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27765U - 右前侧梁总成 - Google Patents

右前侧梁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27765U
CN212827765U CN202021026074.XU CN202021026074U CN212827765U CN 212827765 U CN212827765 U CN 212827765U CN 202021026074 U CN202021026074 U CN 202021026074U CN 212827765 U CN212827765 U CN 2128277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horizontal plate
holes
horizontal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2607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竺阳
韩香云
钱伟
朱小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eenray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eenray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eenray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eenray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2607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277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277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277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右前侧梁总成,包括底板和盖板,所述底板包括第一水平板和第一竖直板,所述第一水平板的两端均具有两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水平板具有多个长圆形的第一减重孔;所述第一竖直板的顶部具有多个第一线束安装孔;所述盖板包括第二水平板、第三水平板、第四水平板、第二竖直板、第三竖直板和第四竖直板,所述第二水平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水平板的一端分别具有一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第四水平板具有两个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二水平板具有多个长圆形的第二减重孔;所述第二竖直板的顶部具有多个第二线束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底板和盖板的双板设置,提高了产品的强度和刚度。

Description

右前侧梁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右前侧梁总成。
背景技术
后扭力梁的侧梁作为汽车前舱的吸能件,其作用为增加车辆在发生正面碰撞时的强度,减少车体碰撞波形当中的最大峰值,以达到减轻人体伤害的目的。为达到降低车体碰撞加速度,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增加前舱可压溃空间,比如通过增加前悬长度,或减小发动机尺寸等;2.优化后扭力梁的纵梁耐撞性,提升其吸能性;3.优化后扭力梁的碰撞传力特性;4.发动机碰撞下沉技术等;然而,上述改进方案均不能达到理想的降低车体碰撞加速度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克服以上缺陷,提供一种右前侧梁总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右前侧梁总成,包括底板和盖板,所述底板包括第一水平板和第一竖直板,所述第一水平板的两端均具有两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水平板具有多个长圆形的第一减重孔;所述第一竖直板的顶部具有多个第一线束安装孔;所述盖板包括第二水平板、第三水平板、第四水平板、第二竖直板、第三竖直板和第四竖直板,所述第二水平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水平板的一端分别具有一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第四水平板具有两个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二水平板具有多个长圆形的第二减重孔;所述第二竖直板的顶部具有多个第二线束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底板和盖板的双板设置,提高了产品的强度和刚度,同时设置第一减重孔和第二减重孔,有效的减轻了自身重量,同时保证了结构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平板的下表面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具有两个第四固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固定板的设置方便与后扭力梁连接,起到了支撑作用,同时提高了连接强度和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具有两个第五固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固定板的设置,保证了底板和盖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平板上表面固定有第一方形螺母,所述第三水平板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二方形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方形螺母和第二方形螺母的设置,方便与后扭力梁连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第三水平板和所述第二竖直板分别具有多个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第二固定板的固定,进一步提高了底板和盖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右前侧梁总成,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底板和盖板的双板设置,提高了产品的强度和刚度;第一固定板的设置,方便与后扭力梁连接,起到了支撑作用,同时提高了连接强度和连接的稳定性;第二固定板的设置,保证了底板和盖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底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盖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第一固定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第二固定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底板10、第一水平板11、第一固定孔111、第一减重孔112、第一方形螺母113、第一竖直板12、第一线束安装孔121、盖板20、第二水平板21、第二固定孔211、第二减重孔212、第三水平板22、凹槽221、第二方形螺母221、第四水平板23、第三固定孔231、第二竖直板24、第二线束孔241、第三竖直板25、第四竖直板26、第一固定板30、第四固定孔301、第二固定板40、第五固定孔40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右前侧梁总成,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附图的图1至图7,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底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盖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第一固定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第二固定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一种右前侧梁总成,包括底板10和盖板20,所述底板10包括第一