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42137U - 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42137U
CN220242137U CN202321350367.7U CN202321350367U CN220242137U CN 220242137 U CN220242137 U CN 220242137U CN 202321350367 U CN202321350367 U CN 202321350367U CN 220242137 U CN220242137 U CN 220242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die
rod
frame
ro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503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爱琴
冼少辉
刘亚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XIONGBING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XIONGBING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XIONGBING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XIONGBING RUB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503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421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42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421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结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至少前后排列设置有两根模杆,所述模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滑轮,所述框架的左右两侧内壁上设有轨道,所述滑轮活动设置在所述轨道内,所述轨道可沿所述轨道向前或向后移动,在所述模杆与相邻模杆相贴合的壁面上设有半模腔,前后两个半模腔组合形成一完整且上端开口的模腔。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框架式结构,模杆可以实现相对于框架移动,在脱模时,使位于前方的一根模杆相对于后一根模杆实现滑动分离,无需人工取出模杆,提高加工效率,减少体力消耗。

Description

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橡胶制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图10的模具进行生产制造。在生产前需要依次将模杆210摆放在下模板40上,而下模板40是滑动设置在热塑机上,直至全部的模杆210摆放完成,然后将胶料放入至模杆210所形成的模腔内,然后再将上模板30盖合至模杆210上,以实现将模腔上部密封。然后通过下模板40滑动,使整个模具移动至热塑机的加工工位上,通过加热使模腔内部的胶料熔化后成型。成型后,工人将整个拉出,然后取下上模板后,需要依次取出模杆210才能取出产品,这种加工方式,人工需要取出全部的模杆后,然后在生产前,又需要将全部的模杆装回到下模板上。由于模杆的重量偏重,不仅严重消耗体力,同时还存在生产效率低下,并不能实现快速上料以及脱模下料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快速使模杆分离、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快速脱模的模具结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结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至少前后排列设置有两根模杆,所述模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滑轮,所述框架的左右两侧内壁上设有轨道,所述滑轮活动设置在所述轨道内,所述轨道可沿所述轨道向前或向后移动,在所述模杆与相邻模杆相贴合的壁面上设有半模腔,前后两个半模腔组合形成一完整且上端开口的模腔。
作为优选,所述模杆至少具有三根,在最后一根模杆前侧的所有模杆上左右分别设有沉台孔,在第一根模杆后侧的所有模杆上设有与前一根模杆上的沉台孔相互对应的螺纹孔,在所述沉台孔内穿设有联动螺栓,所述联动螺栓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框架由左右两根轨道杆和前后两根连接杆组成,所述轨道设置在所述轨道杆上,所述连接杆的左右两端与所述轨道杆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在第一根模杆上安装有拉手,在第一根模杆前侧的连接杆上设有让位槽。
作为优选,最后一根模杆左右两端采用固定销固定设置在所述框架上。
作为优选,在第一根模杆的左右两侧设有定位轮,所述定位轮的周壁上设有定位凹槽,所述轨道内安装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上部设有用于插接在所述定位凹槽内的定位凸起部,所述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销孔,所述销孔与所述轨道内部连通,所述定位销固定设置在所述销孔内。
