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94277U - 大灯支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大灯支架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994277U CN217994277U CN202222623384.5U CN202222623384U CN217994277U CN 217994277 U CN217994277 U CN 217994277U CN 202222623384 U CN202222623384 U CN 202222623384U CN 217994277 U CN217994277 U CN 2179942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cket
- support
- plate portion
- headlamp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灯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大灯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支撑梁、连接件,支架主体用于安装大灯;所述支撑梁一端与所述支架主体的底部相连,且另一端用于连接车体,所述支撑梁被构造成悬臂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架主体相连,并用于连接车体。通过应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支架主体连接于车体上,利于提高结构强度,且支撑梁呈悬臂状,利于空间布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灯支架和具有该大灯支架的车辆。
背景技术
为满足汽车大灯的安装需求和汽车前部美观的视觉效果,往往设置专门的大灯支架。而随着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需求提升,汽车大灯也集成了越来越多的芯片和新功能,大灯质量也随之大幅度增加。而相关技术中的大灯支架的结构强度较低,无法满足新型汽车大灯的安装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大灯支架,通过设置支撑梁和连接件,可以将支架主体连接于车体上,利于提高结构强度,且支撑梁呈悬臂状,利于空间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前述的大灯支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大灯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支撑梁、连接件,支架主体用于安装大灯;所述支撑梁一端与所述支架主体的底部相连,且另一端用于连接车体,所述支撑梁被构造成悬臂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架主体相连,并用于连接车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大灯支架,通过设置支撑梁和连接件,可以将支架主体连接于车体上,利于提高结构强度,且支撑梁呈悬臂状,利于空间布置。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大灯支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撑梁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的下方,并与所述支架主体的底边沿车体高度方向层叠连接,所述支撑梁沿车体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支撑梁的自由端沿车体宽度方向伸出所述支架主体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撑梁的自由端连接有吸能盒;其中,所述支撑梁在从所述支架主体向所述吸能盒延伸的方向折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撑梁通过所述吸能盒连接车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撑梁为中空梁状结构,且所述支撑梁的上固定连接有多个适于装配部件的安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撑梁被构造成挤出铝工艺一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纵梁和连接横梁,所述连接纵梁和所述连接横梁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架主体相连,另一端与车体组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架主体包括第一边梁、第二边梁、第三边梁和第四边梁,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边梁分别连接第一边梁的上端和所述第二边梁的上端,所述第四边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边梁的下端和所述第二边梁的下端,其中,所述支撑梁层叠连接于所述第四边梁的下方,所述连接纵梁与所述第一边梁相连,所述连接横梁与所述第二边梁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纵梁为与所述第一边梁同向延伸的长条形状,且所述连接纵梁与所述第一边梁之间具有多个固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横梁被构造成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梁相连的悬臂状,且所述连接横梁的另一端与车体组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横梁包括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第三板部,所述第二板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三板部之间,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二板部与所述第三板部之间具有夹角,以适于连接车体与所述支架主体的外侧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板部包括主体部和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三板部之间,所述弯折部位于靠近所述支架主体的一侧,所述主体部上设有凹槽,用于在所述主体部上构造处凹凸不平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架主体被构造成全包围式封闭环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架主体被构造成挤出铝工艺一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架、前述的大灯支架,所述支撑梁和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车架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车辆,可以提高大灯支架的结构强度,利于安装质量或重量较大的大灯,提高车辆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车辆的局部示意图(示出了大灯支架装配于车体的结构)。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大灯支架的局部示意图(示出了连接横梁的结构)。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大灯支架的局部示意图(示出了连接纵梁的结构)。
