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85101785A - 储纱和送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储纱和送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85101785A
CN85101785A CN85101785.1A CN85101785A CN85101785A CN 85101785 A CN85101785 A CN 85101785A CN 85101785 A CN85101785 A CN 85101785A CN 85101785 A CN85101785 A CN 851017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storage
spare
belt
pu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851017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9817B (zh
Inventor
艾伦
古奇米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yer and Cie GmbH and Co
Original Assignee
Mayer and Cie GmbH an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yer and Cie GmbH and Co filed Critical Mayer and Cie GmbH and Co
Publication of CN851017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5101785A/zh
Publication of CN1009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9817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20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during forwarding, e.g. for buffer storage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8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04B15/48Thread-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F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F1/00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Apparatus therefor
    • B26F1/32Hand-held perforating or punching apparatus, e.g. awls
    • B26F1/36Punching or perforating pli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3/00Belt fastenings, e.g. for conveyor bel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3/00Belt fastenings, e.g. for conveyor belts
    • F16G3/003Apparatus or tools for joining bel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3/00Belt fastenings, e.g. for conveyor belts
    • F16G3/10Joining belts by sewing, sticking, vulcanising, or the like; Constru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belt ends for this purpo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16Belt fasteners
    • Y10T24/1664Spl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Forwarding And Stor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Unwinding Of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Ropes Or Cables (AREA)
  • Vending Machines For Individual Products (AREA)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Abstract

简化的储、送纱装置有旋转的卷筒可暂时缠绕送入纺织机的纱线。新颖的卷筒驱动机构有和卷筒连接的,在装带凹槽侧装有多个周向间隔分布齿的滑轮。还有侧缘开有和轮齿啮合用缺口以获得同步的驱动带。带端用机械方法接头以便于安装和更换。可滑动的导纱环可沿卷筒的切向或轴向拉出纱线,使装置可按强制送纱或按需送纱方式运转。还公开了两种形式的滑轮和卷筒结构,都不需要用一个单独的线移距装置,总的效果比传统的装置简单紧凑价廉。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一个同样悬而未决的美国专利申请的部分继续,该申请的申请号为441.116,申请日为1982.11.12,标准是加工用于机械连接的端带的装置和方法,以及这样加工的端带和这样形成的接头。
本发明涉及将一股行进的纱线或类似物送入纺织机或类似机器的装置,特别是那种端有一个可旋转的卷筒的装置,卷筒适于缠绕多股线圈,通过将一股行进的纱线缠在卷筒上和从卷筒上拉出,可将该股纱线暂时储存和输出。
这里所说的“线”是指具有连续长度的材料,例如纱线、纤维、丝、金属线、绳、电缆和带子等。
在纺织工业中,有许多种上述类型的卷筒装置都是公知的,通常被称之为“储存式送纱装置”。这种储存式送纱装置的代表例子在下列美国专利中已公开,美国专利3.606.975;3.642.219;3.648.939;3.747.864;3.796.384;3,827,645;3.928.    987;3.952.554;4.106.713;4.138.866。
上述专利所涉及的那种传统储存式送纱装置的基本结构都包括一个用于把要被储存和送入的行进纱线缠绕上和拉出的卷筒;一个与卷筒同轴相连的滑轮,滑轮和卷筒由与其相连的纺织或类似机器,或由其他与送纱装置相连的装置驱动,一起旋转,从而使纱线被缠上和拉出;一个由卷筒带动的和缠绕纱线啮合的分开的装置,它将缠绕的纱线沿卷筒轴向逐渐地推向没有绕线的位置。卷筒通常由在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轴向杆构成。这样纱线移距装置可以是不同型式的,在一种通用的储存式送纱装置中,其移距装置包括一个盘、环、幅轮或类似部件,这样部件与卷筒轴线成一定斜角,固定或穿过或以其他方式连接在卷筒的轴向杆上,上述专利的前九个都是这种类型的储存式送纱装置。上述专利的最后一个则举出例子另一种形式的纱线移距装置,它包括一个可旋转的滚柱轮,该轮的轴线与卷筒的轴线成一定角度,通过交错啮合连接,由卷筒驱动。
上述专利中所描述的这种传统储存式送纱装置在完成其预定功能方面是可行的。然而如果从经济上考虑这些装置相当昂贵,其原因至于是部分由于卷筒和纱线移距装置的运转关系的工程设计导致要求制造精确的部件和必要的装配工作。
