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84371U - 一种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84371U
CN218484371U CN202222368646.8U CN202222368646U CN218484371U CN 218484371 U CN218484371 U CN 218484371U CN 202222368646 U CN202222368646 U CN 202222368646U CN 218484371 U CN218484371 U CN 2184843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hot air
air
steam
bl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6864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关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6864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843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843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843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炸锅。现有空气炸锅因热风和蒸汽混合不均匀而导致食材各区域烹饪口感不一致。本实用新型包括内设烹饪腔和热风组件的壳体,所述烹饪腔内设有炸篮的锅体,所述锅体底部设有蒸汽发生组件,所述蒸汽发生组件与炸篮间设有混合区,所述锅体侧部设有热风通道,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通过热风通道输入混合区并与蒸汽发生组件产生的蒸汽混合,以形成制熟炸篮内食材的混合气。设置混合区,混合区分别接收来自蒸汽发生组件和热风组件的蒸汽和热风,并在混合后向炸篮输送,以使食材各区域均能与热风和蒸汽接触,进而确保食材各区域口感保持一致,提升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现有空气炸锅包括内设烹饪腔和热风组件的壳体,所述烹饪腔内设有炸篮的锅体,所述锅体底部设有蒸汽发生组件,热风自上而下输入锅体,蒸汽自下而上输入锅体,导致食材顶部和底部会因分别与热风和蒸汽接触而存在烹饪差异,导致口感存在差异,影响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通过设置混合区来混合热风和蒸汽,以使食材同时与热风和蒸汽均匀接触,保证食材各区域口感一致,提升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内设烹饪腔和热风组件的壳体,所述烹饪腔内设有炸篮的锅体,所述锅体底部设有蒸汽发生组件,所述蒸汽发生组件与炸篮间设有混合区,所述锅体侧部设有热风通道,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通过热风通道输入混合区并与蒸汽发生组件产生的蒸汽混合,以形成制熟炸篮内食材的混合气。设置混合区,混合区分别接收来自蒸汽发生组件和热风组件的蒸汽和热风,并在混合后向炸篮输送,以使食材各区域均能与热风和蒸汽接触,进而确保食材各区域口感保持一致,提升使用体验。
作为优选,所述热风通道的进风口朝向热风组件设置,出风口与所述混合区通连,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通过热风通道输入混合区。热风通道起到输送热风的作用,热风通道接收来自热风组件的热风并先输送至混合区,确保热风先与蒸汽混合后再与食材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顶部设有与所述进风口通连的热风腔,所述热风组件设置在所述热风腔内,所述热风通道竖向跨接在所述热风腔和混合区周缘间。热风腔既为热风组件提供安装空间,还起到引导热风向热风腔流动的作用,确保热风在输送至混合区前不会与食材接触,防止食材因局部与热风接触而发生口感不一致的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顶部设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周缘向下翻折并形成朝下敞口的热风腔,所述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与导风罩周缘接触并转向输入所述进风口。利用导风罩围合形成底部敞露的热风腔,确保热风能在导风罩的引导下向下流动并在穿越热风通道后进入混合区,确保热风和蒸汽有效混合。
作为优选,所述锅体侧壁上段与所述炸篮侧壁围合形成所述热风通道,所述锅体侧壁中部通过向内弯曲形成圆角衔接段,沿热风通道竖向流动的热风在与圆角衔接段接触后转为沿混合区径向向中流动。锅体侧壁上段和炸篮侧壁表面平整且连续,使得炸篮侧壁和锅体侧壁上段能围合形成具有较好密封性的热风通道,防止热风在转运途中发生外泄的情况,确保热风能被有效输送至混合区中。所述锅体侧壁中部通过向内弯曲形成圆角衔接段,既起到承托炸篮的作用,还起到引导热风通道内热风转向的,确保热风能沿混合区径向向内流动并在于蒸汽混合后均匀扩散至炸篮中,保证食材表面各区域均能与混合气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蒸汽发生组件包括蒸汽发生腔、水箱以及设置在锅体底壁上的蒸汽发生件,所述锅体底部位于混合区下方区域形成所述蒸汽发生腔,蒸汽发生腔接收来自水箱的水源并在蒸汽发生件加热下形成输入混合区的蒸汽。蒸汽发生件通电产生热量并对蒸汽发生腔内水源进行加热,水源受热形成向上输入混合区的蒸汽,确保与混合区内热风均匀混合形成混合气。
作为优选,所述锅体包括设置在炸篮下方的集油盘,所述炸篮的竖向投影完整落入所述集油盘内,以使炸篮内食材产生的油液滴落在集油盘内。集油盘用于收集炸篮内食材受热产生的油液,所述炸篮的竖向投影完整落入所述集油盘内,确保油液不会在锅体内流淌,有效减轻清洁工作量。
