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07827U - 一种高效取放式自动装盘排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取放式自动装盘排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07827U
CN218907827U CN202222667450.9U CN202222667450U CN218907827U CN 218907827 U CN218907827 U CN 218907827U CN 202222667450 U CN202222667450 U CN 202222667450U CN 218907827 U CN218907827 U CN 2189078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upport
discharging device
fram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6745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晓威
杜彦霞
孙永建
毛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Yunshe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Yunshe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Yunshe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Yunshe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6745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078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078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078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De-Stacking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取放式自动装盘排料装置,其包括工作台,工作台固设有滑移架,滑移架连接有横架,滑移架固设有第一运动机构,横架设有排料机构,排料机构包括支架、第一气缸、真空泵、两个第二气缸、连接件和若干吸附件,支架与横架滑动连接,第一气缸固定连接于支架,第一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件,吸附件均与连接件滑动连接,第二气缸与连接件固定连接,真空泵固设于支架,真空泵设有真空管,吸附件内开设有通气管,吸附件下端面固设有两个吸盘,真空管连接有与对应吸附件通气管相连通的软管,第二气缸输出端与吸附件固定连接,吸附件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滑动连接有限位件。本申请具有提高零件装盘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取放式自动装盘排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取放式自动装盘排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零件加工过程中,装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流程,零件在进行下一步工序比如包装时,需要将零件独立装盘放置。在迁移到工序中,零件经由切割刀分割后紧密的排列于传送带上,为了满足将零件独立包装的需求,需要将零件从传送带上取下并分开放置于至托盘中,便于包装工序的进行。
相关技术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853141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传送机传送带。该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传送机传送带,所述的传送带固定连接在传送机的壳体内侧,所述的传送带包括皮带和传动装置,所述的皮带上设有若干个隔板。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当对零件进行装盘时,一般通过人工将零件从传送带上取下并使紧密排列的零件分离,最后将相互分离的零件放置于相应的料盘之中,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并且装盘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零件装盘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效取放式自动装盘排料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效取放式自动装盘排料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取放式自动装盘排料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设有送料带,工作台固设有滑移架,滑移架滑动连接有横架,滑移架固设有驱动横架验工作台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一运动机构,横架设有排料机构,排料机构包括支架、第一气缸、真空泵、两个第二气缸、连接件和若干吸附件,支架与横架滑动连接,第一气缸固定连接于支架下端部,第一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有吸附件均与连接件滑动连接,两个第二气缸分别位于吸附件的两侧且均与连接件固定连接,真空泵固设于支架上端面,真空泵设有真空管,吸附件内开设有通气管,吸附件下端面固设有与通气管连通的两个吸盘,真空管连接有与对应吸附件通气管相连通的软管,第二气缸输出端与远离横架的吸附件固定连接,所有吸附件相邻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槽,相邻限位槽内滑动连接有同一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位置时,多个紧密连接的零件位于送料带上,通过第一运动机构使排料机构移动到零件上方。