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32249U - 推板式二次顶出模具 - Google Patents

推板式二次顶出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32249U
CN216032249U CN202122015691.0U CN202122015691U CN216032249U CN 216032249 U CN216032249 U CN 216032249U CN 202122015691 U CN202122015691 U CN 202122015691U CN 216032249 U CN216032249 U CN 2160322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plate
plate
die
push plate
p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1569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少春
陆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eyes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eyes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eyes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eyes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1569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322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322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322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ting Support Devices, Ladles, And Melt Control Thereb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效避免顶针痕迹、降低生产成本的推板式二次顶出模具。它包括模具主体、设置在模具主体内的推板以及设置在推板下方并与模具主体滑动配合的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在推板上设置有若干渣包口,第一顶板通过若干第一顶杆与推板相连,第二顶板通过若干第二顶杆与渣包口相连,第二顶杆穿透渣包口,第二顶板套设在第一顶杆上并与其滑动配合,在第一顶板与第二顶板之间还设置有旋转顶出机构,旋转顶出机构与第一顶板转动配合,在模具主体内还设置有可穿透第二顶板的固定块,旋转顶出机构一端与第二顶板相连,另一端位于固定块下方。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压铸模具领域。

Description

推板式二次顶出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铸模具,尤其涉及一种推板式二次顶出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一种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型腔工具,与其内部各种系统或辅助机构配合使用,将各种高温液态材料填充至模具型腔内,即可生产出具有特定形状、尺寸、功能和质量的工业零件。一般情况下从模具中取出成品,都是通过气动/液压装置带动顶针板,再通过顶针板上的顶针将成品顶出,这种方式容易在成品上留下顶针痕迹,影响成品效果,若遇到一些产品形状比较复杂或是比较特殊,只通过一次顶出动作,难以将成品顶出;为应对以上情况,一般会采用推板顶出,以解决顶针痕迹问题,但采用推板顶出时流道和渣包会留在推板上,不易取出成品,此时便要采用二次顶出机构,通过二次顶出,将成品和流道、渣包分离,市面上的二次顶出机构一般为增设一块顶针板和气动/液压装置,到第一顶出完成,将推板顶出后,启动第二次顶出,取出成品,这种方式结构复杂,且需增设动力装置,增大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有效避免顶针痕迹、降低生产成本的推板式二次顶出模具。
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模具主体、设置在所述模具主体内的推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推板下方并与所述模具主体滑动配合的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在所述推板上设置有若干渣包口,所述第一顶板通过若干第一顶杆与所述推板相连,所述第二顶板通过若干第二顶杆与所述渣包口相连,所述第二顶杆穿透所述渣包口,所述第二顶板套设在所述第一顶杆上并与其滑动配合,在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二顶板之间还设置有旋转顶出机构,所述旋转顶出机构与所述第一顶板转动配合,在所述模具主体内还设置有可穿透所述第二顶板的固定块,所述旋转顶出机构一端与所述第二顶板相连,另一端位于所述固定块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顶出机构包括通过销钉与所述第一顶板转动配合的旋杆,所述旋杆一端与所述第二顶板相接触,另一端位于所述固定块下方。
再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顶板上设置有四个所述旋杆,每两个所述旋杆为一组,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板前后两侧面上,在所述模具主体前后两侧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固定块。
又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顶板上还设置有导向顶板,所述导向顶板套设在所述第一顶杆和所述第二顶杆上,并与所述第一顶杆滑动配合。
还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顶板和所述导向顶板与所述固定块对应位置上均设置有U型通孔,所述U型通孔与所述固定块相适配。
