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7261U -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737261U CN218737261U CN202221072879.7U CN202221072879U CN218737261U CN 218737261 U CN218737261 U CN 218737261U CN 202221072879 U CN202221072879 U CN 202221072879U CN 218737261 U CN218737261 U CN 2187372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surface
- wall
- atomizing core
- sub
- liquid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包括壳体、上座和雾化芯,上座设于壳体内并与壳体配合形成储液腔,储液腔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上座包括气流管,气流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进液孔,进液孔流体连通于所述储液腔;雾化芯设置于气流管内,并通过进液孔流体连通储液腔;雾化芯的外壁面至少部分与气流管的内表面间隔设置,雾化芯的外壁面与气流管之间形成的间隙与进液孔连通。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气溶胶生成基质不仅可以通过进液孔浸润雾化芯,还可以通过雾化芯的外壁面与气流管之间形成的间隙浸润雾化芯,增大了雾化芯的进液面积,提高了供液速度,避免了供液不足导致雾化芯干烧,使得发热膜结焦的问题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主要由雾化器和主机构成,主机用于向雾化器供电。雾化器包括壳体、气流管和雾化芯,雾化芯设于气流管内,雾化芯同气流管一同设于壳体内;壳体与气流管界定形成储液腔,储液腔用于储存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芯用于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并雾化生成气溶胶,用户通过气流管的端口吸食气溶胶。其中,雾化芯供液不足会导致雾化芯干烧,使得雾化芯的发热膜结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雾化芯供液不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壳体、上座和雾化芯,上座,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上座与所述壳体配合形成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上座包括气流管,所述气流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进液孔,所述进液孔流体连通于所述储液腔;
雾化芯,设置于所述气流管内,并通过所述进液孔流体连通所述储液腔;
其中,所述雾化芯的外壁面至少部分与所述气流管的内表面间隔设置,所述雾化芯的外壁面与所述气流管之间形成的间隙与所述进液孔连通。
其中,所述气流管设有所述进液孔的管段的内表面具有毛细槽,所述毛细槽使所述雾化芯的外壁面与所述气流管之间形成所述间隙;所述毛细槽的端口与所述进液孔连通。
其中,所述毛细槽的宽度为0.1mm-1mm,和/或所述毛细槽的深度为0.1mm-1mm。
其中,所述气流管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每个所述第一侧壁具有一个所述进液孔,所述毛细槽从一个所述进液孔延伸至另一个所述进液孔。
其中,所述气流管设有所述进液孔的管段具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使所述雾化芯的外壁面与所述气流管之间形成所述间隙;所述镂空部的端口与所述进液孔连通。
其中,所述气流管设有所述进液孔的管段还具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雾化芯的外壁面抵接;所述镂空部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支撑部两侧的子镂空部。
其中,所述气流管设有所述进液孔的管段的内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雾化芯接触,以支撑所述雾化芯且使所述雾化芯的外周面至少部分与所述气流管的内表面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凸起沿着所述气流管的周向延伸。
其中,所述气流管的内表面设有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沿着所述气流管的轴向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内壁面;所述气流管具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内壁面的第一外壁面;所述气流管将所述储液腔分隔成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通过所述第一外壁面和所述第一内壁面之间的间隙连通;所述第一侧壁设有所述进液孔,所述进液孔连通所述第一外壁面和所述第一内壁面之间的间隙。
其中,所述气流管包括连接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连通所述壳体的第一出气通道,所述雾化芯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所述第一侧壁包括所述第一管段的第一子壁和所述第二管段的第二子壁,所述第二子壁设有所述进液孔。
其中,所述壳体还具有两个间隔的第二内壁面,所述气流管还包括两个间隔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内壁面的第二外壁面,两个所述第二内壁面设置于所述气流管的两侧,且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外壁面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
其中,所述第二外壁面和所述第二内壁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外壁面和所述第一内壁面之间的间距。
