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57322U - 一种反向双动拉伸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向双动拉伸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57322U
CN212857322U CN202021210720.8U CN202021210720U CN212857322U CN 212857322 U CN212857322 U CN 212857322U CN 202021210720 U CN202021210720 U CN 202021210720U CN 212857322 U CN212857322 U CN 2128573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oil cylinder
platen
reverse double
main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1072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国林
陈建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uehai Stretch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Yuehai Stretch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Yuehai Stretch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Yuehai Stretch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1072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573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573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573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反向双动拉伸设备,包括机座、上台板、下台板、立柱、调节螺母、曲轴机构、主油缸和下油缸和模具。上台板、下台板、机座从上往下布置由立柱连接。模具凹模设置在凸模上方,模具的型腔呈反开口形状。凹模安装在上台板、凸模安装在主油缸上,主油缸安装在下台板上,主油缸叠加在下台板一起上下运动。当下油缸带动曲轴机构顶起时,带动下台板快速合模,下油缸的作用力经过曲轴机构放大,压住料片,然后凸模被主油缸带动,由下往上进行产品拉伸,使形成的产品开口朝下,同时凹模在拉伸时处于静止状态。本实用新型方便了机械手的取料,缩短了工作流程,减少了投资,提高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反向双动拉伸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材料成型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对料片进行加工的反向双动拉伸设备。
背景技术
双动拉伸机主要应用于拉伸件的成形,特别是易变形的薄板件,由于其具有相应的压边结构,可以很好的防止拉伸时的变形,因此广泛应用于汽车配件、电动机、电器行业等。
现有技术中的双动拉伸机,主油缸布置在上面,凸模运行时由上往下穿过上台板中间孔进行拉伸。但对于不规则的工件,开口朝上的,机械手取料不方便,后续还要增加一道翻转工序。这样就降低了效率,增加了设备投资,也延长了节拍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向双动拉伸设备,解决拉伸件开口朝上不易取料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反向双动拉伸设备,包括:机架和模具。机架包括机座、上台板、下台板、立柱、调节螺母、曲轴机构、主油缸和下油缸,机座上方设有下台板,下台板上方设有上台板,立柱沿竖直方向贯穿上台板和下台板,立柱的下端固定在机座上,立柱上还设有两个调节螺母,分别位于上台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主油缸沿竖直方向贯穿地设在下台板上,曲轴机构设在下台板和机座之间,且曲轴机构固定在下油缸的活塞杆上,用以驱动下台板上下运动,下油缸沿竖直方向贯穿地设置在机座上。模具包括凸模、下模座、压边圈和凹模,凹模设置在凸模上方,模具的型腔呈反开口形状,凸模的凸起部分朝上设置,凹模的凹进部分朝下设置,凹模还包括压边部,凸模的固定面固定在主油缸的活塞杆上,下模座刚好套住凸模,且下模座固定在下台板的上表面,压边圈设置在下模座的上表面,且压边圈的下表面刚好和下模座的上表面重合,在下油缸升到最大行程时,压边圈的上表面与压边部的下表面刚好重合且紧密贴合,在主油缸升到最大行程时,凹模和凸模完整合模,且凹模的固定面固定在上台板的下表面,凹模在拉伸时处于静止状态。
较佳的,立柱设有四个,在该机座上沿对角线对称分布。进一步的,主油缸设置在四个立柱的中心。
较佳的,曲轴机构包括长连杆、“L”型连杆和短连杆,长连杆的一端铰接在下台板的下表面上,长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L”型连杆的拐角端,“L”型连杆的长端铰接在机座的上表面,“L”型连杆的短端铰接在短连杆的一端,短连杆的另一端固定在下油缸的活塞杆上。
较佳的,长连杆的两个铰接端和该“L”型连杆的长端呈一直线时为最大行程处。
较佳的,可调节高度的上台板通过调节螺母固定。
较佳的,还包括光电保护装置,该光电保护装置设置在上台板和下台板之间。
较佳的,还包括与主油缸和下油缸连接的液压系统,液压系统设立在机架一侧。进一步的还包括给液压系统提供动力的电气系统,电气系统设置在机架的另一侧,电气系统由PLC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反向双动拉伸设备能在拉伸自动化生产中,方便2轴机械手快捷吸放工件,可减少一个旋转工位,缩短节拍时间2-3秒,减少12%的工作周期,从而减少设备投资,每年可节省电能18%,节能增效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反向双动拉伸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向双动拉伸设备100,包括:机架101和模具9。
