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85183U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85183U
CN218185183U CN202221378987.7U CN202221378987U CN218185183U CN 218185183 U CN218185183 U CN 218185183U CN 202221378987 U CN202221378987 U CN 202221378987U CN 218185183 U CN218185183 U CN 218185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ate
atomizer
condensate collecting
liquid storag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7898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宝林
贾威
钟家鸣
胡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uew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uew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uew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uew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7898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851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85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851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储液套;支架,连接储液套并配合储液套界定形成储液腔;支架上设有第一换气通道和第一冷凝液收集槽,第一换气通道的一端连通储液腔,第一换气通道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冷凝液收集槽连通大气,其中第一冷凝液收集槽沿垂直于支架与储液套的装配方向的方向延伸设置。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能够使得第一换气通道的换气更加顺畅,降低其堵塞率。

Description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通常包括雾化器及主机。其中,雾化器内设置有储液腔及雾化芯;储液腔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芯用于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主机内设置有电池及气流感应器,电池与雾化芯及气流感应器电连接,用于向雾化芯及气流感应器供电。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当使用者对准雾化器的吸嘴进行吸气时,形成的气流触发气流感应器,气流感应器控制电池给雾化芯供电,使雾化芯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
然而,当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时,储存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储液腔内液位下降,气压降低,产生负压,易出现供液不畅的问题,此时气溶胶生成基质无法快速补充到雾化芯处,导致雾化芯干烧过热,易于造成雾化芯的损坏,且此时还会产生焦味和有害物质。为解决该问题,常在雾化器内设置有连通储液腔与外部大气的换气通道,以对储液腔进行补气。然而,换气通道容易受到泄露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或者气溶胶冷凝液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以解决雾化器的换气通道易堵塞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储液套;支架,连接所述储液套并配合所述储液套界定形成储液腔;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换气通道和第一冷凝液收集槽,所述第一换气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储液腔,所述第一换气通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冷凝液收集槽连通所述雾化器外部的大气,其中所述第一冷凝液收集槽沿垂直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储液套的装配方向的方向延伸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外周面还设有第二冷凝液收集槽,所述第二冷凝液收集槽连通所述第一冷凝液收集槽,且所述第一换气通道还通过所述第二冷凝液收集槽连通大气;
其中,所述第一冷凝液收集槽距所述储液腔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冷凝液收集槽距所述储液腔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外周面还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连通所述第一冷凝液收集槽和所述第二冷凝液收集槽;
