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19205B - 冲压模具 - Google Patents

冲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19205B
CN109719205B CN201711056853.7A CN201711056853A CN109719205B CN 109719205 B CN109719205 B CN 109719205B CN 201711056853 A CN201711056853 A CN 201711056853A CN 109719205 B CN109719205 B CN 1097192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lower die
plate
spring
chamf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568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19205A (zh
Inventor
仇凯
吉宏明
阮国富
陈军
邢丽华
庆朋飞
顾慧
张传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d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Jia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d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Jia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d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Jia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d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Jia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5685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192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19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9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19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192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 Punching Or Pierc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冲压模具,用于对料带进行冲压得到双面倒角的工件,包括下模、上模、半剪机构及倒角机构,半剪机构的一部分及倒角机构的一部分依次设于下模上,半剪机构的剩余部分及倒角机构的剩余部分依次设于上模上,半剪机构用于将料带半剪,倒角机构包括下模倒角入块、下模压料冲子、上模倒角冲子及上模压料冲子,下模倒角入块设置于下模上,下模压料冲子滑动设于下模倒角入块中,下模倒角入块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用于成型工件的下倒角,上模倒角冲子穿设于上模中,上模压料冲子滑动设于上模倒角冲子中,上模倒角冲子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用于成型工件的上倒角,料带在下模及上模之间,经过半剪机构半剪后,在倒角机构中进行双面倒角得到工件。

Description

冲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制备双面倒角工件的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冲压生产工件的模具应用十分广泛,而其生产的工件许多都需要进行倒角处理,尤其是有些工件还必须进行双面倒角处理。现有工艺为先冲压生产工件,然后对工件进行双面倒角处理,效率低下,而且很难保证质量。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对料带进行冲压得到双面倒角工件的冲压模具。
