除率ϋ聚礼酸的彈性率及銨鹽黏土組成物的彈性率比 較發現’石夕烧化黏土組成物之彈性率大於聚乳酸的彈性率 及銨鹽黏土組成物的彈性率。因此,可確認相較於聚乳酸 27 200528513 及銨鹽黏土組成物,則前述所獲得之魏化黏土組成物具 有較優異之機械特性。 接著,比較作為矽烷化黏土組成物阻氣性之透氧度, 與聚乳酸的透氧度及銨鹽黏土組成物的透氧度,結果發 5現。4述矽烷化黏土組成物的透氧度明顯地小於聚乳酸的 透氧度,並與前述銨鹽黏土組成物的透氧度相同。因此, 可確涊矽烷化黏土組成物的透氧性顯著地高於聚乳酸的透 氧性,且幾乎與銨鹽黏土組成物的透氧性相同。 然後’以目視評估矽烷化黏土組成物、聚乳酸及銨鹽 10黏土組成物的顏色,比較其結果發現,銨鹽黏土組成物的 顏色為黃色’而矽烷化黏土組成物及聚乳酸的顏色為無色 透明。又’比較使用色差計測定矽烷化黏土組成物、聚乳 酸及按鹽黏土組成物的黃色度指數之測定結果發現,矽烷 化黏土組成物的黃色度指數明顯地小於銨鹽黏土組成物的 15黃色度指數,並接近聚乳酸的黃色度指數。因此,可確認 石夕烧化黏土組成物與黃色的銨鹽黏土組成物不同,為黃色 程度小且接近聚乳酸的顏色。 接著’將矽烷化黏土組成物的加水分解速度,與銨鹽 黏土組成物的加水分解速度比較,結果發現,浸潰於水中 20 10天所殘存之矽烷化黏土組成物的質量比例顯著地高於浸 潰於水中10天所殘存之銨鹽黏土組成物的質量比例。因 此,相較於銨鹽黏土組成物的加水分解速度,可確認矽烷 化黏土組成物的加水分解速度明顯較慢,且可確認矽烷化 黏土組成物的加水分解係較銨鹽黏土組成物減弱。 28 200528513 以上,業已具體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及實施例, 但本發明不限定於該等實施形態及實施例,並可在不超出 本發明主旨及範圍内變更或改變本發明實施形態及實施 例0 (註記) 本發明之第1態樣,係在樹脂組成物中含有樹脂及層狀 有機:石夕酸,該層狀有機矽酸為具有取代或無取代烷基之取 代石夕烧基與層狀聚矽酸結合者。藉由本發明第1態樣可提供 降低加水分解並降低加熱之際變色之樹脂組成物。 10 本發明之第2態樣,係本發明第1態樣之樹脂組成物, 其中前述取代矽烷基為選自於由胺基、環氧乙基、環氧經 乙基、乙烯基、異丙烯基、;[_苯基乙烯基、4-乙烯基苯基、 異氰酸酯基及羥基所構成之群組之取代基。藉本發明第2態 樣’可提尚樹脂中的層狀有機石夕酸的分散性,提供可降低 15 加水分解並降低加熱之際變色之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之第3態樣,係本發明第1態樣之樹脂組成物, 其中當前述取代或無取代烷基為取代烷基時,前述取代燒 基係選自於由與前述烷基末端結合之胺基、環氧乙基、環 氧經乙基、乙烯基、異丙烯基、1-苯基乙烯基、4-乙烯基笨 20 基、異氰酸酯基及羥基所構成之群組之取代基。藉本發明 第3態樣,可進一步提高樹脂中層狀有機矽酸的分散性,提 供可降低加水分解並降低加熱之際變色之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之第4態樣,係本發明第1至第3其中一態樣之樹 脂組成物,其中前述烷基所含的碳原子數目為3個以上18個 29 200528513 以下。藉本發明第4態樣,可良好地調整樹脂中層狀有機矽 酸的分散性,提供可降低加水分解並降低加熱之際變色之 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之第5態樣,係本發明第1態樣之樹脂組成物, . 5其中當前述取代或無取代烷基為取代第一烷基時,前述第 一烧基為具有選自於由可與前述第一烷基末端基結合之醯 胺鍵、酯鍵、N-羥亞甲撐胺基及N,N,-二(羥亞甲撐)胺基所 構成之群組之原子團,且,前述原子團具有取代或無取代 之第二烷基。藉本發明第5態樣,可提高樹脂中層狀有機矽 鲁 1〇 I的分散性’提供可降低加水分解並可降低加熱之際變色 之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之第6態樣,係本發明第5態樣之樹脂組成物, 其中當前述取代或無取代第二烷基為取代第二烷基時,前 述第二烷基具有選自於可與前述第二烷基末端結合之胺 15基、環氧乙基、環氧羥乙基、乙烯基、異丙烯基、1-苯基 乙烯基、4-乙烯基苯基、異氰酸酯基及羥基所構成之群組 之取代基。藉本發明第6態樣,可進一步提高樹脂中層狀有 馨 機矽酸的分散性,提供可降低加水分解並降低加熱之際變 色之樹脂組成物。 20 本發明之第7態樣,係本發明第5或第6態樣之樹脂組成 . 物,其中前述第一烷基所含的碳原子數目及前述第二烷基 所含的碳原子數目總和為3個以上18個以下。藉本發明第7 態樣,可良好地調整樹脂中層狀有機矽酸的分散性,提供 可降低加水分解並降低加熱之際變色之樹脂組成物。 30 200528513 本發明之第8態樣,係本發明第1至第7其中一態樣之樹 脂組成物,其中前述樹脂為生物分解性樹脂。藉本發明第8 態樣’可提供可降低環境污染之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之第9態樣,係本發明第1至第7其中一態樣之樹 5 脂組成物,其中前述生物分解性樹脂為聚乳酸。藉本發明 第9態樣,可更輕易地調製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之第10態樣,係在樹脂成形體中使用本發明第j 至第9其中一態樣之樹脂組成物加以成形者。藉本發明第1〇 態樣,可提供可降低加水分解且可降低内容物變質之樹脂 10 組成物。 【產業上可利用性】 本發明係可降低加水分解並降低加熱之際變色之樹脂 組成物’以及可適用於可降低加水分解且降低内容物變質 之樹脂成形體。 15【圖式簡單說明】 第1A圖係模式化說明本發明樹脂組成物所含之層狀有 機矽酸例子之圖。 第1B圖係模式化說明本發日月樹脂組成物所含之層狀有 機矽酸例子之圖。 2〇 第1C圖係模式化說明本發明樹脂組成物所含之層狀有 機矽酸例子之圖。 第1D圖係模式化說明本發明樹脂組成物所含之層狀有 機矽酸例子之圖。 第1E圖係模式化說明本發明樹脂組成物所含之層狀有 31 200528513 機碎酸例子之圖。 第2A圖係表示為獲得本發明樹脂組成物所含之層狀有 機矽酸所使用之矽烷化合物例子之圖。 第2B圖係表示為獲得本發明樹脂組成物所含之層狀有 5 機矽酸所使用之矽烷化合物例子之圖。 第2C圖係表示為獲得本發明樹脂組成物所含之層狀有 機石夕酸所使用之石夕烧化合物例子之圖。 第2D圖係表示為獲得本發明樹脂組成物所含之層狀有 機矽酸所使用之矽烷化合物例子之圖。 10 第2E圖係表示為獲得本發明樹脂組成物所含之層狀有 機矽酸所使用之矽烷化合物例子之圖。 第3圖係顯示實施例所獲得之本發明樹脂組成物的電 子顯微鏡照片。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Claims (1)

