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74218U - 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及其上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及其上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74218U
CN212074218U CN202020346461.5U CN202020346461U CN212074218U CN 212074218 U CN212074218 U CN 212074218U CN 202020346461 U CN202020346461 U CN 202020346461U CN 212074218 U CN212074218 U CN 2120742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sion bar
limiting plate
limiting
engine compartment
b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4646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浩然
王林
孙佳滨
张海
张松
邱照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gong Heavy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gong Group Jinan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gong Group Jinan Heavy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gong Group Jinan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4646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742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742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742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及其上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属于发动机舱翻转的辅助结构技术领域,上述的限位结构设置两组,两组限位结构分别设置于扭杆的两端,各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板垂直扭杆设置,第一限位板用于防止扭杆相对车架扭转;第二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平行扭杆设置,第二限位板用于防止扭杆弯曲;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的优点,利用本结构能够在扭杆的两个方向上进行限位,共同实现防弯、防扭两种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及其上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舱翻转的辅助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及其上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检修发动机等部件,提高操作维修的简便性,对于目前的重型卡车以及工程车辆来说往往对发动机舱进行翻转,翻转时,扭杆会长期承受很大的扭矩,在翻转或回位的过程中,扭杆承受较大的弯矩,其中,扭杆的弯矩、扭矩的产生源就是扭杆的两个与车架连接的端部;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小扭杆所受到的扭矩和弯矩,一般是在扭杆的端部加两个方向的筋,这种通过加筋的方式防扭防弯的效果差,而且,筋与车架和扭杆的接触面积小,在翻转或回位的过程中,接触应力较大,易造成应力集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是为了解决现有发动机舱的扭杆两端采用筋限位造成的防扭、防弯效果差的问题,同时采用加筋限位的方式接触面积小,导致接触应力增大、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故而,设计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及其上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其具体为:
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限位结构设置两组,两组限位结构分别设置于扭杆的两端,各限位结构包括:
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板垂直扭杆设置,第一限位板用于防止扭杆相对车架扭转;
第二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平行扭杆设置,第二限位板用于防止扭杆弯曲。
优选的,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呈L型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
第三限位板,第三限位板垂直扭杆设置,且第三限位板与第一限位板平行设置。
优选的,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呈U型连接。
优选的,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
第四限位板,第四限位板平行扭杆设置,且第四限位板还与第二限位板平行设置。
优选的,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呈四边形连接。
优选的,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包括发动机舱翻转扭杆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还包括:
设置于扭杆上的两个铰接板,两个铰接板分别靠近两个限位结构设置。
优选的,两个铰接板为L型。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的优点,利用本结构能够在扭杆的两个方向上进行限位,共同实现防弯、防扭两种功能;同时,本实用新型与车架的接触面积较大,能够降低接触应力,避免应力集中;另外,通过将多个限位板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能够加强限位结构的抗变形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扭杆,2、限位结构,201、第一限位板,202、第二限位板,203、第三限位板,204、第四限位板,3、铰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另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2所示,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限位结构2设置两组,两组限位结构2分别设置于扭杆1的两端,各限位结构2包括一个第一限位板201和一个第二限位板202,第一限位板201垂直扭杆1设置,第一限位板201用于防止扭杆1相对车架扭转;第二限位板202平行扭杆1设置,第二限位板202用于防止扭杆1弯曲;第一限位板201和第二限位板202均为合金钢板,合金钢板强度高,能够适应此处高强度连接的环境。
进一步的,第一限位板201与第二限位板202呈L型连接,这样能够加强第一限位板201和第二限位板202的连接强度,使得第一限位板201和第二限位板202互相牵制,其受力方向在不同的平面上,提高固定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除了上述第一限位板201和第二限位板202,还包括第三限位板203,第三限位板203垂直扭杆1设置,且第三限位板203与第一限位板201平行设置,第三限位板203仍然是为合金钢板,设置第三限位板203的目的是为了与第一限位板201配合增大与车架的接触面积,提高抗扭强度。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整个限位结构2的强度,将第一限位板201、第二限位板202和第三限位板203呈U型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将第一限位板201、第二限位板202和第三限位板203为一体成型结构,这样能够防止因将限位板单独设置、受力方向单一,容易出现破坏的现象。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限位板204,第四限位板204平行扭杆1设置,且第四限位板204还与第二限位板202平行设置,第四限位板204同样也是为合金钢板,设置第四限位板204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整个限位结构2的强度,减小扭转1在弯曲载荷下出现变形。