这些储存式送纱装置在控制向圆型针织机送纱方面已获得广泛应用。实际上毫无例外,这些储存式送纱装置都是由套在该装置的滑轮上的环行带驱动的,在早先的储存式送纱装置中,所用的驱动带只是普通的表面平整的带子,它和滑轮的相应光滑面接触,靠摩擦来传动,可是当这些储存式送纱装置为了匹配传统的高速圆型针织机而被改进得高速运转时,就产生了驱动带所需要的运动速度经常克服了滑轮和带子之间的连触摩擦力,从而导致了不能接受的打滑,使纱线拉力变化,有时甚至被拉断的问题。为了减轻这种情形,目前许多储存式送纱装置所使用的滑轮和带子都具有适于强制性同步接合的啮合面。例如,许多这类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其滑轮的外表面上都开有沿滑轮轴向延伸的槽,用于和传统的那种一面装有横齿的同步带子啮合。其他储存式送纱装置用的滑轮,在其外圆周上装有一圈钉子,和其啮合的同步带子是平的,在其中央沿带长开有可插入滑轮钉子的孔。
在槽型同步带子和滑轮结构中已经碰到了这样的问题,皮棉的纤维和碎屑易于集中在槽里,由于带子和滑轮的啮合而逐渐地被压实。这样的累积最后将达到妨碍带子和滑轮正常啮合的程度,因此,需要定期地打扫带子和滑轮上的槽,如果这种累积很历害并且乙被压实,则清扫就相当费时间。
所有的带子,无论是普通的摩擦传动带还是同步带,由于摩损和折断都需要定期的修理和更换。大部分这样的带子都是由纤维基橡胶材料做成的,它们并不便宜,因而十分希望对断带进行修理而不是将其废弃后更换新带。在使用摩擦型和同步型平带时,断带常常不报废,而是用传统的修理方法将其接上,即在断带端用磨和刮的方法将其修平,涂上胶结剂,进行加热,这样就把断端接上。但是,不难理解,槽型同步带很难用这种方法或类似的方法进行连接修理,因而在折断时必须废弃而换一个新带。除了因必须更换槽型同步带而引起带子的费用增加这个明显缺点之外,更换工作需要大量工时并且要求针织机停机,因为纱是从上面送入针织机的,因此所有的导向针织机的纱头必须拿下来以便使新换上的环形带能安装到针织机上,然后再将纱头重新安装在送纱位置。
上述传统的平带修补方法还有许多操作上和费用上的缺点。首先,配备该方法所需的适当设备就需要给予相当可观的初始投资和继续投资,其中对断带端进行刮或以及加热带子接口的工序分别要求用专门的摩带机和加热机,这两种机器都要求可观的初始投资,并且本身还要求周期性的保养和修理,此外还需要充供应适当的粘结剂,而粘结剂的储存寿命则相当有限。其次,如上所述,由于纱是从上面送入传统的圆型针织机的,因此,不能不将所有正在送入的纱头拿下来就往针织机上安装环形带子,如果将来粘结的带子放在其工作位置上,则至少必须在针织机上进行涂胶和接合带端的工序。结果,通常事先并没有准备好和储备供替换的平带,而只在需要时和在需要的特殊地点才准备。不难理解,由于断带而引起的停机时间至少是进行补带工作的时间,而且可能较之还大得多,如果有一台以上针织机同时断带就会出现这种情形,因为通常对多数针织厂来说拥有一台以上的断带连接机是不经济的。第三,由于传统的补带方法相当费时和麻烦,针织厂常常将长度还够用的断带废弃而换一条新带,该断带可能只需要将断端接起来就能使用而不需要将许多较短的带接起来。
由于上述缺点,某些针织厂近来开始用一种公知的古老的机械连接方法来连接平的摩擦带,这种方法是在带的一端打一个中央孔,并从该孔沿纵向伸出一条缝,在带的对应端切出缺口,可将切出缺口的带端插入第一带端的切缝和中央孔中,使其缺口之间部分位于第一带端的中央孔中,这样就形成了带端之间的机械连接。可以理解,这种机械连接方法完全不适用于连接平的或槽式的同步带,因为它完全改变了这些带同相应滑轮之间啮合所需的性能。但是,这种机械连接方法在用于平的摩擦带时,实质性地消除了上述传统的涂胶,加热连接方法中的所有缺点,这种方法不需要昂贵的专用机器或设备。带端的准备既可以迅速完成也可以事先做好,因而可将许多短带储存起来以供针织机需要时迅速进行连接,从而使针织机的停机时间减低到最小。但是,这种机械连接方法还存在一定缺点,迄会为止这种方法都是用手工进行的,相当不准备,然而都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个缺点已经在上述未决的美国专利申请(申请号为441.116)所公开的发明中显著地减轻了,这个发明提供了一种简单、价廉的设备和方法,可为上述机械连接方法精和准确地准备带端。
众所周知,储存式送纱装置的应用不外乎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强制”送纱方式,在这种方式中,纱线是沿切向被缠上卷筒并从该卷筒上拉出,纱的缠绕率和纱的拉出率相等;另一种是“需求”送纱方式,在这种方式中,纱线一般是沿轴线方向从卷筒上拉出的,因此纱的拉出率不依赖于纱线的缠绕率。一般说来,传统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可做成按其中任一种方式工作,上述美国专利382,7645和4106713所公开的是强制送纱式的储存式送纱装置,而美国专利3606975,3642219,3648939和3928987所公开的则是需求送纱式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可以理解,这种只能按一种方式工作的储存式送纱装置显著地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范围。为了使储存式送纱装置的工作方式可以选择,或以强制式送纱或以需求式送纱,已经提出了一种具有可调节的拉出纱线的导向机构的储存式送纱装置,美国专利3.796.384和    4.138.866中所公开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就是这种类型的。发明的简要说明。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显著减少上述传统储存式送纱装置的缺点的改进了的储存式送纱装置。作为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本发明特别是要为强制同步驱动的储存式送纱装置提供一种新的带子和滑轮结构。这种结构不会遭受上述传统带子所遇到棉屑累积问题,它的带子很易按那个悬而未决的美国专利申请(申请号为4,411.116)中所公开的方式进行机械连接。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简化的可移动的拉出纱线的导向机构,它既可适应储存式送纱装置按强制送纱方式工作,也可适应储存式送线装置按需求送纱方式工作。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简化的卷筒和相应滑轮的储存式送纱装置,这种送纱装置不需要单独的纱线移距装置。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将随后加以阐述。
简而言之,本发明的储存式送纱装置适用于将行进的纱线暂时储存并送入一台纺织机,例如圆型针织机中,它包括一个具有圆形部分的储纱部件,用于将纱线缠绕上并从其上拉出,以及一个用于驱动的与储纱部件一起运转的驱动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储存式送纱装置里的一个特征,为储纱部件的同步强制驱动旋转提供了一个包括驱动部件的驱动机构。驱动件是一个滑轮,同储纱件一起运转,驱动机构还包括一条用于驱动的绕在滑轮的一部分上的带子。滑轮上有一个和带子啮合的环形面,在接近带子啮合面的一侧的圆周上等间距地排列着许多径向件出的齿,带子的一条边上开有许多等间距分布的同轮齿相应的并能同其啮合的缺口。
在最佳实施例中,带子有两个相对应的端部,一个通过将带端缺口对齐的方法把两个带端固定在一起的接头。接头包括一个孔,该孔位于一个带端横向尺寸的中央,一个切缝,该缝从中央孔开始沿纵向向离开带端的方向延伸;另一带端的横向两侧上有相对的横向孔,将其插入第一个带端的中央孔和缝中,并使其两侧横向孔之间的横部正好位于中央孔中,这样就把带端用机械的方式连接起来。接头上还包括一个部件,最好是一个铆钉,它将两带端辅助性地固定,铆钉的位置在一个带端从其中央孔处沿纵向向外的区域和另一个带端以其两侧横向孔沿纵向向内的区域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为了沿切向向储纱件送纱,在接连储纱件的园形部分的收纱区的地方,装有第一个导纱机构;为了从储纱件上沿切向拉出纱,在接近储纱件的圆形部分的拉出纱区的地方,装有第二个导纱机构。第二导纱机构相对于储纱件可沿轴向在两个位置之间滑动.当它在径向紧靠着拉出纱区时,拉出纱线的行进速度和纱线被送入的速度相同,当它在轴向与上述在征向紧靠着拉出纱区的位置有一定间距时.拉出纱线的速度独立于纱线的行进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在相应的带滑轮的结构中提出了另一种形式的储纱件,它不需要单独的纱线移距部件或装置就可以使纱线在储纱件上从收纱区向拉出纱区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储纱件包括一个卷筒,卷筒有一个连接光滑的外表面,形成其圆周部分,卷筒和滑轮同轴固定在一起,绕一个旋转轴旋转,卷筒的圆周部分最好是锥形,径向尺寸从收纱区向拉出纱区逐渐变小。圆周部分尺寸的减小有效地使纱线随着储纱件的旋转逐步地从收纱区移到拉出纱区。
