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57306U - 防漏液的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漏液的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57306U
CN218457306U CN202222333820.5U CN202222333820U CN218457306U CN 218457306 U CN218457306 U CN 218457306U CN 202222333820 U CN202222333820 U CN 202222333820U CN 218457306 U CN218457306 U CN 2184573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oil storage
air outlet
sealing sea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338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太
周胜文
郭永录
彭苓
范方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338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573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573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573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漏液的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雾化器包括雾化弹,雾化弹包括套壳、下密封座、储油件和雾化组件,套壳的上下两端开口,下密封座插设于套壳并封闭套壳的下端开口,下密封座的上侧具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凸台。储油件设于套壳内,雾化组件穿设于储油件,并且雾化组件的下端插接于下密封座;套壳、下密封座和雾化组件形成一储油腔,储油件的下端搭接于第一凸台,储油件的下表面与下密封座的上侧在储油腔内形成有第一间隙;使得电子雾化装置在负压环境下,给雾化液和气泡预留了一个溢出空间,有效地防止了储油件中的雾化液在没有溢出空间时被挤入至气道内而导致漏液,避免了在对电子雾化装置由于漏液而引发安全事故的风险。

Description

防漏液的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漏液的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是一种产生烟雾以替代香烟的微电子雾化设备,市场上常见的电子雾化装置通常包括吸嘴、雾化杆、雾化弹及外壳。吸嘴装设于雾化弹的上部,雾化弹位于雾化杆的上部,外壳包覆雾化弹和雾化杆,雾化杆内装设有电池和电路板,而雾化弹通常包括套壳和装设于套壳内的储油棉、玻纤管、雾化芯、上密封座和下密封座,雾化芯装设于玻纤管,玻纤管插置于储油棉,下密封座开设有进气孔,上密封座开设有出气孔,雾化芯包括发热丝和导油棉,发热丝缠绕于导油棉,发热丝的两端分别通过引线引出连接雾化杆内的电路板,电路板又连接电池,电池通过引线为发热丝提供电力,电路板控制发热丝的电力输出。雾化芯将储油棉的雾化液吸附并将其雾化,外界的空气通过外壳的气孔进入,将雾化后的烟雾带走,通过吸嘴排出以被用户吸入。
现有的电子雾化装置中,上密封座和储油棉的上表面紧密接触,下密封座和储油棉的下表面紧密接触,在将雾化液注入到储油棉后,储油棉内充满雾化液,使得储油棉中的气体不能完全排除,导致气泡留在储油棉中,而储油棉内的雾化液将气泡包裹,最终导致雾化液中含有气泡。在这种条件下,将电子雾化装置拿到负压箱体中做负压测试时,由于电子雾化装置内部的气压大于箱体中的气压,故雾化液将会从储油棉中流出,产品在负压或高温时,雾化液内气泡膨胀,内部没有空间溢出,导致雾化液只能通过导油棉被挤入到玻纤管内,进而沿着玻纤管的内壁向下漏出而流到雾化杆的电池或电路板上,使电子雾化装置在进行负压测试时或处于负压或高温环境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电子雾化装置在负压或高温环境中,雾化液没有空间溢出使得雾化液只能通过导油棉被挤入至玻纤管内,导致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漏液的电子雾化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防漏液的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外壳;
雾化器,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雾化器包括雾化弹和雾化杆,所述雾化弹包括套壳、下密封座、储油件和雾化组件,所述套壳沿竖直方向的相对两端开口,所述下密封座插设于所述套壳并封闭所述套壳的下端开口,所述下密封座的上侧具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凸台,并且所述下密封座开设有贯穿所述下密封座上下两侧的进气孔;
所述储油件设于所述套壳内,所述雾化组件穿设于所述储油件,并且所述雾化组件的下端插接于所述下密封座,所述雾化组件内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气道,所述气道连通所述进气孔;
所述套壳、所述下密封座和所述雾化组件形成一储油腔,所述储油件的下端搭接于所述第一凸台,所述储油件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密封座的上侧在所述储油腔内形成有第一间隙;
所述雾化杆设于所述雾化弹的下方并通过引线电连接于所述雾化组件;及
