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27140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127140U CN215127140U CN202120633877.XU CN202120633877U CN215127140U CN 215127140 U CN215127140 U CN 215127140U CN 202120633877 U CN202120633877 U CN 202120633877U CN 215127140 U CN215127140 U CN 2151271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t body
- cover
- wall
- annular
- accommodating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体设有容纳槽;罐身,罐身的罐口外边沿形成有翻边,罐身可选择地置于容纳槽内,并于容纳槽的内壁间隔设置,翻边抵接于容纳槽的外侧边沿,锅体与罐身之间形成第一空置腔,罐身的侧壁设有至少两个透气孔;环形支撑部,环形支撑部设于罐身的内部侧壁,第一罐盖,第一罐盖抵接于环形支撑部;第二罐盖,第二罐盖抵接于翻边,第一罐盖、第二罐盖、及罐身位于第一罐盖和第二罐盖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二空置腔,透气部连通第一空置腔和第二空置腔。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操作更加简单,受热更加均匀,进行无水烘烤、煨化、盐焗烹饪食物时效率更高,食物更加美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炊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柴火灶煮饭年代,人们利用晚饭后炉灶内明火熄灭的余炭热灰、文火慢煨隔夜(12小时)制作的煨罐鸡,是世世代代中国农村流传的一种自制传统美味。自从电能、燃气烹饪流行后,柴火灶熄火后余炭热灰的文火慢炖的煨罐鸡美味,慢慢的在消失中,以至中华美食制作中“煨”的烹饪方式,也渐渐的在被人们淡忘。
目前通过瓦罐进行炖汤主要有江西瓦缸煨汤和隔水炖盅两种不同的烹饪方式,以图达到煨罐鸡美味的效果。另有一种是仿瓦缸效果泥土制窑烤鸡。
其中的江西瓦缸煨汤通过在特制的缸体内,仿农村柴火灶的柴灶内砂罐煨汤。但是,江西瓦缸煨汤是在缸内置木炭仿其柴火灶熄烤煨制,温度不易控制,特别是柴火灶煨罐采用文火慢煨出美味一般是12小时及以上,瓦缸内又不能一次过量加炭造成火力过猛过大,时间一长还需要中途添加木炭,特别麻烦,也不便于现代家庭使用;
其中的隔水炖蛊,由于在如今集约化禽类养殖中,禽类生长周期短,并不如过去农家散养的禽类的肉质紧实耐炖;如鸡肉继续用隔水炖蛊,则肉质漂水稀释鲜味变淡还容易变柴木渣味,很难烹饪出媲美自然生长的鸡的原汁美味,隔水炖盅中的蒸汽和食材挥发的水汽混合易产生隔水炖盅的水腥味,相比于农村柴火熄烤慢煨的炖汤口感相差甚远。隔水炖盅还需要加入水,使内部的温度不会超过100℃,还要防止干烧,烹饪的效率较低。
仿瓦缸效果泥土制窑烤鸡,是在泥土窑内高温下逼出肉质内原有的水份后予以挥发焖制,如广东人喜欢的窑鸡、泥裹至烤的叫化鸡,小火长时间干焖后则醇香酥烂、美味可口。但窑鸡制作工序麻烦;而柴炭烧饭越来越少,再想日常制出柴火灶煨罐鸡美味,越来越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旨在操作更加简单,受热更加均匀,进行无水烘烤、文火慢煨和盐焗烹饪食物更加美味,效率更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设有容纳槽;
罐身,所述罐身的罐口外边沿形成有翻边,所述罐身可选择地置于所述容纳槽内,并于容纳槽的内壁间隔设置,所述翻边抵接于所述容纳槽的外侧边沿,所述锅体与所述罐身之间形成第一空置腔,所述罐身的侧壁设有至少两个透气孔;
环形支撑部,所述环形支撑部设于所述罐身的内部侧壁,
第一罐盖,所述第一罐盖抵接于所述环形支撑部;
第二罐盖,所述第二罐盖抵接于所述翻边,所述第一罐盖、所述第二罐盖、及所述罐身位于所述第一罐盖和所述第二罐盖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二空置腔,所述透气部连通所述第一空置腔和所述第二空置腔。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支撑部靠近所述罐身的罐口设置。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罐身的外壁与所述锅体的内壁间隔范围为2mm至20mm。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罐身的外壁与所述锅体的内壁间隔范围为5mm至15mm。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支撑部设有多个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连通所述罐身内部。