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36993U - 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36993U
CN218536993U CN202222971155.2U CN202222971155U CN218536993U CN 218536993 U CN218536993 U CN 218536993U CN 202222971155 U CN202222971155 U CN 202222971155U CN 218536993 U CN218536993 U CN 2185369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fork
shock absorber
connecting block
electric vehicle
back 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7115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Kaiju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Kaiju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Kaiju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Kaiju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7115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369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369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369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包括弯梁和后叉,所述弯梁一端连接后叉,所述后叉底部连接后安装块,所述后叉上部安装前安装块,所述后叉正面安装减震器下连接块,所述前安装块通过螺栓连接弯梁一端,所述弯梁靠近后叉一端安装减震上连接块,所述减震上连接块上连接减震器,所述减震器下端连接减震器下连接块,所述后安装块包括安装块本体,所述安装块本体上面设置斜向槽,所述安装块本体一侧设置后轮连接槽,所述安装块本体另一侧设置连接槽固定孔。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车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车由于其环保、便捷的特点,越来越多地成为大众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特别是在主城区,由于交通易堵塞,电动车更是成为了第一代步工具,因而电动车的结构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
但目前的电动车因为结构复杂,外形不规整,因此需要更多的覆盖件遮蔽车体,造成资源浪费,并且传统电动车中间的主梁部分连接结构多,安装复杂,需要多种覆盖件进行外形的美化,增加了整车的重量,万一在骑行过程中电池出现馈电的情况,那么在人工搬运和移动时会造成因为车体质量过重而导致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弯梁与后叉直接连接的结构形式,解决了传统主梁连接结构过多,且需要通过覆盖件对主梁及连接结构进行美化的问题,同时降低了主梁部分的重量,极大的减轻了整车的自重,使人们在骑行过程中哪怕出现馈电等问题也可以轻松的搬运和移动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包括弯梁,所述弯梁一端连接后叉,所述后叉底部连接后安装块,所述后叉上部安装前安装块,所述后叉正面安装减震器下连接块,所述前安装块通过螺栓连接弯梁一端,所述弯梁靠近后叉一端安装减震上连接块,所述减震上连接块上连接减震器,所述减震器下端连接减震器下连接块。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所述后安装块包括安装块本体,所述安装块本体上面设置斜向槽,所述安装块本体一侧设置后轮连接槽,所述安装块本体另一侧设置连接槽固定孔。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所述弯梁与减震上连接块为一体结构。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所述后叉、后安装块与前安装块为一体结构。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所述后叉与减震器下连接块为一体结构。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所述前安装块内侧连接橡胶块。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所述弯梁的直径为50mm~55mm。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所述后叉的直径为20mm~25mm。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所述前安装块、减震器下连接块与减震上连接块的厚度为2mm~4mm。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所述后安装块的厚度为5mm~8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弯梁与后叉直接连接,减少了不必要的结构件,同时直接连接的结构也使外形美观,不需要添加额外的覆盖件进行美化,降低了整车的重量,使使用者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轻松的搬运和移动车辆。
2、通过后安装块对后叉与车轮进行连接,斜向槽可以使后安装块更好的配合后叉底部,使接触更牢固,同时后轮连接槽可以根据实际安装情况调整轮胎位置,方便调整前后车轮间距,最后通过单片盖板由连接槽固定孔对车轮进行固定,使车轮与后叉稳固的连接在一起。
3、本新型的弯梁与减震上连接块为一体结构,简化了连接方式,将减震上连接块直接焊接在弯梁上,减少了通过螺栓螺母的连接形式,降低了骑行中可能由于螺栓松动而引起安全隐患的可能。
4、本新型的后叉、后安装块与前安装块为一体结构减少了不必要的结构件连接,降低了骑行时可能出现的机械故障,同时一体式结构更加牢固稳定,增加了车辆的使用寿命。
5、本新型的后叉与减震器下连接块为一体结构,避免了使用螺栓连接带来的因长时间使用而出现的机械故障的可能,同时一体式的结构可以更好的对减震器的支撑起到加强作用。
6、本新型的弯梁为整车的主梁,需要具备良好的承重力,而因为要考虑车体尽量轻量化的问题,故选择范围确定在50mm~55mm。
7、本新型的后叉作为与主梁之间连接的承重件,在轻量化的基础上还要具备一定的承重力,故将选择范围确定在20mm~25mm。
8、本新型的前安装块、减震器下连接块与减震上连接块,均为各连接点的主要连接件,考虑轻量化原则,故选择的厚度范围在2mm~4mm,此范围内的厚度即保证了连接件的稳固又不会使车身的重量增加。
9、本新型的后安装块作为主梁与车轮之间的连接件,其需要具备相当的承重力的同时又需要兼具牢固性和稳定性,故选择的厚度范围在5mm~8mm。
