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84971U - 一种副车架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副车架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84971U CN215284971U CN202120460160.XU CN202120460160U CN215284971U CN 215284971 U CN215284971 U CN 215284971U CN 202120460160 U CN202120460160 U CN 202120460160U CN 215284971 U CN215284971 U CN 2152849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plate
- longitudinal
- pair
- subframe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副车架结构及汽车,副车架结构,包括前梁、一对纵管和后梁;前梁包括前管和中间支架,中间支架连接于前管的中心位置;一对纵管对称设置于前管的两端,且纵管的一端与前管连接;后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一对纵管的中部。中间支架的应用使副车架结构多了一个部位与车身连接,使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更为牢固,同时,增加的中间支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左右两侧的相互影响,使振动及路噪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因此,中间支架的设计能够有效减少轮边传递给车内的噪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副车架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自从汽车发明以来,它就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乘用车在它的设计和作用上主要作为运输乘客及其乘客所带的小件行李,乘用车包括驾驶员及乘客的座位最多不可以超过九个,乘用车作为以运输人的一种车型,其中小型乘用车即小汽车在我们生活中最为普遍,小汽车的构造比较复杂,由于要使乘客在乘坐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舒适,对整车噪音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要在小汽车当中加上很多结构,其中汽车副车架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部件,汽车副车架作为连接车身与悬架及轮边的支撑结构,起到传递力和力矩的作用。
因此,期待发明一种副车架结构,能够有效减少轮边传递给车内的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副车架结构,以减少轮边传递给车内的噪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副车架结构,包括前梁、一对纵管和后梁;
所述前梁包括前管和中间支架,所述中间支架连接于所述前管的中心位置;
所述一对纵管对称设置于所述前管的两端,且所述纵管的一端与所述前管连接;
所述后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一对纵管的中部。
可选地,所述中间支架包括顶板和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顶板两端的一对侧板,其中,所述侧板的端部设有半圆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半径与所述前管的半径相配合,用于将所述中间支架连接于所述前管上。
可选地,所述顶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中间支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车身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中间支架通过焊接工艺与所述前管相焊接。
可选地,所述前管包括第一前管和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前管两端的一对第二前管,所述第二前管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前管的轴线之间形成钝角;
所述纵管包括第一纵管和第二纵管,所述第一纵管的轴线与所述第二纵管的轴线之间形成钝角。
可选地,还包括一对安装支架,每个所述第一纵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前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一纵管上靠近所述第一前管的一端设有一个安装支架。
可选地,所述后梁包括前板、后板和加强板;
所述前板与所述后板相配合且所述前板盖设于所述后板上以形成容纳腔,所述加强板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加强板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前板与所述后板的内表面。
可选地,还包括一对连接板;
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前管上,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前板的外表面,所述连接板用于使所述后梁与所述前梁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前管的自由端和所述一对纵管的自由端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能够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车身。
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副车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副车架结构包括前梁、一对纵管和后梁,前梁包括前管和中间支架,中间支架连接于前管的中心位置,一对纵管对称设置于前管的两端,且纵管的一端与前管连接,后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一对纵管的中部;中间支架的应用使副车架结构多了一个部位与车身连接,使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更为牢固,同时,增加的中间支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左右两侧的相互影响,使振动及路噪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因此,中间支架的设计能够有效减少轮边传递给车内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副车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副车架结构的主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副车架结构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管;11、第一前管;12、第二前管;2、中间支架;21、顶板;22、侧板;3、纵管;31、第一纵管;32、第二纵管;4、后梁;41、前板;42、后板;5、第一安装孔;6、第二安装孔;7、安装支架;8、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副车架结构,包括前梁、一对纵管和后梁;
