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45599U - 一种前悬架下摆臂结构、前悬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悬架下摆臂结构、前悬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545599U CN216545599U CN202123374319.5U CN202123374319U CN216545599U CN 216545599 U CN216545599 U CN 216545599U CN 202123374319 U CN202123374319 U CN 202123374319U CN 216545599 U CN216545599 U CN 2165455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inge hole
- front suspension
- swing arm
- xarm
- arm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悬架下摆臂结构、前悬架及车辆。前悬架下摆臂结构包括横臂、斜臂和斜筋,斜臂的第一端和横臂的第一端连接,且斜臂和横臂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铰接孔,斜臂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铰接孔,横臂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铰接孔,斜筋分别与斜臂和横臂连接,横臂、斜臂和斜筋形成A型结构,且第一铰接孔的中心点、第二铰接孔的中心点和第三铰接孔的中心点的连线形成直角三角形。由于三角形稳定性最佳,因此前悬架下摆臂的三个铰接点形成的三角形可提高前悬架下摆臂的强度和刚度,另外由于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可使前悬架下摆臂结构使车桥端的铰接点绕着车架的两个铰接点上下摆动不会产生前后方向的偏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悬架下摆臂结构、前悬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的悬架的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是连接车身与车轮之间一切传动连接装置的总成。汽车的悬架摆臂总成主要通过前衬套、后衬套与前副车架总成进行连接,并通过球销组件与转向节及转向导向机构进行连接。
汽车的前悬架下摆臂,是前悬架主要导向杆件,同时兼起推力杆作用,承受启动、制动、转弯时的纵向力及横向力,是决定整车性能的关键部件之一。
由于前悬架下摆臂为主要承受力部件,需满足较大的强度及刚度,造成前悬架下摆臂的强度要求大,制造成本高。
因此,亟需一种前悬架下摆臂结构及前悬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前悬架下摆臂结构,能够降低前悬架下摆臂的强度要求,降低制造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前悬架下摆臂结构,包括横臂、斜臂和斜筋,所述斜臂的第一端和所述横臂的第一端连接,且所述斜臂和所述横臂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铰接孔,所述斜臂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铰接孔,所述横臂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铰接孔,所述斜筋分别与所述斜臂和所述横臂连接,所述横臂、所述斜臂和所述斜筋形成A型结构,且所述第一铰接孔的中心点、第二铰接孔的中心点和第三铰接孔的中心点的连线形成直角三角形。
作为上述前悬架下摆臂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铰接孔的中心点、第二铰接孔的中心点和第三铰接孔的中心点的连线形成等腰直角三角形。
作为上述前悬架下摆臂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铰接孔的中心轴线、第二铰接孔的中心轴线和第三铰接孔的中心轴线非共面设置。
作为上述前悬架下摆臂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铰接孔、所述第二铰接孔和所述第三铰接孔内均设置有关节轴承。
作为上述前悬架下摆臂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铰接孔的一端设置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与所述关节轴承抵接。
作为上述前悬架下摆臂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法兰盘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于所述横臂上。
作为上述前悬架下摆臂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铰接孔和所述第三铰接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卡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前悬架,能够提高前悬架的强度,降低生产成本。
提供一种前悬架,包括上述所得前悬架下摆臂结构。
作为上述前悬架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铰接孔和所述第三铰接孔通过销轴和隔套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第二铰接孔和所述第三铰接孔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隔套。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能够提高车辆的强度,降低成本。
