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88109U - 一种双旋翼无人机着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旋翼无人机着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88109U
CN218288109U CN202221961416.6U CN202221961416U CN218288109U CN 218288109 U CN218288109 U CN 218288109U CN 202221961416 U CN202221961416 U CN 202221961416U CN 218288109 U CN218288109 U CN 2182881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wall
landing
slid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6141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雨昕
陈红芳
陈罗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Xingjian Uav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ingjian Uav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ingjian Uav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ingjian Uav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6141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881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881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881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旋翼无人机着陆装置,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底部前端固定连接有摄像头本体,所述机体的底部中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筒,所述缓冲筒的底部插接有落地架。通过设置的升降着陆装置,方便增大着陆面积,启动升降杆时中心吸盘向下移动并带动活动杆向下移动,活动杆移动时其一侧的滑动块方便沿着限位槽的内壁滑动,则滑动杆转动并带动侧边吸盘转动,两侧的侧边吸盘转动时与中心吸盘逐渐向下移动,方便着陆时与地面接触,此时无人机在着陆时其机架底部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变大,吸盘与地面接触,着陆时机架整体不容易晃动,无人机整体着陆后的放置更加稳定,具有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双旋翼无人机着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旋翼无人机着陆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
如中国专利CN207417134U所公开的一种无人机着陆装置,其可用于各种中小型无人机的着陆系统,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减震效果突出,然而在其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现有的无人机在着陆时,机架底部与地面接触的面积有限,着陆时机架容易晃动,导致着陆后不稳定的问题。
2、由于现有的无人机在着陆时,机架底部受到的冲击力较大,不能够减小着陆时的冲击,缓冲减震效果较差,容易造成机架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旋翼无人机着陆装置,解决了由于现有的无人机在着陆时,机架底部与地面接触的面积有限,着陆时机架容易晃动,导致着陆后不稳定;现有的无人机在着陆时,机架底部受到的冲击力较大,不能够减小着陆时的冲击,缓冲减震效果较差,容易造成机架的损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旋翼无人机着陆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底部前端固定连接有摄像头本体,所述机体的底部中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筒,所述缓冲筒的底部插接有落地架,所述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着陆装置,所述机体的顶部前端固定连接有旋翼本体一,所述机体的顶部后端固定连接有旋翼本体二。
所述升降着陆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壁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环,所述滑动环的一侧外壁活动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远离滑动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侧边吸盘,所述固定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中心吸盘,所述中心吸盘的顶部铰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远离中心吸盘的一侧铰接有滑动块,所述固定筒的一侧内壁开设有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落地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梯形块,所述梯形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一,所述缓冲筒的两侧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二,所述缓冲弹簧二远离缓冲筒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挤压块。
优选的,所述缓冲弹簧一的顶部与缓冲筒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缓冲筒的底部开设有与落地架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外壳的顶部外壁与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的顶部与固定柱的底部铰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块固定连接在滑动杆的外壁,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与滑动块的外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筒的底部两侧开设有与滑动杆相适配的弧形孔,所述固定筒的底部中端开设有与中心吸盘相适配的圆孔。