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70996U - 下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下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70996U
CN215970996U CN202122085688.6U CN202122085688U CN215970996U CN 215970996 U CN215970996 U CN 215970996U CN 202122085688 U CN202122085688 U CN 202122085688U CN 215970996 U CN215970996 U CN 2159709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bracket
mounting portion
mounting
avo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8568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洋洋
武梓良
修永芝
孙松红
刘丽丽
安基彬
张子正
庞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8568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709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709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709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下支架包括支架主体,且支架主体设有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凸出于支架主体的外周壁,第一安装部上设有贯通其的第一安装孔,支架主体的端面与减振器连接,支架主体包括第一避让部和第二避让部,第一避让部和第二避让部沿支架主体的延伸方向间隔开,第一避让部限定出第一避让空间,第一避让空间适用于避让拉杆,第二避让部限定出第二避让空间,第二避让空间适用于避让板簧。这样,通过在支架主体上设有第一避让部和第二避让部,使得支架主体的结构更为简单,下支架与减振器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减振器的使用性能得到提升。

Description

下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下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车辆上常会设有减振器以使车辆的行驶使用更为稳定可靠。目前市场上的前减振器通常采用板簧盖板或者板簧垫板结合的铸件结合体,这种结构受力不均匀,损坏的概率较高,且更换较为繁琐。且自身结构较为不合理,容易和车辆内其他结构产生干涉,使得其他结构的使用性能得到降低,同时铸件相对重量较高,使得生产成本较高,从而让车辆的市场竞争力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下支架,所述下支架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较低、强度较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下支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适于与车体连接,且所述支架主体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凸出于所述支架主体的外周壁,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贯通其的第一安装孔,所述支架主体的端面与减振器连接,所述支架主体包括第一避让部和第二避让部,所述第一避让部和所述第二避让部沿所述支架主体的延伸方向间隔开,所述第一避让部限定出第一避让空间,所述第一避让空间适用于避让拉杆,所述第二避让部限定出第二避让空间,所述第二避让空间适用于避让板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支架,通过在支架主体上设有第一避让部和第二避让部,使得支架主体的结构更为简单,下支架与减振器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减振器的使用性能得到提升。此外,分设在支架主体两侧的第一避让空间和第二避让空间,使得支架主体的连接使用更为简单,从而提升支架主体的使用便利性,使得下支架的使用更为稳定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主体上还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凸出于所述支架主体的外周壁,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有贯通其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第一安装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主体上设有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凸出于所述支架主体的外周壁,所述第三安装部上设有贯通其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沿所述支架主体的延伸方向间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主体上还设有第四安装部,所述第四安装部凸出于所述支架主体的外周壁,所述第四安装部上设有贯通其的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部和所述第三安装部相对设置且连接,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第三安装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的自由端端面、所述第二安装部的自由端端面、所述第三安装部的自由端端面和所述第四安装部的自由端端面均为光滑