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31951U -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31951U
CN220831951U CN202322426360.5U CN202322426360U CN220831951U CN 220831951 U CN220831951 U CN 220831951U CN 202322426360 U CN202322426360 U CN 202322426360U CN 220831951 U CN220831951 U CN 2208319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heat generating
electric connection
atomizer
atom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2636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满堂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2636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319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319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319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雾化组件包括多孔基体和发热元件,多孔基体包括顶面、与顶面相背的底面以及位于顶面与底面之间的周向外侧面;发热元件至少部分设置于多孔基体的周向外侧面上,发热元件包括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环绕于周向外侧面上,第一部分包括在环绕路径上相互间隔的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以及相互间隔的第一发热部和第二发热部;第一发热部的两端对应地连接于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第二发热部的两端对应地连接于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通过上述设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雾化组件的气溶胶易损失的问题,提升雾化口感。

Description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雾化器包括雾化组件,雾化组件一般包括发热元件和多孔基体。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的发热元件都是通过蚀刻或者贴片技术镶嵌在多孔基体的底部,雾化组件横直放置,以实现从多孔基体的顶部下液、多孔基体渗液、底部发热元件发热的效果。
然而,这种结构的雾化组件在空气进入到雾化器后,会直接竖向冲击多孔基体底部的发热元件,发热元件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生成的气溶胶,随着空气向两侧分散后再流向出气孔位置,气溶胶撞击到雾化器的侧壁,易造成气溶胶损失,且影响口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提供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雾化组件的气溶胶易损失的问题,提升雾化口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包括:
多孔基体,包括顶面、与所述顶面相背设置的底面以及位于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之间的周向外侧面;
发热元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多孔基体的周向外侧面上,所述发热元件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环绕于所述周向外侧面上,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在环绕路径上相互间隔的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以及相互间隔的第一发热部和第二发热部,所述第一发热部的两端对应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所述第二发热部的两端对应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孔基体的周向外侧面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相对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一电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二电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一发热部设置于所述第三侧面上,所述第二发热部设置在所述第四侧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部包括第一发热区和两个第一连接区,所述第一发热区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区之间,所述第一发热区包括多个并联的第一子发热区;和/或,
所述第二发热部包括第二发热区和两个第二连接区,所述第二发热区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区之间,所述第二发热区包括多个并联的第二子发热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部和所述第二发热部对称设置;和/或
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对称设置;和/或
所述第一发热部和所述第二发热部在自所述底面朝向所述顶面的方向上的宽度均小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孔基体的顶面设有朝向底面凹陷的储液槽,所述储液槽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一发热部以及所述第二发热部对应的周向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元件还包括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发热部,所述第三发热部设置于所述底面,且所述第三发热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
外壳;
安装座,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与所述外壳配合形成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安装座内部具有容纳腔;
雾化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任一种雾化组件;
两个电极,保持于所述安装座上且并行延伸,其中一个所述电极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电连接,另一个所述电极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部具有出气管,所述安装座包括相互连接的顶座和底座,所述顶座设置于所述底座靠近所述出气管的一侧;所述顶座设置有相互间隔的进液孔和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与所述出气管连通,所述进液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进液孔流体连通;所述底座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气孔和两个相互间隔的电极孔,两个所述电极对应贯穿设置于两个所述电极孔内;
