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35840U - 汽车的上边梁结构及车身、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的上边梁结构及车身、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435840U CN217435840U CN202220730058.1U CN202220730058U CN217435840U CN 217435840 U CN217435840 U CN 217435840U CN 202220730058 U CN202220730058 U CN 202220730058U CN 217435840 U CN217435840 U CN 2174358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rail
- roof side
- flange structure
- reinforcing plate
- fl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96 body weigh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19 thicke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汽车的上边梁结构及车身、汽车,旨在现有汽车的上边梁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上边梁结构包括上边梁内板和上边梁加强板,上边梁内板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具有第一翻边结构和第二翻边结构,上边梁加强板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具有第三翻边结构和第四翻边结构,第一翻边结构与第三翻边结构贴合固定,第二翻边结构与第四翻边结构贴合固定。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增大上边梁的横截面面积,从而增强上边梁的结构强度,通过上边梁内板和上边梁加强板的两端的翻边结构进行贴合固定,能够增大上边梁内板与上边梁加强板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强二者的连接强度和稳固性,进而进一步提升车身的上边梁的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汽车的上边梁结构及车身、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道路状况日趋复杂,在实际用车环境中,汽车遭受撞击的概率越来越大,因此,对车身结构强度的要求也更高。现有汽车的上边梁结构强度不足,导致汽车在发生侧碰时的承压性能较差。
为提高车身的结构强度,现有的汽车厂商均是通过加厚车身钢板或者增加补强结构等措施来提升车身强度,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车身强度,但却造成了车身重量大幅增加,进而导致汽车的制造、使用成本也随之大幅上升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汽车的上边梁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上边梁结构,所述上边梁结构包括上边梁内板和上边梁加强板,所述上边梁内板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具有第一翻边结构和第二翻边结构,所述上边梁加强板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具有第三翻边结构和第四翻边结构,所述第一翻边结构与所述第三翻边结构贴合固定,所述第二翻边结构与所述第四翻边结构贴合固定。
在上述汽车的上边梁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上边梁加强板在靠近所述第三翻边结构的位置具有平面接合部,所述汽车的侧围外板的顶端具有第五翻边结构,所述第五翻边结构与所述平面接合部贴合固定。
在上述汽车的上边梁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汽车的顶盖边梁具有第六翻边结构,所述第六翻边结构与所述第五翻边结构贴合固定。
在上述汽车的上边梁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五翻边结构、所述第六翻边结构与所述平面接合部通过激光焊接固定相连。
在上述汽车的上边梁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汽车还包括顶盖边梁加强板,所述顶盖边梁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汽车的顶盖边梁固定连接,所述顶盖边梁加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翻边结构固定连接。
在上述汽车的上边梁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翻边结构、所述第三翻边结构及所述顶盖边梁加强板之间采用胶结剂固定连接。
在上述汽车的上边梁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翻边结构、所述第三翻边结构及所述顶盖边梁加强板之间采用螺栓固定连接。
在上述汽车的上边梁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翻边结构和所述第三翻边结构的长度均为13至23mm。
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身,所述车身包括上述的上边梁结构。
