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7033U - 一种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87033U
CN215687033U CN202121461236.7U CN202121461236U CN215687033U CN 215687033 U CN215687033 U CN 215687033U CN 202121461236 U CN202121461236 U CN 202121461236U CN 215687033 U CN215687033 U CN 215687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air
hot air
chamber
periph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6123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陈龙
楼伟
郭红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6123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87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87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870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炸锅。现有空气炸锅的热风输送不均匀,影响使用体验。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互为通连的烹饪腔和热风腔,热风腔内设有热风组件,热风组件包括风扇和发热件,烹饪腔内设有炸锅组件,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烹饪腔以制熟炸锅组件内食材,热风腔设置在烹饪腔下方且通过导风盖分隔,导风盖周缘与热风腔的腔口周缘间围合形成内置通道,烹饪腔的底部周缘与热风腔的顶部间通过内置通道通连,以增大热风流经区域范围。烹饪腔底部周缘与热风腔顶部间通过内置通道通连,既对气流起到扩散作用,确保食材被均匀制熟,还能有效防止烹饪腔内油液和食材残渣跌入热风腔,减少清洁工作量。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现有空气炸锅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互为通连的烹饪腔和热风腔,所述热风腔内设有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扇和发热件,烹饪腔内设有炸锅组件,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烹饪腔以制熟炸锅组件内食材。在使用时,由于热风无法均匀输送至烹饪腔各区域,导致食材会因表面各区域受热不均而发生无法整体同步制熟的情况,影响食用口感和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通过设置导风盖来形成通连烹饪腔底部与热风腔顶部的内置通道,有效扩大热风循环流动时的覆盖范围,确保食材通过均匀受热来同步制熟,提升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互为通连的烹饪腔和热风腔,所述热风腔内设有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扇和发热件,烹饪腔内设有炸锅组件,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烹饪腔以制熟炸锅组件内食材,所述热风腔设置在烹饪腔下方且通过导风盖分隔,所述导风盖周缘与热风腔的腔口周缘间围合形成内置通道,所述烹饪腔的底部周缘与所述热风腔的顶部间通过内置通道通连,以增大热风流经区域范围。将热风腔设置在烹饪腔下方并通过导风盖分隔,使得烹饪腔底部周缘与热风腔顶部间通过内置通道通连,既对气流起到扩散作用,有效提升热风在循环流动时的覆盖范围,使得热风能与食材表面均匀接触,确保食材被均匀制熟,提升烹饪体验,还能有效防止烹饪腔内油液和食材残渣跌入热风腔,减少清洁工作量,提升使用体验。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周缘设有外置通道,所述烹饪腔的顶部与所述热风腔的底部间通过外置通道通连,以使烹饪腔和热风腔间形成供热风循环流动的循环通道。烹饪腔顶部与热风腔的底部间通过外置通道,外置通道与内置通道匹配通连并形成供热风在烹饪腔和热风腔间循环流动的通道,既通过引导热风沿循环通道流动来减少热量损失,提升烹饪效率,还能有效扩大热风流经区域范围,确保食材被热风完整包裹。
作为优选,所述外置通道呈环状且跨接在所述烹饪腔的顶部周缘与所述热风腔的底部周缘间。所述外置通道的水平截面呈环状,所述外置通道设置在壳体周缘且环绕包裹所述烹饪腔,以使烹饪腔顶部周缘与热风腔底部周缘间通过外置通道通连,方便热风在外置通道和内置通道间循环流动。
作为优选,所述内置通道呈环状且跨接在所述烹饪腔的底部周缘与所述热风腔的顶部周缘间。内置通道的截面呈环形,内置通道的外缘端口与烹饪腔底部周缘通连,内缘端口与热风腔的顶部周缘通连,利用内置通道起到引导热风沿循环通道流动的作用,有效扩大热风覆盖区域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风扇的转向可调,以使热风在循环通道内的流向可调。通过调整风扇转动方向来控制热风的流向,使得热风在循环通道内的流动方向可调。通过调节热风流向来使得热风可选择地与食材顶面或底面接触,确保食材被有效制熟。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包括底座以及盖合在底座顶部的透明盖,透明盖盖合到位并与底座围合形成所述烹饪腔,所述透明盖形成可直视烹饪腔的观察通道。将热风腔设置在烹饪腔下方,以在烹饪腔上方避让形成观察通道,方便使用者通过观察通道直接观察食材烹饪情况。在烹饪腔顶部设置透明盖,既确保观察通道内视线无阻碍,还方便开合取放食材。
