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93380U - 一种基于交通工程的防撞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交通工程的防撞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93380U
CN214993380U CN202121400208.4U CN202121400208U CN214993380U CN 214993380 U CN214993380 U CN 214993380U CN 202121400208 U CN202121400208 U CN 202121400208U CN 214993380 U CN214993380 U CN 214993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fixed plate
sliding
fixed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0020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书臻
罗国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40020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933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93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933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交通工程的防撞装置,涉及防撞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固定板,固定板两侧均设有缓冲模块,缓冲模块包括缓冲板,缓冲板与固定板平行,缓冲板远离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缓冲板靠近固定板一侧开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滑块沿水平方向滑动,滑块靠近固定板一侧铰接有连杆,滑块与连杆的铰接轴竖直设置,固定板靠近连杆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杆远离滑块一端铰接于连接块,两个滑块相互远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压簧,压簧远离滑块一端连接于缓冲板,固定板与缓冲板之间设有若干弹簧,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固定板与缓冲板。本实用新型具有具有多级缓冲,防撞效果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交通工程的防撞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撞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交通工程的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交通工程是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一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以寻求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运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
道路是现在交通运输中最常见的通道,道路通常中间设置隔离带,两侧车辆相对行驶,现有隔离带采用简单的护栏进行阻隔,耐撞击性能差,一旦汽车失控发生撞击,极易损坏护栏,并对车身造成较大冲击,难以保障车辆及乘客的安全,甚至汽车受到猛然撞击会造翻转入对侧车道,造成更严重的交通事故,因此需要一种能防撞击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交通工程的防撞装置,其具有具有多级缓冲,防撞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于交通工程的防撞装置,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侧均设有缓冲模块,所述缓冲模块包括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与所述固定板平行,所述缓冲板远离所述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所述缓冲板靠近所述固定板一侧开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所述滑块沿水平方向滑动,所述滑块靠近所述固定板一侧铰接有连杆,所述滑块与所述连杆的铰接轴竖直设置,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连杆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杆远离所述滑块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块,两个所述滑块相互远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压簧,所述压簧远离所述滑块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缓冲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缓冲板之间设有若干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缓冲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沿道路的分隔带依次设置,固定板朝向汽车的行驶方向,两个缓冲模块分别用于缓冲分隔带两边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撞击,固定板为缓冲模块提供支撑,缓冲垫对汽车的撞击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当缓冲板遭受撞击时,缓冲板向固定板靠近,两个连杆的夹角增大,两个连杆远离连接块一端相互远离,从而带动两个滑块相互远离压缩压簧,同时压簧提供反作用力,用于缓冲缓冲板所受到的撞击力,通过设置弹簧,在压簧缓冲的基础上提供二级缓冲,进一步对撞击力进行缓冲,提高防撞效果,多个弹簧,并均布于缓冲板上,使得缓冲板的受力更加均衡,提高了缓冲板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槽内设有滑杆,所述滑杆贯穿所述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杆滑动连接,所述滑杆穿过所述压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杆对滑块起限位作用,防止滑块运动时滑出滑槽,滑杆对压簧起导向作用,避免压簧受力时发生歪斜,从而最大限度保证了压簧产生的弹力用来抵消汽车的撞击力。