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95150U - 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95150U
CN219295150U CN202320503050.6U CN202320503050U CN219295150U CN 219295150 U CN219295150 U CN 219295150U CN 202320503050 U CN202320503050 U CN 202320503050U CN 219295150 U CN219295150 U CN 2192951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assembly
vehicl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0305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迎婷
裵孝镇
李斯博
杜亚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kr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0305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951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951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951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及车辆,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包括:壳体、叶片组件和导流组件,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内具有风道,风道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叶片组件设于风道内,叶片组件用于调节风道内的气流流向,导流组件固设于出风口,且导流组件将出风口分隔为多个出风通道。由此,导流组件将出风口分隔为多个出风通道,气流通过多个出风通道流出,且导流组件对气流的流出具有导流作用,满足了乘客的吹风需求,且导流组件空间占用较少,相对于风门上下调节结构,更易布置于出风口处,同时,在风道内设置叶片组件,实现了风道内气流流向的调节,进而在无需安装风门调节结构的情况下实现了类似的风口调节功能。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动隐藏式出风口已成为一种趋势。相关技术中,前排隐藏式出风口通常位于仪表板的中间正上方,受出风口周边空间限制,不易布置风门上下调节结构,且风口上下调节吹风时变化较小,实用性不大,不满足乘客的吹风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该出风组件在出风口处固设导流组件,导流组件将出风口分隔为多个出风通道,气流通过多个出风通道流出,且导流组件对气流的流出具有导流作用,满足了乘客的吹风需求,且导流组件空间占用较少,相对于风门上下调节结构,更易布置于出风口处,同时,在风道内设置叶片组件,实现了风道内气流流向的调节,进而在无需安装风门调节结构的情况下实现了类似的风口调节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车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包括:
壳体,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内具有风道,风道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
叶片组件,叶片组件设于风道内,叶片组件用于调节风道内的气流流向;
导流组件,导流组件固设于出风口,且导流组件将出风口分隔为多个出风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在出风口处固设导流组件,导流组件将出风口分隔为多个出风通道,气流通过多个出风通道流出,且导流组件对气流的流出具有导流作用,满足了乘客的吹风需求,且导流组件空间占用较少,相对于风门上下调节结构,更易布置于出风口处,同时,在风道内设置叶片组件,实现了风道内气流流向的调节,进而在无需安装风门调节结构的情况下实现了类似的风口调节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叶片组件为多个,多个叶片组件沿出风组件的垂直于风道的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叶片组件包括:
多个导风叶片;
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每个导风叶片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相应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铰接;
连杆,多个导风叶片均与连杆相连以使多个导风叶片联动;
转轴,转轴的一端与连杆或一个导风叶片相连,转轴的另一端与驱动轴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导流组件包括:多个导流件,多个导流件均设于出风口且依次排布,以在相邻两个导流件间和/或壳体与导流件间形成出风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多个导流件包括: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均沿出风组件的垂直于风道的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沿出风组件的第二方向依次间隔开,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风道均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相互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一安装支架,第一连接件连接在第一导流件和第一安装支架之间,第一安装支架安装于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件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件