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57603U - 双叉悬臂架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双叉悬臂架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57603U
CN218257603U CN202222494696.0U CN202222494696U CN218257603U CN 218257603 U CN218257603 U CN 218257603U CN 202222494696 U CN202222494696 U CN 202222494696U CN 218257603 U CN218257603 U CN 2182576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unit
double
frame
f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9469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建勇
尹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9469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576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576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576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双叉悬臂架及汽车,双叉悬臂架包括第一摆臂、第二摆臂、转向节、第一支柱单元以及第二支柱单元,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转动地安装于车架主体,转向节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第一支柱单元的一端安装于第一摆臂上,另一端与车架主体连接,用以缓冲转向节传递的作用力;第二支柱单元的一端安装于第二摆臂,另一端与车架主体连接,用以缓冲转向节传递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柱单元及第二支柱单元分别能够起到缓冲和减振的效果,这样使得应用有该双叉悬臂架的汽车可以通过底盘调校,最大化的提升汽车的缓冲、减振效果,以满足用户对汽车在减振方面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双叉悬臂架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悬架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叉悬臂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双叉悬臂架,是汽车中最常见的悬架结构形式之一,由于双叉悬臂架的横向支撑强度大,前束、外倾梯度控制线性度好,使得双叉悬臂架被广泛地应用于中高端乘用车中。
目前,现有的双叉悬臂架通常采用一个支柱结构,其中,支柱主要是由减振器和弹簧组成的总成,由于减振器和弹簧的性能参数不可以变化,这样应用有该双叉悬臂架的汽车在面对不同工况,不同频率、不同振幅的使用工况时,该双叉悬臂架所能够起到的缓冲和减振能力有限,满足不了用户对汽车减振方面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双叉悬臂架及汽车。
一种双叉悬臂架,安装于车架主体上,所述双叉悬臂架包括第一摆臂、第二摆臂、转向节、第一支柱单元以及第二支柱单元,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车架主体,所述转向节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
所述第一支柱单元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摆臂上,另一端与所述车架主体连接,用以缓冲所述转向节传递的作用力;所述第二支柱单元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摆臂,另一端与所述车架主体连接,用以缓冲所述转向节传递的作用力。
在本申请中,通过上述第一支柱单元及第二支柱单元的结构设置,使得该双叉悬臂架具有二级支柱结构,这样该双叉悬臂架工作时,第一支柱单元及第二支柱单元分别能够起到缓冲和减振的效果,这样使得应用有该双叉悬臂架的汽车可以通过底盘调校,最大化的提升汽车的缓冲、减振效果,以满足用户对汽车在减振方面的使用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支柱单元与所述第二支柱单元设于所述第二摆臂的两侧。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以此具体实现该第一支柱单元及第二支柱单元在该双叉悬臂架内的位置设置,使得该第一支柱单元和第二支柱单元能够单独或者组合作业,以满足不同使用工况的使用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柱单元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支柱单元的轴线不平行且不重合。
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一支柱单元的轴线与第二支柱单元的轴线不平行且不重合,使得第一支柱单元与第二支柱单元之间配合并形成有夹角,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该双叉悬臂架工作时所能够起到缓冲、减振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柱单元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柱单元的轴向长度。
