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89782U - 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89782U
CN218389782U CN202222344865.2U CN202222344865U CN218389782U CN 218389782 U CN218389782 U CN 218389782U CN 202222344865 U CN202222344865 U CN 202222344865U CN 218389782 U CN218389782 U CN 2183897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groove
base
channel
condens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448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宝林
周永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uew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uew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uew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uew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448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897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897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897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用于减少雾化器外部和主机产生气溶胶冷凝液的情况。本申请包括:储液套、雾化芯、底座以及阻隔件;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储液套内;所述底座与所述储液套相连;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有雾化腔;所述储液套在靠近所述雾化芯一侧设置有出烟孔,所述出烟孔与所述雾化腔相连通;所述阻隔件位于所述底座面向所述雾化腔的一侧并与所述底座相连以致形成冷凝存储结构;所述储液套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进气口位于所述冷凝存储结构的上方;所述冷凝存储结构中设置有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所述雾化腔以及所述出烟孔相连通。

Description

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是一种将可雾化物质通过加热转化成雾化状态的装置,例如:电子烟,可以将烟油或其他类似物质加热形成烟,以供用户抽吸。
现有的电子雾化装置通常包括可拆卸连接的雾化器及用于为雾化器供电的主机,雾化器设置有雾化芯、底座及第一电极,雾化芯与底座之间形成有雾化腔,底座设置有贯通雾化器外部的进气孔,进气孔与底座的底面及雾化腔相连通,且进气孔与雾化腔对齐。主机设置有用于与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第二电极,主机内具有与所述进气孔连通的一个负压通道,负压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气流感应器。使用时,用户需将雾化器下端插入主机,主机通过第二电极与雾化器的第一电极电性接触,从而实现对雾化器的电能供应。用户吸食时,电子雾化装置外的空气通过进气孔进入雾化腔,然后将雾化腔内的气溶胶从雾化器带出至用户口腔。
然而,当用户不吸食时即口腔即将离开吸烟嘴时,由于用户口腔闭合而使口腔容积变小,此时口腔中有一小部分气溶胶被吐出回流到雾化腔,因此雾化腔内未被吸食的气溶胶随着回流方式流动至进气孔以及雾化器和主机之间的连接处,甚至流串至主机和负压通道内,以致形成气溶胶冷凝液。这样,会使得雾化器外部和主机都有冷凝液,用户误以为是漏液而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能够减少雾化器外部和主机产生气溶胶冷凝液的情况。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雾化器,用于与主机组合形成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储液套、雾化芯、底座以及阻隔件;
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储液套内;
所述底座与所述储液套相连;
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有雾化腔;
所述储液套在靠近所述雾化芯一侧设置有出烟孔,所述出烟孔与所述雾化腔相连通;
所述阻隔件位于所述底座面向所述雾化腔的一侧并与所述底座相连以致形成冷凝存储结构;
所述储液套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进气口位于所述冷凝存储结构的上方;
所述冷凝存储结构中设置有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所述雾化腔以及所述出烟孔相连通。
其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
所述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用于与所述主机的气流感应器连通,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相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其中,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一一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延伸部和底座壳体;
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底座壳体底部并向所述阻隔件所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贯穿所述延伸部及所述底座壳体底部。
其中,所述阻隔件包括:阻隔件壳体以及容纳槽;
所述阻隔件壳体与所述底座壳体相连;
所述容纳槽设置于所述阻隔件壳体内,并位于所述延伸部所在方向一侧;
所述延伸部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二进气通道通过所述容纳槽与所述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相连通。