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两个所述连接柱与所述固定板呈Z字型结构,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固定板一侧连接有引导模块,所述引导模块包括顶杆与底杆,所述顶杆与所述底杆均水平设置,所述顶杆与所述底杆之间设有若干固定轴,若干所述固定轴沿所述顶杆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固定轴竖直设置,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杆与所述底杆,所述固定轴套设有缓冲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杆通过固定轴对顶杆及相关部件起支撑作用,Z字型设置,使得顶杆与底杆相对车辆撞击方向的夹角更小,从而使得引导模块承受的撞击力分力更小,提高了引导模块的承受能力,进而提高了引导模块的使用寿命;顶杆与底杆更贴合车辆的行驶方向,从而方便对车辆进行引导。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缓冲筒包括套环,所述套环套设于所述固定轴,所述套环与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所述套环周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杆,所述套环套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套环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套设有缓冲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筒与固定轴相对转动,缓冲筒受撞击时发生转动,更利于引导车辆,支撑杆对缓冲筒的部件提供支撑,有效降低了缓冲筒的质量,从而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缓冲圈对缓冲筒的相关部件起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顶杆上侧设有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顶板间设有若干拉簧,所述拉簧插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杆与所述顶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板用于对撞击后的车辆进行阻挡,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车辆撞击后上抬并侧翻的情况,从而提升了本装置的防护性能,进一步保障了生命财产安全,拉簧使得顶板受力后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从而对车辆向上的力起到一定缓冲,伸缩杆对拉簧进行限位,一定程度上防止拉簧歪斜,同时对顶板进行限位,限定了顶板受力后所能抬起的高度,从而保障了顶板功能的实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固定板沿道路的分隔带依次设置,固定板朝向汽车的行驶方向,两个缓冲模块分别用于缓冲分隔带两边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撞击,固定板为缓冲模块提供支撑,缓冲垫对汽车的撞击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当缓冲板遭受撞击时,缓冲板向固定板靠近,两个连杆的夹角增大,两个连杆远离连接块一端相互远离,从而带动两个滑块相互远离压缩压簧,同时压簧提供反作用力,用于缓冲缓冲板所受到的撞击力,通过设置弹簧,在压簧缓冲的基础上提供二级缓冲,进一步对撞击力进行缓冲,提高防撞效果,多个弹簧,并均布于缓冲板上,使得缓冲板的受力更加均衡,提高了缓冲板的稳定性。
2.底杆通过固定轴对顶杆及相关部件起支撑作用,Z字型设置,使得顶杆与底杆相对车辆撞击方向的夹角更小,从而使得引导模块承受的撞击力分力更小,提高了引导模块的承受能力,进而提高了引导模块的使用寿命;顶杆与底杆更贴合车辆的行驶方向,从而方便对车辆进行引导;
3.通过设置顶板用于对撞击后的车辆进行阻挡,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车辆撞击后上抬并侧翻的情况,从而提升了本装置的防护性能,进一步保障了生命财产安全,拉簧使得顶板受力后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从而对车辆向上的力起到一定缓冲,伸缩杆对拉簧进行限位,一定程度上防止拉簧歪斜,同时对顶板进行限位,限定了顶板受力后所能抬起的高度,从而保障了顶板功能的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缓冲模块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缓冲筒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伸缩杆及相关部件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固定板;2、缓冲模块;21、缓冲板;22、缓冲垫;23、滑槽;24、滑块;25、连杆;26、连接块;27、压簧;28、滑杆;3、弹簧;4、连接柱;5、引导模块;51、顶杆;52、底杆;53、固定轴;54、缓冲筒;541、套环;542、支撑杆;543、支撑环;544、缓冲圈;6、顶板;7、拉簧;8、伸缩杆;9、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与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一种基于交通工程的防撞装置,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固定板1,若干固定板1沿道路的分隔带依次设置,固定板1朝向汽车的行驶方向,当汽车失控时,用于迎接汽车的正面撞击,固定板1两侧均设有缓冲模块2,两个缓冲模块2分别用于缓冲分隔带两边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撞击,固定板1为缓冲模块2提供支撑,缓冲模块2包括缓冲板21,缓冲板21与固定板1平行,缓冲板21远离固定板1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22,缓冲垫22优选为橡胶等高弹材质,缓冲垫22对汽车的撞击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如图1与图2所示,缓冲板21靠近固定板1一侧开有滑槽23,滑槽23内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24,滑块24沿水平方向滑动,当缓冲板21遭受撞击时,两个滑块24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滑块24靠近固定板1一侧铰接有连杆25,连杆25对滑块24提供支撑,滑块24对缓冲板21提供支撑。