根据其他实施例,滑轮上有许多在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径向啮合面以及许多位于径向啮合面之间的轴向孔,而储纱件上有许多在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轴向伸出部分。滑轮和储纱件的安装使它们的旋转相互独立。而如果将储纱件上的伸出部分插入滑轮相应的孔中,使其交错对插地相互啮合,则滑轮的旋转就将带动储纱件的旋转,将滑轮的轴线和储纱件的轴线安装得相互成一个小角度,使储纱件上的纱圈通过径向啮合面在滑轮附近啮合,从而能将纱圈沿轴向从滑轮上移开。
滑轮最好是一个带有许多沿轴向延伸的齿的轮子,这些齿在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同心于轮子的轴线,径向啮合面由齿的伸出端形成。储纱件最好是一个带有许多沿轴向延伸的杆的卷筒,这些杆在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同心于卷筒的轴线,形成周向收纱部分和轴向伸出部分,轮子的轴线和卷筒轴线之间的尖角大约是7度。
图1是本发明的储纱装置的半剖侧视图;
图2是其顶视图;
图3是其正视图;
图4是图1装置中的驱动带的准备作机械连接的两个接合端,在没有装配时的侧视图;
图5是图4中的带端连接好后的侧视图;
图6是图5中的连接好的带端的顶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储纱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半剖侧视图。
参阅附图,本发明所说的储存式送纱装置用标号10来表示,它包括一个滑轮口和一个卷筒14,滑轮12和卷筒14是一个整体,安装在支架16上,可以一起转动。
支架16包括一个固定块18,它上面有一个开口向下的槽20,用来插入一个适当的支持件22,例如圆形支持圈,支持件22通常也是传统的圆型针织机的送纱和导纱装置的一部分。在固定块18上开一个和槽20相通的螺纹孔20,通过螺纹孔20六角固定螺丝26可以有选择地把支持件22夹住和松开。一个L形固定臂28装在固定块18的下面并从该处向外延伸。
滑轮12包括一个圆形轮子30,如同在圆型针织机送纱装置中使用的那样。轮子30的外圆周上有一个槽形圆环面32向来接受驱动带35。轮子30上最好装有许多略带锥度的齿34,它们沿径向外伸并且等间距地分布在槽32沿轴向的外侧上。驱动带35由传统的纤维橡胶或塑料的复合材料制成,它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平展的纵向表面36和两条相互平行的纵边38,沿一条纵边38′。相应于轮子30的径向齿34有许多等间距分布的正方形或矩形缺口40,当驱动带35进入轮子30的槽32中时,缺口40与齿34啮合。轮子30上有一个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42,它位于槽32沿轴向的内侧上,用来支持驱动带35,此时驱动带35绕入槽32中,其缺口40与轮子的齿34相啮合。
卷筒14和滑轮12同轴,它由两个截头锥体44和46构成。第一个截头锥体44从滑轮12的凸缘42处沿轴向延伸并在径向向内收缩成锥形,相对于滑轮12和卷筒14的共同轴线大约成35°角。第二个截头锥体46从第一个截头锥体44的小端沿轴向延伸并在径向向内径微收缩成锥形,相对于轴线大约成1°角,其终止处有一被加大的凸缘48。
滑轮12和卷筒14实质上是空心的。在轮子30的轴向外端上有一径向端壁50,齿34环绕端壁50,滑轮和卷筒可旋转地安装在一个管状轴52上,其旋转通过一个传统的滚珠轴承54来实现,轴承54分别固定在轴52上和轮子30的空腔内壁上,管状轴52通过轮子30端壁50上的开口56伸出,通过螺栓59将其固定在支架16的固定臂28上,螺栓59沿轴向延伸通过管状轴52并从固定臂28上的相对应开口60处伸出,在固定臂的这一边,将螺母62拧在螺栓58的伸出端64上,使螺栓58固定在固定臂28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独一无二的特征,带35不是环状的,它具有两个相对应的端部66、68,如图4~6所示,通过接头70用机械的方式将端部66和68连接在一起。每个端部66、68都被做成方形。使其端边66′,68′与相应带端部66、68的纵向垂直。带端66有一个开孔72,它距离端边66′相当近并且位于没有缺口的纵边38′和缺口40′之间的中央处。中央孔72最好是正方形的并且最接近端边66′的地方有一条直边80,它和端边66′平行。为了下述目的,中央孔72在带端66纵向的位置应该位于两个连接接口40′之间,但要使中央孔72的最接边端边的横边80比最接近端边的缺口40′的朝着端边的横边40′更接近端边,其差值W基本上等于驱动带35的厚度。在带端66上还有一条基本上象线一样的切缝74,它从中央孔72处沿纵向朝离开端边66′的方向延伸。带端68上有两个横向相对的开孔76,它们位于缺口40″的位置,离端边的距离相当小。横向孔76最好也是正方形,在其最接边端边68′的地方有一条直边82,它与端边68′平行。一个孔76′是把缺口40″加深形成的,至少应使孔76′的最接近端边的边82和缺口40′的最接近端边的边140″成一条一直线。另一个孔76″位于另一条纵边38″上,在横向它与缺口40″和孔76′直接相对,其最近端边的边82与孔76′的边82和缺口40″的边140″成一条一直线。带端66上的中央孔72的横向尺寸至少并且最好是未开缺口的纵边38″与开有缺口纵边38′上的缺口40之间的带端66的横向尺寸的1/3,并且带端68上的边孔76的横向尺寸最好也是带端68的横向尺寸的1/3,从而使带端68在孔76之间的剩余横向尺寸,用78表示,实质上等于带端66的中央孔72的横向尺寸,带端66上的纵向切缝74和中央孔72的纵向尺寸之和至少要比带端68的横向尺寸稍大一点。
因此,可以理解带端66、68是这样进行机械连接的,即将带端68转到使其端边68′的横向宽度与带端68上的切缝74和中央孔72的纵向尺寸对齐,将带端68插入切缝76和中央孔72使带端68的横部78位于切缝76中,然后将横部78滑至带端66的中央孔72中并把它转到横向上。横部78和中央孔72的尺寸大致相等,因此它可以紧贴地位于其中,可以理解,当这样装配的带端66和68如图5和6所示那样被拉紧时,孔72与76的直边80和82相互对齐,使带端66和68沿L线所指示的横向区域紧密地接合,带端66上的孔72的直边80和带端68的横部78接触,带端68的孔76的直边82与从带端66的中央孔72处沿横向向外延伸的部分84接触,带端66和68之间的这种机械连接的强度与传统的胶结接头一样,并使带端66和68的后边在连接处有足够的光滑度从而满足在驱动强制送纱装置的运行中的要求。
而且,孔72和其直边80相对于最近端边的缺口40,和其边140′之间的特别提到的位置关系。以及孔76和其直边82相对于缺口40″和其边140″之间的特别提到的关系,使带端66、68上的缺口40在带端66、68通过上述机械方式连接成相互搭接的接头70时,相互精确地对齐,从而使接头70上的缺口40能同样好地与轮子30上的齿34啮合。应当注意,用于根据本发明所做的带的材料的厚度决定了当根据本发明所说的机械方式形成一个接头70时,孔72、76的直边80、82可以被拉齐的程度,更具体地说,带的厚度W将阻止孔72、76的相应直边80、82在挤头中完全对齐并导致直边80、82在接头70中相互移开,其间距和带的厚度W相等,因此,如上述那样,使中央孔72的最接近端边的边80距端边66′的距离比接近端边的缺口40′的朝着端边的边140′距端边66′的距离小,其差为带的厚度W,从而为材料厚度做出补偿。这样在接头70中,带端66的最接近端边的缺口40′和带端68的缺口40″精确对齐,从而保证在接头70中,带端66、68的所有缺口40都对齐。
