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36727U - 内墙体、侧墙及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内墙体、侧墙及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36727U
CN209336727U CN201821901387.8U CN201821901387U CN209336727U CN 209336727 U CN209336727 U CN 209336727U CN 201821901387 U CN201821901387 U CN 201821901387U CN 209336727 U CN209336727 U CN 2093367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attachment beam
attachment
lining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013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鸿宇
张振华
徐首章
潘丽宁
申云彤
赵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013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367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367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367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墙体、侧墙及轨道车辆,其中,内墙体包括:内墙板;内墙骨架,与所述内墙板的一侧表面相连;所述内墙骨架包括:边梁外框;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边梁外框中相对的两侧边相连;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二连接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边梁外框相连。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墙体、侧墙及轨道车辆能够提高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内墙体、侧墙及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内装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内墙体、侧墙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出行便捷性和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轨道车辆逐渐成为城市内的主要交通工具,许多大中型城市都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
轨道车辆由多节车厢串接而成,每节车厢由底架、侧墙、端墙和车顶围成箱型结构,相邻两个车厢之间通过车端连接结构进行连接。其中,侧墙包括位于外侧的车体骨架和位于内侧的内墙体,内墙体与车体骨架固定连接。与动车组不同的是,城市轨道车辆的每节车厢设有多个车门,相邻两个车门之间的侧墙上设置有车窗,因此,一个车厢的侧墙包括有多个内墙体,每个内墙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车窗的结构,车门装配在两个内墙体之间。
图1为相关技术中内墙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内墙体包括:内墙板11、横梁12、纵梁13、上边梁14、下边梁15和侧边梁16。内墙板11上开设用于装配车窗的安装孔111。横梁12沿水平方向延伸,纵梁13沿竖直方向延伸,横梁12和纵梁13相互垂直并焊接形成内墙骨架,内墙骨架通过粘接的方式与内墙板11相连。纵梁13布设在安装孔111的两侧,纵梁13的底端与下边梁15相连,部分纵梁13的顶端向上延伸至与上边梁14相连。横梁12的一端与纵梁13焊接,部分横梁12的另一端向两侧延伸至与侧边梁16相连。
上述实现方式中,由于其中一部分横梁12和纵梁13的端部为自由状态,因此,需要在横梁12和纵梁13上设置有多个粘扣17,分别与设置在车体骨架上的粘扣对接,以对横梁12和纵梁13进行固定。在安装的过程中,对每一对粘扣都进行准确对接,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降低了安装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内墙体、侧墙及轨道车辆,能够提高安装效率。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墙体,包括:
内墙板;
内墙骨架,与所述内墙板的一侧表面相连;所述内墙骨架包括:
边梁外框;
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边梁外框中相对的两侧边相连;
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二连接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边梁外框相连。
如上所述的内墙体,所述边梁外框包括:上边梁、下边梁和两个侧边梁;所述上边梁、下边梁和两个侧边梁首尾相接形成闭合的矩形框。
如上所述的内墙体,所述第一方向与侧边梁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上边梁和下边梁相连。
如上所述的内墙体,所述内墙板的中间设置有用于安装车窗的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梁分布在所述安装孔的左右两侧。
如上所述的内墙体,所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二连接梁的另一端与邻近的侧边梁相连。
如上所述的内墙体,还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边梁相连。
如上所述的内墙体,还包括: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下边梁相连。
如上所述的内墙体,还包括:
粘扣,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梁上。
如上所述的内墙体,所述第二连接梁与侧边梁中邻近的侧边之间设置的第二连接梁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所述内墙体还包括:
用于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连接梁和第一连接梁构成显示器安装框架的加强梁,连接在至少两个第二连接梁之间。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侧墙,包括:如上所述的内墙体。
