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60058U - 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和鼻氧管自动化组装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和鼻氧管自动化组装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60058U
CN220260058U CN202321383552.6U CN202321383552U CN220260058U CN 220260058 U CN220260058 U CN 220260058U CN 202321383552 U CN202321383552 U CN 202321383552U CN 220260058 U CN220260058 U CN 2202600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nasal oxygen
assembling
negative pressure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8355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大威
林榆钧
胡纪伟
金飞昂
苏魏鹏
毛伟豪
汤诗勇
屠昌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der Medical Indust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ider Medical Indust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der Medical Indust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ider Medical Indust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8355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600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600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600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和鼻氧管自动化组装生产线,属于鼻氧管自动化组装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鼻氧管自动化组装过程中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束管器组装机构具有组装工位和上料工位,本束管器组装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料工位处的上料装置和设置在组装工位处的穿引针座,本束管器组装机构还包括在上料工位和组装工位之间往复移动用于移送物料的移送载具,移送载具上具有多个用于承载物料的凹位,在凹位的底部处均设有用于产生负压吸附物料的负压部。这样设计即使移送载具快速移动凹位内的束管器也能保持位置不变,使得移送变得十分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和鼻氧管自动化组装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鼻氧管自动化组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尤其涉及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和鼻氧管自动化组装生产线。
背景技术
鼻氧管自动化组装过程中,其中一个步骤是将束管器组装到鼻氧管上,具体的束管器上具有两个并排设置的通孔,需要将两根鼻氧管穿过通孔使得束管器连接在鼻氧管上,这样通过在鼻氧管上移动束管器即可起到调节两根管子之间间距的作用。
现有的组装工艺通常如下:通过振动料盘进行束管器的上料,在振动料盘的上方设置气爪,用于吸取自振动料盘出来的束管器,在振动料盘的料轨前方设置载具,用于移送束管器,通过气爪吸取束管器并移送到载具上,再通过载具移送给组装用的穿引针座,穿引针座上的穿引针需要对应插入到束管器的孔位内将其取走,进行后续组装。
目前用于承载和移送束管器的载具结构都较为简单,通常只是提供一个凹槽,气爪吸附物料过来直接放入凹槽内,通过凹槽的侧壁对束管器的外周进行限位防止意外掉落。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载具需要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凹槽上方没有限位,在节奏很快的移送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束管器自凹槽上方掉出,影响加工。其次,在载具与穿引针座对接物料时,如果没有对凹槽内的物料进行一定的限位,在移送过程中出现位置偏移,那么穿引针座上的穿引针就不容易插入到束管器上,再次影响加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和鼻氧管自动化组装生产线。它所解决的是现有的鼻氧管自动化组装过程中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本束管器组装机构具有组装工位和上料工位,本束管器组装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料工位处的上料装置和设置在组装工位处的穿引针座,本束管器组装机构还包括在上料工位和组装工位之间往复移动用于移送物料的移送载具,所述移送载具上具有多个用于承载物料的凹位,在凹位的底部处均设有用于产生负压吸附物料的负压部。
