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73533U - 一种自动牵引上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牵引上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73533U
CN212173533U CN202020559976.3U CN202020559976U CN212173533U CN 212173533 U CN212173533 U CN 212173533U CN 202020559976 U CN202020559976 U CN 202020559976U CN 212173533 U CN212173533 U CN 2121735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feeding device
rod
moving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5997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angshan Jinlin Antifriction Bea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angshan Jinlin Antifriction Bea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angshan Jinlin Antifriction Bea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angshan Jinlin Antifriction Bea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5997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735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735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7353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Articles To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牵引上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牵引上料装置包括上料装置、驱动部件、第一联动部件、第二联动部件和移动部件,所述上料装置水平设置于驱动部件首端一侧,所述驱动部件与上料装置水平设置连接,所述第一联动设置于驱动部件末端一侧,第一联动装置的输出端与驱动部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联动部件底部与第二联动部件连接,第一联动部件的顶部与移动部件连接,所述第二联动部件设置于驱动部件首端一侧,第二联动部件顶部连接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的两端连接第一联动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以解决目前现有技术中将无规则随意摆放的待加工轴承移动到轴承加工装置上时,待加工轴承呈现摆放不齐,顺序不一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牵引上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牵引上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牵引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将无规则随意摆放的待加工轴承移动到轴承加工装置上时,待加工轴承呈现摆放不齐,顺序不一的情况,需要轴承加工装置上的限位装置才能使待加工轴承一个个按照序列进入轴承加工装置,而在待加工轴承进入轴承加工装置内的限位装置时,可能会出现待加工轴承卡在限位口,这时就需要人工进行整理,而这样的操作会影响工作效率,人工整理时也会出现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牵引上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待加工轴承进入轴承加工装置时呈现摆放不齐,顺序不一的情况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牵引上料装置,其中包括上料装置、移料部件,所述移料部件水平设置于上料装置的一侧,移料部件的顶部与底部与上料装置连接,所述移料部件包括驱动部件、第一联动部件、第二联动部件和移动部件,所述上料装置水平设置于驱动部件首端一侧,所述上料装置与驱动部件连接,所述驱动部件与上料装置的一侧水平设置连接,所述第一联动设置于驱动部件末端一侧,第一联动装置的输出端与驱动部件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联动部件底部于第二联动部件连接,第一联动部件的顶部与移动部件连接,所述第二联动部件设置于驱动部件首端一侧,第二联动部件顶部连接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的两端连接第一联动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移动部件顶部设有五个等间距分布的推板。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装置包括底座、连接块、震动上料盘、倾斜料道、固定板、气缸和橡胶管,所述底座设置在震动上料盘底部,所述连接块设置于底座底部靠驱动部件的一侧,所述连接块与驱动部件连接,所述震动上料盘设置于底座顶部,震动上料盘上设有矩形开口槽和挡板,所述倾斜料道的一端设置于震动上料盘内的矩形开口槽上,另一端设置于驱动部件顶部,所述固定板设置于底座顶部靠驱动部件的一侧,呈竖直状态,所述气缸设置于固定板靠倾斜料道的一侧,气缸与固定板连接,气缸的输出端连接在橡胶管的一端,所述橡胶管的一端设置于气缸的输出端,另一端贯穿倾斜料道的侧壁进入倾斜料道中。