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00330U - 一种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00330U
CN217100330U CN202220755635.2U CN202220755635U CN217100330U CN 217100330 U CN217100330 U CN 217100330U CN 202220755635 U CN202220755635 U CN 202220755635U CN 217100330 U CN217100330 U CN 2171003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buffer
shock absorber
pressure
suppor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5563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淑斌
安丰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Weitao Science & Technol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Weitao Science & Techno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Weitao Science & Technol filed Critical Jinan Weitao Science & Technol
Priority to CN20222075563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003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003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0033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包括外壳、连杆、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压力杆,所述外壳下端被连杆所贯穿,所述连杆位于外壳内部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缓冲板,所述外壳的上端侧表面开设有泄压口,所述限位杆和压力腔与外壳之间分别连接有复位弹簧。该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通过三段式的减震设置,使得减震器在遭遇小颠簸时通过较软的第一缓冲板和第一支撑板之间的缓冲弹簧进行充分的减震,而受到较大的颠簸时则通过第二缓冲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较硬的缓冲弹簧和油液腔中液压阻尼减震的方式对车辆进行缓冲和支撑,从而使得减震器可以通过不同的颠簸程度改变对车辆的支撑效果,以达到舒适度和支撑的平衡。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
背景技术
摩托车在骑行过程中遇到颠簸时,减震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驾驶者的驾驶感受,过软和过硬的减震器在使用时都会造成驾驶者对车辆控制的不稳定,因此选择合适的减震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现有的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就比如现有的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的软硬程度往往都是恒定的,对不同路面情况不能做到足够的支撑和舒适度的平衡,较硬的减震在小颠簸时会使驾驶者感到十分难受,而较软的减震则会使驾驶者在遇到较深的坑洞时无法使车辆获得足够的支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减震器不能做到舒适度和支撑效果平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包括外壳、连杆、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压力杆,所述外壳下端被连杆所贯穿,所述连杆位于外壳内部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缓冲板,所述第一缓冲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板,且第一支撑板与第一缓冲板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侧表面开设有让位槽,所述外壳的内侧表面嵌入式安装有限位杆,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二缓冲板,所述第二缓冲板的上放设置有第二支撑板,且第二支撑板与第二缓冲板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有压力杆,所述外壳的上端内部开设有油液腔,所述外壳上端侧表面内部开设有压力腔,所述油液腔与压力腔之间连接有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所述压力腔的内部设置有复位环,所述外壳的上端侧表面开设有泄压口,且泄压口分别贯穿压力腔和外壳的外表面,所述限位杆和压力腔与外壳之间分别连接有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板、第一支撑板、第二缓冲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与外壳为滑动连接,2个所述缓冲弹簧的刚度不同,所述第二缓冲板和第一缓冲板的下表面均设置有解锁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解锁杆可以通过与限位杆的卡合在缓冲弹簧未压缩至极限时防止限位杆滑动。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与外壳为滑动连接,且限位杆的上端为等腰梯形设计,所述限位杆上下两端均贯穿外壳的内侧表面,且限位杆的下端被解锁杆所贯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限位杆可以在缓冲弹簧压缩至极限时脱离与限位杆的卡合。
优选的,所述压力杆与油液腔为滑动摩擦连接,所述油液腔和压力腔的内部均填充有液压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压力杆可以在油液腔内部液压油的支撑下对连杆进行有效的支撑。
优选的,所述复位环与压力腔为滑动摩擦连接,所述第一出液管与第二出液管贯穿压力腔的一端和泄压口贯穿压力腔的一端分别位于复位环的上下两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复位环能够在复位弹簧的支撑下通过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将液压油快速压回油液腔。