本申请的束管器组装机构包括上料装置、穿引针座和移送载具。上料装置用于将束管器整齐排列上料;穿引针座用于将束管器与软管对接并将束管器装配在软管上;移送载具在上料装置和穿引针座之间移送束管器,将上料装置处的束管器移送到穿引针座处供穿引针座适应性取料,并且也相当于一个中转平台,在穿引针座取到料去组装的同时,移送载具可以同步再去上料,这样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本申请的移送载具上具有容纳束管器的凹位,每个凹位能容纳一个束管器,并且凹位的内壁能对束管器起到限位的作用,提高移送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本申请的移送载具在凹位的底部处设置有负压部,负压部能产生负压使得放置在凹位处的束管器能被吸附在凹位的底部,这样设计即使移送载具快速移动凹位内的束管器也能保持位置不变,使得移送变得十分稳定。
在上料装置处束管器被排列,然后放入到移送载具的凹位内并被负压部吸附,使得在移送过程中以及在后续交接给穿引针座的过程中束管器的位置都难以发生变动,以提高穿引针座叉走束管器的成功率,进一步的提高整体机构运行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中,所述移送载具包括载盘和能驱动载盘在上料工位和组装工位之间往复移动的驱动组件二,所述载盘的顶面上沿其长度方向上排布有成对设置的前挡块和后挡块,同一对的前挡块和后挡块之间设置有左挡块和右挡块,所述的前挡块、后挡块、左挡块和右挡块之间包围形成上述的凹位。
在上述的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中,所述前挡块上开设有两个避让缺口一,所述后挡块上开设有两个避让缺口二,同一个凹位处的两个避让缺口一分别与两个避让缺口二对称设置。
本申请的凹位通过前挡块、后挡块、左挡块和右挡块包围形成,这样各个挡块都凸出于载盘的上表面,以使得凹位也凸出在载盘上,方便后续的穿引针座取料,而且在前挡块和后挡块上还直接开设有避让缺口一和避让缺口二,避让缺口一和避让缺口二正对且当束管器放置在凹位内时,束管器上的通孔的前后的孔口直接分别与避让缺口一和避让缺口二正对,束管器上有两个通孔即对应两对避让缺口一和避让缺口二,那么在穿引针座取料时其上的穿引针能直接从避让缺口二插入并直接插入到束管器内从避让缺口一处穿出,载盘下降即可将束管器留在穿引针座上,这样的设计结构巧妙能十分精确且方便的供穿引针座对接取料,进一步的提高整体机构的运行稳定性。
在上述的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中,所述前挡块、后挡块、左挡块和右挡块上端内侧均具有导向斜面,以使凹位呈扩口状结构。
本申请的前挡块、后挡块、左挡块和右挡块的相互靠近的内侧面的上端均向外倾斜以形成导向斜面,这样设计主要目的是可以将凹位底部处的尺寸做的尽可能的与束管器的尺寸适配,在凹位的上开口处做的大一些呈扩口状,束管器放入凹位内时能比较容易对准放入,在进入凹位内后能被各个挡块充分的进行位置限制,方便后续对接穿引针座,这样设计进一步的提高了整体机构运行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中,所述载盘上位于每个凹位的底部处均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负压部为贯穿孔直接连接负压源以产生负压或为穿设在贯穿孔内的负压吸头。
本申请在载盘上的凹位处开设有贯穿孔,贯穿孔的下孔口可以直接连接负压源以使得其上孔口产出负压以形成上述的负压部吸附住物料,或在贯穿孔内直接穿设负压吸头以形成上述的负压部,负压吸头能直接负压吸附住束管器,上述两种方式都能吸附住束管器以使其在移送以及交接至穿引针座时都能保持位置稳定,使得整体机构的组装过程变得十分稳定。
在上述的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中,所述驱动组件二包括竖直抬升气缸和水平平移气缸,所述竖直抬升气缸的推杆竖直朝上设置且在其上连接有滑轨,所述载盘滑动设置在滑轨上,所述水平平移气缸固定在滑轨上且其推杆连接在载盘上能推动载盘沿滑轨布置方向导向滑动。
本申请用于驱动载盘移动的驱动组件二包括竖直抬升气缸和水平平移气缸,对应能驱动载盘在竖直方向上抬升或下降,和驱动载盘在凹位排布方向上移动以切换凹位从上料装置处上料,载盘的水平移动能使得载盘上可以布置多个凹位,通过切换不同凹位对准上料装置承接束管器,而后将束管器全部移送给穿引针座,穿引针座能单次组装多个束管器,在组装过程中,载盘又被驱动去承接多个束管器,这样设计使得整体机构的运行十分稳定且生产效率十分高。
在上述的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中,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振动料盘和取送组件,所述振动料盘具有至少一条料道,所述料道的出口处布置有用于承接物料的静止料道,所述取送组件能自静止料道处取走物料并移送至移送载具上的凹位内。
