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17550U - 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17550U
CN218817550U CN202223098539.4U CN202223098539U CN218817550U CN 218817550 U CN218817550 U CN 218817550U CN 202223098539 U CN202223098539 U CN 202223098539U CN 218817550 U CN218817550 U CN 2188175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tion region
fixed connection
rib
crank
engine crank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9853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丽茹
肖欣
李久林
伍建撰
吴先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9853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175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175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175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包括上端连接连杆颈、下端连接主轴颈的曲柄,曲柄包括曲柄肩部、危险截面区域和过渡区域,曲柄肩部与连杆颈固定连接,过渡区域与主轴颈固定连接,过渡区域远离危险截面区域一端还固定连接有配重块,过渡区域远离主轴颈一侧设有凹槽,过渡区域于凹槽内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上端与危险截面区域固定连接、下端与配重块固定连接。其目的是:通过在过渡区域远离连杆颈一侧设置凹槽,减小曲柄的整体重量,再以设置在凹槽内,上端与危险截面区域固定连接的加强筋,加强过渡区域的结构强度,避免了过渡区域开设凹槽后,刚度削弱过多导致的变形过大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
背景技术
曲轴是汽车发动机的重要零部件,其作用是承受从活塞、连杆传递过来的燃料燃烧压力,并将其转化为旋转力输出给车轮。曲轴通过主轴颈布置在曲轴箱的轴承座孔内,连杆颈承受较高的燃气压力,由于主轴颈和连杆颈不同心,具有一定的高度差,使得连接主轴颈和连杆颈的扇形板需要承受较大的弯矩。同时,由于多缸机曲轴多拐的布置,不同气缸不均匀的点火,使得曲轴扇形板还需要承受较大的扭矩。
在主轴颈和连杆颈重叠的区域,或者主轴颈和连杆颈连接的区域,承受的弯矩和扭矩最大,通常被称为危险截面区域,该区域内扇形板一般会设计有较大的宽度和厚度,以保证曲轴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这样不仅会导致曲轴的重量增加、成本增加,增加的重量也会导致发动机油耗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通过在过渡区域远离连杆颈一侧设置凹槽,减小曲柄的整体重量,再以设置在凹槽内,上端与危险截面区域固定连接的加强筋,加强过渡区域的结构强度,避免了过渡区域开设凹槽后,刚度削弱过多导致的变形过大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包括上端连接连杆颈、下端连接主轴颈的曲柄,所述曲柄包括曲柄肩部、危险截面区域和过渡区域,所述曲柄肩部与连杆颈固定连接,所述危险截面区域位于曲柄肩部和过渡区域之间,所述过渡区域与主轴颈固定连接,所述过渡区域远离危险截面区域一端还固定连接有配重块,所述过渡区域远离主轴颈一侧设有凹槽,所述过渡区域于凹槽内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上端与危险截面区域固定连接、下端与配重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限定,所述凹槽靠近危险截面区域一侧的端面为倾斜面。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凹槽的倾斜面设置,使得通过凹槽减轻重量的同时,避免了过渡区域直接减薄,而导致的刚度削弱过多,进而导致使用过程中变形过大问题。
进一步限定,所述加强筋包括横筋和竖筋,所述竖筋的顶端与横筋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横筋与危险截面区域固定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横筋加大加强筋与危险截面区域的连接面积,进而加大加强筋与危险截面区域的连接强度,实用性较强。
进一步限定,所述横筋的下端面从中间到边缘逐渐向危险截面区域延伸。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危险截面区域和过渡区域之间的应力,进一步过渡平滑,减轻重量的同时,避免了过渡区域直接减薄,而导致的刚度削弱过多,进而导致使用过程中变形过大问题。
进一步限定,所述竖筋的厚度尺寸从上到下逐渐减小。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竖筋的尺寸变化,在保证过渡区域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减小曲轴的整体重量,实用性较强。
