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24911U - 一种旋转载台及缺陷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载台及缺陷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24911U
CN214224911U CN202022777495.2U CN202022777495U CN214224911U CN 214224911 U CN214224911 U CN 214224911U CN 202022777495 U CN202022777495 U CN 202022777495U CN 214224911 U CN214224911 U CN 2142249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detected
turntable
detection
rotary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7749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强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Jingce Electronic Group Co Ltd
Suzhou Hirose Opto Co Ltd
Wuhan Jingc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Jingce Electronic Group Co Ltd
Suzhou Hirose Opt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Jingce Electronic Group Co Ltd, Suzhou Hirose Opto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Jingce Electronic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7749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249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249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249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检测领域,公开了一种旋转载台及缺陷检测装置,该旋转载台包括转盘、驱动组件和定位组件,转盘用于承载待检测工件,转盘上设有通孔,通孔与待检测工件上的待检测区域相对设置;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转盘旋转;定位组件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固定部和活动部分别设置于待检测工件的两侧,活动部能够向靠近固定部的方向移动,以与固定部共同夹持待检测工件。该旋转载台能够节省检测所需的空间,同时方便待检测工件的装夹和拆卸且不会对检测造成干扰,检测效率高且能够保证检测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载台及缺陷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载台及缺陷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产品的表面质量检测是产品加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控制。传统的人工检测成本高昂,检测效率低且很难发现小尺寸的缺陷或瑕疵,因此人工检测难以满足高效率、高质量的加工生产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自动光学检测(AOI)是一种很好的自动化检测方法,且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现有的自动化检测中,由于待检测工件需要检测的缺陷种类多,需要设置多个工位,占用大量空间;此外,对于玻璃等透明工件,为了避免待检测工件背部的装夹机构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不能采用常用的吸附方式进行装夹。
因此需要一种旋转载台及缺陷检测装置,以解决占用空间大,且待检测工件受到装夹机构的干扰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载台,能够节省检测所需的空间,同时方便产品的装夹和拆卸且不会对检测造成干扰,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缺陷检测装置,检测效率高,检测结果准确,占用空间少。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载台,包括:
转盘,用于承载待检测工件,所述转盘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待检测工件上的待检测区域相对设置;
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转盘旋转;
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活动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待检测工件的两侧,所述活动部能够向靠近所述固定部的方向移动,以与所述固定部共同夹持所述待检测工件。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转盘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转盘上的每个所述通孔的位置均能承载一个所述待检测工件且每个所述通孔对应一个所述定位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载台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设置于所述转盘远离所述待检测工件的一侧且与所述通孔相对设置。