吸嘴,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外壳的上端,所述吸嘴内具有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的上端连通外界环境,所述出气通道的下端连通所述气道及所述储油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嘴内具有自所述吸嘴的顶部内侧向下延伸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吸嘴的内腔分隔成一个安装槽和至少一个所述出气通道,所述隔板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吸嘴的内腔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和/或所述隔板开设有贯穿所述隔板厚度方向的出气槽,所述安装槽通过所述出气槽连通所述出气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具有两块,两块所述隔板将所述吸嘴的内腔分隔为两个所述出气通道及一个所述安装槽,两个所述出气通道及一个所述安装槽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安装槽位于两个所述出气通道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吸油件,所述吸油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吸油件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安装槽在竖直方向上的深度,并且所述吸油件的底端所在的位置高于所述出气槽在所述隔板上开设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密封座的上侧具有向上凸起的第一插头,所述进气孔开设在所述第一插头的上表面,所述雾化组件的下端套设于所述第一插头的外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弹还包括上密封座,所述上密封座插设于所述套壳并封闭所述套壳的上端开口,所述雾化组件的上端插接于所述上密封座;所述上密封座开设有第一通孔和出气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出气孔分别贯穿所述上密封座上下两侧,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吸嘴的内腔和所述储油腔,所述出气孔连通所述吸嘴的内腔和所述气道,并且所述上密封座的下侧与所述储油件的上表面在所述储油腔内形成有第二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密封座的下侧具有向下凸起的第二凸台,所述储油件的上端抵持于所述第二凸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密封座的下侧具有向下凸起的第二插头,所述出气孔开设在所述第二插头的下表面,所述雾化组件的上端套设于所述第二插头的外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包括玻纤管和雾化芯,所述玻纤管的下端插接于所述下密封座,所述雾化芯沿水平方向穿设于所述玻纤管,并且所述雾化芯沿其轴向的相对两端收容于所述储油腔,所述雾化芯通过所述引线电连接于所述雾化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杆包括支架和设于所述支架内的电源组件,所述下密封座的下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顶壁具有向下凸起的第三插头,所述第三插头开设有贯穿所述下密封座的第二通孔,所述引线的上端电连接于所述雾化组件,所述引线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电连接于所述电源组件;所述支架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三插头插设于所述限位孔中。
上述防漏液的电子雾化装置,通过在雾化弹中设置套壳和下密封座,将下密封座插设于套壳并封闭套壳的下端开口,并在下密封座的上侧设置向上凸起的第一凸台,在套壳内设置储油件,将储油件填充于套壳内部并搭接于第一凸台上,使得储油件的下表面与下密封座的上侧在套壳内形成第一间隙。在对电子雾化装置进行负压测试时,将电子雾化器放入负压箱体,由于储油件中的压强高于于负压箱体中的大气压,负压箱体中的大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且由于储油件中有气泡,储油件中的雾化液和气泡将通过储油件向外流动而进入第一间隙中,这样就给雾化液和气泡预留了一个溢出空间,有效地防止了储油件中的雾化液在没有溢出空间时被挤入至玻纤管内而导致雾化液向下流动到雾化杆中,避免了在对电子雾化装置进行负压测试时或处于负压或高温环境中由于漏液而引发安全事故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弹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下密封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下密封座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上密封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上密封座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弹具有第二凸台时的剖视图;
图9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吸嘴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吸嘴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吸嘴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子雾化装置;100、外壳;200、雾化器;210、雾化弹;211、套壳;2111、储油腔;2112、第一间隙;2113、第二间隙;212、上密封座;2121、第二插头;2121a、出气孔;2122、插槽;2123、第一通孔;2124、第二凸台;213、下密封座;2131、第一插头;2131a、进气孔;2132、第一凸台;2133、限位槽;2134、第三插头;2135、第二通孔;214、储油件;215、雾化组件;2151、玻纤管;2151a、气道;2152、雾化芯;2152a、导油件;2152b、发热件;220、雾化杆;221、支架;2211、安装位;2212、限位孔;222、电源组件;2221、电池;2222、电路板;300、吸嘴;301、内腔;3011、安装槽;3012、出气通道;3013、缓冲间隙;302、出气口;310、隔板;311、出气槽;400、引线;500、吸油件;600、吸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液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液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液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液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漏液的电子雾化装置,电子雾化装置用于将雾化液加热以形成气溶胶供用户吸入。