如图1与图2所示,滑块24与连杆25的铰接轴竖直设置,固定板1靠近连杆25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6,固定板1对连接块26提供支撑,连杆25远离滑块24一端铰接于连接块26,连接块26对连杆25提供支撑,两个连杆25铰接于同一点形成一定夹角,当缓冲板21遭受撞击时,缓冲板21向固定板1靠近,两个连杆25的夹角增大,两个连杆25远离连接块26一端相互远离,从而带动两个滑块24相互远离。
如图1与图2所示,两个滑块24相互远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压簧27,压簧27沿滑块24的滑动方向伸缩,压簧27远离滑块24一端固定连接于缓冲板21,两个滑块24相互远离时压缩压簧27,同时压簧27提供反作用力,用于缓冲缓冲板21所受到的撞击力。
如图1与图2所示,滑槽23内设有滑杆28,滑杆28的轴线与滑块24的滑动方向重合,滑杆28贯穿滑块24,滑块24与滑杆28滑动连接,滑杆28对滑块24起限位作用,防止滑块24运动时滑出滑槽23,滑杆28穿过压簧27,滑杆28对压簧27起导向作用,避免压簧27受力时发生歪斜,从而最大限度保证了压簧27产生的弹力用来抵消汽车的撞击力。
如图1与图2所示,固定板1与缓冲板21之间设有若干弹簧3,弹簧3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固定板1与缓冲板21,通过设置弹簧3,在压簧27缓冲的基础上提供二级缓冲,进一步对撞击力进行缓冲,提高防撞效果,弹簧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弹簧3分布于缓冲板21的四角,通过设置多个弹簧3,并均布于缓冲板21上,使得缓冲板21的受力更加均衡,提高了缓冲板21的稳定性。
如图1与图2所示,固定板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4,两个连接柱4与固定板1呈Z字型结构,连接柱4远离固定板1一侧设置为斜面,该斜面朝向固定板1一侧倾斜,连接柱4远离固定板1一侧连接有引导模块5,引导模块5对失控的车辆进行引导,将失控车辆引向缓冲模块2。
如图1与图2所示,引导模块5包括顶杆51与底杆52,顶杆51与底杆52均水平设置,底杆52靠近地面设置,底杆52对顶杆51及相关部件起支撑作用,顶杆51与底杆52相互平行,顶杆51与底杆52所成的平面与固定板1呈锐角,该锐角为80°至85°,通过锐角设置,作用有三,其一该夹角使得顶杆51与底杆52相对车辆撞击方向的夹角更小,从而使得引导模块5承受的撞击力分力更小,提高了引导模块5的承受能力,进而提高了引导模块5的使用寿命;其二,顶杆51与底杆52更贴合车辆的行驶方向,从而方便对车辆进行引导;其三,该夹角的设置在不增加缓冲板21宽度的情况下,使分隔带两侧的缓冲板21受力面积尽可能增大,从而在有限的空间内达到更好的缓冲效果,节省空间降低制造成本。
如图1与图3所示,顶杆51与底杆52之间设有若干固定轴53,每个顶杆51对应固定轴53的数量为八个,若干固定轴53沿顶杆51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固定轴53竖直设置,固定轴5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顶杆51与底杆52,固定轴53套设有缓冲筒54,通过设置缓冲筒54,缓冲筒54与固定轴53相对转动,缓冲筒54受撞击时发生转动,更利于引导车辆。
如图1与图3所示,缓冲筒54包括套环541,套环541套设于固定轴53,套环541与固定轴53转动连接,套环541周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杆542,支撑杆542的数量为六个,通过支撑杆542对缓冲筒54的部件提供支撑,有效降低了缓冲筒54的质量,从而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套环541套设有支撑环543,支撑杆542远离套环541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环543,支撑环543套设有缓冲圈544,缓冲圈544优选为高弹橡胶等材料,缓冲圈544对缓冲筒54的相关部件起保护作用。
如图1与图4所示,顶杆51上侧设有顶板6,顶板6用于对撞击后的车辆进行阻挡,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车辆撞击后上抬并侧翻的情况,从而提升了本装置的防护性能,进一步保障了生命财产安全,顶板6与顶板6间设有若干拉簧7,每个顶杆51所对应的拉簧7的数量为四个,拉簧7使得顶板6受力后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从而对车辆向上的力起到一定缓冲。
如图1与图4所示,拉簧7插设有伸缩杆8,伸缩杆8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顶杆51与顶板6,伸缩杆8采用手动杆,通过该伸缩杆8对拉簧7进行限位,一定程度上防止拉簧7歪斜,同时对顶板6进行限位,限定了顶板6受力后所能抬起的高度,从而保障了顶板6功能的实施,顶板6与固定板1对正,使得一块顶板6可以对引导模块5两侧的车辆均提供保护。
如图1所示,底杆52与固定板1下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9,每个底杆52对应四个安装板9,每个固定板1对应一个安装板9,安装板9通过螺栓固定于道路的隔离带。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车辆失控时撞击到隔离带上的缓冲筒54,缓冲筒54可以转动,从而引导车辆沿顶杆51的朝向移动,并缓冲车辆一部分的撞击力,同时将车辆引向缓冲板21,随后车辆与缓冲板21撞击,缓冲板21受力后向固定板1靠近,两个连杆25的夹角增大,两个连杆25远离连接块26一端相互远离,从而带动两个滑块24相互远离,两个滑块24相互远离时压缩压簧27,同时压簧27提供反作用力,用于缓冲缓冲板21所受到的撞击力,并最终将车辆截停,此时若车辆向上发生侧翻,则由顶板6进行阻挡。