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支撑部的上端面设有环形凸部,所述环形凸部连接于所述罐身内壁,所述第一罐盖的底部置于环形凸部的环内,并与环形支撑部的上端面抵接。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边的外侧向上翻折形成环形挡板,所述第二罐盖位于所述环形挡板的内部。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边设有多个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导流槽连通所述第二空置腔。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发热盘,所述发热盘与所述罐身间隔设置。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体外部的底壁中间设有温度检测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锅体,所述锅体设有容纳槽;罐身,所述罐身的罐口外边沿形成有翻边,所述罐身可选择地置于所述容纳槽内,并于容纳槽的内壁间隔设置,所述翻边抵接于所述容纳槽的外侧边沿,所述锅体与所述罐身之间形成第一空置腔,所述罐身的侧壁设有至少两个透气孔;环形支撑部,所述环形支撑部设于所述罐身的内部侧壁,第一罐盖,所述第一罐盖抵接于所述环形支撑部;第二罐盖,所述第二罐盖抵接于所述翻边,所述第一罐盖、所述第二罐盖、及所述罐身位于所述第一罐盖和所述第二罐盖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二空置腔,所述透气部连通所述第一空置腔和所述第二空置腔。以此可使第一空置腔和第二空置腔处于相对密封的环境内,罐身和第一罐盖也相对处于密封的环境内,当第一空置腔内受热时,通过透气孔使第一空置腔内的热气与第二空置腔内部进行循环热交换,第一空置腔受热后仿柴炭散热熄烤罐体进行煨制,罐身和第二罐盖的整体均匀的受热(上下左右360度全方位),再传热给放在罐身和第二罐盖围设的内部空间中的食物,食物也会受热更加均匀,不会烂透、生熟不一,同时不会因火力集中于底部而糊底,烹饪的食物更加美味;并且进行无水烘烤、煨化、盐焗烹饪食物时,第一空置腔内部的温度可远高于100℃,可快速彻底消杀食材细菌,便于而后的长时间文火慢煨也不至于食物馊坏,罐体内的食物烹饪的口感更好,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内部采用发热盘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外部采用发热板进行加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锅体 | 27 | 把手 |
11 | 容纳槽 | 30 | 环形支撑部 |
12 | 温度检测槽 | 31 | 第一导流槽 |
20 | 罐身 | 40 | 第一罐盖 |
21 | 翻边 | 50 | 第二罐盖 |
211 | 第二导流槽 | 60 | 发热板 |
22 | 第一空置腔 | 61 | 孔位 |
23 | 透气孔 | 70 | 温度传感器 |
24 | 第二空置腔 | 80 | 隔热套筒 |
25 | 环形挡板 | 90 | 发热盘 |
26 | 环形凸部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锅体10,所述锅体10设有容纳槽11;
罐身20,所述罐身20的罐口外边沿形成有翻边21,所述罐身20可选择地置于所述容纳槽11内,并于容纳槽11的内壁间隔设置,所述翻边21抵接于所述容纳槽11的外侧边沿,所述锅体10与所述罐身20之间形成第一空置腔22,所述罐身20的侧壁设有至少两个透气孔23;
环形支撑部30,所述环形支撑部30设于所述罐身20的内部侧壁,
第一罐盖40,所述第一罐盖40抵接于所述环形支撑部30;
第二罐盖50,所述第二罐盖50抵接于所述翻边21,所述第一罐盖40、所述第二罐盖50、及所述罐身20位于所述第一罐盖40和所述第二罐盖50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二空置腔24,所述透气部连通所述第一空置腔22和所述第二空置腔24。
上述的砂锅还可用石锅、铸铁锅等具有储温功能的锅代替。其中的锅体10可为电饭煲去掉内胆的煲身,以便于直接将罐身20置于煲身内进行烹饪使用,使用更加方便。其中的翻边21与罐身20一体成型,翻边21与锅体10的容纳槽11的外侧边沿抵接处可设有密封件,如橡胶垫等,以增两者之间的密封。其中的罐身20可为陶瓷材料制成,其中的环形支撑部30可与所述罐身20一体成型。其中的透气孔23可分别相对设于罐身20的侧壁,以便于形成空气对流。以此可使第一空置腔22和第二空置腔24处于相对密封的环境内,罐身20和第一罐盖40也相对处于密封的环境内,当第一空置腔22内受热时,通过透气孔23使第一空置腔22内的热气与第二空置腔24内部进行循环热交换,第一空置腔22受热后仿柴炭散热熄烤罐体进行煨制,罐身20和第一罐盖40的整体均匀的受热,再传热给放在罐身20和第二罐盖50围设的内部空间中的食物,食物也会受热更加均匀,烹饪的食物更加美味;并且进行无水烘烤烹饪食物时,第一空置腔22内部的温度可远高于100℃,罐体内的食物烹饪的效率较高,使用更加方便。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支撑部30靠近所述罐身20的罐口设置。