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86638U - 搅拌结构及具有其的烹饪器 - Google Patents

搅拌结构及具有其的烹饪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86638U
CN215686638U CN202120435803.5U CN202120435803U CN215686638U CN 215686638 U CN215686638 U CN 215686638U CN 202120435803 U CN202120435803 U CN 202120435803U CN 215686638 U CN215686638 U CN 2156866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rring
blade
stirring structure
food
eq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3580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高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3580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866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866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866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搅拌结构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其中,搅拌结构包括:基体;第一搅拌叶片,设置在基体上,第一搅拌叶片包括叶片主体和翘起部,翘起部设置在叶片主体远离基体的一端,翘起部具有沿搅拌结构的转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前侧边和第一后侧边,第一前侧边与基体的纵向轴线的连线S1与翘起部之间具有第一夹角a,第一夹角a为锐角。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翻炒不均匀导致的食物口感不佳的问题。

Description

搅拌结构及具有其的烹饪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搅拌结构及具有其的烹饪器。
背景技术
在相关领域中,为了提高烹饪效果,在锅体内部设置有搅拌结构,搅拌结构能够在电机的驱动下推动并翻转锅内食物。
在相关技术中,搅拌结构在搅拌翻炒时,食物容易聚集在搅拌叶片的末端处,同时,食物容易卡住搅拌叶片,进而影响翻炒效果并导致烹饪出来的食物口感不佳甚至有部分食物不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结构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翻炒不均匀导致的食物口感不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搅拌结构,包括:基体;第一搅拌叶片,设置在基体上,第一搅拌叶片包括叶片主体和翘起部,翘起部设置在叶片主体远离基体的一端,翘起部具有沿搅拌结构的转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前侧边和第一后侧边,第一前侧边与基体的纵向轴线的连线S1与翘起部之间具有第一夹角a,第一夹角a为锐角。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搅拌结构转动翻炒锅内食物的过程中,食物先与第一前侧边接触,然后,食物会沿着翘起部的内壁面从第一前侧边移动到第一后侧边。翘起部的第一前侧边与基体的纵向轴线的连线与翘起部之间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角为锐角,即第一后侧边与基体的纵向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前侧边与基体纵向轴线之间的间距,使得翘起部位置的食物能够由锅体的内壁朝向基体方向移动,避免了食物堆积在第一前侧边处,同时避免了由于食物堆积导致的容易卡住搅拌叶片的问题。进而对食物进行较好的翻炒,使得食物均匀受热,这样,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翻炒不均匀导致的食物口感不佳的问题。
进一步地,第一夹角a满足:35°≤a≤50°。当第一夹角在35°至50°之间时,翘起部对食物的引导效果更好,使得食物的运动比较顺畅,进而更好地避免了食物堆积和搅拌叶片卡住的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地,叶片主体包括沿搅拌结构转动方向设置的第二前侧边和第二后侧边,第二后侧边高于第二前侧边,叶片主体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b,第二夹角b满足:25°≤b≤35°。在搅拌结构转动过程中,叶片主体与水平面之间的第二夹角使得食物能够沿着叶片主体爬升,并从第二后侧边处落下,从而保证了食物被翻炒的效果,进而提高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叶片主体包括沿搅拌结构转动方向设置的第二前侧边和第二后侧边,第二前侧边为凸弧结构。上述凸弧结构的设置使得在搅拌结构转动过程中,叶片主体能够通过凸弧结构铲起食物,进而更加便于食物沿着叶片主体从第二前侧边向第二后侧边运动,使得食物能够得到充分的翻炒,提高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叶片主体包括沿搅拌结构转动方向设置的第二前侧边和第二后侧边,沿基体至翘起部的方向上,第二后侧边的高度逐渐降低。第二后侧边的高度逐渐降低以使得叶片主体和翘起部的连接位置形成凹部,沿叶片主体和翘起部翻转的食物能够从该凹部位置越过第一搅拌叶片,使得食物更容易经过第一搅拌叶片之后落入至锅体内,并能够较为均匀地铺开加热,进而使得食物受热均匀,不易粘锅。