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侧墙。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内墙板以及与内墙板相连的内墙骨架,内墙骨架包括边梁外框、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其中,第一连接梁沿第一方向延伸,其两端分别与边梁外框中相对的两侧边相连;第二连接梁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一端与第一连接梁相连,另一端与边梁外框相连,则由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和边梁外框连接而成的内墙骨架较为牢固,强度较高,而且所有连接梁的两端都与其它部件相连,不存在自由端,因此,在内墙板与内墙骨架装配完成后与车体骨架连接的过程中,直接整体连接即可,不需要如相关技术中挨个对接多个粘扣,缩短了装配时间,提高装配效率,有利于提高生产节拍。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相关技术中内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内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内墙板、上边梁和第一连接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内墙板、下边梁和第二连接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内墙体与车身骨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内墙板;111-安装孔;12-横梁;13-纵梁;14-上边梁;15-下边梁;16-侧边梁;17-粘扣;18-连接件;
21-第一连接梁;22-第二连接梁;23-加强梁;24-第一连接件;25-第二连接件;26-第三连接件;27-平头螺钉;
3-车体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墙体,能够应用于轨道车辆的侧墙上。轨道车辆可以为动车、高铁、磁悬浮车辆等行驶在城市之间的车辆,也可以为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行驶在城市内的车辆。本实施例仅以地铁为例,对内墙体的实现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应用在其它类型的轨道车辆上。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内墙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内墙体包括:内墙板11和内墙骨架,内墙骨架与内墙板11的一侧表面相连,具体是与内墙板11朝向车厢外的一侧表面相连。内墙骨架还与车体骨架相连,一起构成车厢的侧墙。
内墙板11大体上可参照相关技术来实现,其细节结构可根据内墙骨架进行适应性调整。内墙板11上设置有安装孔111,用于安装车窗。
内墙骨架包括:边梁外框、第一连接梁21和第二连接梁22。其中,边梁外框可以根据轨道车辆车体的形状进行适应性调整,本实施例中,边梁外框为矩形框。
边梁外框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为由两个“L”形结构连接而成,或者还可以为四个长条状结构连接而成。本实施例中,边梁外框由上边梁、下边梁和两个侧边梁首尾相接形成闭合的矩形框。本实施例中的上边梁、下边梁和两个侧边梁的结构可参照相关技术中对应的上边梁14、下边梁15和侧边梁16的实现方式来实现。上边梁14、下边梁15和侧边梁16之间可通过所采用的型材相互之间卡接、螺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第一连接梁21和第二连接梁22均位于边梁外框围设的区域内,其中,第一连接梁21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连接梁22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连接梁2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边梁外框中相对的两侧边,且与该相对的两侧边分别相连。第二连接梁2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梁21相连,另一端延伸至与边梁外框相连。相当于第一连接梁21和第二连接梁22的两端均与其它部件相连,不存在自由端,由第一连接梁21、第二连接梁22和边梁外框连接而成的框架结构较为牢固,稳定性较好,不易变形,而且不会产生异响。
内墙骨架装配完成后,与内墙板11可采用粘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上述固定完成后的内墙体可与车体骨架进行装配,在装配过程中,无需采用过多的粘扣进行固定,甚至不需要粘扣进行固定,也能够达到较牢固的固定效果。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内墙板以及与内墙板相连的内墙骨架,内墙骨架包括边梁外框、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其中,第一连接梁沿第一方向延伸,其两端分别与边梁外框中相对的两侧边相连;第二连接梁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一端与第一连接梁相连,另一端与边梁外框相连,则由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和边梁外框连接而成的内墙骨架较为牢固,强度较高,而且所有连接梁的两端都与其它部件相连,不存在自由端,因此,在内墙板与内墙骨架装配完成后与车体骨架连接的过程中,直接整体连接即可,不需要如相关技术中挨个对接多个粘扣,缩短了装配时间,提高装配效率,有利于提高生产节拍。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内墙体的实现方式进行优化,尤其是对第一连接梁21和第二连接梁22的实现方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上述第一连接梁21是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方向可以为水平方向,也可以为竖直方向,也可以为其它方向。本实施例以地铁车厢为例,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一连接梁21沿竖直方向延伸,其顶端与上边梁14相连,底端与下边梁15相连。
第一连接梁21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不同车型进行具体设定。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图2中,第一连接梁21的数量为两个,对应设置在安装孔111的左右两侧。
第二连接梁22是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方向可以为水平方向,也可以为竖直方向,也可以为其它方向。与上述第一连接梁21的布局相配合,第二连接梁22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连接梁22的长度较短,其一端与第一连接梁21相连,另一端与邻近的侧边梁16相连。例如:位于图2中安装孔111左侧的第二连接梁22,其右端与第一连接梁21相连,其左端与左侧的侧边梁16距离比较近,则左侧的侧边梁16就作为邻近的侧边梁16。