其中,所述雾化芯呈柱状,所述雾化芯设有贯穿的过流孔,所述过流孔连通所述气流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主机和如上所述的雾化器,所述雾化器用于存储和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主机为所述雾化器提供能量并控制所述雾化器雾化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包括壳体、上座和雾化芯,上座设于壳体内并与壳体配合形成储液腔,储液腔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上座包括气流管,气流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进液孔,进液孔流体连通于所述储液腔;雾化芯设置于气流管内,并通过进液孔流体连通储液腔;雾化芯的外壁面至少部分与气流管的内表面间隔设置,雾化芯的外壁面与气流管之间形成的间隙与进液孔连通。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气溶胶生成基质不仅可以通过进液孔浸润雾化芯,还可以通过雾化芯的外壁面与气流管之间形成的间隙浸润雾化芯,增大了雾化芯的进液面积,进而提高了供液速度,避免了供液不足造成的雾化芯干烧,使得发热膜结焦的问题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雾化器第一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雾化器第二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2中雾化器第二方向上另一剖面的示意图;
图5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中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中上座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上座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中上座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上座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底座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中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300,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雾化装置300是用于通过电流将相关部件加热从而将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形成气溶胶的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300包括雾化器100以及主机200,雾化器100用于存储和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主机200连接雾化器100并向雾化器100提供能量,以控制雾化器100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雾化产生气溶胶。本实施例中,室温下,气溶胶生成基质的粘度在60cp-350cp的范围内,可以理解,若气溶胶生成基质的粘度较大时,储液腔32内容易出现气溶胶生成基质下液不畅的问题。
雾化器100与主机200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计。
参阅图2至图7,图2是图1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中雾化器第一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雾化器第二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2中雾化器第二方向上另一剖面的示意图,图5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中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中上座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上座的剖面示意图。
参见图2至图4,雾化器100包括壳体30、上座40和雾化芯50。
上座40设置于壳体30内,且上座40和壳体30之间配合形成有储液腔32,储液腔32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上座40包括气流管41,气流管41的管壁上设置有进液孔415,进液孔415连通于储液腔32。雾化芯50设置于气流管41内,并通过进液孔415流体连通于储液腔32,以吸收并加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生成气溶胶。
壳体30形成有第一出气通道31,第一出气通道31与气流管41连通,第一出气通道31的端部嵌设于气流管41内,以保证流体密封性。雾化器100还包括上壳10和密封块20,上壳10设置于壳体30远离上座40的一端,上壳10具有第二出气通道11,第二出气通道11与第一出气通道31连通。在上壳10与壳体30之间设有密封块20,密封块20为环状结构,以使第二出气通道11贯穿密封块20与第一出气通道31连通,用户通过第二出气通道11的端口抽吸气溶胶。其中,上壳10通过焊接或卡扣连接的方式与壳体30连接。
雾化芯50为空心柱状体结构,即,雾化芯50的中心设置有贯穿的过流孔51,雾化芯50设于气流管41内,过流孔51与气流管41流体连通,雾化生成的气溶胶经过流孔51流向气流管41,再经第一出气通道31、第二出气通道11被用户吸食。其中,过流孔51的截面形状大体呈十字形(如图5所示)。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雾化芯50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的形状,例如雾化芯50可以设置为长方体、三棱柱、五棱柱、椭圆柱体等。过流孔51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其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椭圆形或者圆形。