最好在接头70中采用一个附加固定装置用以保持带端66、68在已装配好的接头70中的相对位置。为此目的,在已装配好的接头70上的带端66、68上打一个孔8.7,用一个正好穿过该孔的普通金属铆钉86将带端66的孔72与带边66′之间的区域同带端68的孔76以内,与带端66紧邻的区域永久性地连接在一起。用这种方式,铆钉86将带端66、68紧紧地保持在一起并使其两边紧贴平行,特别是保证带端66、68的相应缺口40精确对齐,使缺口40与轮子30的齿34啮合良好。而且铆钉86防止过大的应力作用在接头70上,特别是作用在带端68的横部78上,从而避免带子35在接头70处断开。在把铆钉86装在带端66、68上时,最好使铆钉86的头86′△紧贴在带端66离开带端68的表面36上,让铆钉86穿过带端66、68,从带端68离开带端66的表面36上伸出,用通常的方式将其压平,其平端86″紧贴在带端68的表面36上。这样铆钉的平端86″位于接头70的表面上,在运转时和轮30的槽32接触,对缺口40和齿34的良好啮合不会产生阻碍。
加工带端66、68的方形端边66′、68′以及孔72,76和切缝74的装置和方法在上述那个悬而未决的美国专利申请,申请号441,116中已经公开,为了能对这种加工装置和方法作全面的说明和描述,在此引用上述公开的内容作参考,简短地概括如下,用于形成正方形孔的装置最好采用传统的冲孔机,为了使冲出的孔72、76位置精确,在冲孔机上装一个尖具,同时还装一个用于最初切割端边66′、68′和纵缝74的尖具。
通过固定块18和固定臂28开一条平行于轴52的轴线的直线缝88,在缝88中装一个可以滑动的直线杆90,一个塑料导纱环92装在杆90下端的一个孔内。在杆90上,在导纱环92稍上的地方有一加大的凸块和固定块18接合,用于阻止杆90向上运动到使导纱环92在径向紧贴着卷筒14的截头锥体46的地方。同样,将杆90的向上伸出端弯90°作成一个弯头96,用于阻止杆90向下运动到使导纱环92在轴向位于卷筒14下面的地方。另一个导纱环98装在固定臂28向下伸出端的一个孔内,它在径向紧靠着卷筒14的截头锥体部分。
储纱装置10的工作情况如下。在和纺织机例如圆型针织机相连的典型实施例中,装置10位于供纱装置(用S表示)与针织机或其它纺织机(用T表示)之间,其导纱环98在纱线从供纱装置S行进到纺织机T的途中接受来自供纱装置S的纱线,其导纱环92将离开装置10的行进纱线导入纺织机T。可以理解,一个传统的多股送纱的圆型针织机的每一个编织座都分别具有一个供纱装置,因此也相应地需要同许多装置10,纱线Y通过导纱环98导向,并延伸至卷筒与其相切,同时在卷筒14上绕上几圈,然后通过导纱环92导向,成切线地从卷筒14上拉出。可以理解,正在运转的纺织机T将不断需要更多的纱线,为此目的,驱动带35被拖过槽32并和轮子30的齿34良好地啮合,驱动带35由纺织T同步驱动,其驱动方式和上述传统的带子的驱动方式一样,但要使用一个和轮子30一样的带齿卷盘(没有画出)以便和带子35上的缺口结构相配合。这样每个装置10的轮子30和卷筒14都与机器T一起同步旋转,纱线沿着从供纱装置S到纺织机T的纵向通道行进,行进中它暂时缠绕在卷筒14上,当行进的纱线Y通过导纱环98后,它最初成切线地放置在卷筒14的截头锥体44上,当轮子30连接转动并驱动卷筒14转动时,纱线Y开始缠绕在截头锥体44上,由于截头锥体44的外圆周朝着卷筒14上的截头锥体46的方向的径向减少量较大,并且由于纱线Y中有拉力,因此纱线Y沿着截头锥体44到较小直径的截头锥体46在轴向被偏转并被缠在其上面。此后,纱线Y的缠绕将自然逐渐地顺轴向沿着截头锥体46移动,更加远离截头锥体44,这是因为纱线受到由于一定长度的纱线绕截头锥体44偏转所产生的推力作用和截头体46轻微锥度的作用,当纱线随着滑轮和卷筒的旋转通过导纱环98被连接地送入并缠在卷筒上时,纱线的这种缠绕偏转和移动将逐渐地出现,从而使所有纱线圈沿着截头锥体46逐渐地作轴向运动。根据这种方式,当纱线通过导纱环92从卷筒14上的与轮子30有一定轴向间距的截头锥体46上被拉出时,在卷筒14上只缠了一层纱线圈。
在需要一个如上述那样的强制送纱装置的实施例中,杆90位于其最高的位置,如图1中的实线所示,纱线Y沿切线方向被缠上卷筒14并从该卷筒上拉出,这样纱线Y通过导纱环92被拉出的速度必须和纱线进入导纱环98并被缠在卷筒14上的速度相等。作为本技术领域的熟练人员将能理解,装置10的这种强制送纱方式最适用于单位时间里需要恒定长度纱线的纺织机。另一方面,在需要一个如上述那样的需求型送纱装置的实施例中,杆90位于其最低位置,如图1中虚线所示,纱线Y可以通过导纱环92从卷筒14上拉出,这样纱线拉出卷筒14的速度独立于并且不同于纱线被输入和被缠在卷筒14的速度。那些本技术领域的熟练人员可以认识到,装置10的这种需求纱方式满足单位时间里需要长度间断变化的纱线的纺织机的需要。
在滑轮和卷筒将纱线卷上和松开的整个过程中,驱动带35把来自和纺织机T相连的驱动带齿转盘的旋转运动,通过缺口40和齿34的啮合同步同向地传送到滑轮和卷筒上,可以理解,装置10的这种强制式驱动旋转实质上防止了带35环绕轮子30,产生任何可能的滑轮,从而避免纱线中拉力变化或有可能的拉断。
和上述那种传统的储存式送纱装置相比,本发明所说的储纱装置10具有优越性并一样有效,它结构简单,需要更少的装配部件,并且装配该装置所需工时也减少。因此本装置10比传统装置大大便宜。而且装置10不包括那些上述传统装置中带有的电路和电的功能元件,以及自身纱线拉断检测器或止动装置。相反,为了简便,装置10由于其体积小适于安装在许多不同类型的支架上,从而便于它和传统纺织机上已有的止动装置和电路连在一起使用,从而更进一步降低装置10的成本,使其便于用来将已有的针织机或类似机器改型。滑动杆90使装置10既可用于强制送纱也可用于需求送纱,使装置10的使用具有转换性。而且杆90的滑动能力便于相连纺织机的调定。当纺织机的基本操作方式正被改变时,使装置10的运转预先处于需求送纱方式,直到纺织机的调定完成,此后,有选择地改变机器齿轮传动,使纺织机和轮子30的传动运动同步,从而使装置10以所要求的强制或需求送纱方式正常运转。
本发明的驱动带35和轮子30的新颖结构比传统储纱装置的传统旋转驱动机构具有更显著的优点,最重量的是,本发明的驱动带35在使用时具有作为强制驱动同步带的双重优点,并且能够相当简单和容易地连接起来,而不需要昂贵和复杂的专用机器或设备。在用于针织机和类似装置的传统的带驱动结构中,这些优点被认为是互斥的,并且在任何单个的带驱动装置中是达不到的,实际上,公知的传统带是环形的,因此最初它不能通过连接来安装。如上所述,在过去的手工机械修理摩擦型非同步平带中已经采用了接头,并且现在根据上述美国专利申请441,116中公开的发明,可以用更准确的方法将其机械连接,但是这种带不能用于强制同步驱动,另一方面,通过上述复杂、费时,昂贵的磨、涂胶、连接等工序可以将横齿型同步带连接起来,但许多人对这种方法完全不满意,槽型同步带根本不能同任何工厂里可使用的修理方法来连接。
因为本发明的驱动带35和所有传统的驱动带相比,不是环形的,因此可以容易地将它安装在纺织针织机上,不需要将纱头或其他东西取下来,从而不会干扰导纱机构,其安装方法如下,简单地将没有连接的带35环绕机器延伸开,将其绕在滑轮30的槽32中,使其和滑轮30的齿34啮合,然后将带端66、68机械地连接起来,装上铆钉86就形成了上述接头70,和安装需要将纱头取下并移开的传统的环形同步带所需的1个多小时或更多的时间相比,不难理解,这种要装过程只需几分钟就能完成,与用传统的磨,涂胶和连接等工序连接修理传统的平带的方法相比,以及与必须完全更换传统的槽型带的传统的作法相比,修理带有同样接头70的折断的驱动带35不仅方便,简单、节省时间,而且便宜。此外,因为带端的准备和接头的装配是两个独立的步骤,并且实际的机械装配由于手工完成,因此带端的准备可以在距最后使用带端的针织机较远的地方进行,从而允许设置一种带子替换机。使得由断带引起的停机时间可以忽视并且实际上也是微不足道的。
可以看出滑轮30和缺口带35的驱动机构不易于棉屑在轮子上累积。在轮子30的径向齿34和带子接受槽32上基本上没有地方可供棉屑累积,相反,可以看出带子35的趣口易于收集任何累积的棉屑并把它的带出轮子30。通过一个和机器附连的使用压缩空气喷射器或通过自动压缩空气清扫装置可以容易并且定期地将带子35上的这类棉屑除去。
参阅图7,本发明的储纱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用标号110表示。和上述图1-6中的实施例一样,储纱装置110采用同样的支架16,驱动带35和导纱环,并且用同样的标号表示这些部件,实际上,储纱装置110和图1-6中的装置10相比,在滑轮112和卷筒114的结构和运转连接上有所不同。