当吸盘与零件抵触时,通过真空泵产生空压,并通过与真空管连通的吸盘将零件吸附,之后通过第一气缸将吸附件与零件一同上移。通过第一运动装置将横架移动至送料机构相应位置,使得零件处于送料机构上方,通过第二气缸推动吸附件,当与第二气缸输出端相连的吸附件移动到极限位置时,在限位槽和限位件的限位作用下,实现所有限位件等距分离,进而使得所有零件实现等距分离,不需要人工手动完成零件的分离装盘过程,进而提零件高装盘排料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滑移架包括两根沿送料带长度方向设置的两根横轨和与两根横轨垂直固定的直轨,横架的两端固设有限位块,横轨开设有与限位块适配的滑移槽,第一运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螺纹杆,第一电机与直轨固定连接,螺纹杆与远离第一电机的横轨转动连接,第一电机输出轴固设有第一斜齿轮,螺纹杆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斜齿轮相啮合的第二斜齿轮,螺纹杆穿设横架且与横架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槽对限位块进行限位,使得横架能够沿着横轨长度方向移动。第一电机输出轴带动第一斜齿轮转动,第一斜齿轮通过第二斜齿轮带动螺纹杆转动,进而使得螺纹杆带动横架沿横轨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实现对排料机构位置的调整。
可选的,所述工作台上端面设有传送带,传送带与横架平行设置,传送带上端面设有若干托盘,支架设有驱动支架移动的第二运动机构,第二运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齿条和直齿轮,第二电机与支架固定连接,齿条和横架固定连接,直齿轮固设于第二电机输出轴,并且直齿轮与齿条相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横架移动至传送带所在竖直平面后,利用第二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带动直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直齿轮与齿条的配合,使得第一电机能够带动支架沿横架长度方向移动,使得排料机构带动零件移动至托盘上方,并将零件放置于托盘中。
可选的,所述传送带上端面固设有多组与托盘相适配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若干定位软块,定位软块均开设有直角槽,托盘与定位软块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托盘与直角槽的内壁贴合,同一定位组件中的定位软块对托盘进行限位,使得托盘在传送时不会发生偏移。
可选的,所述支架与连接件之间固设有伸缩杆,伸缩杆包括粗杆和与粗杆滑动连接的细杆,粗杆与支架固定连接,细杆与连接件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气缸输出端推动连接件移动时,粗杆与支架一同移动,细杆与连接件一同移动,使得第一气缸推动连接件移动时更加平稳。
可选的,所述托盘上端面开设有若干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零件排放于凹槽内,凹槽对零件进行限位,使得零件在运送时不会发生偏移。
可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连接板和固设于连接板两端的滑块,同一限位件上的两个滑块分别位于相邻的限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附件相互分离时,通过滑块与限位槽的限位作用,使得吸附件移动时能够带动相邻吸附件移动,同时,通过连接板对吸附件的移动距离进行限定,使得吸附件的最大间距保持一致。
可选的,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有若干滚轮,横架开设有与滚轮适配的轨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滚轮与轨道的配合,使得支架与横架之间的摩擦减小,有利于延长支架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初始位置时,多个紧密连接的零件位于送料带上,通过第一运动机构使排料机构移动到零件上方。当吸盘与零件抵触时,通过真空泵产生空压,并通过与真空管连通的吸盘将零件吸附,之后通过第一气缸将吸附件与零件一同上移。通过第一运动装置将横架移动至送料机构相应位置,使得零件处于送料机构上方,通过第二气缸推动吸附件,当与第二气缸输出端相连的吸附件移动到极限位置时,在限位槽和限位件的限位作用下,实现所有限位件等距分离,进而使得所有零件实现等距分离,不需要人工手动完成零件的分离装盘过程,进而提零件高装盘排料的效率;
