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25295U - 一种后部车身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部车身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125295U CN212125295U CN202020163590.0U CN202020163590U CN212125295U CN 212125295 U CN212125295 U CN 212125295U CN 202020163590 U CN202020163590 U CN 202020163590U CN 212125295 U CN212125295 U CN 2121252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anging
- side wall
- inner chamber
- vehicle body
- thresho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部车身结构及汽车,包括侧围、后纵梁、横梁和门槛梁,所述后纵梁、所述横梁和所述门槛梁相连接形成下车体,所述侧围与所述下车体相连接形成车身总成,所述侧围上设置有C柱下段,所述C柱下段设置有第一内腔,所述后纵梁设置有第二内腔,所述横梁设置有第三内腔,所述第一内腔、所述第二内腔和所述第三内腔之间形成连贯空腔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后部车身结构及汽车,门槛梁后端的接头刚度大,保证后纵梁与侧围之间的安装点连接强度大,车身总成满足刚度需求,且提高部件之间的密封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部车身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全铝车身中,门槛梁、后纵梁和侧围等搭接的相关零件为同种材料铝件,连接较为容易实现。而在钢铝混合车身中,车身总成中有钢件和铝件两种,对各部件之间的接头处连接提出了新的设计需求。
现有技术中,汽车的侧围、门槛梁、后纵梁以及横梁相连接形成车身总成,但门槛梁截面和后纵梁截面之间相错开,即各部件的内腔相错位,导致部件之间的密封性能不佳,并导致后纵梁、横梁与门槛梁的后端相连接时连接强度小。具体地,上述车身总成的门槛梁后端的接头刚度小,且后纵梁与侧围之间的安装点连接强度小,无法满足车身总成的刚度需求,此外,上述结构使得车身受到弯扭时,门洞的变形量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部车身结构,该后部车身结构使得门槛梁后端的接头刚度大,保证后纵梁与侧围之间的安装点连接强度大,车身总成满足刚度需求,且提高部件之间的密封性能。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部车身结构,包括侧围、后纵梁、横梁和门槛梁,所述后纵梁、所述横梁和所述门槛梁相连接形成下车体,所述侧围与所述下车体相连接形成车身总成,所述侧围上设置有C柱下段,所述C柱下段设置有第一内腔,所述后纵梁设置有第二内腔,所述横梁设置有第三内腔,所述第一内腔、所述第二内腔和所述第三内腔之间形成连贯空腔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后纵梁包括纵梁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纵梁本体侧部的搭接部,所述搭接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内腔相连通的开口,所述C柱下段的下端与所述搭接部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搭接部还包括位于所述开口侧部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沿所述纵梁本体的侧壁延伸,所述门槛梁的顶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翻边相对应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纵梁本体还设置有沿其侧壁延伸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第一翻边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侧围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纵梁本体还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搭接部相对设置,所述门槛梁的后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包括两块设置于所述纵梁本体一侧的连接板,两块所述连接板之间形成连接槽,所述门槛梁的后端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且所述门槛梁两个相邻的端面分别与两块所述连接板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横梁包括横梁本体,所述第三内腔沿所述横梁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横梁本体的两个相对的侧边上分别设有第四翻边,所述横梁本体通过所述第四翻边与所述纵梁本体相连接;
所述横梁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部相对应的搭接边,所述横梁本体通过所述搭接边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门槛梁具有若干第四内腔,各所述第四内腔沿所述门槛梁的挤出方向排列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四内腔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门槛梁为铝挤压件,所述后纵梁和所述侧围为钢冲压件,所述横梁为铝冲压件。
为了实现相同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后部车身结构。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C柱下段设置有第一内腔,后纵梁设置有第二内腔,横梁设置有第三内腔,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之间形成连贯空腔结构,提高了后纵梁、横梁与门槛梁的后端相连接时的连接强度,有效提高了门槛后部接头处的刚度,减小了当车身受到弯扭时门洞的变形量,且使得C柱下段与门槛梁的连接处密封性能良好;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三内腔之间形成连贯空腔结构,从而使得C柱下段、后纵梁和横梁之间传力更加连贯,有效提升车身的扭转刚度、模态和碰撞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部车身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部车身结构的其中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面视图。
图4为图2中B-B处的剖面视图。