两个所述电极孔在沿所述多孔基体的第一侧面向第二侧面的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电极的侧面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抵接,另一个所述电极的侧面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座和所述底座配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底座靠近所述顶座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支撑柱,所述多孔基体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柱接触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座的侧壁对应于所述第一发热部和第二发热部的位置均设置有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靠近所述顶座的表面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多孔基体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且与所述限位槽的底壁接触设置;
所述进气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进气孔相互间隔且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发热部和所述第二发热部的位置设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雾化器,包括如上所述的任一种雾化器;
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器的两个电极电连接,用于为所述雾化器提供能量。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雾化组件包括多孔基体和发热元件,多孔基体包括顶面、与顶面相背的底面以及位于顶面与底面之间的周向外侧面;发热元件至少部分设置于多孔基体的周向外侧面上,发热元件包括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环绕于周向外侧面上,第一部分包括在环绕路径上相互间隔的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以及相互间隔的第一发热部和第二发热部;第一发热部的两端对应地连接于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第二发热部的两端对应地连接于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通过上述设置,本申请雾化组件在使用中雾化生成的气溶胶在外部空气的裹挟下可直接经周向外侧面外的空间与此周向外侧面大致平行地流动,进而可流向雾化器的出口,从而可减少气溶胶的损失;由此,本申请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雾化组件的气溶胶易损失的问题,提升雾化口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一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提供的雾化组件的一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5提供的雾化组件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8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顶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300,电子雾化装置300可用于气溶胶生成基质的雾化。电子雾化装置300包括雾化器100和电源组件200,雾化器100和电源组件200电连接。
其中,雾化器100用于存储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该雾化器100具体可用于不同的领域,比如,医疗、美容、休闲吸食等。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雾化器100可用于电子气溶胶化装置,用于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并产生气溶胶,以供用户抽吸,以下实施例均以此休闲吸食为例。
雾化器100的具体结构与功能可参见以下实施例所涉及的雾化器100的具体结构与功能,且可实现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电源组件200包括电池(图未示)和控制器(图未示),电池用于为雾化器100的工作提供电能,以使得雾化器100能够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形成气溶胶;控制器用于控制雾化器100工作。电源组件200还包括电池支架、气流传感器等其他元件。
雾化器100与电源组件200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雾化器100和电源组件200是可拆卸连接的。
参阅图2至图7,图2是图1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一截面示意图,图4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另一截面示意图,图5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提供的雾化组件的一截面示意图,图7是图5提供的雾化组件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参见图2至图4,雾化器100包括外壳1、安装座2和雾化组件3,外壳1内部具有出气管11,安装座2至少部分设置于外壳1内,且与外壳1配合形成了储液腔12,储液腔12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安装座2内部具有容纳腔21,安装座2靠近出气管11的一端具有相互间隔的进液孔22和出气孔23,出气孔23与出气管11连通,进液孔22与储液腔12连通,安装座2远离出气管11的一端具有至少一个进气孔24和两个相互间隔的电极孔25。
雾化组件3设置于容纳腔21内,且与进液孔22流体连通,雾化组件3与容纳腔21的侧壁配合形成了雾化腔30,雾化腔30的一端与进气孔24连通,另一端与出气孔23连通。储液腔1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经进液孔22流向雾化组件3,被雾化组件3吸收并加热雾化生成气溶胶,外部空气经进气孔24进入到雾化器100内部,流向雾化腔30并携带气溶胶一起流向出气孔23位置处,最终流向出气管11被用户吸食。
具体的,参见图5至图7,雾化组件3包括多孔基体31和发热元件32,多孔基体31包括顶面311、与顶面311相背设置的底面312以及位于顶面311与底面312之间的周向外侧面,周向外侧面连接顶面311和底面312。多孔基体31可以为由多孔金属、多孔陶瓷或多孔玻璃等多孔材料制成的多孔结构,也可以为致密陶瓷等致密材料通过打孔的方式形成的多孔结构。本实施例中,多孔基体31还包括自顶面311凹入设置的储液槽314。多孔基体31与进液孔22流体连通,储液腔1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经过进液孔22流入到多孔基体31中,具体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流入到多孔基体31的储液槽314内,储液槽314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经多孔基体31内部的孔隙渗透至多孔基体31的周向外侧面,便于被加热雾化。可以理解,在多孔基体31的顶面311设置储液槽314,可以使得气溶胶生成基质自储液槽314更快速地渗透至多孔基体31的各个表面,更有利于提升雾化效率。
