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72799U - 一种注塑模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注塑模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72799U
CN215472799U CN202120917324.7U CN202120917324U CN215472799U CN 215472799 U CN215472799 U CN 215472799U CN 202120917324 U CN202120917324 U CN 202120917324U CN 215472799 U CN215472799 U CN 2154727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molding
runner
mold
main runner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173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庆忠
陈卿标
李光辉
田云刚
涂美玲
杨世林
黄明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Jiuyi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Jiuy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Jiuyi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Jiuy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173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727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727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727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仁结构,属于注塑领域,一种注塑模仁结构,包括模仁本体,模仁本体的内部开设有一条注塑主流道,沿注塑主流道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两侧的模仁本体的内部对称开设有多个注塑模腔,每个注塑模腔和注塑主流道之间均通过至少一个注塑分流道连通,模仁本体上开设有与注塑主流道连通的进胶口,进胶口位于注塑主流道的正中心位置,模仁本体的内部沿注塑主流道流体的流动方向依次分为多个注塑区,各个注塑区内的注塑分流道的总容积沿注塑主流道流体的流动方向逐渐递增。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模仁结构,进胶平衡。

Description

一种注塑模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仁结构。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将注塑材料加热融化后通过注塑流道注入到模仁内腔,带注塑材料冷却成型后获得相应的成品。
现有的注塑流道的布设方式有短浇道多组设置和环浇型,短浇道多组设置占用空间大,而环浇型不利于后续的生产线作业。为了解决上述布设方式存在的弊端,可采用单组长浇道设置,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解决流道的进浇平衡,只有进浇平衡才能确保注塑分子同时充填型腔,使产品不易产生毛刺,粘模等注塑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注塑模仁结构,进胶平衡。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注塑模仁结构,包括模仁本体,模仁本体的内部开设有一条注塑主流道,沿注塑主流道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两侧的模仁本体的内部对称开设有多个注塑模腔,每个注塑模腔和注塑主流道之间均通过至少一个注塑分流道连通,模仁本体上开设有与注塑主流道连通的进胶口,进胶口位于注塑主流道的正中心位置,模仁本体的内部沿注塑主流道流体的流动方向依次分为多个注塑区,各个注塑区内的注塑分流道的总容积沿注塑主流道流体的流动方向逐渐递增。
优选地,模仁本体包括相互配合的前模仁和后模仁,前模仁上开设有一条第一主流道,沿第一主流道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两侧的前模仁上对称开设有多个第一模腔,每个第一模腔和第一主流道之间均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分流道连通,后模仁上开设有一条第二主流道,沿第二主流道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两侧的后模仁上对称开设有多个第二模腔,第二主流道和部分第二模腔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二分流道连通,第二主流道的中部连通有进胶口,合模时,第一主流道和第二主流道围合形成注塑主流道,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围合形成注塑模腔,第一分流道与第二分流道/后模仁围合形成注塑分流道。
优选地,以进胶口为中心,模仁本体的内部沿注塑主流道流体的流动方向依次对称分为第一注塑区、第二注塑区、第三注塑区、第四注塑区、第五注塑区、以及第六注塑区,每个第一注塑区、第二注塑区、以及第三注塑区均包括两对注塑模腔,每个第四注塑区、第五注塑区、以及第六注塑区均包括一对注塑模腔,第一注塑区、第二注塑区和第三注塑区内的每个第一模腔和第一主流道之间均通过一个第一分流道连通,第四注塑区、第五注塑区和第六注塑区内的每个第一模腔和第一主流道之间均通过两个第一分流道连通,第一注塑区和第二注塑区内的每个第二模腔和第二主流道之间均不设第二分流道,第三注塑区和第四注塑区内的每个第二模腔和第二主流道之间均通过一个第二分流道连通,第五注塑区和第六注塑区内的每个第二模腔和第二主流道之间均通过两个第二分流道连通。
优选地,前模仁由至少两个前模单元拼装而成,后模仁由至少两个后模单元拼装而成。
优选地,每个前模单元的四个角均具有凸起,每个后模单元的四个角均具有与凸起配合的凹槽。