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旋翼无人机着陆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旋翼无人机着陆装置,通过设置的升降着陆装置,方便增大着陆面积,启动升降杆时中心吸盘向下移动并带动活动杆向下移动,活动杆移动时其一侧的滑动块方便沿着限位槽的内壁滑动,则滑动杆转动并带动侧边吸盘转动,两侧的侧边吸盘转动时与中心吸盘逐渐向下移动,方便着陆时与地面接触,此时无人机在着陆时其机架底部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变大,吸盘与地面接触,着陆时机架整体不容易晃动,无人机整体着陆后的放置更加稳定,具有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旋翼无人机着陆装置,通过设置的缓冲筒和落地架,方便对无人机在着陆时底部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减小,当落地架的底部与地面接触受到冲击力时,落地架和梯形块同时移动,梯形块挤压缓冲弹簧一的同时对两侧的挤压块进行挤压,则缓冲弹簧二同时发生弹性形变,缓冲弹簧一和缓冲弹簧二能够有效的对无人机在着陆时,落地架底部受到的冲击力进行有效的减小,缓冲减震效果更好,不容易造成落地架的损坏,提高了整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着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机体;2、摄像头本体;3、支撑架;4、缓冲筒;5、落地架;6、升降着陆装置;601、外壳;602、固定筒;603、固定柱;604、滑动槽;605、滑动环;606、减震弹簧;607、滑动杆;608、侧边吸盘;609、升降杆;610、中心吸盘;611、活动杆;612、滑动块;613、限位槽;7、旋翼本体一;8、旋翼本体二;9、梯形块;10、缓冲弹簧一;11、缓冲弹簧二;12、挤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旋翼无人机着陆装置,包括机体1,机体1的底部前端固定连接有摄像头本体2,机体1的底部中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支撑架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筒4,缓冲筒4的底部插接有落地架5,机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着陆装置6,机体1的顶部前端固定连接有旋翼本体一7,机体1的顶部后端固定连接有旋翼本体二8。
升降着陆装置6包括外壳601,外壳601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筒602,固定筒602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柱603,固定柱603的外壁开设有滑动槽604,滑动槽60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环605,滑动环605的一侧外壁活动连接有减震弹簧606,减震弹簧606远离滑动环60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杆607,滑动杆60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侧边吸盘608,固定柱6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杆609,升降杆60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中心吸盘610,中心吸盘610的顶部铰接有活动杆611,活动杆611远离中心吸盘610的一侧铰接有滑动块612,固定筒602的一侧内壁开设有限位槽613,缓冲筒4的底部开设有与落地架5相适配的通孔,外壳601的顶部外壁与机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滑动杆607的顶部与固定柱603的底部铰接,滑动块612固定连接在滑动杆607的外壁,限位槽613的内壁与滑动块612的外壁滑动连接,固定筒602的底部两侧开设有与滑动杆607相适配的弧形孔,固定筒602的底部中端开设有与中心吸盘610相适配的圆孔。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的升降着陆装置6,方便增大着陆面积,启动升降杆609时中心吸盘610向下移动并带动活动杆611向下移动,活动杆611移动时其一侧的滑动块612方便沿着限位槽613的内壁滑动,则滑动杆607转动并带动侧边吸盘608转动,两侧的侧边吸盘608转动时与中心吸盘610逐渐向下移动,方便着陆时与地面接触,此时无人机在着陆时其机架底部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变大,吸盘与地面接触,着陆时机架整体不容易晃动,无人机整体着陆后的放置更加稳定,具有实用性,通孔的设置是为了方便落地架5的移动,外壳601与机体1之间方便固定,放置的更加稳定,滑动杆607铰接设置是为了方便转动,滑动块612方便与滑动杆607同时转动,滑动块612方便沿着限位槽613的内壁滑动,弧形孔的开设是为了方便滑动杆607的转动,圆孔的设置是为了方便中心吸盘610的移动。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5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落地架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梯形块9,梯形块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一10,缓冲筒4的两侧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二11,缓冲弹簧二11远离缓冲筒4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挤压块12,缓冲弹簧一10的顶部与缓冲筒4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缓冲筒4和落地架5,方便对无人机在着陆时底部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减小,当落地架5的底部与地面接触受到冲击力时,落地架5和梯形块9同时移动,梯形块9挤压缓冲弹簧一10的同时对两侧的挤压块12进行挤压,则缓冲弹簧二11同时发生弹性形变,缓冲弹簧一10和缓冲弹簧二11能够有效的对无人机在着陆时,落地架5底部受到的冲击力进行有效的减小,缓冲减震效果更好,不容易造成落地架5的损坏,提高了整体的使用寿命,缓冲弹簧一10能够稳定放置,方便伸缩发生弹性形变,使用效果好。
工作原理:
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的升降着陆装置6,方便增大着陆面积,启动升降杆609时中心吸盘610向下移动并带动活动杆611向下移动,活动杆611移动时其一侧的滑动块612方便沿着限位槽613的内壁滑动,则滑动杆607转动并带动侧边吸盘608转动,两侧的侧边吸盘608转动时与中心吸盘610逐渐向下移动,方便着陆时与地面接触,此时无人机在着陆时其机架底部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变大,吸盘与地面接触,着陆时机架整体不容易晃动,无人机整体着陆后的放置更加稳定,具有实用性;
通过设置的缓冲筒4和落地架5,方便对无人机在着陆时底部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减小,当落地架5的底部与地面接触受到冲击力时,落地架5和梯形块9同时移动,梯形块9挤压缓冲弹簧一10的同时对两侧的挤压块12进行挤压,则缓冲弹簧二11同时发生弹性形变,缓冲弹簧一10和缓冲弹簧二11能够有效的对无人机在着陆时,落地架5底部受到的冲击力进行有效的减小,缓冲减震效果更好,不容易造成落地架5的损坏,提高了整体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双旋翼无人机着陆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底部前端固定连接有摄像头本体(2),所述机体(1)的底部中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筒(4),所述缓冲筒(4)的底部插接有落地架(5),所述机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着陆装置(6),所述机体(1)的顶部前端固定连接有旋翼本体一(7),所述机体(1)的顶部后端固定连接有旋翼本体二(8);