  1. 200528513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樹脂組成物,包含有樹脂及層狀有機矽酸’且該層 狀有機矽酸結合具有取代或無取代烷基之取代矽氧基 與層狀聚矽酸。 5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取代石夕 烷基具有選自於由胺基、環氧乙基、環氧羥乙基、乙烯 基 '異丙烯基、1·苯基乙烯基、4-乙烯基苯基、異氰酸 酯基及經基所構成之群組之取代基。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取代或 10 無取代之烷基為取代烷基時,前述取代烷基具有選自於 由可與前述烷基末端結合之胺基、環氧乙基、環氧羥乙 基、乙烯基、異丙烯基、1-苯基乙烯基、4-乙烯基苯基、 異氰酸酯基及羥基所構成之群組之取代基。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含於前述烧 15 基的破原子數目為3個以上18個以下。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取代或 無取代烷基為取代的第一烷基時, 前述取代的第一烧基具有選自於由可與前述第一 烧基末端基結合之醢胺鍵、醋鍵、]Si-經亞甲樓胺基及 2〇 N,N’-二(羥亞甲撐)胺基所構成之群組之原子團, 且,前述原子團具有取代或無取代之第二烧基。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取代或 無取代的第二烷基為取代的,第二烷基時, 前述第二烧基具有選自於可與前述第二烧基末端 33 200528513 結合之胺基、環氧乙基、環氧羥乙基、乙烯基、異丙烯 基、1-苯基乙烯基、4-乙烯基苯基、異氰酸酯基及羥基 所構成之群組之取代基。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第一烷 5 基所含之碳原子數目及前述第二烷基所含之碳原子數 目總和為3個以上18個以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樹脂為 生物分解性樹脂。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樹脂組成物,其中前述生物分 10 解性樹脂為聚乳酸。 10. —種樹脂成形體,係使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樹脂組 成物成形者。
    34
TW093136137A 2003-11-25 2004-11-24 Certain composition of resin TW200528513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94176A JP4570864B2 (ja) 2003-11-25 2003-11-25 樹脂組成物及び樹脂成形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28513A true TW200528513A (en) 2005-09-01

Family

ID=34631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36137A TW200528513A (en) 2003-11-25 2004-11-24 Certain composition of resin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973102B2 (zh)
EP (1) EP1688464A4 (zh)
JP (1) JP4570864B2 (zh)
KR (1) KR20060100449A (zh)
CN (1) CN1886461B (zh)
TW (1) TW200528513A (zh)
WO (1) WO20050520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98107B2 (ja) * 2005-07-07 2014-01-29 株式会社Adeka 樹脂添加剤
FI122326B (fi) * 2006-12-15 2011-11-30 Jvs Polymers Oy Heterofaasinen biopolymeerikompositio
SE0700404L (sv) * 2007-02-19 2008-08-20 Xylophane Ab Polymerfilm eller -beläggning innefattande hemicellulosa
JP5473244B2 (ja) * 2008-04-25 2014-04-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US8268042B2 (en) * 2008-11-25 2012-09-18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olymer inorganic clay composites
JP5384923B2 (ja) * 2008-12-05 2014-01-08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高分子系ナノコンポジ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該製造方法によって形成された難燃性高分子系ナノコンポジット
JP5576055B2 (ja) * 2009-04-09 2014-08-20 岩瀬コスファ株式会社 表面処理粉体
KR101211303B1 (ko) * 2009-10-22 2012-12-1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클레이 강화 폴리유산-폴리올레핀 얼로이 조성물
US9062198B2 (en) 2011-04-14 2015-06-23 Ticona Llc Reflectors for light-emitting diode assemblies containing a white pigment
US9284448B2 (en) * 2011-04-14 2016-03-15 Ticona Llc Molded reflectors for light-emitting diode assemblies
JP2016504459A (ja) 2012-12-18 2016-02-12 ティコナ・エルエルシー 発光ダイオードアセンブリ用の成形反射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77804A (ja) 1986-01-31 1987-08-04 東レ株式会社 電界緩和材料