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一支柱单元的轴向长度设置为大于第二支柱单元的轴向长度,以满足在该双叉悬臂架上安装第一支柱单元及第二支柱单元的使用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摆臂具有连杆,所述第二支柱单元与所述第二摆臂之间通过所述连杆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连杆的结构设置,以此具体实现该第二支柱单元在第二摆臂上的装配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叉悬臂架还包括两个摆臂支座,沿着所述第二支柱单元的径向方向,两个所述摆臂支座间隔地安装于所述车架主体上;
其中,所述第二摆臂通过两个所述摆臂支座安装于所述车架主体。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两个摆臂支座的结构设置,以此具体实现该第二摆臂在车架主体上的装配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叉悬臂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柱单元上设有摆臂连接部,所述连接件贯穿所述摆臂连接部及所述第一摆臂设置,以将所述第一支柱单元连接至所述第一摆臂。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连接件及摆臂连接部的结构设置,以此具体实现第一支柱单元在第一摆臂上的装配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叉悬臂架还包括转向节及第三摆臂,所述转向节通过所述第一摆臂、所述第二摆臂及所述第三摆臂安装于所述车架主体上。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转向节及第三摆臂的结构设置,以此具体实现该转向节在车架主体上的装配连接,使得该双叉悬臂架应用于汽车中能够用转向节承载制动器总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叉悬臂架还包括副车架,所述第一摆臂及所述第三摆臂分别通过所述副车架安装于所述车架主体上。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副车架的结构设置,以此具体实现第一摆臂及第三摆臂在车架主体上的装配连接。
本申请还请求保护一种汽车,包括车架主体及双叉悬臂架,所述双叉悬臂架安装于所述车架主体上;所述双叉悬臂架设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双叉悬臂架。
在本申请中,通过上述双叉悬臂架的结构设置,使得该汽车在不同工况使用时,具有良好的缓冲、减振效果,以满足用户对于汽车在减振方面的使用需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请求保护的双叉悬臂架及汽车,通过上述第一支柱单元及第二支柱单元的结构设置,使得该双叉悬臂架具有二级支柱结构,这样该双叉悬臂架工作时,第一支柱单元及第二支柱单元分别能够起到缓冲和减振的效果,这样使得应用有该双叉悬臂架的汽车可以通过底盘调校,最大化的提升汽车的缓冲、减振效果,以满足用户对汽车在减振方面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双叉悬臂架安装于车架主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双叉悬臂架安装于车架主体上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双叉悬臂架的分解图;
图4为本申请中第一支柱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第二支柱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双叉悬臂架;10、第一摆臂;20、第二摆臂;21、连杆;30、转向节;40、第一支柱单元;41、摆臂连接部;50、第二支柱单元;60、第三摆臂;70、副车架;101、连接件;451、缓冲器;452、弹簧;200、车架主体;201、摆臂支座;202、第一安装板;203、第二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请求保护的双叉悬臂架100,安装于车架主体200上,用于对汽车的行驶过程起到减振的效果。
如图1所示,本申请请求保护的双叉悬臂架100,包括第一摆臂10、第二摆臂20、转向节30、第一支柱单元40以及第二支柱单元50,第一摆臂10和第二摆臂20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转动地安装于车架主体200,转向节3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摆臂10和第二摆臂20;第一支柱单元40的一端安装于第一摆臂10,另一端与车架主体200连接,用以缓冲转向节30传递的作用力;第二支柱单元50的一端安装于第二摆臂20,另一端与车架主体200连接,用以缓冲转向节30传递的作用力。使得本申请的双叉悬臂架100工作时,第一支柱单元40及第二支柱单元50分别能够起到缓冲和减振的效果,这样使得应用有该双叉悬臂架100的汽车可以通过底盘调校,最大化的提升汽车的缓冲、减振效果,以满足用户对汽车在减振方面的使用需求。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方向具体指第一支柱单元40及第二支柱单元50在车架主体200上的布设方向。
如图4、图5所示,本申请的第一支柱单元40及第二支柱单元50具体可设置为常规的支柱结构,具体可由缓冲器451和弹簧452组成,利用缓冲器451及弹簧452的结构特性,来实现该第一支柱单元40及第二支柱单元50工作时的缓冲、减振效果,在此就不展开阐述。
沿着第一方向,第一支柱单元40与第二支柱单元50设于第二摆臂20的两侧。以此具体实现该第一支柱单元40及第二支柱单元50在该双叉悬臂架100内的位置设置,使得该第一支柱单元40和第二支柱单元50能够单独或者组合作业,以满足不同使用工况的使用需求。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柱单元40的轴线与第二支柱单元50的轴线不平行且不重合。使得第一支柱单元40与第二支柱单元50之间配合并形成有夹角,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该双叉悬臂架100工作时所能够起到缓冲、减振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柱单元40及第二支柱单元50之间配合形成有夹角的具体角度可根据该双叉悬臂架100应用于汽车中所拥有的安装空间来决定,在此就不展开阐述。