前梁包括前管和中间支架,中间支架连接于前管的中心位置;
一对纵管对称设置于前管的两端,且纵管的一端与前管连接;
后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一对纵管的中部。
具体地,副车架结构包括前梁、一对纵管和后梁,前梁包括前管和中间支架,中间支架连接于前管的中心位置,一对纵管对称设置于前管的两端,且纵管的一端与前管连接,后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一对纵管的中部;中间支架的应用使副车架结构多了一个部位与车身连接,使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更为牢固,同时,增加的中间支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左右两侧的相互影响,使振动及路噪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因此,中间支架的设计能够有效减少轮边传递给车内的噪音。
进一步地,中间支架优选安装于前管的中心位置,在实际应用中,中间支架可以安装在前管的其他位置,同时,在纵管上也可以增加支架结构用于与车身相连接,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
在一个示例中,中间支架包括顶板和分别垂直连接于顶板两端的一对侧板,其中,侧板的端部设有半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半径与前管的半径相配合,用于将中间支架连接于前管上;
顶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中间支架能够通过第一安装孔与车身可拆卸连接;
中间支架通过焊接工艺与前管相焊接。
具体地,中间支架包括顶板和分别垂直连接于顶板两端的一对侧板,这种支架结构设计更为牢固,侧板的端部设有半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半径与前管的半径相配合,凹槽通过焊接工艺焊接于前管上,有效保证了中间支架与前管连接的牢固性,不易出现断裂,更好地起到传递力和力矩的作用,同时由于顶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中间支架能够通过第一安装孔与车身可拆卸连接,这使得中间支架与车身的安装更为灵活,且对整车进行故障排查时很容易将副车架从车身上拆卸下来。
在一个示例中,前管包括第一前管和分别连接于第一前管两端的一对第二前管,第二前管的轴线与第一前管的轴线之间形成钝角;
纵管包括第一纵管和第二纵管,第一纵管的轴线与第二纵管的轴线之间形成钝角。
具体地,第二前管的轴线与第一前管的轴线之间的角度以及第一纵管的轴线与第二纵管的轴线之间的角度可以根据车型及车内空间灵活地选择。
在一个示例中,副车架结构还包括一对安装支架,每个第一纵管的一端与第一前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且每个第一纵管上靠近第一前管的一端设有一个安装支架。
在一个示例中,后梁包括前板、后板和加强板;
前板与后板相配合且前板盖设于后板上以形成容纳腔,加强板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加强板的两侧分别连接于前板与后板的内表面。
在一个示例中,副车架结构还包括一对连接板;
连接板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前管上,连接板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前板的外表面,连接板用于使后梁与前梁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一对连接板的设计可以有效增加后梁与前梁之间连接的牢固性,能够更有效地传递力和力矩。
在一个示例中,前管的自由端和一对纵管的自由端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能够可拆卸地连接于车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副车架结构。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副车架结构,包括前梁、一对纵管3和后梁4;
前梁包括前管1和中间支架2,中间支架2连接于前管1的中心位置;
一对纵管3对称设置于前管1的两端,且纵管3的一端与前管1连接;
后梁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一对纵管3的中部。
其中,中间支架2包括顶板21和分别垂直连接于顶板21两端的一对侧板22,其中,侧板22的端部设有半圆形的凹槽,凹槽的半径与前管1的半径相配合,用于将中间支架2连接于前管1上;顶板2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5,中间支架2能够通过第一安装孔5与车身可拆卸连接;中间支架2通过焊接工艺与前管1相焊接。前管1包括第一前管11和分别连接于第一前管11两端的一对第二前管12,第二前管12的轴线与第一前管11的轴线之间形成钝角;纵管3包括第一纵管31和第二纵管32,第一纵管31的轴线与第二纵管32的轴线之间形成钝角。后梁4包括前板41、后板42和加强板(未示出);前板41与后板42相配合且前板41盖设于后板42上以形成容纳腔,加强板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加强板的两侧分别连接于前板41与后板42的内表面。前管1的自由端和一对纵管3的自由端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孔6,第二安装孔6能够可拆卸地连接于车身。
如图1-图3所示,副车架结构还包括一对安装支架7和一对连接板8;还包括一对安装支架7,每个第一纵管31的一端与第一前管1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且每个第一纵管31上靠近第一前管11的一端设有一个安装支架7;连接板8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前管1上,连接板8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前板41的外表面,连接板8用于使后梁4与前梁可拆卸连接。
一种汽车(未示出),包括所述的副车架结构。