其中,所述连接槽的槽口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冷凝液收集槽的槽口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凝液收集槽沿所述装配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若干个第二冷凝液收集槽通过所述连接槽连通所述第一冷凝液收集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凝液收集槽沿所述支架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二冷凝液收集槽沿所述装配方向上的槽宽小于所述第一冷凝液收集槽沿所述装配方向上的槽宽,其中所述第二冷凝液收集槽的槽宽小于等于1毫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凝液收集槽内还设有第一冷凝液吸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雾化芯,所述支架上设有容纳所述雾化芯的容纳槽;
所述支架还设有第三冷凝液收集槽,所述第三冷凝液收集槽位于所述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冷凝液收集槽之间,且所述第三冷凝液收集槽的一端连通所述雾化芯的雾化面所在一侧的空间,所述第三冷凝液收集槽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冷凝液收集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冷凝液收集槽环绕所述容纳槽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冷凝液收集槽内设有第二冷凝液吸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雾化芯,所述雾化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支架内;
所述支架上还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设置于所述雾化芯的至少一侧并连通所述雾化芯的雾化面所在一侧的空间,且所述排气孔还连通所述储液套的出气管;
其中,在所述装配方向上,所述排气孔的投影和所述雾化芯的投影不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雾化面所在一侧的空间的进气端口沿所述装配方向设置,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出气管的出气端口朝向所述壳体的内壁;
其中,所述排气孔的孔壁形成有气雾引导面,所述气雾引导面呈弧形或倾斜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还设有第二换气通道,所述第二换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换气通道和所述排气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在位于所述雾化芯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所述排气孔,且所述支架上还设有连通槽,所述排气孔的出气端口均与所述连通槽相连通,所述第二换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换气通道和所述连通槽,且所述储液套的出气管也连通所述连通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气通道和所述第二换气通道均为设置于所述支架外表面上的换气槽;
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设置于所述支架和所述储液套之间,且封盖所述第一换气通道和所述第二换气通道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换气通道连通所述储液腔的端口至少部分裸露于所述密封盖之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气通道包括连通的第一换气槽段和第二换气槽段,所述第一换气槽段的至少部分沿所述支架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换气槽段设置于所述支架的端面,且所述第二换气槽段远离所述第一换气槽段的端口裸露于所述密封盖之外并连通所述储液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盖为硅胶材质,所述支架为塑胶材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主机和如上述的雾化器,所述主机与所述雾化器连接且给所述雾化器供电。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通过横向设置的第一冷凝液收集槽,可以降低因冷凝液灌满第一冷凝液收集槽而使换气阻力更大甚至堵塞的风险,第一换气通道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冷凝液收集槽连通大气,可降低发生因冷凝液受重力影响而堵住第一换气通道的一端的概率,即可使得第一换气通道的换气更加顺畅,降低其堵塞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雾化器沿支架与储液套的装配方向分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雾化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雾化器沿AA视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雾化器的另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雾化器的又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所示雾化器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支架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支架的半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所示支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300,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中雾化器沿支架与储液套的装配方向分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雾化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雾化装置300包括主机200和雾化器100,主机200与雾化器100连接且给雾化器100供电。