作为优选,所述集油盘中部通过向下凹陷形成集油槽,所述炸篮底面的竖向投影完整落入所述集油槽内。集油槽用于存储油液,防止油液向外泄露,方便清洁。
作为优选,所述集油盘的中部向上隆起形成上小下大状的出气台,所述出气台顶面开设供混合气向炸篮输送的上行通孔。出气台向上凸出于集油槽,既防止油液通过上行通孔流入混合区,还能确保混合气向炸篮顺畅输送。
作为优选,所述集油盘周缘部设有下行通孔,所述下行通孔与出风口竖向对齐,以使热风自上而下穿越下行通孔并输入混合区内。下行通孔为来自热风通道的热风提供向下输入混合区的通道,通过减小风阻来确保热风流速,进而保证热风流量满足烹饪要求。
作为优选,所述集油盘的周缘搭接在所述锅体侧壁的中段上,以使集油盘底面形成混合区顶壁。集油盘周缘搭接在锅体侧壁的圆角衔接段上,对集油盘起到承托和径向定位的作用,确保炸篮内食材产生的油液能全部流入集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设置混合区,混合区分别接收来自蒸汽发生组件和热风组件的蒸汽和热风,并在混合后向炸篮输送,以使食材各区域均能与热风和蒸汽接触,进而确保食材各区域口感保持一致,提升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空气炸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所述空气炸锅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所述导风罩的装配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所述空气炸锅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所述炸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热风组件,12、导风罩,2、锅体,21、炸篮,22、混合区,23、热风通道,24、蒸汽发生组件,241、蒸汽发生腔,242、蒸汽发生件,243、水箱,25、圆角衔接段,26、集油盘,261、出气台,262、上行通孔,263、下行通孔,264、集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
如图1所示的一种空气炸锅,由内设烹饪腔和热风组件11的壳体1组成,所述烹饪腔内设有炸篮21的锅体2,所述锅体2底部设有蒸汽发生组件24,所述蒸汽发生组件24与炸篮21间设有混合区22,所述锅体2侧部设有热风通道23,热风组件11产生的热风通过热风通道23输入混合区22并与蒸汽发生组件24产生的蒸汽混合,以形成制熟炸篮21内食材的混合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内设有与烹饪腔通连的热风腔,所述热风组件11设置在热风腔内,热风组件11通电产生烹饪食材的热风,以使锅体2内食材被有效制熟。所述热风组件11包括风扇和发热件,发热件位于风扇周缘,转动的风扇抽取烹饪腔内空气并形成流经发热件的气流,气流流经发热件吸收热量并形成向烹饪腔回流的热风,热风会在流入烹饪腔后与食材接触并实现热量传递,以使食材被自外向内逐渐制熟。热风组件11抽取烹饪腔内空气并在加热后形成回流至烹饪腔的热风,以使空气在热风腔和烹饪腔间循环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体2底部设有蒸汽发生组件24,蒸汽发生组件24通电并将水源加热成蒸汽,蒸汽输入烹饪腔并对锅体2内食材进行蒸制烹饪。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体2内设有炸篮21,所述炸篮21顶部敞露,方便食材取放,底部开设透气孔,方便热风和蒸汽流通,通过减小风阻来提升热风和蒸汽的流量,进而提升烹饪效率。
在使用时,首先,将食材放置在锅体2内的炸篮21上;之后,将装有食锅体2放入烹饪腔内,通过封堵烹饪腔使其与外界空间隔绝;最后,通过热风组件11和蒸汽发生组件24产生热风和蒸汽,热风和蒸汽输入锅体2以使炸篮21内食材被加热制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组件24和热风组件11可独立控制并配合运行,既能单独使用蒸汽发生组件24对食材进行蒸制烹饪,还能单独使用热风组件11对食材进行烤制烹饪,又能同时使用蒸汽发生组件24和热风组件11对食材同时进行蒸制烹饪和烤制烹饪,以获得满足使用者需求的烹饪口感。在同时使用蒸汽发生组件24和热风组件11对食材同时进行蒸制烹饪和烤制烹饪时,由于蒸汽发生组件24和热风组件11的安装位置不同,使得热风和蒸汽进入锅体2的方向也同步,导致热风和蒸汽在锅体2内的分布不均匀,进而导致食材表面各区域会因与具有差异化气体含量的混合气接触而发生烹饪口感和熟制程度的差异性,进而导致食材口感较差,影响使用体验。为此,在锅体2底部设置混合区22,热风组件11产生的热风和蒸汽发生组件24产生的蒸汽会先在混合区22内混合形成混合气后再统一输入炸篮21,使得食材表面各区域均能与具有相同气体含量的混合气接触来进行统一烹饪,进而获得统一的烹饪口感,提升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组件24与炸篮21间设有混合区22,所述炸篮21设置在蒸汽发生组件24上方,便于蒸汽发生组件24内蒸汽向上输入混合区22。所述锅体2侧部设有热风通道23,热风组件11产生的热风通过热风通道23输入混合区22,有效减小热风在输送过程中的损耗,确保热风传递效率。
实施例二:
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空气炸锅结构。