一种冲压模具,用于对料带进行冲压得到双面倒角的工件,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下模、上模、半剪机构及倒角机构,所述半剪机构的一部分及所述倒角机构的一部分依次设于所述下模上,所述半剪机构的剩余部分及所述倒角机构的剩余部分依次设于所述上模上,所述半剪机构用于在闭模时将料带半剪以产生料带凹槽,所述倒角机构包括下模倒角入块、下模压料冲子、上模倒角冲子及上模压料冲子,所述下模倒角入块设置于所述下模上,所述下模压料冲子滑动设于所述下模倒角入块中,所述下模倒角入块的端面两边分别设有相邻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靠近所述下模压料冲子以用于成型料带凹槽的下倒角,所述上模倒角冲子穿设于所述上模中,所述上模压料冲子滑动设于所述上模倒角冲子中,所述上模倒角冲子的端面两边分别设有相邻的第三凹槽和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第二凹槽对应设置用以将料带与料带凹槽断开,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凹槽靠近所述上模压料冲子以用于成型料带凹槽的上倒角,料带在所述下模及所述上模之间,经过所述半剪机构半剪后产生料带凹槽,在所述倒角机构中通过所述上模压料冲子将料带凹槽压入下模倒角入块中,在第一凹槽的作用下成型下倒角,然后所述上模倒角冲子下压,所述凸块将料带凹槽断开,同时所述第三凹槽下压于已成型下倒角的料带凹槽上,成型上倒角得到工件。
上述冲压模具通过半剪机构将料带半剪,并通过倒角机构将半剪后的料带进行双面倒角得到工件,然后通过吹气机构将双面倒角的工件从分料机构处吹出,从而快速对料带进行冲压得到双面倒角的工件,提高了生产效率及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冲压模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冲压模具闭模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冲压模具开模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冲压模具倒角机构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冲压模具半剪机构处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冲压模具开模时倒角机构处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冲压模具闭模时倒角机构压紧料带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冲压模具闭模时倒角机构成型下倒角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冲压模具闭模时倒角机构凸块压在料带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冲压模具闭模时倒角机构成型双面倒角工件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Figure GDA0002403194320000031
Figure GDA0002403194320000041
Figure GDA000240319432000005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使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使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压模具100。冲压模具100能够对料带200进行冲压,形成双面倒角的工件300。冲压模具100包括下模10、上模20、浮升机构30、半剪机构40、吹气机构50、倒角机构60及分料机构70。浮升机构30、部分半剪机构40、吹气机构50、部分倒角机构60及分料机构70依次设置于下模10上。剩余部分半剪机构40及剩余部分倒角机构60依次设于上模20上。浮升机构30用于在开模时将料带200浮起。半剪机构40用于在闭模时将料带200半剪。倒角机构60用于在闭模时将半剪后的料带200进行双面倒角得到工件300。吹气机构50用于在开模时将双面倒角的工件300吹出。分料机构70用于在开模时将料带200与工件300分离。料带200在下模10及上模20之间,经过半剪机构40半剪及倒角机构60双面倒角后,在吹气机构50的作用下从分料机构70处得到工件300。
下模10包括下模座11、下垫板12及下模板13。下垫板12设置于下模座11上。下模板13设置于下垫板12上。浮升机构30、部分半剪机构40、吹气机构50、部分倒角机构60及分料机构70依次分别穿设下模座11、下垫板12及下模板13。下模板13靠近分料机构70的一端开设有出料槽131。
上模20包括上模座21、上垫板22、上夹板23、上脱板24及上模弹簧25。上垫板22设置于上模座21朝向下模板13的表面上。上夹板23设置于上垫板22朝向下模板13的表面上。上脱板24设置于上夹板23朝向下模板13的表面上。剩余部分半剪机构40穿设于上夹板23及上脱板24上。剩余部分倒角机构60穿设于上模座21、上垫板22、上夹板23及上脱板24上。如图3所示,上脱板24上设置有浮升槽241。上模弹簧25穿设于上垫板22及上夹板23中。上模弹簧25一端抵持上模座21,另一端抵持上脱板24。上模弹簧25在开模时弹性抵持上脱板24使上夹板23与上脱板24之间留有一预设的空隙。
如图3所示,浮升机构30包括相连接的浮升销31及浮升弹簧32。浮升销31穿设于下模板13中。浮升销31用于夹住料带200。浮升弹簧32穿设于下模座11及下垫板12中且一端抵持下模座11。浮升弹簧32用于在开模时将浮升销31顶起以使料带200浮起。闭模时,浮升销31凸出部分受抵压而收容于浮升槽241中。