参见图6及图7,气流管4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管段413和第二管段414,雾化芯50设置于第二管段414内,进液孔415设置于第二管段414的管壁上。第一管段413大体呈圆环状,第二管段414呈矩形环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管段413和第二管段414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的形状,例如,第一管段413为椭圆环状或矩形环状,第二管段414为椭圆环状。
雾化芯50的外壁面52至少部分与气流管41的内表面410间隔设置,雾化芯50的外壁面52与气流管41之间形成的间隙与进液孔415连通。可以理解,上述设置可以使得储液腔3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不仅可以直接通过进液孔415被雾化芯50吸收,即被雾化芯50通过进液孔415暴露的部分外壁面52吸收;还可以进入到雾化芯50的外壁面52与气流管41之间形成的间隙处,浸润雾化芯50的未通过进液孔415暴露的部分外壁面52进而被雾化芯50吸收,以此可以增加雾化芯50的外壁面52与气溶胶生成基质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雾化芯50的进液面积,进而提升供液速度,避免了供液不足造成的雾化芯50干烧,使得发热膜结焦的问题。
在一实施方式中,气流管41的第二管段414的内表面410上设置有毛细槽4101,毛细槽4101沿着第二管段414的内表面410的周向延伸。毛细槽4101为具有毛细作用力的微槽。毛细槽4101使雾化芯50的外壁面52与气流管41之间形成了间隙,毛细槽4101的端口与进液孔415连通,储液腔3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经过进液孔415之后利用毛细槽4101的毛细作用力由毛细槽4101的端口进入到毛细槽4101中,与雾化芯50的外壁面52接触并被雾化芯50吸收雾化。
第二管段414上的毛细槽4101可以是通过对第二管段414的管壁进行挖槽的方式形成。当雾化芯50设置于第二管段414时,雾化芯50的外壁面52与毛细槽4101的槽壁的端面接触,以支撑固定雾化芯50。
可选地,毛细槽4101的宽度B为0.1mm-1mm,和/或毛细槽4101的深度H为0.1mm-1mm。可以理解,毛细槽4101的宽度B和/或深度H在上述范围内,可以有效保证毛细槽4101具有良好的毛细作用力,进而保证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充分进入到毛细槽4101内,浸润雾化芯50的外壁面52并被雾化芯50吸收雾化。
可选地,气流管41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43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44,气流管41的第二管段414的管壁上设置有两个进液孔415,两个进液孔415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侧壁43上,进液孔415的宽度D1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二管段414的第一侧壁43的宽度D2。在第二管段414的内表面410上挖槽形成毛细槽4101,毛细槽4101沿着气流管41的周向设置,毛细槽4101从一个进液孔415延伸至另一个进液孔415,使得毛细槽4101的两个端口分别连通于两个相对设置的进液孔415。
可以理解,在气流管41的第二管段414的内表面410上设置毛细槽4101,储液腔3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经过进液孔415后,可以通过毛细槽4101的毛细作用力将气溶胶生成基质吸收进毛细槽4101浸润雾化芯50,进而被雾化芯50与毛细槽4101对应位置的外壁面52吸收。通过在气流管41的内表面410上设置毛细槽4101,可以有效增加雾化芯50的外壁面52与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接触面积,即,雾化芯50不止可以通过与进液孔415对应位置处的外壁面52吸收气溶胶生成基质,还可以通过与毛细槽4101对应位置处的外壁面52吸收气溶胶生成基质,有效增加了雾化芯50的进液面积,进而提高了供液速度,避免了由于供液不足造成的雾化芯50干烧,使得发热膜结焦等问题的发生。
可选地,毛细槽4101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当毛细槽为多个时,多个毛细槽4101可以沿着气流管41的轴向间隔设置。例如,毛细槽410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毛细槽4101之间间隔设置。
示例性的,进液孔415的宽度D1等于第二管段414上的第一侧壁43的宽度D2,此时,在第二管段414的第二侧壁44的内表面410挖槽形成多个毛细槽4101,多个毛细槽4101平行于雾化器100的厚度方向S,且沿着气流管41的轴向间隔设置;每个毛细槽4101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进液孔415连通。
可以理解,在气流管41的内表面410上设置的毛细槽4101的数量越多,则雾化芯50对应于毛细槽4101位置处的外壁面52的面积越大,即,雾化芯50的进液面积越大,则雾化芯50的进液效率更高,更有利于避免雾化芯50供液不足而导致的雾化芯50干烧,使得发热膜结焦等问题的发生,进而有利于提升雾化芯50的雾化性能。
参阅图8及图9,图8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中上座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上座的剖面示意图。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气流管41的第二管段414具有镂空部4102,镂空部4102使雾化芯50的外壁面52与气流管41之间形成间隙,镂空部4102的端口与进液孔415和储液腔32连通,储液腔3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镂空部4102的端口进入到镂空部4102并被雾化芯50吸收雾化。
第二管段414上的镂空部4102是通过对第二管段414的管壁进行挖槽等镂空设置方式形成的,在对第二管段414的管壁进行镂空设置后,第二管段414的管壁内形成有一个支撑部45,支撑部45一端连接于气流管41的管壁内,支撑部45远离气流管41一端的端面与雾化芯50的外壁面52接触,用于支撑固定雾化芯50,以保证对雾化芯50的支撑强度。同时,支撑部45的设置使得镂空部4102包括有两个分别位于支撑部45两侧的子镂空部(图未标)。