如图1所示,该电子雾化装置300可用于对烟液、药液或营养液等可雾化基质的雾化,即将液态的可雾化基质雾化形成烟雾,以便于用户吸食。该电子雾化装置300包括主机200和雾化器100,主机200与雾化器100可拆卸连接且给雾化器100供电。其中,雾化器100用于储存可雾化基质并雾化可雾化基质,以形成供用户吸收的烟雾。
参阅图2和图3,该雾化器100包括储液套10、支架20、雾化芯30、底座40和电极50,支架20连接储液套10并与储液套10共同界定形成储液腔12,储液腔12用于存储液态的可雾化基质,雾化芯30位于支架20内且位于背离储液腔12的一侧,底座40连接储液套10和/或支架20,并与雾化芯30之间形成有雾化腔22,底座40上设有连通该雾化腔22的进气孔401,电极50连接于底座40上且与雾化芯30电连接,电极50用以接入主机200所提供的电能,雾化芯30用于吸收储液腔12内存储的液体并将液体在雾化腔22进行雾化。
储液套10包括壳体11和设于壳体11内的出气管13,其中壳体11呈一端封闭和另一端敞开的筒状结构,壳体11的封闭端设有与出气管13的一端连通的抽吸口101,支架20连接壳体11并与壳体11共同界定形成储液腔12,出气管13的另一端连接支架20,以通过支架20连通雾化腔22,以便于抽吸雾化腔22内生成的气溶胶。
支架20可嵌设于壳体11或与壳体11插接、螺接等,且支架20和壳体11之间还设有密封盖60,以使得支架20和壳体11密封连接,以避免它们的连接处漏液。
结合参阅图3、图7和图8,其中图7是图2所示雾化器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支架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支架20上设有第一换气通道21和第一冷凝液收集槽23,第一换气通道21的一端连通储液腔12,第一换气通道2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冷凝液收集槽23连通雾化器100外部的大气,其中第一冷凝液收集槽23沿垂直于支架20与储液套10的装配方向的方向延伸设置,即第一冷凝液收集槽23沿支架20的内部横向延伸。
通过横向设置的第一冷凝液收集槽23,可以降低因冷凝液灌满第一冷凝液收集槽23而使换气阻力更大的风险,第一换气通道2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冷凝液收集槽23连通大气,可降低发生因冷凝液受重力影响而堵住第一换气通道21的一端的概率,即可使得第一换气通道21的换气更加顺畅,降低其堵塞率。
支架20的外周面还设有第二冷凝液收集槽24,第二冷凝液收集槽24连通第一冷凝液收集槽23,且第一换气通道21还通过第二冷凝液收集槽24连通大气,进而第一换气通道21具有两条连通大气的线路,可进一步地降低其因被冷凝液堵塞而导致的换气不畅的风险,且第一冷凝液收集槽23和第二冷凝液收集槽24均可收集冷凝液,可进一步维护第一换气通道21的通畅性。
其中,第一冷凝液收集槽23距储液腔12的距离小于第二冷凝液收集槽24距储液腔12的距离,使得在重力影响下冷凝液可主要被第二冷凝液收集槽24所收集,使得第一冷凝液收集槽23的通畅性较好,不易堵塞。
支架20的外周面还设有连接槽25,连接槽25连通第一冷凝液收集槽23和第二冷凝液收集槽24,以利于第一冷凝液收集槽23内的冷凝液流入第二冷凝液收集槽24内,维护换气通畅性;其中,连接槽25的槽口面积小于第一冷凝液收集槽23的槽口面积,以减小第二冷凝液收集槽24内收集的冷凝液进入第一冷凝液收集槽23的风险,使两者尽可能都存储有冷凝液;且第一换气通道21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冷凝液收集槽23的槽口,进而也便于第一换气通道21的换气通畅性,且不易堵塞。
第二冷凝液收集槽24沿装配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以提升第二冷凝液收集槽24的储液量;若干个第二冷凝液收集槽24通过连接槽25连通第一冷凝液收集槽23,以能够高效地将冷凝液导入各第二冷凝液收集槽24中,进而可极大地提升第二冷凝液收集槽24的集液能力。
本实施例中,第二冷凝液收集槽24沿支架20的周向设置,第二冷凝液收集槽24沿支架20和储液套10的装配方向上的槽宽小于第一冷凝液收集槽23沿装配方向上的槽宽,以使得冷凝液不易堵塞第一冷凝液收集槽23,更利于第一换气通道21的换气通畅性;其中第二冷凝液收集槽24的槽宽小于等于1毫米,可增大对冷凝液的吸附力,提升第二冷凝液收集槽24的集液能力。
参阅图3和图5,图5是图2所示雾化器的另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地,第一冷凝液收集槽23内还设有第一冷凝液吸附件231,该第一冷凝液吸附件231可以是吸液棉、吸液纸或多孔陶瓷等,以进一步地加强第一冷凝液收集槽23处的吸附能力,可存储更多的冷凝液,并可阻止冷凝液任意流动,同时还能维持第一冷凝液收集槽23具有较好的换气通畅性,提高了换气的稳定性。
结合参阅图3和图9,其中图9是图7所示支架的半剖切结构示意图。
支架20上设有容纳雾化芯30的容纳槽27;支架20还设有第三冷凝液收集槽28,第三冷凝液收集槽28位于容纳槽27和第二冷凝液收集槽24之间,且第三冷凝液收集槽28的一端连通雾化芯30的雾化面所在一侧的空间,即第三冷凝液收集槽28的一端连通雾化腔22,第三冷凝液收集槽28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冷凝液收集槽23,第一冷凝液收集槽23通过第三冷凝液收集槽28连通雾化腔22,进而连通外界大气,以便于第一换气通道21向储液腔12内换气。
可选地,第三冷凝液收集槽28可以是毛细槽。