第二连接梁22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不同车型进行具体设定。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图2中,安装孔111左侧设置有三个第二连接梁22,从上至下并排排布,相邻的两个第二连接梁2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安装孔111右侧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梁22,从上至下并排排布,相邻的两个第二连接梁2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
进一步的,在第一连接梁21和第二连接梁22上可以设置有其它的安装结构,用于安装显示屏、宣传板等部件。例如:在两个或三个并排布设的第二连接梁22之间设置加强梁23,具体的,在图2中,在安装孔111左侧的相邻两个第二连接梁22之间连接有加强梁23,加强梁23与两个第二连接梁22和第一连接梁21形成一个安装框架,用于安装显示器。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内墙体的实现方式进行优化。
相关技术中,内墙体与车身骨架的装配可以采用连接件18进行连接,在内墙体与车身骨架装配的过程中,连接件18是作为独立的部件,需要单独进行装配。具体的,内墙体与车身骨架的装配过程为:先将连接件18的一端与车身骨架相连,然后将内墙体与连接件18的另一端相连。上述装配过程需要进行两次结构对正,其一是连接件18与车身骨架之间对正装配,其二是连接件18与内墙体之间对正装配,由于内墙体的尺寸较大,对正过程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及较多的人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上述内墙体进行优化:
如图2所示,上述内墙体还包括:第一连接件24,第一连接件24的一端与边梁外框的顶部相连,具体是与上边梁14相连,使得第一连接件24与内墙骨架集成在一起。则在内墙体与车身骨架装配的过程中,只进行一次对正装配即可,即:第一连接件24与车身骨架之间的对正装配,成倍缩短装配时间,提高装配效率。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内墙板、上边梁和第一连接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连接件24可采用与相关技术中的连接件18相同的实现方式,例如:本领域常用的连接码等部件,具有两个连接端。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件24的上端用于与车身骨架相连,下端与上边梁14相连,具体可采用螺接、卡接、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本实施例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上边梁14的左侧表面与内墙板11的右侧表面之间通过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内墙板11的左侧表面还与其它部件相连,例如:行李架、窗框结构等。
另外,如图2所示,内墙体还包括:第二连接件25,第二连接件25的一端与边梁外框的底部相连,具体是与下边梁15相连,使得第二连接件25与内墙骨架集成在一起。则在内墙体与车身骨架装配的过程中,只进行依次对正装配即可,即:第二连接件24与车身骨架之间的对正装配,进一步缩短装配时间,提高装配效率。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内墙板、下边梁和第二连接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第二连接件25可采用与相关技术中的连接件18相同的实现方式,例如:本领域常用的连接码等部件,具有两个连接端。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件25的下端用于与车身骨架相连,上端与下边梁15相连,具体可采用螺接、卡接、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本实施例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下边梁15的左侧表面与内墙板11的右侧表面之间通过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内墙板11的左侧表面还与其它部件相连,例如:座椅等。
边梁外框中的两个侧边梁16可通过所选型材自身的结构与车身骨架进行连接。或者,还可以采用螺接、卡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内墙体与车身骨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侧边梁16的下端与内墙板11相连,侧边梁16的上端通过第三连接件26与车体骨架3相连。具体的,侧边梁16的上端通过平头螺钉27与第三连接件26的一端相连,第三连接件26的另一端与车体骨架3相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墙骨架的四周均通过相应的连接件与内墙板11固定连接,且连接较为牢固。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还可以在两个第一连接梁21上设置粘扣17,以与车身骨架对应相接,相当于将安装孔111的左右两侧也进行了固定,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牢固程度。而且,在每一个第一连接梁21上设置一至两个粘扣17即可,与相关技术相比,仍然能够大幅度缩短装配速度,而且还能够避免内墙体发生变形。
上述内墙骨架与内墙板连接完成后,整体与车身骨架进行装配,实现模块化装配,能够大幅度提高装配效率。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侧墙,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内墙体。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侧墙,采用上述内墙体,通过采用内墙板以及与内墙板相连的内墙骨架,内墙骨架包括边梁外框、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其中,第一连接梁沿第一方向延伸,其两端分别与边梁外框中相对的两侧边相连;第二连接梁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一端与第一连接梁相连,另一端与边梁外框相连,则由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和边梁外框连接而成的内墙骨架较为牢固,强度较高,而且所有连接梁的两端都与其它部件相连,不存在自由端,因此,在内墙板与内墙骨架装配完成后与车体骨架连接的过程中,直接整体连接即可,不需要如相关技术中挨个对接多个粘扣,缩短了装配时间,提高装配效率,有利于提高生产节拍。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侧墙。该轨道车辆具有与上述侧墙相同的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内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墙板;
内墙骨架,与所述内墙板的一侧表面相连;所述内墙骨架包括:
边梁外框;
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边梁外框中相对的两侧边相连;