本申请的上料装置包括振动料盘和取送组件,振动料盘在料道的出口处对应设置静止料道,静止料道不与料道出口直接连接,而是与料道端部之间具有较小的间隙,使得振动料盘的振动无法传递到静止料道上,束管器可以直接经过间隙处进入到静止料道内,束管器从料道处进入到静止料道内能更加稳定的被移送至移送载具的凹位内,稳定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在上述的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中,所述静止料道上开设有与每条料道对应的滞留槽,所述滞留槽具有与料道出口对接的进口,所述取送组件能自滞留槽上槽口处取走物料;
每个所述滞留槽的槽底或侧壁上均连接有检测探头。
本申请的静止料轨在滞留槽的槽底处还设置有检测探头,检测探头可以检测有无缺料,并通信进行报警,进一步提高了机构运行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中,所述静止料道上端面上滑动设置有阻挡板,所述阻挡板上开设有与每个滞留槽槽口处对应的取料口,在静止料道上固定有推动气缸一,通过推动气缸一驱动阻挡板移动,以使在取料时阻挡板移动至取料口与滞留槽槽口正对,在静止料道进料时阻挡板能将滞留槽的槽口处遮挡;
所述静止料道上位于靠近各个料道的出口处设置有挡料件,用于阻挡料道出口处的物料进入到滞留槽内。
本申请的静止料轨在其上具有与料道出口对接的滞留槽,滞留槽的槽口处能供取料组件取料,滞留槽的侧部敞开供与料道出口对接,在滞留槽的上方还设置有阻挡板,阻挡板可移动的设置在静止料轨上,而且在阻挡板上开设有与滞留槽对应的取料口,在取料时移动阻挡板使其上的取料口与滞留槽对应,此时取送组件能正常取料,在料被取走移送过程中,阻挡板移动至将滞留槽槽口封堵,这样能有效的防止束管器紧挨在滞留槽的槽口处翻转竖直立起或多个堆叠在槽口处,提高了上料的稳定性。
在静止料道靠振动料盘的一侧上还设置有抵挡件,取送组件取料过程中,通过抵挡件将料道出来的物料阻挡住,防止振动料盘一直振动供料导致物料相互挤压影响物料被取走以及在取走后阻挡板还未完全将滞留槽槽口遮挡期间束管器竖起或堆叠影响到后续取料,这样设计进一步的提高了整体机构运行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中,所述取送组件包括旋转气缸、负压吸杆和驱动组件一,所述负压吸杆连接在旋转气缸的旋转端上且竖直向下设置;所述驱动组件一能驱动旋转气缸移动,以使负压吸杆吸附并移送物料,并且旋转气缸能对物料的朝向进行转换。
本申请的取送组件包括负压吸杆、旋转气缸和驱动组件一,负压吸杆用于吸附束管器将其从滞留槽处取出,驱动组件一能驱动负压吸杆前进后退以及上下竖直移动,将束管器取出以及移送至载具上的凹位内,旋转气缸的作用是对料轨出来的物料进行旋转换向,调整位置以便于直接放入到凹位内为最佳组装位置,方便后续直接进行穿引组装。
本申请的振动料盘为了提高出料效率从而调整供料角度设计,所以通过在负压吸杆上进一步连接旋转气缸来在移送过程中重新调整束管器的朝向角度以克服出料效率差的问题,这样设计能加快上料效率以提高整体机构的生产效率。
在上述的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中,本束管器组装机构在组装工位处还设置有驱动组件三,所述穿引针座连接在驱动组件三上,所述穿引针座包括座体和若干料叉,所有的料叉均可伸缩的连接在座体的侧部上,每个料叉均包括两根相互贴近设置的穿引针。
本申请的穿引针座上具有多组料叉,料叉由两根穿引针组成,两根穿引针能对应束管器上的两个孔位,通过驱动组件三驱动使其上的料叉与载具上的凹位上的两个避让缺口二正对,然后料叉伸出插入到避让缺口二内并继续插入到束管器的两个通孔内,随后载具复位去上料,穿引针座移送去组装,这样设计穿引针座与载具之间对接顺畅,转送束管器十分稳定。
在上述的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中,所述穿引针包括针身和针头,所述针头的外径略小于针身的外径,所有的穿引针的针身均固定在连接块上,且所述座体上固定有推动气缸三,所述推动气缸三的推杆与连接块相连接,以推动所有的穿引针同步相对座体伸缩。
针头处直径较小略小于束管器上的通孔使之能直接插入,针身处直径较大能与束管器上的通孔导向配合,使得移送更加稳定,所有的穿引针都连接在一个连接块上供推动气缸三驱动,这样设计使得所有穿引针同步移动,稳定性更好。
在上述的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中,本穿引针座还包括推料件,在推料件上对应每根穿引针处均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内径与针身适配,所有的穿引针均穿插在对应的导向孔内且针身处与导向孔导向配合,在座体上固定有推动气缸二,所述推动气缸二的推杆连接在推料件上,通过推动气缸二带动推料件相对穿引针导向移动。
本申请的穿引针座上还包括推料件,推料件上开设有导向孔,所有穿引针的针身都穿设在导向孔内,这样设计能使得穿引针在伸缩的过程中受到导向孔的导向移动,使其叉料或组装的过程中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推料件上还连接有推动气缸二,推动气缸二能推动推料件前进或后退,在组装束管器的时候,穿引针的针头在插入到束管器上后前进穿过并裸露在外,在移动至软管位置处后直接插入到软管内孔内,这样直接将软管和束管器同中心串联在一起,然后通过推料件前移推动束管器朝向软管移动并套装在软管上,这样的组装方式十分稳定,且成功率十分的高。
在鼻氧管组装过程由于软管是软性材质,所以当针头端部插入软管内时相当于给予软管起到支撑作用,这样后续束管器向前移动能很顺畅且稳定的进入,进一步的提高组装成功率。