2.滑移槽对限位块进行限位,使得横架能够沿着横轨长度方向移动。第一电机输出轴带动第一斜齿轮转动,第一斜齿轮通过第二斜齿轮带动螺纹杆转动,进而使得螺纹杆带动横架沿横轨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实现对排料机构位置的调整;
3.第一气缸输出端推动连接件移动时,粗杆与支架一同移动,细杆与连接件一同移动,使得第一气缸推动连接件移动时更加平稳。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高效取放式自动装盘排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旨在突显排料机构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工作台;2、送料带;3、滑移架;33、横轨;31、横架;4、第一运动机构;5、排料机构;51、支架;52、第一气缸;53、真空泵;54、第二气缸;55、吸附件;32、第二运动机构;521、连接件;531、真空管;551、吸盘;532、软管;553、限位槽;56、限位件;41、第一电机;42、螺纹杆;411、第一斜齿轮;421、第二斜齿轮;321、第二电机;322、齿条;323、直齿轮;71、传送带;72、托盘;711、定位软块;511、伸缩杆;721、凹槽;561、连接板;562、滑块;512、滚轮;311、轨道;6、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高效取放式自动装盘排料装置。
参照图1和图2,一种高效取放式自动装盘排料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设有送料带2,送料带2固定于工作台1的一端,并且送料带2传送方向与工作台1长度方向一致,经过上一道工序加工的零件6紧密的排列在送料带2上,等待分离装盘。工作台1固定有滑移架3,滑移架3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横轨33和与横轨33垂直的直轨,横轨33与工作台1长度方向一致,两个横轨33之间滑动连接有横架31,横架31的两端固定有限位块,横轨33设有与限位块适配的滑移槽,滑移槽对限位块进行限位,使得横架31能够沿工作台1长度方向滑动。
参照图1和图2,滑移架3固定有用于驱动横架31移动的第一运动机构4,第一运动机构4包括第一电机41和螺纹杆42,第一电机41与直板固定连接,螺纹杆42与远离第一电机41的横轨33转动连接,横轨33为螺纹杆42提供支撑,螺纹杆42穿设横架31并与横架31螺纹连接。使得螺纹杆42在转动时能够带动横架31移动。第一电机41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411,螺纹杆42固定有与第一斜齿轮411相啮合的第二斜齿轮421。操作人员通过控制第一电机41,使得第一电机41输出轴带动第一斜齿轮411转动,进而使得第一斜齿轮411带动第二斜齿轮421转动,最后使得螺纹杆42转动并带动横架31沿横轨33长度方向移动。
参照图1和图2,横架31设有排料机构5,横架31移动时带动排料机构5移动,进而调整排料机构5的位置。排料机构5包括支架51、第一气缸52、真空泵53、两个第二气缸54、连接件521和若干吸附件55,支架51与横架31滑动连接,第一气缸52与支架51固定连接,并且第一气缸52输出端垂直指向工作台1。连接件521固定连接于第一气缸52输出端,操作人员通过操纵第一气缸52输出端的伸缩,进而控制连接件521与工作台1之间的距离。所有吸附件55均与连接件521滑动连接,连接件521开设有矩形槽,吸附件55固设有与矩形槽适配的条形块,矩形槽对条形块进行限位,使得连接件521对所有吸附件55提供支撑,并且使得吸附件55能够沿矩形槽移动。
参照图2和图3,真空泵53安装于支架51端部,支架51沿横架31移动时带动真空泵53同步移动,真空泵53能够高速喷射压缩空气,在高速空气的卷吸作用下,将真空泵53内的空气不断地被抽吸走而形成一定真空度,进而产生吸附力。真空泵53设有真空管531,吸附件55内开设有通气管,吸附件55下端面固设有与通气管连通的两个吸盘551,当吸附机件位于零件6正上方时,通过第一气缸52推动吸附件55向零件6靠近,并使得吸盘551零件6上端面抵触,真空管531由可变形材料构成,连接件521移动时将带动真空管531移动,真空管531的端部固定有与吸附件55对应的软管532,软管532与通气管连通,真空泵53能够在内部产生空压,并通过真空管531向外界吸取空气,进而使得吸盘551将零件6吸附。
参照图1和图4,支架51设有驱动支架51移动的第二运动机构32,第二运动机构32包括第二电机321和齿条322,第二电机321与支架51固定连接,并且第二电机321输出端与横架31垂直。齿条322和横架31固定连接,第二电机321输出端固定有与齿条322相啮合的直齿轮323,操作人员通过控制第二电机321输出轴的转动,进而通过直齿轮323与齿条322的配合带动第二电机321移动,进而使得第二电机321带动支架51沿横轨33长度方向滑动。支架51固定连接有滚轮512,横架31开设有与滚轮512适配的轨道311,滚轮512与轨道311滚动连接,使得支架51沿横架31移动时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减小,有利于延长支架51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和图5,两个第二气缸54分别位于吸附件55的两侧,并且第二气缸54均与连接件521固定连接,第二气缸54输出端与远离横架31的吸附件55固定连接,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操纵第二气缸54输出端推动远离横架31的吸附件55移动。所有吸附件55相邻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553,相邻吸附件55的限位槽553内滑动连接有限位件56,第二气缸54输出端推动吸附件55移动时,吸附件55通过限位件56带动相邻吸附件55移动,连接件521包括连接板561和固定于连接板561两端的滑块562,同一连接件521上的两个滑块562分别位于相邻吸附件55的限位槽553内。