需要说明的是,相较于第一实施方式中毛细槽4101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中镂空部4102的尺寸比较大,不同于毛细槽4101通过毛细作用力将储液腔3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传输进毛细槽4101,由于镂空部4102的尺寸较大,储液腔3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是直接流通向镂空部4102中的,即,气溶胶生成基质在镂空部4102中的流动性较强,保证储液腔3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由两个进液孔415和镂空部4102的两端顺畅流通向雾化芯50,进而保证对雾化芯50的供液效果,有利于提升雾化芯50的进液效率和雾化效率,提升雾化性能。
在对第二管段414的管壁进行镂空设置时,也可以在第二管段414的管壁上形成有多个支撑部45,多个支撑部45之间可以沿着气流管41的轴向间隔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支撑部45之间的间隙形成镂空部4102,多个间隔设置的支撑部45使得镂空部4102包括有多个位于支撑部45两侧的子镂空部。其中,多个支撑部45之间的间隙尺寸较大,即,镂空部4102的尺寸较大,保证气溶胶生成基质在镂空部4102中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同时也可以保证镂空部4102对应的雾化芯50的外壁面52的面积更大,保证雾化芯50的进液面积充足。储液腔3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通过进液孔415和多个支撑部45之间的间隙形成的镂空部4102浸润雾化芯50的外壁面52,进而被雾化芯50吸收并加热雾化生成气溶胶。
可以理解,除了上述的在气流管41的内表面410上通过挖槽的方式形成毛细槽4101或镂空部4102,也可以通过在气流管41的内表面410上设置凸起(图未示)的方式形成毛细槽4101或镂空部4102。
当通过设置凸起的方式形成毛细槽4101或镂空部4102时,可以选择在气流管41的第二管段414的内表面410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凸起,凸起连接于气流管41的内表面410上,且沿着气流管41的周向设置,凸起远离气流管41的内表面410的端面与雾化芯50的外壁面52接触设置以支撑所述雾化芯50。通过设置凸起使得雾化芯50的外壁面52至少部分与第二管段414的内表面410之间间隔设置,在雾化芯50的外壁面52和气流管41的内表面410之间形成间隙,即形成毛细槽4101或镂空部4102。
当通过设置凸起的方式形成毛细槽4101结构时,凸起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凸起之间可以沿着气流管41的轴向间隔设置,凸起的宽度为0.1mm-1mm,凸起的宽度指的是凸起远离第二管段414的内表面410一端的端面距第二管段414的内表面410的距离,和/或相邻两个凸起之间间距为0.1mm-1mm,即相邻的两个凸起之间形成的毛细槽4101的宽度和/或深度为0.1mm-1mm。毛细槽4101的宽度和深度尺寸均比较小,毛细槽4101为具有毛细作用力的微槽,毛细槽4101通过毛细作用力将气溶胶生成基质传输进毛细槽4101中并与雾化芯50的外壁面52接触。储液腔3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进液孔415和凸起形成的毛细槽4101向雾化芯50传输并被雾化芯50吸收雾化。
相较于通过设置凸起的方式形成毛细槽4101结构,当通过设置凸起的方式形成镂空部4102结构时,设置凸起形成的镂空部4102的尺寸更大,即,相邻两个凸起之间的间距也更大,以此可以保证形成的镂空部4102的尺寸较大,保证雾化芯50的外壁面52和气溶胶生成基质具有充足的接触面积,同时也保证了气溶胶生成基质在镂空部4102中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进而提升对雾化芯50的供液效率,保证雾化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设置有雾化芯50的第二管段414的内表面410上设置毛细槽4101或镂空部4102,可以使得雾化芯50的外壁面52至少部分与第二管段414的内表面之间间隔设置,使得储液腔3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不仅可以通过进液孔415被雾化芯50吸收,还可以进入到毛细槽4101或镂空部4102中,浸润与毛细槽4101或镂空部4102对应位置的雾化芯50的外壁面52并被雾化芯50吸收,以此可以有效增加雾化芯50的外壁面52与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接触面积,即增加雾化芯50的进液面积,保证进液面积充足,提升雾化芯50的进液效率,进而解决雾化芯50供液不足导致的雾化芯50干烧,使得发热膜结焦等问题。
进一步的,参见图2至图4,壳体30截面呈环状,壳体30具有两个间隔的第一内壁面35和两个间隔的第二内壁面36,两个第一内壁面35和两个第二内壁面36围合呈环形;气流管41的第一侧壁43上具有朝向第一内壁面35设置的第一外壁面411。气流管41将储液腔32分隔成了两个,分别为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通过气流管41的第一外壁面411和壳体30的第一内壁面35之间的间隙连通。进液孔415连通于第一外壁面411和第一内壁面35之间的间隙。
随着雾化芯50雾化过程的进行,第一外壁面411和第一内壁面35之间间隙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进液孔415和毛细槽4101或镂空部4102进入到雾化芯50中,然后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将直接进入到第一外壁面411和第一内壁面35之间的间隙,且两部分所受到的毛细力均相同,使得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的下液状况保持一致,可以有效避免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内因下液不平衡产生的液位高度差的问题,同时,即使初始状态下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内存在液位高度差,也可以随着雾化过程的进行通过雾化芯50对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消耗,消除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内存在的液位高度差,有效解决了储液腔32内的不同位置存在液位高度差而导致的供液不足的问题,提升电子雾化装置300的性能。