优选地,注塑主流道各个位置的横截面积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每一个注塑模腔的进胶量一致,进胶速度一致,进胶平衡,提高产品质量。
2、前模仁由至少两个前模单元拼装而成,后模仁由至少两个后模单元拼装而成,可根据实际情况拼装,适用性广。
3、每个前模单元的四个角均具有凸起,每个后模单元的四个角均具有与凸起配合的凹槽,提高合模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模仁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模仁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后模仁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前模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后模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前模单元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后模单元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00-模仁本体,1-前模仁,2-后模仁,3-第一主流道,4-第一模腔,5-第一分流道,6-第二主流道,7-第二模腔,8-第二分流道,9-第一注塑区,10-第二注塑区,11-第三注塑区,12-第四注塑区,13-第五注塑区,14-第六注塑区,15-前模单元,16-后模单元,17-凸起,18-凹槽,19-进胶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注塑模仁结构,包括模仁本体100,模仁本体100的内部开设有一条注塑主流道,沿注塑主流道流体的流动方向的前后两侧的模仁本体100的内部对称开设有多个注塑模腔,每个注塑模腔和注塑主流道之间均通过至少一个注塑分流道连通,模仁本体100上开设有与注塑主流道连通的进胶口19,进胶口19位于注塑主流道的正中心位置,模仁本体100的内部沿注塑主流道流体的流动方向依次分为多个注塑区,各个注塑区内的注塑分流道的总容积沿注塑主流道流体的流动方向逐渐递增。由于注塑主流道较长,以进胶口19为中心,越远离进胶口19的注塑主流道的压力越小,因此,越远离进胶口19的各个注塑区内的注塑分流道的总容积应逐渐递增,以确保进胶平衡,每一个注塑模腔的进胶量一致,进胶速度一致,提高产品质量。
优选地,模仁本体100包括相互配合的前模仁1和后模仁2,前模仁1上开设有一条第一主流道3,沿第一主流道3流体的流动方向的前后两侧的前模仁1上对称开设有多个第一模腔4,每个第一模腔4和第一主流道3之间均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分流道5连通,后模仁2上开设有一条第二主流道6,沿第二主流道6流体的流动方向的前后两侧的后模仁2上对称开设有多个第二模腔7,第二主流道6和部分第二模腔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二分流道8连通,第二主流道6的中部连通有进胶口19,合模时,第一主流道3和第二主流道6围合形成注塑主流道,第一模腔4和第二模腔7围合形成注塑模腔,第一分流道5与第二分流道8/后模仁2围合形成注塑分流道。具体的,以进胶口19为中心,模仁本体100的内部沿注塑主流道流体的流动方向依次对称分为第一注塑区9、第二注塑区10、第三注塑区11、第四注塑区12、第五注塑区13、以及第六注塑区14,每个第一注塑区9、第二注塑区10、以及第三注塑区11均包括两对注塑模腔,每个第四注塑区12、第五注塑区13、以及第六注塑区14均包括一对注塑模腔,第一注塑区9、第二注塑区10和第三注塑区11内的每个第一模腔4和第一主流道3之间均通过一个第一分流道5连通,第四注塑区12、第五注塑区13和第六注塑区14内的每个第一模腔4和第一主流道3之间均通过两个第一分流道5连通,第一注塑区9和第二注塑区10内的每个第二模腔7和第二主流道6之间均不设第二分流道8,第三注塑区11和第四注塑区12内的每个第二模腔7和第二主流道6之间均通过一个第二分流道8连通,第五注塑区13和第六注塑区14内的每个第二模腔7和第二主流道6之间均通过两个第二分流道8连通。以进胶口19为中心,第一至第六注塑区的进胶压力逐渐变小,因此,需要第一至第六注塑区的注塑主流道的容积逐渐增加,才能确保进胶平衡。为了使容积逐渐增加,本实施例采用:
第一注塑区9(4个注塑模腔):前模仁1上4个第一分流道5的容积一致,后模仁2不设第二分流道8。
第二注塑区10(4个注塑模腔):前模仁1上4个第一分流道5的容积一致,且大于第一注塑区9内的第一分流道5的容积,后模仁2不设第二分流道8。
第三注塑区11(4个注塑模腔):前模仁1上4个第一分流道5的容积一致,且大于第二注塑区10内的第一分流道5的容积,后模仁2上4个第二分流道8的容积一致,且与前模仁1上的第一分流道5的容积一致。
第四注塑区12(2个注塑模腔):前模仁1上4个第一分流道5的容积一致,且大于第三注塑区11内的第一分流道5的容积,后模仁2上仅设2个容积一致的第二分流道8,且与前模仁1上的第一分流道5的容积一致。
第五注塑区13(2个注塑模腔):前模仁1上4个第一分流道5的容积一致,且大于第四注塑区12内的第一分流道5的容积,后模仁2上4个第二分流道8的容积一致,且与前模仁1上的第一分流道5的容积一致。
第六注塑区14(2个注塑模腔):前模仁1上4个第一分流道5的容积一致,且大于第五注塑区13内的第一分流道5的容积,后模仁2上4个第二分流道8的容积一致,且与前模仁1上的第一分流道5的容积一致。
优选地,前模仁1由至少两个前模单元15拼装而成,后模仁2由至少两个后模单元16拼装而成。可根据实际情况拼装,适用性广。
优选地,每个前模单元15的四个角均具有凸起17,每个后模单元16的四个角均具有与凸起17配合的凹槽18。提高合模稳定性。
优选地,注塑主流道各个位置的横截面积一致。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注塑模仁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模仁本体;
所述模仁本体的内部开设有一条注塑主流道,沿注塑主流道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两侧的所述模仁本体的内部对称开设有多个注塑模腔,每个所述注塑模腔和注塑主流道之间均通过至少一个注塑分流道连通;
所述模仁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注塑主流道连通的进胶口,所述进胶口位于所述注塑主流道的正中心位置;