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支架、底板和半圆板,所述支架与底座水平并齐设置,所述支架底部与所述连接块连接,所述支架顶部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支架内顶部部分设有可供单个轴承运输的料道,所述支架内中间部分设有可供第一联动部件和第二联动部件放置的空间,所述底板设置于支架的一侧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半圆板设置与支架内部中间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联动部件包括电机、输出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所述电机设置于底板顶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输出杆,所述输出杆的一端连接电机的输出端,所述输出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一端与第二连杆、第四连杆、所述第五连杆所连接的点为固定点,所述第四连杆与第六连杆连接,所述第六连杆与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连杆与第七连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联动部件包括第七连杆、第八连杆、第九连杆、第十连杆和第十一连杆,所述第七连杆的另一端连接第八连杆的一端,所述第八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九连杆和第十连杆连接,所述第九连杆的另一端与支架固定连接,第九连杆的一端为固定点,第十连杆的另一端与第十一连杆连接,所述第十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移动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部件包括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两端与第三连杆和第九连杆的顶部固定连接,移动杆顶部设有五个等间距分布的推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其一,本实用新型增加了矩形开口槽,档板、倾斜料道、气缸、橡胶管、电机、支架和连杆机构,矩形开口槽和档板可以使待加工轴承呈水平状态从震动上料盘中离开进入倾斜料道,倾斜料道可以使待加工轴承依次顺序移动至支架,而气缸会带动橡胶管在倾斜料道中进行限位,使待加工轴不会下落速度过快且可以使待加工轴依次落下,电机带动的连杆机构可以使进入支架内料道上的轴承进行有顺序的移动,直至到达下一步骤,以解决将无序的待加工轴承移动至轴承加工装置上时会出现的待加工轴承到达轴承加工装置上时呈现摆放不齐,顺序不一的情况。
其二,震动上料盘上设置的矩形开口槽以及档板可以使轴承在移动出震动上料盘时会处于一个水平状态,如果轴承在从震动上料盘中出来的时候处于垂直状态,轴承会滚动的特别快,可能会砸到机器或者落入不到应该到达的位置。
其三,在倾斜料道内设置的橡胶管可以使轴承在倾斜料道内落下时撞到橡胶管,而橡胶管材料可以使轴承不会受到任何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角度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角度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上料装置1、底座101、连接块102、震动上料盘103、倾斜料道104、固定板105、气缸106、橡胶管109、矩形开口槽107、挡板108、移料部件2、第一联动部件201、第二联动部件202、移动部件203、输出杆2012、电机2011、第一连杆2013、第二连杆2014、第三连杆2015、第四连杆2016、第五连杆2017、第六连杆2018、第七连杆2021、第八连杆2022、第九连杆2023、第十连杆2024、第十一连杆2025、移动杆2031、驱动部件204、支架2041、底板2042、半圆板2043、连杆机构211、推板20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牵引上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牵引上料装置,其中包括上料装置1、移料装置2,所述移料装置2水平设置于上料装置1、移料装置2与上料装置1连接,所述上料装置1用于待加工轴承的放置,所述移料装置2用于将待加工轴承移动到下一步骤。
所述上料装置1包括底座101、连接块102、震动上料盘103、倾斜料道104、固定板105、气缸106和橡胶管109。
所述底座101设置在震动上料盘103底部,用于支撑震动上料盘103,使震动上料盘103稳固以及保持一定的高度,所述连接块102设置于底座101底部靠移料装置2的一侧,与移料装置2连接,连接块102用于将底座101和移料装置2连接,所述震动上料盘103设置于底座101顶部,震动上料盘103上设有矩形开口槽107和挡板108,矩形开口槽107的直径可以使单个轴承出入,挡板108可以使轴承在出入矩形开口槽107时是处于水平状态,所述倾斜料道104的一端设置于震动上料盘103内的矩形开口槽107上,另一端设置于移料装置2上,倾斜料道104用于轴承的运输,可以使震动上料盘103内从矩形开口槽107出来的轴承运输到移料装置2上,所述固定板105设置于底座101顶部靠移料装置2的一侧,呈竖直状态,固定板105用于气缸106的放置,所述气缸106设置于固定板105靠倾斜料道104的一侧,气缸106与固定板105连接,气缸106的输出端连接在橡胶管109的一端,气缸106用于将橡胶管109进行伸缩移动,所述橡胶管109的一端设置于气缸106的输出端,另一端贯穿倾斜料道104的侧壁进入倾斜料道104中,可以通过气缸106来改变橡胶管109在倾斜料道104内的长度,橡胶管109用于挡住倾斜料道104内的轴承,可以使轴承起到一个降速作用,以及在移料装置2内的轴承未运输完毕时,橡胶管109可以起到阻挡多个轴承一起滑到移料装置2的作用。
所述移料装置2包括支架2041、底板2042、电机2011、半圆板2043、连杆机构211。
所述支架2041于底座101水平并齐设置,支架2041底部与连接块102连接,支架2041顶部与底座101连接,支架2041内顶部部分设有可供单个轴承运输的料道,支架2041内中间部分设有可供连杆机构211放置的空间,支架2041的用于放置轴承以及连杆机构211,所述底板2042设置于支架2041的一侧与支架2041固定连接,底板2042用于放置电机2011,所述电机2011设置于底板2042顶部,电机2011的输出端连接连杆机构211,电机2011用于带动连杆机构211的运转,所述半圆板2043设置与支架2041内,电机2011的输出端贯穿半圆板2043连接连杆机构211,而连杆机构211内的输出端会在半圆板2043上进行旋转,所述连杆机构211设置于支架2041内部,连杆机构211顶部设有五个推板2032,在连杆机构211运转时,五个推板2032可以依次将落入支架2041内料道上的轴承进行移动。