作为优选,所述烹饪腔的底部周缘向下凹陷形成环形槽,所述导风盖周缘与所述环形槽内缘竖向重合。环形槽既起到引导气流流向作用,确保热风在内置通道和烹饪腔侧壁间平顺转向,还用于收集油液和食材残渣,防止油液和食材残渣因进入热风腔而增加清洗难度。
作为优选,所述导风盖的中部向下隆起,以使导风盖的底面中部形成锥状的上置引导面。上置引导面对热风起到引导转向作用,确保热风在内置通道轴线与热风腔轴线间平顺转向,减小热风流动时的风阻。
作为优选,所述热风腔的底壁中部向上隆起形成锥状的下置引导面。下置引导面对热风起到引导转向作用,确保热风在外置通道与热风腔轴线间平顺转向,减小热风流动时的风阻。
作为优选,所述导风盖为金属板,所述导风盖接收来自发热件的热量并自下而上扩散至烹饪腔内。金属板既能起到引导热风的作用,还能接收热风腔内的热量并向上传递至烹饪腔内,对食材底部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热风腔设置在烹饪腔下方并通过导风盖分隔,使得烹饪腔底部周缘与热风腔顶部间通过内置通道通连,既对气流起到扩散作用,有效提升热风在循环流动时的覆盖范围,使得热风能与食材表面均匀接触,确保食材被均匀制熟,提升烹饪体验,还能有效防止烹饪腔内油液和食材残渣跌入热风腔,减少清洁工作量,提升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空气炸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所述空气炸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热风腔,111、上置引导面,112、下置引导面,12、烹饪腔,121、环形槽,13、风扇,14、发热件,15、导风盖,16、内置通道,17、外置通道,18、透明盖,2、炸锅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
如图1所示的一种空气炸锅,由壳体1组成,所述壳体1内设有互为通连的烹饪腔12和热风腔11,所述热风腔11内设有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扇13和发热件14,烹饪腔12内设有炸锅组件2,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烹饪腔12以制熟炸锅组件2内食材,所述热风腔11设置在烹饪腔12下方且通过导风盖15分隔,所述导风盖15周缘与热风腔11的腔口周缘间围合形成内置通道16,所述烹饪腔12的底部周缘与所述热风腔11的顶部间通过内置通道16通连,以增大热风流经区域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内设有与烹饪腔12通连的热风腔11,所述热风腔11内设置热风组件。热风腔11内产生的热风流入烹饪腔12,以制熟炸锅组件2内的食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扇13和发热件14,所述发热件14与风扇13毗邻设置,在使用时,发热件14通电产生热量,风扇13抽取烹饪腔12内的空气并形成吹向发热件14的气流,气流在流经发热件14时通过吸收热量形成烹饪食材用的热风。
在使用时,首先,将食材放置在炸锅组件2内,并将炸锅组件2安装至烹饪腔12内,以使烹饪腔12包裹所述炸锅组件2;之后,开启热风组件,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和热辐射输送至烹饪腔12内,以使食材被加热制熟。
现有空气炸锅热风腔11通过腔口与烹饪腔12直接通连,在使用时,热风沿腔口轴线方向直接输入烹饪腔12,热风无法均匀扩散至烹饪腔12内各区域,导致食材会因表面各区域受热不均而发生无法整体同步制熟的情况,影响食用口感和使用体验,此外,热风组件设置在烹饪腔12顶部,导致观察通道的截面尺寸较小,影响观察便利性。为此,将热风腔11设置在烹饪腔12下方并通过导风盖15分隔,使得烹饪腔12底部周缘与热风腔11顶部间通过内置通道16通连,既对气流起到扩散作用,有效提升热风在循环流动时的覆盖范围,使得热风能与食材表面均匀接触,确保食材被均匀制熟,提升烹饪体验,还能有效防止烹饪腔12内油液和食材残渣跌入热风腔11,减少清洁工作量,提升使用体验,又能将热风组件移离烹饪腔12顶部,通过增大观察通道的截面尺寸来提升观察便利性。
在本实施例中,导风盖15设置在热风腔11和烹饪腔12间,所述导风盖15周缘与热风腔11的腔口周缘间围合形成内置通道16,所述烹饪腔12的底部周缘与所述热风腔11的顶部间通过内置通道16通连,以增大热风流经区域范围。内置通道16设置在烹饪腔12的底部周缘与所述热风腔11的顶部周缘间,内置通道16能引导热风流经烹饪腔12底部周缘,对热风起到径向扩散作用,由此增大热风流经区域的范围,保证食材能被完整包裹在热风内,确保食材被均匀制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风腔11设置在烹饪腔12下方,使得壳体1顶部不设置电气元件,为设置观察通道扫除遮挡物,有效增加观察通道的截面尺寸,方便使用者对炸锅组件2内食材进行直视观察。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1的周缘设有外置通道17,所述烹饪腔12的顶部与所述热风腔11的底部间通过外置通道17通连,以使烹饪腔12和热风腔11间形成供热风循环流动的循环通道。具体地,所述外置通道17连接在烹饪腔12顶部周缘与热风腔11底部周缘之间,内置通道16连接在烹饪腔12底部周缘与热风腔11顶部周缘之间,使得烹饪腔12、内置通道16、热风腔11以及外置通道17依次串联并形成所述循环通道。