图5为图2中C-C处的剖面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部车身结构的其中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D-D处的剖面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门槛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E-E处的剖面视图。
图中:1、侧围;2、后纵梁;21、第二内腔;22、纵梁本体;22a、第三翻边;22b、连接板;23、第一翻边;3、横梁;31、第三内腔;32、横梁本体;32a、第四翻边;32b、搭接边;4、门槛梁;41、第二翻边;42、第四内腔;43、加强筋;5、C柱下段;51、第一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如图1至图12所示,其中图1中的箭头方向代表由第一内腔51、第二内腔21、第三内腔31形成的连贯空腔结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后部车身结构,包括侧围1、后纵梁2、横梁3和门槛梁4,所述后纵梁2、所述横梁3和所述门槛梁4相连接形成下车体,所述侧围1与所述下车体相连接形成车身总成,所述侧围1上设置有C柱下段5,需要指出的是,C柱下段5的顶部用于与C柱搭接,从而实现C柱与车身总成的搭接,C柱下段5的底部与后纵梁2相连接,所述C柱下段5设置有第一内腔51,所述后纵梁2设置有第二内腔21,所述横梁3设置有第三内腔31,所述第一内腔51、所述第二内腔21和所述第三内腔31之间形成连贯空腔结构,提高了后纵梁2、横梁3与门槛梁4的后端相连接时的连接强度,有效提高了门槛后部接头处的刚度,且使得C柱下段5与门槛梁4的连接处密封性能良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纵梁2包括纵梁本体22和设置在所述纵梁本体22侧部的搭接部,所述搭接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内腔21相连通的开口,第一内腔51通过开口与第二内腔21相连通,使得C柱下段5与门槛梁4的连接处密封性良好,所述C柱下段5的下端与所述搭接部相连接,纵梁本体22通过搭接部与C柱下段5实现牢固连接。优选地,所述搭接部还包括位于所述开口侧部的第一翻边23,所述第一翻边23沿所述纵梁本体22的侧壁延伸,所述门槛梁4的顶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翻边23相对应的第二翻边41,所述第一翻边23与所述第二翻边41相连接。通过设置第一翻边23和第二翻边41,使得纵梁本体22与侧围1之间的搭接面积增大,从而保证纵梁本体22与侧围1之间的连接强度,且避免第一内腔51和第二内腔21发生错位。进一步地,所述纵梁本体22还设置有沿其侧壁延伸的第三翻边22a,所述第三翻边22a和所述第一翻边23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三翻边22a与所述侧围1相连接,由此进一步提高纵梁本体22与侧围1的连接强度。
其中,所述纵梁本体22还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搭接部相对设置,所述门槛梁4的后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纵梁本体22上的连接部和搭接部错开设置,从而使得纵梁本体22、门槛梁4以及侧围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且方便于各部件之间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两块设置于所述纵梁本体22一侧的连接板22b,两块所述连接板22b之间形成连接槽,所述门槛梁4的后端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且所述门槛梁4两个相邻的端面分别与两块所述连接板22b相连接,从而使得门槛梁4的后端牢固地与纵梁本体22相连接,两块连接板22b之间形成的连接槽对门槛梁4具有定位作用,便于门槛梁4的连接。此外,连接槽与侧围1相对设置,侧围1与门槛梁4的另一个端面相连接,由此保证门槛梁4的后端稳定地与侧围1、纵梁本体22相连接。
此外,所述横梁3包括横梁本体32,所述第三内腔31沿所述横梁本体32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横梁本体32的两个相对的侧边上分别设有第四翻边32a,所述横梁本体32通过所述第四翻边32a与所述纵梁本体22相连接;所述横梁本体32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部相对应的搭接边32b。本实施例中,搭接边32b连接在连接槽的外侧,搭接边32b与两块连接板22b对应设置,所述横梁本体32通过所述搭接边32b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横梁本体32通过第四翻边32a和搭接边32b与纵梁本体22相连接,由此保证横梁本体32与纵梁本体22之间连接牢固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门槛梁4为铝挤压件,所述后纵梁2和所述侧围1为钢冲压件,所述横梁3为铝冲压件,门槛梁4、横梁3采用铝合金材料,可以降低车身重量,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后纵梁2和侧围1为钢冲压件,能够提高车身结构强度。需要指出的是,后纵梁2及侧围1采用钢板冲压成型后通过点焊连接,横梁3采用铝板冲压成型后通过SPR(自冲铆接)连接而成,门槛梁4为铝合金挤压成型;后纵梁2与横梁3通过SPR连接,门槛梁4与侧围1通过FDS(旋转攻丝铆接)连接,门槛梁4与后纵梁2通过FDS连接。具体来说,首先由后纵梁2、横梁3和门槛梁4相连接形成下车体,然后下车体与侧围1总成通过焊接及FDS连接形成车身总成,门槛梁4、后纵梁2、横梁3及侧围1总成通过FDS、SPR、点焊及CO2保护焊等工艺连接形成车身总成。
所述门槛梁4具有若干第四内腔42,各所述第四内腔42沿所述门槛梁4的挤出方向排列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四内腔4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43,从而使得门槛梁4结构强度满足需求。
为了实现相同的目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后部车身结构。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部车身结构及汽车,C柱下段5设置有第一内腔51,后纵梁2设置有第二内腔21,横梁3设置有第三内腔31,第一内腔51、第二内腔21和第三内腔31之间形成连贯空腔结构,提高了后纵梁2、横梁3与门槛梁4的后端相连接时的连接强度,有效提高了门槛后部接头处的刚度,减小了当车身受到弯扭时门洞的变形量,且使得C柱下段5与门槛梁4的连接处密封性能良好;第一内腔51、第二内腔21和第三内腔31之间形成连贯空腔结构,使得C柱下段5、后纵梁2和横梁3之间传力更加连贯,有效提升车身的扭转刚度、模态和碰撞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后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围、后纵梁、横梁和门槛梁,所述后纵梁、所述横梁和所述门槛梁相连接形成下车体,所述侧围与所述下车体相连接形成车身总成,所述侧围上设置有C柱下段,所述C柱下段设置有第一内腔,所述后纵梁设置有第二内腔,所述横梁设置有第三内腔,所述第一内腔、所述第二内腔和所述第三内腔之间形成连贯空腔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包括纵梁