一种鼻氧管自动化组装生产线,包括上述的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和用于传送物料软管至上述的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处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与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之间设置有夹持机构;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若干间隔布置的二指夹具,所述二指夹具包括两个相互靠近或远离的夹块,所述二指夹具上位于两个夹块之间设置有配合块,两个夹块能与配合块配合同时夹持两根软管;
两个夹块靠近配合块的侧部上具有与鼻氧管外周适配的凹槽。
这是应用本申请的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的鼻氧管生产线,在本生产线中具有传输机构能将排列整齐的软管传送到各个工位进行加工,本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与传输机构之间设置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能对待组装束管器的软管的端部进行夹持让其位置端正,使得穿引针座能稳定的插入到软管内,这样设计稳定性更好。
本申请的夹持机构包括若干个二指夹具能对应针座上的料叉的数量夹持住多组软管,一组为两根软管,本申请的二指夹具在两个夹块之间设置有配合块,两个夹块朝向配合块移动能夹持住两根软管,由于两根软管贴靠在配合块上间距较小直接适配后续的束管器套入,十分方便后续组装。
本申请的二指气缸上的两个夹块的内侧开设有凹槽,凹槽与软管的外周适配,这样能配合将软管夹持在凹槽处,这样将软管夹持住后能使其位置得到精准定位,而且这样适应性的开设凹槽能让夹块夹持时避免将软管夹扁影响其前端装配,适应性更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产品的优点在于:
1、移送载具的凹位内嵌设有负压吸头能产生负压吸附住待移送的束管器,使得在移送过程中即使移送载具快速移动,束管器也能保持位置不变,稳定性更好,且在后续对接穿引针座时候也能更加稳定;
2、本申请的振动料盘为了提高出料效率从而调整供料角度设计,所以通过在负压吸杆上进一步连接旋转气缸来在移送过程中重新调整束管器的朝向角度以克服出料效率差的问题,这样设计能加快上料效率以提高整体机构的生产效率;
3、在鼻氧管组装过程由于软管是软性材质,所以当针头端部插入软管内时相当于给予软管起到支撑作用,这样后续束管器向前移动能很顺畅且稳定的进入,随后通过推料件推动束管器套在软管上,这样的组装过程稳定且高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料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移送载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移送载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移送载具的载盘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穿引针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穿引针座的仰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机构。
图中,1、上料装置;11、上料工位;12、振动料盘;121、料道;13、取送组件;131、旋转气缸;132、负压吸杆;133、驱动组件一;14、静止料道;141、滞留槽;142、阻挡板;1421、取料口;143、推动气缸一;144、挡料件;145、检测探头;2、穿引针座;21、组装工位;22、料叉;221、穿引针;2211、针身;2212、针头;23、连接块;24、推料件;241、导向孔;25、推动气缸二;26、座体;27、推动气缸三;3、移送载具;31、载盘;311、凹位;312、前挡块;313、后挡块;314、左挡块;315、右挡块;316、避让缺口一;317、避让缺口二;318、导向斜面;319、贯穿孔;32、驱动组件二;321、竖直抬升气缸;322、水平平移气缸;323、滑轨;33、负压部;331、负压吸头;4、夹持机构;41、二指夹具;411、夹块;412、配合块;413、凹槽;5、驱动组件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本束管器组装机构具有组装工位21和上料工位11,组装工位21位于上料工位11的斜上方,本束管器组装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料工位11处的上料装置1和设置在组装工位21处的穿引针座2,上料装置1为振动料盘12,振动料盘12具有两条料道121,在振动料盘12的料道121上方架设有取送组件13,取送组件13位于靠近料道121的出料口位置处。在料道121的出料口的前方设置有移送载具3,上述的穿引针座2安装在移送载具3的上方,移送载具3包括载盘31和驱动组件二32,驱动组件二32能驱动载盘31上下抬升,取送组件13在料道121处取料并移送至载盘31上,载盘31抬升将束管器抬升至与穿引针座2高度对齐,穿引针座2前进来取走载盘31上的束管器,并进行后续组装。