JP3286681B2 (ja) * 1991-10-01 2002-05-27 東ソー株式会社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複合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1993011190A1 (en) * 1991-11-26 1993-06-10 Allied-Signal Inc. Polymer nanocomposites formed by melt processing of a polymer and an exfoliated layered material derivatized with reactive organo silanes
WO1995006090A1 (en) 1993-08-23 1995-03-02 Alliedsignal Inc. Polymer nanocomposites comprising a polymer and an exfoliated particulate material derivatized with organo silanes, organo titanates and organo zirconates dispersed therein and process of preparing same
US5494955A (en) * 1994-04-08 1996-02-27 Columbian Chemicals Company Use of silane coupling agent with carbon black to enhance the balance of reinforcement properties of rubber compounds
US5605982A (en) 1995-10-12 1997-02-25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Sheet and tube siloxane polymers
JPH09295809A (ja) 1996-02-26 1997-11-18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粘土複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U2712697A (en) * 1996-05-13 1997-12-05 Kaneka Corporation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clay composite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JP3665192B2 (ja) * 1996-12-20 2005-06-29 株式会社クラレ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BR9810131A (pt) * 1997-06-16 2000-08-08 Magna Interior Systens Inc Processo para fabricar uma estrutura semelhante a um painel, e, artigo
DE69826139D1 (de) * 1997-10-30 2004-10-14 Kaneka Corp Polyesterharzzusammensetzungen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JP4205223B2 (ja) 1998-10-20 2009-01-07 一幸 黒田 多孔質層状珪酸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417262B1 (en) * 1998-12-07 2002-07-09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High barrier amorphous polyamide-clay nanocomposite and a process for preparing same
JP2000355640A (ja) * 1999-04-12 2000-12-26 Sekisui Chem Co Ltd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複合材料
JP4951167B2 (ja) 1999-09-24 2012-06-13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生分解性樹脂組成物
DE10296586T5 (de) * 2001-03-29 2004-04-22 Idemitsu Petrochemical Co., Ltd. Verbundharz auf Polyolefin-Basis,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Katalysator für die Polymerisation von Vinylverbindungen und Verfahren zur Polymerisation von Vinylverbindungen unter Verwendung desselben
JP2002338796A (ja) 2001-05-21 2002-11-27 Teijin Ltd 生分解性ガスバリア材料
JP2002348414A (ja) * 2001-05-23 2002-12-04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複合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法
JP2003113326A (ja) * 2001-10-04 2003-04-18 Sekisui Chem Co Ltd 生分解性樹脂組成物
JP2003221209A (ja) 2002-01-30 2003-08-05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メソ多孔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吸着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869985B2 (en) * 2002-05-10 2005-03-22 Awi Licensing Company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olylactide-based composite formulations