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柱单元40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二支柱单元50的轴向长度。也就是说,该双叉悬臂架100工作时,第二支柱单元50是用于配合第一支柱单元40起到缓冲、减振,这样能够满足在该双叉悬臂架100上安装第一支柱单元40及第二支柱单元50的使用需求。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柱单元40的轴向长度与第二支柱单元50的轴向长度之间也可设置为相等或者小于的关系,在此就不展开阐述。
如图1、图4所示,双叉悬臂架100还包括连接件101,第一支柱单元40上设有摆臂连接部41,连接件101贯穿摆臂连接部41及第一摆臂10设置,以将第一支柱单元40连接至第一摆臂10,以此具体实现第一支柱单元40在第一摆臂10上的装配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连接件101具体可设置为螺杆。
如图1、图3所示,第二摆臂20具有连杆21,第二支柱单元50套装于连杆21,以将第二支柱单元50连接至第二摆臂20。也就是说,本申请的第二支柱单元50具体是安装至第二摆臂20的连杆21上,以此具体实现该第二支柱单元50与第二摆臂20之间的装配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双叉悬臂架100还包括两个摆臂支座201,沿着第二支柱单元50的径向方向,两个摆臂支座201间隔设置在车架主体200上;其中,第二摆臂20通过两个摆臂支座201安装于车架主体200上,以此具体实现该第二摆臂20在车架主体200上的装配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摆臂20与两个摆臂支座201之间具体可用螺栓、螺母等紧固件进行连接固定,在此就不展开阐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车架主体200上还设有第一安装板202、第二安装板203,其中,第一支柱单元40通过第一安装板202与车架主体200装配连接,第二支柱单元50通过第二安装板203与车架主体200装配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柱单元40与第一安装板202之间,以及第二支柱单元50与第二安装板203之间,具体可用螺栓(图未示)进行紧固,其中,螺栓的数量为三个,三个螺栓呈三角形布置,具体可穿过第一安装板202并锁紧至第一支柱单元40内,或者穿过第二安装板203并锁紧至第二支柱单元50内,在此就不展开阐述。
如图1、图3所示,双叉悬臂架100还包括第三摆臂60,转向节30通过第一摆臂10、第二摆臂20及第三摆臂60安装于车架主体200上,以此具体实现该转向节30在车架主体200上的装配连接,使得该双叉悬臂架100应用于汽车中能够用转向节30承载制动器总成。
另外,双叉悬臂架100还包括副车架70,第一摆臂10及第三摆臂60分别通过副车架70安装于车架主体200上,以此具体实现第一摆臂10及第三摆臂60在车架主体200上的装配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摆臂10及第三摆臂60与副车架70之间的连接,以及副车架70与车架主体200之间的连接均可采用现有的双叉悬臂架的常规方式,在此就不展开阐述。
本申请还请求保护一种汽车,包括车架主体200、以及上述所述的双叉悬臂架100,双叉悬臂架100安装于车架主体200上。
综上,本申请请求保护的双叉悬臂架100及汽车,通过上述第一支柱单元40及第二支柱单元50的结构设置,使得该双叉悬臂架100具有二级支柱结构,这样该双叉悬臂架100工作时,第一支柱单元40及第二支柱单元50分别能够起到缓冲和减振的效果,这样使得应用有该双叉悬臂架的汽车可以通过底盘调校,最大化的提升汽车的缓冲、减振效果,以满足用户对汽车在减振方面的使用需求。
以上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叉悬臂架,安装于车架主体(20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叉悬臂架(100)包括第一摆臂(10)、第二摆臂(20)、转向节(30)、第一支柱单元(40)以及第二支柱单元(50),所述第一摆臂(10)和所述第二摆臂(20)沿着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车架主体(200),所述转向节(3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摆臂(10)和所述第二摆臂(20);
所述第一支柱单元(40)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摆臂(10)上,另一端与所述车架主体(200)连接,用以缓冲所述转向节(30)传递的作用力;所述第二支柱单元(50)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摆臂(20),另一端与所述车架主体(200)连接,用以缓冲所述转向节(30)传递的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叉悬臂架,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支柱单元(40)与所述第二支柱单元(50)设于所述第二摆臂(20)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叉悬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柱单元(40)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支柱单元(50)的轴线不平行且不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