其中,所述阻隔件壳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延伸部延伸方向相同的通气槽,所述底座壳体覆盖所述通气槽的槽口以形成所述第二进气通道。
其中,所述通气槽的槽壁向所述延伸部延伸方向凹陷形成所述容纳槽。
其中,所述冷凝存储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阻隔件上的第一冷凝存储槽和/或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二冷凝存储槽;
所述第一冷凝存储槽和/或第二冷凝存储槽与所述通气槽连通。
其中,所述冷凝存储结构还包括:冷凝吸附件;
所述冷凝吸附件放置于所述第一冷凝存储槽内或第二冷凝存储槽内或第一冷凝存储槽和第一冷凝存储槽之间。
其中,所述底座还包括:储液槽;
所述阻隔件设置有与所述雾化腔以及所述通气槽相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通孔的中心线间隔设置;
所述储液槽正对于所述通孔所在位置,所述储液槽用于存储气溶胶冷凝液或泄露的气溶胶生成基质。
其中,所述储液槽的槽口设置有通气缺口,所述通气槽通过所述通气缺口与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储液槽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通孔面向所述雾化芯的孔口设置有环形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用于阻挡气溶胶冷凝液流入所述第一通孔。
其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底盖;
所述储液套的侧壁设置有进气槽,所述底盖盖设在所述底座的端面及套设在所述储液套的外周面,并覆盖至少部分进气槽的槽口,所述底盖与所述进气槽的槽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进气通道。
其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支架;
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储液套内,所述雾化芯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支架内;
所述支架设置有与所述储液套的储液腔相连通的换气槽,所述换气槽与所述雾化腔相连通,所述换气槽内填充有换气吸附件。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以及用于为所述雾化器供电的主机,所述雾化器为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效果:
本申请通过将雾化芯位于储液套内;底座与储液套相连;雾化芯与底座之间形成有雾化腔;储液套在靠近雾化芯一侧设置有出烟孔,出烟孔与雾化腔相连通;阻隔件位于底座面向雾化腔的一侧并与底座相连以致形成冷凝存储结构;储液套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气通道,第一进气通道的进气口位于冷凝存储结构的上方;冷凝存储结构中设置有第二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与第一进气通道、雾化腔以及出烟孔相连通。因此,当用户不吸食时即口腔即将离开吸烟嘴时,由于用户口腔闭合而使口腔容积变小,此时口腔中有一小部分气溶胶被吐出回流到雾化腔,雾化腔内的气溶胶进入第二进气通道并向冷凝存储结构移动,而由于第一进气通道的进气口位于冷凝存储结构的上方,流动的气溶胶受到自身重力的影响无法流至第一进气通道的进气口,从而可以减少雾化器外部和主机产生气溶胶冷凝液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的雾化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的雾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本申请中的雾化器的D-D向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本申请中的雾化器的C-C向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的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的阻隔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中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本申请中的电子雾化装置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本申请中的电子雾化装置的B-B向剖视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中的主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本申请中的主机的E-E向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用于说明各部件或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特别限定各部件或组成部分的具体安装方位。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申请中所附图式所绘制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于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有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仍应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涵盖的范围内。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雾化器100,该雾化器100可用于医疗、电子烟、空气加湿等技术领域,用于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其中,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为某种药品分散于液态溶剂中形成的药液、烟油或者其它任何适合于电子雾化的液体。其中,雾化器100具体包括:储液套1、雾化芯2、底座3、阻隔件4、支架6以及底盖10。
如图1至图4所示,雾化芯2设置在支架6内,支架6上设置有进液孔602,该进液孔602与雾化芯2连通,支架6安装在储液套1的开口端,并且与储液套1的开口端界定成储液腔104,储液腔104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气溶胶生成基质通过进液孔602传输至雾化芯2,被雾化芯2吸收及雾化生成气溶胶。