作为优选,在所述转盘上还设置有导向凹槽,所述活动部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凹槽中。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转盘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活动部相连,以使所述活动部能够抵接于所述待检测工件。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载台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转盘上并位于所述活动部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转盘的表面涂覆有防静电涂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缺陷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机构和上述旋转载台,所述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旋转载台的上方,所述旋转载台能够带动待检测工件旋转并由所述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线扫相机及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旋转载台和所述线扫相机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同轴光源和多个线光源,所述同轴光源与所述线扫相机相对设置,所述线光源设置于所述同轴光源的两侧,由所述同轴光源和所述线光源发出的光均能够照射于所述待检测工件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旋转载台,包括转盘、驱动组件和定位组件,转盘用于承载待检测工件,转盘上设有通孔,通孔与待检测工件上的待检测区域相对设置,以防止旋转载台的其他结构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转盘旋转;定位组件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固定部和活动部分别设置于待检测工件的两侧,活动部能够向靠近固定部的方向移动,以与固定部共同夹持待检测工件。在装夹待检测工件时,只需向着远离固定件固定部的方向推动活动部,再将待检测工件放置于活动件活动部和固定件固定部之间,且使待检测工件一侧抵接于固定部上,最后将活动部抵接于待检测工件上,将待检测工件夹紧。该旋转载台能够节省检测所需的空间,同时方便待检测工件的装夹和拆卸且不会对检测造成干扰,检测效率高且能够保证检测精度。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缺陷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机构和上述旋转载台,旋转载台带动待检测工件旋转至检测机构处进行检测,能够节省检测空间,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载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缺陷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转盘;11、通孔;12、导向凹槽;13、定位凹槽;14、安装凹槽;
2、驱动组件;
3、定位组件;31、活动部;32、固定部;33、复位件;
4、挡板;5、背板;
100、旋转载台;
200、检测机构;201、线扫相机;
202、光源组件;2021、同轴光源;2022、线光源;
300、待检测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载台100,在本实施例中,该旋转载台100主要与检测机构200配合使用,旋转载台100用于承载待检测工件300,检测机构200用于对旋转载台100上承载的待检测工件300进行检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旋转载台100还能够与各种加工机构配合使用,以使加工机构对旋转载台100上承载的待检测工件300进行加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待检测工件300主要是指透明工件,例如玻璃等。
具体而言,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载台100包括转盘1、驱动组件2和定位组件3,转盘1用于承载待检测工件300,并带动待检测工件300旋转以由检测机构200进行检测,转盘1上设有通孔11,通孔11与待检测工件300上的待检测区域相对设置,使光线能够依次透过通孔11和待检测工件300,避免待检测工件300的装夹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驱动组件2用于驱动转盘1旋转;定位组件3包括固定部32和活动部31,固定部32和活动部31分别设置于待检测工件300的两侧,活动部31能够向靠近固定部32的方向移动,以与固定部32共同夹持待检测工件300。旋转载台100能够节省检测所需的空间,同时方便待检测工件300的装夹和拆卸且不会对检测造成干扰,检测效率高且能够保证检测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待检测工件300放置于转盘1上并由定位组件3进行装夹,通孔11位于待检测工件300的下方,在装夹待检测工件300时,推动活动部31向着远离固定部32的方向移动,将待检测工件300放置于固定部32和活动部31之间并使待检测工件300的一侧与固定部32相抵接,最后使活动部31向着靠近固定部32的方向移动并抵接于待检测工件300的另一侧,从而将待检测工件300夹紧。当然,待检测工件300的设置方式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待检测工件300也可以设置于转盘1的下方并由定位组件3夹持,此时通孔11位于待检测工件300的上方,可以根据实际检测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为了减少检测机构200的待料时间,提高检测效率,通孔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孔11沿转盘1的周向间隔设置,在转盘1上的每个通孔11的位置均能承载一个待检测工件300且每个通孔11对应一个定位组件3。在本实施例中,通孔11和定位组件3的数量均为四个,相邻两个通孔11之间的夹角为90°。当然,通孔11和定位组件3的数量和设置方式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一个通孔11对应多个待检测工件300,可以根据实际检测需要和待检测工件300的大小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驱动组件2包括电机和减速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减速器与转盘1相连并驱动转盘1旋转,减速器能够起到匹配转速和传递扭矩的作用。优选地,电机为伺服电机,能够保证转盘1旋转运动的精确性;减速器可以为行星减速器,行星减速器体积小,重量轻,传动比范围大且运转平稳,有利于进一步减少检测所需的空间并能够保证转盘1的旋转精度,从而保证待检测工件300的检测精度。当然,驱动组件2的设置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只要能实现对转盘1旋转的驱动即可。