参照图1和图5,吸附件55移动时,滑块562在限位槽553中滑动。靠近横架31的吸附件55与连接件521固定连接,使得第二气缸54输出端推动远离横架31的吸附件55移动时,通过与连接件521固定的吸附件55对所有吸附件55的移动距离进行限定,并且通过连接板561的长度对相邻吸附件55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定,进而使得与第二气缸54输出端固定连接的吸附件55位于距离横架31最远位置时,所有吸附件55之间的距离保持一直,进而使得被吸附的零件6相互分开并间距一致。
参照图1和图3,所有吸附件55将零件6吸附并使零件6分离后,操纵第一气缸52带动所有吸附件55和零件6上移,工作台1上端面设有传送带71,传送带71与横架31平行设置,通过操纵第一电机41和第二电机321分别驱动横架31和支架51移动,进而将所有吸附件55调整至与传送带71对应的位置,传送带71设有托盘72,并且传送带71固定有与托盘72对应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四个定位软块711,定位软块711分别从托盘72的四个边角对托盘72进行定位,定位软块711开设有直角槽,托盘72与直角槽内壁抵触,使得托盘72在传送时不会偏移,托盘72上端面开设有多个整齐排列的凹槽721,凹槽721之间的距离限定,便于后续加工的进行。
参照图2和图3,支架51下端面固定有两根伸缩杆511,伸缩杆511的端部与连接件521固定连接,当操作人员通过操纵第一气缸52输出端推动连接件521移动时,伸缩杆511跟随连接件521一同移动,使得连接件521的移动更加稳定,减小连接件521发生晃动的可能性,有利于使得吸附件55吸附零件6时,不会因连接件521的晃动导致零件6掉落。操作人员通过操纵第一气缸52推动连接件521下移,使得吸附件55带动零件6向凹槽721靠近,当零件6与凹槽721地面抵触时,真空泵53停止制造空压,使得吸盘551不再具有吸附性,进而使得零件6脱离吸附件55,完成零件6的装盘排放。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高效取放式自动装盘排料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初始位置时,通过第一运动机构4将吸附件55移动至零件6上方,通过操纵第一气缸52输出端伸长,使得连接件521带动吸附件55下移。当吸盘551与零件6上端面贴合时,操作真空泵53制造空压,使得吸盘551对零件6进行吸附。完成吸附后,通过第一电机41带动横架31移动至托盘72所在平面;再通过第二电机321将支架51移动至托盘72上方。通过第二气缸54推动吸附件55,在限位件56的作用下,使得吸附件55带动零件6相互分离并且间距一致,使得零件6之间的位置与托盘72上的凹槽721对应。通过第一气缸52输出端将吸附件55与零件6向托盘72推进,当零件6下端面与凹槽721底部抵触时,将真空泵53关闭,使得吸盘551停止对零件6的吸附,进而将零件6放置于对应凹槽721内,完成零件6的分离装盘,过程无需人工分离零件6,使得零件6装盘的效率得到提高。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高效取放式自动装盘排料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设有送料带(2),工作台(1)固设有滑移架(3),滑移架(3)滑动连接有横架(31),滑移架(3)固设有驱动横架(31)沿工作台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一运动机构(4),横架(31)设有排料机构(5),排料机构(5)包括支架(51)、第一气缸(52)、真空泵(53)、两个第二气缸(54)、连接件(521)和若干吸附件(55),支架(51)与横架(31)滑动连接,第一气缸(52)固定连接于支架(51)下端部,第一气缸(5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件(521),所有吸附件(55)均与连接件(521)滑动连接,两个第二气缸(54)分别位于吸附件(55)的两侧且均与连接件(521)固定连接,真空泵(53)固设于支架(51)上端面,真空泵(53)设有真空管(531),吸附件(55)内开设有通气管,吸附件(55)下端面固设有与通气管连通的两个吸盘(551),真空管(531)连接有与对应吸附件(55)通气管相连通的软管(532),第二气缸(54)输出端与远离横架(31)的吸附件(55)固定连接,所有吸附件(55)相邻的一侧均开设有限位槽(553),相邻限位槽(553)内滑动连接有同一限位件(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取放式自动装盘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架(3)包括两根沿送料带(2)长度方向设置的两根横轨(33)和与两根横轨(33)垂直固定的直轨,横架(31)的两端固设有限位块,横轨(33)开设有与限位块适配的滑移槽,第一运动机构(4)包括第一电机(41)和螺纹杆(42),第一电机(41)与直轨固定连接,螺纹杆(42)与远离第一电机(41)的横轨(33)转动连接,第一电机(41)输出轴固设有第一斜齿轮(411),螺纹杆(42)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斜齿轮(411)相啮合的第二斜齿轮(421),螺纹杆(42)穿设横架(31)且与横架(31)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取放式自动装盘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端面设有传送带(71),传送带(71)与横架平行设置,传送带(71)上端面设有若干托盘(72),支架(51)设有驱动支架(51)移动的第二运动机构(32),第二运动机构(32)包括第二