优选的,所述第二出液管和第一出液管均匀分布在油液腔的侧表面,且第二出液管与油液腔的连接处安装有单向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二出液管在压力杆上滑时不会放过液压油,从而使得压力杆的滑动速度受限以保证支撑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
1.通过三段式的减震设置,使得减震器在遭遇小颠簸时通过较软的第一缓冲板和第一支撑板之间的缓冲弹簧进行充分的减震,而受到较大的颠簸时则通过第二缓冲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较硬的缓冲弹簧和油液腔中液压阻尼减震的方式对车辆进行缓冲和支撑,从而使得减震器可以通过不同的颠簸程度改变对车辆的支撑效果,以达到舒适度和支撑的平衡;
2.通过解锁杆与限位杆卡合的方式实现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限位,从而使得只有在缓冲弹簧被压缩至极限时才会启用下一阶段的缓冲结构,以达到自适应颠簸的目的;
3.通过第一出液管对液压油的输出使得压力杆滑动排出液压油的速度较慢,使得油液腔能够通过液压油的缓慢输出实现较强的减震效果,而在减震器回弹时,通过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同时回注液压油的方式增快压力杆的回弹速度,从而使得减震器能够快速回弹以应对下一次的冲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板和让位槽连接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杆和解锁杆连接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连杆;3、第一缓冲板;4、第一支撑板;5、让位槽;6、限位杆;7、第二缓冲板;8、解锁杆;9、第二支撑板;10、压力杆;11、油液腔;12、压力腔;13、第一出液管;14、复位环;15、第二出液管;16、单向阀;17、泄压口;18、缓冲弹簧;19、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包括外壳1、连杆2、第一缓冲板3、第一支撑板4、让位槽5、限位杆6、第二缓冲板7、解锁杆8、第二支撑板9、压力杆10、油液腔11、压力腔12、第一出液管13、复位环14、第二出液管15、单向阀16、泄压口17、缓冲弹簧18和复位弹簧19,外壳1下端被连杆2所贯穿,连杆2位于外壳1内部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缓冲板3,第一缓冲板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板4,且第一支撑板4与第一缓冲板3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18,第一支撑板4的侧表面开设有让位槽5,外壳1的内侧表面嵌入式安装有限位杆6,第一支撑板4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二缓冲板7,第二缓冲板7的上放设置有第二支撑板9,且第二支撑板9与第二缓冲板7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18,第一缓冲板3、第一支撑板4、第二缓冲板7和第二支撑板9分别与外壳1为滑动连接,2个缓冲弹簧18的刚度不同,第二缓冲板7和第一缓冲板3的下表面均设置有解锁杆8,限位杆6与外壳1为滑动连接,且限位杆6的上端为等腰梯形设计,限位杆6上下两端均贯穿外壳1的内侧表面,且限位杆6的下端被解锁杆8所贯穿,通过解锁杆8与限位杆6的卡合限位,使得限位杆6在同一水平高度的缓冲弹簧18未被压缩至极限时不会滑动放开对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9的支撑,从而达到了分阶段改变减震器缓冲效果的目的。
第二支撑板9的上表面固定有压力杆10,外壳1的上端内部开设有油液腔11,外壳1上端侧表面内部开设有压力腔12,油液腔11与压力腔12之间连接有第一出液管13和第二出液管15,压力腔12的内部设置有复位环14,外壳1的上端侧表面开设有泄压口17,且泄压口17分别贯穿压力腔12和外壳1的外表面,限位杆6和压力腔12与外壳1之间分别连接有复位弹簧19,压力杆10与油液腔11为滑动摩擦连接,油液腔11和压力腔12的内部均填充有液压油,复位环14与压力腔12为滑动摩擦连接,第一出液管13与第二出液管15贯穿压力腔12的一端和泄压口17贯穿压力腔12的一端分别位于复位环14的上下两侧,第二出液管15和第一出液管13均匀分布在油液腔11的侧表面,且第二出液管15与油液腔11的连接处安装有单向阀16,利用压力杆10挤压油液腔11内部液压油的方式对压力杆10的滑动进行限制,使得压力杆10能够对连杆2的滑动速度进行限制,以达到增强连杆2支撑效果提高减震器支撑力的目的,同时通过第二出液管15上的单向阀16单向流动的方式,使得压力腔12中液压油的回流速度增加,使得减震器的回弹速度更快。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时,首先在摩托车遭遇颠簸时,连杆2在跟随车轮向上运动时带动第一缓冲板3挤压其与第一支撑板4之间的缓冲弹簧18,当冲击力不足以将缓冲弹簧18完全压缩时,缓冲弹簧18通过较软的特性起到对颠簸的良好缓冲,使得一些小颠簸不会影响到驾驶者的乘坐舒适度;
而在连杆2在跟随车轮向上运动时带动第一缓冲板3挤压其与第一支撑板4之间的缓冲弹簧18并使得该缓冲弹簧18完全被压缩时,第一缓冲板3滑动并带动解锁杆8脱离与限位杆6的卡合,使得限位杆6在第一支撑板4挤压其上端等腰梯形斜面的作用下向外壳1的内侧表面滑动,从而使得限位杆6不再阻挡第一支撑板4的滑动,第一支撑板4滑动并带动第二缓冲板7滑动,过程中让位槽5让过其上方的限位杆6下端,第二缓冲板7挤压其与第二支撑板9之间的较硬的缓冲弹簧18,较硬的缓冲弹簧18对颠簸进行缓冲吸能,以达到良好的支撑和缓冲效果;
当第二缓冲板7与第二支撑板9之间的较硬的缓冲弹簧18无法承受冲击力被完全压缩时,第二缓冲板7下表面的解锁杆8脱离与限位杆6的卡合,从而使得限位杆6在第二支撑板9挤压其上端等腰梯形斜面的作用下向外壳1的内侧表面滑动,从而使得限位杆6不再阻挡第二支撑板9的滑动,第二支撑板9滑动带动压力杆10滑动,压力杆10将油液腔11内部的液压油通过第一出液管13压至压力腔12中,复位环14受液压油推动压缩复位弹簧19并通过泄压口17将气体排出,以达到平衡气压的目的,同时压力杆10在第一出液管13限制液压油流速的作用下获得液压油的支撑,从而使得连杆2能够获得足够的支撑应对较大的颠簸,在连杆2不再受较大的冲击时,复位环14在复位弹簧19的支撑下将压力腔12内部的液压油通过第一出液管13、第二出液管15和单向阀16压回油液腔11,第二出液管15辅助输油的方式使得压力杆10下滑的速度更快,使得减震器能够更快的回弹;