附图标记:
1000、车辆;100、大灯支架;10、支架主体;11、第一边梁;12、第二边梁;13、第三边梁;14、第四边梁;20、支撑梁;21、安装部;211、连接部;212、装配部;213、折弯部;31、连接纵梁;311、第一板体;312、第二板体;313、第三板体;310、固定位;32、连接横梁;321、第一板部;322、第二板部;3221、主体部;3222、弯折部;320、凹槽;323、第三板部;40、吸能盒;200、车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结合图1至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大灯支架100,包括:支架主体10、支撑梁20和连接件,支架主体10用于安装大灯,支撑梁20一端与支架主体10的底部相连,且另一端用于连接车体200,支撑梁20可以将支架主体10连接于车体200上,连接件与支架主体10相连,并用于连接车体200,可以提高支架主体10与车体20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其中,支撑梁20被构造成悬臂状,可以提高连接和布置的灵活性,利于空间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大灯支架100,通过设置支撑梁20和连接件,可以将支架主体10连接于车体200上,利于提高结构强度,且支撑梁20呈悬臂状,利于空间布置。
结合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梁20的固定端连接于支架主体10的下方,使得支撑梁20可以承托支架主体10,支撑梁20与支架主体10的底边沿车体高度方向层叠连接或参见图1中的上下方向,可以提高支撑梁20与支架主体10的接触面积,利于提高支撑效果,支撑梁20沿近似车体宽度方向或参见图1中的左右方向延伸,且支撑梁20的自由端沿近似车体宽度方向或参见图1中的左右方向伸出支架主体10的底部,支撑梁20的自由端可以与车体200连接,且便于与车体200或车辆的前舱梁连接,利于提高支撑强度,且利于空间布置。由此,通过增强大灯支架100的结构强度,使得大灯支架100可以用于安装质量或重量较大的大灯,以满足日益提升的灯具质量对于大灯支架强度10的要求。
结合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梁20的自由端连接有吸能盒40,其中,支撑梁20在从支架主体10向吸能盒40延伸的方向折弯,利于连接支架主体10与吸能盒40,可以提高支撑梁20的结构强度。具体而言,结合图3,可以是在支撑梁20上的中间区域构造出折弯部213,以利于改变支撑梁20的延伸方向,可以避让底盘其他零部件,且利于提高整体结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支架主体10与吸能盒40的位置,设置支撑梁20的弯折方向,从而利于通过支撑梁20连接支架主体10和吸能盒4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梁20通过吸能盒40连接车体200,可以提高支撑梁20连接的结构稳定性,且利于灵活运用空间,利于空间布置。具体地,支撑梁20的活动端与吸能盒40吊装连接,可以采用两侧对称的单螺母吊挂结构,从而有效避免支架主体10直接安装在吸能盒40上时,支架主体10及大灯重量承压在吸能盒40上,影响吸能盒40强度级碰撞溃缩吸能。同时,通过支撑梁20与吸能盒40吊装,可以灵活利用底盘空间,既可以避免将支架主体10与其他底盘零部件直接连接时对其他底盘零部件布置空间的干涉,还可以形成悬臂梁结构支撑大灯支架100,利于提高结构稳定性。
结合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梁20为中空梁状结构,可以在支撑梁20内形成腔体,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薄钣金结构,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梁20内的腔体起到吸能和缓冲效果,利于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进一步地,支撑梁20的上固定连接有多个适于装配部件的安装部21,安装部21可以为连接件和/或底盘其他部件的安装提供支点,利于简化车辆1000结构,由此,支撑梁20即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又可以与车辆1000的部件配合,提高了支撑梁20的功能性。举例而言,安装部21可以与车辆1000的护板、翼子板、轮罩连接,以在局部减少安装点,利于简化结构,利于整成轻量化。
具体地,结合图3,所述安装部21可以包括连接部211和装配部212,连接部211与装配部212沿上下方向相连,连接部211与支撑梁20固定连接,连接部211朝远离支撑梁20的方向延伸,以提供安装支点,其中,连接部211呈长条状,装配部212上设有适于装配的安装孔,连接部211和装配部212可以是一体构成的。根据实际情况,例如车辆1000的布置情况,也可以是,仅设有连接部211,通过连接部211连接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梁20被构造成挤出铝工艺一体结构,利于降低成本实现轻量化。具体地,通过挤出铝型材的应用可有效降低大灯支架100重量,且比相关技术中的钣金冲压模具工艺简单。
结合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包括连接纵梁31和连接横梁32,连接纵梁31和连接横梁32的一端分别与支架主体10相连,可以增加支架主体10与车体200的连接点,连接纵梁31和连接横梁32的另一端与车体组件连接,由此,可以将支架主体10连接于车体组件上,以提高大灯支架100的结构稳定性,且结构简单易于布置。
其中,车体组件可以是前舱纵梁、前舱横梁等结构。
