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12705U -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12705U
CN215612705U CN202023206920.9U CN202023206920U CN215612705U CN 215612705 U CN215612705 U CN 215612705U CN 202023206920 U CN202023206920 U CN 202023206920U CN 215612705 U CN215612705 U CN 215612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hole
air outlet
assembly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0692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祥龙
陈松开
杨纪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0692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127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12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127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雾化组件包括壳体、发热座、第一密封件和雾化芯;壳体形成有储液腔和安装腔,发热座和第一密封件设置于安装腔内,且第一密封件设置于发热座靠近储液腔的一侧,第一密封件与发热座配合形成雾化腔,雾化芯设置于雾化腔中。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实现储液腔与雾化芯之间的密封和雾化芯与发热座之间的密封,简化了产品结构和装配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一般包括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雾化组件通常包括储液腔、雾化座、雾化芯,雾化组件的各个零配件通过多个硅胶密封件装配而成;例如,储液腔与雾化座之间的发热顶盖硅胶,雾化座与雾化芯之间的陶瓷硅胶以及发热底座硅胶,其组装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装配繁琐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包括壳体、发热座、第一密封件和雾化芯,所述壳体形成有储液腔和安装腔;所述发热座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所述发热座靠近所述储液腔的一侧;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发热座配合形成雾化腔;所述雾化芯设置于所述雾化腔中。
其中,所述壳体还形成有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设置于所述储液腔的一侧,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储液腔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同一侧,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其中,所述发热座靠近所述储液腔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发热座靠近所述储液腔的表面并覆盖所述凹槽,从而形成所述雾化腔。
其中,所述发热座上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出气孔分别设置于所述凹槽的两侧,所述进气孔将所述雾化腔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出气孔将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
其中,所述出气孔设置于所述发热座靠近所述出气通道的一端,所述进气孔设置于所述发热座远离所述出气通道的一端。
其中,所述出气孔为设置于所述发热座靠近所述储液腔的表面的第一盲孔,且所述第一盲孔的侧壁具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进气孔为设置于所述发热座靠近所述储液腔的表面的第二盲孔,且所述第二盲孔的侧壁具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开口,且所述第二盲孔的底壁具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二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盲孔和所述第二盲孔的底壁均高于所述凹槽的底壁。
其中,所述凹槽的底壁上设置有储液槽和/或所述凹槽中设置有吸液棉。
其中,所述发热座远离所述储液腔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盲孔对应的第三盲孔,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第二盲孔与所述第三盲孔连通,所述第三盲孔内设置有连接件,且所述连接件具有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的第三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上设置有下液孔和通气孔;所述下液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且使所述雾化芯暴露;所述通气孔对应所述发热座的出气孔设置,使所述发热座的出气孔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上还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盲孔内且与所述第二盲孔的底壁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雾化芯接触的表面设置有换气槽,所述雾化芯覆盖所述换气槽从而形成换气通道;所述换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储液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其中,进一步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储液腔与所述安装腔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密封件靠近所述储液腔的表面贴合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件为硅胶,所述第二密封件为塑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雾化组件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
