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19119U - 一种注塑产品的成型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注塑产品的成型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19119U
CN217319119U CN202220895037.5U CN202220895037U CN217319119U CN 217319119 U CN217319119 U CN 217319119U CN 202220895037 U CN202220895037 U CN 202220895037U CN 217319119 U CN217319119 U CN 217319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cutter
mold
die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9503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诗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luda Xiame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uluda Xiame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luda Xiame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uluda Xiame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9503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19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19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191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产品的成型分离装置,其中,一种注塑产品的成型分离装置,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切刀组件及动力组件;第一模具上设有入料口及A型腔;第二模具上设有B型腔及连接腔;A型腔与B型腔配合形成产品腔,连接腔联通B型腔与入料口;切刀组件的切刀设置于B型腔及连接腔交界处,动力机构驱动切刀抵接第一模具,进而切断B型腔与连接腔的连接。本实用新型在注塑保压完成后/冷却前,动力组件启动,推动切刀组件整体运动,当切刀运动到所设计好的止动面后停下,此时切刀顶面与第一模具抵接,使产品和浇口两边分离,从而实现模内把浇口切断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注塑产品的成型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产品的成型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在注塑产品的成型制造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浇口向模具的成型腔内注入液态的材料,而当成型完成后,产品上会形成与浇口形状相同的浇口料,浇口料不属于产品本身的结构,因此需要将浇口料从产品上去除。传统技术中,一般在零件脱模后再对浇口料进行人工去除,但人工去除无法精确控制去除的效果,会产生残留、去除过多等质量问题。
如公开号为CN106273283A,公告时间为2017.01.04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模内切刀防压退浇口自动切割装置,包括公模仁以及与公模仁配合盖阖的母模仁,公模仁和母模仁配合盖阖形成用于产品成型的模腔,公模仁上设有与模腔连通的浇口,与模腔连通的浇口一侧设有能伸入模腔内切割浇口的切刀、以及驱动切刀往复移动并在注塑时锁定切刀移动防止其在注塑压力影响下后退的驱动锁定装置。
但是上述方案虽然能够实现模内切割浇口,但是其并不能稳定且高质量地将产品与浇口料分开影响生产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对浇口料切割质量差、分离不稳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产品的成型分离装置,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切刀组件及动力组件;
所述第一模具上设有入料口及A型腔;所述第二模具上设有B型腔及连接腔;所述A型腔与所述B型腔配合形成产品腔,所述连接腔联通所述B型腔与所述入料口;
所述切刀组件设置于所述B型腔及所述连接腔交界处,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切刀组件抵接第一模具,进而切断所述B型腔与所述连接腔的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腔腔口宽度小于腔内最宽处宽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A型腔深度大于所述B型腔深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切刀组件还包括切刀固定板,所述切刀固定在所述切刀固定板上,所述动力组件驱动所述切刀固定板,进而带动所述切刀与所述第一模具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具上还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切刀抵接处后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模具上还设有切刀槽,所述切刀沿所述切刀槽运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A型腔内设有第一凸起、所述B型腔内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及所述第二凸起合模后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腔与所述入料口对应位置设有入料孔,所述入料孔内设置有入料顶针,所述入料顶针在所述动力组件作用下沿入料孔运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腔内还设有浇口孔,所述浇口孔内设置有浇口顶针,所述浇口顶针在所述动力组件作用下沿所述浇口孔运动。
基于上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注塑保压完成后/冷却前,动力组件启动,推动切刀组件整体运动,当切刀运动到所设计好的止动面后停下,此时切刀顶面与第一模具抵接,使产品和浇口两边分离,从而实现模内把浇口切断的功能。
2、本实用新型对产品腔及连接腔进行设计,第一模具上部设置连接腔,并使连接腔对浇口料有一定限制作用,使得开模后能精确地将产品及浇口料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有益效果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有益效果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下面描述中附图所述的位置关系,若无特别指明,皆是图示中组件绘示的方向为基准。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注塑产品的成型分离装置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注塑产品的成型分离装置打开时的立体图;