下面以电子烟作为电子雾化装置为例,对本申请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制本申请的技术范围。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本申请的电子雾化装置不限于为电子烟中,还可以是其它任何类型的电子雾化装置,在此不作限定。
以下结合图1至图13,介绍本申请所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和图10所示,为一种电子雾化装置10,包括外壳100、雾化器200和吸嘴300,雾化器200设于外壳100内,吸嘴300可拆卸地设于外壳100上端。雾化器200用于将其内部的雾化液加热雾化生成烟雾,吸嘴300用于供用户抽吸,并且吸嘴300具有一内腔301,在内腔301中具有出气通道3012,以使烟雾能够经吸嘴300的出气通道3012从吸嘴300的出口排出以供用户吸入口中。
如图1和2所示,雾化器200包括雾化弹210和雾化杆2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雾化弹210包括套壳211、上密封座212、下密封座213、储油件214和雾化组件215。套壳211为中空的薄壁筒状结构,套壳211沿竖直方向的相对两端开口,上密封座212插设于套壳211的上端并封闭套壳211的上端开口,下密封座213插设于套壳211的下端并封闭套壳211的下端开口,储油件214设于套壳211内,雾化组件215沿竖直方向穿设于储油件214,雾化组件215的上端插设于上密封座212,雾化组件215的下端插设于下密封座213,套壳211、上密封座212、下密封座213和雾化组件215共同围成一储油腔2111。下密封座213开设有一进气孔2131a,上密封座212开设有一出气孔2121a,雾化组件215内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气道2151a,气道2151a沿其轴线方向(即竖直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连通进气孔2131a和出气孔2121a。雾化杆220设于雾化弹210的下方,并且雾化杆220通过引线电连接于雾化组件215,雾化杆220内具有电池2221,电池2221能够为雾化组件215提供电力,以能够使雾化组件215将被储油件214吸附的雾化液加热雾化形成烟雾,并与从进气孔2131a进入的气流混合后经过气道2151a从出气孔2121a排出后被用户吸入。图中X方向为竖直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下密封座213优选地由硅胶材料制成,与套壳211的内壁为过盈配合,用于对将储油件214密封在套壳211内以防止漏液,下密封座213的上侧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插头2131和第一凸台2132,其中第一插头2131为圆柱形,其中心轴线与套壳211的中心轴线重合,进气孔2131a开设在第一插头2131的上表面并贯穿下密封座213的上下两侧,雾化组件215的下端套设于第一插头2131的外周面。第一凸台2132具有两个,两个第一凸台2132设于第一插头2131在水平方向上的两侧。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第一凸台2132的数量不限,可以是多个,多个第一凸台2132间隔地环绕于第一插头2131的四周,也可以是一个连续环绕于第一插头2131的四周的结构,具体不作限定。
较佳地,如图4、图5和图9所示,下密封座213的下侧开设有朝下密封座213的内侧(即向上)凹陷的限位槽2133,在限位槽2133的顶壁开设有两个向下延伸凸起的第三插头2134,在第三插头2134的下表面开设有贯穿下密封座213的第二通孔2135,限位槽2133和第三插头2134用于与雾化杆220相互固定和限位,防止雾化弹210和雾化杆220之间相互松动从而导致接触不良,第二通孔2135用于供连接雾化组件215和电池2221的引线400穿过,从而能够使电子雾化装置10中的引线400能够整齐地设置,避免引线400之间相互缠绕和错乱。
与下密封座213类似,如图3、图6和图7所示,上密封座212也优选地由硅胶材料制成,并且也与套管的内壁为过盈配合,上密封座212的下侧具有向下凸起并延伸的第二插头2121,出气孔2121a开设在第二插头2121的下表面并贯穿上密封座212的上下两侧,第一插头2131也为圆柱形,其中心轴线与套壳211的中心轴线重合,雾化组件215的上端套设于第二插头2121的外周面。
较佳地,上密封座212的下侧开设有沿第二插头2121的周向环绕于第二插头2121的插槽2122,插槽2122用于使雾化组件215的上端插设于其中,以使雾化组件215能够与上密封座212之间牢固连接而不会松动。
更佳地,上密封座212还开设有贯穿上密封座212上下两侧的第一通孔2123,第一通孔2123连通吸嘴300的内腔301和储油腔2111。如此,可使电子雾化装置10在使用过程中,在吸嘴300的内腔301中产生的冷凝液可沿着内腔301的侧壁回流至设于储油腔2111的储油件214中,对冷凝液进行二次利用。
储油件214的外形与储油腔2111的形状相匹配,使得储油件214的外周面能够贴合于储油腔2111的侧壁,储油件214用于吸附雾化介质。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油件214可为PP、PE、PA、有机棉或其它能吸附雾化介质的材料,使雾化介质均匀地吸附于储油件214中而不会四处流动。结合图3和图4所示,储油件214的下端搭接于下密封座213的第一凸台2132,使得储油件214的下表面与下密封座213的上侧在储油腔2111中形成有第一间隙2112。并且较佳地,储油件214在竖直方向的尺寸(即储油件214的高度尺寸)小于储油腔2111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使得储油件214的上表面与上密封座212的下侧还形成有第二间隙2113。更佳地,如图8所示,上密封座212的下侧也可具有向下凸起的第二凸台2124,使储油件214的上端抵持于第二凸台2124,也可使储油件214的上表面与密封座的下侧形成第二间隙2113。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使储油件214的上表面贴合于上密封座212的下侧,使储油件214仅与下密封座213形成第一间隙2112,或下密封座213不具有第一凸台2132,储油件214的下表面与下密封座213的上侧贴合,使储油件214仅与上密封座212形成第二间隙2113,在此不作限定。