发热元件32至少部分设置于多孔基体31的周向外侧面上,具体的,发热元件32包括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呈环形且结合在多孔基体31的周向外侧面上。第一部分包括位于多孔基体31的两个相对外侧面上且相互间隔的第一电连接部33和第二电连接部34、以及位于另外两个相对外侧面上且相互间隔的第一发热部35和第二发热部36,第一发热部35的两端对应地连接于第一电连接部33和第二电连接部34,第二发热部36的两端对应地连接于第一电连接部33和第二电连接部34。发热元件32可以通过印刷、气相沉积、蚀刻或者贴片技术形成在多孔基体31上。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多孔基体31的周向外侧面上设置发热元件32,可以使得多孔基体31的周向外侧面的发热元件32直接加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即雾化面在多孔基体31的周向外侧面,外部空气进入到雾化器100内部时,会直接携带由多孔基体31的周向外侧面的发热元件32加热雾化生成的气溶胶流向出气孔23位置处,气溶胶无需向左右两侧分散而直接流向出气孔23位置处,减少了气溶胶的损失,避免了将发热元件32设置于多孔基体31的底面312时,外部空气直接竖向冲击发热元件32,且气溶胶随着外部空气左右分散后撞击到雾化器100的侧壁后再流向出气孔23,导致气溶胶损失、影响雾化口感的问题发生。同时,将发热元件32的第一部分设置为环形结构,第一发热部35和第二发热部36的两端均分别连接于第一电连接部33和第二电连接部34,使得第一发热部35和第二发热部36并联设置,增加了发热元件32的发热面积,更有利于提升发热元件32的发热效率,进而提升了雾化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热部35和第二发热部36可以对称设置,也可以在沿着多孔基体31的周向外侧面的延伸方向上随意间隔分布;第一电连接部33和第二电连接部34也可以对称设置,或者,第一电连接部33和第二电连接部34也可以在沿着多孔基体31的周向外侧面的延伸方向上随意间隔分布。只要第一发热部35的两端可以分别实现与第一电连接部33和第二电连接部34的稳定电连接,第二发热部36的两端可以分别实现与第一电连接部33和第二电连接部34的稳定电连接,以使第一发热部35和第二发热部36并联设置即可。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电连接部33的至少局部和第二电连接部34的至少局部从多孔基体31的外侧面延伸到底面312或者顶面311,从而提供与电极4抵接的接触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孔基体31呈长方体,多孔基体31的周向外侧面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315和第二侧面316,以及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317和第四侧面318。第一电连接部33和第二电连接部34对应地贴设于多孔基体31的相对的第一侧面315和第二侧面316上,第一发热部35和第二发热部36对应地贴设于多孔基体31的相对的第三侧面317和第四侧面318上。通过将第一发热部35和第二发热部36分别设置于相对的两个侧面上,第一电连接部33和第二电连接部34分别设置于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多孔基体31的第三侧面317和第四侧面318为雾化面,雾化面加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多孔基体31的第三侧面317和第四侧面318与容纳腔21的侧壁之间间隔形成了雾化腔30,雾化生成的气溶胶在外部空气的携带下直接经第三侧面317和第四侧面318与容纳腔21的侧壁之间的间隙流向出气孔23位置处,减少了气溶胶的损失,有利于提升雾化口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热部35和第二发热部36对称设置,第一电连接部33和第二电连接部34对称设置,可以使得流经第一发热部35和第二发热部36的电流更均匀,多孔基体31的第三侧面317和第四侧面318的加热雾化效率更一致,使得雾化组件3的雾化效果更均匀,更有利于提升雾化口感,进而提升雾化器100的雾化性能。
在其他实施例中,多孔基体31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多孔基体31可以设置为圆柱形、椭圆柱形、棱台状、五棱柱、六棱柱、七棱柱等任意形状,将环形的发热元件32的第一部分设置于多孔基体31的周向外侧面上,使得雾化组件3的雾化面在多孔基体31的周向外侧面上,以减少气溶胶的损失。第一发热部35和第二发热部36也可以不对称设置,第一电连接部33和第二电连接部34也可以不对称设置,例如,第一发热部35和第一电连接部33可以同时设置在第三侧面317上,第二电连接部34仍设置于第二侧面316,第二发热部36仍设置于第四侧面318,只要发热元件32可以在与电源组件200电连接时加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生成气溶胶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自多孔基体31的底面312向顶面311的方向上,第一发热部35和第二发热部36的宽度均小于第一电连接部33和第二电连接部34的宽度。可以理解,第一电连接部33和第二电连接部34用于与电源组件200实现电连接,以使得雾化组件3可以与电源组件200电连接。第一发热部35和第二发热部36用于加热雾化多孔基体31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第一发热部35和第二发热部36的宽度均小于第一电连接部33和第二电连接部34的宽度,可以使得电流经由第一电连接部33流向第二电连接部34时,在第一发热部35和第二发热部36位置处发热,多孔基体31的第三侧面317和第四侧面318为雾化面,从而加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发热部35和第二发热部36的宽度也可以大于第一电连接部33和第二电连接部34的宽度,使得发热元件32与电源组件200电连接时,电流经过发热元件32时可以在第一电连接部33和第二电连接部34位置处发热,以使得多孔基体31的第一侧面315和第二侧面316作为雾化面,以加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和图7,第一发热部35包括第一发热区351和两个第一连接区352,两个第一连接区352分别连接于第一发热区351的两端。第一发热区351包括多个第一子发热区353,多个第一子发热区353在自多孔基体31的底面312至顶面311的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多个第一子发热区353的两端均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连接区352。可以理解,将第一发热部35设置为包括第一发热区351和两个第一连接区352,第一发热区351连接于两个第一连接区352之间,可以使得发热元件32的第一发热部35的发热区域更集中,形成更优的温度场分布,雾化效率更高。而且,将第一发热区351设置为包括多个在自多孔基体31的底面312至顶面311的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子发热区353,使得在第一发热区351形成多个并联的电流通路,有效增加了第一发热区351的发热面积,进一步提升了发热元件32的发热效率和雾化效率。