为了进一步避免旋转载台100的其他结构对检测机构200的检测精度造成影响,旋转载台100还包括背板5,背板5设置于转盘1远离待检测工件300的一侧且与通孔11相对设置,光线能够透过待检测工件300和通孔11照射于背板5上。在本实施例中,背板5设置于转盘1的下方,以避免其他结构对检测过程的干扰并保证检测机构200的检测效果。可选地,背板5上设有安装孔,驱动组件2的输出端穿过安装孔与转盘1相连,可以节省检测空间。示例性地,驱动组件2的固定端设置于背板5上,背板5能够对驱动组件2提供固定和支撑作用,且背板5和驱动组件2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安装稳定。可以理解的是,背板5与转盘1之间需要存在一定的间隙,使外界光线能够通过背板5与转盘1之间的间隙后通过通孔11照射于待检测工件300上。当然,背板5的设置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背板5还可以设置为不同的颜色以保证检测机构200的检测效果,可以根据实际检测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可选地,为了保证活动部31和固定部32对待检测工件300的抵接效果,从而保证待检测工件300装夹的可靠性,固定部32的数量为多个,和/或活动部31的数量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部32沿转盘1的径向间隔设置,并位于待检测工件300的一侧,以对待检测工件300提供均匀的抵接作用。此外,操作人员还能够将手指或夹具伸入两个固定部32之间的间隙中扳动待检测工件300以方便待检测工件300装夹或拆卸。优选地,固定部32为固定设置于转盘1上的固定块。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一个活动部31,活动部31靠近待检测工件300的一侧设有两个接触端,活动部31通过两个接触端与待检测工件300抵接,能够避免待检测工件300在转盘1旋转的过程中发生晃动,保证待检测工件300装夹的可靠性,从而保证待检测工件300的检测精度。类似地,操作人员也能够将手指或夹具伸入两个接触端之间的间隙中以推动活动部31相对转盘1滑动,从而方便待检测工件300的安装或拆卸。优选地,活动部31为滑动设置于转盘1上的活动板,活动板上靠近固定部32的一侧开设有U形槽,U形槽的两个侧臂形成活动部31的两个接触端。当然,活动部31和固定部32的设置方式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检测需要进行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活动部31和固定部32的抵接不会对待检测工件300造成损伤。
可选地,转盘1上还设置有安装凹槽14,固定部32能够卡接于安装凹槽14中,方便固定部32的安装和替换。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凹槽14不会妨碍待检测工件300的装夹和取下。
此外,为了对待检测工件300在转盘1的径向方向上进行限位,转盘1上还设有限位结构,以避免待检测工件300的安装位置不同引起检测误差。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转盘1上的定位凹槽13,待检测工件300设置于定位凹槽13中,且待检测工件300远离转盘1外周的一侧能够抵接于定位凹槽13的相应侧上,以实现待检测工件300在转盘1径向方向上的定位。当然,限位结构的设置不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可以理解的是,通孔11和安装凹槽14均设置于定位凹槽13内,通孔11位于定位凹槽13的中部,安装凹槽14位于定位凹槽13的一个侧边,且安装凹槽14的槽深大于定位凹槽13的槽深,以方便对固定部32的安装,且固定部32的高度大于安装凹槽14的槽深,以使待检测工件300的一侧能够与固定部32相抵接。
进一步地,为了对活动部31靠近或远离固定部32的移动提供导向作用,转盘1上还设置有导向凹槽12,活动部31滑动设置于导向凹槽12中,以防止活动部31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影响对待检测工件300的装夹效果造成待检测工件300晃动,或装夹力过大引起待检测工件300损伤。
优选地,为了使活动部31和固定部32能够稳定夹持待检测工件300,定位组件3还包括复位件33,复位件33的一端与转盘1相连,另一端与活动部31相连,以使活动部31在复位件33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能够稳定地抵接于待检测工件300远离固定部32的一侧,从而使活动部31和固定部32能够紧紧夹持待检测工件300。
示例性地,复位件33为弹簧,弹簧的成本低,弹性大,能够保证活动部31和待检测工件300之间抵接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凹槽12与定位凹槽13相连通,复位件33的一端与活动部31相连,另一端与导向凹槽12远离固定部32的一端相连。为了保证活动部31与待检测工件300的抵接效果,从而保证旋转载台100对待检测工件300装夹的可靠性,复位件3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复位件3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复位件33间隔设置于活动部31的一侧。当然,导向组件3的设置不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能通过活动部31和固定部32对待检测工件300的抵接实现对待检测工件300的夹持即可。
可选地,为了对活动部31的移动提供竖直方向上的限位作用,防止活动部31从导向凹槽12中脱离,旋转载台100还包括挡板4,挡板4设置于转盘1上并位于活动部31的上方。