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还包括:第二连接件和第二安装支架,第二连接件连接在第二导流件和第二安装支架之间,第二安装支架安装于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还包括:多个遮挡件,多个遮挡件均设于第二导流件的靠近第一导流件的一侧,且多个遮挡件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还包括:盖板,盖板固设于壳体,且盖板与相邻的导流件间隔开以形成出风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多个导流件均构造为弧形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有上述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在出风口处固设导流组件,导流组件将出风口分隔为多个出风通道,气流通过多个出风通道流出,且导流组件对气流的流出具有导流作用,满足了乘客的吹风需求,且导流组件空间占用较少,相对于风门上下调节结构,更易布置于出风口处,同时,在风道内设置叶片组件,实现了风道内气流流向的调节,进而在无需安装风门调节结构的情况下实现了类似的风口调节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出风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叶片组件的立体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导流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一安装支架的立体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导流件、第二连接件、第二安装支架和遮挡件的立体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盖板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出风组件100;
壳体1;进风口11;出风口12;风道13;
叶片组件2;导风叶片21;第一支架22;第二支架23;连杆24;
导流组件3;第一导流件31;第二导流件32;第一连接件33;第一安装支架34;第二连接件35;第二安装支架36;遮挡件37;
盖板4;
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组件100,出风组件100可以安装于车辆上,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出风组件100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设置出风组件100的设备上。本申请以出风组件100应用于车辆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出风组件100包括:壳体1、叶片组件2和导流组件3。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壳体1具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壳体1内具有风道13,风道13连通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叶片组件2设于风道13内,叶片组件2用于调节风道13内的气流流向,导流组件3固设于出风口12,且导流组件3将出风口12分隔为多个出风通道。
具体地,出风组件100的出风口12位于仪表板的中间正上方,进风口11与气流输出管路相连以使得气流流入风道13,并通过出风口12输送至乘员舱,如图1所示,出风口12处固设有导流组件3,导流组件3将出风口12分隔为多个出风通道,当气流输送至出风口12时,气流通过多个出风通道流出,并在导流组件3的导流作用下朝向乘客进行吹风,从而满足了乘客的吹风需求,且相对于传统的风口调节结构(上下调节结构或左右调节结构),导流组件3固设于出风口12,结构相对简单,空间占用较少,更易布置在空间狭小的出风口12处;同时,在壳体1的风道13内还设置有叶片组件2,叶片组件2可以用于调节风道13内的气流流向,例如,实现风道13气流在第一方向X或第二方向Y上的流向调节,相当于实现了传统风口调节结构的风向调节功能,也就是说,将风向调节结构内置与风道13内部,不仅实现了风向调节功能,而且节省了风口布置空间,增加了出风口12的隐蔽性,在满足乘客吹风需求的同时优化了出风口12的造型设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100,在出风口12处固设导流组件3,导流组件3将出风口12分隔为多个出风通道,气流通过多个出风通道流出,且导流组件3对气流的流出具有导流作用,满足了乘客的吹风需求,且导流组件3空间占用较少,相对于风门上下调节结构,更易布置于出风口12处,同时,在风道13内设置叶片组件2,实现了风道13内气流流向的调节,进而在无需安装风门调节结构的情况下实现了类似的风口调节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3所示,叶片组件2为多个,多个叶片组件2沿出风组件100的垂直于风道13的第一方向X依次间隔排布。
具体地,风道13内可以设置多个叶片组件2,叶片组件2的数量根据需要具体设置,此处不作具体限制,且多个叶片组件2沿出风组件100的垂直于风道13的第一方向X依次间隔排布,如此设置,便于实现对整个风道13气流流向的调节,提高了风道13气流流向的可控性,同时,依次间隔排布的各叶片组件2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各不相同,叶片组件2的气流调节方向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一些叶片组件2用于调节风道13气流在第一方向X的流向,另一些叶片组件2用于调节风道13气流在第二方向Y的流向,从而进一步细化了风道13气流流向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叶片组件2包括:多个导风叶片21、第一支架22、第二支架23、连杆24和转轴。每个导风叶片21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相应的第一支架22和第二支架23铰接,多个导风叶片21均与连杆24相连以使多个导风叶片21联动,转轴的一端与连杆24或一个导风叶片21相连,转轴的另一端与驱动轴相连,驱动轴的转动通过电机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了叶片组件2的自动控制,提高了出风组件100的自动化程度。
