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06004U - 司机室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司机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06004U
CN219506004U CN202321054345.6U CN202321054345U CN219506004U CN 219506004 U CN219506004 U CN 219506004U CN 202321054345 U CN202321054345 U CN 202321054345U CN 219506004 U CN219506004 U CN 2195060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
main body
head cover
cover main
h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5434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穆文雄
邓忠
姚皓
邢松龄
陈占伟
王会娟
刘咪
沈鹏
李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Co ltd
Beijing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Co ltd
Beijing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Co ltd, Beijing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5434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060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060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060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司机室结构,包括:司机室头罩和司机室内装;所述司机室头罩包括头罩主体和连接接口,所述司机室内装包括前窗内装;所述前窗内装以粘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头罩主体的内侧;所述前窗内装靠近所述头罩主体的一侧,或者所述头罩主体靠近所述前窗内装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用于设置实现粘接的粘接剂;所述连接接口设置在所述头罩主体的末端,用于连接车体主结构。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司机室结构,不需要设置司机室骨架,且可以比较牢固地将前窗内装粘接至头罩主体的内侧,保证前窗内装更加平整。

Description

司机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司机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轨道交通城铁领域的绝大多数司机室结构系统由司机室头罩、司机室骨架和司机室内装组成。司机室骨架作为主要承载结构为金属结构,通过焊接或者栓接的方式连接在车体主结构(车体侧墙和车顶的端部及底架上部等)上,司机室头罩和内装大多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通过骨架上的连接支架分别连接固定在车外侧和车内侧。此种结构方式较为经典,具有工艺传统、成本适中等优点,但随着运营线路的多样化,传统的结构方式已经不适用于某些路线对车辆的要求,如虚拟编组车辆和小断面车辆等线路。
为了适应不同线路的要求,部分车辆的司机室取消了司机室骨架,这就要求司机室内装直接安装在司机室头罩上;传统将司机室内装安装到骨架上的方式已不再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司机室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司机室结构,包括:司机室头罩和司机室内装;所述司机室头罩包括头罩主体和连接接口,所述司机室内装包括前窗内装;
所述前窗内装以粘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头罩主体的内侧;
所述前窗内装靠近所述头罩主体的一侧,或者所述头罩主体靠近所述前窗内装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用于设置实现粘接的粘接剂;
所述连接接口设置在所述头罩主体的末端,用于连接车体主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司机室头罩还包括:司机台罩板和至少两个侧墙板;
所述司机台罩板设置在所述头罩主体的内侧;
所述侧墙板竖直设置,且两个所述侧墙板分别位于所述头罩主体的左右两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司机室内装还包括侧墙内装;
所述侧墙板的末端内侧设有第一搭扣,所述侧墙内装的外侧设有第二搭扣;
所述第一搭扣与所述第二搭扣配合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头罩主体的迎风面为至少三层的夹芯结构,所述头罩主体的非迎风面为单层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夹芯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外玻璃钢层、夹芯层和内玻璃钢层;
所述夹芯层为树脂材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玻璃钢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内玻璃钢层的厚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司机室头罩还包括:前顶板;所述前顶板设置在所述头罩主体的前侧顶部;
所述前顶板包括用于设置照明灯的照明灯接口和/或用于设置遮阳帘的遮阳帘接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司机室结构还包括多个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固定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头罩主体上,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前顶板上;
