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19365U - 一种分级减震的弹簧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级减震的弹簧减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19365U
CN216519365U CN202122716912.7U CN202122716912U CN216519365U CN 216519365 U CN216519365 U CN 216519365U CN 202122716912 U CN202122716912 U CN 202122716912U CN 216519365 U CN216519365 U CN 216519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sleeve
box
piston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1691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春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beying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beying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beying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beying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1691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19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19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193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分级减震的弹簧减震器,包括减震盒、固定座和导杆,所述减震盒后侧内壁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导杆。本实用新型中当侧支座下移时,进而带动转接杆向下移动,通过支撑杆将推动L形支杆向两侧摆动,结合转接端头A和转接端头B的转接作用,可带动滑动杆从套筒端口滑动伸出,在此过程中,滑动杆将带动活塞在套筒内部滑动,由于压力作用,活塞左侧的阻尼液通过活塞表面开通的通孔可移动至活塞右侧,起到一定的阻尼缓冲效果,进而可帮助减震弹簧分担一定压力,以保证减震弹簧不被最大限度的压缩,进而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分级减震的弹簧减震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分级减震的弹簧减震器。
背景技术
减震器,是一种常见的机械构造,其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
传统的减震器只能进行单级减震,即仅通过单个弹簧实现单次减震效果,由于弹簧的易变形性,在长时间使用后,弹簧的弹力将会减弱,进而使得减震设备失去减震作用,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分级减震的弹簧减震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级减震的弹簧减震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减震器在长时间使用后,弹簧的弹力将会减弱,进而使得减震设备失去减震作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级减震的弹簧减震器,包括减震盒、固定座和导杆,所述减震盒后侧内壁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导杆,所述减震盒后侧内壁表面位于固定座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连动组件,所述减震盒上壁内部位于导杆端部上方设置有减震组件,所述导杆外表面位于减震组件下方滑动套设有滑动套环,所述导杆外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上端部与滑动套环下表面固定连接,且复位弹簧下端部与固定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套环外表面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组侧支座,所述减震盒内部位于固定座下方设置有缓冲组件,且缓冲组件与连动组件之间结构配合。
基于以上结构,固定座可方便了导杆的固定安装,通过导杆起到移动限位作用,当减震组件受压时推动滑动套环下移,进而通过滑动套环可带动侧支座下移,在侧支座下移时通过连动组件可牵引缓冲组件工作,此时缓冲组件可提供一定的阻尼缓冲效果,进而可有效缓冲减震组件所受的过度压力,以达到一定的缓冲保护作用。
优选的,连动组件包括两组对称安装于减震盒后侧内壁表面位于导杆两侧的转轴,所述减震盒后侧内壁表面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两组L形支杆,两组所述L形支杆的相对侧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端部均固定安装有转接杆,且转接杆均对应与侧支座端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当转接杆向下移动时,通过支撑杆的支撑作用可推动L形支杆沿着转轴向两侧摆动。