结合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主体10包括第一边梁11、第二边梁12、第三边梁13和第四边梁14,第一边梁11和第二边梁12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第三边梁13分别连接第一边梁11的上端和第二边梁12的上端,第四边梁14分别连接第一边梁11的下端和第二边梁12的下端。也就是说,第一边梁11、第二边梁12、第三边梁13和第四边梁14合围出框体,支架主体10为四边形结构,结构稳定性高,且利于包围和支撑大灯,提高大灯安装的可靠性。其中,支撑梁20层叠连接于第四边梁14的下方,连接纵梁31与第一边梁11延伸,连接横梁32与第二边梁12相连。具体地,第四边梁14位于底部,第一边梁11和第二边梁12分别位于左右侧边,因此,支撑梁20可以为支架主体10底部提供支撑,连接纵梁31和连接横梁32可以在左右两侧为支架主体10提供支撑,以在多个方向上固定支架主体10。
结合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纵梁31为与第一边梁11同向延伸的长条形状,可以提高连接纵梁31与第一边梁11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连接的稳定性,且连接纵梁31与第一边梁11之间具有多个固定位310,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更为具体地,结合图4,连接纵梁31可以包括第一板体311、第二板体312和第三板体313,第一板体311、第二板体312和第三板体313互相连接的形成框体结构,可以构造出立体结构,且多个板体适于构造出多个连接面,以适于连接不在同一平面的多个部件,利于提高连接纵梁31的结构稳定性,其中,第一板体311可以与车体200连接,第二板体312可以与第一边梁11连接,第三板体312支撑于第一板体311和第二板体312之间,其中,多个固定位310可以设于第一板体311和第二板体312上。
结合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横梁32被构造成一端与第二边梁12相连的悬臂状,且连接横梁32的另一端与车体组件连接,利于提高连接的灵活性。举例而言,连接横梁32的一端与第二边梁12连接,另一端可以根据车辆结构或大灯的安装情况连接于车体组件上,也就是说,连接横梁32与车体200的连接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大灯支架100上设置连接横梁32,可以将远离车体200一侧的边梁与车体200连接,提高对支架主体10的支撑和定位效果。可选地,连接横梁32可以设于第二边梁12的上部区域,结合前述,支撑梁20和连接纵梁31可以在支架主体10的底部和靠近车体200一侧或支架主体10的内侧边的边梁提供支撑,连接横梁32设于第二边梁12上部,可以在支架主体10的远离车体200的一侧或支架主体10的外侧边和支架主体10的上部提供支撑,从而提高支撑效果。
结合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横梁32包括第一板部321、第二板部322和第三板部323,第二板部322连接于第一板部321和第三板部323之间,第一板部321与第二板部322之间具有夹角,第二板部322与第三板部323之间具有夹角,由此,可以转变板部的延伸方向,以适于连接车体200与支架主体10的外侧边。其中,第一板部321、第二板部322和第三板部323可以是一体构成的,以便于制造且利于提高结构强度。
结合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板部322包括主体部3221和弯折部3222,主体部3221和弯折部3222之间也具有夹角,弯折部3222连接于主体部3221和第三板部323之间,弯折部3222位于靠近支架主体10的一侧,以转变主体部3221的延伸方向,利于主体部3221向车体200延伸。进一步地,主体部3221上设有凹槽320,凹槽320用于在主体部3221上构造处凹凸不平的结构,以提高主体部3221的结构强度。
结合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边梁11和第二边梁12的下部向前(如车身长度方向的前侧)折弯,以在支架主体10下部的后方和支架主体10上部的前方形成让位空间,由此,支架主体10可以在车辆长度或宽度方向避让车辆1000翼子板即雷达等周边件,利于空间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主体10被构造成全包围式封闭环形结构,可以实现支架主体10对大灯的全包围,形成全包围结构,提高大灯安装的稳定性且利于保护大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主体10被构造成挤出铝工艺一体结构,利于提高结构稳定性,且工艺简单,利于降低成本。结合图3,支架主体10可以构造成后侧开口的框体,框体内设有加强板,以提高支架主体10的结构强度,且利于降低支架主体10的重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车辆1000,包括:车架和前述的大灯支架100,支撑梁20和连接件分别与车架相连,可以提高大灯支架100与车架连接的稳定性,提高大灯支架100的结构强度,利于安装质量或重量较大的大灯,提高车辆1000的功能性。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大灯支架100,经过多次测试,可以满足质量在10kg以上的大灯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大灯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主体,用于安装大灯;
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一端与所述支架主体的底部相连,且另一端用于连接车体,所述支撑梁被构造成悬臂状;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架主体相连,并用于连接车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的固定端连接于所述支架主体的下方,并与所述支架主体的底边沿车体高度方向层叠连接,所述支撑梁沿车体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支撑梁的自由端沿车体宽度方向伸出所述支架主体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的自由端连接有吸能盒;
其中,所述支撑梁在从所述支架主体向所述吸能盒延伸的方向折弯;和/或,所述支撑梁通过所述吸能盒连接车体;和/或,所述支撑梁为中空梁状结构,且所述支撑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适于装配部件的安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大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被构造成挤出铝工艺一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大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纵梁和连接横梁,所述连接纵梁和所述连接横梁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架主体相连,另一端与车体组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包括第一边梁、第二边梁、第三边梁和第四边梁,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边梁分别连接第一边梁的上端和所述第二边梁的上端,所述第四边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边梁的下端和所述第二边梁的下端,