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所得前悬架。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前悬架下摆臂结构包括横臂、斜臂和斜筋,斜臂的第一端和横臂的第一端连接,且斜臂和横臂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铰接孔,斜臂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铰接孔,横臂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铰接孔,斜筋分别与斜臂和横臂连接,横臂、斜臂和斜筋形成A型结构,且第一铰接孔的中心点、第二铰接孔的中心点和第三铰接孔的中心点的连线形成直角三角形。由于第一铰接孔的中心点、第二铰接孔的中心点和第三铰接孔的中心点的连线形成直角三角形,由于三角形稳定性最佳,因此前悬架下摆臂的三个铰接点形成的三角形可提高前悬架下摆臂的强度和刚度,降低前悬架下摆臂的制造成本,另外由于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各铰接点上的力沿着横臂分解后,前悬架不会受到前后方向的作用力,只会受到上下方向的作用力,故可使前悬架下摆臂结构使车桥端的铰接点绕着车架的两个铰接点上下摆动不会产生前后方向的偏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悬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悬架下摆臂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悬架下摆臂结构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悬架下摆臂结构的另外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横臂;2、斜臂;3、斜筋;4、第一铰接孔;5、第二铰接孔;6、第三铰接孔;7、关节轴承;8、法兰盘;9、螺栓;10、卡簧;100、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针对现有技术中前悬架下摆臂强度要求大,制造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前悬架,如图1所示,前悬架包括车架100和前悬架下摆臂结构,车架100与前悬架下摆臂结构铰接连接。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前悬架下摆臂结构包括横臂1、斜臂2和斜筋3,斜臂2的第一端和横臂1的第一端连接,且斜臂2和横臂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铰接孔4,斜臂2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铰接孔5,横臂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铰接孔6,斜筋3分别与斜臂2和横臂1连接,横臂1、斜臂2和斜筋3形成A型结构,且第一铰接孔4的中心点、第二铰接孔5的中心点和第三铰接孔6的中心点的连线形成直角三角形。
由于第一铰接孔4的中心点、第二铰接孔5的中心点和第三铰接孔6的中心点的连线形成直角三角形,由于三角形稳定性最佳,因此前悬架下摆臂的三个铰接点形成的三角形可提高前悬架下摆臂的强度和刚度,降低前悬架下摆臂的制造成本,另外由于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各铰接点上的力沿着横臂分解后,前悬架不会受到前后方向的作用力,只会受到上下方向的作用力,故可使前悬架下摆臂结构使车桥端的铰接点绕着车架100的两个铰接点上下摆动不会产生前后方向的偏移。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铰接孔4的中心点、第二铰接孔5的中心点和第三铰接孔6的中心点的连线形成等腰直角三角形。前悬架下摆臂受到的侧向力和前后纵向力的分解力在斜臂2上传递,导致斜臂2长度方向的分解到的合力的方向和斜臂2基本上重合,第一铰接孔4和第三铰接孔6不会出现除斜臂2长度方向的额外的力矩,该种结构对下摆臂的强度要求就减小,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铰接孔4的中心轴线、第二铰接孔5的中心轴线和第三铰接孔6的中心轴线非共面设置,则第一铰接孔4的中心轴线、第二铰接孔5的中心轴线和第三铰接孔6的中心轴线呈夹角设置。该设置能够保证第一铰接孔4处受到的作用力被分解后减小,还能够使前悬架下摆臂结构与车架100有效连接,第一铰接孔4、第二铰接孔5和第三铰接孔6跟进车架100的形状和位置进行设置。
优选地,为了使车架100受到震动后能够使前悬架下摆臂产生一定的形变而不发生失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铰接孔4、第二铰接孔5和第三铰接孔6内均设置有关节轴承7(参考图1-4)。前悬架下摆臂可根据实际受到的作用力发生一定的转动,从而抵消作用力产生的力矩。
如图1-4所示,第一铰接孔4的一端设置有法兰盘8,法兰盘8与关节轴承7抵接。第一铰接孔4处安装油气簧的连杆,轴线竖直向下,关节轴承7通过法兰盘8压紧安装,消除关节轴承7的安装间隙。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法兰盘8通过螺栓9固定设置于横臂1上,第一铰接孔4的周边周向设置有螺栓9以将法兰盘8固定安装在横臂1上。
可选地,第二铰接孔5和第三铰接孔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卡簧10,卡簧10能够使设置在第一铰接孔4和第二铰接孔5内的关节轴承7固定,防止关节轴承7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铰接孔5和第三铰接孔6通过销轴和隔套与车架100连接,第二铰接孔5和第三铰接孔6的两端均设置有隔套。
第一铰接孔4处安装油气簧的连杆,轴线竖直向下,关节轴承7通过法兰盘8压紧安装,消除安装间隙。第二铰接孔5和第三铰接孔6安装在车架100支座上,第二铰接孔5处孔轴线平行于整车中心面,第三铰接孔6处的孔轴线与第二铰接孔5处的孔轴线成一定夹角(不平行),使第二铰接孔5和第三铰接孔6的关节轴承7处的卡簧10受力更小。第二铰接孔5和第三铰接孔6处通过销轴、隔套安装在车架100上,对第二铰接孔5和第三铰接孔6进行轴向定位。
此外,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前悬架下摆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臂(1)、斜臂(2)和斜筋(3),所述斜臂(2)的第一端和所述横臂(1)的第一端连接,且所述斜臂(2)和所述横臂(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铰接孔(4),所述斜臂(2)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铰接孔(5),所述横臂(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铰接孔(6),所述斜筋(3)分别与所述斜臂(2)和所述横臂(1)连接,所述横臂(1)、所述斜臂(2)和所述斜筋(3)形成A型结构,且所述第一铰接孔(4)的中心点、第二铰接孔(5)的中心点和第三铰接孔(6)的中心点的连线形成直角三角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架下摆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孔(4)的中心点、第二铰接孔(5)的中心点