水平板11和第一竖直板12,所述第一水平板11的两端均具有两个第一固定孔111;所述第一水平板11具有多个长圆形的第一减重孔112;所述第一竖直板12的顶部具有多个第一线束安装孔121;所述盖板20包括第二水平板21、第三水平板22、第四水平板23、第二竖直板24、第三竖直板25和第四竖直板26,所述第二水平板21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水平板22的一端分别具有一个第二固定孔211,所述第四水平板23具有两个第三固定孔231,所述第二水平板21具有多个长圆形的第二减重孔212;所述第二竖直板24的顶部具有多个第二线束孔24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底板10和盖板20的双板设置,提高了产品的强度和刚度,同时设置第一减重孔112和第二减重孔212,有效的减轻了自身重量,同时保证了结构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平板11的下表面连接有第一固定板30,所述第一固定板30具有两个第四固定孔30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固定板30的设置方便与后扭力梁连接,起到了支撑作用,同时提高了连接强度和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底板10与所述盖板20之间连接有第二固定板40,所述第二固定板具有两个第五固定孔40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固定板40的设置,保证了底板10和盖板20之间的连接强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平板11上表面固定有第一方形螺母113,所述第三水平板22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二方形螺母2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方形螺母113和第二方形螺母221的设置,方便与后扭力梁连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第三水平板22和所述第二竖直板24分别具有多个凹槽2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第二固定板40的固定,进一步提高了底板10和盖板20之间的连接强度。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的第一方形螺母和第二方形螺母的制造材料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点所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右前侧梁总成,包括底板和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第一水平板和第一竖直板,所述第一水平板的两端均具有两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水平板具有多个长圆形的第一减重孔;所述第一竖直板的顶部具有多个第一线束安装孔;所述盖板包括第二水平板、第三水平板、第四水平板、第二竖直板、第三竖直板和第四竖直板,所述第二水平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水平板的一端分别具有一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第四水平板具有两个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二水平板具有多个长圆形的第二减重孔;所述第二竖直板的顶部具有多个第二线束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右前侧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板的下表面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具有两个第四固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右前侧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具有两个第五固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右前侧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板上表面固定有第一方形螺母,所述第三水平板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二方形螺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右前侧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水平板和所述第二竖直板分别具有多个凹槽。
CN202021026074.XU 2020-06-05 2020-06-05 右前侧梁总成 Active CN2128277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26074.XU CN212827765U (zh) 2020-06-05 2020-06-05 右前侧梁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26074.XU CN212827765U (zh) 2020-06-05 2020-06-05 右前侧梁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27765U true CN212827765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71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26074.XU Active CN212827765U (zh) 2020-06-05 2020-06-05 右前侧梁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277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99227B1 (en) Impact damping member for motor vehicles
CN108357565A (zh) 用于电动机动车的前体结构和底盘
CN203199047U (zh) 发动机罩及带有该发动机罩的汽车
CN210027612U (zh) 前机舱框架结构、车身骨架及汽车
CN103359174A (zh) 一种铝合金全承载式车身
CN112441140A (zh) 一种电动汽车门槛结构
CN205010322U (zh) 一种汽车前纵梁上安装支架组件
CN215794047U (zh) 一种门槛内分载梁结构
CN212827765U (zh) 右前侧梁总成
CN107628115B (zh) 一种用于功能定制的汽车变厚度、变截面前纵梁结构
CN204173020U (zh) 一种轻质电动汽车车身结构
CN201538357U (zh) 汽车前纵梁
CN212148755U (zh) 有利于行人保护的发动机盖及车辆
CN210912613U (zh) 具有吸能功能的前副车架及汽车
CN210338044U (zh) 一种车前下防护装置及车架总成前端模块结构
CN210591748U (zh) 车辆前保总成的防下沉支架
CN113492915A (zh) 小巴车架全铝合金榫卯式硬点组件
CN210454434U (zh) 电池包安装结构及包括其的电动汽车
CN212267648U (zh) 一种电动汽车后地板前横梁
CN218343608U (zh) 一种机舱横梁组件及其安装结构
CN219790412U (zh) 一种s型横向减震多功能折叠电动自行车车架
CN202630777U (zh) 一种散热器框架
CN214028874U (zh) 一种电动汽车门槛结构
CN218021847U (zh) 敞篷车前机舱总成及敞篷汽车
CN213649389U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横梁组件、车身结构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Front right side member assembly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30

Pledgee: Zhejiang Wo Cheng rural commercial bank Limited by Share Ltd. Xiuzhou branch

Pledgor: ZHEJIANG TEENRAY AUTOMOBILE PART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330001371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