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92397U - 一种冲压倒角一体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冲压倒角一体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92397U
CN217492397U CN202220951564.3U CN202220951564U CN217492397U CN 217492397 U CN217492397 U CN 217492397U CN 202220951564 U CN202220951564 U CN 202220951564U CN 217492397 U CN217492397 U CN 2174923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chamfer
mould
chamfering
st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5156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浩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reewon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reewon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eewon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Freewon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5156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923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923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923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nching Or Pierc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压倒角一体模具,包括上模,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上成型模和上模倒角刀,且上模开设多个定位孔;下模,设置下成型模和切断处倒角块;沿下模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浮升两用销,利用浮升两用销高度的逐渐降低,迫使料带和下模平面形成一定角度,模具设计时让料带和下模平面的交点落在产品切断处,料带从下模的一侧进入,料带的两侧通过浮升两用销压合,上模和下模相互压合,将料带冲压成成品。本实用新型节省一套倒角模治具的同时,节省一道单独倒角的工序。

Description

一种冲压倒角一体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冲压倒角一体模具。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需要冲压成型的产品包括一组形状相同的翼缘板1101,一组翼缘板1101之间通过连接板1102相连,且翼缘板1101和连接板1102一体成型,同时,连接板1102的宽度小于翼缘板1101的宽度。
针对上述产品的传统成型工艺是:料带水平送料,料带经过冲压成型为产品后由操作人员手动切断后直接出件。
上述工艺的不足之处如下:产品切断分离的位置无法倒角,需要单独增加一套模治具来完成该处的倒角工序,增加生产成本的同时增加产品加工时间,同时无法保证产品倒角的一致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冲压倒角一体模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冲压倒角一体模具,包括
上模,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上成型模和上模倒角刀,且所述上模开设多个定位孔;
下模,设置下成型模和切断处倒角块;沿所述下模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浮升两用销,多个所述浮升两用销(5)的设置高度逐渐减小;
料带从所述下模的一侧进入,所述料带的两侧通过所述浮升两用销压合,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相互压合,将所述料带冲压成成品。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上成型模包括一组轴对称设置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开设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为U型,且所述第一缺口的开口处收紧。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下成型模包括一组对称设置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开设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为U型,且所述第二缺口的开口处收紧。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倒角刀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上模倒角刀平行设置。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切断处倒角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切断处倒角块平行设置。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切断处倒角块的顶部为斜面,两个所述切断处倒角块呈镜像设置。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的出料处设置压料模组,所述压料模组压合所述成品。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压料模组包括至少一个挡块,所述挡块的长边所在直线和所述下模的长边所在直线相互平行。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压料模组包括压块,所述压块的长边所在直线和所述下模的宽边所在直线相互平行。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固定于上模座,所述下模固定于下模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料带和下模模面形成一定的夹角,最终在产品切断处交会。利用冲压送料机送料的力量来推动切断分离后产品继续向前移动。从而完成切断处倒角工序。该结构可以一次性完成产品的倒角全工序要求。
模具打开,浮升两用销浮升料带,送料机开始送料,送料结束,模具开始闭合工作。如此循环。
本实用新型节省一道单独倒角的工序,节省一套模治具,减少浮升两用销产成本的同时减少产品加工时间,保证产品倒角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现有的冲压成型的成品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模的示意图。
图4是下模的示意图。
图5是下模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8是产品切断分离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上模;2、上成型模;3、上模倒角刀;4、下模;5、浮升两用销;6、挡块;7、压块;8、下成型模;9、切断处倒角块;10、料带;11、成品;1101、翼缘板;1102、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结合图1-图7,一种冲压倒角一体模具,包括
上模1,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上成型模2和上模倒角刀3,且上模1开设多个定位孔。其中,定位孔的数量和位置分别和浮升两用销5的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防止上模1和下模4在压合过程中,浮升两用销5顶到上模1的表面,影响料带10的冲压效果。
下模4,设置下成型模8和切断处倒角块9。沿下模4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浮升两用销5,利用浮升两用销5高度的逐渐降低,迫使料带和下模平面形成一定角度,模具设计时让料带和下模平面的交点落在产品切断处。在本实施例中,沿下模4的长度方向设置三组浮升两用销5,每组浮升两用销5的数量为两个,且每组浮升两用销5关于下模4的水平对称轴对称。因三组浮升两用销5的设置高度逐渐减小,即三组浮升两用销5的顶部连线和下模4的模面形成一定的角度,角度为8°-10°,角度跟第一个浮升两用销的高度和模具长度有关。第一个浮升两用销的高度越高,角度越大,反之就越小。模具左侧端面离切断处距离越短,角度越大,反之越小。利用该角度,料带10可沿下模4的长度方向顺利进入下模4。
具体地,浮升两用销5包括分体设置的浮升两用销主体和调节螺栓,浮升两用销主体与调节螺栓相连接,调节螺栓和浮升两用销主体之间设置槽口,料带10可从该槽口通过。
料带10从下模4的一侧进入,料带10的两侧通过浮升两用销5压合,上模1和下模4相互压合,将料带10冲压成成品11。