其中,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电源组件之间形成与所述进气孔连通的间隙,从而使得所述间隙、所述进气孔、所述雾化腔、所述出气孔以及所述出气通道相互连通形成S形气道。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中的雾化组件包括壳体、发热座、第一密封件和雾化芯;壳体形成有储液腔和安装腔,发热座和第一密封件设置于安装腔内,且第一密封件设置于发热座靠近储液腔的一侧,第一密封件与发热座配合形成雾化腔,雾化芯设置于雾化腔中。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实现储液腔与雾化芯之间的密封和雾化芯与发热座之间的密封,简化了产品结构和装配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组件中发热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组件中发热座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组件中第一密封件的第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组件中第一密封件的第二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气体流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组件。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电子雾化装置可用于液态基质的雾化。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雾化组件1和电源组件2。
雾化组件1可用于不同的领域,比如,医疗雾化、电子雾化领域等。雾化组件1用于存储待雾化基质并雾化待雾化基质产生气溶胶,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雾化组件1可用于电子气溶胶化装置,用于雾化待雾化基质并产生气溶胶,以供使用者抽吸,以下实施例均以此为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雾化组件1也可应用于喷发胶设备,以雾化用于头发定型的喷发胶;或者应用于治疗上下呼吸系统疾病的医用设备,以雾化医用药品。
电源组件2包括电池、气流传感器;电池用于为雾化组件1供电,以使得雾化组件1能够雾化液态基质形成气溶胶;气流传感器用于检测电子雾化装置中气流变化以启动电子雾化装置。
雾化组件1与电源组件2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计。
请参阅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雾化组件1包括壳体10、第一密封件11、雾化芯12和发热座13。壳体10形成有储液腔14、出气通道15和安装腔30。壳体10的一端形成吸嘴部17,吸嘴部17与出气通道15连通。具体地,壳体10在储液腔14远离吸嘴部17的一侧形成安装腔30。
储液腔14用于储存待雾化液体基质,储液腔14可以由铝、不锈钢等金属制成,也可以由塑料制成,只需能够存储待雾化液体基质,不与之反应使其变质即可;储液腔14形状和大小不限,可以根据需要设计。
出气通道15与储液腔14并排设置于安装腔30的同一侧,且出气通道15与安装腔30连通;即,出气通道15设置于储液腔14的侧边。
第一密封件11和发热座13均设置于安装腔30中;第一密封件11位于发热座13靠近储液腔14的一侧;第一密封件11与发热座13配合形成雾化腔16。雾化腔16与出气通道15连通;即,雾化腔16、出气通道15和吸嘴部17相互连通。雾化芯12设置于雾化腔16中;具体地,雾化芯12的两端搭接在第一密封件11上,雾化芯12的中间部分悬空设置在雾化腔16中。
雾化芯12包括发热件和多孔件。储液仓14中的液体进入多孔件,多孔件利用毛细作用力将待雾化液体基质导引至发热件上,发热件对其加热雾化形成气溶胶。发热件可以是发热丝、发热网、发热膜、发热线路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多孔件可以是多孔陶瓷,也可以是棉芯。
第一密封件11的材质可以为任何具有一定柔性且可以耐一定温度的密封材料。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1的材质为硅胶;第一密封件11的形状和大小不限,可以根据需要设计。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11实现储液腔14与雾化芯12之间的密封和雾化芯12与发热座13之间的密封,代替现有的发热上盖和发热上盖靠近储液腔14一侧的密封件以及发热上盖和雾化芯之间的密封件,可以减少零配件,简化装配流程,更有利于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第一密封件11使雾化腔16为封闭式的,有利于雾化腔16的保温,进而有利于提高雾化芯12的雾化效率。
发热座13通过卡扣配合结构与壳体10实现连接;例如,可以在发热座13上设置凸起,而在壳体10上设置卡槽;或者在壳体10上设置凸起,而在发热座13上设置卡槽。发热座13可以由陶瓷、不锈钢或者其他合金制成,只需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即可;发热座13的形状和大小不限,可以根据需要设计。
在一个实施例中,雾化组件1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9,第二密封件19设置于储液腔14与安装腔30的连接处,第二密封件19与第一密封件11靠近储液腔14的表面贴合设置。通过设置第二密封件19,可以避免第一密封件11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变形而导致的储液腔14漏液;且在一定程度上起支撑作用。具体地,第二密封件19的材质为塑料、塑胶等,能够实现其功能即可。
请参阅图3和图4,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组件中发热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组件中发热座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发热座13靠近储液腔14的表面设置有凹槽131,第一密封件11设置于发热座13靠近储液腔14的表面并覆盖凹槽131,从而形成雾化腔16。发热座13上设置有进气孔132和出气孔133,进气孔132和出气孔133分别设置于凹槽131的两侧;进气孔132将外界大气与雾化腔16连通;出气孔133将雾化腔16与出气通道15连通。
进气孔132、雾化腔16、出气孔133、出气通道15形成雾化组件1的气流通道。用户使用电子雾化装置,在吸嘴部12进行抽吸时,外界空气通过发热座13上的进气孔132进入雾化腔16,携带雾化腔16中的雾化芯12雾化好的气溶胶通过出气孔133进入出气通道15,气溶胶到达吸嘴部17被用户吸食。
具体地,出气孔133设置于发热座13靠近出气通道15的一端,进气孔132设置于发热座13远离出气通道15的一端。出气孔133为设置于发热座13靠近储液腔14的表面的第一盲孔1331,且第一盲孔1331的侧壁具有与雾化腔16连通的第一通孔1332。进气孔132为设置于发热座13靠近储液腔14的表面的第二盲孔1321,且第二盲孔1321的侧壁具有与雾化腔16连通的开口1322,且第二盲孔1321的底壁具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二通孔1323,以使外界大气与雾化腔16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盲孔1331的底壁和第二盲孔1321的底壁均高于凹槽131的底壁,且第一盲孔1331的底壁和第二盲孔1321的底壁处于同一平面上;即,第一盲孔1331的底壁所在平面和第二盲孔1321的底壁所在平面均位于凹槽131的底壁所在平面的上方,即,第一盲孔1331的底壁和第二盲孔1321的底壁比凹槽131的底壁更靠近储液腔14。将第一盲孔1331的底壁和第二盲孔1321的底壁设置为高于凹槽131的底壁,能够有效防止雾化腔16中的冷凝液或储液腔14中的漏液从进气口132漏出,避免漏液对电源组件2的影响,进而提高电子雾化装置的性能。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凹槽131的一端的底壁上设置通孔以形成进气孔132,使外界大气与雾化腔16连通;在凹槽131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的底壁上设置环形凸起,环形凸起的端部与凹槽131的底壁抵接,且环形凸起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使环形凸起的内部空间与雾化腔16连通,形成出气孔133。进气孔132和出气孔133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参见图2,在发热座13远离储液腔14的表面设置有与第二盲孔1321对应的第三盲孔134,第二通孔1323将第二盲孔1321与第三盲孔134连通,第三盲孔134内设置有连接件,且连接件具有与第二通孔1323连通的第三通孔1341,实现外界大气与雾化腔16连通。其中,连接件用于实现雾化组件1与电源组件2的可拆卸连接,电源组件2上设置有相应的连接结构。例如,连接件为磁吸件,电源组件2用于连接的相应部分设置有金属件,磁吸件与金属件配合实现雾化组件1与电源组件2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凹槽131的底壁上设置有储液槽1311,用于储存雾化腔16中的冷凝液或储液腔14的漏液,尽可能避免漏液从进气孔132流出。