如此,通过在储油腔2111中形成第一间隙2112和/或第二间隙2113,使电子雾化装置10在进行负压测试时,或电子雾化装置10在使用过程中处于负压或高温环境下时,储油件214中的雾化液和气泡可在向外流动时能够具有溢出空间,从而可向外流动进入至第一间隙2112和第二间隙2113中,克服了在现有电子雾化装置10的储油腔2111内没有溢出空间的缺点,避免了储油件214中的雾化液和气泡在没有溢出空间的情况下,只能被挤入至雾化组件215的气道2151a内并向下流动至雾化杆220的电池2221中从而引发安全事故的危险。
请继续参阅图2、图3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组件215包括玻纤管2151和雾化芯2152,雾化芯2152穿设于玻纤管2151,雾化芯2152通过引线400电连接于雾化杆220。
具体地,玻纤管2151为圆柱管状结构,沿竖直方向插设于储油件214中,气道2151a设于玻纤管2151内且贯穿玻纤管2151沿其中心轴线方向的相对两端,玻纤管2151的下端套设于下密封座213的第一插头2131的外周面,玻纤管2151的上端套设于上密封座212的第二插头2121的外周面,使得气道2151a连通于进气孔2131a和出气孔2121a。在一实施例中,雾化芯2152包括圆柱状的导油件2152a和连接于导油件2152a的发热件2152b,导油件2152a沿水平方向(即沿玻纤管2151的径向方向)穿设于玻纤管2151,并且导油件2152a沿其轴线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收容于储油腔2111中并穿设于储油件214,以使储油件214中的雾化液能够被导入至导油件2152a上。
如图9所示,发热件2152b为呈螺旋状地缠绕在导油件2152a的外周面的发热丝,发热丝由铁、铬、铝,镍或钛丝,或碳纤维丝制成。发热丝的相对两端各具有一个电极,两个电极分别通过引线400电连接雾化杆220的正极和负极,以使发热件2152b能够发热以加热导油件2152a中的雾化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9所示,雾化杆220包括支架221和电源组件222,支架221与雾化弹210的下密封座213连接,以使雾化弹210和雾化杆220相互连接,支架221具有用于安装电源组件222的安装位2211,电源组件222安装在安装位2211中,同时支架221的上表面(即与下密封座213的安装面)的轮廓形状与下密封座213下侧的轮廓形状相匹配。具体地,支架221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孔2212,下支架221的第三插头2134插设于限位孔2212中,以使支架221能够与下密封座213牢固连接,进而保证雾化弹210与雾化杆220牢固连接而不会松动。
电源组件222包括电池2221和设于电池2221上并与电池2221电连接的电路板2222,引线400的上端连接于雾化芯2152的发热件2152b,引线400的下端穿过下密封座213的第二通孔2135与电路板2222电连接,从而实现电池2221与雾化芯2152之间能够通电。
图10为雾化器200的另一实施例,该实施例的结构与上文所述的雾化器200的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仅有一处不同,不同之处在于雾化弹210中没有设置上密封座212,使得套壳211的上端开口未被封闭而使储油腔2111直接与烟嘴的内腔301连通。如此,也可实现用户在抽吸过程中在烟弹的内腔301形成的冷凝液可沿着烟弹内腔301的侧壁向下回流至储油件214中,实现冷凝液的二次利用。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至13所示,吸嘴300为中空的薄壁壳体结构,吸嘴300的下端开口,吸嘴300的出气口302设于吸嘴300的上端,吸嘴300内具有自吸嘴300的顶部内侧向下延伸的隔板310,隔板310具有两块,两块隔板310将吸嘴300的内腔301分隔成一个安装槽3011和两个出气通道3012,两个出气通道3012及一个安装槽3011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安装槽3011位于两个出气通道3012之间,出气口302也对应地具有两个,每个出气口302对应的连通于一个出气通道3012。每块隔板310开设有贯穿隔板310厚度方向的出气槽311,安装槽3011通过出气槽311连通出气通道3012。
较佳地,每块隔板310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内腔301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即内腔301的深度),使得隔板310与雾化器200之间能够在吸嘴300的内腔301中形成一个缓冲间隙3013。烟雾与气流混合后形成的烟气能从雾化弹210的出气孔2121a排出后进入缓冲间隙3013,然后烟气可分为三条路径(如图13中虚线箭头所示),其中一条路径为烟气沿竖直方向向上流动,拐弯经隔板310的出气槽311后进入出气通道3012后从出气口302排出吸嘴300,另两条路径为直接进入出气通道3012后从出气口302排出吸嘴300。
更佳地,为了使烟气内的大分子颗粒能够不被用户吸入口中从而影响口感,电子雾化装置10还包括设置在安装位2211中的吸油件500,吸油件500为类似海绵的材质,用于吸附烟气内的大分子颗粒。但这样就会导致出现一个问题,由于吸油件500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较长,吸油件500阻挡住了隔板310的出气槽311,使得烟气在沿第一条路径流动时会经过吸油件500,然后再从出气槽311进入出气通道3012,虽然吸油件500本身可以过滤烟气中的一部分大分子颗粒,使烟气纯正,但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吸油件500中会积累大量的大分子雾化液颗粒,大分子雾化液颗粒聚集并冷凝呈液体储存在吸油件500中,当雾化后得到的烟气通过吸油件500时,将大分子雾化液颗粒带出,通过出气通道3012进入口腔,也称为将冷凝液吸入到口腔,导致影响用户吸入烟气时的口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减小吸油件500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使吸油件500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安装槽3011在竖直方向上的深度,并且吸油件500的底端所在的位置高于出气槽311所开设的位置。