进一步的,为了加强限位结构2的抗变形强度,将第一限位板201、第二限位板202、第三限位板203和第四限位板204呈四边形连接,连接起来的第一限位板201、第二限位板202、第三限位板203和第四限位板204形成限位结构2的整体,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限位结构2的抗变形强度。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限位板与限位板的连接处发生开裂或折断,将第一限位板201、第二限位板202、第三限位板203和第四限位板204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申请还保护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包括翻转扭杆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扭杆1上的两个铰接板3,两个铰接板3分别靠近两个限位结构2设置,两个铰接板3也与车架铰接的,通过铰接板3相对铰接处转动来实现发动机舱的翻转,为了增大翻转后的空间,将两个铰接板3设置为L型,L型结构的铰接板3相比传统的铰接板3能够在翻转同样的角度下具有更大的空间,便于维修人员维修。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两组,两组所述限位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扭杆的两端,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
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垂直所述扭杆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板用于防止所述扭杆相对所述发动机舱扭转;
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平行所述扭杆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板用于防止所述扭杆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呈L型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三限位板垂直所述扭杆设置,且所述第三限位板与所述第一限位板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呈U型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限位板,所述第四限位板平行所述扭杆设置,且所述第四限位板还与所述第二限位板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呈四边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9.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舱翻转扭杆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扭杆上的两个铰接板,两个所述铰接板分别靠近两个所述限位结构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铰接板为L型。
CN202020346461.5U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及其上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 Active CN2120742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6461.5U CN212074218U (zh)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及其上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46461.5U CN212074218U (zh)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及其上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74218U true CN212074218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62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46461.5U Active CN212074218U (zh) 2020-03-18 2020-03-18 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及其上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742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74218U (zh) 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及其上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
CN104527355B (zh) 一种大吨位平衡悬架支架
CN201009700Y (zh) 一种汽车前控制臂
CN208232714U (zh) 一种驱动桥壳本体、汽车后桥系统及汽车
CN210760647U (zh) 一种防滚杠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5436288U (zh) 一种新型高强度车辆底板总成
CN202935426U (zh) 电动场地车车架
CN205737018U (zh) 一种车后排座椅挂钩结构及车辆
CN112590937B (zh) 一种横梁总成
CN102358358B (zh) 冲压成型翻转机构的强化结构
CN207029296U (zh) 一种转向器横梁及汽车
CN201800660U (zh) 防撞梁连接板溃缩结构
CN209761568U (zh) 发动机气缸体
CN206317898U (zh) 车辆门槛加强装置以及车辆门槛
CN205854069U (zh) 一种汽车防撞架
CN220670697U (zh) 一种拼装型汽车衡秤板
CN220430289U (zh) 一种整体锻造非调质钢下连接板及其车辆
CN214028119U (zh) 一种新能源车型后减安装结构
CN218343670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
CN218817550U (zh) 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
CN215714618U (zh) 一种市政桥梁施工安全防护装置
CN216580026U (zh) 一种前束控制杆支架、副车架及车辆
CN213831969U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头部组合结构
CN213384563U (zh) 一种三轮车车架
CN211844427U (zh) 轨道车辆贯通道的顶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2676 Kejia Road, high tech Zone,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104

Patentee after: Lingong Heavy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676 Kejia Road, high tech Zone,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NGONG GROUP JINAN HEAVY MACHINER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