雾化组件1还包括电极接触件18;电极接触件18的一端与雾化芯12的发热件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组件2的电池连接,实现雾化芯12与电源组件2的电连接。在凹槽131的底壁上还设置有安装孔1312,电极接触件18设置于安装孔1312中。
储液槽1311设置于凹槽131的底壁上除了安装孔1312的区域。凹槽131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储液槽1311,多个储液槽1311并排设置。储液槽1311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进一步,在凹槽131中设置有吸液棉1312,用于吸收冷凝液。吸液棉1312可以选用棉芯,棉芯吸收了冷凝液后,利用其毛细作用力将液体导引至储液槽1311,储液槽1311存满液体后,棉芯的吸液能力还能储存部分冷凝液,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冷凝液从进气孔132流出,降低了雾化组件1从进气孔132漏液的概率。
请参阅图5和图6,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组件中第一密封件的第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雾化组件中第一密封件的第二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密封件11上设置有下液孔111和通气孔112。下液孔111与储液腔14连通且使雾化芯12暴露;即,储液腔14中的待雾化液体基质通过下液孔111进入雾化芯12被加热雾化。通气孔112对应发热座13的出气孔133设置,使发热座13的出气孔133与出气通道15连通。
第一密封件11包括第一表面115和第二表面116,第一表面115与第二表面116相对设置。第一表面115为第一密封件11靠近发热座13的表面,第二表面116为第一密封件11远离发热座13的表面。通气孔112的孔壁上设置有环形凸起117,使通气孔112的孔壁形成台阶结构,环形凸起117将通气孔112分为两个区域;即,环形凸起117远离发热座13的表面与出气通道15的管壁抵接,环形凸起117靠近发热座13的表面与第一盲孔1331的孔壁抵接。通过在第一密封件11上的通气孔112上设置环形凸起117,使得出气通道15与出气孔133之间实现较好的密封,避免雾化好的气溶胶在出气通道15与出气孔133之间的缝隙中溢出,从而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在第一密封件11的第一表面115上设置有定位柱113,定位柱113对应设置于第二盲孔1321内且与第二盲孔1321的底壁间隔设置;即,定位柱113的高度低于第二盲孔1321的深度。通过设置定位柱113,便于实现第一密封件11与发热座13的装配,且不易出现装配错误的现象。
第一密封件11与雾化芯12接触的表面设置有换气槽114,在第一密封件11的雾化芯12覆盖换气槽114从而形成换气通道;换气通道的一端与储液腔14连通,另一端与雾化腔16连通。通过在第一密封件11上设置换气槽114,有利于储液腔14中的液体基质流入雾化芯12,进一步能够防止雾化芯12干烧及焦味的产生。
请参阅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气体流动示意图。
雾化组件1与电源组件2之间形成间隙,间隙与外界大气连通,间隙与进气孔132连通,即,雾化组件1与电源组件2之间形成与进气孔132连通的间隙,从而使得该间隙、进气孔132、雾化腔16、出气孔133以及出气通道15相互连通形成S形气道。S形气道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漏液从进气孔132流出,提高电子雾化装置的性能。
本申请中的雾化组件包括壳体、发热座、第一密封件和雾化芯;壳体形成有储液腔和安装腔,发热座和第一密封件设置于安装腔内,且第一密封件设置于发热座靠近储液腔的一侧,第一密封件与发热座配合形成雾化腔,雾化芯设置于雾化腔中。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实现储液腔与雾化芯之间的密封和雾化芯与发热座之间的密封,简化装配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形成有储液腔和安装腔;
发热座,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所述发热座靠近所述储液腔的一侧;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发热座配合形成雾化腔;
雾化芯,设置于所述雾化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形成有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设置于所述储液腔的一侧,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储液腔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同一侧,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座靠近所述储液腔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发热座靠近所述储液腔的表面并覆盖所述凹槽,从而形成所述雾化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座上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出气孔分别设置于所述凹槽的两侧,所述进气孔将所述雾化腔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出气孔将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设置于所述发热座靠近所述出气通道的一端,所述进气孔设置于所述发热座远离所述出气通道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为设置于所述发热座靠近所述储液腔的表面的第一盲孔,且所述第一盲孔的侧壁具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进气孔为设置于所述发热座靠近所述储液腔的表面的第二盲孔,且所述第二盲孔的侧壁具有与所述雾化腔连通的开口,且所述第二盲孔的底壁具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二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盲孔和所述第二盲孔的底壁均高于所述凹槽的底壁。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壁上设置有储液槽和/或所述凹槽中设置有吸液棉。