机架101包括机座1、上台板2、下台板3、立柱4、调节螺母5、曲轴机构6、主油缸7和下油缸8,机座1上方设有下台板3,下台板3上方设有上台板2,立柱4沿竖直方向贯穿上台板2和下台板3,立柱4的下端固定在机座1上,每根立柱4上还设有两个调节螺母5,分别位于上台板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主油缸7沿竖直方向贯穿地设在下台板3上,曲轴机构6设在下台板3和机座1之间,且曲轴机构6固定在下油缸8的活塞杆上,用以驱动下台板3上下运动,下油缸8沿竖直方向贯穿地设置在机座1上。
模具9包括凸模91、下模座92、压边圈93和凹模94,凹模94设置在凸模91上方,模具9的型腔呈反开口形状,凸模91的凸起部分朝上设置,凹模94的凹进部分朝下设置,凹模94还包括压边部941,凸模91的固定面固定在主油缸7的活塞杆上,下模座92刚好套住凸模91,且下模座92固定在下台板3的上表面,压边圈93设置在下模座92的上表面,且压边圈93的下表面刚好和下模座92的上表面重合,在下油缸8升到最大行程时,压边圈93的上表面与压边部941的下表面刚好重合且紧密贴合,在主油缸7升到最大行程时,凹模94和凸模91完整合模,且凹模94的固定面固定在上台板2的下表面,凹模94在拉伸时处于静止状态。
现有技术中因为成型工件开口朝上,机械手取料会不方便、需要增加额外工序,而本实用新型的成型工件201开口朝下,方便机械手取料,因此本实施例可以很好地解决该问题,且提高了效率。
优选的,立柱4设有四个,在该机座1上沿对角线对称分布。进一步的,主油缸7设置在四个立柱4的中心,这样的设置冲压时模具9受力更加均匀,工作空间宽敞,便于四面观察和接近模具9。
优选的,曲轴机构6包括长连杆61、“L”型连杆62和短连杆63,长连杆61的一端铰接在下台板3的下表面上,长连62杆的另一端铰接在”L”型连杆62的拐角端,“L”型连杆62的长端铰接在机座1的上表面,“L”型连杆62的短端铰接在短连杆63的一端,短连杆63的另一端固定在下油缸8的活塞杆上。进一步的,长连杆61的两个铰接端和该“L”型连杆62的长端呈一直线时为最大行程处。
该曲轴机构6可以将下油缸8的推力放大作用至下台板3,还能实现自锁功能。
优选的,上台板2的高度通过调节螺母5调整固定,上台板高度可调便于模具9的安装定位,还有助于解决试模时成型工件201拉破、起皱等质量问题。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反向双动拉伸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光电保护装置,该光电保护装置设置在上台板2和下台板3之间,保证工人安全作业。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反向双动拉伸设备100还包括与主油缸7和下油缸8连接的液压系统10,液压系统10设立在机架101一侧。通过液压系统10传递压力,具有重量轻,功率大,结构简单,能耗低等特点。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反向双动拉伸设备100可包括给液压系统10提供动力的电气系统11,电气系统11设置在机架1的另一侧,电气系统11由PLC系统控制,可靠性好,故障率低,操作方便。
优选实施例的安装和工作流程如下:
安装模具9时首先把凸模91旋紧锁牢在主油缸7的活塞杆上,接着把下模座92固定在下台板3上,然后升起主油缸7,凹模94通过凸模91来定位,位置调准确后,把凹模94固定在上台板2上。
工作时下台板3通过下油缸8带动曲轴机构6向上快速合模压边,主油缸8是固定在下台板3上,也同时到位,压边力是由下油缸8的推力通过曲轴机构6的放大作用而产生,通过压边圈93和压边部941压住料片200。然后主油缸7向上顶起,带动凸模91由下向上拉伸(深)料片200,直至碰到凹模94,料片200成型为成型件201。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同时画出料片200和成型件201,仅是为了更清楚地表达工作状态。试模时若发生成型件201拉破、起皱等质量问题,可以通过调整调节螺母5来解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向双动拉伸设备,在自动化拉伸生产中,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不仅更方便吸放工件,还减少了设备投资,也更加节能高效,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反向双动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模具;
该机架包括机座、上台板、下台板、立柱、调节螺母、曲轴机构、主油缸和下油缸,该机座上方设有该下台板,该下台板上方设有该上台板,该立柱沿竖直方向贯穿该上台板和该下台板,该立柱的下端固定在该机座上,该立柱上还设有两个该调节螺母,分别位于该上台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该主油缸沿竖直方向贯穿地设在该下台板上,该曲轴机构设在该下台板和该机座之间,且该曲轴机构固定在该下油缸的活塞杆上,用以驱动该下台板上下运动,该下油缸沿竖直方向贯穿地设置在该机座上;
该模具包括凸模、下模座、压边圈和凹模,该凹模设置在该凸模上方,该模具的型腔呈反开口形状,该凸模的凸起部分朝上设置,该凹模的凹进部分朝下设置,该凹模还包括压边部,该凸模的固定面固定在该主油缸的活塞杆上,该下模座刚好套住该凸模,且该下模座固定在该下台板的上表面,该压边圈设置在该下模座的上表面,且该压边圈的下表面刚好和该下模座的上表面重合,在该下油缸升到最大行程时,该压边圈的上表面与该压边部的下表面刚好重合且紧密贴合,在该主油缸升到最大行程时,该凹模和该凸模完整合模,且该凹模的固定面固定在该上台板的下表面,该凹模在拉伸时处于静止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双动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立柱设有四个,在该机座上沿对角线对称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向双动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该主油缸设置在四个该立柱的中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双动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