在本实施例中,上成型模2包括一组轴对称设置的第一凸块,第一凸块开设第一缺口,第一缺口为U型,且第一缺口的开口处收紧。该第一缺口的形状和成品11的翼缘板1101的形状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下成型模8包括一组对称设置的第二凸块,第二凸块开设第二缺口,第二缺口为U型,且第二缺口的开口处收紧。该第二缺口的形状和成品11的翼缘板1101的形状相同。
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相互配合,在料带10上冲压出按要求设计的成品11。
在本实施例中,上模倒角刀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上模倒角刀3平行设置。上模倒角刀3对冲压成型的成品11的上表面进行倒角。
在本实施例中,切断处倒角块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切断处倒角块9平行设置。并且,切断处倒角块9的顶部为斜面,两个切断处倒角块9呈镜像设置。切断处倒角块9对冲压成型的成品11的下表面进行倒角。
冲压倒角一体模具还包括压料模组,压料模组设置于下模4的出料处,压料模组用于压合成品11。
在本实施例中,压料模组包括一个压块7和四个平行设置的挡块6,每两个挡块6为一组,两组挡块6关于下模4的水平轴对称设置,挡块6的长边所在直线和下模4的长边所在直线相互平行。压块7的长边所在直线和下模4的宽边所在直线相互平行,且压块7固定于挡块6之上。
为配合将冲压倒角一体模具安装于市售的冲压机上,上模1固定于上模座,下模4固定于下模座。具体地,上模1和上模座之间、下模4和下模座之间均通过销轴连接。
如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料带10从下模4的进料侧进入(如图7所示的箭头方向为送料方向),
利用料带10和下模4的模面形成一定的夹角,最终在产品切断处交会。利用冲压送料机送料的力量来推动被上成型模2和下成型模8共同切断分离后的成品11继续向前移动,成品11通过上模倒角刀3和切断处倒角块9从而完成切断处倒角工序,该结构可以一次性完成产品的倒角全工序要求。
具体地,将上模1和下模4打开,浮升两用销5浮升料带10,冲压送料机开始送料,送料结束,上模1和下模4开始闭合工作,如此循环。
冲压送料机为市售产品,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选择和调整,能完成将料带10送入上模1和下模4之间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冲压倒角一体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1),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上成型模(2)和上模倒角刀(3),且所述上模(1)开设多个定位孔;
下模(4),设置下成型模(8)和切断处倒角块(9);沿所述下模(4)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浮升两用销(5),多个所述浮升两用销(5)的设置高度逐渐减小;
料带(10)从所述下模(4)的一侧进入,所述料带(10)的两侧通过所述浮升两用销(5)压合,所述上模(1)和所述下模(4)相互压合,将所述料带(10)冲压成成品(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倒角一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成型模(2)包括一组轴对称设置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开设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为U型,且所述第一缺口的开口处收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倒角一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成型模(8)包括一组对称设置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开设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为U型,且所述第二缺口的开口处收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倒角一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倒角刀(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上模倒角刀(3)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倒角一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断处倒角块(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切断处倒角块(9)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压倒角一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断处倒角块(9)的顶部为斜面,两个所述切断处倒角块(9)呈镜像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倒角一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4)的出料处设置压料模组,所述压料模组压合所述成品(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冲压倒角一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模组包括至少一个挡块(6),所述挡块(6)的长边所在直线和所述下模(4)的长边所在直线相互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冲压倒角一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模组包括压块(7),所述压块(7)的长边所在直线和所述下模(4)的宽边所在直线相互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倒角一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固定于上模座,所述下模(4)固定于下模座。
CN202220951564.3U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冲压倒角一体模具 Active CN2174923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51564.3U CN217492397U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冲压倒角一体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51564.3U CN217492397U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冲压倒角一体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92397U true CN217492397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50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51564.3U Active CN217492397U (zh) 2022-04-22 2022-04-22 一种冲压倒角一体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923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492397U (zh) 一种冲压倒角一体模具
CN210648107U (zh) 一种离合器传动片连续化加工模具
CN109719205B (zh) 冲压模具
CN215965758U (zh) 电机铁芯用带料正反冲裁分离装置
CN114850315B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支座的成型模具及成型工艺
CN210847912U (zh) 一种片材铆接的模具
CN107214243B (zh) 一种u型件组合模具及u型件加工工艺
CN214517098U (zh) 一种整体式波形片的多子片成形级进模
CN112658122B (zh) 一种无搭边连续模
CN112676433B (zh) 一种无搭边切圆角模具
CN113894231A (zh) 冲压用的下模组件及具有该下模组件的双排钩冲压模具
CN211539215U (zh) 一种合页成型下模结构
CN112139359A (zh) 一种通过级进模生产输送链条的方法
CN207238868U (zh) 一种细长针一次冲裁成型的冲模结构
CN217912436U (zh) 一种挤压冲压复合成形连续模的下模结构和连续模
CN218111043U (zh) 双向多凸包精准裁切冲裁模具
CN210023458U (zh) 铆接片及其模具
CN221086982U (zh) 一种板料切边冲孔模具
CN110303085B (zh) 一种片材铆接的模具及该模具的使用方法
CN218744338U (zh) 一种用于料带自动含料传送的退料装置
CN220547515U (zh) 用于汽车座椅靠背边板的落料模具
CN216575308U (zh) 冲压用的下模组件及具有该下模组件的双排钩冲压模具
CN116550868B (zh) 一种燃料电池金属极板连续冲压装置及方法
CN217990631U (zh) 一种汽车左、右加强板连续成型模
CN211330911U (zh) 一种高精度冲压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