在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的上边梁结构。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的上边梁结构包括上边梁内板和上边梁加强板,所述上边梁内板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具有第一翻边结构和第二翻边结构,所述上边梁加强板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具有第三翻边结构和第四翻边结构,所述第一翻边结构与所述第三翻边结构贴合固定,所述第二翻边结构与所述第四翻边结构贴合固定。通过这样的设置,首先能够增大上边梁的横截面面积,上边梁的横截面面积的有效提升能够增强上边梁的结构强度,汽车车身的侧面在遭受剧烈撞击时,所述上边梁内部的空腔结构能够将巨大的撞击力吸收并释放,阻止巨大的撞击力进一步向车身内部传递,从而提升了车身的承压能力,有效地保护了车内成员免受侵害,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车身承受顶压和偏压的能力;其次通过上边梁内板和上边梁加强板的两端的翻边结构进行贴合固定,能够增大上边梁内板与上边梁加强板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强二者的连接强度和稳固性,进而进一步提升车身的上边梁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上边梁加强板在靠近所述第三翻边结构的位置具有平面接合部,所述汽车的侧围外板的顶端具有第五翻边结构,所述第五翻边结构与所述平面接合部贴合固定。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增加侧围外板与上边梁加强板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强了侧围外板与上边梁加强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进一步提升了车身侧面的抗撞击能力。
又进一步地,所述汽车的顶盖边梁具有第六翻边结构,所述第六翻边结构与所述第五翻边结构贴合固定。通过这样的设置,首先能够增加车身的顶盖边梁与所述车身的侧围外板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提高顶盖边梁与侧围外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其次通过将车身的顶盖边梁、侧围外板与上边梁加强板在同一位置接合固定,能够进一步提升车身的整体稳固性。
又进一步地,所述第五翻边结构、所述第六翻边结构与所述平面接合部通过激光焊接固定相连。通过这样的设置,解决了顶盖与侧围外板及上边梁加强板之间使用传统点焊无法实现的问题;从而能够可靠地将车身的侧围外板、顶盖边梁以及上边梁加强板固定连接。
又进一步地,所述汽车还包括顶盖边梁加强板,所述顶盖边梁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汽车的顶盖边梁固定连接,所述顶盖边梁加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翻边结构固定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一方面,增强了所述顶盖的结构强度和抗顶压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将所述顶盖边梁加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翻边结构固定连接,形成了车身顶盖与车身侧围之间的第二个结合部,进一步增强了车身顶盖与车身侧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升车身的整体结构强度。
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边结构、所述第三翻边结构及所述顶盖边梁加强板之间采用胶黏剂固定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在保证所述上边梁内板、所述上边梁加强板及所述车身顶盖边梁加强板之间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的同时节省了连接部件,进而节约了材料成本、减小了车身的总质量。
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边结构、所述第三翻边结构及所述顶盖边梁加强板之间采用螺栓固定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升所述上边梁内板、上边梁加强板及所述顶盖边梁加强板的连接强度,使车身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固;同时相较于其他固定连接方式,螺栓连接使车身配件在后期需要更换时的拆装工作更加简单、快捷。
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边结构和所述第三翻边结构的长度均为13至23mm。通过这样的设置,既能保证所述第一翻边结构与所述第三翻边结构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又能避免造成材料的浪费,节约制造成本,减轻结构重量。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的汽车由于采用了上述的上边梁结构,进而具备了上述上边梁结构所具备的技术效果,相比于改进前的汽车,在制造成本和车身重量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具有更强的抵御侧面及顶端撞击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其自身的碰撞安全性,进而有效保护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的车身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的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侧围外板;11、第五翻边结构;2、顶盖;21、顶盖边梁;211、第六翻边结构;3、上边梁内板;31、第一翻边结构;32、第二翻边结构;4、上边梁加强板;41、第三翻边结构;42、第四翻边结构;43、平面接合部;5、顶盖边梁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顶”、“底”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的车身包括侧围外板1、顶盖2和上边梁结构,上边梁结构包括上边梁内板3和上边梁加强板4,其中,上边梁加强板4在靠近其顶端的位置具有平面接合部43,侧围外板1的顶端与该平面接合部43固定连接。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上边梁内板3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具有第一翻边结构31和第二翻边结构32,所述上边梁加强板4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具有第三翻边结构41和第四翻边结构42,所述第一翻边结构31与所述第三翻边结构41贴合固定,所述第二翻边结构32与所述第四翻边结构42贴合固定。
在现有技术中,上边梁内板3的顶端并不是连接到上边梁加强板4的顶端部位的,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现有技术中的上边梁内板3的顶端直接连接到所述上边梁加强板4的所述平面接合部43上。