综上所述,副车架结构包括前梁、一对纵管和后梁,前梁包括前管和中间支架,中间支架连接于前管的中心位置,一对纵管对称设置于前管的两端,且纵管的一端与前管连接,后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一对纵管的中部;中间支架的应用使副车架结构多了一个部位与车身连接,使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更为牢固,同时,增加的中间支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左右两侧的相互影响,使振动及路噪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因此,中间支架的设计能够有效减少轮边传递给车内的噪音。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0)
1.一种副车架结构,包括前梁、一对纵管和后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梁包括前管和中间支架,所述中间支架连接于所述前管的中心位置;
所述一对纵管对称设置于所述前管的两端,且所述纵管的一端与所述前管连接;
所述后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一对纵管的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架包括顶板和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顶板两端的一对侧板,其中,所述侧板的端部设有半圆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半径与所述前管的半径相配合,用于将所述中间支架连接于所述前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中间支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车身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架通过焊接工艺与所述前管相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管包括第一前管和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前管两端的一对第二前管,所述第二前管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前管的轴线之间形成钝角;
所述纵管包括第一纵管和第二纵管,所述第一纵管的轴线与所述第二纵管的轴线之间形成钝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安装支架,每个所述第一纵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前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且每个所述第一纵管上靠近所述第一前管的一端设有一个安装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梁包括前板、后板和加强板;
所述前板与所述后板相配合且所述前板盖设于所述后板上以形成容纳腔,所述加强板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加强板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前板与所述后板的内表面。
8.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连接板;
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前管上,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前板的外表面,所述连接板用于使所述后梁与所述前梁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管的自由端和所述一对纵管的自由端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能够可拆卸地连接于车身。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60160.XU CN215284971U (zh) | 2021-03-03 | 2021-03-03 | 一种副车架结构及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60160.XU CN215284971U (zh) | 2021-03-03 | 2021-03-03 | 一种副车架结构及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84971U true CN215284971U (zh) | 2021-12-24 |
Family
ID=79532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460160.XU Active CN215284971U (zh) | 2021-03-03 | 2021-03-03 | 一种副车架结构及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84971U (zh) |
-
2021
- 2021-03-03 CN CN202120460160.XU patent/CN21528497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10013057A (ja) | 車体後部構造 | |
CN209795601U (zh) | 一种多连杆悬架后副车架 | |
CN205615584U (zh) | 汽车铝合金副车架 | |
CN212950847U (zh) | 一种后侧围加强框架组件 | |
CN214565664U (zh) | 一种汽车后侧围加强结构及汽车 | |
CN215284971U (zh) | 一种副车架结构及汽车 | |
CN212605440U (zh) | 一种纵梁和前梁采用卷管成型的汽车后副车架 | |
CN202754029U (zh) | 前副车架 | |
US10618557B2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CN217455559U (zh) | 一种后悬架拖拽臂安装结构 | |
CN215097819U (zh) | 后副车架 | |
CN108382467A (zh) | 车身后部结构及汽车 | |
CN214083820U (zh) |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悬置软垫总成 | |
JP3214783B2 (ja) | 燃料タンクの支持構造 | |
CN210122050U (zh) | 一种新能源动力总成悬置 | |
CN207657901U (zh) | 一种副车架 | |
JPH04300792A (ja) |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 |
KR20110038832A (ko) | 로어암 구조 | |
CN217477402U (zh) | 侧围内板后段总成及汽车 | |
CN215097848U (zh) | 后地板架体结构及车辆 | |
CN212447027U (zh) | 一种摩擦焊结构后稳定杆总成及应用该总成的车辆 | |
CN217456111U (zh) | 一种后副车架安装结构 | |
CN214189790U (zh) | 汽车底盘组件和汽车 | |
CN216994536U (zh) | 一种车身侧围结构及汽车 | |
CN218400737U (zh) | 后轮罩组件、车身及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