在使用时,转动的风扇13通过内置通道16抽取烹饪腔12内的空气并形成沿热风腔11轴线流动的热风,热风通过外置通道17流动至烹饪腔12顶部并完整包裹食材。在此过程中,所述发热件14通电产生热量,一部分热量会被气流吸收并形成自上而下流入烹饪腔12的热风,另一部分热量会通过导风盖15以热辐射方式传递至烹饪腔12内,使得食材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被热风和热辐射加热,确保食材被均匀制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置通道17呈环状且跨接在所述烹饪腔12的顶部周缘与所述热风腔11的底部周缘间。所述外置通道17的水平截面呈环状,且环绕烹饪腔12设置,既确保烹饪腔12具有满足烹饪要求的体积,还能对烹饪腔12进行保温,防止烹饪腔12内热量发生过度流失的情况。所述热风腔11内形成的热风通过外置通道17的环状下置端口实现径向均匀扩散,再沿外置通道17流动后通过环状的上置端口输送至烹饪腔12内,确保热风能沿烹饪腔12顶部周缘均匀吹入烹饪腔12并自上而下包裹食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置通道16呈环状且跨接在所述烹饪腔12的底部周缘与所述热风腔11的顶部周缘间。所述内置通道16的水平截面呈环状,且环绕热风腔11设置。所述风扇13转动时,热风腔11顶部形成低压区域并通过内置通道16抽取位于烹饪腔12底部周缘且已与食材接触并降温的空气,空气通过外缘端口进入内置通道16并在径向向内流动后通过内缘端口排入低压区域,为风扇13提供形成气流的气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烹饪腔12的底面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热风腔11,使得热风腔11具有朝上敞露于烹饪腔12底面的腔口,所述导风盖15直径大于腔口直径,导风盖15悬置安装在烹饪腔12底部并与腔口周缘配合形成水平设置的内置通道16,所述导风盖15既起到引导气流流动的作用,还起到遮挡腔口的作用,防止烹饪腔12内油液和食材残渣跌入热风腔11,确保热风组件保持洁净,减少清洁工作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盖15的中部向下隆起,以使导风盖15的底面中部形成锥状的上置引导面111。沿内置通道16水平流动的气流会在与上置引导面111接触后转为沿热风腔11轴线竖向流动,有效减小气流转向时的动能损耗,通过提升气流流速来提升热量传递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风腔11的底壁中部向上隆起形成锥状的下置引导面112。所述下置引导面112设置在热风腔11底壁,且呈中部高周缘低的结构,沿热风腔11轴线竖向流动的气流在与下置引导面112接触后转向流入外置通道17的下置端口,有效减小气流转向时的动能损耗,通过提升气流流速来提升热量传递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烹饪腔12的底部周缘向下凹陷形成环形槽121,所述导风盖15周缘与所述环形槽121内缘竖向重合。环形槽121沿烹饪腔12的径向竖截面呈弧形,且环形槽121的两侧缘分别与烹饪腔12侧壁以及内置通达的外缘端口平顺衔接,沿烹饪腔12侧壁向下流动的气流会在于环形槽121的槽壁接触后转向并流入内置通道16,有效减小气流转向时的动能损耗,通过提升气流流速来提升热量传递效率。此外,环形槽121还能形成油液聚集区,防止食材产生的油液和食材残渣流入热风腔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盖15为金属板,所述导风盖15接收来自发热件14的热量并自下而上扩散至烹饪腔12内。所述金属板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将热风腔11内的热量向上传递并形成照射食材底部的热辐射,有效提升烹饪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包括底座以及盖合在底座顶部的透明盖18,透明盖18盖合到位并与底座围合形成所述烹饪腔12,所述透明盖18形成可直视烹饪腔12的观察通道。所述炸锅组件2包括顶部敞露的锅体,所述透明盖18形成所述烹饪腔12的顶部,在使用时,使用者可透过透明盖18后直视顶部敞露的锅体,确保使用者能根据食材情况进行准确的烹饪操作,有效提升烹饪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开口,所述烹饪腔12内的锅体通过开口实现取放操作。所述透明盖18盖合在开口处,既能防止烹饪腔12内热量外泄,还能利用透明的特性形成供使用者直视食材的观察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13的转向可调,以使热风在循环通道内的流向可调。通过改变风扇13转向调整气流沿热风腔11轴线流动的方向,进而使得热风可沿循环通道的流向正反可调。具体地,当风扇13正转时,风扇13驱使气流沿热风腔11的轴线自上而下流动,使得热风能依次沿热风腔11、外置通道17、烹饪腔12以及内置通道16进行循环流动,热风能自上而下流经烹饪腔12,对食材顶部起到优先加热的作用。此外,当风扇13反转时,风扇13驱使气流沿热风腔11的轴线自下而上流动,使得热风能依次沿热风腔11、内置通道16、烹饪腔12以及外置通道17进行循环流动,热风能自下而上流经烹饪腔12,对食材底部起到优先加热的作用。空气炸锅可通过控制风扇正反向交替转动实现食材均匀制熟。
本实施例所述空气炸锅的其它结构和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一致,不再赘述。