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的移送载具3的具体布置结构如下:在上述的载盘31上具有四个用于承载束管器的凹位311,四个凹位311沿载盘31上表面的长度方向上一直线排布,每个凹位311能容纳一个束管器,并且凹位311的内壁能对束管器起到限位的作用,提高移送过程中的稳定性。在凹位311的底部处均设有用于产生负压吸附物料的负压部33,负压部33优选为负压吸头331,直接在凹位311底部处开设贯穿孔319,并将负压吸头331内嵌在贯穿孔319处,负压吸头331直接连接负压源产生负压吸附住束管器,这样设计即使移送载具3快速移动凹位311内的束管器也能保持位置不变,使得移送变得十分稳定,并且在后续交接给穿引针座2的过程中束管器的位置都难以发生变动,以提高穿引针座2叉走束管器的成功率,进一步的提高整体机构运行的稳定性。
如图5所示凹位311的具体布置结构如下:每个凹位311都是通过凸出于载盘31的顶面上的前挡块312、后挡块313、左挡块314和右挡块315包围形成,大致呈现回字形状,前挡块312和后挡块313布置在载盘31的宽度方向上,左挡块314和右挡块315布置在载盘31的长度方向上,四个上述挡块围成一个凹位311。在前挡块312上开设有两个避让缺口一316,避让缺口一316在载盘31的宽度方向上贯穿前挡块312,后挡块313上开设有两个避让缺口二317,避让缺口二317在载盘31的宽度方向上贯穿后挡块313,两个避让缺口一316各与一个避让缺口二317对应且对称布置,束管器放置到凹位311处时束管器上的两个通孔的两侧孔口分别对应两个避让缺口一316和两个避让缺口二317。载盘31位置抬升后,后挡块313位于面对穿引针座2一侧,在穿引针座2取料时其上的料叉22上的两根穿引针221能直接从后挡块313上的两个避让缺口二317处插入,并直接插入到束管器上的两个通孔内最后从避让缺口一316处穿出以让束管器完整的被留在穿引针221上,载盘31下降即可将束管器留在穿引针座2上,这样的设计结构巧妙能十分精确且方便的供穿引针座2对接取料,进一步的提高整体机构的运行稳定性。
进一步的,本申请的前挡块312、后挡块313、左挡块314和右挡块315的相互靠近的内侧面的上端均向外倾斜以形成导向斜面318,这样设计主要目的是可以将凹位311底部处的尺寸做的尽可能的与束管器的尺寸适配,在凹位311的上开口处做的大一些呈扩口状,束管器放入凹位311内时能比较容易对准放入,在进入凹位311内后能被各个挡块充分的进行位置限制,方便后续对接穿引针座2,这样设计进一步的提高了整体机构运行的稳定性。
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载盘31移动的驱动组件二32的具体布置结构如下:驱动组件二32包括竖直抬升气缸321和水平平移气缸322,竖直抬升气缸321固定在基座上,竖直抬升气缸321的推杆竖直朝上设置,在推杆上连接着安装块,在安装块上布置有滑轨323,在滑轨323上滑动连接着载盘31,载盘31的长度方向与滑轨323的布置方向相同。安装块的两端连接着导向轴,导向轴与基座滑动连接,使得竖直抬升气缸321抬升载具更加稳定。水平平移气缸322固定在安装块上,水平平移气缸322的推杆的朝向与滑轨323的布置方向相同,水平平移气缸322的推杆连接在载盘31上,能推动载盘31沿滑轨323移动。竖直抬升气缸321对应能驱动载盘31在竖直方向上抬升或下降进行移送,水平平移气缸322驱动载盘31水平移动能切换载盘31与振动料盘12料道121之间的位置关系,振动料盘12料道121具有两条,对应单次只能被取送组件13取送两个束管器至载盘31上的凹位311内,那么载盘31上的四个凹位311需要进行位置切换以分两次进行上料,通过切换不同凹位311对准上料装置1承接束管器,而后将束管器全部移送给穿引针座2,穿引针座2能单次组装多个束管器,在组装过程中,载盘31又被驱动去承接多个束管器,整个机构节拍运行很合拍,十分稳定且高效。
如图1和图2所示振动料盘12和取送组件13的具体布置方式如下:振动料盘12在料道121的出口处对应设置静止料道14,静止料道14不与料道121出口直接连接,而是与料道121端部之间存在较小的间隙,使得振动料盘12的振动无法传递到料道121上,束管器可以直接经过间隙处进入到静止料道14内,束管器从料道121处进入到静止料道14内能更加稳定的被移送至移送载具3的凹位311内,稳定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静止料道14上开设有与两条料道121对应的两个滞留槽141,滞留槽141具有与料道121出口对接的进口,取送组件13能自滞留槽141槽口处取走物料;
如图2所示静止料道14上端面的两端凸出有导向环套,导向环套内穿设有阻挡板142,阻挡抵靠在静止料道14的上端面上且能沿导向环套移动,在静止料道14上固定有能驱动阻挡板142滑动的气缸,在初始未移动状态下的阻挡板142上具有与两个滞留槽141槽口对应的取料口1421,当气缸推动阻挡板142移动时取料口1421能与滞留槽141的槽口错位使得阻挡板142的实体部分将滞留槽141的槽口遮挡遮盖,在取料时移动阻挡板142使其上的取料口1421与滞留槽141对应,此时取送组件13能正常取料,在料被取走移送过程中,阻挡板142移动至将滞留槽141槽口封堵,这样能有效的防止束管器紧挨在滞留槽141的槽口处翻转竖直立起或多个堆叠在槽口处,提高了上料的稳定性。