如图4所示,雾化芯2包括有吸收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吸液面,及用于加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的雾化面,吸液面为与进液孔602连通的表面,吸收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面为吸液面相对应的表面,气溶胶生成基质从吸液面到雾化面是通过渗透的方式进行传导气溶胶生成基质,因此在雾化面上对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雾化产生的气溶胶颗粒度更小,提高用户吸食气溶胶的口感。
储液套1的封闭端为与开口端相对的一端,封闭端设置有出烟孔103,用户可以通过出烟孔103吸食到雾化芯2加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产生的气溶胶;在该实施例中,出烟孔103设置在于储液套1的一侧,并且与储液套1的侧壁形成一体,出烟孔103延伸至雾化芯2的雾化面,因此可以将雾化芯2雾化出来的气溶胶直接被用户吸食。由于储液套1的侧壁和出烟孔103形成一体,使得结构更加紧凑,所以可以增加储液腔104的容量,存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更多,用户使用的时间更久,从而可以达到减少使用成本。
底座3扣接在远离储液腔104一端的支架6上,阻隔件4设置在底座3支架6之间,并且阻隔件4嵌设于底座3内,使得阻隔件4与底座3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冷凝存储结构;阻隔件4与支架6内的雾化芯2之间形成的空间为雾化腔12,雾化腔12即为容纳雾化芯12加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产生的气溶胶,出烟孔103延伸至雾化腔12,并且与雾化腔12畅通,方便用户吸食气溶胶。
如图4所示,储液套1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气通道101,第一进气通道101的进气口1011位于冷凝存储结构的上方;冷凝存储结构中设置有第二进气通道102,第二进气通道102与第一进气通道101以及雾化腔12相连通。可以理解的是,进气口1011可以位于冷凝存储结构的上方或者侧上方,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也就是说,在雾化器100竖直放置且雾化器100的出烟孔103朝上时,进气口1011位于冷凝存储结构的上方或者侧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通道101、第二进气通道102、雾化腔12和出烟孔103依次连通,形成“U”形的完整气路,并且进气口1011在第二进气通道102的上方,如要从进气口1011排出,需要克服冷凝液或气溶胶自身的重力,因此可以避免当第二进气通道102内存储有一定量的冷凝液时或者当第二进气通道102内存储有一定量的气溶胶时也无法从进气口1011溢出。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第一进气通道101、第二进气通道102、雾化腔12和出烟孔103依次连通,也可以形成“W”形的完整气路,因此在此不做具体形状的限定,只要是进气口1011位于第二进气通道102的上方,且没有冷凝液或气溶胶从进气口1011溢出,就是该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用户不吸食时,即口腔即将离开吸烟嘴时,由于用户口腔闭合而使口腔容积变小,此时口腔中有一小部分气溶胶被吐出回流到雾化腔12。由于第二进气通道102与雾化腔12连通并位于冷凝存储结构内部,因此雾化腔12内的气溶胶会先进入第二进气通道102并向冷凝存储结构扩散。而由于雾化腔12位于雾化芯2与阻隔件4之间,冷凝存储结构位于阻隔件4和底座3之间,且第一进气通道101的进气口1011位于冷凝存储结构的上方,因此该进气口1011的位置是高于雾化腔12底部所在平面和第二通道所在平面的,此时第二进气通道102内的气溶胶会受到自身重力的影响而无法流至第一进气通道101的进气口1011,因此这些气溶胶被存储在冷凝存储结构中,从而可以减少雾化器100外部和主机200产生气溶胶冷凝液的情况。
阻隔件4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二进气通道102和雾化腔12的第一通孔403,第一通孔403正对雾化芯2的雾化面,当雾化芯2加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产生气溶胶时,外界空气从进气口1011流入,经过第一进气通道101和第二进气通道102,然后从第一通孔403进入雾化腔12,即形成的气流冲击雾化面的位置,因此气溶胶被气流带走更加充分。由于阻隔件4与底座3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冷凝存储结构,当雾化腔12有气溶胶生成基质或从雾化面飞溅出来的冷凝液从第一通孔403流到第二进气通道102时,这些气溶胶生成基质或冷凝液通过扩散或者毛细现象流动到冷凝存储结构中存储起来。在本实施例中,冷凝存储结构可以是由很多不规则的小凹槽或凸槽连接而成的冷凝存储空间,也可以是多孔材料组合而成的存储空间,也可以是多孔材料和凹槽组合形成的存储空间,冷凝存储结构可以由形状规则的单元空间连通而成,也可以由无规则的单元空间连通而成。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中,在阻隔件4上且面对底座3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冷凝液存储槽1101,冷凝液存储槽1101与第二进气通道102连通,冷凝液存储槽1101至少有一个,第一冷凝液存储槽1101的宽度小于0.4mm;当阻隔件4安装在底座3内时,以其所形成的冷凝存储结构为由第一冷凝液存储槽1101所构成的开放式或者半开放式的空间,该空间可以用于存储冷凝液和气溶胶,防止冷凝液和气溶胶占用第二进气通道102的空间而影响用户吸食气溶胶的效果。
如图5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底座3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冷凝液存储槽1102;第二冷凝液存储槽1102至少有一个,第二冷凝液存储槽1102的宽度小于0.4mm;当阻隔件4安装在底座3内时,以其所形成的冷凝存储结构为由第二冷凝液存储槽1102所构成的开放式或者半开放式的空间,第二冷凝液存储槽1102与第二进气通道102连通,该空间可以用户存储冷凝液和气溶胶,防止冷凝液和气溶胶占用第二进气通道102的空间而影响用户吸食气溶胶的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冷凝液存储槽1101和第二冷凝液存储槽1102均与第二进气通道102连通;或者第一冷凝液存储槽1101和第二冷凝液存储槽1102均可以作为第二进气通道102的一部分,使得凝液和气溶胶快速的分散到第一冷凝液存储槽1101或第二冷凝液存储槽1102中,防止冷凝液和气溶胶从进气口1011溢出。