滑轮112包括一个园形空心轮子130,在其外园周上有一槽32,用于接受驱动带35。轮子130上装有许多备带锥度的齿134,它们沿径向外伸并且等间距地分布在槽32沿轴向的外侧上,这些齿适用于和上述带有缺口的驱动带35啮合,在轮齿形成的那一端轮子有一径向端壁150。轮子130包括一个径向被加大的圆柱形部分142,它位于和槽132沿轴向的内侧相对的地方,在圆柱形部分142上,有许多在圆周方向等间距分布的矩形孔139,这些孔在径向安全穿过这个被加大的部分142,在轴向上位于其整个范围之内,从而在被加大部分142上产生许多轴向伸出的齿141。齿141的端面141′实质上平的,径向延伸到轮130的轴线,并且相互位于同一平面内。通过传统的滚珠轴承150,轮子130可旋转地安装在一个管状轴152上,轴承154相应地固定在轴152上和轮子130的空心内表面上。管状轴通过位于轮子130的端壁150上的孔156延伸出去,通过螺栓158和螺母162与支架16的固定臂28固定在一起,其固定方式和上述轮子30的固定式一样。
卷筒14包括一个直径与轮子130被加大的部分142相同或略小些的圆盘形部分145,还包括许多数目与位于轮子130的被加大部分142上的孔139的数目一样多的杆147,这些杆沿圆盘形部分145的轴间延伸,在接近其圆周的地方呈圆形分布,并同心于圆盘形部分的轴线,它的在圆周方向上的间隔分布相应于位于滑轮130的被加大部分142上的孔139之间的圆周部分。
通过将滑轮112和卷筒114的相应轴152、149端对端地连接,使卷筒114的柱147插进轮子130的孔139中并和其齿141交错对插,可将滑轮112和卷筒114固定起来。为此目的,在卷筒轴149上钻穿一个轴向孔153,并在固定轮子130的螺栓158的头上也钻一个和其成一条直线的螺纹孔。将一个螺丝钉157穿过卷筒149的孔153,并把它拧入螺栓158的孔155中,从而把轴152、149牢固地保持在一起。这样的支撑,使滑轮和卷筒112、114可相互独立地旋转,但借助于它们相应的齿141和柱147的交错对插装配,可使滑轮通过驱动带35的带动,而驱动卷筒114旋转。
为了将在下面充分描述的目的,固定轮子130的螺栓158的头部在一个和轴152的轴线成一角度的平面内是平的,该平面相对于垂直惯穿该轴的平面的角度最好大约是7度,螺栓头部的螺纹孔155垂直于螺栓头表面,与轴152的轴线的夹角也是7度。相反,卷筒轴149在一个垂直于其旋转轴线的平面内是平的。如此,在滑轮和卷筒112、114的装配中,相应轴线的夹角大约是7度,其结果是插入到轮子130的孔139中的卷筒114的柱147在环绕轴152、149的圆周上位于不同范围和不同点上。滑轮轴152与固定臂28固定,其结果是固定螺栓158的倾斜的端表面向外朝离开固定块18的方向倾斜。这样,在卷筒114的柱147在轮子130的孔139中插入得最深处,环绕滑轮和卷筒112、114组合的圆周部分最接近固定块18和导纱环92,在卷筒114的柱147在滑轮130的孔139中插入得最少处,环绕滑轮和卷筒112、114组合的和前一园周部分正好相对的圆周部分离固定块18最远而最接近导纱环98。
在储纱装置10运转时,由机器T驱动的带35使滑轮和卷筒112、114同步旋转,并使纱线Y行进,离开供纱装置S。行进的纱Y通过导纱环98并沿切向放置在卷筒114的柱147上,其位置在紧接着轮子130的齿141下面的卷筒114的圆周部分上,在该处卷筒114的柱147在位于滑轮130的齿141之间的孔139中插入得最少。当轮子130连续旋转并且驱动卷筒114旋转时,柱147逐渐进入孔139中,直到柱147到达接近固定块18的滑轮和卷筒112、114组合的圆周部分,在此处,柱147在孔139中插入得最深。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新缠绕上的纱圈Y和轮子130的齿141的较低的径向面141啮合,然后沿着柱147被轴向移离滑轮112,从而导致留在卷筒114上的早先的纱圈作相应的轴向移动。这样,当纱线Y通过导纱环92从在轴向距离轮子130最远的卷筒114的圆周部分上被拉出后,在卷筒114上只有一层纱线圈。
不难理解,在使用由带35和带齿的轮子130组成的改进了的驱动机构和可移动的导纱环92方面,储纱装置110具有和装置10同样的优点。装置110和传统的储纱装置相比,简化了滑轮和卷筒的结构以及其运转连接,通过滑轮112的齿表面141′使滑轮112又成为一个纱线移距部件,从而不需要再使用一个如传统装置用的那种分开的移距部件,和传统的装置相比,装置10需要较小的制造部件、较少的装配时间并且便宜,和装置10一样,储纱装置110特意不带专用的电路、断纱检测器,止动装置或类似装置,从而使其更紧凑、简单,并且更进一步降低其总成本,使其便于用来将已有的针织机改型。
以上仅为说明的目的,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种描述的限制,那些明显来自于上述公开的技术,或根据其适当的启发而做出的任何变化或等同的装置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35)

1、一种装置件,它能将行进的纱线暂时储存并送入一台纺织机或类似机器中,它包括具有圆形部分的储纱件,纱线可以缠绕在储纱件上并从其上拉出,和用于驱动储纱件同步强制旋转的驱动体,驱动件包括和储纱件一起运转的滑轮,和用于驱动的绕在滑轮的一部分上带子,滑轮上有一个和带子啮合的环形面,在接近带子啮合面的一侧的园周上等间距地排列着许多径向伸出的齿,带子的一条边上开有许多等间距分布的同轮齿相应的并能同其啮合的缺口。
2、根据权项1所说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带子有两个相对应的端部和一个将两个带端固定在一起并使其缺口相互对齐的接头。
3、根据权项2所说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接头包括一个孔,该孔位于一个带端横向尺寸的中央,一个切缝,该缝从中央孔开始沿纵向向离开带端的方向延伸,另一带端的横向两侧上有相对的横向孔,将其插入第一个带端的中央孔和缝中,并使其两侧横向孔之间的横部正好位于中央孔中,这样就把带端用机械的方式连接起来。
4、根据权项3所说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缺口都有一条最接近端边的边和一条面朝着带端的边,这两条边都与带长方向垂直,缺口位于其之间;所说的横向孔位于所说的另一个带端的横向相对的纵边上在横向最接近一个缺口的地方,一个孔是把缺口加深形成的,另一个孔位于带端后开有缺口的纵边上,在横向它与第一个孔直接相对,孔最接近端边的边和缺口最接近端边的边成一条直线;所说中央孔在带端的纵向位于两个连续缺口之间,中央孔最接近端边的横边垂直于带长,它比最接近端边的缺口的面朝着端边的边更接近端边,其差值等于带子的厚度,从而接头中的缺口可以相互对齐。
5、根据权项3所说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带子包括将带端辅助性固定的部件,其位置在一个带端从其中央孔处沿纵向向外的区域和另一个带端以其两侧横向孔沿纵向向内的区域上。
6、根据权项5所说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辅助性固定部件是一个铆钉。
7、根据权项1所说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沿切向向储纱件送纱,在接近储纱件的圆形部分的收纱区的地方,装有第一个导纱机构,为了从储纱件上沿切向拉出纱,在接近储纱件的圆形部分的拉出纱区的地方,装有第二不导纱机构。
8、根据权项7所说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第二导纱机构相对于储纱件可沿轴向在两个位置之间滑动。当它在径向紧靠着拉出纱区时,拉出纱线的行进速度和纱线被送入的速度相同,当它在轴向与上述在径向紧靠着拉出纱区的位置有一定间距时,拉出纱线的速度独立于纱线的行进速度。
9、根据权项3所说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沿切向向储纱件送纱,在接近储纱件的圆形部分的收纱区的地方,装有第一个导纱机构;为了从储纱件上沿切向拉出纱,在接近储纱件的圆形部分的拉出纱区的地方,装有第二个导纱机构;第二导纱机构相对于储纱件可沿轴向在两个位置之间滑动,当它在径向紧靠着拉出纱区时,拉出纱线的行进速度和纱线被送入的速度相同,当它在轴向与上述在径向紧靠着拉出纱区的位置有一定间距时,拉出纱线的速度独立于纱线的行进速度。
10、根据权项1所说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圆形部分的径向尺寸从加大的收纱区向减小了的拉出纱区减小,所说圆形部分尺寸的减小有效地使纱线的缠绕随着储纱件的旋转而偏转并从收纱区逐步地移动到拉出纱区。