本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6和图9,第三冷凝液收集槽28为非毛细槽,其内设有第二冷凝液吸附件281,第二冷凝液吸附件281可以是吸液棉、吸液纸或多孔陶瓷等,以通过其内设置的第二冷凝液吸附件281存储冷凝液。
第三冷凝液收集槽28环绕容纳槽27设置,以增大第三冷凝液收集槽28的体积,进而提升其存液能力且也能够提升换气性。此外,该种结构还能降低热量向雾化器100的外部传导。
可选地,第三冷凝液收集槽28也可设置于容纳槽27的一侧或两侧。
结合参阅图3、图4、图7至图10,支架20内设有导液孔201和排气孔202,导液孔201连通雾化腔22和雾化芯30,用于向雾化芯30导液;雾化芯30位于支架20内,排气孔202相对设置于雾化芯30的至少一侧并连通雾化芯30的雾化面所在一侧的空间,即连通雾化腔22,排气孔202还与出气管13对接;即出气管13通过排气孔202连通雾化腔22。
其中,雾化腔22内的气溶胶通过排气孔202向出气管13流动,排气孔202设置于支架20内,即排气孔202与壳体11相隔离,使得雾化腔22内的气溶胶流向出气管13的过程中无需流经壳体11的内壁面,即避免了气溶胶与壳体11的内壁面接触而导致冷凝的风险,降低气溶胶冷凝的概率。
进一步地,在雾化芯30与支架20的装配方向上,排气孔202的投影和雾化芯30的投影不重叠,进而排气孔202的路径无需绕到雾化芯30的上方,相对地可缩短雾化腔22到出气管13的路径,使得雾化腔22内的气溶胶能够更短时间地流入出气管13,可进一步地降低气溶胶冷凝的概率。
排气孔202可相对设置于雾化芯30的一侧,或者两个排气孔202相对设置于雾化芯30的两对侧,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排气孔202连通雾化芯30的雾化面所在一侧的空间的进气端口沿装配方向设置,即朝向雾化腔22及底座40设置,排气孔202连通出气管13的出气端口朝向壳体11的内壁,以使得排气孔202的路径尽可能地缩短。
排气孔202的进气端口沿雾化芯30的宽度方向与雾化芯30间隔设置,且该进气端口沿雾化芯3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尺寸大于等于雾化芯30的长度尺寸,以使得雾化芯30生成的气溶胶能够更快地排出,避免气溶胶的排出不畅而导致雾化芯30过热而产生焦味的状况发生。
排气孔202的进气端口的端口面积大于其出气端口的端口面积,使得雾化腔22内产生的气溶胶能够较快捷地进入排气孔202的进气端口,以利于导出气溶胶,并在气溶胶进入出气管13时相对具有更高的流速,可缩短气溶胶进入用户口腔的时间,进而可进一步地降低气溶胶冷凝的概率。
进一步地,排气孔202的孔壁形成有气雾引导面203,气雾引导面203呈弧形或倾斜设置,可避免气溶胶进入死角而导致的流动阻力增大,因而以加快引导在雾化芯30的雾化面所在一侧的空间所产生的气溶胶流动至出气管13,即加快引导雾化腔22内的气溶胶进入出气管13。
本实施例中,雾化芯30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排气孔202,且支架20上还设有连通槽204,两个排气孔202的出气端口均与连通槽204相连通,且出气管13也与连通槽204相连通,即两个排气孔202的出气端口均汇集于连通槽204,以利于气溶胶汇集并输送至出气管13,可提升输气效率。
支架20的端壁边缘处设有与连通槽204相连通的卡口207,出气管13对接卡口207,以与连通槽204相连通。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支架20上还设有第二换气通道26,第二换气通道26连通第一换气通道21和排气孔202的出气端口,进而还可通过排气孔202进行换气,进一步地提升了换气通畅性。
本实施例中,第二换气通道26连通第一换气通道21和连通槽204,通过连通槽204连通排气孔202。
可选地,第一换气通道21和第二换气通道26可以是设置于支架20外表的换气槽或支架20内的换气孔。
本实施例中,第一换气通道21和第二换气通道26均为设置于支架20外表面上的换气槽;参阅图2、图3和图7,雾化器100还包括密封盖60,密封盖60设置于支架20和储液套10的壳体11之间,且封盖第一换气通道21和第二换气通道26的一侧,其中第一换气通道21连通储液腔12的端口至少部分裸露于密封盖60之外,以连通储液腔12,使得对储液腔12的换气较通畅。
其中,如图8所示,第一换气通道21包括连通的第一换气槽段211和第二换气槽段212,第一换气槽段211的至少部分沿支架20的周向延伸设置,第二换气槽段212设置于支架20的端面,使得储液腔1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不易进入第二换气槽段212,进而减少泄漏风险;第二换气槽段212远离第一换气槽段211的端口裸露于密封盖60之外并连通储液腔12。
密封盖60为硅胶材质,支架20为塑胶材质,其中硅胶的物理结构具有丰富的微孔和高的比表面积,它的表面为硅羟基结构,因此对气溶胶生成基质具有吸附作用,由于第二换气槽段212设置于支架20的端面,则增强了密封盖60对第二换气槽段212内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吸附能力,相对于没有设置第二换气槽段212的第一换气通道21,其降低了气溶胶生成基质从第一换气通道21泄漏出去的风险。
结合参阅图7至图9,进一步地,支架20朝向储液腔12的端部设有藏气槽205;密封盖60进一步弹性封盖藏气槽205;其中,储液腔12内产生负压时,可使得密封盖60向储液腔12一侧发生形变,进而解除封盖藏气槽205,以使得藏气槽205对储液腔12补气。
具体地,藏气槽205内封装有空气,储液腔12内的液压、气压以及密封盖60的压持力,使得在储液腔12内未产生负压之前,藏气槽205内的空气被密封盖60所封存,而在储液腔12内产生负压时,由于藏气槽205内外压差的作用,致使其内的空气可顶开密封盖60的封盖,以补充至储液腔12内,增大储液腔12内的气压,使得储液腔12内存储的液体能够较顺畅地流向雾化芯30,避免因换气不及时导致的气压过低进而引起下液不畅的状况发生。
密封盖60设有与导液孔201对应的下液孔601,密封盖60向储液腔12一侧发生形变后,藏气槽205通过该下液孔601连通储液腔12。
藏气槽205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分别位于导液孔201的相对两侧。