更进一步地,所述模具主体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模脚以及设置在所述模脚上的B板,所述推板设置在所述B板上,在所述模脚上还设置有导柱,所述B板、所述推板均套设在所述导柱上,所述推板与所述导柱滑动配合,所述底板和所述模脚形成内腔,所述第一顶板、所述第二顶板、所述第一顶杆和所述第二顶杆均设置在该内腔里。
另外,所述推板上还设置有流道和分流锥,所述流道连接所有所述渣包口,并与所述分流锥相连。
最后,所述模具主体还设置有动模型芯,所述动模型芯通过定位柱固定,并穿透所述推板,与所述流道和所述渣包口相配合完成铸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成品注塑成型后,所述第一顶板向上移动,带动所述第一顶杆将所述推板向上推离所述B板,此时成品脱离所述动模型芯,但仍与流道和渣包相连;由于所述旋转顶出机构与所述第一顶板转动配合,当所述旋转顶出机构随所述第一顶板上升至位于所述固定块下方一端与所述固定块相接触时,所述旋转顶出机构与所述第二顶板相连的另一端向上翘起,带动所述第二顶板继续上移,并通过所述第二顶杆将流道和渣包顶出,与成品分离,实现取模;这个过程所述第一顶杆和所述第二顶杆并未与成品直接接触,有效避免在成品上留下痕迹;同时利用所述旋转顶出机构,简化模具内部结构,节省动力驱动模块,有效降低生产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推板的俯视图;
图3是所述旋转顶出机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所述第一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第二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次顶出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次顶出时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模具主体1、设置在所述模具主体1内的推板2以及设置在所述推板2下方并与所述模具主体1滑动配合的第一顶板3和第二顶板4,在所述推板2上设置有若干渣包口5,所述第一顶板3通过若干第一顶杆6与所述推板2相连,所述第二顶板4通过若干第二顶杆7与所述渣包口5相连,所述第二顶杆7穿透所述渣包口5,所述第二顶板4套设在所述第一顶杆6上并与其滑动配合,在所述第一顶板3与所述第二顶板4之间还设置有旋转顶出机构,所述旋转顶出机构与所述第一顶板3转动配合,在所述模具主体1内还设置有可穿透所述第二顶板4的固定块8,所述旋转顶出机构一端与所述第二顶板4相连,另一端位于所述固定块8下方。当产品注塑成型后,所述第一顶板3带动所述第一顶杆6向上移动,将所述推板2往上顶,此时成品连同所述渣包口5中形成的渣包一起脱离注塑腔,同一时间,所述旋转顶出机构一端与所述固定块8相接触,并在所述固定块8限制下发生旋转,与所述第二顶板4相接触的另一端向上翘起,使得所述第二顶板4继续向上移动,带动所述第二顶杆7往上穿透所述渣包口5,将渣包从成品上顶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顶出机构包括通过销钉9与所述第一顶板3转动配合的旋杆10,所述旋杆10一端与所述第二顶板4相接触,另一端位于所述固定块8下方。在所述第一顶板3上设置有四个所述旋杆10,每两个所述旋杆10为一组,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板3前后两侧面上,在所述模具主体1前后两侧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固定块8。在所述第二顶板4上还设置有导向顶板11,所述导向顶板11套设在所述第一顶杆6和所述第二顶杆7上,并与所述第一顶杆6滑动配合。在所述第二顶板4和所述导向顶板11与所述固定块8对应位置上均设置有U型通孔12,所述U型通孔12与所述固定块8相适配。对称设置的两组所述旋杆10一共为四个,在二次顶出过程中给所述第二顶板4提供稳定的上升动力,使得整个过程更加平稳,避免在二次顶出时因受力不均导致成品变形。所述导向顶板11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第二顶板4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具主体1包括底板13、设置在所述底板13上的模脚14以及设置在所述模脚14上的B板15,所述推板2设置在所述B板15上,在所述模脚14上还设置有导柱16,所述B板15、所述推板2均套设在所述导柱16上,所述推板2与所述导柱16滑动配合,所述底板13和所述模脚14形成内腔,所述第一顶板3、所述第二顶板4、所述第一顶杆6和所述第二顶杆7均设置在该内腔里。所述推板2上还设置有流道17和分流锥18,所述流道17连接所有所述渣包口5,并与所述分流锥18相连。所述模具主体1还设置有动模型芯19,所述动模型芯19通过定位柱20固定,并穿透所述推板2,与所述流道17和所述渣包口5相配合完成铸模。所述模具主体还包括前模仁,所述前模仁套设在所述导柱16上并与其滑动配合,在所述第二顶板4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前模仁相连接的开模顶杆21,当产品注塑成型后,所述第二顶板4随着第一顶板3向上移动,带动所述开模顶杆21将所述前模仁顶开。
如图6和图7所示,当产品注塑成型后,所述第一顶板3带动所述第二顶板4上移,从而带动所述开模顶杆21将所述前模仁顶开,同时所述第一顶杆6向上移动,将所述推板2往上顶,此时成品连同所述渣包口5中形成的渣包和流道17一起脱离所述动模型芯19;上移过程中,所述旋杆10一端与所述固定块8相接触,并在所述固定块8限制下,所述旋杆10绕所述销钉9在所述第一顶板3上发生旋转,所述旋杆10与所述第二顶板4相接触的一端向上翘起,使得所述第二顶板4继续向上移动,带动所述第二顶杆7往上穿透所述渣包口5,将渣包、所述流道17从成品上顶出。