所述第一连接件为C型滑槽结构;所述固定件能够沿所述C型滑槽结构滑动,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腰型孔;所述腰型孔的方向与所述C型滑槽结构的方向垂直;
所述固定件能够沿所述腰型孔滑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前顶板还包括:检修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述提供的方案中,在头罩主体的末端设置用于连接车体主体结构的连接接口,不需要设置司机室骨架,可以大大降低司机是结构的生产成本和车辆重量,既增大了司机室的可利用空间,也更适用于某些司机室空间狭小的线路;并且,通过设置用于容纳粘接剂的凹槽,可以比较牢固地将前窗内装粘接至头罩主体的内侧,保证前窗内装更加平整。将内装集成在司机室头罩上,实现了司机室结构的模块化设计,能够提高车辆组装效率,且一体化设计头罩和内装,也可以避免因不同厂家生产部件误差导致的装配困难。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司机室结构的一种轴测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司机室结构的一种主视图;
图3示出了图2的A-A剖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前窗内装的粘接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夹心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侧墙内装的连接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司机室结构的另一种轴测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前顶板的一种结构图;
图9示出了图7中的B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头罩主体;100、凹槽;1011、外玻璃钢层;1012、夹芯层;1013、内玻璃钢层;102、连接接口;103、司机台罩板;104、侧墙板;1041、第一搭扣;105、前顶板;1051、照明灯接口;1052、遮阳帘接口;1053、检修门;201、前窗内装;202、侧墙内装;2021、第二搭扣;30、连接组件;301、第一连接件;302、第二连接件;3021、腰型孔;303、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司机室结构,该司机室结构包括:司机室头罩和司机室内装;参见图1至图3所示,司机室头罩包括头罩主体101和连接接口102,司机室内装包括前窗内装201。该头罩主体101是司机室头罩的主体结构,其位于司机室头罩的最外侧;该头罩主体101的末端设有多个连接接口102,该连接接口102用于连接车体主体结构,例如车体侧墙、顶板、底架等。其中,头罩主体101的末端指的是头罩主体101的最内端,或者说,头罩主体101最靠近车体车厢的一端。利用该连接接口102可以直接连接车体主体结构,不需要设置司机室骨架。例如,该连接接口102具体可以是栓接接口,通过螺栓等实现连接。
在没有司机室骨架的情况下,该头罩主体101为主要的承载结构。前窗内装201以粘接的方式设置在头罩主体101的内侧。参见图4所示,前窗内装201靠近头罩主体101的一侧,或者头罩主体101靠近前窗内装201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凹槽100;该凹槽100用于设置实现粘接的粘接剂。其中,图4的上方表示头罩主体101的内侧,图4的下方表示头罩主体101的外侧;且图4以在头罩主体101上设置该凹槽100为例示出。
前窗内装201是设置在司机室前窗内部的装饰物,大部分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且安装在头罩主体101的内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窗内装201以粘接的方式与头罩主体101之间相连;并且,该前窗内装201、头罩主体101中的至少一侧设有凹槽100,在以粘接剂粘接前窗内装201和头罩主体101时,该凹槽100能够容纳足够的粘接剂,可以有更大的储胶空间,不仅安装牢固,还可以使得前窗内装201安装得更加平整。例如,该粘接剂可以为结构胶。
其中,该凹槽100可以为矩形槽,或者也可以为U型槽、C型槽等,本实施例对该凹槽100的形状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司机室结构,在头罩主体101的末端设置用于连接车体主体结构的连接接口102,不需要设置司机室骨架,可以大大降低司机是结构的生产成本和车辆重量,既增大了司机室的可利用空间,也更适用于某些司机室空间狭小的线路;并且,通过设置用于容纳粘接剂的凹槽100,可以比较牢固地将前窗内装201粘接至头罩主体101的内侧,保证前窗内装201更加平整。将内装集成在司机室头罩上,实现了司机室结构的模块化设计,能够提高车辆组装效率,且一体化设计头罩和内装,也可以避免因不同厂家生产部件误差导致的装配困难。
可选地,为了在没有司机室骨架的情况下,保证司机室结构的结构强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头罩主体101的迎风面为至少三层的夹芯结构,头罩主体101的非迎风面为单层结构。
其中,头罩主体101的正面为迎风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三层的夹芯结构,以增强司机室结构的整体强度;并且,头罩主体101的上面等部位为非迎风面,其可采用强度一般的单层结构,例如单层玻璃钢等。这种混合结构的头罩主体101,不仅可以不需要司机室骨架,能够大大降低司机室结构的重量,且可以在重量与强度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保证司机室结构的强度。