优选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滑动安装于减震盒上表面的支撑柱,且支撑柱下端部贯穿至减震盒的内部,所述支撑柱的下端部表面开设有内腔,且导杆滑动插设于内腔内部,且滑动套环设置于支撑柱下端部下方,所述导杆位于内腔内的端部固定有固定盘,且固定盘与内腔内壁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内腔顶壁表面固定安装有减震弹簧,且减震弹簧下端部与固定盘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上端部固定安装有支撑盘。
进一步的,支撑盘将受压,此时支撑盘将推动支撑柱向下滑动,进而支撑柱端部将带动滑动套环同时下移,导杆和固定盘相对支撑柱将沿着内腔内壁表面上移,固定盘上移将挤压减震弹簧,此时减震弹簧受压将提供反向弹力用以缓冲一定震动,同时当支撑盘所受震动挤压过大,支撑柱向下的滑动量加大,进而支撑柱端部将接触并挤压滑动套环下移。
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设置于两组L形支杆下端部之间的套筒,所述套筒端口滑动插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位于套筒内部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活塞,且活塞与套筒内壁表面挤压滑动连接,且套筒表面等距均匀开通有通孔,所述滑动杆位于套筒外部的端部固定安装有转接端头A,且转接端头A与左侧L形支杆下端部转动连接,所述套筒端部固定安装有转接端头B,且转接端头B与右侧L形支杆下端部转动连接,且套筒内部位于活塞两侧均注入有阻尼液。
进一步的,当两组L形支杆向外侧摆动时,结合转接端头A和转接端头B的转接作用,可带动滑动杆从套筒端口滑动伸出,在此过程中,滑动杆将带动活塞在套筒内部滑动,由于压力作用,活塞左侧的阻尼液通过活塞表面开通的通孔可移动至活塞右侧,进而起到一定的阻尼缓冲效果。
优选的,所述支撑盘上表面固定粘合有一层橡胶垫,且橡胶垫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进一步的,橡胶垫以及防滑纹的设置起到一定的防滑效果,防止在震动挤压过程中出现错位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减震盒底部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组安装侧块,所述安装侧块表面均对称开设有两组安装孔。
进一步的,安装侧块以及安装孔的设置方便了使用螺栓将减震盒进行固定安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装置通过减震组件可起到一定的减震效果,结合本装置中支撑盘受压时,此时支撑盘将推动支撑柱向下滑动,进而支撑柱端部将带动滑动套环同时下移,一方面,导杆和固定盘相对支撑柱将沿着内腔内壁表面上移,固定盘上移将挤压减震弹簧,此时减震弹簧受压将提供反向弹力用以缓冲一定震动,同时本实装置通过连动组件与缓冲组件的配合,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当侧支座下移时,进而带动转接杆向下移动,通过支撑杆将推动L形支杆向两侧摆动,结合转接端头A和转接端头B的转接作用,可带动滑动杆从套筒端口滑动伸出,在此过程中,滑动杆将带动活塞在套筒内部滑动,由于压力作用,活塞左侧的阻尼液通过活塞表面开通的通孔可移动至活塞右侧,起到一定的阻尼缓冲效果,进而可帮助减震弹簧分担一定压力,以保证减震弹簧不被最大限度的压缩,进而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震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套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减震盒;101、安装侧块;2、固定座;202、复位弹簧;201、导杆;3、滑动套环;301、侧支座;4、转轴;401、L形支杆;402、支撑杆;403、转接杆;5、支撑柱;501、内腔;502、固定盘;503、减震弹簧;504、支撑盘;6、套筒;601、滑动杆; 602、活塞;603、转接端头A;604、转接端头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考图1-4所示的一种分级减震的弹簧减震器,包括减震盒1、固定座2和导杆201,减震盒1后侧内壁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座2,固定座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导杆201,减震盒1后侧内壁表面位于固定座2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连动组件,减震盒1上壁内部位于导杆201端部上方设置有减震组件,导杆201外表面位于减震组件下方滑动套设有滑动套环3,导杆201外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202,且复位弹簧202上端部与滑动套环3下表面固定连接,且复位弹簧202 下端部与固定座2上表面固定连接,滑动套环3外表面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组侧支座301,减震盒1内部位于固定座2下方设置有缓冲组件,且缓冲组件与连动组件之间结构配合。
基于以上结构,固定座2可方便了导杆201的固定安装,通过导杆201起到移动限位作用,当减震组件受压时推动滑动套环3下移,进而通过滑动套环3可带动侧支座301下移,在侧支座301下移时通过连动组件可牵引缓冲组件工作,此时缓冲组件可提供一定的阻尼缓冲效果,进而可有效缓冲减震组件所受的过度压力,以达到一定的缓冲保护作用。
实施例二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1,连动组件包括两组对称安装于减震盒1后侧内壁表面位于导杆201两侧的转轴4,减震盒 1后侧内壁表面通过转轴4转动安装有两组L形支杆401,两组L形支杆401的相对侧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402,支撑杆402端部均固定安装有转接杆403,且转接杆403均对应与侧支座301端部转动连接,当转接杆403向下移动时,通过支撑杆402的支撑作用可推动L形支杆401沿着转轴4向两侧摆动。