储液腔32的横截面形状大体呈矩形。具体地,壳体30截面呈矩形环状,两个第一内壁面35和两个第二内壁面36围绕气流管41设置。气流管41的第一侧壁43上具有分别朝向两个第一内壁面35设置的两个第一外壁面411,第二侧壁44上具有分别朝向两个第二内壁面36设置的两个第二外壁面412,其中,第一内壁面35和第一外壁面411均为平面且平行设置,第二内壁面36和第二外壁面412平行设置,且第二外壁面412与对应的第二内壁面36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外壁面411与对应的第一内壁面35之间的间距。两个第二内壁面36分别与对应的两个第二外壁面412之间形成有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之间通过两个第一内壁面35和与之对应的第一外壁面411之间的间隙连通。
可选地,壳体30的截面形状还可以为圆环状或者椭圆环状等其他形状。壳体30的第一内壁面35可以呈曲面或者平面,气流管41的第一外壁面411也可以设置为曲面或者平面,第一内壁面35和第一外壁面411之间也可以不平行设置。例如壳体30呈圆筒状,其截面形状呈圆环状,第一内壁面35呈弧面,第一外壁面411可以平行于第一内壁面35设置为弧面,或者第一外壁面411也可以不平行于第一内壁面35设置为平面;又或者壳体30截面呈矩形环状,第一内壁面35呈平面,第一外壁面411可以平行于于第一内壁面35设置为平面,也可以不平行于第一内壁面35设置为弧面。
可选地,位于气流管41两侧的两个第一内壁面35和与之对应的第一外壁面411之间也可以只有其中一侧存在间隙,例如,位于气流管41一侧的一个第一内壁面35和与之对应的第一外壁面411之间存在间隙,而位于气流管41另一侧的第一内壁面35和与之对应的第一外壁面411之间相互接触而不存在间隙,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仅通过位于气流管41一侧的第一内壁面35和与之对应的第一外壁面411之间的间隙连通。
图6结合图3及图4,第一侧壁43包括位于第一管段413上的第一子壁431和位于第二管段414上的第二子壁432,第一外壁面411包括位于第一子壁431上的第一子壁面4110和位于第二子壁432上的第二子壁面4111,其中,第一子壁面4110和第二子壁面4111均与第一内壁面35之间均匀间隔设置,即第一子壁面4110与第一内壁面35为相互平行的平面,第二子壁面4111与第一内壁面35为相互平行的平面,以使得第一子壁面4110的各处与第一内壁面35之间产生的毛细力大致保持一致,第二子壁面4111的各处与第一内壁面35之间产生的毛细力大致保持一致,因而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进入第一外壁面411和第一内壁面35之间的间隙时所受到的毛细力相同,可进一步地确保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的下液状况保持相同,避免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因下液不平衡产生液位差。可选地,第一子壁面4110和第二子壁面4111均与第一内壁面35之间均匀间隔设置,也可以是第一子壁面4110与第一内壁面35为间隔均匀的曲面,第二子壁面4111与第一内壁面35为间隔均匀的曲面。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壁面4110和第二子壁面4111与第一内壁面35之间也可以非均匀间隔设置,例如,第一内壁面35可以为平面,第一子壁面4110和第二子壁面4111均为弧面;或者第一内壁面35为弧面,第一子壁面4110和第二子壁面4111均为平面。
第二管段414的两个第二子壁432上均设有进液孔415,进液孔415连通于第一外壁面411和第一内壁面35之间的间隙。第一子壁面4110与第一内壁面35之间的间距要小于第二子壁面4111与第一内壁面35之间的间距,其中,设置有进液孔415处的第二子壁面4111和第一内壁面35之间的间距A1大于等于1mm,可以保证气溶胶生成基质在气流管41两端的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之间具有良好的流动通道,保证其顺畅流动,避免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导液不畅。同时,第一子壁面4110和第一内壁面35之间的间距A2小于等于1.5mm,可以保证雾化器100的结构不会太厚,使得产品向轻薄化的方向发展,以此来优化雾化器100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进液孔415设置在第二子壁432上,使得第二子壁面4111和第一内壁面35之间间隙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进液孔415和毛细槽4101或镂空部4102进入到雾化芯50,随着雾化过程对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消耗,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均直接地进入第一外壁面411和第一内壁面35之间间隙内,同时,由于进液孔415设置于第二子壁432上,使得第二子壁面4111和第一内壁面35之间的间隙变宽,也就是说,气溶胶生成基质在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之间的流动通道变宽,从而保证气溶胶生成基质在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之间能够进行更良好的流通,气溶胶生成基质流动更加顺畅,避免了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导液不畅;而且两部分的第二子壁面4111和第一内壁面35之间所受到的毛细吸力也均相同,使得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的下液状况保持一致,因而可避免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因下液不平衡而产生液位差的问题,进而消除了因液位差的存在导致的储液腔32内高液位一侧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进不到低液位一侧而产生的供液不足的风险。