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避让部设于所述支架主体的底部,所述第二避让部设于所述支架主体的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主体为一体成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主体上与所述减振器连接的端面为连接端面,所述连接端面与所述支架主体的延伸方向不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体、减振器、多个紧固件和下支架,所述车体包括前桥,所述下支架为如上所述的下支架,其中,所述紧固件贯穿所述连接端面连接所述下支架与所述减振器,所述紧固件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连接所述下支架与所述前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有下支架与车体进行连接,下支架的结构较为简单,且构成材料较少,使得下支架的重量得到减轻,下支架的生产成本得到降低,同时,在下支架上还设有连接端面,使得下支架与减振器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可靠,减振器的使用性能得到提升,从而让车辆的减振效果更好,用户使用车辆的使用感受得到提升,进而使得车辆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支架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支架的仰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下支架10,车体20,前桥21,减振器30,紧固件40,
支架主体100,第一避让部110,第一避让空间111,第二避让部120,第二避让空间121,第一安装部130,第一安装孔131,第二安装部140,第二安装孔141,第三安装部150,第三安装孔151,第四安装部160,第四安装孔161,连接端面1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支架10,包括支架主体100。
具体来说,支架主体100适于与车体20连接,且支架主体100设有第一安装部130,第一安装部130凸出于支架主体100的外周壁,第一安装部130上设有贯通其的第一安装孔131,支架主体100的端面与减振器30连接,支架主体100包括第一避让部110和第二避让部120,第一避让部110和第二避让部120沿支架主体100的延伸方向间隔开,第一避让部110限定出第一避让空间111,第一避让空间111适用于避让拉杆,第二避让部120限定出第二避让空间121,第二避让空间121适用于避让板簧。
需要说明的是,减振器30通过支架主体100与车体20进行连接,使得减振器30能够较好的承受作用力,从而提升减振器30的使用性能,使得减振器30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
此外,支架主体100上设有第一避让部110和第二避让部120,第一避让部110限定出第一避让空间111,第二避让部120限定出第二避让空间121,在下支架10的组装过程中,下支架10的下侧设有拉杆,下支架10需要对拉杆进行避让,以避免拉杆与下支架10产生干涉;同理,下支架10的侧面设有板簧,下支架10需要对板簧进行避让,避免板簧与下支架10产生干涉以降低板簧的使用性能,从而让下支架10的使用更为可靠。这样,通过设有第一避让部110和第二避让部120,能够避免下支架10进行组装时与板簧或者拉杆进行干涉,不仅便于下支架10的连接组装,提升组装效率,而且能够让组装后的下支架10具有较高的使用性能。
不仅如此,第一避让部110和第二避让部120能够减少支架主体100的消耗的材料数量,降低支架主体100的重量,使得支架主体100的生产成本得到降低,从而让下支架10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并且,第一避让空间111和第二避让空间121设在支架主体100的两侧,使得支架主体100与减振器30的连接更为可靠,减振器30的使用性能得到提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支架10,通过在支架主体100上设有第一避让部110和第二避让部120,使得支架主体100的结构更为简单,下支架10与减振器30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减振器30的使用性能得到提升。此外,分设在支架主体100两侧的第一避让空间111和第二避让空间121,使得支架主体100的连接使用更为简单,从而提升支架主体100的使用便利性,使得下支架10的使用更为稳定可靠。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主体100上设有第一安装部130,第一安装部130凸出于支架主体100的外周壁,第一安装部130上设有贯通其的第一安装孔131。这样,由于第一安装部130相较于支架主体100的外周壁凸起,使得第一安装部130结构强度得到提升,支架主体100的使用更为安全可靠。同时,在第一安装部130上设有的第一安装孔131,使得支架主体100的组装连接更为简单,提升支架主体100的使用效率,便于下支架10的组装连接与拆卸保养,提升下支架10的使用性能,使得下支架10与减振器30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主体100上还设有第二安装部140,第二安装部140凸出于支架主体100的外周壁,第二安装部140上设有贯通其的第二安装孔141,第二安装部140和第一安装部130相对设置,第二安装孔141与第一安装孔131连通。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安装孔131与第二安装孔141连接,使得能够通过使用紧固件贯穿支架主体100进行组装连接使用,从而让下支架10的使用更为简单方便,提升下支架10的组装效率,进而提升下支架10的使用性能。此外,第二安装部140凸出于支架主体100的外周壁,与第一安装部130凸出支架主体100的外周壁的效果相似,不仅可以增加第二安装部140的结构强度,使得第二安装部140的使用更为稳定可靠,而且使得支架主体100的材料进一步地较少,不仅可以进一步地降低下支架10的重量,使得下支架10的结构更为简单可靠。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主体100上设有第三安装部150,第三安装部150凸出于支架主体100的外周壁,第三安装部150上设有贯通其的第三安装孔151,第三安装孔151与第一安装孔131沿支架主体100的延伸方向间隔开。