以使罐身20和第二罐盖50围设的内部空间可更大,满足更大量的食物烹饪需求,使用更加方便。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罐身20的外壁与所述锅体10的内壁间隔范围为2mm至20mm。进一步的,所述罐身20的外壁与所述锅体10的内壁间隔范围为5mm至15mm。通过该范围可便于罐身20制作的更大,罐身20内部的容纳空间更大,作用于罐身20外表面的受热面积更加大,受热效率更高,使用更加方便。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支撑部30设有多个第一导流槽31,所述第一导流槽31连通所述罐身20内部。通过第一导流槽31以便于罐身20内食物加热中挥发的水蒸气不易流失,通过第一导流槽31再进入到罐身20内,使食物更加美味。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支撑部30的上端面设有环形凸部26,所述环形凸部26连接于所述罐身20内壁,所述第一罐盖40的底部置于环形凸部26的环内,并与环形支撑部30的上端面抵接。以此在罐身20内放入食物烹饪时,通过环形凸部26增加罐身20内食物加热中挥发的水蒸气回流,持续参与热循环,防止食物水分流失,使烹饪的食物不易柴,更加美味。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边21的外侧向上翻折形成环形挡板25,所述第二罐盖50位于所述环形挡板25的内部。其中的环形挡板25与翻边21一体成型,通过环形挡板25,便于第二罐盖50定位,并且增强第二罐盖50与罐身20之间连接的密封性,以便于罐身20内可更好的进行烘烤煨制,锅体10内部和罐身20内部的温度能更加均衡和温度维持更加持久,有利于节省外部加热的能源。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边21设有多个第二导流槽211,所述第二导流槽211连通所述第二空置腔24。通过第二导流槽211以便于罐身20内食物加热中挥发的水蒸气不易流失,通过第二导流槽211再进入到第二空置腔24内,持续参与热循环,使烹饪的食物不易柴,更加美味。
参照图6,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体10外壁设有把手27。通过把手27可进行取放使用,使用更加方便。
参照图4,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11内设有发热盘90,所述发热盘90与所述罐身20抵接设置或间隔设置。所述锅体10可为电饭煲去掉内胆的煲身,所述发热盘90为煲身内部的发热盘90,以便于使用,结构也更加简单。通过发热盘90散发的热量在第一空置腔22内进行加热,一部分热量直接传递到罐体内,另一部分热量通过透气孔23与第二空置腔24内实现热交换,以使第一罐盖40也持续受热,从而罐身20和第一罐盖40整体都相对均匀的受热,罐身20和第一罐盖40形成的内部空间,烹饪的食物受热也更加均匀,烹饪的更加美味。
参照图5,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体10外部的底壁中间设有温度检测槽12。将该锅体10进行加热时,可通过发热板60、温度传感器70进行配套使用。
一实施例为,所述发热板60的中部设有孔位61,所述温度传感器70的检测端由孔位61显露于发热板60,锅体10置于发热板60上,隔热套筒80远离锅体10的一端置于孔位61内,温度传感器70的检测端显露于发热板60的部分置于隔热套筒80内并抵接于温度检测槽12的底壁。
上述的发热板60可为电陶炉或电磁炉等,便于家庭使用;其中的隔热套筒80采用隔热耐高温材料制成,其中的温度传感器70电性连接发热板60。以此在电陶炉或电磁炉的电能可控可调的情况下,借力陶瓷的锅体10蓄热储温又能均匀散热的特性,可调节出“泥炭”的火力,使该砂锅可以达到柴火灶炭火熄烤类似的效果;也可根据食材特性调节温度的高低,使罐身20内烹制食物达到最佳效果,并且相比于柴炭可反复使用,还更干净环保,锅体10的厚壁形成整个保温墙,也能很好的保持内部罐身20的上下左右的温度一致。通过温度传感器70可便于更加精准的检测锅体10内部的温度,通过发热板60可便于调整发热温度,进而调节锅体10内罐身20的受热温度,使其使用更方便,罐身20内烘烤的食物受热也更容易控制,无水煨化时,罐身20内不会产生隔水炖盅中的蒸汽和食材挥发的水汽混合腥味,整体受热更加均匀稳定,烘烤出的食物也更加美味。
同时,利用电能对新型“耐干烧800℃-20℃速热骤冷不破裂”的泥土制陶瓷器具锅壁加热制作一种仿柴炭火力的“泥炭”实行干烧烘烤,巧借“泥炭”即陶瓷器具的锅壁缓慢均匀柔和散热的特性,在电能加热可控可调情景下形成木炭火力般柔度的熄烤作用形成煨制,在电能、燃气普遍使用的当下,用以恢复和传承“煨”制美味功能和效果的这一中华传统烹饪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所述锅体设有容纳槽;
罐身,所述罐身的罐口外边沿形成有翻边,所述罐身可选择地置于所述容纳槽内,并于容纳槽的内壁间隔设置,所述翻边抵接于所述容纳槽的外侧边沿,所述锅体与所述罐身之间形成第一空置腔,所述罐身的侧壁设有至少两个透气孔;
环形支撑部,所述环形支撑部设于所述罐身的内部侧壁,
第一罐盖,所述第一罐盖抵接于所述环形支撑部;