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座远离所述储液腔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盲孔对应的第三盲孔,所述第二通孔将所述第二盲孔与所述第三盲孔连通,所述第三盲孔内设置有连接件,且所述连接件具有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的第三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上设置有下液孔和通气孔;所述下液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且使所述雾化芯暴露;所述通气孔对应所述发热座的出气孔设置,使所述发热座的出气孔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上还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盲孔内且与所述第二盲孔的底壁间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雾化芯接触的表面设置有换气槽,所述雾化芯覆盖所述换气槽从而形成换气通道;所述换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储液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储液腔与所述安装腔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密封件靠近所述储液腔的表面贴合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为硅胶,所述第二密封件为塑胶。
15.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所述雾化组件为权利要求1-14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为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电源组件之间形成与所述进气孔连通的间隙,从而使得所述间隙、所述进气孔、所述雾化腔、所述出气孔以及所述出气通道相互连通形成S形气道。
CN202023206920.9U 2020-12-25 2020-12-25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56127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06920.9U CN215612705U (zh) 2020-12-25 2020-12-25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06920.9U CN215612705U (zh) 2020-12-25 2020-12-25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12705U true CN215612705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888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06920.9U Active CN215612705U (zh) 2020-12-25 2020-12-25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1270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2832A (zh) * 2022-07-04 2022-10-18 广东天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药物雾化装置
WO2023246145A1 (zh) * 2022-06-21 2023-12-28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6145A1 (zh) * 2022-06-21 2023-12-28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5192832A (zh) * 2022-07-04 2022-10-18 广东天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药物雾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12705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365870B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0613166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组件、烟弹管
CN112493546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3017152A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5013576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5684794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113812682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617306A (zh) 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013582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674684U (zh) 气溶胶提供系统及其雾化器
CN114916708A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53795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和气溶胶提供系统
CN215347019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443180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4794571A (zh)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5336801A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8784236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315582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6135189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898354U (zh) 雾化芯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278686U (zh) 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CN21878424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650319U (zh) 雾化芯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737250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