所述连杆机构211包括输出杆2012、第一连杆2013、第二连杆2014、第三连杆2015、第四连杆2016、第五连杆2017、第六连杆2018、第七连杆2021、第八连杆2022、第九连杆2023、第十连杆2024、第十一连杆2025、移动杆2031。
所述输出杆2012的一端连接电机2011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第一连杆2013,在电机2011运转时,输出杆2012的一端带动第一连杆2013的一端进行旋转,而第一连杆201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杆2014,在第一连杆2013运转时,第一连杆2013的另一端会带动第二连杆2014的一端进行垂直移动,而第二连杆2014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2015、第四连杆2016、第五连杆2017的一端连接,因为所述第三连杆2015的另一端与支架2041固定连接,所以第三连杆2015一端与第二连杆2014、第四连杆2016、第五连杆2017所连接的点为固定点,使第二连杆2014、第四连杆2016、第五连杆2017只有一端可以进行移动,第四连杆2016与第六连杆2018连接,第六连杆2018与移动杆2031固定连接,第五连杆2017与第七连杆2021连接,所以第二连杆2014运转时同时会带动第四连杆2016、第五连杆2017、第六连杆2018、第七连杆2021、移动杆2031的一端进行顺时针运转,所述第七连杆2021的另一端连接第八连杆2022的一端,因为所述第八连杆2022的另一端与第九连杆2023和第十连杆2024连接,第九连杆2023的另一端与支架2041固定连接,同第三连杆2015,第九连杆2023的一端为固定点,使第八连杆2022、第十连杆2024只有一端可以进行移动,第十连杆2024的另一端与第十一连杆2025连接,第十一连杆2025的另一端与移动杆2031固定,所以在第七连杆2021运转时带动第八连杆2022、第十连杆2024、第十一连杆2025和移动进行顺时针运转,所述移动杆2031的与第三连杆2015和第九连杆2023固定连接,移动杆2031顶部设有五个可以将待加工轴承进行移动的推板2032,移动杆2031用于将轴承进行依次排序移动。
工作原理:当一些待加工且无序列的轴承在震动上料盘103内时,震动上料盘103会将待加工轴承从矩形开口槽107中移出,档板可以使待加工轴承处于水平状态从矩形开口槽107中移动,当待加工轴承移动到倾斜料道104时,会处于一种倾斜向下的移动状态,为防止轴承下落速度过快,在倾斜料道104中间部分设置了由气缸106带动的橡胶管109,可以使待加工轴承在进入支架2041时有一个缓冲作用,并且使轴承可以依次进入支架2041,当待加工轴承进入支架2041内的料道时,电机2011会带动连杆机构211进行运转,连杆机构211内的移动杆2031上设有的五个推板2032会将进入支架2041上料道内的待加工轴承进行移动,每移动一个待加工轴承,倾斜料道104内的橡胶管109就会在放一个待加工轴承落下,移动杆2031会一直移动将待加工轴承依次运输至下一步骤,以解决将无序的待加工轴承移动至轴承加工装置上时会出现的待加工轴承到达轴承加工装置上时呈现摆放不齐,顺序不一的情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自动牵引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装置(1)、移料部件(2),所述移料部件(2)水平设置于上料装置(1)的一侧,移料部件(2)的顶部和底部与上料装置(1)连接,所述移料部件(2)包括驱动部件(204)、第一联动部件(201)、第二联动部件(202)和移动部件(203),所述上料装置(1)水平设置于驱动部件(204)首端一侧,所述上料装置(1)与驱动部件(204)连接,所述驱动部件(204)与上料装置(1)的一侧水平设置连接,所述第一联动部件(201)设置于驱动部件(204)末端一侧,第一联动部件(201)的输出端与驱动部件(204)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联动部件(201)底部与第二联动部件(202)连接,第一联动部件(201)的顶部与移动部件(203)连接,所述第二联动部件(202)设置于驱动部件(204)首端一侧,第二联动部件(202)顶部连接移动部件(203),所述移动部件(203)的两端连接第一联动部件(201)和第二连接部件,移动部件(203)顶部设有五个等间距分布的推板(2032)。
2.根据权利要1所述一种自动牵引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1)包括底座(101)、连接块(102)、震动上料盘(103)、倾斜料道(104)、固定板(105)、气缸(106)和橡胶管(109),所述底座(101)设置在震动上料盘(103)底部,所述连接块(102)设置于底座(101)底部靠驱动部件(204)的一侧,所述连接块(102)与驱动部件(204)连接,所述震动上料盘(103)设置于底座(101)顶部,震动上料盘(103)上设有矩形开口槽(107)和挡板(108),所述倾斜料道(104)的一端设置于震动上料盘(103)内的矩形开口槽(107)上,另一端设置于驱动部件(204)顶部,所述固定板(105)设置于底座(101)顶部靠驱动部件(204)的一侧,呈竖直状态,所述气缸(106)设置于固定板(105)靠倾斜料道(104)的一侧,气缸(106)与固定板(105)连接,气缸(106)的输出端连接在橡胶管(109)的一端,所述橡胶管(109)的一端设置于气缸(106)的输出端,另一端贯穿倾斜料道(104)的侧壁进入倾斜料道(104)中。
3.根据权利要2所述一种自动牵引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204)包括支架(2041)、底板(2042)和半圆板(2043),所述支架(2041)与底座(101)水平并齐设置,所述支架(2041)底部与所述连接块(102)连接,所述支架(2041)顶部与所述底座(101)连接,所述支架(2041)内顶部部分设有可供单个轴承运输的料道,所述支架(2041)内中间部分设有可供第一联动部件(201)和第二联动部件(202)放置的空间,所述底板(2042)设置于支架(2041)的一侧与支架(2041)固定连接,所述半圆板(2043)设置与支架(2041)内部中间部分。