如此,可实现一举两得的效果,既可使烟气中的大分子雾化液颗粒能够被吸油件500吸附,也可使烟气的其中一条流动路径能够避开吸油件500,使烟气沿着上述三条流动路径均可直接到达用户口中,使得用户吸入的烟气口感纯正。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吸嘴300的结构中,隔板310的数量不限于两块,也可以为一块或多块;可只在隔板310开设出气槽311而不使隔板310的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内腔301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也可不在隔板310开设出气槽311,而只使隔板310的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内腔301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或同时在隔板310开设出气槽311,并使隔板310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内腔301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具体不作限定。并且也可以不设置吸油件500,但设置吸油件500能够具有上述吸附烟气中大分子雾化液颗粒的效果,使得用户使用电子雾化装置10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更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2,电子雾化装置10还可包括吸嘴套600,吸嘴套600可拆卸地套设于吸嘴300,从而可对吸嘴300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灰尘堵塞住吸嘴300的出气口302,从而不会影响电子雾化装置10的正常使用。
上述电子雾化装置10,其工作原理如下:
在电路方面:电池2221连接电路板2222,电路板2222连接雾化芯2152的发热件2152b,发热件2152b的两端分别连接引线400,引线400连接电路板2222,电路板2222控制电池2221向发热件2152b的输出模式/功率,使得电池2221能够对发热件2152b提供电力,使发热件2152b能够发热。
在油路和气路方面:储油件214中的雾化液被导油件2152a导入,在玻纤管2151的内部被发热件2152b加热雾化形成烟雾,烟雾与从进气孔2131a进入玻纤管2151的气流混合为烟气沿着玻纤管2151向上流动,从出气孔2121a排出,由于吸油件500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减小,吸油件500避开了烟气沿竖直方向的流动路径,故烟气的一部分向上流动通过隔板310的通气槽进入出气通道3012,另一部分向左右弯折,通过出气通道3012流出,再从吸嘴300的出气通道3012被吸入用户口中。即使在吸嘴300的内腔301产生了冷凝液而未被吸油件500吸附,未被吸油件500吸附的冷凝液也沉积在出气通道3012的侧壁,沿着出气通道3012的向下流动,再回流到储油棉,以实现二次利用,避免雾化液进入用户口中。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防漏液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雾化器,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雾化器包括雾化弹和雾化杆,所述雾化弹包括套壳、下密封座、储油件和雾化组件,所述套壳沿竖直方向的相对两端开口,所述下密封座插设于所述套壳并封闭所述套壳的下端开口,所述下密封座的上侧具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凸台,并且所述下密封座开设有贯穿所述下密封座上下两侧的进气孔;
所述储油件设于所述套壳内,所述雾化组件穿设于所述储油件,并且所述雾化组件的下端插接于所述下密封座,所述雾化组件内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气道,所述气道连通所述进气孔;
所述套壳、所述下密封座和所述雾化组件形成一储油腔,所述储油件的下端搭接于所述第一凸台,所述储油件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密封座的上侧在所述储油腔内形成有第一间隙;
所述雾化杆设于所述雾化弹的下方并通过引线电连接于所述雾化组件;及
吸嘴,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外壳的上端,所述吸嘴内具有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的上端连通外界环境,所述出气通道的下端连通所述气道及所述储油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内具有自所述吸嘴的顶部内侧向下延伸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吸嘴的内腔分隔成一个安装槽和至少一个所述出气通道,所述隔板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吸嘴的内腔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和/或所述隔板开设有贯穿所述隔板厚度方向的出气槽,所述安装槽通过所述出气槽连通所述出气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具有两块,两块所述隔板将所述吸嘴的内腔分隔为两个所述出气通道及一个所述安装槽,两个所述出气通道及一个所述安装槽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安装槽位于两个所述出气通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吸油件,所述吸油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吸油件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安装槽在竖直方向上的深度,并且所述吸油件的底端所在的