如图1和图4所示,储液套1的侧壁设置有进气槽105,底盖10盖设在底座3的端面,以及套设在储液套1开口端的外周面,底盖10至少覆盖部分进气槽105,以致使得底盖10与进气槽之间形成第一进气通道101,未被覆盖的进气槽105则为进气口1011,并且进气口1011在第二进气通道102的上方,因此可以进一步的防止冷凝液和气溶胶从进气口1011溢出。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底盖10的内侧壁设置有进气槽105,底盖10和储液套1组装后,该进气槽105就形成第一进气通道101。在此不对进气槽105的限定,只要第一进气通道101的进气口1011位于第二进气通道102的上方或者冷凝存储结构上方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槽105为“L”形,方便加工生产;进气槽105也可以是“V”形等形状,只要进气口1011设置该形状的至高点上即可。
如图1和图5所示,底座3包括底座壳体301以及第二通孔306,雾化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第二通孔306作为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的一部分,该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用于与主机200的气流感应器16连通,第二进气通道102与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相连通,在吸食气溶胶时,由于第二进气通道102内的气压变小,从而引第一起感应器触发通道302的也气压也变小,即气压发生变化,因此触发主机200的气流感应器16,即气流感应器16发出指令指示主机200内的供电电源给雾化芯2提供电能。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壳体301与储液套1可拆卸连接,第二通孔306设置于底座壳体301内部,并且贯穿于底座壳体301,第二通孔306与第二进气通道102连通;底盖10上开设有第三通孔1001,第三通孔1001对应第二通孔306设置,第三通孔1001对应第二通孔306连通,即可形成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因此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与第二进气通道102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孔306和第三通孔100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或者方形,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雾化器100与主机200连接后,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的一端与主机200的气流感应器16连通,另一端和第二进气通道102相连通,当用户吸食气溶胶时,雾化器100外的外部空气从进气口1011进入第一进气通道101,并沿着第二进气通道102流入雾化腔12内,将雾化腔12内的气溶胶从出烟孔103输送至用户口腔;由于在用户吸食气溶胶期间,第二进气通道102内的气压发生变化而引起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内的气压也发生变化,所以触发主机200的气流感应器16工作,从而使得气流感应器16指令主机200内的供电电源给雾化芯2供电。当用户停止吸食气溶胶时,第二进气通道102内的气压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主机200内的供电电源不给雾化芯2供电,及雾化芯2不工作;此时雾化腔12内仍残留有气溶胶,并且气溶胶向第二进气通道102流动或扩散,由于第二进气通道102与冷凝存储结构连通,此时的气溶胶向冷凝存储结构流动或扩散,因此冷凝存储结构达到收集和存储气溶胶的目的,防止气溶胶进一步的向第一进气通道101或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流动或扩散,减少气溶胶冷凝后产生的冷凝液对主机200功能的影响。
请进一步参阅图5所示,底座3上设置有延伸部303;延伸部303位于底座壳体301底部并向阻隔件4所在的方向延伸,延伸部303与底座3一体成型,在延伸部303上设置有贯穿延伸部303和底座3底面的第二通孔306,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贯穿延伸部303及底座壳体301底部,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303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或者方形,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如图4和图6所示,阻隔件4包括:阻隔件壳体401;阻隔件壳体401内设置有容纳槽405,容纳槽405与延伸部303对应,因此延伸部303至少部分延伸至容纳槽405内,并且延伸部303的外壁与容纳槽405的内壁有间隙,可以是环周间隙,也可以是局部间隙,该间隙可以用于通气;第二进气通道102通过容纳槽405与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相连通,因此在吸食气溶胶时,第二进气通道102内气压变化的同时也能够快速引起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内气压的变化,提高气流传感器16的灵敏度。在阻隔件壳体401与底座壳体301组装后且沿着雾化器100的中心线竖立放置时,延伸部303插设在容纳槽405内,且第二进气通道102、容纳槽405和延伸部303形成了“凸”字形,即容纳槽405和延伸部303为“凸”字形的凸部,因此当第二进气通道102有气溶胶或冷凝液时,气溶胶或冷凝液先分布在“凸”字形的平部,并且延伸部303的外壁与容纳槽405的内壁有间隙,气溶胶或冷凝液可以填充在间隙中,因此可以减少气溶胶或冷凝液到达延伸部303的顶端流入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进而流入到气流传感器16而对其造成损坏,延长了主机200的使用寿命。