11、根据权项3所说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园形部分的径向尺寸从加大的收纱区向减小了的拉出纱区减小,所说圆形部分尺寸的减小有效地使纱线的缠绕随着储纱件的旋转而偏转并从收纱区逐步地移动到拉出纱区。
12、根据权项9所说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圆形部分的径向尺寸从加大的收纱区向减小了的拉出纱区减小,所说圆形部分尺寸的减小有效地使纱线的缠绕随着储纱件的旋转而偏转并从收纱区逐步地移动到拉出纱区。
13、用于强制驱动储存式送纱装置或类似装置同步旋转的机构,它包括和所说装置运转连接用于驱动旋转的滑轮,和依靠其纵向行进运动进行驱动的绕在滑轮的一部分上的带子;滑轮上有一个和带子啮合的用于接收所说带子的环形面,在接近带子啮合面的一侧的圆周上等间距地排列着许多径向伸出的齿,在所说带子的一条边上开有许多等间距分布的同轮齿相应的并能同其啮合的缺口。
14、根据权项13所说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带子不是环形的,它有两个相对应的部和一个将两个带端固定在一起并使其缺口相互对齐的接头。
15、根据权项14所说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接头包括一个孔,该孔位于一个带端横向尺寸的中央,一个切缝,该缝从所说的中央孔开始沿纵向向离开带端的方向延伸,另一带端的横向两侧上有相对的横向孔,将其插入第一个带端的中央孔和缝中,并使其两侧横向孔之间的横部正好位于中央孔中,这样就把带端用机械的方式连接起来。
16、根据权项15所说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每一个缺口都有一条最接近端边的边和一条面朝着带端的边,这两条边都与带长方向垂直,缺口位于其之间,所说的横向孔位于所说的另一个带端的横向相对的纵边上在横向最接近一个缺口的地方,一个孔是把缺口加深形成的,另一个孔位于带端没开有缺口的纵边上,在横向它与第一个孔直接相对,孔最接近端边的边和缺口最接近端边的边成一条直线,所说中央孔在带端的纵向位置位于两个连续缺口之间,中央孔最接近端边的横边垂直于带长,它比最接近端边的缺口的面朝着端边的边美接近端边,其差值等于带子的厚度,从而接头中的缺口可以相互对齐。
17、根据权项16所说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带子包括将带端辅助性固定的铆钉,其位置在一个带端从其中央孔处沿纵向向外的区域和另一个带端从其两侧横向孔沿纵向向内的区域上。
18、一种装置,它能将行进的纱线暂时储存并送入一台纺织机械类似机器中,它包括具有圆形部分的可绕一轴旋转的储纱件,纱线可以缠绕在储纱件上并从其上拉出;以及用于驱动储纱件的驱动件;为了沿切向向储纱件送纱,在接边储纱件的圆形部分的收纱区的地方,装有第一个导纱机构;为了从储纱件上沿切向拉出纱,在接近储纱件的园形部分的拉出纱区的地方,装有第二个导纱机构;第二个导纱机构相对于储纱件可沿轴向在两个位置之间滑动,当它在径向紧靠拉出纱区时,拉出纱线的行进速度和纱线被送入的速度相同,当它在轴向与上述在径向紧靠着拉出纱区的位置有一定间距时,拉出纱线的速度独立于纱线的行进速度。
19、一种装置,它能将行进的纱线暂时储存并送入一台纺织机或类似机器中,它包括具有圆形部分的可绕一轴旋转的储纱件纱线可以缠绕在储纱体上并从其上拉出,所说圆形部分的径向尺寸从加大的收纱区向减小了的拉出纱区域小,所说圆形部分尺寸的减小有效地使纱线的缠绕随着储纱件的旋转而偏转并从收纱区逐步地移到拉出纱区。
20、根据权项19所说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储纱件包括卷筒,该卷筒有一个连续光滑的外表面,形成其圆形部分。
21、根据权项19所说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圆形部分相对于所说的储纱件是征向向内收缩的锥形。
22、根据权项20所说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圆形部分相对于所说的储纱件是径向向内收缩的锥形。
23、根据权项19所说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用于驱动储纱件同步强制旋转的部件,该驱动件包括和储纱件同轴固定一起旋转的滑轮,和固于驱动的绕在滑轮的一部分上的带子,滑轮上有一个和带子啮合的环形面,在接近带子啮合面的一侧的圆周上等间距地排列着许多径向伸出的齿,带子的一条边上开有许多等间距分布的同轮齿相位的并能同其啮合的缺口,所说的带子有两个端部和一个将两个带端机械地固定在一起并使其相应缺口相互对齐的接头。
24、根据权项22所说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用于驱动储存件同步强制旋转的部件,该驱动件包括和储纱件同轴固定一起旋转的滑轮,和用于驱动的绕在滑轮的一部分上带子,滑轮上有一个和带子啮合的环形面,在接近带子啮合面的一侧的圆周上等间距地排列着许多径向伸出的齿,带子的一条边上开有许多等间距分布的同轮齿相应的并能同其啮合的缺口,所说的带子有两个端部和一个将两个带端机械地固定在一起并使其相应缺口相互对齐的接头。
25、根据权项19所说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沿切向向储纱件送纱,在接近储纱件的圆形部分的收纱区的地方,装有第一个导纱机构,为了从储纱件上沿切向拉出纱,在接近储纱件的圆形部分的拉出纱区的地方,装有第二个导纱机构,第二导纱机构相对于储纱件可沿轴向在两个位置之间滑动,当它在径向紧靠着拉出纱区时,拉出纱线的行进速度和纱线被送入的速度相同,当它在轴向与上述在径向紧靠着拉出纱区的位置有一定间距时,拉出纱线的速度独立于纱线的行进速度。
26、根据权项24所说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沿切向向储纱件送纱,在接近储纱件的圆形部分的收纱区的地方,装有第一个导纱机构;为了从储纱件上沿切向拉出纱,在接近储纱件的圆形部分的拉出纱区的地方,装有第二个导纱机构;第二导纱机构相对于储纱件可沿轴向在两个位置之间滑动,当它在径向紧靠着拉出纱区时,拉出纱线的行进速度和纱线被送入的速度相同,当它在轴向与上述在径向紧靠着拉出纱区的位置有一定间距时,拉出纱线的速度独立于纱线的行进速度。
27、一种装置,它能将行进的纱线暂时储存并送入一台纺织机或类似机器中,它包括滑轮,在所说的滑轮上有许多在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径向啮合面以及许多位于径向啮合面之间的轴向孔;还包括储纱件,在所说的储纱件上有许多在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轴向伸出部分和一个纱线可以缠绕上并拉出的圆形部分,滑轮和储纱件可以相互独立旋转地安装在一起,而如果将储纱件的伸出部分插入滑轮相应的孔中,使其交错对插地相互啮合,则滑轮的旋转就将带动储纱件的旋转;将滑轮的轴线和储纱件的轴线安装得相互成一个小角度,使储纱件上的纱圈通过径向啮合面在滑轮附近啮合,从而能将纱圈沿轴向从滑轮上移开。
28、根据权项27所说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其特征在,所说的滑轮包括一个适于被驱动的轮子和许多在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同心于轮子的轴线沿轴向延伸的齿,所说的径向啮合面由齿的伸出端形成。
29、根据权项27所说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储纱件包括卷筒,所说的卷筒上带有许多在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同心于卷筒的轴线沿轴向延伸的杆,形成所说的圆形部分和所说的伸出部分。
30、根据权项28所说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储纱件包括卷筒,所说的卷筒上带有许多在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同心于卷筒的轴线沿轴向延伸的杆,形成所说的圆形部分和所说的伸出部分。
31、根据权项30所说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轮子的轴线与所说卷筒轴线之间的夹角大约是7度。