进一步地,搅拌结构还包括设置于基体的第二搅拌叶片,第二搅拌叶片与第一搅拌叶片间隔设置,第二搅拌叶片朝向转动方向凸出设置。上述第二搅拌叶片的形状使得食物可以沿着第二搅拌叶片向远离基体的方向运动,使食物能够得到充分的翻炒。
进一步地,第二搅拌叶片的上侧边设置有避让凹部。在搅拌结构转动过程中,一部分食物可以从该避让凹部位置越过第二搅拌叶片,食物不会堆积在第二搅拌叶片的前侧,不易粘锅。同时避让凹部的设置使得食物更容易经过第二搅拌叶片之后落入至锅体内,并能够较为均匀地铺开加热,进而使得食物受热均匀。
进一步地,搅拌叶片的根部和第二搅拌叶片的根部相对于基体的轴线对称设置,和/或,第一搅拌叶片的长度大于第二搅拌叶片的长度。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相对于基体的轴线对称设置能够使得翻炒更均匀,提升烹饪效果。同时也使得搅拌结构的受力更加均匀,使得搅拌结构不易损坏。同时,第一搅拌叶片的长度大于第二搅拌叶片的长度,第一搅拌叶片和第二搅拌叶片分别实现不同的翻炒效果,使得食物受热均匀。
进一步地,基体包括球面段和设置在球面段下方的锥面段,球面段和锥面段之间圆滑过渡。在烹饪过程中,尤其是在烹饪条状食物的时候,食物不容易缠绕在搅拌结构上,搅拌结构不会由于食物的缠绕而被卡住,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及设置在锅体内的搅拌结构,搅拌结构为上述的搅拌结构。上述搅拌结构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翻炒不均匀导致的食物口感不佳的问题,因而具有上述搅拌结构的烹饪器具也具有上述优点。
进一步地,第一搅拌叶片与锅体内壁之间具有第一距离c,第一距离c满足:1mm≤c≤2mm;和/或,搅拌结构还包括第二搅拌叶片,第二搅拌叶片的底部与锅体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距离d,第二距离d满足:1mm≤d≤2mm。上述第一距离c和第二距离d的设置,使得食物加热过程中,食物能够随着搅拌结构的转动而不断翻转,不会有食物一直堆积在锅底无法得到翻炒而发生粘锅等现象,提升了烹饪效果,保证了食物的口感。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搅拌结构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搅拌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搅拌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搅拌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搅拌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的烹饪器具的锅体和搅拌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中锅体和搅拌结构的A处放大图;
图9示出了图7的锅体和搅拌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中锅体和搅拌结构的B处放大图;
图11示出了图7的锅体和搅拌结构的另一角度的剖视示意图;以及
图12示出了图11中锅体和搅拌结构的C处放大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基体;11、球面段;111、定位孔;12、锥面段;20、第一搅拌叶片;21、叶片主体;211、第二前侧边;212、第二后侧边;22、翘起部;221、第一前侧边;222、第一后侧边;30、第二搅拌叶片;31、避让凹部;40、锅体;41、凸筋;42、锅体外壳;43、锅体上支撑架;50、盖体;60、煲体;70、电机;80、刀座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搅拌结构包括基体10和第一搅拌叶片20。第一搅拌叶片20设置在基体10上,第一搅拌叶片20包括叶片主体21和翘起部22,翘起部22设置在叶片主体21远离基体10的一端。翘起部22具有沿搅拌结构的转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前侧边221和第一后侧边222,第一前侧边221与基体10的纵向轴线的连线S1与翘起部22之间具有第一夹角a,第一夹角a为锐角。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搅拌结构转动翻炒锅内食物的过程中,食物先与第一前侧边221接触,然后,食物会沿着翘起部22的内壁面从第一前侧边221移动到第一后侧边222。翘起部22的第一前侧边221与基体10的纵向轴线的连线S1与翘起部22之间形成第一夹角a,第一夹角a为锐角,即第一后侧边222与基体10的纵向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前侧边221与基体10纵向轴线之间的间距,使得翘起部22位置的食物能够由锅体40的内壁朝向基体10方向移动,避免了食物堆积在第一前侧边221处,同时避免了由于食物堆积导致的容易卡住搅拌叶片的问题。进而对食物进行较好的翻炒,使得食物均匀受热,这样,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翻炒不均匀导致的食物口感不佳的问题。