此外,由于第二进气通道102和雾化腔12通过第一通孔403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403只有一个,因此,雾化腔12内的气溶胶从第一通孔403流动到第二进气通道102只能从第一通孔403通过,所以流动到第二进气通道102也相对减少,即使有气溶胶流动到第二进气通道102内相对减少。由于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与第二进气通道102的连通位置在“凸”字形的凸部,也就是说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与第二进气通道102的连通位置在第二进气通道102的上方,或者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与第二进气通道102的连通位置高于第二进气通道102,因此气溶胶要想进入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气溶胶量,因此可以进一步的减少或者避免气溶胶进入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从而可以降低气溶胶冷凝液泄露至主机200及雾化器100外的概率,以及降低气溶胶流串至主机200,形成气溶胶冷凝液的概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的数量为两个。当其中一个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发生堵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另外一个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与主机200的气流传感器16连通,从而可以避免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因发生堵塞而使雾化器100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当两个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都是正常导通时,可以提升气流感应器16被触发的灵敏度,保证该雾化器100正常工作,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进气通道10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与第二进气通道102一一对应设置。这样,可以减少第二进气通道102因发生堵塞而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并且可以提高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与第二进气通道102之间的持续畅通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进气通道102的数量为一个,两个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均与第二进气通道102连通,或者两个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均设置在第二进气通道102内,由于第二进气通道102内每个位置的气压变化不一样,因此可以通过每个位置气压变化的不同而均可引起每个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的气压变化,从而触发气流传感器16启动工作,因此可以提升触发气流传感器16的灵敏度。
在本实施例中,阻隔件壳体401可以嵌入底座壳体301内与底座壳体301连接,或者底座壳体301嵌入阻隔件4内与阻隔件4连接,具体连接方式此处不做限定。阻隔件4和底座3组装后,延伸部303至少部分延伸至容纳槽405内,但延伸部303的顶部端面不与容纳槽405底部抵触连接,即延伸部303的顶部端面与容纳槽405底部之间存在缝隙,且延伸部303的直径小于容纳槽405的直径,因此延伸部303的外壁和容纳槽405的内壁之间有间隙。第二进气通道102内的气体,如外部空气或者残留的气溶胶,在流经容纳槽405时,可以从延伸部303与容纳槽405之间的间隙或者从延伸部303的顶部端面与容纳槽405底部之间的缝隙穿过,因此可以减少及避免气溶胶或冷凝液进入到延伸部303内而影响触发气流传感器16的灵敏度。
请进一步参阅图1和图6所示,阻隔件4内设置有向延伸部303顶端方向凹陷的通气槽406,即阻隔件4与延伸部303延伸方向相同;可以理解的是,通气槽406可以是直线设置,也可以是弯曲设置,提高通气槽406的长度及增大存储空间;通气槽406与阻隔件壳体401一体成型,降低成本;通气槽406的第一端与第一进气通道101相连通,通气槽406的第二端通过第一通孔403与雾化腔12相连通,底座3与阻隔件4组装后,则通气槽406、容纳槽405和第一通孔403连通后以形成第二进气通道102。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槽405设置在通气槽406内,并且容纳槽405沿延伸部303顶端方向凹陷的深度大于通气槽406的深度,因此阻隔件4和底座3组装后,延伸部303插设于容纳槽405,且延伸部303的顶端在通气槽406的上方,因此只有通气槽406都充满气溶胶或者冷凝液时才会从延伸部303的第二通孔306溢出,因此可以防止气溶胶或者冷凝液进入到主机200中而影响气流传感器16的正常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凝存储槽1101和第二冷凝液存储槽1102均与通气槽406连通,因此可以将通气槽406内的冷凝液导至第一冷凝存储槽1101和第二冷凝液存储槽1102中存储起来,从而减少冷凝液在通气槽406内流动,以及进一步避免冷凝液流入主机200的情况。
具体的,冷凝存储结构还包括:冷凝吸附件407;冷凝吸附件407放置于第一冷凝存储槽1101和/或第二冷凝液存储槽1102内,冷凝吸附件407用于吸附冷凝存储槽11中的冷凝液。也可以这样理解,在阻隔件4上的冷凝存储结构和/或底座3上的冷凝存储结构放置冷凝吸附件407,当通气槽406中的冷凝液流至冷凝存储结构时,冷凝存储结构中的冷凝吸附件407可以将冷凝液集中吸附,减少冷凝液流串至其他地方的情况。
如图5所示,底座3设置有储液槽305,储液槽305正对于第一通孔403所在位置,当有气溶胶或冷凝液从第一通孔403流动至第二进气通道102时,通过储液槽305的缓冲作用,使得气溶胶或冷凝液流动速度变慢,且可以积集在第二进气通道102或者冷凝存储结构中,从而可以减少及避免气溶胶或冷凝液从进气口1011溢出或者进入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孔306的中心线与第一通孔403的中心线间隔设置,可以理解为,第二通孔306和第一通孔403不对齐,甚至是有一定的间距,进一步的避免气溶胶或冷凝液进入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
具体的,储液槽305的槽口处设置有通气缺口3051,通气槽406通过通气缺口3051与第一通孔403以及储液槽305连通。通过这样,可以加强第二进气通道102的通气畅通性,减少第二进气通道102发生堵塞的情况。
具体的,第一通孔403面向雾化芯2的孔口设置有环形的凸起部402,当阻隔件4的面向雾化芯2的表面有气溶胶冷凝液时,凸起部402可以阻挡气溶胶冷凝液流入第一通孔403,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该气溶胶冷凝液朝底座3所在方向流动的情况。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支架6安装于储液套1内,并且与储液套1的内壁空间形成储液腔104,该储液腔104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芯2至少部分安装于支架6内;支架6设置有与储液套1的储液腔104相连通的进液孔602和换气槽601,该进液孔602连通储液腔104和雾化芯2,因此通过进液孔602为雾化芯2供给气溶胶生成基质,以雾化形成更多的气溶胶;换气槽601与雾化腔12相连通,换气槽601内填充有换气吸附件7,若换气槽内有冷凝液时,换气吸附件7可以将该冷凝液吸附,防止换气不通畅而影响气溶胶生成基质流动到雾化芯2的速度,避免雾化芯2干烧的现象。