优选地,为了防止待检测工件300在装夹及检测过程中与旋转载台100相互作用产生静电而损坏,定位组件3的表面设置有防静电涂层。示例性地,防静电涂层为铁氟龙涂层,铁氟龙即聚四氟乙烯,其不沾性好且摩擦系数低,能够保证待检测工件300的安装和拆卸方便,且避免待检测工件300由于摩擦等作用受到损伤。进一步地,铁氟龙涂层可以设置为黑色,还能够避免定位组件3的表面反光影响待检测工件300的检测效果。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缺陷检测装置,如图3所示,缺陷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机构200和上述的旋转载台100,检测机构200设置于旋转载台100的上方,旋转载台100能够带动待检测工件300旋转并由检测机构200进行检测。相比传统的直线布局工位,该缺陷检测装置能够节省安装空间,提高检测效率并保证检测精度。
优选地,检测机构200包括线扫相机201及光源组件202,光源组件202设置于旋转载台100和线扫相机201之间。检测机构200工作时,线扫相机201获得待检测工件300的线扫图像,光源组件202照亮待检测工件300以保证线扫相机201的成像效果。线扫相机201的扫描速度快,成像精度高,可以提高待检测工件300的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此外,线扫相机201还适用于较大的待检测工件300,适用范围大。进一步地,检测过程中线扫相机201和旋转载台100还能够相配合,以使旋转载台100在检测过程中无需停下,减少检测机构200的待料时间,进一步提高待检测工件300的检测效率。当然,检测机构200的设置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面扫相机采集图像以实现对待检测工件300加工质量的检测,也可以不设置光源组件202,可以根据实际检测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示例性地,光源组件202包括同轴光源2021和多个线光源2022,同轴光源2021与线扫相机201相对设置,线光源2022设置于同轴光源2021的两侧,由同轴光源2021和线光源2022发出的光均能够照射于待检测工件300的表面。具体而言,同轴光源2021能够提供更均匀的照明作用,同时能够避免反光,在本实施例中用作明场光源;线光源2022用作暗场光源,当待检测工件300运输至检测机构200的下方时,同轴光源2021和线光源2022能够根据预设的闪光频率分别将不同光路的光交替照射于待检测工件300的表面,以使线扫相机201获得明场线扫图像和暗场线扫图像,最后分别对明场线扫图像和暗场线扫图像进行拼接和校正,实现待检测工件300的缺陷检测。在本实施例中,线光源20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线光源2022分别设置于同轴光源2021的两侧。当然,检测机构200的设置方式不限于此,待检测工件300的检测方式也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多个检测机构200,多个检测机构200沿着转盘1的周向间隔设置以实现不同缺陷类型的检测,进一步减少检测空间并提高检测效率,可以根据实际检测需求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旋转载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盘(1),用于承载待检测工件(300),所述转盘(1)上设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与所述待检测工件(300)上的待检测区域相对设置;
驱动组件(2),用于驱动所述转盘(1)旋转;
定位组件(3),所述定位组件(3)包括固定部(32)和活动部(31),所述固定部(32)和所述活动部(31)分别设置于所述待检测工件(300)的两侧,所述活动部(31)能够向靠近所述固定部(32)的方向移动,以与所述固定部(32)共同夹持所述待检测工件(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11)沿所述转盘(1)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转盘(1)上的每个所述通孔(11)的位置均能承载一个所述待检测工件(300)且每个所述通孔(11)对应一个所述定位组件(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载台还包括背板(5),所述背板(5)设置于所述转盘(1)远离所述待检测工件(300)的一侧且与所述通孔(11)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载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盘(1)上还设置有导向凹槽(12),所述活动部(31)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凹槽(12)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3)还包括复位件(33),所述复位件(33)的一端与所述转盘(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活动部(31)相连,以使所述活动部(31)能够抵接于所述待检测工件(3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载台还包括挡板(4),所述挡板(4)设置于所述转盘(1)上并位于所述活动部(31)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载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1)的表面涂覆有防静电涂层。
8.一种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机构(200)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载台,所述检测机构(200)设置于所述旋转载台的上方,所述旋转载台能够带动待检测工件(300)旋转并由所述检测机构(200)进行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200)包括线扫相机(201)及光源组件(202),所述光源组件(202)设置于所述旋转载台和所述线扫相机(201)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202)包括同轴光源(2021)和多个线光源(2022),所述同轴光源(2021)与所述线扫相机(201)相对设置,所述线光源(2022)设置于所述同轴光源(2021)的两侧,由所述同轴光源(2021)和所述线光源(2022)发出的光均能够照射于所述待检测工件(300)的表面。