可选地,参见图4和图5所示,该头罩主体101的夹芯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外玻璃钢层1011、夹芯层1012和内玻璃钢层1013;其中,夹芯层1012为树脂材料。此外可选地,为了提高迎风面的强度,如图4和图5所示,外玻璃钢层1011的厚度大于内玻璃钢层1013的厚度。其中,图5的左侧表示头罩主体101的外侧,图5的右侧表示头罩主体101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夹芯结构为两侧的玻璃钢层夹中间的树脂层(即夹芯层1012)的结构,中间树脂层的材料具体可以是涤纶树脂(PET)等;玻璃钢层(包括外玻璃钢层1011、内玻璃钢层1013)可以通过结构胶与中间的夹芯层1012连接。
该头罩主体101的迎风面和非迎风面分别使用了夹芯结构、单层结构,这样可以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实现轻量化。经过计算,在同等规格下相比,该司机室结构比含司机室金属骨架的结构重量降低30%以上。并且,利用ANSYS软件,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司机室结构本身的结构强度及安装强度进行了有限元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司机室结构可以满足材料强度要求。此外,还做了冲击振动试验和最高运行速度120km/h的飞弹冲击试验,也都满足相应标准的要求。该司机室结构能够满足司机室整体的结构、抗冲击、抗振动等强度需求。
可选地,参见图1至图3所示,司机室头罩还包括:司机台罩板103和至少两个侧墙板104。其中,司机台罩板103设置在头罩主体101的内侧;侧墙板104竖直设置,且两个侧墙板104分别位于头罩主体101的左右两侧。司机台罩板103用于实现放置司机操作台,侧墙板104可用于固定其他内装等。如图所示,该侧墙板104的数量为两个,左右各一个。
具体地,司机室内装还包括侧墙内装202。参见图6所示,侧墙板104的末端内侧设有第一搭扣1041,侧墙内装202的外侧设有第二搭扣2021;第一搭扣1041与第二搭扣2021配合连接。利用两个搭扣(即第一搭扣1041和第二搭扣2021),实现将侧墙内装202安装至侧墙板104上。搭扣连接具有可灵活调整、重复使用等优点,方便实现快速安装。
可选地,参见图1至图3,以及图7所示,该司机室头罩还包括:前顶板105;前顶板105设置在头罩主体101的前侧顶部。参见图8所示,该前顶板105包括用于设置照明灯的照明灯接口1051和/或用于设置遮阳帘的遮阳帘接口1052。图8以该前顶板105包括两个照明灯接口1051为例示出。该前顶板105可以由玻璃钢糊制而成,利用该前顶板105,可以集成多种结构,方便为司机提供照明、遮阳等功能。
其中,如图8所示,该前顶板105还可以包括:检修门1053。利用该检修门1053,能够方便司机室设备的安装以及后续运营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检修、更换。例如,该检修门1053可以设置在前顶板105的中间位置。
可选地,该司机室结构还包括多个连接组件30,利用该连接组件30将前顶板105固定在头罩主体101上。参见图8和图9所示,连接组件30包括第一连接件301、第二连接件302和固定件303。第一连接件301和第二连接件302中的一个设置在头罩主体101上,第一连接件301和第二连接件302中的另一个设置在前顶板105上。图8和图9以第一连接件301连接头罩主体101、第二连接件302连接前顶板105为例示出;如图8所示,该前顶板105的外围可设有多个第二连接件302。
如图9所示,该第一连接件301为C型滑槽结构;固定件303能够沿C型滑槽结构滑动,并与第一连接件301、第二连接件302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件303具有滑块结构,其可沿C型滑槽结构滑动;并且,该固定件303还具有固定结构,例如螺栓等,在固定件303滑动到位后进行固定,实现固定件303与第一连接件301之间的固定连接。
并且,该固定件303还可以与第二连接件302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将前顶板105固定在头罩主体101上。
其中,参见图8和图9所示,该第二连接件302可以设有腰型孔3021;腰型孔3021的方向与C型滑槽结构的方向垂直;该固定件303也能够沿腰型孔3021滑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件303能够沿C型滑槽结构滑动,从而可以在某个方向上调整第一连接件301与第二连接件302之间的相对位置,方便安装;在第二连接件302设有与C型滑槽结构方向垂直的腰型孔3021的情况下,利用能够沿腰型孔3021滑动的固定件303,还可以在另一个方向上调整第一连接件301与第二连接件302之间的相对位置,方便实现位置对准。
在实际生产装配过程中,可以将第一连接件301固定设置在头罩主体101上,将第二连接件302固定设置在前顶板105上;在需要安装前顶板105时,C型滑槽结构和腰型孔3021的组合能够调整安装点的位置,进而利用固定件303实现二者之间的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的技术方案,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司机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司机室头罩和司机室内装;所述司机室头罩包括头罩主体(101)和连接接口(102),所述司机室内装包括前窗内装(201);
所述前窗内装(201)以粘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头罩主体(101)的内侧;
所述前窗内装(201)靠近所述头罩主体(101)的一侧,或者所述头罩主体(101)靠近所述前窗内装(201)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凹槽(100);所述凹槽(100)用于设置实现粘接的粘接剂;
所述连接接口(102)设置在所述头罩主体(101)的末端,用于连接车体主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机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司机室头罩还包括:司机台罩板(103)和至少两个侧墙板(104);
所述司机台罩板(103)设置在所述头罩主体(101)的内侧;
所述侧墙板(104)竖直设置,且两个所述侧墙板(104)分别位于所述头罩主体(101)的左右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司机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司机室内装还包括侧墙内装(202);
所述侧墙板(104)的末端内侧设有第一搭扣(1041),所述侧墙内装(202)的外侧设有第二搭扣(2021);