Claims (10)

1.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互为通连的烹饪腔和热风腔,所述热风腔内设有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扇和发热件,烹饪腔内设有炸锅组件,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输入烹饪腔以制熟炸锅组件内食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腔设置在烹饪腔下方且通过导风盖分隔,所述导风盖周缘与热风腔的腔口周缘间围合形成内置通道,所述烹饪腔的底部周缘与所述热风腔的顶部间通过内置通道通连,以增大热风流经区域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周缘设有外置通道,所述烹饪腔的顶部与所述热风腔的底部间通过外置通道通连,以使烹饪腔和热风腔间形成供热风循环流动的循环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通道呈环状且跨接在所述烹饪腔的顶部周缘与所述热风腔的底部周缘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通道呈环状且跨接在所述烹饪腔的底部周缘与所述热风腔的顶部周缘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的转向可调,以使热风在循环通道内的流向可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座以及盖合在底座顶部的透明盖,透明盖盖合到位并与底座围合形成所述烹饪腔,所述透明盖形成可直视烹饪腔的观察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腔的底部周缘向下凹陷形成环形槽,所述导风盖周缘与所述环形槽内缘竖向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盖的中部向下隆起,以使导风盖的底面中部形成锥状的上置引导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腔的底壁中部向上隆起形成锥状的下置引导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盖为金属板,所述导风盖接收来自发热件的热量并自下而上扩散至烹饪腔内。
CN202121461236.7U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空气炸锅 Active CN215687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1236.7U CN215687033U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1236.7U CN215687033U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87033U true CN215687033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45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61236.7U Active CN215687033U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870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97804U (zh) 一种新型空气炸锅
US20180303285A1 (en) Air fryer
CN104770418B (zh) 新型空气炸锅
CN206080273U (zh) 一种新型的空气炸锅
CN208709591U (zh) 空气炸锅
WO2017177423A1 (zh) 空气炸锅
CN203122175U (zh) 空气炸锅
CN109793430B (zh) 一种带有空气炸功能的烤箱
CN210540974U (zh) 一种装配方便的空气炸锅
CN208740748U (zh) 一种带空气炸功能的电烤箱
CN215687033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3248576U (zh) 一种具有空气炸功能及煎煮功能的多功能锅
CN210784039U (zh) 一种炸锅组件及空气炸锅
CN214712117U (zh) 一种烘烤装置
CN211933727U (zh) 一种避免热气水平排出的食物电烤器具
CN211582736U (zh) 利于外壳冷却的空气炸锅
CN216822971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5383359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5383358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1432421U (zh) 一种放置稳定的空气炸锅
CN112220337A (zh) 一种电饭煲
CN215424222U (zh) 带有导流结构的多功能空气烹饪装置
CN217524742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7524741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7137650U (zh) 一种用于煎烤食物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