实施例三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1或2,减震组件包括滑动安装于减震盒1上表面的支撑柱5,且支撑柱5下端部贯穿至减震盒1的内部,支撑柱5的下端部表面开设有内腔501,且导杆 201滑动插设于内腔501内部,且滑动套环3设置于支撑柱5下端部下方,导杆201位于内腔501内的端部固定有固定盘502,且固定盘 502与内腔501内壁表面滑动连接,内腔501顶壁表面固定安装有减震弹簧503,且减震弹簧503下端部与固定盘502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柱5上端部固定安装有支撑盘504,支撑盘504将受压,此时支撑盘504将推动支撑柱5向下滑动,进而支撑柱5端部将带动滑动套环3同时下移,导杆201和固定盘502相对支撑柱5将沿着内腔 501内壁表面上移,固定盘502上移将挤压减震弹簧503,此时减震弹簧503受压将提供反向弹力用以缓冲一定震动,同时当支撑盘504 所受震动挤压过大,支撑柱5向下的滑动量加大,进而支撑柱5端部将接触并挤压滑动套环3下移。
实施例四
结合图1、图2和图4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1、2或3,缓冲组件包括设置于两组L形支杆401下端部之间的套筒6,套筒6端口滑动插设有滑动杆601,滑动杆601位于套筒6内部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活塞602,且活塞602与套筒6内壁表面挤压滑动连接,且套筒6 表面等距均匀开通有通孔,滑动杆601位于套筒6外部的端部固定安装有转接端头A603,且转接端头A603与左侧L形支杆401下端部转动连接,套筒6端部固定安装有转接端头B604,且转接端头B604 与右侧L形支杆401下端部转动连接,且套筒6内部位于活塞602 两侧均注入有阻尼液,当两组L形支杆401向外侧摆动时,结合转接端头A603和转接端头B604的转接作用,可带动滑动杆601从套筒6端口滑动伸出,在此过程中,滑动杆601将带动活塞602在套筒6内部滑动,由于压力作用,活塞602左侧的阻尼液通过活塞602 表面开通的通孔可移动至活塞602右侧,进而起到一定的阻尼缓冲效果。
实施例五
结合图1和图3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1、2、3或4,支撑盘 504上表面固定粘合有一层橡胶垫,且橡胶垫表面开设有防滑纹,橡胶垫以及防滑纹的设置起到一定的防滑效果,防止在震动挤压过程中出现错位的情况。
实施例六
结合图1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1、2、3、4或5,减震盒1底部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组安装侧块101,安装侧块101表面均对称开设有两组安装孔,安装侧块101以及安装孔的设置方便了使用螺栓将减震盒1进行固定安装。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本装置在进行工作时,作为受压面,因震动,支撑盘504将受压,此时支撑盘504将推动支撑柱5向下滑动,进而支撑柱5端部将带动滑动套环3同时下移,一方面,导杆 201和固定盘502相对支撑柱5将沿着内腔501内壁表面上移,固定盘502上移将挤压减震弹簧503,此时减震弹簧503受压将提供反向弹力用以缓冲一定震动,另一方面,当支撑盘504所受震动挤压过大,支撑柱5向下的滑动量加大,进而支撑柱5端部将接触并挤压滑动套环3下移,滑动套环3将克服复位弹簧202弹力并带动两侧的侧支座301下移,进而带动转接杆403向下移动,通过支撑杆402 将推动L形支杆401向两侧摆动,结合转接端头A603和转接端头 B604的转接作用,可带动滑动杆601从套筒6端口滑动伸出,在此过程中,滑动杆601将带动活塞602在套筒6内部滑动,由于压力作用,活塞602左侧的阻尼液通过活塞602表面开通的通孔可移动至活塞602右侧,进而起到一定的阻尼缓冲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分级减震的弹簧减震器,包括减震盒(1)、固定座(2)和导杆(201),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盒(1)后侧内壁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导杆(201),所述减震盒(1)后侧内壁表面位于固定座(2)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连动组件,所述减震盒(1)上壁内部位于导杆(201)端部上方设置有减震组件,所述导杆(201)外表面位于减震组件下方滑动套设有滑动套环(3),所述导杆(201)外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202),且复位弹簧(202)上端部与滑动套环(3)下表面固定连接,且复位弹簧(202)下端部与固定座(2)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套环(3)外表面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组侧支座(301),所述减震盒(1)内部位于固定座(2)下方设置有缓冲组件,且缓冲组件与连动组件之间结构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级减震的弹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连动组件包括两组对称安装于减震盒(1)后侧内壁表面位于导杆(201)两侧的转轴(4),所述减震盒(1)后侧内壁表面通过转轴(4)转动安装有两组L形支杆(401),两组所述L形支杆(401)的相对侧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402),所述支撑杆(402)端部均固定安装有转接杆(403),且转接杆(403)均对应与侧支座(301)端部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级减震的弹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滑动安装于减震盒(1)上表面的支撑柱(5),且支撑柱(5)下端部贯穿至减震盒(1)的内部,所述支撑柱(5) 