作为优选,还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模杆的下端面与所述下模板的上端面相贴合,所述下模板上前后分别设有限位部,位于前侧的限位部与第一根模杆的前侧壁面相贴合,位于后侧的限位部与最后一根模杆的后侧壁面相贴合,所述上模板的下端面上设有与所述模杆上端面相贴合的贴合部,所述模杆的上端面上左右分别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定位槽,所述上模板的下端面上左右分别设有多个用于嵌入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内的定位块。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部的左右两侧上设有定位插槽,在所述上模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插槽插接配合的插接块,所述模杆的下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下模板的上端面上设有向上凸起嵌入在所述第二定位槽内的定位凸筋。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快速使模杆分离、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快速脱模的优点,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至少前后排列设置有两根模杆,所述模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滑轮,所述框架的左右两侧内壁上设有轨道,所述滑轮活动设置在所述轨道内,所述轨道可沿所述轨道向前或向后移动,在所述模杆与相邻模杆相贴合的壁面上设有半模腔,前后两个半模腔组合形成一完整且上端开口的模腔。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框架式结构,模杆可以实现相对于框架移动,在脱模时,使位于前方的一根模杆相对于后一根模杆实现滑动分离,无需人工取出模杆,提高加工效率,减少体力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0为现有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9,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结构,包括框架10,所述框架10内至少前后排列设置有两根模杆210,所述模杆210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滑轮220,所述框架10的左右两侧内壁上设有轨道110,所述滑轮220活动设置在所述轨道110内,所述轨道110可沿所述轨道110向前或向后移动,在所述模杆210与相邻模杆210相贴合的壁面上设有半模腔213,前后两个半模腔213组合形成一完整且上端开口的模腔200。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框架式结构,模杆可以实现相对于框架移动,在脱模时,使位于前方的一根模杆相对于后一根模杆实现滑动分离,无需人工取出模杆,提高加工效率,减少体力消耗。
具体的,所述滑轮220转动设置在所述模杆210的两端。
参见图4和图6,所述模杆210至少具有三根,在最后一根模杆210前侧的所有模杆210上左右分别设有沉台孔212,在第一根模杆210后侧的所有模杆210上设有与前一根模杆210上的沉台孔212相互对应的螺纹孔214,在所述沉台孔212内穿设有联动螺栓240,所述联动螺栓240与所述螺纹孔214螺纹连接。
具体的,在前后两根模杆210相贴合的状态时,联动螺栓240位于沉台孔212内,在该状态下,联动螺栓240的螺栓头并没有完全沉入在沉台孔212内。这就使得,在前后两根模杆210相贴合时,联动螺栓240的螺栓头具有在沉台孔212内前后活动的空间。
前后两根模杆210相互联动分离的原理:通过拉动第一根模杆210,模杆210向前移动,此时,联动螺栓240的螺栓头会最近深入至沉台孔212内,直至联动螺栓240的螺栓头没有了可活动的空间,在这个时候第一根模杆210与第二根模杆210已经完全分离,位于模腔200内部的产品50会自由脱离。而在这个时候,继续向前拉动第一根模杆210时,第一根模杆210会带动联动螺栓240一起向前移动,在这个时候,联动螺栓240向上移动,其会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模杆210向前移动,以此类推,模杆210会依次联动分离,实现全部的模腔200分离,以使产品50从模腔200中脱离。
参见图2,所述框架10由左右两根轨道杆120和前后两根连接杆130组成,所述轨道110设置在所述轨道杆120上,所述连接杆130的左右两端与所述轨道杆120固定连接。
参见图2,在第一根模杆210上安装有拉手230,在第一根模杆210前侧的连接杆130上设有让位槽131。
参见图6,最后一根模杆210左右两端采用固定销50固定设置在所述框架10上。最后一根模杆210采用固定销50固定设置,能保证全部模杆210的原始加工位置,便于定位。在脱模后,只需向后推动至无法推动的时候,即可知道全部的模杆210已复位。
参见图5,在第一根模杆210的左右两侧设有定位轮250,所述定位轮250的周壁上设有定位凹槽260,所述轨道110内安装有定位销270,所述定位销270的上部设有用于插接在所述定位凹槽260内的定位凸起部280,所述框架1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销孔121,所述销孔121与所述轨道110内部连通,所述定位销270固定设置在所述销孔121内。
定位轮250与定位凸起部280的配合,其作用是约束第一根模杆210的前后位置,避免在全部模杆210相互贴合后产生位移而影响模腔200的密闭性。即,在第一根模杆210向后推动复位后,凸起部280插接在所述定位凹槽260内,能避免第一根模杆210随意移动,具有自锁性。
具体的,所述定位轮250固定设置在第一根模杆210的左右两侧,其无法转动。以确保定位凹槽260的位置。
参见图8和图9,还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模板30和下模板40,所述模杆210的下端面与所述下模板40的上端面相贴合,所述下模板40上前后分别设有限位部400,位于前侧的限位部400与第一根模杆210的前侧壁面相贴合,位于后侧的限位部400与最后一根模杆210的后侧壁面相贴合,所述上模板30的下端面上设有与所述模杆210上端面相贴合的贴合部300,所述模杆210的上端面上左右分别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定位槽211,所述上模板30的下端面上左右分别设有多个用于嵌入在所述第一定位槽211内的定位块310。
参见图8和图9,所述限位部400的左右两侧上设有定位插槽410,在所述上模板30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插槽410插接配合的插接块320,所述模杆210的下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二定位槽290,所述下模板40的上端面上设有向上凸起嵌入在所述第二定位槽290内的定位凸筋420。