叉悬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柱单元(40)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柱单元(50)的轴向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叉悬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摆臂(20)具有连杆(21),所述第二支柱单元(50)与所述第二摆臂(20)之间通过所述连杆(2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叉悬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叉悬臂架(100)还包括两个摆臂支座(201),沿着所述第二支柱单元(50)的径向方向,两个所述摆臂支座(201)间隔地安装于所述车架主体(200)上;
其中,所述第二摆臂(20)通过两个所述摆臂支座(201)安装于所述车架主体(2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叉悬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叉悬臂架(100)还包括连接件(101);所述第一支柱单元(40)上设有摆臂连接部(41),所述连接件(101)贯穿所述摆臂连接部(41)及所述第一摆臂(10)设置,以将所述第一支柱单元(40)连接至所述第一摆臂(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叉悬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叉悬臂架(100)还包括第三摆臂(60),所述转向节(30)通过所述第一摆臂(10)、所述第二摆臂(20)及所述第三摆臂(60)安装于所述车架主体(2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叉悬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叉悬臂架(100)还包括副车架(70),所述第一摆臂(10)及所述第三摆臂(60)分别通过所述副车架(70)安装于所述车架主体(200)。
10.一种汽车,包括车架主体(200)以及双叉悬臂架,所述双叉悬臂架安装于所述车架主体(20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叉悬臂架设置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叉悬臂架(100)。
CN202222494696.0U 2022-09-20 2022-09-20 双叉悬臂架及汽车 Active CN2182576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94696.0U CN218257603U (zh) 2022-09-20 2022-09-20 双叉悬臂架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94696.0U CN218257603U (zh) 2022-09-20 2022-09-20 双叉悬臂架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57603U true CN218257603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16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94696.0U Active CN218257603U (zh) 2022-09-20 2022-09-20 双叉悬臂架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576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09583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フレームを利用した前輪懸架装置
CN201254064Y (zh) 经济型乘用车两驱后悬架
CN203600922U (zh) 汽车的麦弗逊式悬架
CN218257603U (zh) 双叉悬臂架及汽车
CN107284168B (zh) 一种高效汽车下摆臂
CN201914037U (zh) 汽车前控制臂总成
CN206653909U (zh) 一种纯电动厢式货车电机固定架
CN111497542B (zh) 一种越野汽车后减振器装配结构和具有其的越野汽车
CN201371723Y (zh) 独立悬挂桥用后悬挂支架
CN210283807U (zh) 后纵臂总成结构及汽车底盘后悬架
CN213921218U (zh) 一种液压成形悬架结构
CN110104076B (zh) 一种驾驶室后悬结构
CN214606969U (zh) 一种汽车后驱动托臂式独立悬架结构及后驱动悬架总成
CN211519178U (zh) 一种新型扭梁支架夹装机构
JPS61278408A (ja) 独立懸架式リヤサスペンシヨン
CN216331290U (zh) 一种非承载式车身的独立悬架结构
CN216101398U (zh)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
CN215826426U (zh) 一种汽车非承载车身悬挂架
CN213705092U (zh) 一种汽车侧边支架
CN220447600U (zh) 一种带扭杆弹簧的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及汽车
CN214930162U (zh) 一种经济型中卡驾驶室全浮悬架
CN219650958U (zh) 一种悬架结构及车辆
CN219191849U (zh) 一种汽车悬架减振器结构
CN212499773U (zh) 汽车后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14606962U (zh) 一种带有与副车架的连接结构的汽车摆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