曲轴机构包括长连杆、“L”型连杆和短连杆,该长连杆的一端铰接在该下台板的下表面上,该长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该“L”型连杆的拐角端,该“L”型连杆的长端铰接在该机座的上表面,该“L”型连杆的短端铰接在该短连杆的一端,该短连杆的另一端固定在该下油缸的活塞杆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向双动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长连杆的两个铰接端和该“L”型连杆的长端呈一直线时为最大行程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双动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可调节高度的该上台板通过该调节螺母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双动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电保护装置,该光电保护装置设置在该上台板和该下台板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双动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该主油缸和该下油缸连接的液压系统,该液压系统设立在该机架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向双动拉伸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给该液压系统提供动力的电气系统,该电气系统设置在该机架的另一侧,该电气系统由PLC控制。
CN202021210720.8U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反向双动拉伸设备 Active CN2128573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10720.8U CN212857322U (zh)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反向双动拉伸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10720.8U CN212857322U (zh)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反向双动拉伸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57322U true CN212857322U (zh) 2021-04-02

Family

ID=75211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10720.8U Active CN212857322U (zh)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反向双动拉伸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573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3028A (zh) * 2022-01-26 2022-05-24 苏州市越海拉伸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多头拉伸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消应力拉伸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3028A (zh) * 2022-01-26 2022-05-24 苏州市越海拉伸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多头拉伸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消应力拉伸机
CN114523028B (zh) * 2022-01-26 2023-04-25 苏州市越海拉伸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多头拉伸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消应力拉伸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442216U (zh) 冲床拉伸装置及冲床
CN218475916U (zh) 一种便于卸料的五金加工用锻压装置
CN212857322U (zh) 一种反向双动拉伸设备
CN210702046U (zh) 一种用于汽车底盘的稳定冲压模具
CN216027704U (zh) 一种具有过载保护的闭式门型双曲轴精密冲床
CN216780111U (zh) 一种多工位冲压模具生产线
CN212857321U (zh) 一种工件复合台阶面的二次拉伸设备
CN213915760U (zh) 一种汽车排气系统端盖的拉伸模
CN210648080U (zh) 一种冲压模具机台快速定位装置
CN212190760U (zh) 一种五金薄板快速冲压装置
CN209969374U (zh) 一种自动落料五金模具
CN212857366U (zh) 一种压冲工件的复合机
CN219786456U (zh) 一种一次压缩成型锻压模具
CN216226337U (zh) 一种五金件加工用冲压设备
CN106111837B (zh) 一种用于镁结晶器的加工成型装置
CN212703865U (zh) 一种五金加工用的冲压机
CN218903311U (zh) 一种可保护模具的自动成型机
CN218361752U (zh) 一种金属制品冲压成型机
CN214161022U (zh) 一种冲压模具成型限位装置
CN216065275U (zh) 一种机车钣金件快速成型模具
CN207414143U (zh) 一种搬运车的三角架冲压模具
CN212042193U (zh) 一种智能锁外壳加工用冲压模具
CN216101014U (zh) 圆状线型材料烫印机
CN210966541U (zh) 一种方便脱模的气动冲压装置
CN212494754U (zh) 一种通风装置盖板压制胎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