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安装部150的性能效果与第一安装部130相似,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通过简单的推导得到,为了节省篇幅,在此对第三安装部150的效果阐述不做赘述。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主体100上还设有第四安装部160,第四安装部160凸出于支架主体100的外周壁,第四安装部160上设有贯通其的第四安装孔161,第四安装部160和第三安装部150相对设置且连接,第四安装孔161与第三安装孔151连通。可以理解的是,第四安装部160的性能效果与第二安装部140相似,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通过简单的推导得出,为了节省篇幅,在此对第四安装部160的效果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在支架主体100的设计生产中,第一安装部130与第三安装部150的尺寸设计相同,而第二安装部140与第四安装部160的尺寸设计相同,一方面可以降低设计成本,便于生产设计,另一方面,相同的尺寸设计使得支架主体100的连接组装更为方便可靠,下支架10的使用性能得到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30的自由端端面、第二安装部140的自由端端面、第三安装部150的自由端端面和第四安装部160的自由端端面均为光滑平面。可以理解的是,光滑平面能够便于连接组装,使得支架主体100的连接组装更为方便,从而让下支架10的使用便利性得到提升,同时,光滑平面还能减少组装后的摩擦,便于支架主体100的拆卸保养,使得下支架10的使用寿命得到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避让部110设于支架主体100的底部,第二避让部120设于支架主体100的内侧。需要说明的是,内侧指的是支架主体100靠近板簧的一侧。这样,第一避让部110能够较好的避免支架主体100与拉杆进行干涉,第二避让部120能够较好的避免支架主体100与板簧进行干啥。如此一来,支架本体100的结构更为可靠,从而让减振器20的使用性能能够较好地通过下支架10进行传递,下支架10的使用性能得到提升,同时,第一避让部110和第二避让部120的结构更为清晰,便于支架主体100的生产,提升支架主体100的生产效率,而且可以让第一避让部110与第二避让部120的结构更为稳定,减少第一避让部110与第二避让部120之间的应力集中,使得下支架10的结构强度得到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主体100为一体成型件。这样,由于支架主体100一体成型,使得支架主体100的生产步骤得到了节省,支架主体100的生产流程得到了简化,且提高了支架主体100的连接强度,从而让下支架10的结构强度得到提升。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主体100上与减振器30连接的端面为连接端面170,连接端面170与支架主体100的延伸方向不垂直。这样,由于连接端面170与支架主体100的延伸方向不垂直,使得连接端面170能够更好的与减振器30连接,使得减振器30与支架主体100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从而提升下支架10的使用性能,使得减振器30的使用更为稳定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体20、减振器30,多个紧固件40和下支架10,车辆20包括前桥21,下支架10为如上所示的减振器30的下支架10,其中,紧固件40贯穿连接端面170连接下支架10与减振器30,紧固件40贯穿第一安装孔131和第三安装孔151连接下支架10与前桥21。这样,由于下支架10的一端与减振器30通过紧固件40螺栓连接,一端与车辆20的前桥21通过至少两个紧固件40螺栓连接,不仅让下支架10与减振器30或者前桥21之间的连接工序较为简单,提升组装效果,而且可以让下支架10能够较好的连接固定减振器30到前桥21上,从而让减振器30的使用性能能够较好的作用到前桥21上,以使车辆20的减振性能得到提升。同时,由于下支架10的结构较为简单,且构成材料较少,使得下支架10的重量得到减轻,下支架10的生产成本得到降低。不仅如此,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组装下支架10,使得下支架10具有良好的拆卸组装能力,便于下支架10的拆卸与组装,从而让减振器30的维修与保养更为简单,车辆20的使用更为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下支架(10),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主体(100),所述支架主体(100)适于与车体(20)连接,且所述支架主体(100)设有第一安装部(130),所述第一安装部(130)凸出于所述支架主体(100)的外周壁,所述第一安装部(130)上设有贯通其的第一安装孔(131);
所述支架主体(100)的端面与减振器(30)连接,所述支架主体(100)包括第一避让部(110)和第二避让部(120),所述第一避让部(110)和所述第二避让部(120)沿所述支架主体(100)的延伸方向间隔开,所述第一避让部(110)限定出第一避让空间(111),所述第一避让空间(111)适用于避让拉杆,所述第二避让部(120)限定出第二避让空间(121),所述第二避让空间(121)适用于避让板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支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00)上还设有第二安装部(140),所述第二安装部(140)凸出于所述支架主体(100)的外周壁,所述第二安装部(140)上设有贯通其的第二安装孔(141),