图3为图2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模具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模具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合模时模仁的俯视图;
图7为图6A-A处剖视图;
图8为图7B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模具爆炸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模具、切刀组件及动力组件的爆炸视图。
附图标记:
100第一模具 110入料口 120A型腔
121第一凸起 130缓冲槽 200第二模具
210B型腔 211第二凸起 220连接腔
221入料孔 222浇口孔 230切刀槽
300切刀组件 310切刀 320切刀固定板
400入料顶针 500浇口顶针 600动力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设计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所有术语 (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术语应被理解为具有与这些术语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和相关领域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意义来理解,除本实用新型中明确如此定义之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产品的成型分离装置,包括第一模具100、第二模具200、切刀组件300及动力组件600;
所述第一模具100上设有入料口110及A型腔120;所述第二模具200上设有B型腔210及连接腔220;所述A型腔120与所述B型腔210配合形成产品腔,所述连接腔220联通所述B型腔210与所述入料口110;
所述切刀组件300的切刀310设置于所述B型腔210及所述连接腔220 交界处,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切刀310抵接第一模具100,进而切断所述B 型腔210与所述连接腔220的连接。
具体实施时,如图1~5所示,注塑产品的成型分离装置主体由第一模具 100、第二模具200、切刀组件300及动力组件600组成。
第一模具100上设有入料口110及A型腔120,第二模具200上设有B型腔210及连接腔220。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合模时,A型腔120与B 型腔210配合形成完整的产品腔,物料通过入料口110进入第二模具200上的连接腔220,并沿连接腔220流入产品腔。
物料流经第二模具200上的连接腔220后形成浇口料,同时因第一模具 100上不设置连接腔220,浇口料仅在第二模具200上形成,使得第一模具100 及第二模具200打开时,浇口料会跟随第二模具200共同离开。并且,由于第一模具100上仅设置A型腔120,浇口料与产品的连接处的厚度最厚也仅为 B型腔210的厚度,实际厚度可根据具体物料决定。相较传统模仁上下同时设置连接腔220,仅在第二模具200处设置连接腔220可以使得产品与浇口料的连接处更薄,更薄的连接有利于后续切割的快速进行,并且不会导致临近切割除产品受到切割力的影响发生形变、裂纹等质量问题。
切刀组件300的切刀310设置在B型腔210和连接腔220的交界处,动力机构驱动切刀310由第二模具200向第一模具100移动,最后切刀310与第一模具100抵接,切断了B型腔210与连接腔220之间的连接,达到切断产品与浇口料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连接腔220腔口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腔220腔内最宽处的宽度。
具体实施时,如图7~8所示,连接腔220横截面腔口处的宽度小于连接腔220腔内最宽处宽度。即连接腔220的腔口处呈收缩的趋势,使得浇口料成型后,连接腔220的腔壁对其有包裹作用,在第二模具200离开时,连接腔220对浇口料的包裹作用能使其伴随第二模具200共同离开。
进一步地,所述A型腔120的深度大于所述B型腔210的深度。
具体实施时,如图7~8所示,A型腔120深度大于B型腔210深度,在不改变产品的形状规格的情况下,使A型腔120的深度大于B型腔210的深度,及成型时使产品的主要部分位于第一模具100,第二模具200起密封成型及物料流入的作用,使得切割分离后,产品不会随第二模具200离开,而是确保其留在第一模具100上,待后续设备处理。具体的,后续设备可采用真空机械手,可以便捷地将产品从第一模具100上吸取、转移。
优选地,所述第一模具100上还设有缓冲槽130,所述缓冲槽130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具100与所述切刀310抵接处后方。
具体实施时,如图7~8所示,第一模具100上设有缓冲槽130,缓冲槽 130设置于第一模具100与切刀310抵接处后方的连接腔220对应位置,用于对切割时受到挤压的浇口料进行缓冲,进一步是否浇口料收到的切割力,使切割的进行更加顺利。
优选地,所述第二模具200上还设有切刀槽230,所述切刀310沿所述切刀槽230运动。
具体实施时,如图7~8所示,第二模具200上设有切刀槽230,使切刀310进行切割时,沿切刀槽230进行运动。优选的,第二模具200上切刀槽 230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切刀槽230能够根据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切刀310,选择更加适合的槽型。对于模块化的切刀槽230若截断了连接腔220,切刀槽 230上表面需对应设置截断的连接腔220部分,使得物料流动不被阻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切刀组件300还包括切刀固定板320,所述切刀310 固定在所述切刀固定板320上,所述动力组件600驱动所述切刀固定板320,进而带动所述切刀310与所述第一模具100抵接。
具体实施时,如图1及图10所示,切刀310固定在切刀固定板320上,切刀310的样式、数量及位置可根据实际产品腔与连接腔220交界处的数量设置。动力组件600驱动切刀固定板320,即可带动所有切刀310同步进行切割。具体的,切刀组件300还可设置缓冲及回复组件,从而更好地进行工作。动力组件600可采用油缸与转动杆的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A型腔120内设有第一凸起121、所述B型腔210内设有第二凸起211,所述第一凸起121及所述第二凸起211合模后抵接。
具体实施时,如图1~4所示,A型腔120内设有第一凸起121、B型腔 210内设有第二凸起211,第一凸起121及第二凸起211合模后抵接,第一凸起121及第二凸起211抵接后使得产品可以产生对应凸起形状的空洞。具体的,第一凸起121及第二凸起211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进而对产品样式进行微调。
优选地,所述连接腔220与所述入料口110对应位置设有入料孔221,所述入料孔221内设置有入料顶针400,所述入料顶针400在所述动力组件600 作用下沿入料孔221运动。
具体实施时,如图5及图10所示,合模时,连接腔220与入料口110对应位置设有入料孔221,入料孔221内设置有入料顶针400。第二模具200带浇口料离开后,入料顶针400在动力组件600作用下沿入料孔221运动,将浇口料顶出连接腔22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腔220内还设有浇口孔222,所述浇口孔222内设置有浇口顶针500,所述浇口顶针500在所述动力组件600作用下沿所述浇口孔222运动。
具体实施时,如图5及图10所示,连接腔220内还设有浇口孔222,浇口孔222内设置有浇口顶针500,第二模具200带浇口料离开后,浇口顶针 500在所述动力组件600作用下沿浇口孔222运动。