进一步限定,所述竖筋的宽度尺寸从上到下逐渐减小。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竖筋的尺寸变化,在保证过渡区域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减小曲轴的整体重量,实用性较强。
进一步限定,所述加强筋靠近配重块一端横向固定设有副筋,所述副筋和配重块固定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副筋加大加强筋与配重块的连接面积,进而加大加强筋与配重块的连接强度,实用性较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在过渡区域远离连杆颈一侧设置凹槽,减小曲柄的整体重量,再以设置在凹槽内,上端与危险截面区域固定连接的加强筋,加强过渡区域的结构强度,避免了过渡区域开设凹槽后,刚度削弱过多导致的变形过大问题;
2、通过凹槽的倾斜面设置,使得通过凹槽减轻重量的同时,避免了过渡区域直接减薄,而导致的刚度削弱过多,进而导致使用过程中变形过大问题;
3、通过横筋加大加强筋与危险截面区域的连接面积,进而加大加强筋与危险截面区域的连接强度,实用性较强;
4、通过副筋加大加强筋与配重块的连接面积,进而加大加强筋与配重块的连接强度,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主轴颈1、连杆颈2、
曲柄肩部31、危险截面区域32、配重块33、过渡区域34、
加强筋342、横筋3421、竖筋3422、副筋342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都使用相同的图号,附图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另外,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左”、“右”、“前”、“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包括上端连接连杆颈2、下端连接主轴颈1的曲柄,曲柄包括曲柄肩部31、危险截面区域32和过渡区域34,曲柄肩部31与连杆颈2固定连接,危险截面区域32位于曲柄肩部31和过渡区域34之间,过渡区域34与主轴颈1固定连接,过渡区域34远离危险截面区域32一端还固定连接有配重块33,过渡区域34远离主轴颈1一侧设有凹槽,过渡区域34于凹槽内设有加强筋342,加强筋342上端与危险截面区域32固定连接、下端与配重块33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凹槽靠近危险截面区域32一侧的端面为倾斜面。通过凹槽的倾斜面设置,使得通过凹槽减轻重量的同时,避免了过渡区域34直接减薄,而导致的刚度削弱过多,进而导致使用过程中变形过大问题。
如图4所示,加强筋342包括横筋3421和竖筋3422,竖筋3422的顶端与横筋3421的中部固定连接,横筋3421与危险截面区域32固定连接。通过横筋3421加大加强筋342与危险截面区域32的连接面积,进而加大加强筋342与危险截面区域32的连接强度,实用性较强。
如图4所示,横筋3421的下端面从中间到边缘逐渐向危险截面区域32延伸。使得危险截面区域32和过渡区域34之间的应力,进一步过渡平滑,减轻重量的同时,避免了过渡区域34直接减薄,而导致的刚度削弱过多,进而导致使用过程中变形过大问题。
如图3所示,竖筋3422的厚度尺寸从上到下逐渐减小。通过竖筋3422的尺寸变化,在保证过渡区域34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减小曲轴的整体重量,实用性较强。
如图4所示,加强筋342靠近配重块33一端横向固定设有副筋3423,副筋3423和配重块33固定连接。通过副筋3423加大加强筋342与配重块33的连接面积,进而加大加强筋342与配重块33的连接强度,实用性较强。
实施例二: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包括上端连接连杆颈2、下端连接主轴颈1的曲柄,曲柄包括曲柄肩部31、危险截面区域32和过渡区域34,曲柄肩部31与连杆颈2固定连接,危险截面区域32位于曲柄肩部31和过渡区域34之间,过渡区域34与主轴颈1固定连接,过渡区域34远离危险截面区域32一端还固定连接有配重块33,过渡区域34远离主轴颈1一侧设有凹槽,过渡区域34于凹槽内设有加强筋342,加强筋342上端与危险截面区域32固定连接、下端与配重块33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凹槽靠近危险截面区域32一侧的端面为倾斜面。通过凹槽的倾斜面设置,使得通过凹槽减轻重量的同时,避免了过渡区域34直接减薄,而导致的刚度削弱过多,进而导致使用过程中变形过大问题。
如图4所示,加强筋342包括横筋3421和竖筋3422,竖筋3422的顶端与横筋3421的中部固定连接,横筋3421与危险截面区域32固定连接。通过横筋3421加大加强筋342与危险截面区域32的连接面积,进而加大加强筋342与危险截面区域32的连接强度,实用性较强。
如图4所示,横筋3421的下端面从中间到边缘逐渐向危险截面区域32延伸。使得危险截面区域32和过渡区域34之间的应力,进一步过渡平滑,减轻重量的同时,避免了过渡区域34直接减薄,而导致的刚度削弱过多,进而导致使用过程中变形过大问题。
竖筋3422的宽度尺寸从上到下逐渐减小。通过竖筋3422的尺寸变化,在保证过渡区域34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减小曲轴的整体重量,实用性较强。