上座40还包括密封罩42,密封罩42一端连接于气流管41的第二管段414,另一端套设于底座60靠近壳体30的一端。如图6所示,密封罩42包括端壁421和密封周壁422,密封周壁422围绕端壁421设置且与壳体30的第一内壁面35和第二内壁面36紧密接触,以封堵储液腔32,防止气溶胶生成基质泄露。端壁421上设有换气孔423,换气孔423对应于第一子腔33和/或第二子腔34的位置设置。例如,换气孔423的数量为一个,一个换气孔423可以对应于第一子腔33或者第二子腔34中的任一个设置;换气孔4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换气孔423可以分别对应于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设置。换气孔423的形状可以为矩形或者圆形等任意形状。本实施例中,端壁421上设有两个换气孔423,两个换气孔423分别对应于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的位置设置。换气孔423连通储液腔32和大气,用于为储液腔32进行换气,以平衡储液腔32内的气压,避免气压失衡导致的下液不畅问题。
雾化器100还包括底座60、电极70和磁吸件80,电极70安装于底座60上并与雾化芯50连接,磁吸件80安装于底座60上并用于磁吸于主机200。
参阅图10及图11,图10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底座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12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中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底座60设置于壳体30内,并连接于壳体30的一端,密封罩42套设于底座60朝向气流管41的一端。底座60包括座体61和设置于座体61上的两个导气柱62以及隔离环壁63,其中,座体61连接于壳体30的端部,两个导气柱62和隔离环壁均设置于座体61上。
具体地,两个导气柱62分别对应于两个换气孔423设置并分别嵌设于两个换气孔423中,导气柱62上设置有换气槽621,换气槽621连通于储液腔32。座体61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孔611,第一进气孔611连通大气和换气槽621。其中,两个导气柱62上的换气槽621和座体61上的第一进气孔611形成了底座60上的两个换气通道,该换气通道连通储液腔32和大气,用于为储液腔32换气,以平衡储液腔32内的气压,有利于减少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之间的液位高度差,且也可消除因储液腔32内外气压失衡导致的下液不畅的问题,进而可避免由此造成的对雾化芯50供液不足而导致其干烧的状况发生。
导气柱62为四棱柱,其截面形状为矩形,换气槽621设置于导气柱62的侧壁面上,呈S形延伸。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气柱62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的形状,例如其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五边形、环形或椭圆形,换气槽621也可设置在导气柱62的其他位置,例如导气柱62为中空柱状结构,换气槽621可以设置在导气柱62中心的壁面上,换气槽621连通储液腔32。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底座60上可以只设置一个连通于大气和储液腔32的换气通道,该换气通道可以只连通于第一子腔33或者只连通于第二子腔34。即,端壁421上只设有一个换气孔423,换气孔423对应于第一子腔33或者第二子腔34其中一个的位置设置,导气柱62只设置一个,一个导气柱62嵌设于换气孔423中,用于为第一子腔33或者第二子腔34换气。可以理解,当底座60上的换气通道只有一个时,即换气通道只连通于第一子腔33或者第二子腔34的其中一个,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内的液位不平衡的问题会更加严重,此时,在第一侧壁43上设置的进液孔415,对于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之间所存在的液位高度差的消除作用更加明显,即使换气过程使得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内的液位不平衡,也可以随着雾化过程的进行通过雾化芯50对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消耗,消除第一子腔33和第二子腔34内存在的液位高度差,有效解决了储液腔32内的不同位置存在液位高度差而导致的供液不足的问题,提升电子雾化装置300的性能。
座体61上还设置有第一聚液槽612,第一聚液槽612连通换气槽621和第一进气孔611,用于盛集换气过程中经换气槽621流出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防止气溶胶生成基质流出雾化器100,影响主机200。
示例性的,座体61上设置有四个第一进气孔611(如图10所示),四个第一进气孔611分别位于第一聚液槽612的四个顶角位置处,且四个第一进气孔611所在圆柱的端面高于第一聚液槽612的底面,可以保证气溶胶生成基质流向第一聚液槽612内,防止液体经第一进气孔611流出雾化器100。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进气孔611可以为其他任意数量,例如一个、两个或三个,第一进气孔611也可以设置在座体61的其他位置处,且第一进气孔611连通换气槽621。
结合参阅图2、图3、图4及图10,隔离环壁63抵接于密封罩42的端壁421上,并相对环绕雾化芯50设置,以便于隔离雾化芯50和第一聚液槽612,同时,雾化芯50的底面与隔离环壁63之间形成了雾化腔,隔离环壁63将雾化腔与底座60上的换气通道阻隔开,使得换气过程不经过雾化腔,避免换气过程中第一聚液槽61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流向隔离环壁63内。
座体61上被隔离环壁63环绕界定的空间内设置有第二进气孔613和第二聚液槽614,隔离环壁63环绕第二聚液槽614设置,第二进气孔613连通大气和由隔离环壁63所环绕界定的空间,雾化芯50的过流孔51连通气流管41和由隔离环壁63所环绕界定的空间,外界气体经第二进气孔613流入隔离环壁63环绕界定的空间内并流经过流孔51流向气流管41。
示例性的,隔离环壁63环绕界定的空间内设置有六个第二进气孔613(如图10所示),六个第二进气孔613在隔离环壁63内沿周向分布,座体61上第二进气孔613的孔壁朝向雾化芯50一端所在的端面高于第二聚液槽614的底面。可以理解,在隔离环壁63环绕界定的空间内设置第二聚液槽614可以盛集雾化芯50雾化过后的冷凝液以及泄露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且第二进气孔613所在的端面高于第二聚液槽614所在平面,可以防止液体经第二进气孔613流出雾化器100或流向电极70所在位置,保证电子雾化装置300的雾化性能。