具体地,如图3所示,两个叶片组件2沿第一方向X依次间隔排布,每个叶片组件2均包括多个导风叶片21、第一支架22、第二支架23和连杆24,其中,每个叶片组件2中的导风叶片21的数量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制,每个导风叶片21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相应的第一支架22和第二支架23铰接,也就是说,每个导风叶片21均铰接在相应的第一支架22和第二支架23之间,从而使得每个导风叶片21可以在第一支架22和第二支架23之间转动,同时,叶片组件2中的多个导风叶片21均与连杆24相连,从而使得叶片组件2中的多个导风叶片21能够进行联动。
具体来说,每个叶片组件2中的多个导风叶片21可以分别与各自连杆24相连,从而通过各自连杆24可以实现每个叶片组件2中多个导风叶片21的单独联动,也就是说,每个叶片组件2中的多个导风叶片21可以进行单独联动;或者,多个叶片组件2中的多个导风叶片21可以均与同一连杆24进行相连,也就是说,多个叶片组件2中的导风叶片21通过一个连杆24进行联动调节,从而通过一个连杆24即可实现多个叶片组件2的联动调节。
进一步地,叶片组件2还包括转轴(图中未示出),当每个叶片组件2中的多个导风叶片21分别与各自连杆24相连时,则每个叶片组件2均设有转轴,每个转轴的一端均与相应的叶片组件2的连杆24相连,或与相应的叶片组件2中的任意导风叶片21相连,每个转轴的另一端与驱动轴相连,通过驱动轴驱动转轴转动,从而驱使转轴带动连杆24转动或与转轴相连的任意导风叶片21转动,当转轴带动连杆24转动时,相应的叶片组件2中多个导风叶片21进行联动,当转轴带动与转轴相连的任意导风叶片21转动时,在连杆24的作用下,同样驱动相应的叶片组件2中多个导风叶片21进行联动;当多个叶片组件2中的多个导风叶片21均与同一连杆24进行相连时,则多个叶片组件2设置一个转轴,该转轴的一端与唯一的连杆24相连,或与多个叶片组件2中的任意导风叶片21相连,该转轴的另一端与驱动轴相连,通过驱动轴驱动转轴转动,从而驱使转轴带动唯一的连杆24转动或与转轴相连的任意导风叶片21转动,当转轴带动唯一的连杆24转动时,多个叶片组件2中多个导风叶片21进行联动,当转轴带动与转轴相连的任意导风叶片21转动时,在连杆24的作用下,同样驱动多个叶片组件2中多个导风叶片21进行联动。由此,通过连杆24和转轴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叶片组件2中多个导风叶片21的联动,进而实现了对风道13气流流向调节,实现了风向调节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架22和第二支架23可以通过卡扣卡接至风道13内部,从而便于叶片组件2的安装拆卸,提高了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组件3包括:多个导流件,多个导流件均设于出风口12且依次排布,以在相邻两个导流件间和/或壳体1与导流件间形成出风通道。
具体地,导流组件3包括多个依次排布的导流件,其中,在相邻的两个导流件之间或者在壳体1与导流件之间均形成有出风通道,风道13流出的气流从出风通道输送至乘员舱,导流件在气流输送过程中起到导流作用,使得气流在导流件的作用下朝向乘客进行吹风,从而满足了乘客的吹风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多个导流件包括:第一导流件31和第二导流件32,第一导流件31和第二导流件32均沿出风组件100的垂直于风道13的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导流件31和第二导流件32沿出风组件100的第二方向Y依次间隔开,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风道13均垂直。
具体地,如图1所示,导流组件3包括第一导流件31和第二导流件32,第一导流件31和第二导流件32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沿第二方向Y依次间隔开,且第一导流件31和第二导流件32均沿第二方向Y与壳体1间隔开,如此设置,第一导流件31和第二导流件32形成一个出风通道,第一导流件31和第二导流件32分别与壳体1形成两个出风通道,也就是说,出风口12被第一导流件31和第二导流件32分隔为三个出风通道,出风口12处的气流通过三个出风通道流出,且第一导流件31和第二导流件32具有一定的导流作用,通过出风通道流出的气流在第一导流件31和第二导流件32的导流作用下朝向乘客进行吹风,从而满足了乘客的吹风需求,并且,第一导流件31和第二导流件32为板状结构,结构相对简单,空间占用较小,便于布置在空间狭小的隐藏式出风口12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导流件31和第二导流件32相互平行。也就是说,将第一导流件31和第二导流件32相互间隔开并平行设置,如此设置,能够尽量保证第一导流件31和第二导流件32导流方向的一致性,避免气流在导流过程中出现扰流,保证气流在第一导流件31和第二导流件32的作用下对乘客进行吹风,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还包括:第一连接件33和第一安装支架34,第一连接件33连接在第一导流件31和第一安装支架34之间,第一安装支架34安装于壳体1。
具体地,导流组件3还包括第一连接件33和第一安装支架34,第一安装支架34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一连接件33连接在第一导流件31和第一安装支架34之间,第一导流件31、第一连接件33和第一安装支架34可以设置为一体成型件,也可以设置为可拆卸件,此处不作具体限制,进一步地,结合图1和图4所示,第一安装支架34可以通过但不限于卡接、焊接的方式安装于壳体1,第一导流件31通过第一安装支架34固设于出风口12,如此设置,第一导流件31满足了乘客的吹风需求,同时,第一导流件31、第一连接件33和第一安装支架34结构简单,空间占用较少,相对于传统的风口调节结构,更易布置在空间狭小的出风口12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件33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件33沿第一方向X依次间隔排布。
具体地,多个第一连接件33均连接在第一导流件31和第一安装支架34之间,且多个第一连接件33沿第一方向X依次间隔排布,第一连接件33的个数根据需要进行设置,若第一导流件31和第一安装支架34较长,则第一连接件33的个数设置较多,若第一导流件31和第一安装支架34较短,则第一连接件33的个数设置较少,此处不作具体限制,如此设置,第一连接件33不仅可以作为第一导流件31和第一安装支架34之间的连接件,而且可以形成格栅结构,避免异物通过第一导流件31与壳体1形成的出风通道掉落至风道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还包括:第二连接件35和第二安装支架36,第二连接件35连接在第二导流件32和第二安装支架36之间,第二安装支架36安装于壳体1。