请进一步参阅图1和图4所示,雾化器100还包括:密封圈9、密封座8以及密封盖5;密封圈9套设在底座3的外周面处并与储液套1弹性抵接;密封座8设置于支架6和雾化芯2之间,以阻碍进液孔602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泄露至雾化腔12内;密封盖5设置于储液套1内,并盖设在支架6外周面及面向储液腔104的端面处,因而可阻碍气溶胶生成基质从支架6和储液套1之间泄露。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9套设在底座3的外周面可以使底座3与储液套1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密封座8还包裹雾化芯2的外周面,因而可以减少从储液腔104中流入雾化芯2中气溶胶生成基质流出至雾化腔12的情况,加强了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流动密封性。
请进一步参阅图1和图4所示,雾化器100还包括:上电极304;上电极304安装于底座3处并与雾化芯2电连接;上电极304穿过阻隔件4,可以更好地阻挡气溶胶冷凝液及气溶胶流出,减少气溶胶冷凝液及气溶胶泄露的概率。
请参阅图7至图11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100以及用于为雾化器100供电的主机200。该雾化器100为前面实施例所述的任一雾化器100,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进行赘述。主机200具体包括:主机外壳13、电池14、电池架15、气流感应器16、第二感应器触发通道17、下电极18以及磁铁19。
具体的,电池架15外套设有主机外壳13,在电池架15的面向雾化器100连接位置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二感应器触发通道17,第二感应器触发通道17与气流感应器16连通,当雾化器100与主机200组装后,雾化器100内的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和第二感应器触发通道17一一对应对齐接通,使得用户在吸食气溶胶时能够快速触发气流感应器16,以致使雾化器100正常工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和第二感应器触发通道17大小相同,形状一样,因此在雾化器100与主机200组装后,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302和第二感应器触发通道17紧密连接形成感应器触发通道,由于感应器触发通道的一端与第二进气通道102连通,另一端与气流感应器16,气流感应器16阻挡气流经过,可以这样理解,感应器触发通道为一个盲孔通道,因此在不吸食气溶胶的情况下,感应器触发通道没有形成空气流动,所以即使第二进气通道102内有气溶胶,也极少量扩散到感应器触发通道内,因此可以避免感应器触发通道被气溶胶产生冷凝液堵住的现象。
在电池架15的面向雾化器100连接位置的端部上还设置有下电极18以及磁铁19。磁铁19与雾化器100中的底座3抵接,并与雾化器100磁性相连,同时使得下电极18和上电极304的电性连接更加稳定。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意在证明本申请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实际应用,不应解释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内,当可作各种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6)

1.一种雾化器,用于与主机组合形成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套、雾化芯、底座以及阻隔件;
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储液套内;
所述底座与所述储液套相连;
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有雾化腔;
所述储液套在靠近所述雾化芯一侧设置有出烟孔,所述出烟孔与所述雾化腔相连通;
所述阻隔件位于所述底座面向所述雾化腔的一侧并与所述底座相连以致形成冷凝存储结构;
所述储液套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进气口位于所述冷凝存储结构的上方;
所述冷凝存储结构中设置有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所述雾化腔以及所述出烟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
所述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用于与所述主机的气流感应器连通,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与所述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一一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延伸部和底座壳体;
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底座壳体底部并向所述阻隔件所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贯穿所述延伸部及所述底座壳体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件包括:阻隔件壳体以及容纳槽;
所述阻隔件壳体与所述底座壳体相连;
所述容纳槽设置于所述阻隔件壳体内,并位于所述延伸部所在方向一侧;
所述延伸部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二进气通道通过所述容纳槽与所述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件壳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延伸部延伸方向相同的通气槽,所述底座壳体覆盖所述通气槽的槽口以形成所述第二进气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槽的槽壁向所述延伸部延伸方向凹陷形成容纳槽。
9.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存储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阻隔件上的第一冷凝存储槽和/或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二冷凝存储槽;