在第二支撑板9和第一支撑板4冲击力逐渐减小压力杆10回弹的过程中,第二缓冲板7和第二支撑板9之间的缓冲弹簧18在压力杆10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从而使得第二支撑板9在向下滑动的作用下先与限位杆6等腰梯形一端的斜面接触,使得限位杆6让过第二支撑板9,然后在压力杆10不继续向下滑动后,第二缓冲板7和第二支撑板9之间的缓冲弹簧18逐渐展开,使得解锁杆8与限位杆6的下端卡合,此时随着冲击力的继续减小,第二缓冲板7之间不再向下滑动,而第一缓冲板3和第一支撑板4之间的缓冲弹簧18在第二缓冲板7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从而使得第一支撑板4在向下滑动的作用下先与限位杆6等腰梯形一端的斜面接触,使得限位杆6让过第一支撑板4,然后在第二缓冲板7不继续向下滑动后,第一缓冲板3和第一支撑板4之间的缓冲弹簧18逐渐展开,使得解锁杆8与限位杆6的下端卡合,完成减震器的的复位,增加了整体的实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包括外壳(1)、连杆(2)、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9)和压力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下端被连杆(2)所贯穿,所述连杆(2)位于外壳(1)内部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缓冲板(3),所述第一缓冲板(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板(4),且第一支撑板(4)与第一缓冲板(3)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18),所述第一支撑板(4)的侧表面开设有让位槽(5),所述外壳(1)的内侧表面嵌入式安装有限位杆(6),所述第一支撑板(4)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二缓冲板(7),所述第二缓冲板(7)的上放设置有第二支撑板(9),且第二支撑板(9)与第二缓冲板(7)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18),所述第二支撑板(9)的上表面固定有压力杆(10),所述外壳(1)的上端内部开设有油液腔(11),所述外壳(1)上端侧表面内部开设有压力腔(12),所述油液腔(11)与压力腔(12)之间连接有第一出液管(13)和第二出液管(15),所述压力腔(12)的内部设置有复位环(14),所述外壳(1)的上端侧表面开设有泄压口(17),且泄压口(17)分别贯穿压力腔(12)和外壳(1)的外表面,所述限位杆(6)和压力腔(12)与外壳(1)之间分别连接有复位弹簧(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板(3)、第一支撑板(4)、第二缓冲板(7)和第二支撑板(9)分别与外壳(1)为滑动连接,2个所述缓冲弹簧(18)的刚度不同,所述第二缓冲板(7)和第一缓冲板(3)的下表面均设置有解锁杆(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6)与外壳(1)为滑动连接,且限位杆(6)的上端为等腰梯形设计,所述限位杆(6)上下两端均贯穿外壳(1)的内侧表面,且限位杆(6)的下端被解锁杆(8)所贯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杆(10)与油液腔(11)为滑动摩擦连接,所述油液腔(11)和压力腔(12)的内部均填充有液压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环(14)与压力腔(12)为滑动摩擦连接,所述第一出液管(13)与第二出液管(15)贯穿压力腔(12)的一端和泄压口(17)贯穿压力腔(12)的一端分别位于复位环(14)的上下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液管(15)和第一出液管(13)均匀分布在油液腔(11)的侧表面,且第二出液管(15)与油液腔(11)的连接处安装有单向阀(16)。
CN202220755635.2U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1003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55635.2U CN217100330U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55635.2U CN217100330U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00330U true CN217100330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78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5563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100330U (zh) 2022-03-31 2022-03-31 一种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003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98853Y (zh) 汽车悬挂缸缓冲装置
CN211687864U (zh) 一种缓冲式电梯轿厢
CN217100330U (zh) 一种新型倒置式摩托车前减震器
CN201280041Y (zh) 机车中置减震缓冲装置
CN112790147B (zh) 一种活鱼运输缓震装置
CN213323512U (zh) 一种高强度自行车前叉减震伸缩柱
CN206398001U (zh) 一种改进的自行车多级减震装置
CN211869099U (zh) 一种汽车悬架减震装置
CN215244207U (zh) 一种半挂车悬架加强结构
CN210391402U (zh) 电动自行车一体式中管
CN212712536U (zh) 具有多级回油孔的高稳定性千斤顶
CN210623460U (zh) 一种底阀增流式汽车液压减震器
CN103851123A (zh) 一种避震器
CN109278921B (zh) 一种智能电动童车的可调节式气压悬挂结构
CN211288564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
CN211314946U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的液压阻尼缓震装置
CN216519365U (zh) 一种分级减震的弹簧减震器
CN113635727B (zh) 一种基于电液伺服的汽车主动减振装置
CN215861470U (zh) 一种汽车液压减震器
CN218229279U (zh) 一种阻尼减震一体化的独轮车
CN221482148U (zh) 一种给水泵降噪用底座
CN214617060U (zh) 一种带有自动补水结构的离心泵
CN111547170A (zh) 一种儿童自行车用滑动式辅助轮结构
CN221591607U (zh) 一种横置氮气筒的多功能氮气减振器
CN217969762U (zh)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