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55240U - 一种淬火用工件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淬火用工件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55240U
CN212955240U CN202021497216.0U CN202021497216U CN212955240U CN 212955240 U CN212955240 U CN 212955240U CN 202021497216 U CN202021497216 U CN 202021497216U CN 212955240 U CN212955240 U CN 2129552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workpiece
quenching
clamping
cross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9721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海峰
卜登学
曾利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Rongdong Automobile Fitting D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Rongdong Automobile Fitting D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Rongdong Automobile Fitting D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Rongdong Automobile Fitting D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9721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552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552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552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淬火用工件夹持装置,属于汽车配件加工设备领域。固定架、安装杆、升降组件及两个夹持组件,固定架包括横梁和两个竖直梁,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竖直梁的上端连接。安装杆沿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并通过上述升降组件与固定架连接;两个夹持组件分别连接在安装杆的两端,并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上述夹持装置其自动化程度比较高;采用上述夹持装置后,工人无需利用工具将其翻转后对工件的地面进行喷淋,进而能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淬火用工件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淬火用工件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汽车配件的耐磨性,有时需要对其进行淬火处理。即,先将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然后将其转运到快冷区;在快冷区利用喷淋装置将冷却介质喷淋到工件上,使得其快速冷却,从而提高工件的耐磨性。加热后的工件一般放置于承载台上或传送装置上,而为了对工件的底面进行喷淋,需要工人将其翻转使得底面便于喷淋;上述操作使得工人的劳动强度比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淬火工件夹持装置,其能够用于夹持加热后的工件;并使得工件的底面与传送装置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便于喷淋冷却介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淬火用工件夹持装置,包括:
固定架、安装杆、升降组件及两个夹持组件,所述固定架包括横梁和两个竖直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竖直梁的上端连接;
所述安装杆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并通过上述升降组件与所述固定架连接;
所述两个夹持组件分别连接在所述安装杆的两端,并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
进一步;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件及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沿所述安装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伸缩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夹持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杆的端部连接。
进一步;
所述夹持件为板状结构,并水平设置,所述夹持件上设置有V型缺口,两个所述夹持件的V型缺口相对设置。
进一步;
还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连接杆,所述两个连接杆的上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安装杆的两端,两个所述伸缩机构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下端。
进一步;
所述伸缩机构为气缸。
进一步;
两个所述夹持组件对称设置。
进一步;
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定筒和升降杆,所述固定筒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升降杆与所述固定筒滑动配合。
进一步;
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杆、导向筒和固定杆;
所述导向杆竖直设置,所述导向杆的上端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向筒连接;所述导向筒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
进一步;
所述竖直梁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法兰。
进一步;