所述模仁本体的内部沿注塑主流道流体的流动方向依次分为多个注塑区,各个所述注塑区内的注塑分流道的总容积沿注塑主流道流体的流动方向逐渐递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仁本体包括相互配合的前模仁和后模仁;
所述前模仁上开设有一条第一主流道,沿第一主流道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两侧的所述前模仁上对称开设有多个第一模腔,每个第一模腔和第一主流道之间均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分流道连通;
所述后模仁上开设有一条第二主流道,沿第二主流道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两侧的所述后模仁上对称开设有多个第二模腔,所述第二主流道和部分第二模腔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二分流道连通,所述第二主流道的中部连通有进胶口;
合模时,所述第一主流道和第二主流道围合形成所述注塑主流道,所述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围合形成所述注塑模腔,所述第一分流道与第二分流道/后模仁围合形成所述注塑分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仁结构,其特征在于:
以进胶口为中心,所述模仁本体的内部沿注塑主流道流体的流动方向依次对称分为第一注塑区、第二注塑区、第三注塑区、第四注塑区、第五注塑区、以及第六注塑区;
每个所述第一注塑区、第二注塑区、以及第三注塑区均包括两对注塑模腔;
每个所述第四注塑区、第五注塑区、以及第六注塑区均包括一对注塑模腔;
所述第一注塑区、第二注塑区和第三注塑区内的每个第一模腔和第一主流道之间均通过一个第一分流道连通,所述第四注塑区、第五注塑区和第六注塑区内的每个第一模腔和第一主流道之间均通过两个第一分流道连通;
所述第一注塑区和第二注塑区内的每个第二模腔和第二主流道之间均不设第二分流道,所述第三注塑区和第四注塑区内的每个第二模腔和第二主流道之间均通过一个第二分流道连通,所述第五注塑区和第六注塑区内的每个第二模腔和第二主流道之间均通过两个第二分流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模仁由至少两个前模单元拼装而成;
所述后模仁由至少两个后模单元拼装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仁结构,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前模单元的四个角均具有凸起;
每个所述后模单元的四个角均具有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塑主流道各个位置的横截面积一致。
CN202120917324.7U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注塑模仁结构 Active CN2154727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17324.7U CN215472799U (zh)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注塑模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17324.7U CN215472799U (zh)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注塑模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72799U true CN215472799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76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17324.7U Active CN215472799U (zh)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注塑模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727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880010845A (ko) 사출 성형식 슬라이드 파스너 슬라이더의 제조방법
CN215472799U (zh) 一种注塑模仁结构
CN111730818A (zh)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浇口结构和注塑模具
CN202781670U (zh) 浇口结构改进的注塑模具
CN209395188U (zh) 一种侧键注塑装置
CN217226478U (zh) 一种镜架成型注塑模具
CN208197452U (zh) 一种薄壁塑胶过滤器注塑进胶结构
CN211074523U (zh) 一种底座用注塑模具
CN208084861U (zh) 一种制备异形镜片的模具
CN207825372U (zh) 一种二合一路由器外壳注塑模具
CN210190432U (zh) 一种平衡型模具注塑流道系统
CN206999524U (zh) 避免注塑产品产生熔合痕的模具
CN211251168U (zh) 一种截流注塑模具
CN216032140U (zh) 一种双料注塑模具
CN217834570U (zh) 一种用于注塑烟嘴的成型模具构造
CN216885094U (zh) 一种注塑填充调节结构及模具
CN212400208U (zh)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浇口结构和注塑模具
CN205238494U (zh) 注塑模具
CN213382745U (zh) 汽车板类零件用注塑模具
CN210969709U (zh) 一种稳定的医用试剂盒模具注塑装置
CN216182324U (zh) 一种电池盒模具
CN220280369U (zh) 均匀入流的高质量注塑成型结构
CN216966239U (zh) 一种模内注塑的五金模具
CN220700279U (zh) 一种模具用多模腔分流模芯
CN219788966U (zh) 环绕加热冷却快速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