如图2所示,所述混合区22设置在锅体2内腔位于炸篮21和蒸汽发生组件24间的区域内,所述蒸汽自下而上流入混合区22,所述热风通道23设置在所述锅体2侧部,使得热风在流出热风通道23后自外向内水平流入混合区22,使得蒸汽和热风在混合区22内交叉流动并有效混合,确保混合气内热风和蒸汽比例均衡,进而保证食材各区域熟制程度和含水量保持一致,提升烹饪口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体2包括设置在炸篮21下方的集油盘26(如图4所示),所述炸篮21的竖向投影完整落入所述集油盘26内,以使炸篮21内食材产生的油液滴落在集油盘26内。所述集油盘26既起到收集油液的作用,还利用其底壁形成混合区22的顶壁,对混合气起到引导的作用。自下而上输送的蒸汽在与集油盘26底壁接触后反射向下流动,通过增加与热风接触的时长来提升混合均匀性,确保混合气内具有均衡的蒸汽含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组件24包括蒸汽发生腔241、水箱243以及设置在锅体2底壁上的蒸汽发生件242,所述锅体2底部位于混合区22下方区域形成所述蒸汽发生腔241,蒸汽发生腔241接收来自水箱243的水源并在蒸汽发生件242加热下形成输入混合区22的蒸汽。所述锅体2内腔底部形成容纳水源的蒸汽发生腔241,所述蒸汽发生件242设置在锅体2的底壁上,以使蒸汽发生件242能被水源完全淹没,通过增加蒸汽发生件242与水源间的接触面积来提升热量传递效率,进而提升蒸汽产量。所述蒸汽发生腔241位于混合区22下方,生成的蒸汽能利用自身浮力向混合区22飘散,确保蒸汽能与热风均匀混合并随热风输入炸篮2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与所述进风口通连的热风腔,所述热风组件11设置在所述热风腔内,所述热风通道23竖向跨接在所述热风腔和混合区22周缘间。所述热风通道23竖向设置,既有效利用壳体1内空间,还有效降低热风在热风通道23内流动时的阻力,确保热风被有效输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导风罩12(如图3所示),所述导风罩12周缘向下翻折并形成朝下敞口的热风腔,所述热风组件11产生的热风与导风罩12周缘接触并转向输入所述进风口。所述热风通道23竖向设置在锅体2侧部,所述热风通道23的进风口朝向热风组件11设置,出风口与所述混合区22通连,热风组件11产生的热风通过热风通道23输入混合区22。热风组件11通电运行时,所述热风在风扇驱使下径向向外流动并在与导风罩12周缘接触后转为向下流入进风口,热风通道23接收热风后引导热风向下流动并通过出风口输送至混合区22的外缘,以使热风能在混合区22内与蒸汽混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体2侧壁上段与所述炸篮21侧壁围合形成所述热风通道23,所述锅体2侧壁中部通过向内弯曲形成圆角衔接段25,沿热风通道23竖向流动的热风在与圆角衔接段25接触后转为沿混合区22径向向中流动。所述锅体2侧壁包括上段、下段以及跨接在上段底缘和下段顶缘间的圆角衔接段25,锅体2侧壁上段的直径大于锅体2侧壁下段的直径,使得圆角衔接段25向内弯曲,对炸篮21和集油盘26起到竖向承托和径向定位的作用,保证炸篮21和集油盘26竖向对齐,提升集油盘26的集油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体2侧壁上段与炸篮21侧壁围合形成热风通道23,所述炸篮侧壁平整且连续(如图5所示),使得热风通道23与炸篮21内腔互为隔离设置,防止热风在与蒸汽混合前进入炸篮21,确保混合气在与食材接触前具有均衡的气体混合比例。所述锅体2侧壁下段的上部形成混合区22的侧壁,下部形成蒸汽发生腔241的侧壁,既有效防止水源和蒸汽通过锅体2侧壁外泄,还确保蒸汽发生腔241内产生的蒸汽顺利输送至混合区22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油盘26中部通过向下凹陷形成集油槽264,所述炸篮21底面的竖向投影完整落入所述集油槽264内,集油槽264的槽腔起到容纳油液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油盘26的中部向上隆起形成上小下大状的出气台261,所述出气台261顶面开设供混合气向炸篮21输送的上行通孔262。出气台261设置在集油盘26中部,出气台261顶面高于集油槽264槽口,使得开设在出气台261顶面的上行通孔262不会被油液浸没,进而有效防止油液通过上行通孔262向下落入蒸汽发生腔241内,既确保食材卫生,还有效减少清洁工作量。所述混合区22内的热风在径向向内流动的过程中与蒸汽充分混合形成混合气,并在流动至出气台261下方时通过上行通孔262向上输入炸篮21,确保混合气能以上行通孔262为中心径向向外扩散并均匀分散至炸篮21各区域,确保食材被混合气完整包裹并统一制熟,有效提升烹饪口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油盘26周缘部设有下行通孔263,所述下行通孔263与出风口竖向对齐,以使热风自上而下穿越下行通孔263并输入混合区22内。所述集油盘26的周缘搭接在圆角衔接段25上,所述集油盘26的周缘通过周向均匀开设下行通孔263来方便热风穿越集油盘26,确保热风能被顺利输送至混合区22内。
可以理解地,所述锅体顶部和底部均为敞露结构,所述烹饪腔底部配合形成所述蒸汽发生腔,所述蒸汽发生件设置在烹饪腔的底壁上,蒸汽发生腔内产生的蒸汽向上输送至锅体内,也应视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所述空气炸锅的其它结构和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一致,不再赘述。

Claims (10)

1.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内设烹饪腔和热风组件的壳体,所述烹饪腔内设有炸篮的锅体,所述锅体底部设有蒸汽发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组件与炸篮间设有混合区,所述锅体侧部设有热风通道,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通过热风通道输入混合区并与蒸汽发生组件产生的蒸汽混合,以形成制熟炸篮内食材的混合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通道的进风口朝向热风组件设置,出风口与所述混合区通连,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通过热风通道输入混合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部