第二罐盖,所述第二罐盖抵接于所述翻边,所述第一罐盖、所述第二罐盖、及所述罐身位于所述第一罐盖和所述第二罐盖之间的部分形成第二空置腔,所述透气部连通所述第一空置腔和所述第二空置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撑部靠近所述罐身的罐口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罐身的外壁与所述锅体的内壁间隔范围为2mm至20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罐身的外壁与所述锅体的内壁间隔范围为5mm至1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撑部设有多个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连通所述罐身内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支撑部的上端面设有环形凸部,所述环形凸部连接于所述罐身内壁,所述第一罐盖的底部置于环形凸部的环内,并与环形支撑部的上端面抵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的外侧向上翻折形成环形挡板,所述第二罐盖位于所述环形挡板的内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设有多个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导流槽连通所述第二空置腔。
9.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发热盘,所述发热盘与所述罐身间隔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外部的底壁中间设有温度检测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33877.XU CN215127140U (zh) | 2021-03-29 | 2021-03-29 | 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33877.XU CN215127140U (zh) | 2021-03-29 | 2021-03-29 | 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127140U true CN215127140U (zh) | 2021-12-14 |
Family
ID=79353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633877.XU Active CN215127140U (zh) | 2021-03-29 | 2021-03-29 | 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127140U (zh) |
-
2021
- 2021-03-29 CN CN202120633877.XU patent/CN21512714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333610A (zh) | 耐火烹饪装置 | |
KR101311121B1 (ko) | 멀티 쿠커 | |
CN215127140U (zh) | 烹饪器具 | |
US6668707B2 (en) | Fuel-efficient steam cooking device | |
CN215127544U (zh) | 用于无水烘烤烹饪的砂锅 | |
CN215127139U (zh) | 仿柴炭熄烤的砂锅 | |
US20190069353A1 (en) | Dimpled Wok | |
CN215502432U (zh) | 一种具有新型隔板的多功能锅 | |
CN215272103U (zh) | 烘烤装置 | |
CN215127545U (zh) | 电控烘烤装置 | |
CN208709587U (zh) | 一种炭焖烤炉 | |
CN208925974U (zh) | 组合式的烧烤炉 | |
KR200424658Y1 (ko) | 신선로 겸용 취사기 | |
KR20110000512U (ko) | 직화형 후라이팬 | |
JP2887309B2 (ja) | 調理器 | |
KR20230001259U (ko) | 다기능 조리기 | |
CN215127453U (zh) | 蒸碟和砂锅 | |
CN217309967U (zh) | 一种明火煎烤一体炉 | |
CN216416833U (zh) | 一种蒸烤一体多功能鸡蛋烹饪器 | |
CN213282599U (zh) | 多功能蒸烤炊具 | |
CN216147810U (zh) | 一种多功能火锅 | |
CN212186205U (zh) | 多功能烤煮炉 | |
KR200321211Y1 (ko) | 구이용 숯불 가마 | |
CN219920890U (zh) | 一种户外烤炉 | |
CN213524877U (zh) | 一种用于煤气卡式炉的烧烤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