本实用新型的车身通过将上边梁内板3的顶端延伸至上边梁加强板4的顶端并与之固定连接,能够有效地提高上边梁的横截面(即上边梁内板3与上边梁加强板4所围成的空腔的横截面)面积。
通过实际测算,上边梁内板3与上边梁加强板4所围成的空腔的横截面面积相较于现有的空腔的横截面面积增大至少57%,从而有效地提升了上边梁整个截面的强度。
上边梁的横截面面积的有效提升,使得车身的侧面在遭受剧烈撞击时,所述上边梁内部的空腔结构能够将巨大的撞击力吸收并释放,阻止巨大的撞击力进一步向车身内部传递,从而提升了车身的承压能力,有效地保护了车内成员免受侵害。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在上边梁内板3的顶端和底端以及上边梁加强板4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了翻边结构,对应的翻边结构贴合固定,增大了上边梁内板3与上边梁加强板4的连接面积,增强了二者的连接强度和稳固性,进而提升了车身上边梁的整体强度。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上边梁加强板4上的平面接合部43靠近所述第三翻边结构41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的在侧围外板1的顶端设置有第五翻边结构11,所述第五翻边结构11与所述平面接合部43贴合固定。
通过在所述侧围外板1的顶端设置第五翻边结构11与所述上边梁加强板4上的平面接合部43的固定连接,能够增加所述侧围外板1与所述上边梁加强板4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强了侧围外板1与上边梁加强板4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固性,进而进一步提升了车身侧面的抗撞击能力。
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在顶盖2的顶盖边梁21上设置有第六翻边结构211,所述第六翻边结构211与所述第五翻边结构11贴合固定。也就是说,顶盖边梁21和侧围外板1均在上边梁加强板4的平面接合部43与上边梁加强板4固定连接。
通过在顶盖边梁21上设置第六翻边结构211与侧围外板1上的第五翻边结构11的贴合固定,能够提高顶盖边梁21与侧围外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固性,此外,通过使所述车身的顶盖边梁21、侧围外板1与上边梁加强板4在同一个位置固定连接,使得车身的整体稳固更好。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五翻边结构11、所述第六翻边结构211与所述平面接合部43通过激光焊接固定相连。
通过使用激光焊接工艺将第五翻边结构11、第六翻边结构211以及平面接合部43固定,解决了顶盖2与侧围外板1及上边梁加强板4之间使用传统点焊无法实现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顶盖边梁21、侧围外板1与上边梁加强板4的连接强度,进而使得车身的整体强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身还包括顶盖边梁加强板5,所述顶盖边梁加强板5的一端与所述车身的顶盖边梁21固定连接,所述顶盖边梁加强板5的另一端与所述上边梁加强板4上的第三翻边结构41固定连接。
通过将顶盖边梁加强板5的两端分别连接顶盖边梁21和第三翻边结构41,一方面,增强了所述顶盖2的整体结构强度和抗顶压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将所述顶盖边梁加强板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翻边结构41固定连接,形成了车身顶盖2与车身侧围之间的第二个连接点,进一步增强了车身顶盖2与车身侧围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升车身的整体结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所述第一翻边结构31、所述第三翻边结构41及所述顶盖边梁加强板5之间采用胶黏剂固定连接,或者,还可以通过螺栓将所述第一翻边结构31、所述第三翻边结构41及所述顶盖边梁加强板5固定连接,再或者,还可以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共同将所述第一翻边结构31、所述第三翻边结构41及所述顶盖边梁加强板5固定连接,等等,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车身采用胶黏剂+螺栓组合的方式将所述第一翻边结构31、所述第三翻边结构41及所述顶盖边梁加强板5固定连接。
优选地,将所述第一翻边结构31和所述第三翻边结构41的长度均设置在13至23mm的范围内。
通过将所述翻边结构设置在13至23mm的范围,是有充足的科学依据和实验数据做支撑的,是经过科研人员反复大量的实验论证过的,结论表明,将所述翻边结构设定在此范围既能保证所述第一翻边结构31与所述第三翻边结构41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又能避免造成材料的过渡浪费,同时很好地控制了车辆的制造成本和车身的结构重量。
示例性地,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所述第一翻边结构31和所述第三翻边结构41的长度均设置为15mm、18mm、20mm、22mm等等。
进一步优选地,将第一翻边结构31和第三翻边结构41的长度均设置为20mm。通过将所述第一翻边结构31、第三翻边结构41的长度设置为20mm,实现了同时兼顾车身强度和材料成本的最优方案。
最后,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的车身。