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61568U - 发动机气缸体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气缸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61568U
CN209761568U CN201822090477.XU CN201822090477U CN209761568U CN 209761568 U CN209761568 U CN 209761568U CN 201822090477 U CN201822090477 U CN 201822090477U CN 209761568 U CN209761568 U CN 209761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engine cylinder
oil pan
cylinder block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9047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秀梅
祁同晖
吉学之
齐少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9047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61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61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615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气缸体。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发动机气缸体上与油底壳连接的底板结构强度不足的技术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气缸体,发动机气缸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油底壳上的两个长侧边连接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发动机气缸体的底部还设置有与油底壳上的第一短侧板连接的第三底板,第三底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底板的一端和第二底板的一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发动机气缸体的底部设置与油底壳上的第一短侧板连接的第三底板提高发动机气缸体与油底壳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发动机气缸体的整体结构强度,减少发动机气缸体在工作时承受拉、压、弯、扭等机械负荷时出现变形现象。

Description

发动机气缸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气缸体。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龙门式气缸体10’的左底板12’和右底板11’上大多数安装有通过加强螺栓21’紧固的加强底板20’,以此提高龙门式气缸体10’的底板强度与刚度,从而使龙门式气缸体10’能够承受拉、压、弯、扭等不同形式的机械负荷。但是,龙门式气缸体10’上额外增加的加强底板20’和加强螺栓21’导致龙门式气缸体10’上的零部件数量增加,增加了龙门式气缸体10’的加工工艺难度,在提高龙门式气缸体10’强度的同时增加了龙门式气缸体10’的成本。同时,现有龙门式气缸体10’的左右底板的前后两端为敞开式结构,该敞开式结构会导致龙门式气缸体10’的左右底板强度与刚度降低,导致龙门式气缸体10’在工作时承受的拉、压、弯、扭等机械负荷时极易使左右底板发生变形,最终导致整个龙门式气缸体10’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气缸体,目的是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气缸体,发动机气缸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油底壳上的两个长侧边连接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发动机气缸体的底部还设置有与油底壳上的第一短侧板连接的第三底板,第三底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底板的一端和第二底板的一端。
优选地,发动机气缸体的底部还设置有与油底壳上的第二短侧板连接的第四底板,第四底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底板的另一端和第二底板的另一端。
优选地,第一底板的宽度大于油底壳上与其对应的第一长侧板的宽度,第一底板超出第一长侧板的第一部分位于油底壳的一侧。
优选地,第一部分低于第一长侧板并向油底壳内延伸。
优选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镂空结构。
优选地,第二底板的宽度大于油底壳上与其对应的第二长侧板的宽度,第二底板超出第二长侧板的第二部分位于油底壳的一侧。
优选地,第二部分低于第二长侧板并向油底壳内延伸。
优选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镂空结构。
优选地,至少一个镂空结构为至少一个椭圆形结构、至少一个圆形结构或至少一个棱形结构中的一种。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发动机气缸体底部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两端之间的敞开结构处设置第三底板和第四底板提高发动机气缸体上底板的结构强度,发动机气缸体通过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和第四底板与油底壳连接,减少发动机气缸体在工作时承受拉、压、弯、扭等机械负荷时出现变形现象。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对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进行加宽来提高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结构强度,减少发动机气缸体受外力时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出现变形现象。具体地,第一底板的宽度和第二底板的宽度大于与其对应的油底壳上第一长侧板的宽度和第二长侧板的宽度,本实用新型将第一底板超出第一长侧板的第一部分加厚向油底壳内延伸,将第二底板超出第二长侧板的第二部分加厚向油底壳内延伸,以此提高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结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三底板和第四底板提高发动机气缸体与油底壳的连接强度,并通过对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加厚提高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结构强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气缸体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加强底板和加强螺栓,以此减少发动机气缸体上零部件的数量,降低发动机气缸体的成本,有利于发动机气缸体的精益化生产和设计。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龙门式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用于图1所示龙门式气缸的加强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气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发动机气缸体的俯视图;