电机(321)、齿条(322)和直齿轮(323),第二电机(321)与支架(51)固定连接,齿条(322)和横架(31)固定连接,直齿轮(323)固设于第二电机(321)输出轴,并且直齿轮(323)与齿条(322)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取放式自动装盘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71)上端面固设有多组与托盘(72)相适配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若干定位软块(711),定位软块(711)均开设有直角槽,托盘(72)与定位软块(711)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取放式自动装盘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1)与连接件(521)之间设有伸缩杆(511),伸缩杆(511)包括粗杆和与粗杆滑动连接的细杆,粗杆与支架(51)固定连接,细杆与连接件(52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取放式自动装盘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72)上端面开设有若干凹槽(7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取放式自动装盘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56)包括连接板(561)和固设于连接板(561)两端的滑块(562),同一限位件(56)上的两个滑块(562)分别位于相邻的限位槽(553)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取放式自动装盘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1)转动连接有若干滚轮(512),横架(31)开设有与滚轮(512)适配的轨道(311)。
CN202222667450.9U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高效取放式自动装盘排料装置 Active CN2189078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67450.9U CN218907827U (zh)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高效取放式自动装盘排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67450.9U CN218907827U (zh)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高效取放式自动装盘排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07827U true CN218907827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48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67450.9U Active CN218907827U (zh) 2022-10-10 2022-10-10 一种高效取放式自动装盘排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078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21441B (zh) 玻璃研磨系统
CN110937179A (zh) 一种自动装箱设备
CN212705774U (zh) 一种激光切割折弯复合生产线
CN114043615B (zh) 全自动垫块生产线
CN212981704U (zh) 一种玻璃切割机自动上料装置
CN218907827U (zh) 一种高效取放式自动装盘排料装置
CN108689172A (zh) 一种玻璃面板的自动上下料加工装置
CN112758691A (zh) 一种多种类玻璃上片装置
WO2024060724A1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机床
CN217417441U (zh) 一种吸塑托盘错开堆叠装置
CN208700050U (zh) 一种玻璃面板的自动上下料加工装置
CN209367338U (zh) 一种萃盘转卡塞插片机
CN207224131U (zh) 一种自动裁切滚剪开料系统
CN205953017U (zh) 一种自动化物料搬运装置
CN108840103A (zh) 一种玻璃面板的自动上料转运装置
CN214685484U (zh) 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用物料吸取装置
CN215794739U (zh) 一种罐头抓取移动结构
CN210450685U (zh) 一种全自动cof冲切机的上料装置
CN214420812U (zh) 一种罐头移箱装置
CN115258678A (zh)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
CN114261733A (zh) 一种清洗机自动上下料设备
CN209774331U (zh) 一种斜磨机用2.5d玻璃上下料设备
CN219075924U (zh) 一种改良型木板开料机
CN218696468U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机床
CN213356146U (zh) 一种电镀设备自动上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