4.根据权利要3所述一种自动牵引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部件(201)包括电机(2011)、输出杆(2012)、第一连杆(2013)、第二连杆(2014)、第三连杆(2015)、第四连杆(2016)、第五连杆(2017)和第六连杆(2018),所述电机(2011)设置于底板(2042)顶部,电机(2011)的输出端连接输出杆(2012),所述输出杆(2012)的一端连接电机(2011)的输出端,所述输出杆(201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连杆(2013),所述第一连杆(201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杆(2014),所述第二连杆(2014)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2015)、第四连杆(2016)、第五连杆(201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杆(2015)的另一端与支架(20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2015)一端与第二连杆(2014)、第四连杆(2016)、所述第五连杆(2017)所连接的点为固定点,所述第四连杆(2016)与第六连杆(2018)连接,所述第六连杆(2018)与移动杆(20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连杆(2017)与第七连杆(2021)连接。
5.根据权利要4所述一种自动牵引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部件(202)包括第七连杆(2021)、第八连杆(2022)、第九连杆(2023)、第十连杆(2024)和第十一连杆(2025),所述第七连杆(2021)的另一端连接第八连杆(2022)的一端,所述第八连杆(2022)的另一端与第九连杆(2023)和第十连杆(2024)连接,所述第九连杆(2023)的另一端与支架(2041)固定连接,第九连杆(2023)的一端为固定点,第十连杆(2024)的另一端与第十一连杆(2025)连接,所述第十一连杆(2025)的另一端与移动杆(203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5所述一种自动牵引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件(203)包括移动杆(2031),所述移动杆(2031)的两端与第三连杆(2015)和第九连杆(2023)的顶部固定连接,移动杆(2031)顶部设有五个等间距分布的推板(2032)。
CN202020559976.3U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自动牵引上料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735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59976.3U CN212173533U (zh)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自动牵引上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59976.3U CN212173533U (zh)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自动牵引上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73533U true CN212173533U (zh) 2020-12-18

Family

ID=73768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5997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173533U (zh) 2020-04-15 2020-04-15 一种自动牵引上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7353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3115A (zh) * 2021-02-22 2021-06-22 江苏新悦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空心稳定杆导料装置
CN113335659A (zh) * 2021-04-21 2021-09-03 林俊凡 一种罐头食品包装机的输送机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3115A (zh) * 2021-02-22 2021-06-22 江苏新悦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空心稳定杆导料装置
CN113335659A (zh) * 2021-04-21 2021-09-03 林俊凡 一种罐头食品包装机的输送机构
CN113335659B (zh) * 2021-04-21 2022-12-13 泰安市海之润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罐头食品包装机的输送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73533U (zh) 一种自动牵引上料装置
CN105711870B (zh) 自动装箱流水线
CN106956909B (zh) 一种筒纱自动上料装置及自动上料方法
CN207792114U (zh) 一种料盘上下料组件
CN206485848U (zh) 花篮导片机
CN115427332A (zh) 成排装置,成排方法和瓶处理设备
JP2004131258A (ja) 自動倉庫
CN115043222A (zh) 一种芦苇堆垛机
CN215625137U (zh) 管材自动喷字机
EP4129866A1 (en) Sorting device
CN216186380U (zh) 一种从托盘上取筒子纱的装置
CN220885926U (zh) 下料摆盘装置和下料摆盘设备
CN216272472U (zh) 一种纱筒上料机的排序机构
CN216583558U (zh) 纱筒管上料装置
CN214732413U (zh) 一种安瓿瓶输出装置
CN217296779U (zh) 一种用于下纱换管纺织系统的纱筒提升装置
CN113666090B (zh) 一种usb线盒上料机构及其操作方法
CN213084527U (zh) 冰板输送线及冰板自动处理系统
JPH11246032A (ja) 長尺管棒体の払出装置
CN219949800U (zh) 一种托盘摆放装置和秧盘运输设备
CN217600092U (zh) 一种丝饼自动卸纱装置
CN220055262U (zh) 一种具有摇晃落位的自动下料机构
CN214268915U (zh) 多工位传输系统
CN113830566A (zh) 一种从托盘上取筒子纱的方法及取纱装置
CN214242410U (zh) 全自动疫苗智能传输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