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的上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梁结构包括上边梁内板和上边梁加强板,所述上边梁内板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具有第一翻边结构和第二翻边结构,所述上边梁加强板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具有第三翻边结构和第四翻边结构,所述第一翻边结构与所述第三翻边结构贴合固定,所述第二翻边结构与所述第四翻边结构贴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上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梁加强板在靠近所述第三翻边结构的位置具有平面接合部,所述汽车的侧围外板的顶端具有第五翻边结构,所述第五翻边结构与所述平面接合部贴合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的上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的顶盖边梁具有第六翻边结构,所述第六翻边结构与所述第五翻边结构贴合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的上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翻边结构、所述第六翻边结构与所述平面接合部通过激光焊接固定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上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还包括顶盖边梁加强板,所述顶盖边梁加强板的一端与所述汽车的顶盖边梁固定连接,所述顶盖边梁加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翻边结构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的上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结构、所述第三翻边结构及所述顶盖边梁加强板之间采用胶黏剂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的上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结构、所述第三翻边结构及所述顶盖边梁加强板之间采用螺栓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的上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结构和所述第三翻边结构的长度均为13至23mm。
9.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上边梁结构。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上边梁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730058.1U CN217435840U (zh) | 2022-03-30 | 2022-03-30 | 汽车的上边梁结构及车身、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730058.1U CN217435840U (zh) | 2022-03-30 | 2022-03-30 | 汽车的上边梁结构及车身、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435840U true CN217435840U (zh) | 2022-09-16 |
Family
ID=83215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730058.1U Active CN217435840U (zh) | 2022-03-30 | 2022-03-30 | 汽车的上边梁结构及车身、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43584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93521A (zh) * | 2022-09-06 | 2023-01-13 |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Cn) | 一种车身结构及车辆 |
-
2022
- 2022-03-30 CN CN202220730058.1U patent/CN21743584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93521A (zh) * | 2022-09-06 | 2023-01-13 |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Cn) | 一种车身结构及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4067210A1 (en) | Reinforcing structure for rear portion of vehicle body | |
CN217435840U (zh) | 汽车的上边梁结构及车身、汽车 | |
CN213735195U (zh) | 用于车辆的b柱总成和车辆 | |
CN112103425A (zh) | 一种高机械性能的电池盒下壳体 | |
CN216184402U (zh) | 天窗顶盖总成及车辆 | |
CN111301535A (zh) | C柱门槛梁连接结构及汽车 | |
CN103465967A (zh) | 车身顶盖的加强结构及包括其的汽车 | |
JP2022063832A (ja) | 電気自動車用スクラムタイプサイドシル構造 | |
CN209704281U (zh) | 车门铰链安装板、车身组件及车辆 | |
CN216684626U (zh) | 汽车及其后轮罩总成 | |
CN216301227U (zh) | 用于车辆的纵梁及车辆 | |
CN213594387U (zh) | 车辆门槛加强结构、车身总成和车辆 | |
CN213442783U (zh) | 一种新型车身c柱加强结构 | |
CN213676352U (zh) | 一种高强度钢辊压拼焊电池盒边梁 | |
CN212125295U (zh) | 一种后部车身结构及汽车 | |
CN219312878U (zh) | 车身结构及车身 | |
CN101021135A (zh) |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结构 | |
CN221563224U (zh) | 一种前副车架纵梁加强结构、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 |
CN219339563U (zh) | 车身侧围组件及车辆 | |
CN218929595U (zh) | 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 | |
CN217048787U (zh) | 汽车的车身及汽车 | |
CN216301241U (zh) | 用于车辆的侧围加强板总成、用于车辆的白车身及车辆 | |
CN211468591U (zh) | 车厢前板装配结构 | |
CN212473679U (zh) | 用于车辆的地板总成及车辆 | |
CN220884009U (zh) | 车门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