参见图10,座体61上被隔离环壁63环绕界定的空间内,与雾化芯5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盛液槽615,盛液槽615位于隔离环壁63所环绕界定的空间中心位置处,多个第二进气孔613环绕盛液槽615设置。盛液槽615的两侧设置有两个贯穿的电极孔616,电极孔616位于盛液槽615与隔离环壁63之间,用于安装两个电极70。可以理解,盛液槽615是用于盛集雾化芯50雾化过后的冷凝液,防止液体泄露出雾化器100。本实施例中,盛液槽615的截面形状呈圆环状,其他实施方式中,盛液槽615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盛液槽615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环状或椭圆环状。
参见图11,座体61远离雾化芯50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两个相互间隔的第一安装槽617和两个相互间隔的第二安装槽618,两个第一安装槽617截面呈圆形,两个电极孔616分别贯穿两个第一安装槽617的端面,两个第一安装槽617用于安装两个电极70。两个第二安装槽618截面呈矩形,用于安装两个磁吸件80,磁吸件80用于磁吸于主机200,可选地,磁吸件80可以为铁块或者铁磁体。
底座60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连接于壳体30的一端,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底座60也可以利用其他方式与壳体30连接,例如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参见图12,雾化器100包括两个电极70,电极70包括相互连接的抵接部71和固定部72,抵接部71呈圆柱状,固定部72呈圆盘状,固定部72的横截面积大于抵接部71的横截面积,抵接部71的轴向垂直于固定部72的端面设置,且抵接部71一端连接于固定部72的端面上。电极70的固定部72设置于座体61上的第一安装槽617内,抵接部71安装并贯穿于电极孔616且与雾化芯50连接,固定部72远离抵接部71一端的端面电连接于主机200,主机200通过两个电极70为雾化器100提供能量。
可以理解,电极70的固定部72的横截面积大于抵接部71的横截面积,可以增加电极70与主机200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电极70与主机200之间的接触稳定性,使得雾化芯50与主机200之间实现稳定的电连接,从而提升电子雾化装置300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
壳体;
上座,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上座与所述壳体配合形成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上座包括气流管,所述气流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进液孔,所述进液孔流体连通于所述储液腔;
雾化芯,设置于所述气流管内,并通过所述进液孔流体连通所述储液腔;
其中,所述雾化芯的外壁面至少部分与所述气流管的内表面间隔设置,所述雾化芯的外壁面与所述气流管之间形成的间隙与所述进液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管设有所述进液孔的管段的内表面具有毛细槽,所述毛细槽使所述雾化芯的外壁面与所述气流管之间形成所述间隙;所述毛细槽的端口与所述进液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槽的宽度为0.1mm-1mm,和/或所述毛细槽的深度为0.1mm-1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管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每个所述第一侧壁具有一个所述进液孔,所述毛细槽从一个所述进液孔延伸至另一个所述进液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管设有所述进液孔的管段具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使所述雾化芯的外壁面与所述气流管之间形成所述间隙;所述镂空部的端口与所述进液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管设有所述进液孔的管段还具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雾化芯的外壁面抵接;所述镂空部包括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支撑部两侧的子镂空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管设有所述进液孔的管段的内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雾化芯的外壁面接触,以支撑所述雾化芯且使所述雾化芯的外壁面至少部分与所述气流管的内表面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沿着所述气流管的周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管的内表面设有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沿着所述气流管的轴向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内壁面;所述气流管具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内壁面的第一外壁面;所述气流管将所述储液腔分隔成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通过所述第一外壁面和所述第一内壁面之间的间隙连通;所述第一侧壁设有所述进液孔,所述进液孔连通所述第一外壁面和所述第一内壁面之间的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管包括连接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连通所述壳体的第一出气通道,所述雾化芯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所述第一侧壁包括所述第一管段的第一子壁和所述第二管段的第二子壁,所述第二子壁设有所述进液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具有两个间隔的第二内壁面,所述气流管还包括两个间隔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内壁面的第二外壁面,两个所述第二内壁面设置于所述气流管的两侧,且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外壁面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二子腔;