US20040024102A1 (en) * 2002-07-30 2004-02-05 Hayes Richard Allen Sulfonated aliphatic-aromatic polyetherester films, coatings, and laminates
JP2005068262A (ja) * 2003-08-22 2005-03-17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複合樹脂および複合樹脂組成物
CN100564183C (zh) * 2004-06-10 2009-12-02 尤尼吉可株式会社 生物降解性的隔气容器及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5052062A1 (ja) 2005-06-09
CN1886461A (zh) 2006-12-27
CN1886461B (zh) 2011-06-15
KR20060100449A (ko) 2006-09-20
US7973102B2 (en) 2011-07-05
JP4570864B2 (ja) 2010-10-27
JP2005154553A (ja) 2005-06-16
EP1688464A1 (en) 2006-08-09
EP1688464A4 (en) 2010-05-19
US20070093588A1 (en) 2007-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ri et al. Biodegradable polymer nanocomposites: An overview
Chisholm et al. Nanocomposites derived from sulfonated poly (butylene terephthalate)
AU758915B2 (en) A polymer/clay nanocomposite comprising a functionalized polymer or oligomer and a process for preparing same
CN101151324B (zh) 有机基硅氧烷组合物
TW200528513A (en) Certain composition of resin
TWI403553B (zh) 生物分解性氣體阻隔容器及其製造方法
US20090186179A1 (en) Polyester clay nanocomposites for barrier applications
JPWO2005000946A1 (ja) 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前記樹脂組成物からなる成形体及び発泡体
MXPA01005690A (es) Proceso para preparar un nanocompuesto polimero de alto i.v., exfoliado, con un precursor de resina oligomera y un articulo de el .
Mohanty et al. Aromatic‐aliphatic poly (butylene adipate‐co‐terephthalate) bionanocomposite: Influence of organic modification on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US20020137834A1 (en) Polymer/clay nanocomposite comprising a functionalized polymer or oligomer and a process for preparing same
US6337046B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containers from polymer/platelet particle compositions
KR20090029563A (ko) Poss를 포함하는 나노복합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Kim et al.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clay nanocomposites by in situ polymerization
US10106642B2 (en) Biodegradable copolyesters
CN101155873A (zh) 具有高尺寸稳定性的聚酯组合物
Tamura et al. Layered silicate‐polyamide‐6 nanocomposites: Influence of silicate species on morphology and properties
Jablonski et al. Migration of quaternary ammonium cations from exfoliated clay/low-density polyethylene nanocomposites into food simulants
Ramachandran et al. Optimisation of processing conditions of PP/HDPE/nano kaolinite clay composites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Kim et al. Improvements in the oxygen barrier property of polypropylene nanocomposites
Nogueira Caio et al. Enhancement of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Poly (L‐lactide) Nanocomposites Filled with Synthetic Layered Compounds
JP3630921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WO2003091310A1 (fr) Polyester moule pour boitier
Guo et al. Tubular clay composites with high strength and transparency
Kalgaonkar et al. Molecular dynamics of copolyester/clay nanocomposites as investigated by viscoelastic and dielectric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