32、根据权项27所说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滑轮上有一个和带子啮合的环形面,在接近带子啮合面的一侧的圆周上等间距地排列着许多向伸出的齿,其特征更在于,它具有用于驱动的绕在所说滑轮的啮合面的一部分上的带子,在所说带子的一条边上开有许多等间距分布的同轮齿相应的并能同其啮合的缺口,所说的带子有两个端部和一个将两个带端机械地固定在一起并使其相应缺口相互对齐的接头。
33、根据权项30所说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滑轮上有一个和带子啮合的环形面,在接近带子啮合面的一侧的圆周上等间距地排列着许多径向伸出的齿,其特征更在于,它具有用于驱动的绕在所说滑轮的啮合面的一部分上的带子,在所说带子的一条边上开有许多等间距分布的同轮齿相应的并能同其啮合的缺口,所说的带子有两个端部和一个将两个带端机械地固定在一起并使其相应缺口相互对应的接头。
34、根据权项27所说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沿切向向储纱件送纱,在接近储纱件的圆形部分的收纱区的地方,装有第一个导纱机构,为了从储纱体上沿切向拉出纱,在接近储纱件的圆形部分的拉出纱区的地方,装有第二个导纱机构;第二导纱机构相对于储纱体可沿轴向在两个位置之间滑动,当它在径向紧靠着拉出纱区时,拉出纱线的行进速度和纱线被送入的速度相同,当它在轴向与上述在径向紧靠着拉出纱区的位置有一定间距时,拉出纱线的速度独立于纱线的行进速度。
35、根据权项33所说的储存式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沿切向向储纱件送纱,在接近储纱件的圆形部分的收纱区的地方,装有第一个导纱机构;为了从储纱件上沿切向拉出纱,在接近储纱件的圆形部分的拉出纱区的地方,装有第二个导纱机构;第二导纱机构相对于储纱件可沿轴向在两个位置之间滑动,当它在径向紧靠着拉出纱区时,拉出纱线的行进速度和纱线被送入的速度相同,当它在轴向与上述在径向紧靠着拉出纱区的位置有一定间距时,拉出纱线的速度独立可纱线的行进速度。
CN85101785A 1984-12-17 1985-04-01 储送纱装置的带传动装置 Expired CN10098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6/682,439 US4632324A (en) 1982-11-12 1984-12-17 Strand storing and delivering device
US682,439 1984-12-17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9107225A Division CN1021568C (zh) 1984-12-17 1989-09-13 储纱和送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5101785A true CN85101785A (zh) 1986-06-10
CN1009817B CN1009817B (zh) 1990-10-03

Family

ID=247397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5101785A Expired CN1009817B (zh) 1984-12-17 1985-04-01 储送纱装置的带传动装置
CN89107225A Expired - Lifetime CN1021568C (zh) 1984-12-17 1989-09-13 储纱和送纱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9107225A Expired - Lifetime CN1021568C (zh) 1984-12-17 1989-09-13 储纱和送纱装置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4632324A (zh)
EP (1) EP0185131B1 (zh)
JP (1) JPS61254470A (zh)
KR (1) KR930007346B1 (zh)
CN (2) CN1009817B (zh)
AT (1) ATE40337T1 (zh)
CA (1) CA1271318A (zh)
CS (1) CS275872B6 (zh)
DD (1) DD235282A5 (zh)
DE (1) DE3567840D1 (zh)
ES (1) ES870252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4895B (zh) * 2007-01-04 2012-07-18 苏佩尔芭股份有限公司 纱线储存装置
CN101214894B (zh) * 2007-01-04 2012-07-25 苏佩尔芭股份有限公司 纱线储存装置
CN108070930A (zh) * 2016-11-14 2018-05-2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90800A (en) * 1987-07-30 1990-01-02 Barmag, Ag Yarn withdrawal apparatus and method
DE3732102C1 (de) * 1987-09-24 1989-05-03 Gustav Memminger Fadenliefervorrichtung fuer Textilmaschinen mit zeitlich unterschiedlichem Fadenverbrauch,insbesondere Strick- und Wirkmaschinen
US4880177A (en) * 1987-11-07 1989-11-14 Barmag, Ag Yarn withdrawal apparatus
EP0350976A1 (en) * 1988-07-11 1990-01-17 Jen-Fu Chen A synchronous yarn feeding device
US5570593A (en) * 1991-05-21 1996-11-05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Und Beteiligungs Gesellschaft Mbh Strand feeding device
DE4116497B4 (de) * 1991-05-21 2006-10-19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Fadenliefervorrichtung
TW268056B (zh) * 1993-07-10 1996-01-11 Barmag Barmer Maschf
DE19538135A1 (de) * 1995-10-13 1997-04-17 Terrot Strickmaschinen Gmbh Fadenvorrichtung für Textilmaschinen
DE19733264A1 (de) * 1997-08-01 1999-02-04 Sipra Patent Beteiligung Fadenliefervorrichtung und dafür geeignetes Antriebsrad
US6102320A (en) * 1999-06-02 2000-08-15 Chen; Jen Hui Fabric yarn supply apparatus with dual feeding features
DE19932482A1 (de) * 1999-07-12 2001-01-18 Memminger Iro Gmbh Fadenliefergerät in mit verstellbarer Fadenleitelementeinrichtung
JP5176345B2 (ja) * 2006-04-24 2013-04-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搬送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BE1018091A3 (nl) * 2008-04-08 2010-05-04 Wiele Michel Van De Nv Verbeterde garenvoorraadinrichting.