第二发热部36也包括第二发热区361和两个第二连接区(图未示),两个第二连接区分别连接于第二发热区361的两端,第二发热区361包括多个第二子发热区362,多个第二子发热区362在自多孔基体31的底面312至顶面311的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多个第二子发热区36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连接区。同理,上述设置也可以使得发热元件32的第二发热部36的发热区域更集中,形成更优的温度场分布,雾化效率更高;而且,将第二发热区361设置为包括多个在自多孔基体31的底面312至顶面311的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二子发热区362,也使得在第二发热区361形成多个并联的电流通路,有效增加了第二发热区361的发热面积,进一步提升了发热元件32的发热效率和雾化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第一发热区351包括两个相互间隔的第一子发热区353,两个第一子发热区353均沿着第一侧面315向第二侧面316的方向上呈弧形延伸,且两个第一子发热区353对称设置。第二发热区361包括两个相互间隔的第二子发热区362,两个第二子发热区362均沿着第一侧面315向第二侧面316的延伸方向上呈弧形延伸,且两个第二子发热区362对称设置。第一发热区351和第二发热区361的形状相同,优选的,第一发热区351和第二发热区361对称设置,使得多孔基体31的第三侧面317和第四侧面318的雾化效率更一致,雾化更均匀。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发热区351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第一子发热区353,第二发热区361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第二子发热区362,例如,三个、四个、五个等任意数量,第一子发热区353的数量可以与第二子发热区362的数量不一致。第一子发热区353和第二子发热区362也可以设置为其他任意形状,例如,Z形、S形等任意形状,第一子发热区353和第二子发热区362的形状也可以不一致,第一发热区351和第二发热区361也可以不对称设置。也可以仅第一发热部35包括第一发热区351,第一发热区351包括多个第一子发热区353,或者,也可以仅第二发热部36包括第二发热区361,第二发热区361包括多个第二子发热区362,或者,第一发热区351也可以仅包括一个第一子发热区353,第二发热区361也可以仅包括一个第二子发热区362;或者,也可以不设置第一连接区352和/或第二连接区,将多个第一子发热区353的两端均分别直接连接于第一电连接部33和第二电连接部34,多个第二子发热区362的两端均分别直接连接于第一电连接部33和第二电连接部34。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至图7,多孔基体31呈长方体,储液槽314为设置于多孔基体31的顶面311的矩形凹槽,储液槽314的内壁面与第一发热部35以及第二发热部36对应的周向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即,储液槽314的内壁面与第三侧面317和第四侧面318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可以理解,基本相等指的是误差在一定范围内,例如,误差在10%的范围内。在一实施方式中,矩形凹槽具有四个内壁面,矩形凹槽的四个内壁面分别和与其对应的多孔基体31的周向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即矩形凹槽与多孔基体31同轴设置。可以理解,将储液槽314设置为矩形凹槽,且矩形凹槽的四个内壁面分别和与其对应的多孔基体31的周向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可以使得流入到储液槽314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更均匀的流向多孔基体31的四个外侧面,进而使得多孔基体31的第三侧面317和第四侧面318的雾化速率更一致,使得雾化组件3雾化更均匀,更有利于提升雾化口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元件32还可以包括第二部分,发热元件32的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发热部(图未示),第三发热部设置于多孔基体31的底面312,且第三发热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电连接部33和第二电连接部34。通过在多孔基体31的底面312进一步设置第三发热部,在第一电连接部33和第二电连接部34与电源组件200电连接时,第三发热部发热,可以使得发热元件32的发热面积更大,进一步提升雾化组件3的雾化效率。矩形凹槽的底壁与多孔基体31的底面312之间的距离,可以与矩形凹槽的内壁面和与其对应的多孔基体31的周向外侧面之间的距离相等,以使得雾化更均匀。第三发热部也可以包括第三发热区和两个第三连接区,第三发热区可以包括多个第三子发热区,多个第三子发热区沿着第三侧面317向第四侧面318的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多个第三子发热区的两端分别电连接于两个第三连接区,或者,也可以不设置第三连接区,多个第三子发热区的两端均分别直接电连接于第一电连接部33和第二电连接部34。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发热元件32也可以不包括第二部分,即发热元件32不包括第三发热部,发热元件32可以仅包括环形的第一部分,仅通过多孔基体31的周向外侧面上的发热元件32加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
参阅图8至图9,图8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顶座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3、图4、图8和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2包括相互连接的顶座26和底座27,顶座26设置于底座27靠近出气管11的一侧。如图8和图9所示,进液孔22和出气孔23设置于顶座26,进气孔24和电极孔25设置于底座27,顶座26和底座27配合形成了容纳腔21,其中,顶座26和底座27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焊接等方式连接。雾化组件3设置于容纳腔21内,底座27靠近顶座26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支撑柱271,雾化组件3的多孔基体31靠近底座27的一端与支撑柱271接触设置,以使得底座27的支撑柱271对雾化组件3的多孔基体31进行支撑固定。
如图9所示,底座27靠近顶座26的表面设置有四个支撑柱271,四个支撑柱271一一对应于多孔基体31靠近底座27一端的四个顶角设置,多孔基体31靠近底座27的一端与四个支撑柱271均接触设置,以由四个支撑柱271对多孔基体31进行支撑。具体的,四个支撑柱271靠近顶座26的表面均设置有限位槽272,多孔基体31靠近底座27一端的四个顶角一一对应设置于四个支撑柱271的限位槽272内,且多孔基体31靠近底座27的表面与限位槽272的底壁接触设置,四个限位槽272对多孔基体31的四个顶角进行限位,且限位槽272的底壁对多孔基体31进行支撑,由底座27完成对雾化组件3的固定,更便于实现与雾化组件3的装配连接。