10、本新型的前安装块内侧连接橡胶块,使后叉与弯梁之间即能紧固连接,避免连接点出现磕碰、划痕等问题,又能使骑行时使后叉与弯梁之间的连接螺栓具备一定的减震力,对连接用的螺栓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下安装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叉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弯梁;2、后叉;3、后安装块;301、安装块本体;302、斜向槽;303、后轮连接槽;304、连接槽固定孔;4、前安装块;5、橡胶块;6、减震器下连接块;7、减震上连接块;8、减震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具体的请参照图1,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包括弯梁1,所述弯梁1一端连接后叉2,所述后叉2底部连接后安装块3,所述后叉2上部安装前安装块4,所述后叉2正面安装减震器下连接块6,所述前安装块4通过螺栓连接弯梁1一端,所述弯梁1靠近后叉2一端安装减震上连接块7,所述减震上连接块7上连接减震器8,所述减震器8下端连接减震器下连接块6,通过弯梁与后叉直接连接,减少了不必要的结构件,同时直接连接的结构也使外形美观,不需要添加额外的覆盖件进行美化,降低了整车的重量,是使用者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轻松的搬运和移动车辆。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所述后安装块3包括安装块本体301,所述安装块本体301上面设置斜向槽302,所述安装块本体301一侧设置后轮连接槽303,所述安装块本体301另一侧设置连接槽固定孔304,通过后安装块对后叉与车轮进行连接,斜向槽可以使后安装块更好的配合后叉底部,使接触更牢固,同时后轮连接槽可以根据实际安装情况调整轮胎位置,方便调整前后车轮间距,最后通过单片盖板由连接槽固定孔对车轮进行固定,使车轮与后叉稳固的连接在一起。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所述弯梁1与减震上连接块7为一体结构,简化了连接方式,将减震上连接块直接焊接在弯梁上,减少了通过螺栓螺母的连接形式,降低了骑行中可能由于螺栓松动而引起安全隐患的可能。
进一步的,本实施方式所述后叉2、后安装块3与前安装块4为一体结构,减少了不必要的结构件连接,降低了骑行时可能出现的机械故障,同时一体式结构更加牢固稳定,增加了车辆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本实施方式所述后叉2与减震器下连接块6为一体结构,避免了使用螺栓连接带来的因长时间使用而出现的机械故障的可能,同时一体式的结构可以更好的对减震器的支撑起到加强作用。
进一步的,本实施方式所述前安装块4内侧连接橡胶块5,使后叉与弯梁之间即能紧固连接,避免连接点出现磕碰、划痕等问题,又能使骑行时使后叉与弯梁之间的连接螺栓具备一定的减震力,对连接用的螺栓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本实施方式所述弯梁1的直径为50mm~55mm,弯梁为整车的主梁,需要具备良好的承重力,而因为要考虑车体尽量轻量化的问题,故直径为53mm为设计上的最佳尺寸。
进一步的,本实施方式所述后叉2的直径为20mm~25mm,后叉作为与主梁之间连接的承重件,在轻量化的基础上还要具备一定的承重力,故直径为23mm为设计上的最佳尺寸。
进一步的,本实施方式所述前安装块4、减震器下连接块6与减震上连接块7的厚度为2mm~4mm,作为连接件,前安装块、减震器下连接块与减震上连接块需要具备一定的承重力个稳固性,故厚度选择3mm为设计上的最佳尺寸。
进一步的,本实施方式所述后安装块3的厚度为5mm~8mm,后安装块作为主梁与车轮之间的连接件,其需要具备相当的承重力的同时又需要兼具牢固性和稳定性,故厚度尺寸选择6.5mm为设计上的最合适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上”、“顶”、“底”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包括弯梁(1)和后叉(2),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梁(1)一端连接后叉(2),所述后叉(2)底部连接后安装块(3),所述后叉(2)上部安装前安装块(4),所述后叉(2)正面安装减震器下连接块(6),所述前安装块(4)通过螺栓连接弯梁(1)一端,所述弯梁(1)靠近后叉(2)一端安装减震上连接块(7),所述减震上连接块(7)上连接减震器(8),所述减震器(8)下端连接减震器下连接块(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安装块(3)包括安装块本体(301),所述安装块本体(301)上面设置斜向槽(302),所述安装块本体(301)一侧设置后轮连接槽(303),所述安装块本体(301)另一侧设置连接槽固定孔(3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梁(1)与减震上连接块(7)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2)、后安装块(3)与前安装块(4)为一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2)与减震器下连接块(6)为一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安装块(4)内侧连接橡胶块(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梁(1)的直径为50mm~5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2)的直径为20mm~2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安装块(4)、减震器下连接块(6)与减震上连接块(7)的厚度为2mm~4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安装块(3)的厚度为5mm~8mm。
CN202222971155.2U 2022-11-08 2022-11-08 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 Active CN2185369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71155.2U CN218536993U (zh) 2022-11-08 2022-11-08 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71155.2U CN218536993U (zh) 2022-11-08 2022-11-08 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36993U true CN218536993U (zh) 2023-02-28

Family

ID=85261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71155.2U Active CN218536993U (zh) 2022-11-08 2022-11-08 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369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536993U (zh) 一种新型电动车车架后叉结构
CN104442272A (zh) 电动汽车防侧撞后桥结构
CN104476996A (zh) 电动汽车后桥缓冲防撞结构
CN213676305U (zh) 一种摆渡车后空气悬架
CN211308728U (zh) 一种车用后悬挂横梁总成
CN211416878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轻量化后悬架装置
CN210309882U (zh) 纯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悬置支架
CN220354359U (zh) 一种双轴平稳型电动车减震器
CN218343608U (zh) 一种机舱横梁组件及其安装结构
CN218929401U (zh)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保险杠
CN212074282U (zh) 一种具有减震缓冲功能的电动车车篮
CN221049846U (zh) 新型电动车车架体
CN110682754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轻量化后悬架结构
CN212827765U (zh) 右前侧梁总成
CN210653364U (zh) 一种重卡挡泥板的安装结构
CN217260521U (zh) 一种滑板车及其减震结构
CN211281334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电动车车架
CN219237267U (zh) 电动车减震结构以及电动车
CN214138729U (zh) 一种驾驶室前悬置装置
CN217477210U (zh) 一种踏板支撑结构及车辆支架结构
CN213768183U (zh) 一种汽车后悬挂的控制臂支架
CN212220358U (zh) 一种新型汽车减振功能方向盘
CN211223731U (zh) 一种折叠减震电动自行车车架
CN220996531U (zh) 车辆后轮罩总成
CN218777593U (zh) 前副车架的固定结构、承载式车身结构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