搅拌结构转动过程中,翘起部22先与食物接触的侧边为第一前侧边221,后与食物接触的侧边为第一后侧边222。
如图3所示,第一夹角a满足:35°≤a≤50°。当第一夹角a在35°至50°之间时,翘起部22对食物的引导效果更好,使得食物的运动比较顺畅,进而更好地避免了食物堆积和搅拌叶片卡住的情况的发生。需要说明的是,当a>50°时,食物沿着翘起部22的内壁面朝向基体10运动的距离较短,使得大量的食物堆积在翘起部22位置处,容易卡住搅拌叶片;当a<35°时,翘起部22与第一前侧边221与基体10的纵向轴线的连线S1之间的角度较小,食物可能会被第一搅拌叶片20推动沿着搅拌结构转动方向运动,无法充分翻炒食物。优选地,a可以为40°、44°或者48°。
如图2、图5、图7和图8所示,叶片主体21包括沿搅拌结构转动方向设置的第二前侧边211和第二后侧边212,第二后侧边212高于第二前侧边211,叶片主体21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b,第二夹角b满足:25°≤b≤35°。搅拌结构转动过程中,叶片主体21先与食物接触的侧边为第二前侧边211,后与食物接触的侧边为第二后侧边212。在搅拌结构转动过程中,叶片主体21与水平面之间的第二夹角b使得食物能够沿着叶片主体21爬升,并从第二后侧边212处落下,从而实现食物被翻炒的效果,进而提高烹饪效果。优选地,b=30°。
如图1至图4所示,叶片主体21包括沿搅拌结构转动方向设置的第二前侧边211和第二后侧边212,第二前侧边211为凸弧结构。上述凸弧结构的设置使得在搅拌结构转动过程中,叶片主体21能够通过凸弧结构铲起食物,进而更加便于食物沿着叶片主体21从第二前侧边211向第二后侧边212运动,使得食物能够得到充分的翻炒,提高烹饪效果。
如图2和图5所示,叶片主体21包括沿搅拌结构转动方向设置的第二前侧边211和第二后侧边212,沿基体10至翘起部22的方向上,第二后侧边212的高度逐渐降低。第二后侧边212的高度逐渐降低使得叶片主体21和翘起部22的连接位置形成凹部,即第二后侧边212为凹状弧形,沿叶片主体21和翘起部22翻转的食物能够从该凹部位置越过第一搅拌叶片20,使得食物更容易经过第一搅拌叶片20之后落入至锅内,并能够较为均匀地铺开加热,进而使得食物受热均匀,不易粘锅。
如图1和图9所示,搅拌结构还包括设置于基体10的第二搅拌叶片30,第二搅拌叶片30与第一搅拌叶片20间隔设置,第二搅拌叶片30朝向转动方向凸出设置。第二搅拌叶片30朝向转动方向凸出设置的曲面叶片,食物可以沿着第二搅拌叶片30向远离基体10的方向运动。在搅拌结构转动过程中,第一搅拌叶片20使得食物能够朝向基体10进行翻转,第二搅拌叶片30使得食物能够沿着远离基体10的方向进行翻转,在第一搅拌叶片20和第二搅拌叶片30的配合下,食物可以得到充分的翻炒,使得食物能够均匀地被加热,具有良好的烹饪效果,提升食物口感。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二搅拌叶片30的上侧边设置有避让凹部31。第二搅拌叶片30的高度沿远离基体10的方向逐渐增高,在搅拌结构转动过程中,一部分食物可以从该避让凹部31位置越过第二搅拌叶片30,食物不会堆积在第二搅拌叶片30的前侧,不易粘锅。同时避让凹部31的设置使得食物更容易经过第二搅拌叶片30之后落入至锅内,并能够较为均匀地铺开加热,进而使得食物受热均匀。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搅拌叶片20的根部和第二搅拌叶片30的根部相对于基体10的轴线对称设置,第一搅拌叶片20的长度大于第二搅拌叶片30的长度。基体10的左右各设有形状不同的第一搅拌叶片20和第二搅拌叶片30,在搅拌结构转动过程中,第一搅拌叶片20的长度较长,使得位于搅拌结构外围位置的食物能够沿着第一搅拌叶片朝向基体10进行运动;第二搅拌叶片30的长度较短,使得经过第一搅拌叶片20翻转之后靠近基体10位置的食物能够沿着第二搅拌叶片30朝向远离基体10的方向进行运动。在第一搅拌叶片20和第二搅拌叶片30的配合之下,食物能够沿着搅拌结构的径向不断翻转,使得食物翻炒均匀。同时第一搅拌叶片20和第二搅拌叶片30相对于基体10的轴线对称设置能够使得翻炒更均匀,提升烹饪效果。同时也使得搅拌结构的受力更加均匀,使得搅拌结构不易损坏。
如图2和图7所示,基体10包括球面段11和设置在球面段11下方的锥面段12,球面段11和锥面段12之间圆滑过渡。球面段11和锥面段12的设置使得基体10在水平面上的外轮廓为圆形,同时球面段11和锥面段12之间圆滑过渡,在烹饪过程中,尤其是在烹饪条状食物的时候,使得食物不容易缠绕在搅拌结构上,搅拌结构不会由于食物的缠绕而被卡住,提升用户体验。在本实施例中,锥面段包括锥度不同的两段,两段之间圆滑过渡。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如图3、图6、图9和图10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包括锅体40及设置在锅体40内的搅拌结构。上述搅拌结构使得食物能够均匀地被翻炒,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翻炒不均匀导致的食物口感不佳的问题。第一夹角a的设置使得第一搅拌叶片20沿锅体40内表面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翘起部22向锅体40的中心倾斜,翘起部22与锅体40的内侧壁的夹角在40°至55°之间。在食物烹饪过程中,第一搅拌叶片20沿着锅体40的内表面把食物往锅体40中心翻,第二搅拌叶片30负责把锅体40中心的食物往外翻,从而使得翻炒均匀并且食物不贴锅体40的内壁。