所述升降组件为气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淬火用工件夹持装置,使用时,当工件从加热炉中被传送出来后,升降组件伸长,使得两个夹持组件下移到工件的两侧;然后两个夹持组件相互靠近,从而将工件夹持;夹持后,升降组件缩短,使得夹持组件带着工件向上移动,使得工件被抬起,从而便于对工件的底面进行喷淋。上述夹持装置其自动化程度比较高;采用上述夹持装置后,工人无需利用工具将其翻转后对工件的地面进行喷淋,进而能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淬火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装置在图1中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在图1中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标:100-淬火炉;110-炉体;112-入口;114-出口;116-第一磁铁; 118-第二磁铁;120-传送装置;121-进料组件;1212-进料辊;122-传送组件;1222-传送辊;123-出料组件;1232-出料辊;130-进料门;140-出料门;200-夹持装置;210-固定架;220-安装杆;230-升降组件;240-夹持组件;241-夹持件;242-伸缩机构;250-连接杆;260-导向组件;261-导向杆;262-导向筒;263-固定杆;020-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淬火系统,其包括淬火炉100及夹持装置200,其中淬火炉100包括炉体110和传送装置120;炉体110为长方体状结构,其两端分别设置有入口112和出口114。传送装置120能够将工件020从炉体110外部传送到炉体110内腔中,并将工件从炉体110内腔中传送到炉体110外部。而夹持装置200设置在炉体110的出口114处的出料组件123上方,其能够夹持加热后的工件从而便于喷淋冷却介质进行快冷。
请参考图1和图2,具体地,传送装置120包括进料组件121、传送组件122、出料组件123及驱动组件,进料组件121和出料组件123分别设置在炉体110的两端,并位于炉体110的外部;传送组件122设置在炉体110 内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进料组件121、传送组件122及出料组件123传动;从而使得工件能够从进料组件121移动到炉体110内,并通过传送组件122 移动到尾部的出料组件123上。
进料组件121包括进料机架及多个进料辊1212,多个进料辊1212平行间隔设置,并均与机架可转动连接。传送组件122包括多个传送辊1222,多个传送辊1222平行间隔设置在炉体110内,多个传送辊1222的两端分别与炉体110的两个侧壁可转动连接。出料组件123包括出料机架及多个出料辊1232,多个出料辊1232平行间隔设置,并均与出料机架可转动连接。上述进料辊1212、传送辊1222及出料辊1232的结构类似,均包括中部的辊轴和设置在辊轴两端的安装轴。为了减少变形量,传送辊1222采用了耐高温材料。
多个进料辊1212、多个传送辊1222及多个出料辊1232均平行间隔设置,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而使得工件能够从进料辊1212上被输送到传送辊1222上,然后被加热后输送到出料辊1232上。
进一步地,进料辊1212、传送辊1222和出料辊1232的端部均设置有链轮;传送辊1222的链轮设置在炉体110外部,并且,进料辊1212、传送辊1222和出料辊1232的链轮均位于同一竖直面内。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及链条,电机通过链传动机构驱动进料辊1212、传送辊1222和出料辊1232 同步转动。
工件在炉体110内的传送组件122上移动的同时被加热到临界问题以上,当其从炉体110的出口114移动到出料组件123上后,需要对其喷淋冷却介质进行快冷。对于车辆类的某些零件,其两端对耐磨性要求较高,中部对韧性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对工件的两端进行直接喷淋快冷。而此时,由于工件的底部与出料组件123接触,其使得工件的底部无法被直接喷淋导致底部淬火效果比较差。并且,工件随着出料组件123移动的同时进行喷淋也难以保证喷淋效果。鉴于此,出料组件123的上方还设置了夹持装置200,其用于将出料组件123上的工件夹持并抬高;从而便于利用喷淋装置(图中未示出)对工件的两端进行喷淋。
请参考图3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淬火用工件夹持装置200,其包括固定架210、安装杆220、升降组件230及两个夹持组件240,其中安装杆220水平设置,并通过升降组件230与固定架210连接,两个夹持组件240分别连接于安装杆220的两端;两个夹持组件240通过相互靠近和远离来实现对工件的夹持。
固定架210为倒置的U型钢结构,其包括横梁和两个竖直梁,使用时,两个竖直梁的底部用于与地基固定连接,横梁横跨在传送装置120上,用于安装升降组件230。竖直梁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法兰,连接法兰通过地脚螺栓与地基固定连接。
升降组件230竖直设置在横梁下方,其包括固定筒和升降杆,升降杆的一端滑动设置在固定筒内;固定筒的上端与横梁的中部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升降组件230采用了气缸。
升降杆的下端与安装杆220的中部连接,安装杆220沿横梁的宽度方向延伸。当升降组件230伸长或缩短时,安装杆220能够随着升降杆上下移动。安装杆220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连接杆250;连接杆250竖直设置,其上端与安装杆220连接,下端与夹持组件240连接。
两个夹持组件240对称设置在安装杆220的两端;夹持组件240包括夹持件241及伸缩结构,伸缩结构水平设置并沿安装杆220的长度方向延伸;伸缩结构的一端与连接杆250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与夹持件241连接。夹持件241用于与工件直接接触,其为水平设置的板状结构;夹持件241 上设置有V型缺口,两个夹持件241的V型缺口相对设置。夹持件241V型缺口的设计便于夹持圆轴状零件。
可选的,上述工件夹持装置200还包括导向组件260,其主要为了限制安装杆220绕升降杆的轴线转动;进而防止安装杆220和夹持组件240 上下移动的时候晃动。具体地,导向组件260包括导向杆261、导向筒262 和固定杆263。导向杆261竖直设置,导向杆261的上端与横梁固定连接;固定杆263的水平设置,其一端与升降杆连接,另一端与导向筒262连接;导向筒262滑动套设在导向杆261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工件夹持装置200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加热后的工件到达工件夹持装置200下方时,控制升降组件230伸长,使得安装杆220带着两个夹持组件240同步下移;当两个夹持组件240 到达工件的两侧时,升降组件230停止动作;此时,两个夹持组件240的伸缩结构伸长,从而使得两个夹持件241相互靠近将工件夹紧。当两个夹持组件240将工件夹紧后,升降组件230缩短,从而通过安装杆220和夹持组件240将工件向上移动,使得工件的底部与传送装置120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隙,以便于对工件的底部进行喷淋。此时,通过喷淋装置能够对工件的两端进行直接喷淋,从而提高两端的耐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仅为众多实施例中的一种,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有较多的变形;例如,可以不设置导向组件260;或者,也可以将升降组件230替换为丝杆螺母式的升降机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淬火用工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架、安装杆、升降组件及两个夹持组件,所述固定架包括横梁和两个竖直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竖直梁的上端连接;