雾化器100还包括两个电极4,底座27设置有两个相互间隔的电极孔25,两个电极4分别对应贯穿设置于两个电极孔25内,其中一个电极4与雾化组件3的发热元件32的第一电连接部33电连接,另一个电极4与雾化组件3的发热元件32的第二电连接部34电连接,以使得电源组件200与雾化组件3可以实现电连接。具体的,如图3和图9所示,两个电极孔25在沿多孔基体31的第一侧面315朝向第二侧面316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电极孔25沿雾化器100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从而给横向安装多孔基体31提供了充分空间。其中一个电极孔25邻近多孔基体31的第一侧面315设置,另一个电极孔25邻近多孔基体31的第二侧面316设置。两个电极4分别对应贯穿设置于两个电极孔25内,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电极4的侧面与第一侧面315的第一电连接部33抵接,另一个电极4的侧面与第二侧面316的第二电连接部34抵接,使得电极4与雾化组件3实现稳定的电连接,形成了闭合电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其他的结构件或方式实现电源组件200与雾化组件3的电连接。
如图8所示,出气孔23与进液孔22间隔设置于顶座26靠近出气管11的一端,顶座26设置有两个进液孔22,两个进液孔22间隔设置于出气孔23两侧,顶座26的侧壁对应于多孔基体31的第三侧面317和第四侧面318的位置均设置有缺口261,雾化腔30通过缺口261与出气孔23连通。本实施例中,底座27远离顶座26的一端设置有两个进气孔24,两个进气孔24间隔设置,具体的,如图4和9所示,两个进气孔24分别对应于多孔基体31的第三侧面317和第四侧面318的位置设置。多孔基体31的第三侧面317和第四侧面318设置为雾化面,第三侧面317的第一发热部35和第四侧面318的第二发热部36加热雾化生成的气溶胶溢出至雾化腔30,外部空气经两个进气孔24进入雾化器100内部,携带着雾化腔30内的气溶胶沿着基本平行于第三侧面317和第四侧面318的方向流经顶座26侧壁的缺口261后流向出气孔23位置处,并最终流经出气管11后被用户吸食。
本实施例中,雾化生成的气溶胶会立即随着外部空气流向出气孔23位置,避免了气溶胶与安装座2的侧壁或外壳1的内表面撞击导致气溶胶损失、影响口感的问题发生,提升了气溶胶利用率,保证了雾化口感。可以理解,将进液孔22设置为两个,可以加快气溶胶生成基质的下液速率,进气孔24设置为两个,且两个进气孔24分别对应于第三侧面317和第四侧面318设置,也可以加快进气速率,进而加快气溶胶的流动速度,更有效减少气溶胶的损失,同时,也有利于雾化更均匀。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进液孔22也可以设置为一个、三个等其他任意数量,进气孔24也可以设置为一个、三个、四个等任意数量,进气孔24的位置也可以不对应于第三侧面317和第四侧面318设置,只要保证进液孔22与雾化组件3连通,进气孔24与雾化腔30连通即可。
参见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器10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5,第一密封件5套设于顶座26靠近出气管11的一端,以用于封堵储液腔12,避免储液腔1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泄露。雾化组件3还包括第二密封件6,第二密封件6呈环形,对应设置于多孔基体31的顶面311靠近顶座26的一侧,且第二密封件6环绕多孔基体31的储液槽314设置。第二密封件6可以对多孔基体31与顶座26之间进行密封,防止储液腔1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流向多孔基体31的储液槽314时发生漏液,同时也避免了储液槽314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泄露。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组件3、雾化器100及电子雾化装置300。雾化组件3包括多孔基体31和发热元件32,多孔基体31包括顶面311、与顶面311相背的底面312以及位于顶面311与底面312之间的周向外侧面,并且包括自顶面311凹入设置的储液槽314;发热元件32至少部分设置于多孔基体31的周向外侧面上,发热元件32包括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呈环形且连结在周向外侧面上,第一部分包括在多孔基体31的周向外侧面的延伸方向上相互间隔的第一电连接部33和第二电连接部34、以及相互间隔的第一发热部35和第二发热部36,第一发热部3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电连接部33和第二电连接部34,第二发热部3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电连接部33和第二电连接部34。通过上述设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雾化组件3造成的气溶胶损失的问题,提升雾化口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孔基体,包括顶面、与所述顶面相背设置的底面以及位于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之间的周向外侧面;
发热元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多孔基体的周向外侧面上,所述发热元件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环绕于所述周向外侧面上,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在环绕路径上相互间隔的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以及相互间隔的第一发热部和第二发热部,所述第一发热部的两端对应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所述第二发热部的两端对应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基体的周向外侧面包括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相对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一电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二电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一发热部设置于所述第三侧面上,所述第二发热部设置在所述第四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部包括第一发热区和两个第一连接区,所述第一发热区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区之间,所述第一发热区包括多个并联的第一子发热区;和/或,
所述第二发热部包括第二发热区和两个第二连接区,所述第二发热区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区之间,所述第二发热区包括多个并联的第二子发热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部和所述第二发热部对称设置;和/或
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对称设置;和/或
所述第一发热部和所述第二发热部在自所述底面朝向所述顶面的方向上的宽度均小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基体的顶面设有朝向底面凹陷的储液槽,所述储液槽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一发热部以及所述第二发热部对应的周向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还包括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发热部,所述第三发热部设置于所述底面,且所述第三发热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