和第三铰接孔(6)的中心点的连线形成等腰直角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架下摆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孔(4)的中心轴线、第二铰接孔(5)的中心轴线和第三铰接孔(6)的中心轴线非共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架下摆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孔(4)、所述第二铰接孔(5)和所述第三铰接孔(6)内均设置有关节轴承(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悬架下摆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孔(4)的一端设置有法兰盘(8),所述法兰盘(8)与所述关节轴承(7)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悬架下摆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8)通过螺栓(9)固定设置于所述横臂(1)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悬架下摆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接孔(5)和所述第三铰接孔(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卡簧(10)。
8.一种前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00)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前悬架下摆臂结构,所述车架(100)与所述前悬架下摆臂结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接孔(5)和所述第三铰接孔(6)通过销轴和隔套与所述车架(100)连接,所述第二铰接孔(5)和所述第三铰接孔(6)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隔套。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所述的前悬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74319.5U CN216545599U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一种前悬架下摆臂结构、前悬架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74319.5U CN216545599U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一种前悬架下摆臂结构、前悬架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545599U true CN216545599U (zh) | 2022-05-17 |
Family
ID=81558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374319.5U Active CN216545599U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一种前悬架下摆臂结构、前悬架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545599U (zh) |
-
2021
- 2021-12-29 CN CN202123374319.5U patent/CN21654559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368727A1 (en) | Suspension lift system for golf carts with improved pivotal nodes | |
CN211617899U (zh) | 驾驶室双扭杆翻转系统 | |
CN201751219U (zh) | 一种汽车前悬架下摆臂总成 | |
CN1298556C (zh) | 拖臂悬架 | |
CN216545599U (zh) | 一种前悬架下摆臂结构、前悬架及车辆 | |
CN111959214A (zh) | 一种连接汽车导向臂与车轴的方法及连接结构 | |
CN108382459B (zh) | 一种前悬架转向节总成系统 | |
CN217477029U (zh) | 一种轻量化空气悬架系统 | |
CN110920758A (zh) | 驾驶室双扭杆翻转系统 | |
CN219257480U (zh) | 一种带阻尼结构的汽车前轮转向架 | |
CN201914037U (zh) | 汽车前控制臂总成 | |
CN211417426U (zh) | 驾驶室前翻转系统 | |
CN114435047A (zh) | 一种无人车独立悬挂系统 | |
CN202782553U (zh) | 车桥上的减振装置安装结构 | |
CN110104076B (zh) | 一种驾驶室后悬结构 | |
CN216942561U (zh) | 控制臂、悬架系统和车辆 | |
CN112224282A (zh) | 一种主销内倾角可调的前悬架结构 | |
CN215850612U (zh) | 一种应用于横置板簧悬架的高性能横向推力杆 | |
CN218257603U (zh) | 双叉悬臂架及汽车 | |
CN216545598U (zh) | 一种用于atv车的下摆臂 | |
CN215043424U (zh) | 一种非道路成人用场地车后摇架 | |
CN212685143U (zh) | 一种适用范围广的汽车悬挂控制臂 | |
CN213007450U (zh) | 控制臂总成 | |
CN216580021U (zh) | 一种前油气悬架总成及车辆 | |
CN220053422U (zh) | 一种高承载型汽车摆臂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No.2676 Kejia Road, high tech Zone,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104 Patentee after: Lingong Heavy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676 Kejia Road, high tech Zone,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104 Patentee before: LINGONG GROUP JINAN HEAVY MACHINERY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