如图3所示,半剪机构40包括半剪入块41、半剪限位块42、半剪顶针43、半剪冲子44及半剪弹簧45。半剪弹簧45设置于下模座11中且一端抵持下模座11,另一端连接半剪顶针43。半剪顶针43穿设于下垫板12中且一端连接半剪弹簧45,另一端连接半剪限位块42。半剪入块41设置于下模板13上。半剪限位块42滑动设于半剪入块41中。半剪冲子44设置于上夹板23上且穿设于上脱板24中。开模时,半剪冲子44收容于上脱板24中。闭模时,下模板13抵持上脱板24使上脱板24抵持在上夹板23上,从而使设置于上夹板23上的半剪冲子44穿出上脱板24作用在料带200上,对料带200进行半剪以产生料带凹槽201(如图5所示),被半剪冲子44抵持的料带凹槽201向下压于半剪限位块42上,使受半剪弹簧45弹性抵持的半剪限位块42收容于半剪入块41中。
如图3所示,吹气机构50包括吹气头51、吹气顶针52及吹气弹簧53。吹气弹簧53穿设于下模座11中且一端抵持下模座11另一端连接吹气顶针52。吹气顶针52穿设于下模板13及下垫板12中。吹气顶针52一端连接吹气弹簧53,另一端与吹气头51相连。吹气头51穿设于下模板13中。吹气弹簧53用于在开模时将吹气顶针52弹起以使吹气头51顶出。吹气头51用于在开模时将已经双面倒角的工件300吹出。
如图3及图4所示,倒角机构60包括下模倒角入块61、下模压料冲子62、下模顶针63、下模弹簧64、上模倒角冲子65、上模压料冲子66、上模顶针67及上模弹簧68。下模弹簧64设置于下模座11上且一端抵持下模座11,另一端连接下模顶针63。下模顶针63穿设于下垫板12中且一端连接下模弹簧64,另一端连接下模压料冲子62。下模倒角入块61设置于下模板13上。下模倒角入块61用于成型工件300的下倒角。下模压料冲子62滑动设于下模倒角入块61中。上模弹簧68设置于上模座21上且一端抵持上模座21,另一端连接上模顶针67。上模顶针67穿设于上垫板22中且一端连接上模弹簧68,另一端连接上模压料冲子66。上模倒角冲子65设置于上夹板23上且穿设于上脱板24中。上模倒角冲子65用于成型工件300的上倒角。上模压料冲子66滑动设于上模倒角冲子65中。开模时,上模倒角冲子65收容于上脱板24中,上模压料冲子66略穿出上脱板24。闭模时,下模板13抵持上脱板24使上脱板24抵持在上夹板23上,从而使上模压料冲子66抵持料带凹槽201并下压,被上模压料冲子66抵持的料带凹槽201向下压于下模倒角入块61中成型工件300的下倒角。设置于上夹板23上的上模倒角冲子65穿出上脱板24作用在料带200上,对料带200进行剪断,然后作用在料带凹槽201上成型工件300的上倒角。
具体地,如图6所示,下模倒角入块61靠近下模压料冲子62的两边分别设有第一凹槽611。第一凹槽611用于成型料带凹槽201的下倒角。下模倒角入块61在第一凹槽611远离下模压料冲子62的方向上还分别设有第二凹槽612。上模倒角冲子65靠近上模压料冲子66的两边分别设有第三凹槽651。第三凹槽651与第一凹槽611对应设置,在闭模状态,第三凹槽651与第一凹槽611共同形成仿工件300的空腔。第三凹槽651用于成型料带凹槽201的上倒角得到工件300。上模倒角冲子65在第三凹槽651远离上模压料冲子66的方向上分别设有凸块652。凸块652为第二凹槽612的仿形且与第二凹槽612对应设置用以将料带200与料带凹槽201断开。
如图3所示,分料机构70包括分料顶针71、分料板72及分料弹簧73。分料弹簧73穿设于下模座11及下垫板12中且一端抵持下模座11另一端连接分料顶针71。分料顶针71穿设于下模板13中且一端连接分料弹簧73,另一端与分料板72相连。分料板72设置于分料顶针71上且位于下模板13与上脱板24之间。分料板72与浮升销31配合将料带200浮起从而露出出料槽131。在吹气头51的作用下将工件300从出料槽131处落下从而使料带200与工件300分离。分料弹簧73用于在开模时将分料顶针71弹起以使分料板72顶出。
作业时,在开模状态,料带200从下模板13与上脱板24之间进入冲压模具100。穿过浮升销31,到达半剪机构40处。上模20下压进行闭模,下模板13与上脱板24将料带200压紧。如图5所示,设置于上夹板23上的半剪冲子44从上脱板24中穿出压在料带200上,在料带200上形成料带凹槽201,变为半剪状态的料带200。上模20上浮开模,如图6所示,半剪状态的料带200随作业进入倒角机构60处。如图7所示,上模20下压进行闭模,上模压料冲子66抵持料带凹槽201,上模压料冲子66与下模压料冲子62压紧料带凹槽201。在上模弹簧68的作用下,如图8所示,上模压料冲子66将料带凹槽201压入下模倒角入块61中,在第一凹槽611的作用下成型下倒角。如图9所示,设置于上夹板23上的上模倒角冲子65从上脱板24中穿出,凸块652压在料带凹槽201外侧,使料带凹槽201与料带200断开。如图10所示,上模倒角冲子65继续下压,第三凹槽651压向成型下倒角的料带凹槽201,对其进行上倒角,使下倒角的料带凹槽201变为双面倒角的工件300。如图3所示,上模20上浮开模,在分料弹簧73的作用下,分料板72浮起使料带200与出料槽131隔开,在下模弹簧64的作用下,下模压料冲子62浮起使双面倒角的工件300浮出下模倒角入块61,在吹气弹簧53的作用下,吹气头51浮起,吹气头51向出料槽131方向吹气,使浮出下模倒角入块61的工件300从出料槽131处飞出。
可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浮升机构30、吹气机构50及分料机构70可以省略。