7.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安装座,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与所述外壳配合形成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安装座内部具有容纳腔;
雾化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
两个电极,保持于所述安装座上且并行延伸,其中一个所述电极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电连接,另一个所述电极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内部具有出气管,所述安装座包括相互连接的顶座和底座,所述顶座设置于所述底座靠近所述出气管的一侧;所述顶座设置有相互间隔的进液孔和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与所述出气管连通,所述进液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进液孔流体连通;所述底座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气孔和两个相互间隔的电极孔,两个所述电极对应贯穿设置于两个所述电极孔内;两个所述电极孔在沿所述多孔基体的第一侧面向第二侧面的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电极的侧面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抵接,另一个所述电极的侧面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座和所述底座配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底座靠近所述顶座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支撑柱,所述多孔基体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柱接触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靠近所述顶座的表面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多孔基体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且与所述限位槽的底壁接触设置;
所述进气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进气孔相互间隔且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发热部和所述第二发热部的位置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座的侧壁对应于所述第一发热部和所述第二发热部的位置设置有缺口。
12.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器,包括如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器的两个电极电连接,用于为所述雾化器提供能量。
CN202322426360.5U 2023-09-06 2023-09-06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208319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26360.5U CN220831951U (zh) 2023-09-06 2023-09-06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26360.5U CN220831951U (zh) 2023-09-06 2023-09-06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31951U true CN220831951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74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26360.5U Active CN220831951U (zh) 2023-09-06 2023-09-06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319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958369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507547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113100485A (zh) 雾化组件及设有其的雾化装置
CN115804480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4794579A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794577A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164288U (zh)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831951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612705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30344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826745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568486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364692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115336801A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179601A1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858822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61303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737261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8337732U (zh) 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00818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719763U (zh) 雾化芯、雾化组件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8784236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753552U (zh) 复合导液构造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229030U (zh)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可更换式储液雾化组件
CN21835466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