图5为图3所示发动机气缸体的轴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气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发动机气缸体的轴测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气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龙门式气缸体;11’、右底板;12’、左底板;20’、加强板;21’、加强螺栓;10、发动机气缸体;11、第一底板;12、第二底板;13、第三底板;14、第四底板;111、第一部分;121、第二部分;15、镂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将第三底板和第四底板设置为长方形条板只是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第三底板和第四底板形状结构的限制,例如,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底板和第四底板还可以设置为与油底壳上第一短侧板和第二短侧板对应的其他形状如弧形结构等,这种调整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第三底板和第四底板的保护范围。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比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底部”、“两端”、“一端”、“另一端”、“一侧”、“上”、“下”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的进行解释。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气缸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发动机气缸体的俯视图,图5为图3所示发动机气缸体的轴测图。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气缸体10,发动机气缸体10的底部设置有与油底壳(图中未示出)上的两个长侧边连接的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2,发动机气缸体10的底部还设置有与油底壳上的第一短侧板连接的第三底板13,第三底板1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底板11的一端和第二底板12的一端,进一步地,发动机气缸体10的底部还设置有与油底壳上的第二短侧板连接的第四底板14,第四底板1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底板11的另一端和第二底板12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发动机气缸体10底部的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2两端之间的敞开结构处设置第三底板13和第四底板14提高发动机气缸体10上底板的结构强度,发动机气缸体10通过第一底板11、第二底板12、第三底板13和第四底板14与油底壳连接,减少发动机气缸体10在工作时承受拉、压、弯、扭等机械负荷时出现变形现象。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在发动机气缸体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底板13和第四底板14只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气缸体10的优选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气缸体10的限制,例如,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气缸体10还可以只设置第三底板13或第四底板14,同样可以提高发动机气缸体10的结构强度,因此,这种调整属于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气缸体10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将第三底板13和第四底板14设置为与油底壳上的第一短侧板和第一短侧板对应的长方形条板,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油底壳上的第一短侧板和第一短侧板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长方形条板,因此将第三底板13和第四底板14设置为长方形条板只是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第三底板13和第四底板14形状结构的限制,例如,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底板13和第四底板14还可以设置为与油底壳上第一短侧板和第二短侧板对应的其他形状如弧形结构等,这种调整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第三底板13和第四底板14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发动机气缸体10与油底壳的连接方式以及油底壳的结构可以采用常规技术手段,因此,在此不再对发动机气缸体10与油底壳的连接方式以及油底壳的结构进行赘述。
继续参阅图3、图4和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底板11的宽度大于油底壳上与其对应的第一长侧板的宽度,第一底板11超出第一长侧板的第一部分111位于油底壳的一侧,第一部分111低于第一长侧板并向油底壳内延伸,进一步地,第二底板12的宽度大于油底壳上与其对应的第二长侧板的宽度,第二底板12超出第二长侧板的第二部分121位于油底壳的一侧,第二部分121低于第二长侧板并向油底壳内延伸。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对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2进行加宽来提高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2的结构强度,减少发动机气缸体10受外力时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2出现变形现象。具体地,第一底板11的宽度和第二底板12的宽度大于与其对应的油底壳上第一长侧板的宽度和第二长侧板的宽度,本实用新型将第一底板11超出第一长侧板的第一部分111加厚向油底壳内延伸,将第二底板12超出第二长侧板的第二部分121加厚向油底壳内延伸,以此提高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2的结构强度。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三底板13和第四底板14提高发动机气缸体10与油底壳的连接强度,并通过对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2加厚提高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2的结构强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气缸体10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加强底板和加强螺栓,以此减少发动机气缸体10上零部件的数量,降低发动机气缸体10的成本,有利于发动机气缸体10的精益化生产和设计。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在发动机气缸体10在第一底板11上设置第一部分111、在第二底板12上设置第二部分121只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气缸体10的优选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气缸体10的限制,例如,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气缸体10还可以只在第一底板11上设置第一部分111或者只在在第二底板12上设置第二部分121,同样可以提高发动机气缸体10的结构强度,因此,这种调整属于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气缸体10的保护范围。