本实施例中,藏气槽205为四个,分设于支架20的端面的四角,以布满支架20的端面除导液孔201和卡口207的位置处。各藏气槽205的结构形成或尺寸可以相同或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支架20的端部还设有插接槽206,密封盖60还与插接槽206相插接,以进一步地增强其与支架20的连接强度,避免密封盖60受雾化器100的晃动或振动等导致解封藏气槽205。
结合参阅图2、图3和图7,密封盖60包括密封端壁61和密封侧壁62,密封侧壁62环绕密封端壁61设置,密封端壁61设置于支架20的端面并覆盖藏气槽205,密封端壁61连接插接槽206,密封侧壁62夹持于支架20的外周和储液套10的壳体11的内壁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换气通道21的一端连通藏气槽205和/或导液孔201,第一换气通道21的另一端连通外界大气。
可选地,第一换气通道21的一端连通藏气槽205,进而可对藏气槽205进行补气,并可进一步地避免储液腔12内的液体进入第一换气通道21。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通过横向设置的第一冷凝液收集槽,可以降低因冷凝液灌满第一冷凝液收集槽而使换气阻力更大甚至堵塞的风险,第一换气通道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冷凝液收集槽连通大气,可降低发生因冷凝液受重力影响而堵住第一换气通道的一端的概率,即可使得第一换气通道的换气更加顺畅,降低其堵塞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
储液套;
支架,连接所述储液套并配合所述储液套界定形成储液腔;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换气通道和第一冷凝液收集槽,所述第一换气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储液腔,所述第一换气通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冷凝液收集槽连通所述雾化器外部的大气,其中,所述第一冷凝液收集槽沿垂直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储液套的装配方向的方向延伸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外周面还设有第二冷凝液收集槽,所述第二冷凝液收集槽连通所述第一冷凝液收集槽,且所述第一换气通道还通过所述第二冷凝液收集槽连通所述大气;
其中,所述第一冷凝液收集槽距所述储液腔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冷凝液收集槽距所述储液腔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外周面还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连通所述第一冷凝液收集槽和所述第二冷凝液收集槽;
其中,所述连接槽的槽口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冷凝液收集槽的槽口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凝液收集槽沿所述装配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若干个第二冷凝液收集槽通过所述连接槽连通所述第一冷凝液收集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凝液收集槽沿所述支架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二冷凝液收集槽沿所述装配方向上的槽宽小于所述第一冷凝液收集槽沿所述装配方向上的槽宽,其中所述第二冷凝液收集槽的槽宽小于等于1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液收集槽内还设有第一冷凝液吸附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雾化芯,所述支架上设有容纳所述雾化芯的容纳槽;
所述支架还设有第三冷凝液收集槽,所述第三冷凝液收集槽位于所述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冷凝液收集槽之间,且所述第三冷凝液收集槽的一端连通所述雾化芯的雾化面所在一侧的空间,所述第三冷凝液收集槽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冷凝液收集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冷凝液收集槽环绕所述容纳槽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冷凝液收集槽内设有第二冷凝液吸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雾化芯,所述雾化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支架内;
所述支架上还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设置于所述雾化芯的至少一侧并连通所述雾化芯的雾化面所在一侧的空间,且所述排气孔还连通所述储液套的出气管;
其中,在所述装配方向上,所述排气孔的投影和所述雾化芯的投影不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雾化面所在一侧的空间的进气端口沿所述装配方向设置,所述排气孔连通所述出气管的出气端口朝向所述储液套的壳体的内壁;
其中,所述排气孔的孔壁形成有气雾引导面,所述气雾引导面呈弧形或倾斜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还设有第二换气通道,所述第二换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换气通道和所述排气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在位于所述雾化芯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所述排气孔,且所述支架上还设有连通槽,所述排气孔的出气端口均与所述连通槽相连通,所述第二换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换气通道和所述连通槽,且所述储液套的出气管也连通所述连通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气通道和所述第二换气通道均为设置于所述支架外表面上的换气槽;