设有与所述进风口通连的热风腔,所述热风组件设置在所述热风腔内,所述热风通道竖向跨接在所述热风腔和混合区周缘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部设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周缘向下翻折并形成朝下敞口的热风腔,所述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与导风罩周缘接触并转向输入所述进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侧壁上段与所述炸篮侧壁围合形成所述热风通道,所述锅体侧壁中部通过向内弯曲形成圆角衔接段,沿热风通道竖向流动的热风在与圆角衔接段接触后转为沿混合区径向向中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组件包括蒸汽发生腔、水箱以及设置在锅体底壁上的蒸汽发生件,所述锅体底部位于混合区下方区域形成所述蒸汽发生腔,蒸汽发生腔接收来自水箱的水源并在蒸汽发生件加热下形成输入混合区的蒸汽。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包括设置在炸篮下方的集油盘,所述炸篮的竖向投影完整落入所述集油盘内,以使炸篮内食材产生的油液滴落在集油盘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盘中部通过向下凹陷形成集油槽,所述炸篮底面的竖向投影完整落入所述集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盘的中部向上隆起形成上小下大状的出气台,所述出气台顶面开设供混合气向炸篮输送的上行通孔;或者,所述集油盘周缘部设有下行通孔,所述下行通孔与出风口竖向对齐,以使热风自上而下穿越下行通孔并输入混合区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盘的周缘搭接在所述锅体侧壁的中段上,以使集油盘底面形成混合区顶壁。
CN202222368646.8U 2022-09-06 2022-09-06 一种空气炸锅 Active CN2184843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68646.8U CN218484371U (zh) 2022-09-06 2022-09-06 一种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68646.8U CN218484371U (zh) 2022-09-06 2022-09-06 一种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84371U true CN218484371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90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68646.8U Active CN218484371U (zh) 2022-09-06 2022-09-06 一种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843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08984U (zh) 一种真空低糖饭烹饪器具
CN218484371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111358274B (zh) 一种旋转翻炒型炒菜机
CN217524742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7696143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3309164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7524743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3308967U (zh) 一种多功能电饭煲
CN217696166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110051212B (zh) 一种烹饪器具用蒸汽进出装置及蒸汽饭煲
CN217524745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7524748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5383355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06964532U (zh) 一种火锅料筒及具有其的食材自动分离火锅装置
CN21568702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7959760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5383350U (zh) 一种炸篮及烹饪器具
CN217524741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6822971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3308970U (zh) 一种多功能电饭煲
CN218683864U (zh) 一种蒸汽空气炸锅
CN215687033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3850196U (zh) 一种加热效果好的空气炸锅
CN215687055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5348438U (zh) 一种使用体验好的空气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