BE1026405B1 (nl) * 2018-06-20 2020-01-30 Nv Michel Van De Wiele Garenvoorraadinrichting voor een garenverwerkende machine
CN111218767B (zh) * 2020-01-14 2021-11-16 浙江升丽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无缝彩棉背心针织机的送纱装置
KR102126946B1 (ko) * 2020-02-10 2020-07-08 김모환 메탈릭사 급사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59371C (de) * 1932-09-19 Georg Koehler Nietfoermiger Riemenverbinder aus Tierhaut
US752512A (en) * 1904-02-16 Belt-joint
DE626256C (de) * 1936-02-22 Johannes Strauch Riemenverbindung
US406106A (en) * 1889-07-02 Belt-fastener
GB189711829A (en) * 1897-05-12 1897-10-02 Alexander Menesdorffer Improved Band Driving Gear for Transmitting Power.
GB189813213A (en) * 1898-06-13 1899-02-11 Thomas James Harper Improvements in Gearing for Bicycles and the like.
US1300345A (en) * 1918-04-24 1919-04-15 John L Case Power-belt.
US2022601A (en) * 1933-04-10 1935-11-26 Mcdonald Liner Inc Basket liner
US2433446A (en) * 1943-10-30 1947-12-30 Foster Harry Clark Film splice
US2724974A (en) * 1951-09-18 1955-11-29 White Sewing Machine Corp Belt drive
FR1113501A (fr) * 1954-11-04 1956-03-30 Condensation Application Mec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de mouvement par poulie et courroie
US3026737A (en) * 1960-07-22 1962-03-27 Pic Design Corp Belt transmission system
US3354632A (en) * 1965-06-11 1967-11-28 Arbee Corp Automatic belt making machine
SE314157B (zh) * 1967-10-20 1969-09-01 K Rosen
DE1809091A1 (de) * 1968-11-15 1970-06-25 Sobrevin Liefervorrichtung fuer Faeden
DE2003760C3 (de) * 1970-01-28 1975-02-20 Compo Ag, Aldiswil, Zuerich (Schweiz) Fadenzubringer mit einem Fadenzwischenspeicher für fadenverbrauchende Textilmaschinen
FR2170410A5 (zh) * 1971-12-03 1973-09-14 Rosen Karl
US3713307A (en) * 1971-12-23 1973-01-30 Fouquet Werk Frauz & Planck Thread supply device for textile machinery
FR2188588A6 (zh) * 1972-06-13 1974-01-18 Rosen Karl
CH570328A5 (zh) * 1973-03-12 1975-12-15 Iro Ab
FR2278817A1 (fr) * 1974-07-17 1976-02-13 Inst Textile De France Dispositif d'alimentation en fil pour metier de bonneterie
US3957217A (en) * 1975-06-25 1976-05-18 Wesco Industries Corporation Storage drum for intermediate yarn feeding device
DE2531167A1 (de) * 1975-07-11 1977-01-27 Horst Paepke Fadenliefervorrichtung
DE2610709A1 (de) * 1976-03-13 1977-09-15 Horst Paepke Fadenliefervorrichtung
JPS5820138B2 (ja) * 1976-10-13 1983-04-21 財団法人半導体研究振興会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H616902A5 (zh) * 1976-10-28 1980-04-30 Sulzer Ag
DE2710821C3 (de) * 1977-03-11 1981-07-23 Aktiebolaget Iro, Ulricehamn Fadenliefervorrichtung für Textilmaschinen
DE2723965A1 (de) * 1977-05-27 1978-11-30 Horst Paepke Fadenliefervorrichtung
DE2743749C3 (de) * 1977-09-29 1984-10-11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7000 Stuttgart Fadenspeicher- und -liefervorrichtung für Textilmaschinen
GB1592647A (en) * 1977-12-07 1981-07-08 Lockwood A W Joining strip material
DE2821725C2 (de) * 1978-05-18 1980-05-08 Ab Iro, Ulricehamn (Schweden) Fadenspeicher- und -liefervorrichtung
GB2065724B (en) * 1979-12-03 1984-07-11 Zbrojovka Vsetin Np Arrangement for constant feeding of yarn
FR759330A (fr) * 1980-03-03 1934-02-01 Chaise
CH647999A5 (de) * 1980-06-17 1985-02-28 Rueti Ag Maschf Fadenliefervorrichtung fuer textilmaschinen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der fadenliefervorrichtung.
NL8100492A (nl) * 1981-02-02 1982-09-01 Rueti Te Strake Bv Inrichting voor het vormen van een voorraadwikkel uit een van een garenvoorraad aangevoerde draad.
US4506429A (en) * 1982-11-12 1985-03-26 Alandale Knitting Company, Inc. Method for preparing belt end portions for spliced mechanical interconnection, belt end portions prepared thereby and spliced interconnection formed therewit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4895B (zh) * 2007-01-04 2012-07-18 苏佩尔芭股份有限公司 纱线储存装置
CN101214894B (zh) * 2007-01-04 2012-07-25 苏佩尔芭股份有限公司 纱线储存装置
CN108070930A (zh) * 2016-11-14 2018-05-2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CN108070930B (zh) * 2016-11-14 2021-08-24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D235282A5 (de) 1986-04-30
JPS61254470A (ja) 1986-11-12
DE3567840D1 (en) 1989-03-02
CN1021568C (zh) 1993-07-14
KR860005063A (ko) 1986-07-18
EP0185131B1 (en) 1989-01-25
CN1042129A (zh) 1990-05-16
US4632324A (en) 1986-12-30
ES8702529A1 (es) 1986-12-16
KR930007346B1 (ko) 1993-08-09
ATE40337T1 (de) 1989-02-15
CA1271318A (en) 1990-07-10
CN1009817B (zh) 1990-10-03
CS275872B6 (en) 1992-03-18
ES543748A0 (es) 1986-12-16
EP0185131A1 (en) 1986-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85101785A (zh) 储纱和送纱装置
CN101297072B (zh) 用于制造三维环状纤维结构的方法
EP2122022B1 (de) Ringspinnmaschine mit vorrichtung zum zuführen von flammen
EP1836334B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wickeln eines aus einer mehrzahl von fäden bestehenden bandes auf einen um eine drehachse rotierenden wickelkörper
CN113148766A (zh) 一种纺织纱线张紧调节输送一体化系统
WO2016198464A1 (de) Verseileinheit für eine verseilmaschine und korb für eine verseileinheit
WO1990001083A1 (de) Fadenliefervorrichtung für textilmaschinen
DE10229074B4 (de) Spiralisiervorrichtung
EP0128863B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s Umwindegarnes
CN212424929U (zh) 一种加弹机用卷纱装置
DE2845421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pinnen von garn
EP001726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nding and twisting yarn
CN221026833U (zh) 一种纺织机经线输送机构
EP4051832B1 (de) Offenend-spinn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und steuereinrichtung zum betreiben einer solchen offenend-spinnmaschine
US482150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inning yarn
CN117049267B (zh) 一种自动化碳纤维打纱机
CN1400953A (zh) 无扭曲喂纱方法以及喂纱装置
DE4141712A1 (de) Fadenliefereinrichtung fuer textilmaschinen
DE3901373C1 (en) Apparatus for feeding tear-resistant filamentary material to the knitting stations of a multi-system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CN116791243A (zh) 一种复合纱线并捻机
EP3591106A1 (de) Fadenliefergerät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fadenliefergerätes
DE3603177A1 (de) Sammelvorrichtung fuer textile faeden
DE7706069U1 (de) Textilmaschine zur erzeugung und/oder bearbeitung von faeden
CH279517A (de) Mehrzweck-Spul- und Zwirnmas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