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42333U - 一种乘用车用转向节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乘用车用转向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42333U
CN211642333U CN201921736068.0U CN201921736068U CN211642333U CN 211642333 U CN211642333 U CN 211642333U CN 201921736068 U CN201921736068 U CN 201921736068U CN 211642333 U CN211642333 U CN 2116423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body
arm
knuckle
mounting hole
steering kn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360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明
鲁慧
许晓波
刘德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17360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423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423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423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乘用车用转向节,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包括转向节本体,转向节本体沿其周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臂体、第二臂体、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转向节本体上开设有轴承安装孔,第一臂体和第一固定部相对设置,第二臂体和第二固定部相对设置,在轴承安装孔的轴线方向,第一臂体的两侧均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沿第一臂体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第二臂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筋;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分别用于连接前下控制臂和制动器,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分别用于连接上控制臂和转向拉杆。能够提高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的强度和刚度,使得该乘用车转向节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避免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和转向节本体之间产生断裂。

Description

一种乘用车用转向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乘用车用转向节。
背景技术
转向节是汽车转向桥上的主要零部件之一,能够使得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汽车转向节的作用是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撑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在汽车行驶状态下,它承受着多变的载荷,因此,要求其具有很高的强度,转向节通常包括转向节本体和置于转向节本体上的多个臂体,但转向节本体上的臂体由于受力较大导致臂体容易受到冲击,造成臂体和转向节本体之间产生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用车用转向节,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臂体由于受力较大导致臂体容易受到冲击,造成臂体和转向节本体之间产生断裂。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乘用车转向节,包括转向节本体,所述转向节本体沿其周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臂体、第二臂体、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所述转向节本体上开设有轴承安装孔,所述第一臂体和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臂体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相对设置,在所述轴承安装孔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臂体的两侧均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沿所述第一臂体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臂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用于连接前下控制臂和制动器,所述第一臂体和所述第二臂体分别用于连接上控制臂和转向拉杆。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节本体上还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所述轴承安装孔连通,且用于排出所述轴承安装孔内的积水。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节本体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轴承安装孔的轮速传感器安装孔,所述轮速传感器安装孔和所述第二臂体位于所述转向节本体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节本体的侧面和端面的连接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底壁和呈U形的侧壁,所述轴承安装孔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其中,所述第一面垂直与所述转向节本体的端面,所述第二面相对所述第一面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且所述第二面与所述转向节本体的端面呈预设夹角设置,所述预设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有两个安装位,两个所述安装位均包括一球头安装孔,其中一个所述球头安装孔用于安装第一下控制臂球头,另一个所述球头安装孔用于安装第二下控制臂球头。