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纵梁本体侧部的搭接部,所述搭接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内腔相连通的开口,所述C柱下段的下端与所述搭接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还包括位于所述开口侧部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沿所述纵梁本体的侧壁延伸,所述门槛梁的顶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翻边相对应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本体还设置有沿其侧壁延伸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和所述第一翻边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侧围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本体还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搭接部相对设置,所述门槛梁的后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两块设置于所述纵梁本体一侧的连接板,两块所述连接板之间形成连接槽,所述门槛梁的后端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且所述门槛梁两个相邻的端面分别与两块所述连接板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横梁本体,所述第三内腔沿所述横梁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横梁本体的两个相对的侧边上分别设有第四翻边,所述横梁本体通过所述第四翻边与所述纵梁本体相连接;
所述横梁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部相对应的搭接边,所述横梁本体通过所述搭接边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梁具有若干第四内腔,各所述第四内腔沿所述门槛梁的挤出方向排列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四内腔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梁为铝挤压件,所述后纵梁和所述侧围为钢冲压件,所述横梁为铝冲压件。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后部车身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63590.0U CN212125295U (zh) | 2020-02-12 | 2020-02-12 | 一种后部车身结构及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63590.0U CN212125295U (zh) | 2020-02-12 | 2020-02-12 | 一种后部车身结构及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125295U true CN212125295U (zh) | 2020-12-11 |
Family
ID=73677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163590.0U Active CN212125295U (zh) | 2020-02-12 | 2020-02-12 | 一种后部车身结构及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12529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76961A (zh) * | 2021-06-11 | 2021-08-20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增程式电动商务车的下车体地板布置结构 |
-
2020
- 2020-02-12 CN CN202020163590.0U patent/CN21212529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76961A (zh) * | 2021-06-11 | 2021-08-20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增程式电动商务车的下车体地板布置结构 |
CN113276961B (zh) * | 2021-06-11 | 2022-03-11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增程式电动商务车的下车体地板布置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889888B2 (en) | Side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 |
CN209739183U (zh) | 一种汽车门槛及车身侧碰加强结构 | |
US10189505B2 (en) | Side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 |
CN211494267U (zh) | 汽车侧围总成及汽车 | |
US20140159422A1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CN112590690B (zh) | 汽车后防撞梁连接结构及后防撞梁安装方法 | |
CN212579992U (zh) | 门槛梁结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 |
CN212125295U (zh) | 一种后部车身结构及汽车 | |
CN111301535A (zh) | C柱门槛梁连接结构及汽车 | |
CN208963181U (zh) | 电动汽车车身底板结构 | |
CN213862430U (zh) | 门槛结构及车辆 | |
CN213799905U (zh) | 一种汽车a柱总成及汽车 | |
CN215706658U (zh) | 一种用于车身的b柱结构及车辆 | |
CN114987627A (zh) | 一种电动汽车前地板结构及包括该前地板结构的电动汽车 | |
CN212797112U (zh) | 一种c柱与门槛梁连接结构 | |
CN211918842U (zh) | A柱门槛连接结构和汽车 | |
CN211568105U (zh) | 一种前纵梁总成后部连接结构 | |
CN210912634U (zh) | 一种门槛梁 | |
CN219601395U (zh) | D柱组件、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218858546U (zh) | 汽车前地板总成及汽车 | |
CN218172396U (zh) | 汽车前门框架结构及汽车 | |
CN216269537U (zh) | 车辆的侧围加强结构和车辆 | |
CN212373314U (zh) | 一种钢铝防撞梁结构及汽车 | |
CN218316349U (zh) | 汽车前座椅安装结构及汽车 | |
CN219584322U (zh) | 车身骨架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