所述安装杆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延伸,并通过上述升降组件与所述固定架连接;
所述两个夹持组件分别连接在所述安装杆的两端,并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用工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件及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沿所述安装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伸缩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夹持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杆的端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淬火用工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为板状结构,并水平设置,所述夹持件上设置有V型缺口,两个所述夹持件的V型缺口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淬火用工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连接杆,所述两个连接杆的上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安装杆的两端,两个所述伸缩机构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淬火用工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为气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用工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持组件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用工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定筒和升降杆,所述固定筒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升降杆与所述固定筒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淬火用工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杆、导向筒和固定杆;
所述导向杆竖直设置,所述导向杆的上端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向筒连接;所述导向筒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淬火用工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梁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法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用工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为气缸。
CN202021497216.0U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淬火用工件夹持装置 Active CN2129552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97216.0U CN212955240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淬火用工件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97216.0U CN212955240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淬火用工件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55240U true CN212955240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95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97216.0U Active CN212955240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淬火用工件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552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55240U (zh) 一种淬火用工件夹持装置
CN212955229U (zh) 一种淬火炉及淬火系统
JP3936662B2 (ja) アルミホイールの熱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217536086U (zh) 一种升降式淬火冷却装置
CN209886599U (zh) 一种轮毂结构自动上料冷锻流水线
CN217668123U (zh) 一种双工作台交替接件的加工机床
JPH1085821A (ja) 鋼片搬送装置
KR890002997B1 (ko) 1 프레스로부터 다른 프레스로 공작물을 이송하기 위한 장치
CN213650941U (zh) 一种热处理送料装置
CN211947130U (zh) 一种真空淬火炉的输料机构
CN113957227A (zh) 锯片热处理淬火生产线
CN211256016U (zh) 一种钢瓶加工用热处理设备
CN212531104U (zh) 一种淬火回火转运装置
CN114657354A (zh) 一种全自动辊棒式小钢瓶热处理生产线
CN210815874U (zh) 一种喷涂流水线
CN211514954U (zh) 一种刹车盘喷涂上料装置
CN210789235U (zh) 钢带式铁粉粗还原炉
CN114100937A (zh) 一种柔性自动化智能涂装线
CN220892692U (zh) 一种叉车框架加工用零部件冷却设备
CN113909257A (zh) 一种钢材废料回收工艺
CN111451297A (zh) 一种用于连铸坯输送辊道的连铸坯对正装置
KR101741674B1 (ko) 자동 용접 장치
KR100982142B1 (ko) 도금장치의 피도금물 캐리어
KR200306414Y1 (ko) 불량스트립회수처리장치
CN216409767U (zh) 一种适用轧钢剪板用厚刀片半成品热处理输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