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梁;所述第二连接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边梁外框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外框包括:上边梁、下边梁和两个侧边梁;所述上边梁、下边梁和两个侧边梁首尾相接形成闭合的矩形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侧边梁平行;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上边梁和下边梁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板的中间设置有用于安装车窗的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梁分布在所述安装孔的左右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二连接梁的另一端与邻近的侧边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墙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边梁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内墙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下边梁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墙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粘扣,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梁与侧边梁中邻近的侧边之间设置的第二连接梁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所述内墙体还包括:
用于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连接梁和第一连接梁构成显示器安装框架的加强梁,连接在至少两个第二连接梁之间。
10.一种侧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内墙体。
11.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侧墙。
CN201821901387.8U 2018-11-19 2018-11-19 内墙体、侧墙及轨道车辆 Active CN2093367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01387.8U CN209336727U (zh) 2018-11-19 2018-11-19 内墙体、侧墙及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01387.8U CN209336727U (zh) 2018-11-19 2018-11-19 内墙体、侧墙及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36727U true CN209336727U (zh) 2019-09-03

Family

ID=67748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01387.8U Active CN209336727U (zh) 2018-11-19 2018-11-19 内墙体、侧墙及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3672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32003A (zh) * 2020-03-19 2020-06-05 青岛欧特美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客室侧墙结构
CN111267886A (zh) * 2020-02-15 2020-06-12 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的侧墙板、侧墙板的成型方法及成型模具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7886A (zh) * 2020-02-15 2020-06-12 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的侧墙板、侧墙板的成型方法及成型模具
CN111267886B (zh) * 2020-02-15 2021-06-25 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的侧墙板、侧墙板的成型方法及成型模具
CN111232003A (zh) * 2020-03-19 2020-06-05 青岛欧特美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客室侧墙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84501U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车顶框架结构
CN103569209B (zh) 车身后部的结构
US8075049B2 (en) Stiffen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5083183B (zh) 用于机动车的缓冲器组件
CN209336727U (zh) 内墙体、侧墙及轨道车辆
CN104470742B (zh) 车辆的车门框架构造
CN109703623B (zh) 车身上部结构
KR20140031293A (ko) 철도 차량 차체와 그 제조 방법
EP2976244B1 (en) Vehicle structure for a rail vehicle
CN105197031A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侧墙组件
CN203611997U (zh) 列车车厢及其侧门门框
CN204915697U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侧墙组件
CN110466550A (zh) 轨道车辆侧墙结构及轨道车辆
CN209667084U (zh) 车辆侧墙及轨道车辆
CN105383563A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
JP5730415B2 (ja) 鉄道車両
CN210882332U (zh) 汽车后地板与侧围总成
CN205044741U (zh) 城轨不锈钢车辆的端墙结构
CN109808718A (zh) 一种双层列车车厢
CN104512482A (zh) 车身构造
US20200406972A1 (en) Frame of vehicle
CN209921321U (zh) 轨道车辆的底架及其下铰接座的安装结构
CN112109811B (zh) 车身结构和包括该车身结构的车辆
CN207758783U (zh) 一种车厢侧墙结构和列车
CN105799780A (zh) 一种多功能车底盘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