CN202022777495.2U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旋转载台及缺陷检测装置 Active CN2142249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77495.2U CN214224911U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旋转载台及缺陷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77495.2U CN214224911U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旋转载台及缺陷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24911U true CN214224911U (zh) 2021-09-17

Family

ID=77699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77495.2U Active CN214224911U (zh) 2020-11-26 2020-11-26 一种旋转载台及缺陷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2491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6085A (zh) * 2021-01-08 2021-04-16 昆山精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载台及检测加工装置
CN114018945A (zh) * 2022-01-04 2022-02-08 中机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锻造斗齿的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CN114518219A (zh) * 2022-02-23 2022-05-20 品图锐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载具及自动光学检测设备
CN115157153A (zh) * 2022-08-22 2022-10-11 深圳市赛马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检测定位结构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6085A (zh) * 2021-01-08 2021-04-16 昆山精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载台及检测加工装置
CN112666085B (zh) * 2021-01-08 2023-02-28 昆山精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载台及检测加工装置
CN114018945A (zh) * 2022-01-04 2022-02-08 中机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锻造斗齿的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CN114018945B (zh) * 2022-01-04 2022-04-19 中机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锻造斗齿的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CN114518219A (zh) * 2022-02-23 2022-05-20 品图锐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载具及自动光学检测设备
CN114518219B (zh) * 2022-02-23 2024-04-19 品图锐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载具及自动光学检测设备
CN115157153A (zh) * 2022-08-22 2022-10-11 深圳市赛马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检测定位结构
CN115157153B (zh) * 2022-08-22 2023-10-17 深圳市赛马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检测定位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24911U (zh) 一种旋转载台及缺陷检测装置
JP4993691B2 (ja) ウエーハ裏面検査装置
CN104597634A (zh) 光学检测机
CN113777039B (zh) 视觉检测装置
CN108357917B (zh) 一种手机摄像头模组自动化上下料设备
CN213170107U (zh) 传送及角度调整装置
CN209911252U (zh) 外观检测设备
CN110013973B (zh) 一种汽车弹簧座组件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4951020B (zh) 一种产品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CN114104673B (zh) 圆柱壳导正机构及圆柱壳周壁缺陷检测装置
CN112666085B (zh) 一种载台及检测加工装置
CN215812487U (zh) 一种在线检测aoi机结构
CN115072371A (zh) 一种检测设备
CN213209886U (zh) 光学检测装置
CN112903695B (zh) 视觉检测装置
CN215339544U (zh) 检测设备
CN212703073U (zh) 一种插芯镀膜检测装盘机及插芯镀膜系统
CN114577271B (zh) 一种连接器检测设备
CN220690041U (zh) 一种同步移动式测量设备
CN107285030A (zh) 传送装置
CN219656813U (zh) 检测设备
CN219253310U (zh) 一种检测装置
CN212903057U (zh) 一种侧边盖板装配尺寸检测设备
CN108254385B (zh) 纳米级自动光学检测系统
CN220709031U (zh) 一种透过率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