上述螺栓的连接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连接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现有技术汇总使用说明进行安装,本实施例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基于交通工程的防撞装置,包括若干竖直设置的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两侧均设有缓冲模块(2),所述缓冲模块(2)包括缓冲板(21),所述缓冲板(21)与所述固定板(1)平行,所述缓冲板(21)远离所述固定板(1)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22),所述缓冲板(21)靠近所述固定板(1)一侧开有滑槽(23),所述滑槽(23)内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24),所述滑块(24)沿水平方向滑动,所述滑块(24)靠近所述固定板(1)一侧铰接有连杆(25),所述滑块(24)与所述连杆(25)的铰接轴竖直设置,所述固定板(1)靠近所述连杆(25)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6),所述连杆(25)远离所述滑块(24)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块(26),两个所述滑块(24)相互远离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压簧(27),所述压簧(27)远离所述滑块(24)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缓冲板(21),所述固定板(1)与所述缓冲板(21)之间设有若干弹簧(3),所述弹簧(3)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1)与所述缓冲板(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交通工程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3)内设有滑杆(28),所述滑杆(28)贯穿所述滑块(24),所述滑块(24)与所述滑杆(28)滑动连接,所述滑杆(28)穿过所述压簧(2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交通工程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4),两个所述连接柱(4)与所述固定板(1)呈Z字型结构,所述连接柱(4)远离所述固定板(1)一侧连接有引导模块(5),所述引导模块(5)包括顶杆(51)与底杆(52),所述顶杆(51)与所述底杆(52)均水平设置,所述顶杆(51)与所述底杆(52)之间设有若干固定轴(53),若干所述固定轴(53)沿所述顶杆(51)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固定轴(53)竖直设置,所述固定轴(5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杆(51)与所述底杆(52),所述固定轴(53)套设有缓冲筒(5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交通工程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筒(54)包括套环(541),所述套环(541)套设于所述固定轴(53),所述套环(541)与所述固定轴(53)转动连接,所述套环(541)周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杆(542),所述套环(541)套设有支撑环(543),所述支撑杆(542)远离所述套环(541)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环(543),所述支撑环(543)套设有缓冲圈(54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交通工程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51)上侧设有顶板(6),所述顶板(6)与所述顶板(6)间设有若干拉簧(7),所述拉簧(7)插设有伸缩杆(8),所述伸缩杆(8)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顶杆(51)与所述顶板(6)。
CN202121400208.4U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基于交通工程的防撞装置 Active CN2149933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00208.4U CN214993380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基于交通工程的防撞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00208.4U CN214993380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基于交通工程的防撞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93380U true CN214993380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082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00208.4U Active CN214993380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基于交通工程的防撞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933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24381B (zh) 一种吸能型高速公路安全防撞护栏
CN108867476B (zh) 一种高速公路防撞隔离及挡风方法
CN208748577U (zh) 一种高速公路隔离预防防撞护栏
CN207314144U (zh) 一种道路桥梁的防撞保护栏
CN108999120B (zh) 一种高速公路防撞护栏
CN209456939U (zh) 一种吸能型防冲击安全护栏
CN214993380U (zh) 一种基于交通工程的防撞装置
CN211735196U (zh) 一种用于桥梁道路的缓冲消能防撞桶
CN107988938A (zh) 一种放置稳固的桥梁限高装置
CN205399212U (zh) 一种公路桥梁防撞栏
CN109295896B (zh) 岔道口道路防撞装置
CN109024384B (zh) 一种高速公路防撞护栏
CN218322512U (zh) 一种公路桥梁用防撞护栏
CN216551714U (zh) 一种旋转换能的道路防撞护栏装置
CN209760104U (zh) 一种改良的防车撞套箱
CN108755509B (zh) 一种高速公路防撞隔离带
CN114263140A (zh) 一种旋转换能的道路防撞护栏装置
CN210766538U (zh) 一种用于农村公路的减震防撞护栏
CN211420863U (zh) 一种道路桥梁用防撞护栏
CN111188301A (zh) 一种交通防撞护栏
CN213773101U (zh) 一种耐冲击高速公路防撞栏
CN213061692U (zh) 一种桥梁建设用具有防碰撞功能的护栏
CN217923269U (zh) 一种公路交通安全防撞栏
CN216040847U (zh) 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
CN214993075U (zh) 一种桥梁防护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