具体地,导流组件3还包括第二连接件35和第二安装支架36,第二安装支架36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连接件35连接在第一导流件31和第二安装支架36之间,第二导流件32、第二连接件35和第二安装支架36可以设置为一体成型件,也可以设置为可拆卸件,此处不作具体限制,进一步地,结合图1和图5所示,第二安装支架36可以通过但不限于卡接、焊接的方式安装于壳体1,第二导流件32通过第二安装支架36固设于出风口12,如此设置,第二导流件32满足了乘客的吹风需求,同时,第二导流件32、第二连接件35和第二安装支架36结构简单,空间占用较少,相对于传统的风口调节结构,更易布置在空间狭小的出风口12处。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35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连接件35沿第一方向X依次间隔排布。具体地,多个第二连接件35均连接在第二导流件32和第二安装支架36之间,且多个第二连接件35沿第一方向X依次间隔排布,第二连接件35的个数根据需要进行设置,若第二导流件32和第二安装支架36较长,则第二连接件35的个数设置较多,若第二导流件32和第二安装支架36较短,则第二连接件35的个数设置较少,此处不作具体限制,如此设置,第二连接件35不仅可以作为第二导流件32和第二安装支架36之间的连接件,而且可以形成格栅结构,避免异物通过第二导流件32与壳体1形成的出风通道掉落至风道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还包括:多个遮挡件37,多个遮挡件37均设于第二导流件32的靠近第一导流件31的一侧,且多个遮挡件37沿第一方向X依次间隔排布。
具体地,导流组件3还包括多个遮挡件37,多个遮挡件37均设于第二导流件32靠近第一导流件31的一侧,遮挡件37和第二导流件32可以设置为一体成型件,也可以设置为可拆卸件,此处不作具体限制,多个遮挡件37沿第一方向X依次间隔排布,第二连接件35的个数根据需要进行设置,若第二导流件32较长,则遮挡件37的个数设置较多,若第二导流件32较短,则遮挡件37的个数设置较少,结合图1和图5所示,多个遮挡件37可以在第一导流件31和第二导流件32之间形成格栅,避免异物通过第一导流件31和第二导流件32形成的出风通道掉落至风道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还包括:盖板4,盖板4固设于壳体1,且盖板4与相邻的导流件间隔开以形成出风通道。
具体地,出风组件100还包括盖板4,盖板4可以通过但不限于卡接、焊接的方式固设于壳体1,盖板4与相邻的导流件间隔开以形成出风通道,举例来说,如图1所示,盖板4与第一导流件31间隔开以形成出风通道,气流从盖板4与第一导流件31形成的出风通道流出,进一步地,盖板4与第一导流件31相互平行,且盖板4朝向乘客方向进行延伸,因此盖板4具有一定的导流作用,气流从出风通道流出时在盖板4的导流作用下朝向乘客进行吹风,从而可以满足乘客的吹风需求,同时,盖板4位于第一连接件33的上方,进一步地避免了异物从出风通道掉入风道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导流件均构造为弧形板。也就是说,导流组件3中的多个导流件可以构造为弧形板,如此设置,弧形板能够对气流起到更好的导流作用,从而可以更加集中的朝向乘客进行吹风,进一步满足了乘客的吹风需求,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出风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有上述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100,在出风口12处固设导流组件3,导流组件3将出风口12分隔为多个出风通道,气流通过多个出风通道流出,且导流组件3对气流的流出具有导流作用,满足了乘客的吹风需求,且导流组件3空间占用较少,相对于风门上下调节结构,更易布置于出风口12处,同时,在风道13内设置叶片组件2,实现了风道13内气流流向的调节,进而在无需安装风门调节结构的情况下实现了类似的风口调节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具有风道,所述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
叶片组件,所述叶片组件设于所述风道内,所述叶片组件用于调节所述风道内的气流流向;
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固设于所述出风口,且所述导流组件将所述出风口分隔为多个出风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组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叶片组件沿所述出风组件的垂直于所述风道的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组件包括:
多个导风叶片;
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每个所述导风叶片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铰接;
连杆,多个所述导风叶片均与所述连杆相连以使多个所述导风叶片联动;
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连杆或一个所述导风叶片相连,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驱动轴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多个导流件,多个所述导流件均设于所述出风口且依次排布,以在相邻两个所述导流件间和/或所述壳体与所述导流件间形成所述出风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流件包括: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所述第一导流件和所述第二导流件均沿所述出风组件的垂直于所述风道的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流件和所述第二导流件沿所述出风组件的第二方向依次间隔开,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