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气缸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发动机气缸体的轴测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气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图7和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部分1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镂空结构15,第二部分12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镂空结构15,至少一个镂空结构15为至少一个椭圆形结构、至少一个圆形结构或至少一个棱形结构中的一种。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底板11上和第二底板12上设置至少一个镂空结构15,以此降低发动机气缸体10的整体重量,进一步地,第一底板11上和第二底板12上的至少一个镂空结构15还能够方便润滑油的回油。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底板11上和第二底板12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镂空结构15只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气缸体10的优选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气缸体10的限制,例如,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气缸体10还可以只在第一底板11上或第二底板1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镂空结构15,同样可以降低发动机气缸体10的重量,同样可以方便的润滑油的回油,因此,这种调整属于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气缸体10的保护范围。
继续参阅图3至图8,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降低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气缸体10的铸造工艺难度,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气缸体10采用蠕墨铸铁进行铸造,以此能够铸造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气缸体10上的第三底板13、第四底板14、第一部分111、第二部分121以及镂空结构15,具体地,第一底板11上的第一部分111和第二底板12上的第二部分121通过铸造成型,后期不需要进行机加工,第一底板11和第二底板12上后期只需要加工与油底壳上第一长侧边和第二长侧边配合的部分,以此降低发动机气缸体10的加工成本,发动机气缸体10的具体铸造工艺铸造工艺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发动机气缸体,所述发动机气缸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油底壳上的两个长侧边连接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气缸体的底部还设置有与所述油底壳上的第一短侧板连接的第三底板,所述第三底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底板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气缸体的底部还设置有与所述油底壳上的第二短侧板连接的第四底板,所述第四底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底板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的宽度大于所述油底壳上与其对应的第一长侧板的宽度,所述第一底板超出所述第一长侧板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油底壳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低于所述第一长侧板并向所述油底壳内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镂空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的宽度大于所述油底壳上与其对应的第二长侧板的宽度,所述第二底板超出所述第二长侧板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油底壳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低于所述第二长侧板并向所述油底壳内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镂空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5或8所述的发动机气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镂空结构为至少一个椭圆形结构、至少一个圆形结构或至少一个棱形结构中的一种。
CN201822090477.XU 2018-12-12 2018-12-12 发动机气缸体 Active CN209761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90477.XU CN209761568U (zh) 2018-12-12 2018-12-12 发动机气缸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90477.XU CN209761568U (zh) 2018-12-12 2018-12-12 发动机气缸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61568U true CN209761568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46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90477.XU Active CN209761568U (zh) 2018-12-12 2018-12-12 发动机气缸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615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86606B2 (en) Piston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243649C (zh) 悬挂臂
CN101061015A (zh) 燃油箱
CN209761568U (zh) 发动机气缸体
CN207416953U (zh) 副车架结构
CN205059199U (zh) 适用于汽车发动机的右悬置总成
CN204184185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电池包加强支架装置
CN211107411U (zh) 一种磁悬浮列车上裙板
CN211969100U (zh) 一种钢塑复合控制臂
CN208277846U (zh) 箍带、油箱及汽车
CN212074218U (zh) 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及其上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
CN201217373Y (zh) 一种机动车辆后悬架纵臂
CN201474795U (zh) 一种汽油机下缸体主轴承盖
CN218817550U (zh) 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
CN210852008U (zh) 一种全景天窗固定加强板
CN217048252U (zh) 发动机左下支架
CN201120906Y (zh) 一种车辆前副车架
CN207989518U (zh) 一种汽车传动装置
CN215831018U (zh) 一种载重汽车后钢板弹簧总成结构
CN208682954U (zh) 铝车身型材连接结构
CN216993804U (zh) 减震器安装座以及车辆
CN213035656U (zh) 一种汽车用仪表板
CN215663665U (zh) 一种防止发动机罩铰链断裂的加强板
CN210212030U (zh) 一种新型排气管吊耳
CN212563943U (zh) 一种汽车用高强度弓形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