如图4所示,加强筋342靠近配重块33一端横向固定设有副筋3423,副筋3423和配重块33固定连接。通过副筋3423加大加强筋342与配重块33的连接面积,进而加大加强筋342与配重块33的连接强度,实用性较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包括上端连接连杆颈(2)、下端连接主轴颈(1)的曲柄,所述曲柄包括曲柄肩部(31)、危险截面区域(32)和过渡区域(34),所述曲柄肩部(31)与连杆颈(2)固定连接,所述危险截面区域(32)位于曲柄肩部(31)和过渡区域(34)之间,所述过渡区域(34)与主轴颈(1)固定连接,所述过渡区域(34)远离危险截面区域(32)一端还固定连接有配重块(33),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域(34)远离主轴颈(1)一侧设有凹槽,所述过渡区域(34)于凹槽内设有加强筋(342),所述加强筋(342)上端与危险截面区域(32)固定连接、下端与配重块(3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靠近危险截面区域(32)一侧的端面为倾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342)包括横筋(3421)和竖筋(3422),所述竖筋(3422)的顶端与横筋(3421)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横筋(3421)与危险截面区域(3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筋(3421)的下端面从中间到边缘逐渐向危险截面区域(32)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筋(3422)的厚度尺寸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筋(3422)的宽度尺寸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342)靠近配重块(33)一端横向固定设有副筋(3423),所述副筋(3423)和配重块(33)固定连接。
CN202223098539.4U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 Active CN2188175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98539.4U CN218817550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98539.4U CN218817550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17550U true CN218817550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78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98539.4U Active CN218817550U (zh) 2022-11-22 2022-11-22 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175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817550U (zh) 一种轻量化的发动机曲轴强化结构
DE102011002653A1 (de) Kolben zum Einsatz in Verbrennungsmotoren
CN201636193U (zh) 一种直列六缸发动机锻造曲轴
CN213565411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右后支架
CN201284702Y (zh) 镶铸结构的曲轴箱
CN201125934Y (zh) 汽车发动机连杆
CN201124866Y (zh) 上置式横置油缸叉车转向桥
CN202926857U (zh) 一种微型汽车发动机轻量化曲轴
CN112590937B (zh) 一种横梁总成
CN100467840C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
CN201474795U (zh) 一种汽油机下缸体主轴承盖
CN210760983U (zh) 前扭力盒
CN209838928U (zh) V缸整体式曲轴总成
CN209466944U (zh) 一种高刚性轻量化镁合金减振器支座及其连接结构
CN207241338U (zh) 一种x形空心多功能推力杆
CN214689740U (zh) 一种轻量化铝合金转向节结构
CN219242435U (zh) 一种改善连杆大头分离结构的连杆
CN206874370U (zh) 一种气缸体
CN212074218U (zh) 一种发动机舱翻转扭杆及其上的防弯、防扭限位结构
CN219865942U (zh) 主轴承盖、发动机及工程设备
CN2175311Y (zh) 四缸直列式气缸微错位汽油机
CN209761568U (zh) 发动机气缸体
CN208311246U (zh) 发动机曲轴和车辆
CN217328074U (zh) 一种轻量化曲轴
CN210284392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轻量化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