风道均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件和所述第二导流件相互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导流件和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件和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导流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之间,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遮挡件,多个所述遮挡件均设于所述第二导流件的靠近所述第一导流件的一侧,且多个所述遮挡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固设于所述壳体,且所述盖板与相邻的所述导流件间隔开以形成所述出风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流件均构造为弧形板。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
CN202320503050.6U 2023-03-08 2023-03-08 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192951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03050.6U CN219295150U (zh) 2023-03-08 2023-03-08 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03050.6U CN219295150U (zh) 2023-03-08 2023-03-08 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95150U true CN219295150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52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03050.6U Active CN219295150U (zh) 2023-03-08 2023-03-08 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951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58286B2 (ja) 送風ユニット
KR100408598B1 (ko) 직교류송풍기
US20060179846A1 (en) Auxiliary power unit intake duct with aero-acoustic guide vanes
JP2010058617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19295150U (zh) 用于车辆的出风组件及车辆
US5518449A (en) Heating-ventilation and/or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for the passenger space of a motor vehicle
EP0996843B1 (en) Domestic appliance
CN112440681A (zh) 车辆的空调出风结构、车辆空调系统及车辆
JP5759108B2 (ja) 自動車の車室の換気、暖房、および/または空調装置
CN217294204U (zh) 一种隐藏式空调出风口结构
CN210688646U (zh) 导风部件和空调室内机
CN215153808U (zh) 一种新型隐藏电动双吹风空调出风口
CN113566289A (zh) 风道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215909382U (zh)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955066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750363U (zh) 出风组件和空调器
CN21723580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175528U (zh) 一种导风叶片机构、风机组件及整体式空调器
CN215336722U (zh) 一种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CN216546391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及其前机舱通风系统
CN219283591U (zh) 导风组件、导风系统、立式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220524218U (zh) 空调器
CN215175529U (zh) 一种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CN115875837A (zh) 导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268588U (zh) 通风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06

Address after: Room 1058, Building 1, Business Building, No. 1388 Minshan Road, Xinqi Street, Beilun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5899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Jikr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31, Building 1, Business Building, No. 1388, Minshan Road, Xinqi Street, Beilun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5899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jikrypt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