所述第二安装部(140)和所述第一安装部(130)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孔(141)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3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支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00)上设有第三安装部(150),所述第三安装部(150)凸出于所述支架主体(100)的外周壁,所述第三安装部(150)上设有贯通其的第三安装孔(151),所述第三安装孔(151)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31)沿所述支架主体(100)的延伸方向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支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00)上还设有第四安装部(160),所述第四安装部(160)凸出于所述支架主体(100)的外周壁,所述第四安装部(160)上设有贯通其的第四安装孔(161),
所述第四安装部(160)和所述第三安装部(150)相对设置且连接,所述第四安装孔(161)与所述第三安装孔(15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支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30)的自由端端面、所述第二安装部(140)的自由端端面、所述第三安装部(150)的自由端端面和所述第四安装部(160)的自由端端面均为光滑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支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部(110)设于所述支架主体(100)的底部,所述第二避让部(120)设于所述支架主体(100)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支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00)为一体成型件。
8.根据权要求1所述的下支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00)上与所述减振器(30)连接的端面为连接端面(170),所述连接端面(170)与所述支架主体(100)的延伸方向不垂直。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20),所述车体(20)包括前桥(21);
减振器(30);
多个紧固件(40);
下支架(10),所述下支架(10)为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下支架(10),
其中,所述紧固件(40)贯穿所述连接端面连接所述下支架(10)与所述减振器(30),所述紧固件(40)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131)和所述第三安装孔(151)连接所述下支架(10)与所述前桥(21)。
CN202122085688.6U 2021-08-31 2021-08-31 下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59709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85688.6U CN215970996U (zh) 2021-08-31 2021-08-31 下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85688.6U CN215970996U (zh) 2021-08-31 2021-08-31 下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70996U true CN215970996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82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85688.6U Active CN215970996U (zh) 2021-08-31 2021-08-31 下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709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7594A (zh) 车辆悬架及其板簧
CN215970996U (zh) 下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8536853U (zh) 一种汽车及纵梁组件
CN217294168U (zh) 一种用于汽车底盘悬架上的摆臂组件
CN201283777Y (zh) 一种排气筒吊钩以及具有该排气筒吊钩的乘用车
CN113942358B (zh) 一种横向稳定杆安装结构及车辆
CN111746267B (zh) 变速箱悬置衬套
CN211567586U (zh) 一种汽车后减振器上支撑座结构
CN102019828A (zh) 一种汽车后桥控制臂座
CN214492444U (zh) 板簧托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6520451U (zh) 断开式平衡轴
CN215245138U (zh) 车身侧连接结构以及车辆
CN218367289U (zh) 车辆悬架的控制臂、悬架系统和车辆
CN212022233U (zh) 一种空气悬架及车辆
CN221233869U (zh) 一种后副车架及车辆
CN220517974U (zh) 悬置总成及具有该悬置总成的汽车
CN209795064U (zh) 后桥及汽车
CN220114396U (zh) 车桥下盖板、空气悬架与车桥的连接结构
CN220996534U (zh) 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CN209008314U (zh) 一种汽车悬架摆臂
CN210706867U (zh) 用于车辆的悬置安装梁及具有其的动力总成和车辆
CN210706866U (zh) 用于车辆的悬置安装梁及具有其的动力总成和车辆
CN114454680B (zh) 一种钢板弹簧盖板总成、钢板弹簧悬架系统及汽车
CN210437002U (zh) 一种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结构
CN215826427U (zh) 车辆减震塔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