可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模顶针63、下模弹簧64、上模顶针67及上模弹簧68可以省略,下模压料冲子62直接设于下模倒角入块61中,上模压料冲子66直接设于上模倒角冲子65中。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冲压模具,用于对料带进行冲压得到双面倒角的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模具包括下模、上模、半剪机构及倒角机构,所述半剪机构的一部分及所述倒角机构的一部分依次设于所述下模上,所述半剪机构的剩余部分及所述倒角机构的剩余部分依次设于所述上模上,所述半剪机构用于在闭模时将料带半剪以产生料带凹槽,所述倒角机构包括下模倒角入块、下模压料冲子、上模倒角冲子及上模压料冲子,所述下模倒角入块设置于所述下模上,所述下模压料冲子滑动设于所述下模倒角入块中,所述下模倒角入块的端面两边分别设有相邻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靠近所述下模压料冲子以用于成型料带凹槽的下倒角,所述上模倒角冲子穿设于所述上模中,所述上模压料冲子滑动设于所述上模倒角冲子中,所述上模倒角冲子的端面两边分别设有相邻的第三凹槽和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第二凹槽对应设置用以将料带与料带凹槽断开,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设置,所述第三凹槽靠近所述上模压料冲子以用于成型料带凹槽的上倒角,料带在所述下模及所述上模之间,经过所述半剪机构半剪后产生料带凹槽,在所述倒角机构中通过所述上模压料冲子将料带凹槽压入下模倒角入块中,在第一凹槽的作用下成型下倒角,然后所述上模倒角冲子下压,所述凸块将料带凹槽断开,同时所述第三凹槽下压于已成型下倒角的料带凹槽上,成型上倒角得到工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下垫板及下模板,所述下垫板设置于所述下模座上,所述下模板设置于所述下垫板上,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上脱板及上模弹簧,所述上垫板设置于所述上模座朝向所述下模板的表面上,所述上夹板设置于所述上垫板朝向所述下模板的表面上,所述上脱板设置于所述上夹板朝向所述下模板的表面上,所述上模弹簧穿设于所述上垫板及所述上夹板中,所述上模弹簧一端抵持所述上模座,另一端抵持所述上脱板,所述上模弹簧在开模时弹性抵持所述上脱板使所述上夹板与所述上脱板之间留有一预设的空隙,所述下模倒角入块设置于所述下模板上,所述上模倒角冲子设置于所述上夹板上且穿设于所述上脱板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机构还包括下模顶针、下模弹簧、上模顶针及上模弹簧,所述下模弹簧设置于所述下模座上且一端抵持下模座,另一端连接下模顶针,所述下模顶针穿设于所述下垫板中,所述下模顶针一端连接所述下模压料冲子,另一端连接所述下模弹簧,所述上模弹簧设置于所述上模座上且一端抵持上模座,另一端连接上模顶针,所述上模顶针穿设于所述上垫板中,所述上模顶针一端连接所述上模压料冲子,另一端连接所述上模弹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剪机构包括半剪入块、半剪限位块及半剪冲子,所述半剪入块设置于所述下模板上,所述半剪限位块滑动设于所述半剪入块中,所述半剪冲子设置于所述上夹板上且穿设于所述上脱板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剪机构还包括半剪顶针及半剪弹簧,所述半剪弹簧设置于所述下模座中且一端抵持下模座另一端连接半剪顶针,所述半剪顶针穿设于所述下垫板中且一端连接所述半剪弹簧,另一端连接所述半剪限位块。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模具还包括浮升机构,所述上脱板上设置有浮升槽,所述浮升机构包括相连接的浮升销及浮升弹簧,所述浮升弹簧穿设于所述下模座及所述下垫板中且一端抵持下模座,所述浮升销穿设于所述下模板中,所述浮升销用于夹住料带,所述浮升弹簧用于在开模时将所述浮升销浮起以使料带浮起,在闭模时所述浮升销凸出部分受抵压而收容于所述浮升槽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模具还包括吹气机构,所述吹气机构包括相连的吹气头及吹气弹簧,所述吹气弹簧穿设于所述下模座中且一端抵持下模座,所述吹气头穿设于所述下模板中,所述吹气头用于在开模时将已经双面倒角的工件吹出,所述吹气弹簧用于在开模时将所述吹气头顶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机构还包括吹气顶针,所述吹气顶针穿设于所述下模板及所述下垫板中,所述吹气顶针一端连接所述吹气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吹气头相连,所述吹气弹簧用于在开模时将所述吹气顶针弹起以使所述吹气头顶起。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模具还包括分料机构,所述下模板靠近所述分料机构的一端开设有出料槽,所述分料机构包括相连的分料板及分料弹簧,所述分料弹簧穿设于所述下模座及所述下垫板中且一端抵持下模座,所述分料板设置于所述下模板与所述上脱板之间,所述分料弹簧用于在开模时将所述分料板顶出,所述分料板与所述浮升销配合将料带浮起从而露出所述出料槽,开模时在所述吹气头的作用下将工件从所述出料槽处落下从而使料带与工件分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机构还包括分料顶针,所述分料顶针穿设于所述下模板中,所述分料顶针一端与所述分料板相连,另一端连接所述分料弹簧,所述分料弹簧用于在开模时将所述分料顶针弹起以使所述分料板顶出。