在静止料道121靠振动料盘12的一侧上还设置有抵挡件,抵挡件实际为另一气缸的端部,在取送组件13取料过程中,通过抵挡件抵住经过料道121出口处的束管器使得后续的束管器都无法前进即将料道121出来的物料阻挡住防止振动料盘12一直振动供料导致物料相互挤压影响物料被取走以及在取走后阻挡板142还未完全将滞留槽141槽口遮挡期间束管器竖起或堆叠影响到后续取料,在取料口1421处的料被取走后,抵挡件抬升,后续束管器继续前进进入到取料口1421处进行补料,这样设计进一步的提高了整体机构运行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本申请的静止料道14在滞留槽141的槽底处还设置有检测探头145,检测探头145可以检测有无缺料,并通信进行报警,进一步提高了机构运行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取送组件13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上对应两个料道121设置有两组的旋转气缸131和负压吸杆132,负压吸杆132连接在旋转气缸131的旋转端上且竖直向下设置;驱动组件一133能驱动安装板整体移动,以使负压吸杆132吸附并移送物料,并且旋转气缸131能对物料的朝向进行转换。将束管器取出以及移送至载具上的凹位311内,旋转气缸131能对料道121出来的物料进行旋转换向,调整位置以便于直接放入到凹位311内为最佳组装位置,方便后续直接进行穿引组装。本申请的振动料盘12为了提高出料效率从而调整供料角度设计,所以通过在负压吸杆132上进一步连接旋转气缸131来在移送过程中重新调整束管器的朝向角度以克服出料效率差的问题,这样设计能加快上料效率以提高整体机构的生产效率。
如图6和图7所示,本束管器组装机构在组装工位21处设置有驱动组件三5,穿引针座2连接在驱动组件三5上,通过驱动组件三5驱动其水平移动。驱动组件三5的具体结构为桁架和行程气缸,桁架架设在移送载具3上方,桁架上布置有朝向生产线上的鼻氧管输送机构方向排布的直线导轨,直线导轨具有两条且对称设置,穿引针座2固定在连接架上且通过连接架滑动连接在两条直线导轨上。行程气缸连接在连接架上能推动连接架沿直线导轨滑动(图1中行程气缸的推杆与连接架处于分离状态未组装)。穿引针座2的包括座体26和八根穿引针221,在座体26上固定有推杆水平设置的推动气缸三27,在推杆的端部上固定有连接块23,八根穿引针221固定在推块的同一侧上且朝向与推动气缸三27的推杆的伸出方向相同。穿引针221两两一组且同组的穿引针221相互贴近设置以形成能叉住物料的料叉22,每个料叉22包括两根穿引针221,穿引针221包括针身2211和针头2212,针头2212小于束管器的通孔起到导向进入束管器通孔内的作用,针身2212的外径与束管器的通孔适配,能插拔配合。四个料叉22分别与四个凹位311处对应,且每个料叉22上的两根穿引针221位置分别与对应处的凹位311上的后挡块313上的两个避让缺口二317相对,并且在行程气缸的推动下穿引针221前进插入到凹位311内,针身2211进入到束管器的通孔内,针头2212并穿过前挡块312上的两个避让缺口一316从而确保完全插入到束管器内,这样设计穿引针座2与载具之间对接顺畅,准确度高,转送束管器十分稳定。针头2212处直径较小与束管器上的通孔适配能直接插入到束管器内起到导向作用,针身2211处直径较大能与束管器导向配合使移送稳定,所有的穿引针221都连接在一个连接块23上供推动气缸三27驱动,这样设计使得所有穿引针221同步移动,稳定性更好。本穿引针座2还包括推料件24,推料件24呈长条状的块状结构,在推料件24上对应每根穿引针221处均开设有导向孔241,导向孔241的内径与针身2211适配,所有的叉料柱上的叉头均分别插入并穿过各自对应的导向孔241,且针身2211处与导向孔241导向配合,在座体26上固定有推动气缸二25,推动气缸二25的推杆连接在推料件24上,通过推动气缸二25带动推料件24相对穿引针221导向移动。在组装束管器的时候,穿引针221的针头2212在插入到束管器上,针头2212的端部穿过束管器并裸露在外,在移动至鼻氧管位置处后裸露部分对准鼻氧管插入到鼻氧管内孔内,这样直接将鼻氧管和束管器同中心串联在一起,然后通过推料件24前移推动束管器朝向鼻氧管移动并套装在鼻氧管上,这样的组装方式十分稳定,且成功率十分的高。在鼻氧管组装过程由于鼻氧管是软性材质,所以当针头2212端部插入鼻氧管内时相当于给予软管起到支撑作用,这样后续束管器向前移动能很顺畅且稳定的进入,进一步的提高组装成功率。
一种鼻氧管自动化组装生产线,包括上述的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和用于传输鼻氧管至上述的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处的输送机构(图中未示出),输送机构与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之间设置有夹持机构4;
传输机构包括大型输送轨道,在输送轨道上滑动连接有送料小车,在每架送料小车上沿轨道输送方向上排布有八根软管,两两软管为一组一共四组对应四个凹位311内的束管器;
如图1和图8所示的夹持机构4包括四个间隔布置的二指夹具41,对应四组的软管,二指夹具41包括两个相互靠近或远离的夹块411,二指夹具41上位于两个夹块411之间设置有配合块412,两个夹块411能与配合块412配合同时夹持同组的两根软管;两个夹块411靠近配合块412的侧部上具有与软管外周适配的凹槽413,这样能配合将软管夹持在凹槽413处,这样将软管夹持住后能使其位置得到精准定位,而且这样适应性的开设凹槽413能让夹块411夹持时避免将软管夹扁影响其前端装配,适应性更好。这是应用本申请的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的鼻氧管生产线,在本生产线中具有传输机构能将排列整齐的鼻氧管传送到各个工位进行加工,本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与传输机构之间设置有夹持机构4,夹持机构4能对待组装束管器的软管的端部进行夹持让其位置端正,使得穿引针座2能稳定的插入到软管内并进行后续组装束管器,这样设计稳定性更好。