其中所述第二外壁面和所述第二内壁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外壁面和所述第一内壁面之间的间距。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呈柱状,所述雾化芯设有贯穿的过流孔,所述过流孔连通所述气流管。
14.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雾化器,用于存储和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雾化器为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主机,所述主机为所述雾化器提供能量并控制所述雾化器雾化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72879.7U CN218737261U (zh) | 2022-05-06 | 2022-05-06 |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72879.7U CN218737261U (zh) | 2022-05-06 | 2022-05-06 |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737261U true CN218737261U (zh) | 2023-03-28 |
Family
ID=85642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072879.7U Active CN218737261U (zh) | 2022-05-06 | 2022-05-06 |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737261U (zh) |
-
2022
- 2022-05-06 CN CN202221072879.7U patent/CN21873726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21489081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112971217A (zh) |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5075499U (zh) | 雾化芯组件、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4629863U (zh) | 雾化芯支撑组件、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4710376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5075498U (zh) | 雾化器密封组件、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6147257U (zh) |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15958369U (zh) |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EP4223159A1 (en) | Atomizing structure, atomizer and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 |
CN217364692U (zh) |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5013582U (zh) |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4794571A (zh) |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8737261U (zh) |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3287789A (zh) | 雾化座、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3208176A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7407797U (zh) | 雾化器和雾化装置 | |
CN215347019U (zh) |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US20240099384A1 (en) | Vaporizer and electronic vaporization device | |
CN216135184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4431802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
CN115088875A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 |
CN218354604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 |
CN115590254A (zh) |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114794546A (zh) | 雾化芯支撑组件、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9613033U (zh)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