优选的,浇口孔222可设置于接近切刀槽230位置,并根据产品腔数量设置,配合浇口顶针500,以确保将浇口料顶出连接腔220,完成进行新一轮工作的清理准备工作。
优选的,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整体可采用固定板固定于外部设备,并配合导柱及导套使得合模更加精确、顺畅。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尽管现有技术中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例或技术方案可以仅在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改进,而不必同时解决现有技术中或者背景技术中列出的全部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一个权利要求中没有提到的内容不应当作为对于该权利要求的限制。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诸如第一模具100、入料口110、A型腔120、第一凸起121、缓冲槽130、第二模具200、B型腔210、第二凸起211、连接腔220、入料孔221、浇口孔222、切刀槽230、切刀组件300、切刀310、切刀固定板320、入料顶针400、浇口顶针500、动力组件60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注塑产品的成型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切刀组件及动力组件;
所述第一模具上设有入料口及A型腔;所述第二模具上设有B型腔及连接腔;所述A型腔与所述B型腔配合形成产品腔,所述连接腔联通所述B型腔与所述入料口;
所述切刀组件的切刀设置于所述B型腔及所述连接腔交界处,所述动力组件驱动所述切刀抵接第一模具,进而切断所述B型腔与所述连接腔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产品的成型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腔腔口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腔腔内最宽处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产品的成型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型腔的深度大于所述B型腔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产品的成型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上还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具与所述切刀抵接处后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产品的成型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具上还设有切刀槽,所述切刀沿所述切刀槽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产品的成型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组件还包括切刀固定板,所述切刀固定在所述切刀固定板上,所述动力组件驱动所述切刀固定板,进而带动所述切刀与所述第一模具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产品的成型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型腔内设有第一凸起、所述B型腔内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及所述第二凸起合模后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产品的成型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腔与所述入料口对应位置设有入料孔,所述入料孔内设置有入料顶针,所述入料顶针在所述动力组件作用下沿入料孔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产品的成型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腔内还设有浇口孔,所述浇口孔内设置有浇口顶针,所述浇口顶针在所述动力组件作用下沿所述浇口孔运动。
CN202220895037.5U 2022-04-18 2022-04-18 一种注塑产品的成型分离装置 Active CN217319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95037.5U CN217319119U (zh) 2022-04-18 2022-04-18 一种注塑产品的成型分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95037.5U CN217319119U (zh) 2022-04-18 2022-04-18 一种注塑产品的成型分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19119U true CN217319119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46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95037.5U Active CN217319119U (zh) 2022-04-18 2022-04-18 一种注塑产品的成型分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191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24805B (zh) 一种设置有水口剪切结构的塑料件加工用注塑模具
CN217319119U (zh) 一种注塑产品的成型分离装置
CN212528569U (zh) 一种注塑工件模内切水口装置
CN216465971U (zh) 一种模内裁切注塑模具
CN212171195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切水口机构
CN115923049A (zh) 一种用于双色模的一次料头模内切除机构及双色模
CN213618023U (zh) 一种咖啡机罩壳的专用模具
CN113977878A (zh) 一种模内裁切注塑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N208164199U (zh) 一种微型开关外壳的注塑模具
CN214137104U (zh) 一种滑块上方潜伏式进胶模具结构
CN217752549U (zh) 一种塑料管件内壁进胶结构
CN220923184U (zh) 具有模内切胶口的进胶模具
CN219667334U (zh) 一种带孔制件一次性成型注塑模具
CN213321454U (zh) 注塑模具潜水浇口结构
CN220348973U (zh) 一模多腔密封盒卡扣成型模具
CN215359687U (zh) 一种自动剪切胶口的模具结构
CN214419472U (zh) 一种薄壁产品注塑模具
CN215396674U (zh) 高密封塑料储油桶整体式倒扣脱模机构
CN217098716U (zh) 一种滑块上自动断料头的模具结构
CN217752579U (zh) 注塑模具模内自动切水口延时顶出机构
CN213533613U (zh) 牛角进胶易脱模结构
CN219171565U (zh) 一种潜顶针进胶的进胶结构
CN210233833U (zh) 一种可以自动去除残胶的叠层模具
CN210257094U (zh) 一种滑块上流道机械顶出机构
CN210061844U (zh) 一种滑块拉断自动断浇口的模具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