其中,所述支撑梁层叠连接于所述第四边梁的下方,所述连接纵梁与所述第一边梁相连,所述连接横梁与所述第二边梁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纵梁为与所述第一边梁同向延伸的长条形状,且所述连接纵梁与所述第一边梁之间具有多个固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横梁被构造成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梁相连的悬臂状,且所述连接横梁的另一端与车体组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横梁包括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第三板部,所述第二板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三板部之间,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二板部与所述第三板部之间具有夹角,以适于连接车体与所述支架主体的外侧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部包括主体部和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三板部之间,所述弯折部位于靠近所述大灯支架的一侧,所述主体部上设有凹槽,用于在所述主体部上构造处凹凸不平的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被构造成全包围式封闭环形结构;和/或,所述支架主体被构造成挤出铝工艺一体结构。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大灯支架,所述支撑梁和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车架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23384.5U CN217994277U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大灯支架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23384.5U CN217994277U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大灯支架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994277U true CN217994277U (zh) | 2022-12-09 |
Family
ID=84290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623384.5U Active CN217994277U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大灯支架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994277U (zh) |
-
2022
- 2022-09-30 CN CN202222623384.5U patent/CN21799427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950705B2 (en) | Underrun protector mount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 |
US7900983B2 (en) | Underrun protector mount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 |
CN215883809U (zh) | 车身后端加强结构 | |
CN112455546B (zh) | 车辆用副车架 | |
CN101559790A (zh) | 一种汽车车身前部结构 | |
CN111891224B (zh) | 前机舱结构和具有它的车辆 | |
CN215883811U (zh) | 汽车后地板骨架结构及汽车 | |
JP4601837B2 (ja) | バッテリブラケット構造 | |
JP2017007451A (ja) | 車両のラジエータサポート | |
CN217994277U (zh) | 大灯支架和车辆 | |
US6979053B2 (en) |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for front end module carrier | |
CN111703508B (zh) | 一种汽车前上构件总成结构 | |
CN210793364U (zh) | 一种汽车后座椅安装横梁 | |
JP2009090796A (ja) | アンダーランプロテクタ | |
CN216545709U (zh) | 冷却包安装结构总成和车辆 | |
CN210126424U (zh) | 汽车电池包的铝合金安装装置及汽车 | |
CN220905124U (zh) | 翼子板安装结构及汽车 | |
CN201534567U (zh) | 一种汽车车身框型前部结构 | |
CN216184767U (zh) | 一种车身支架结构 | |
CN213534859U (zh) | 用于连接翼子板和车身总成的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6128240U (zh) | 一种多功能抗扭钣金梁 | |
CN215851095U (zh) |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结构 | |
CN218228812U (zh) | 汽车前大灯安装结构及汽车 | |
CN218258378U (zh) | 车身前部结构及汽车 | |
CN210653342U (zh) | 一种后围板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1 Address after: 071000 No. 2266 Chaoyang South Street, Hebei, Baoding Patentee after: GREAT WALL MO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266 Chaoyang South Street, Lianchi District,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elf-confidence Zhixing 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