所述第一冷凝存储槽和/或第二冷凝存储槽与所述通气槽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存储结构还包括:冷凝吸附件;
所述冷凝吸附件放置于所述第一冷凝存储槽内或第二冷凝存储槽内或第一冷凝存储槽和第二冷凝存储槽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储液槽;
所述阻隔件设置有与所述雾化腔以及所述通气槽相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感应器触发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通孔的中心线间隔设置;
所述储液槽正对于所述通孔所在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槽的槽口设置有通气缺口,所述通气槽通过所述通气缺口与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储液槽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面向所述雾化芯的孔口设置有环形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用于阻挡气溶胶冷凝液流入所述第一通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底盖;
所述储液套的侧壁设置有进气槽,所述底盖盖设在所述底座的端面及套设在所述储液套的外周面,并覆盖至少部分进气槽的槽口,所述底盖与所述进气槽的槽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进气通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支架;
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储液套内,所述雾化芯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支架内;
所述支架设置有与所述储液套的储液腔相连通的换气槽,所述换气槽与所述雾化腔相连通,所述换气槽内填充有换气吸附件。
16.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以及用于为所述雾化器供电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为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CN202222344865.2U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83897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4865.2U CN218389782U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4865.2U CN218389782U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89782U true CN218389782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29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44865.2U Active CN218389782U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897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1101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1011933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0151376A1 (zh) 具有双气道的电子烟
CN216701640U (zh) 进气结构、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WO2021104390A1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114617306A (zh) 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2493550A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114158774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21964505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389782U (zh) 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429266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115399502A (zh) 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44665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309186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752394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217065382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5644505A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158773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114009851A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可吸入装置
CN111642820A (zh) 可降低汽雾温度的雾化器
CN218457306U (zh) 防漏液的电子雾化装置
CN21873720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781612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185183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9781611U (zh) 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