所述升降着陆装置(6)包括外壳(601),所述外壳(601)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筒(602),所述固定筒(602)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柱(603),所述固定柱(603)的外壁开设有滑动槽(604),所述滑动槽(60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环(605),所述滑动环(605)的一侧外壁活动连接有减震弹簧(606),所述减震弹簧(606)远离滑动环(60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杆(607),所述滑动杆(60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侧边吸盘(608),所述固定柱(6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杆(609),所述升降杆(60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中心吸盘(610),所述中心吸盘(610)的顶部铰接有活动杆(611),所述活动杆(611)远离中心吸盘(610)的一侧铰接有滑动块(612),所述固定筒(602)的一侧内壁开设有限位槽(6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旋翼无人机着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地架(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梯形块(9),所述梯形块(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一(10),所述缓冲筒(4)的两侧内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二(11),所述缓冲弹簧二(11)远离缓冲筒(4)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挤压块(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旋翼无人机着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弹簧一(10)的顶部与缓冲筒(4)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旋翼无人机着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筒(4)的底部开设有与落地架(5)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外壳(601)的顶部外壁与机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607)的顶部与固定柱(603)的底部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旋翼无人机着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612)固定连接在滑动杆(607)的外壁,所述限位槽(613)的内壁与滑动块(612)的外壁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旋翼无人机着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602)的底部两侧开设有与滑动杆(607)相适配的弧形孔,所述固定筒(602)的底部中端开设有与中心吸盘(610)相适配的圆孔。
CN202221961416.6U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双旋翼无人机着陆装置 Active CN2182881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1416.6U CN218288109U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双旋翼无人机着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1416.6U CN218288109U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双旋翼无人机着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88109U true CN218288109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792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61416.6U Active CN218288109U (zh) 2022-07-27 2022-07-27 一种双旋翼无人机着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881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78794A (zh) 一种用于测绘勘察的旋翼无人机
CN115332141B (zh) 一种芯片加工用吸附转移机构
CN218288109U (zh) 一种双旋翼无人机着陆装置
CN214824234U (zh) 一种可拼装全自动无人机机库
CN113184173B (zh) 一种具有减震装置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CN218477645U (zh) 一种双旋翼无人机缓冲式起落架
CN211996120U (zh) 一种四翼无人机缓冲起落架
CN210258838U (zh) 一种公安警用定点监控无人机
CN114089184B (zh) 一种适用于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的可靠性检测方法
CN216186026U (zh) 一种用于地形测绘的防干扰无人机
CN217624094U (zh) 一种双旋翼无人直升机缓冲减振落地架
CN211893634U (zh) 一种植保无人机的起落架
CN211468758U (zh) 一种可远程监控的无人机
CN217805257U (zh) 一种双旋翼无人机尾桨
CN113035595A (zh) 一种新一代技术的超级电容极片压实设备
CN216509027U (zh) 一种无人机缓冲防撞机构
CN219770198U (zh) 一种无人机降落辅助装置
CN217969903U (zh) 一种双旋翼无人机降落辅助装置
CN212195894U (zh) 一种无人机可伸缩全面保护装置
CN215752987U (zh) 一种降落缓冲保护结构的飞行器
CN211731808U (zh) 一种多旋翼折叠式无人机
CN214776550U (zh) 一种双旋翼无人机折叠旋翼
CN216734806U (zh) 一种图形实时传输用勘测无人机
CN219278029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铝单板存放架
CN212709971U (zh) 一种智能空中机器人探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