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设置有减重孔,两个所述球头安装孔均连通所述减重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座,每个所述安装座上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制动钳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臂体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向节本体,另一端开设有上控制臂球销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节本体、所述第一臂体、所述第二臂体、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一体铸造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乘用车用转向节,通过在第一臂体的两侧均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沿第一臂体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在第二臂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筋,能够提高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的强度和刚度,使得该乘用车转向节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避免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和转向节本体之间产生断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乘用车用转向节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乘用车用转向节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乘用车用转向节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乘用车用转向节的侧视图。
图中:
1、转向节本体;11、轴承安装孔;12、排水孔;13、轮速传感器安装孔;14、减重孔;15、紧固孔;16、安装槽;
2、第一臂体;21、第一加强筋;22、上控制臂球销安装孔;
3、第二臂体;31、第二加强筋;32、转向拉杆球销安装孔;
4、第一固定部;41、球头安装孔;
5、第二固定部;51、安装座;51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乘用车用转向节,该乘用车用转向节包括转向节本体1,转向节本体1沿其轴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臂体2、第二臂体3、第一固定部4及第二固定部5,转向节本体1上开设有轴承安装孔11,第一臂体2和第一固定部4相对设置,第一臂体2用于连接上控制臂,第一固定部4用于连接前下控制臂。第二臂体3和第二固定部5相对设置,第二臂体3用于连接转向拉杆,第二固定部5用于连接制动器。在轴承安装孔11的轴线方向上,第一臂体2的两侧均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沿第一臂体2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21,第二臂体3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筋31。
此外,转向节本体1上还开设有连通轴承安装孔11的轮速传感器安装孔13,轮速传感器安装孔13和第二臂体3位于转向节本体1的同一侧,因此由于轮速传感器安装孔13的设置,使得转向节本体1在这一侧的强度降低,但是由于要求第二臂体3的强度要大于转向拉杆的强度,因此为了增强第二臂体3的强度,在轴承安装孔11的轴线方向上,第二臂体3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筋31。通过设置第二加强筋31,能够提高第二臂体3的强度,使得第二臂体3的强度大于转向拉杆。
具体地,第二臂体3上开设有转向拉杆球销安装孔32,转向拉杆球销安装孔32用于安装转向拉杆球销,进而实现连接转向拉杆。
上述第一臂体2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的一端连接于转向节本体1,另一端开设有上控制臂球销安装孔22,上控制臂球销安装孔22用于安装上控制臂球销。为了提高第一臂体2的刚度及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在轴承安装孔11轴线方向上,第一臂体2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各侧面均间隔设有两个第一加强筋21,各第一加强筋21均沿第一臂体2的延伸方向延伸,从而第一臂体2和四个第一加强筋21形成“工”字型结构,有利于提高第一臂体2的刚度及强度,使得第一臂体2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
上述第一固定部4设置有两个安装位,两个安装位均包括一球头安装孔41,其中一个球头安装孔41用于安装第一下控制臂球头,另一个球头安装孔41用于安装第二下控制臂球头。此外,在第一固定部4和轴承安装孔11之间开设有减重孔14,两个球头安装孔41均连通减重孔14。通过设置减重孔14,不仅能够减轻该乘用车转向节的重量,而且为第一下控制臂球头和第二下控制臂球头的提供安装空间,便于第一下控制臂球头和第二下控制臂球头的安装。
上述第二固定部5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座51,每个安装座51上均开设有安装孔511,安装孔511用于安装制动钳螺栓。
上述轴承安装孔11内用于安装轮毂轴承,由于轴承安装孔11和轮毂轴承配合紧密,在轴承安装孔11处容易积水,进而容易对轮毂轴承或转向节本体1产生腐蚀,为了避免在轴承安装孔11处积水,转向节本体1上还开设有排水孔12,排水孔12与轴承安装孔11相连通,并且指向第一固定部4,这是因为该乘用车用转向节在工作过程中,该转向节是竖直设置的,第一臂体2位于第一固定部4上方,因此使得排水孔12一端指向第一固定部4,也就是指向底面,从而能够避免在轴承安装孔11处积水。
此外,为了避免在轮速安装孔11处积水,转向节本体1的侧面和端面的连接处开设有安装槽16,安装槽16包括底壁和呈U形的侧壁,轴承安装孔11设置于安装槽16的底壁上。安装槽16的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其中第一面垂直于转向节本体1的端面,第二面相对第一面靠近第一固定部,且第二面与转向节本体的端面呈预设夹角α设置,预设夹角α为锐角,在本实施例中,预设夹角α优选为5°。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乘用车转向节的转向节本体1上环绕轴承安装孔11设置有多个紧固孔15,紧固孔15用于安装轴承紧固螺栓,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紧固孔15设置有四个,且四个紧固孔15位于同一圆周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紧固孔15还可设置有五个或五个以上。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乘用车转向节,转向节本体1、第一臂体2、第二臂体3、第一固定部4、第二固定部5、第一加强筋21和第二加强筋31采用高强度球墨铸铁一体铸造成型。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乘用车转向节,通过在第一臂体2的两侧均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沿第一臂体2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21,在第二臂体3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筋31,能够提高第一臂体2和第二臂体3的强度和刚度,使得该乘用车转向节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避免第一臂体2和第二臂体3和转向节本体1之间产生断裂。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乘用车用转向节,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节本体(1),所述转向节本体(1)沿其周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臂体(2)、第二臂体(3)、第一固定部(4)及第二固定部(5),所述转向节本体(1)上开设有轴承安装孔(11),所述第一臂体(2)和所述第一固定部(4)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臂体(3)和所述第二固定部(5)相对设置,在所述轴承安装孔(11)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臂体(2)的两侧均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沿所述第一臂体(2)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21),所述第二臂体(3)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筋(31);