如图9至图12所示,第一搅拌叶片20与锅体40内壁之间具有第一距离c,第一距离c满足:1mm≤c≤2mm;搅拌结构还包括第二搅拌叶片30,第二搅拌叶片30的底部与锅体40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距离d,第二距离d满足:1mm≤d≤2mm。上述第一距离c和第二距离d的设置,使得食物加热过程中,食物能够随着搅拌结构的转动而不断翻转,不会有食物一直堆积在锅底无法得到翻炒发生粘锅等现象,提升了烹饪效果,保证了食物的口感。优选地,第一距离c和第二距离d为1mm或者1.5mm。
如图4、图5、图6、图9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煲体60和盖体50,锅体40设置在煲体60内,盖体50盖设在锅体40上方,锅体40外侧设置有锅体外壳42,锅体40通过锅体上支撑架43与锅体外壳42连接。锅体40的内壁上设置有凸筋41,凸筋41与第一搅拌叶片20配合,共同实现对锅体40内的食物的翻炒。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电机70以及与电机70驱动连接的刀座组件80。基体10的内部设置有定位孔111,刀座组件80的转轴通过定位孔111与搅拌结构连接。电机70通过刀座组件80驱动搅拌结构转动,实现对食物的翻炒。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机70驱动刀座组件80连带着第一搅拌叶片20和第二搅拌叶片30逆时针转动,实现对锅体40内的食物的翻转。在其他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搅拌结构也可以沿着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该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或者电饭煲,也可以为空气炸锅、料理机、豆浆机或者电炖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搅拌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10);
第一搅拌叶片(20),设置在所述基体(10)上,所述第一搅拌叶片(20)包括叶片主体(21)和翘起部(22),所述翘起部(22)设置在所述叶片主体(21)远离所述基体(10)的一端,所述翘起部(22)具有沿所述搅拌结构的转动方向设置的第一前侧边(221)和第一后侧边(222),所述第一前侧边(221)与所述基体(10)的纵向轴线的连线S1与所述翘起部(22)之间具有第一夹角a,所述第一夹角a为锐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a满足:35°≤a≤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主体(21)包括沿所述搅拌结构转动方向设置的第二前侧边(211)和第二后侧边(212),所述第二后侧边(212)高于所述第二前侧边(211),所述叶片主体(21)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b,所述第二夹角b满足:25°≤b≤35°。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搅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主体(21)包括沿所述搅拌结构转动方向设置的第二前侧边(211)和第二后侧边(212),所述第二前侧边(211)为凸弧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搅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主体(21)包括沿所述搅拌结构转动方向设置的第二前侧边(211)和第二后侧边(212),沿所述基体(10)至所述翘起部(22)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后侧边(212)的高度逐渐降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搅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基体(10)的第二搅拌叶片(30),所述第二搅拌叶片(30)与所述第一搅拌叶片(20)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搅拌叶片(30)朝向所述转动方向凸出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搅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叶片(30)的上侧边设置有避让凹部(3