CN201711056853.7A 2017-10-27 2017-10-27 冲压模具 Active CN1097192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56853.7A CN109719205B (zh) 2017-10-27 2017-10-27 冲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56853.7A CN109719205B (zh) 2017-10-27 2017-10-27 冲压模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9205A CN109719205A (zh) 2019-05-07
CN109719205B true CN109719205B (zh) 2020-08-28

Family

ID=66293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56853.7A Active CN109719205B (zh) 2017-10-27 2017-10-27 冲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192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7132B (zh) * 2019-07-29 2022-06-24 鹏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冲压模具
CN112296181B (zh) * 2020-10-09 2023-09-15 江苏富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全周倒圆角结构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7949A (zh) * 2011-06-23 2012-01-25 苏州旭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倒角模具
CN205056802U (zh) * 2015-09-08 2016-03-02 天津星月欧瑞门业有限公司 铰链盒盖板连续模
CN205309107U (zh) * 2016-01-05 2016-06-15 深圳市新天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产品外形模内倒角的级进模具
JP6661400B2 (ja) * 2016-02-12 2020-03-11 株式会社アマダ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面取り金型及び面取り加工品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19205A (zh) 2019-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77760B (zh) 汽车门后支架连续冲压模具及其冲压方法
CN106424296B (zh) 一种五金带料双面无毛刺冲裁工艺以及无毛刺冲裁模具
CN109719205B (zh) 冲压模具
CN108326139B (zh) 具有负角翻边的冲压件的成型模具及工艺
CN205289404U (zh) 槽钢冲缺口模具
CN112108565A (zh) 一种双向打扁产品结构及其打扁工艺
CN104511522A (zh) 锥面工件斜孔冲模
CN204381195U (zh) 一种精冲孔模具
CN109226445A (zh) 切废料冲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N104525683A (zh) 薄形工件压紧冲裁模
CN205020614U (zh) 金属扣件冲压模具
CN208840289U (zh) 切废料冲压模具
CN108273925B (zh) 一种以槽形废料为扣点的铁芯叠铆装置以及运行方法
CN206335028U (zh) 一种汽车锁片冲压成型模具
CN214977129U (zh) 一种应用于精密型细pin的刺破机构
CN217990645U (zh) 一种新型无毛刺连续落料模具
CN217570462U (zh) 冲裁成型同步模具及生产线
CN217492397U (zh) 一种冲压倒角一体模具
CN214919640U (zh) 一种检测冲压模具
CN104511516A (zh) 反置式模具夹头
CN215824057U (zh) 一种l型板模具
CN215941188U (zh) 一种冲压模具中的侧剪分离机构
CN211330911U (zh) 一种高精度冲压结构
CN109807225A (zh) 基于同一基准面的侧切模具及其加工方法
CN109013832A (zh) 一种拼镶结构的汽车零件冲裁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