实施例二
这是本申请的负压部33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其它结构基本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载盘31的凹位311处开设有贯穿孔319,贯穿孔319的直径较小,直接将贯穿孔319的下孔口连接负压源以使得上孔口处形成负压吸附住物料为贯穿孔319直接连接负压源以产生负压,以使其在移送以及交接至穿引针座2时都能保持位置稳定,使得整体机构的组装过程变得十分稳定。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本束管器组装机构具有组装工位(21)和上料工位(11),本束管器组装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料工位(11)处的上料装置(1)和设置在组装工位(21)处的穿引针座(2),其特征在于,本束管器组装机构还包括在上料工位(11)和组装工位(21)之间往复移动用于移送物料的移送载具(3),所述移送载具(3)上具有多个用于承载物料的凹位(311),在凹位(311)的底部处均设有用于产生负压吸附物料的负压部(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载具(3)包括载盘(31)和能驱动载盘(31)在上料工位(11)和组装工位(21)之间往复移动的驱动组件二(32),所述载盘(31)的顶面上沿其长度方向上排布有成对设置的前挡块(312)和后挡块(313),同一对的前挡块(312)和后挡块(313)之间设置有左挡块(314)和右挡块(315),所述的前挡块(312)、后挡块(313)、左挡块(314)和右挡块(315)之间包围形成上述的凹位(3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块(312)上开设有两个避让缺口一(316),所述后挡块(313)上开设有两个避让缺口二(317),同一个凹位(311)处的两个避让缺口一(316)分别与两个避让缺口二(317)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块(312)、后挡块(313)、左挡块(314)和右挡块(315)上端内侧均具有导向斜面(318),以使凹位(311)呈扩口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盘(31)上位于每个凹位(311)的底部处均开设有贯穿孔(319),所述负压部(33)为贯穿孔(319)直接连接负压源以产生负压或为穿设在贯穿孔(319)内的负压吸头(3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二(32)包括竖直抬升气缸(321)和水平平移气缸(322),所述竖直抬升气缸(321)的推杆竖直朝上设置且在其上连接有滑轨(323),所述载盘(31)滑动设置在滑轨(323)上,所述水平平移气缸(322)固定在滑轨(323)上且其推杆连接在载盘(31)上能推动载盘(31)沿滑轨(323)布置方向导向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1)包括振动料盘(12)和取送组件(13),所述振动料盘(12)具有至少一条料道(121),所述料道(121)的出口处布置有用于承接物料的静止料道(14),所述取送组件(13)能自静止料道(14)处取走物料并移送至移送载具(3)上的凹位(31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止料道(14)上开设有与每条料道(121)对应的滞留槽(141),所述滞留槽(141)具有与料道(121)出口对接的进口,所述取送组件(13)能自滞留槽(141)上槽口处取走物料;
每个所述滞留槽(141)的槽底或侧壁上均连接有检测探头(14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止料道(14)上端面上滑动设置有阻挡板(142),所述阻挡板(142)上开设有与每个滞留槽(141)槽口处对应的取料口(1421),在静止料道(14)上固定有推动气缸一(143),通过推动气缸一(143)驱动阻挡板(142)移动,以使在取料时阻挡板(142)移动至取料口(1421)与滞留槽(141)槽口正对,在静止料道(14)进料时阻挡板(142)能将滞留槽(141)的槽口处遮挡;
所述静止料道(14)上位于靠近各个料道(121)的出口处设置有挡料件(144),用于阻挡料道(121)出口处的物料进入到滞留槽(14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送组件(13)包括旋转气缸(131)、负压吸杆(132)和驱动组件一(133),所述负压吸杆(132)连接在旋转气缸(131)的旋转端上且竖直向下设置;所述驱动组件一(133)能驱动旋转气缸(131)移动,以使负压吸杆(132)吸附并移送物料,并且旋转气缸(131)能对物料的朝向进行转换。