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搅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叶片(20)的根部和所述第二搅拌叶片(30)的根部相对于所述基体(10)的轴线对称设置,和/或,所述第一搅拌叶片(2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搅拌叶片(30)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搅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0)包括球面段(11)和设置在所述球面段(11)下方的锥面段(12),所述球面段(11)和所述锥面段(12)之间圆滑过渡。
10.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40)及设置在所述锅体(40)内的搅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搅拌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叶片(20)与所述锅体(40)内壁之间具有第一距离c,所述第一距离c满足:1mm≤c≤2mm;和/或,所述搅拌结构还包括第二搅拌叶片(30),所述第二搅拌叶片(30)的底部与所述锅体(40)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距离d,所述第二距离d满足:1mm≤d≤2mm。
CN202120435803.5U 2021-02-26 2021-02-26 搅拌结构及具有其的烹饪器 Active CN2156866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35803.5U CN215686638U (zh) 2021-02-26 2021-02-26 搅拌结构及具有其的烹饪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35803.5U CN215686638U (zh) 2021-02-26 2021-02-26 搅拌结构及具有其的烹饪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86638U true CN215686638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12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35803.5U Active CN215686638U (zh) 2021-02-26 2021-02-26 搅拌结构及具有其的烹饪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866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87504B1 (ko) 교반 블레이드를 포함하는 음식 조리 기구
CN215686638U (zh) 搅拌结构及具有其的烹饪器
CN211459758U (zh) 一种搅拌机构及烹饪设备
CN216020421U (zh) 一种炒菜机
CN209996069U (zh) 具有炸锅功能的烹饪器具
CN214548942U (zh) 一种搅拌桨及烹饪器具
CN216822915U (zh) 搅拌结构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6822912U (zh) 搅拌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6822906U (zh) 搅拌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KR102061039B1 (ko) 주방 조리장치
CN216797366U (zh) 搅拌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4230880U (zh) 搅拌组件及烹饪机
CN216822909U (zh) 搅拌结构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9331297U (zh) 烹饪器具
CN214258965U (zh) 搅拌结构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7696120U (zh) 搅拌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6822910U (zh) 搅拌结构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9331430U (zh) 烹饪器具
CN210871105U (zh) 一种与圆弧底部容器配合的圆弧刀组件
CN219331383U (zh) 搅拌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5272233U (zh) 搅拌刀组件及料理机
CN219331427U (zh) 烹饪器具
CN220308937U (zh) 一种基于电机驱动的自动翻炒菜的锅盖
CN215127108U (zh) 锅盖组件及炒菜机
CN215424250U (zh) 一种自动炒菜机用搅拌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