位置高于所述出气槽在所述隔板上开设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密封座的上侧具有向上凸起的第一插头,所述进气孔开设在所述第一插头的上表面,所述雾化组件的下端套设于所述第一插头的外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弹还包括上密封座,所述上密封座插设于所述套壳并封闭所述套壳的上端开口,所述雾化组件的上端插接于所述上密封座;所述上密封座开设有第一通孔和出气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出气孔分别贯穿所述上密封座上下两侧,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吸嘴的内腔和所述储油腔,所述出气孔连通所述吸嘴的内腔和所述气道,并且所述上密封座的下侧与所述储油件的上表面在所述储油腔内形成有第二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座的下侧具有向下凸起的第二凸台,所述储油件的上端抵持于所述第二凸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座的下侧具有向下凸起的第二插头,所述出气孔开设在所述第二插头的下表面,所述雾化组件的上端套设于所述第二插头的外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玻纤管和雾化芯,所述玻纤管的下端插接于所述下密封座,所述雾化芯沿水平方向穿设于所述玻纤管,并且所述雾化芯沿其轴向的相对两端收容于所述储油腔,所述雾化芯通过所述引线电连接于所述雾化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杆包括支架和设于所述支架内的电源组件,所述下密封座的下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顶壁具有向下凸起的第三插头,所述第三插头开设有贯穿所述下密封座的第二通孔,所述引线的上端电连接于所述雾化组件,所述引线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电连接于所述电源组件;所述支架的上表面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三插头插设于所述限位孔中。
CN202222333820.5U 2022-09-01 2022-09-01 防漏液的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84573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33820.5U CN218457306U (zh) 2022-09-01 2022-09-01 防漏液的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33820.5U CN218457306U (zh) 2022-09-01 2022-09-01 防漏液的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57306U true CN218457306U (zh) 2023-02-10

Family

ID=85140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33820.5U Active CN218457306U (zh) 2022-09-01 2022-09-01 防漏液的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573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1101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07205486B (zh) 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US20220079227A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having dual air passages
CN216292995U (zh) 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217986687U (zh) 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213695701U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及雾化器
CN211960909U (zh) 一种电子烟烟弹及使用其的电子烟产品
CN218942274U (zh) 一种具有平衡通气结构的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18457306U (zh) 防漏液的电子雾化装置
CN217429266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6961539U (zh) 用于电子烟的烟弹和电子烟
WO2022179089A1 (zh) 具有弓形气路的电子烟
CN113455709A (zh) 一种多口味的雾化器
CN113100486A (zh) 雾化结构、雾化器及雾化装置
CN218527686U (zh) 雾化装置及气溶胶生成设备
CN219781611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185262U (zh) 雾化组件及气雾发生装置
CN219088402U (zh) 一种具有内外换气结构的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218389782U (zh) 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845063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000851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54729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737236U (zh) 一种电子烟装置
CN219288750U (zh) 一种滑动连接式电子烟
CN219781613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