所述第一固定部(4)和所述第二固定部(5)分别用于连接前下控制臂和制动器,所述第一臂体(2)和所述第二臂体(3)分别用于连接上控制臂和转向拉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用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本体(1)上还开设有排水孔(12),所述排水孔(12)与所述轴承安装孔(11)连通,且用于排出所述轴承安装孔(11)的积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用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本体(1)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轴承安装孔(11)的轮速传感器安装孔(13),所述轮速传感器安装孔(13)和所述第二臂体(3)位于所述转向节本体(1)的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用车用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本体(1)的侧面和端面的连接处开设有安装槽(16),所述安装槽(16)包括底壁和呈U形的侧壁,所述轴承安装孔(11)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6)的底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乘用车用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其中,所述第一面垂直与所述转向节本体(1)的端面,所述第二面相对所述第一面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4),且所述第二面与所述转向节本体(1)的端面呈预设夹角设置,所述预设夹角为锐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用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4)设置有两个安装位,两个所述安装位均包括一球头安装孔(41),其中一个所述球头安装孔(41)用于安装第一下控制臂球头,另一个所述球头安装孔(41)用于安装第二下控制臂球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乘用车用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安装孔(11)和所述第一固定部(4)之间设置有减重孔(14),两个所述球头安装孔(41)均连通所述减重孔(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用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5)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座(51),每个所述安装座(51)上均开设有安装孔(511),所述安装孔(511)用于安装制动钳螺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用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体(2)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向节本体(1),另一端开设有上控制臂球销安装孔(2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用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本体(1)、所述第一臂体(2)、所述第二臂体(3)、所述第一固定部(4)和所述第二固定部(5)由高强铸铁一体铸造成型。
CN201921736068.0U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乘用车用转向节 Active CN2116423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36068.0U CN211642333U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乘用车用转向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36068.0U CN211642333U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乘用车用转向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42333U true CN211642333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90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36068.0U Active CN211642333U (zh) 2019-10-16 2019-10-16 一种乘用车用转向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423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79544U (zh) 汽车悬架的控制臂、悬架和汽车
CN204432765U (zh) 麦弗逊式悬挂系统用转向节
CN215205057U (zh) 一种转向节
CN112339861A (zh)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及汽车
CN205632664U (zh) 一种重型汽车牵引横梁装置总成
CN211642333U (zh) 一种乘用车用转向节
CN211001547U (zh) 一种汽车转向节及汽车
CN204452586U (zh) 双横臂式悬挂系统用转向节
CN204674579U (zh) 牵引电机弹性悬挂转向架
CN216546366U (zh) 一种矿用车辆
CN103963839B (zh) 转向节的结构
CN210680907U (zh) 一种高承载结构的汽车转向节
CN205098174U (zh) 一种手制动拉索安装支架结构
CN204452585U (zh) 四驱车后转向节
CN104108423A (zh) 一种汽车转向节
CN212289391U (zh) 一种增加装甲车前桥承载能力的装置
CN203557929U (zh) 一种“h”型的整体锻造式推力杆
CN218839096U (zh) 下控制臂总成、后悬架系统及车辆
CN216969807U (zh) 一种商用车轻量化前端铸件
CN215098005U (zh) 一种三轮车前悬架车轮罩的加强结构
CN204821011U (zh) 一种扭转梁悬架
CN105216863A (zh) 一种转向节及独立悬架
CN219584289U (zh) 商用车锻造均衡梁
CN219707103U (zh) 前副车架及车辆
CN220639413U (zh) 电车桥轴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