11.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本束管器组装机构在组装工位(21)处还设置有驱动组件三(5),所述穿引针座(2)连接在驱动组件三(5)上,所述穿引针座(2)包括座体(26)和若干料叉(22),所有的料叉(22)均可伸缩的连接在座体(26)的侧部上,每个料叉(22)均包括两根相互贴近设置的穿引针(22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引针(221)包括针身(2211)和针头(2212),所述针头(2212)的外径略小于针身(2211)的外径,所有的穿引针(221)的针身(2211)均固定在连接块(23)上,且所述座体(26)上固定有推动气缸三(27),所述推动气缸三(27)的推杆与连接块(23)相连接,以推动所有的穿引针(221)同步相对座体(26)伸缩。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本穿引针座(2)还包括推料件(24),在推料件(24)上对应每根穿引针(221)处均开设有导向孔(241),所述导向孔(241)的内径与针身(2211)适配,所有的穿引针(221)均穿插在对应的导向孔(241)内且针身(2211)处与导向孔(241)导向配合,在座体(26)上固定有推动气缸二(25),所述推动气缸二(25)的推杆连接在推料件(24)上,通过推动气缸二(25)带动推料件(24)相对穿引针(221)导向移动。
14.一种鼻氧管自动化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和用于传送物料软管至上述的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处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与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之间设置有夹持机构(4);
所述夹持机构(4)包括若干间隔布置的二指夹具(41),所述二指夹具(41)包括两个相互靠近或远离的夹块(411),所述二指夹具(41)上位于两个夹块(411)之间设置有配合块(412),两个夹块(411)能与配合块(412)配合同时夹持两根软管;
两个夹块(411)靠近配合块(412)的侧部上均具有与鼻氧管外周适配的凹槽(413)。
CN202321383552.6U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和鼻氧管自动化组装生产线 Active CN2202600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83552.6U CN220260058U (zh)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和鼻氧管自动化组装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83552.6U CN220260058U (zh)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和鼻氧管自动化组装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60058U true CN220260058U (zh) 2023-12-29

Family

ID=89304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83552.6U Active CN220260058U (zh)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和鼻氧管自动化组装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600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28963A1 (zh) 针管上料系统
CN211711174U (zh) 一种通用型连接器检测包装一体机
CN116810336B (zh) 一种转盘插针系统
CN210451637U (zh) 一种输液管的接头盖帽组装机
CN220260058U (zh) 一种鼻氧管束管器组装机构和鼻氧管自动化组装生产线
CN212095138U (zh) 一种新型滴斗错位上料装置
CN218874378U (zh) 一种采血针组装机构
CN113927270B (zh) 一种用于汽车电池壳罩的螺丝自动拧紧机
CN106041497A (zh) 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组装设备
CN106425399A (zh) 一种滴斗与导管装配机构
CN215997649U (zh) 一种不良挑拣装置
CN212600147U (zh) 刀片预定位上料装置
CN211967347U (zh) 一种pvc软管自动组装的设备
CN205915003U (zh) 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组装设备
CN207840147U (zh) 一种用于加工短轴的数控机床
CN208290471U (zh) 伺服装配机
CN111591513A (zh) 一次性采集针包装机
CN218256875U (zh) 塑料管材端部端帽自动装配机
CN111977053A (zh) 一种软瓶装箱包装机
CN218538449U (zh) 羽毛球用羽毛取料机构及应用该取料机构的上料装置
CN111634487A (zh) 一种采血管分离胶注胶机的采血管上料装置
CN112872745B (zh) 用于香水喷头的泵体和吸管的插接方法
CN206029205U (zh) 一种滴斗与导管装配机构
CN215537335U (zh) 一种输液器调节器壳体与导管的自动组装装置
CN216945194U (zh) 一种注射器无碰撞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