所述第一搭扣(1041)与所述第二搭扣(2021)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机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罩主体(101)的迎风面为至少三层的夹芯结构,所述头罩主体(101)的非迎风面为单层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司机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芯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外玻璃钢层(1011)、夹芯层(1012)和内玻璃钢层(1013);
所述夹芯层(1012)为树脂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司机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玻璃钢层(1011)的厚度大于所述内玻璃钢层(1013)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机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司机室头罩还包括:前顶板(105);所述前顶板(105)设置在所述头罩主体(101)的前侧顶部;
所述前顶板(105)包括用于设置照明灯的照明灯接口(1051)和/或用于设置遮阳帘的遮阳帘接口(105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司机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连接组件(30);所述连接组件(30)包括第一连接件(301)、第二连接件(302)和固定件(303);
所述第一连接件(30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02)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头罩主体(101)上,所述第一连接件(30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02)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前顶板(105)上;
所述第一连接件(301)为C型滑槽结构;所述固定件(303)能够沿所述C型滑槽结构滑动,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01)、所述第二连接件(302)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司机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02)设有腰型孔(3021);所述腰型孔(3021)的方向与所述C型滑槽结构的方向垂直;
所述固定件(303)能够沿所述腰型孔(3021)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司机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顶板(105)还包括:检修门(1053)。
CN202321054345.6U 2023-05-05 2023-05-05 司机室结构 Active CN2195060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54345.6U CN219506004U (zh) 2023-05-05 2023-05-05 司机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54345.6U CN219506004U (zh) 2023-05-05 2023-05-05 司机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06004U true CN219506004U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32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54345.6U Active CN219506004U (zh) 2023-05-05 2023-05-05 司机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060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16836B (zh) 一种越野车保险杠与小纵梁的集成结构
CN201264649Y (zh) 塑料蜂窝复合板车厢
CN219506004U (zh) 司机室结构
CN112026932A (zh) 一种汽车塑料顶边梁安装结构及电动汽车
CN209336727U (zh) 内墙体、侧墙及轨道车辆
CN218505966U (zh) 车身结构、车身和电池包壳体的集成结构及车辆
CN2369929Y (zh) 一种组合式封闭型汽车车箱
CN208198592U (zh) 一种消防车用独立乘员室
CN217753435U (zh) 单天窗型汽车顶棚
CN112428804A (zh) 一种强密封性汽车边条
CN220653705U (zh) 车载电器柜和车辆
CN201169298Y (zh) 侧围加强型车辆装置
CN220842529U (zh) 一种具有挡风板结构的地铁车体结构
CN110696848A (zh) 适用于无人驾驶车辆的司机室带隔断边柜
CN210264303U (zh) 一种用于客车前后围的舱门平移式开合机构
CN118046967B (zh) 一种带防爆地板总成的乘员舱结构及车辆
CN218966842U (zh) 一种乘员舱密封结构及车辆
CN217533000U (zh) 一种顶盖前横梁结构
CN219325874U (zh) 一种横梁总成及车辆
CN213831895U (zh) 后地板结构及电动车辆
CN219528711U (zh) 用于上掀式顶门的门锁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20447618U (zh) 后背门总成及汽车
CN221457799U (zh) 用于装配汽车尾翼的行李箱盖结构和汽车
CN216101480U (zh) 一种汽车天窗后玻璃加强板
CN217456138U (zh) 车身侧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