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推板式二次顶出模具,它包括模具主体(1)、设置在所述模具主体(1)内的推板(2)以及设置在所述推板(2)下方并与所述模具主体(1)滑动配合的第一顶板(3)和第二顶板(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推板(2)上设置有若干渣包口(5),所述第一顶板(3)通过若干第一顶杆(6)与所述推板(2)相连,所述第二顶板(4)通过若干第二顶杆(7)与所述渣包口(5)相连,所述第二顶杆(7)穿透所述渣包口(5),所述第二顶板(4)套设在所述第一顶杆(6)上并与其滑动配合,在所述第一顶板(3)与所述第二顶板(4)之间还设置有旋转顶出机构,所述旋转顶出机构与所述第一顶板(3)转动配合,在所述模具主体(1)内还设置有可穿透所述第二顶板(4)的固定块(8),所述旋转顶出机构一端与所述第二顶板(4)相连,另一端位于所述固定块(8)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板式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顶出机构包括通过销钉(9)与所述第一顶板(3)转动配合的旋杆(10),所述旋杆(10)一端与所述第二顶板(4)相接触,另一端位于所述固定块(8)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板式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顶板(3)上设置有四个所述旋杆(10),每两个所述旋杆(10)为一组,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板(3)前后两侧面上,在所述模具主体(1)前后两侧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固定块(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板式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顶板(4)上还设置有导向顶板(11),所述导向顶板(11)套设在所述第一顶杆(6)和所述第二顶杆(7)上,并与所述第一顶杆(6)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板式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顶板(4)和所述导向顶板(11)与所述固定块(8)对应位置上均设置有U型通孔(12),所述U型通孔(12)与所述固定块(8)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板式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主体(1)包括底板(13)、设置在所述底板(13)上的模脚(14)以及设置在所述模脚(14)上的B板(15),所述推板(2)设置在所述B板(15)上,在所述模脚(14)上还设置有导柱(16),所述B板(15)、所述推板(2)均套设在所述导柱(16)上,所述推板(2)与所述导柱(16)滑动配合,所述底板(13)和所述模脚(14)形成内腔,所述第一顶板(3)、所述第二顶板(4)、所述第一顶杆(6)和所述第二顶杆(7)均设置在该内腔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板式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2)上还设置有流道(17)和分流锥(18),所述流道(17)连接所有所述渣包口(5),并与所述分流锥(18)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推板式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主体(1)还设置有动模型芯(19),所述动模型芯(19)通过定位柱(20)固定,并穿透所述推板(2),与所述流道(17)和所述渣包口(5)相配合完成铸模。
CN202122015691.0U 2021-08-25 2021-08-25 推板式二次顶出模具 Active CN2160322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15691.0U CN216032249U (zh) 2021-08-25 2021-08-25 推板式二次顶出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15691.0U CN216032249U (zh) 2021-08-25 2021-08-25 推板式二次顶出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32249U true CN216032249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60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15691.0U Active CN216032249U (zh) 2021-08-25 2021-08-25 推板式二次顶出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322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11173U (zh) 一种塑料瓶吹气拉伸注塑成型模具
CN203254617U (zh) 一种可顶出自动抽芯的注塑模具
CN207448964U (zh) 一种气压传感器外壳注塑模具
CN216032249U (zh) 推板式二次顶出模具
CN212795716U (zh) 一种斜顶出模具
CN113334695B (zh) 一种模具的便捷式脱模顶出结构
CN214353936U (zh) 一种注塑模具模内切断水口加速顶出水口机构
CN211031091U (zh) 一种可自动脱模汽车凹类零件的注塑模具
CN211334410U (zh) 一种蓝牙耳机壳体双色成型模具
CN207448965U (zh) 一种突轮轴传感器外壳注塑模具
CN112757583A (zh) 一种实现将注塑件顶出的注塑模具及操作方法
CN201950771U (zh) 汽车门框条注塑模具
CN221064327U (zh) 一种l型端子浇铸装置
CN219360175U (zh) 一种旋转抽芯式注塑模具
CN217621959U (zh) 双色模具滑块脱模机构
CN209869313U (zh) 一种外接顶棍孔模具结构
CN214977657U (zh) 一种用于风扇配件帽的二次顶出模具
CN212498774U (zh) 一种用于童锁按钮的注塑模具
CN215703632U (zh) 一种风扇基座外壳注塑成型模具
CN219427331U (zh) 一种凉拖鞋帮面模具
CN215750554U (zh) 应用于压铸模具的旋转顶出机构
CN219466889U (zh) 一种便于顶出的帽子生产模具
CN219338422U (zh) 一种带有角度的滑块自动脱模模具结构
CN219820482U (zh) 一种气缸带动齿轮旋转抽芯塑料注射模具
CN219325497U (zh) 双色斜顶出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Haisheng

Inventor after: Lu Shaochun

Inventor after: Lu Han

Inventor before: Lu Shaochun

Inventor before: Lu Ha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