的下端部表面开设有内腔(501),且导杆(201)滑动插设于内腔(501)内部,且滑动套环(3)设置于支撑柱(5)下端部下方,所述导杆(201)位于内腔(501)内的端部固定有固定盘(502),且固定盘(502)与内腔(501)内壁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内腔(501)顶壁表面固定安装有减震弹簧(503),且减震弹簧(503)下端部与固定盘(502)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5)上端部固定安装有支撑盘(5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级减震的弹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设置于两组L形支杆(401)下端部之间的套筒(6),所述套筒(6)端口滑动插设有滑动杆(601),所述滑动杆(601)位于套筒(6)内部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活塞(602),且活塞(602)与套筒(6)内壁表面挤压滑动连接,且套筒(6)表面等距均匀开通有通孔,所述滑动杆(601)位于套筒(6)外部的端部固定安装有转接端头A(603),且转接端头A(603)与左侧L形支杆(401)下端部转动连接,所述套筒(6)端部固定安装有转接端头B(604),且转接端头B(604)与右侧L形支杆(401)下端部转动连接,且套筒(6)内部位于活塞(602)两侧均注入有阻尼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级减震的弹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盘(504)上表面固定粘合有一层橡胶垫,且橡胶垫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级减震的弹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盒(1)底部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两组安装侧块(101),所述安装侧块(101)表面均对称开设有两组安装孔。
CN202122716912.7U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分级减震的弹簧减震器 Active CN216519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16912.7U CN216519365U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分级减震的弹簧减震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16912.7U CN216519365U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分级减震的弹簧减震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19365U true CN216519365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26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16912.7U Active CN216519365U (zh) 2021-11-08 2021-11-08 一种分级减震的弹簧减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193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519365U (zh) 一种分级减震的弹簧减震器
CN211869099U (zh) 一种汽车悬架减震装置
CN210919925U (zh) 一种附加垫圈且包裹弹簧的橡胶弹簧减震器
CN211288564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
CN115320304A (zh) 一种混合式多点位汽车减震悬挂装置
CN114030330B (zh) 一种减小扭力防剐蹭的汽车悬挂翻转限位装置
CN214888577U (zh) 一种单筒减震器
CN217100330U (zh) 一种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
CN214935655U (zh) 一种卧式千斤顶减震后轮组件
CN221090407U (zh) 一种卡车后桥支架橡胶减震器
CN217992561U (zh) 一种人工智能机器人减震装置
CN220248772U (zh) 一种可调节的汽车减震器
CN215153762U (zh) 一种用于汽车减震器上的上连接总成
CN215059118U (zh) 一种新型耐高温碟形弹簧组合减震机构
CN220600312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橡胶连杆
CN113431862B (zh) 一种汽车筒式液压减震器
CN220410732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驾驶室支撑组件
CN209781541U (zh) 一种汽车橡胶减震套
CN115306857B (zh) 一种车辆减震器
CN216332550U (zh) 一种摩托车用阻尼减震装置
CN218118445U (zh) 单筒减振器快速回弹装置
CN214184083U (zh) 一种市政沙子分选装置用减震机构
CN218055149U (zh) 一种真空泵装配用安装支架
CN210283818U (zh) 一种新型微卡车桥总成
CN220956599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用顶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