具体的,本技术在使用时,框架10滑动设置在热塑机上,而上模板30和下模板40采用气缸等现有的直线往复元件设置在热塑机上。在具体使用时,上模板30与下模板40分别与模杆210相分离,然后将框架10拉出,然后通过工人将胶料放入至每个模腔200内,然后将框架10推回原位,再通过上模板30和下模板40合拢,两个模板合拢,其不仅能约束模杆210的位置,而且上模板30负责对模腔200进行闭合。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

Claims (6)

1.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0),所述框架(10)内至少前后排列设置有两根模杆(210),所述模杆(210)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滑轮(220),所述框架(10)的左右两侧内壁上设有轨道(110),所述滑轮(220)活动设置在所述轨道(110)内,所述轨道(110)可沿所述轨道(110)向前或向后移动,在所述模杆(210)与相邻模杆(210)相贴合的壁面上设有半模腔(213),前后两个半模腔(213)组合形成一完整且上端开口的模腔(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杆(210)至少具有三根,在最后一根模杆(210)前侧的所有模杆(210)上左右分别设有沉台孔(212),在第一根模杆(210)后侧的所有模杆(210)上设有与前一根模杆(210)上的沉台孔(212)相互对应的螺纹孔(214),在所述沉台孔(212)内穿设有联动螺栓(240),所述联动螺栓(240)与所述螺纹孔(214)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最后一根模杆(210)左右两端采用固定销(50)固定设置在所述框架(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根模杆(210)的左右两侧设有定位轮(250),所述定位轮(250)的周壁上设有定位凹槽(260),所述轨道(110)内安装有定位销(270),所述定位销(270)的上部设有用于插接在所述定位凹槽(260)内的定位凸起部(280),所述框架(1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销孔(121),所述销孔(121)与所述轨道(110)内部连通,所述定位销(270)固定设置在所述销孔(12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模板(30)和下模板(40),所述模杆(210)的下端面与所述下模板(40)的上端面相贴合,所述下模板(40)上前后分别设有限位部(400),位于前侧的限位部(400)与第一根模杆(210)的前侧壁面相贴合,位于后侧的限位部(400)与最后一根模杆(210)的后侧壁面相贴合,所述上模板(30)的下端面上设有与所述模杆(210)上端面相贴合的贴合部(300),所述模杆(210)的上端面上左右分别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定位槽(211),所述上模板(30)的下端面上左右分别设有多个用于嵌入在所述第一定位槽(211)内的定位块(3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400)的左右两侧上设有定位插槽(410),在所述上模板(30)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插槽(410)插接配合的插接块(320),所述模杆(210)的下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二定位槽(290),所述下模板(40)的上端面上设有向上凸起嵌入在所述第二定位槽(290)内的定位凸筋(420)。
CN202321350367.7U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结构 Active CN2202421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50367.7U CN220242137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50367.7U CN220242137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42137U true CN220242137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65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50367.7U Active CN220242137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421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917622U (zh) 一种用于注塑机的合模装置
CN220242137U (zh) 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结构
CN213860486U (zh) 一种收音机后壳注塑模具
CN116587582A (zh) 一种联动式的模具结构
CN217196742U (zh) 一种玩具汽车模型成型模具
CN213793775U (zh) 一种易脱模的五金模具
CN211807600U (zh) 一种同侧多方向滑块抽芯脱模机构
CN214026962U (zh) 一种一出四的电子烟嘴总成注塑模具
CN210789138U (zh) 一种新型挖掘机驱动轮浇注模具
CN112476995A (zh) 一种用于灯光手柄上盖注塑成型的模具
CN215882403U (zh) 一种汽车装饰板的成型模具
CN219466849U (zh) 一种仪表板下本体的成型模具
CN219171515U (zh) 门锁塑料壳注塑模具
CN219466838U (zh) 顶盖模具
CN213648518U (zh) 一种鼓风机壳体模具中的成型结构
CN215703294U (zh) 一种具有精确定位功能的精密模具
CN215661645U (zh) 一种鞋模具
CN213648549U (zh) 一种重型卡车空调壳体模具的成型结构
CN113400604B (zh) 一种侧壁内外倒扣产品开合模工具及注塑装置
CN219464727U (zh) 一种发动机下箱体的压铸模具
CN217169947U (zh) 一种电机磁瓦生产用模具
CN213166574U (zh) 医疗零件的注塑加工模具
CN219903214U (zh) 电动车后挡泥板模具直斜顶大滑块脱模机构
CN219543893U (zh) 一种用于制备显示器卡扣的模具结构
CN219988326U (zh) 一种骨刺针母头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