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设置于所述支架和所述储液套之间,且封盖所述第一换气通道和所述第二换气通道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换气通道连通所述储液腔的端口至少部分裸露于所述密封盖之外。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气通道包括连通的第一换气槽段和第二换气槽段,所述第一换气槽段的至少部分沿所述支架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换气槽段设置于所述支架的端面,且所述第二换气槽段远离所述第一换气槽段的端口裸露于所述密封盖之外并连通所述储液腔。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为硅胶材质,所述支架为塑胶材质。
17.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主机和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所述主机与所述雾化器连接且给所述雾化器供电。
CN202221378987.7U 2022-06-01 2022-06-01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Active CN2181851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78987.7U CN218185183U (zh) 2022-06-01 2022-06-01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78987.7U CN218185183U (zh) 2022-06-01 2022-06-01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85183U true CN218185183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46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78987.7U Active CN218185183U (zh) 2022-06-01 2022-06-01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851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710337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1011933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2971217A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34702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3587425U (zh) 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1011932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3819836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594169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617306A (zh) 电源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802300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4160108U (zh) 一种雾化器
CN211832828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8185183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7446690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8418397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7429248U (zh) 雾化装置和具有其的电子烟
CN21613518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961539U (zh) 用于电子烟的烟弹和电子烟
CN115644505A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347019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4468365A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824567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389778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18518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744666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和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